拔罐尾椎骨疼是怎么回事和小腹陈暗紫红色是不是代表妇科不好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5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刮痧刺血拔罐艾灸联合疗法秘传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刮痧刺血拔罐艾灸联合疗法秘传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63|
上传日期: 20:15: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刮痧刺血拔罐艾灸联合疗法秘传
关注微信公众号做按摩 拔罐有用吗?
做按摩 拔罐有用吗?
做按摩 拔罐有用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等
擅长:小儿内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慢...
&&已帮助用户:10480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问题描述以及症状体征,这种情况主要考虑脊柱病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滑脱。建议您及时去医院ct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师指导下治疗。明白了吗如有帮助请评价
问请问得了头皮下血肿怎么办
专长:乳腺外科、肛肠疾病、烧烫伤
&&已帮助用户:219576
1 一般较小的头皮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过1--2周左右多能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常需穿刺抽除同时局部压迫包扎,经1次或几次治疗可愈. 2. 穿刺治疗无效,血肿不消或继续增大时,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对合并颅骨骨折的骨膜下血肿,要注意并发颅内血肿的可能.
问请问头皮下血肿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疗?
专长:器官移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外科
&&已帮助用户:220741
血管(通常为毛细血管)中的血由异常原因而渗出血管外,积聚在皮肤中所形成的肿块称皮下血肿。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压之退色者称为紫癜。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大于5毫米者称为瘀斑,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血肿。
问外伤所致头皮下血肿怎么办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脑出血,脑瘤,脑外伤,颅内畸胎瘤
&&已帮助用户:15290
指导意见:这个考虑是局部软组织挫伤所致的血肿所致的一般明确后只需对症治疗即可日常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局部早期冷敷后期热敷补充维生素应用云南白药三七伤应用阿莫西林等预防控制感染多可好转
问头皮下血肿,现在七天了还没散掉怎么办要开刀吗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四肢骨折、神经损伤、妇科炎症、艾滋咨询等
&&已帮助用户:49967
问题分析:你好,这个头皮下血肿目前有一周了,没有完全散掉是可能的,时间还是不够的,这个一般来说不手术的意见建议:可以考虑继续用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三七等,这个血肿的消退还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另外就是可以用些吡拉西坦片等药物
问头皮下血肿摔了好多次怎麽办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脑出血,脑瘤,脑外伤,颅内畸胎瘤
&&已帮助用户:15290
指导意见: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一般较小的头皮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过1~2周左右多能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常需穿刺抽除同时局部压迫包扎经一次或几次治疗可愈穿刺治疗无效血肿不消或继续增大时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题内容、敷衍的不计入奖励统计头皮是颅骨外面一层致密的软组织含丰富的血管组织它由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头颅受到外力作用后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骨膜下血肿不超过骨缝而且也较硬是最常见的一种血肿它的出血特点是血肿边.
问我头皮下血肿了,怎么办?
职称:医师
专长:头痛,中风,腰痛
&&已帮助用户:170205
指导意见:你好,头皮血肿是因为头皮下的血管受损后,局部组织发生充血、液体从血管内向外渗出而形成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逐渐被吸收而自然消退的。只要注意不要让皮肤再损伤,避免发炎、不要去按压肿处,以避免它向其他部位转移。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由于每个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特点不同,在饮食上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哮喘疾病患者除了及时的接受治疗以外,科学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使患儿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可以排除积痰,减少继发感染,减轻全身中
百度联盟推广
拔罐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当前位置: >>
刮痧测健康
张秀勤刮痧系列丛书设计方案刮痧诊断的意义 左: “痧” :刮痧时,刮痧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 管壁间隙中渗漏出来。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这些血液停留在皮肤和肌肉之间,这就是 我们看到的“痧” 。无论有无自觉症状,只要有微循环障碍,刮拭这些部位就会出痧,出 痧快速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排毒解毒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缓解各种细胞缺氧的症 状。 右: 刮痧可以判断体质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病变的蛛丝马迹,预测未来健康发展趋向, 使保健更有针对性,建立并实施治未病的具体方法 刮痧诊断特点与优势 2p 刮痧诊断作为一种特殊的诊法,有着区别于其他诊法的特点和优势。 刮痧不需要复杂的仪器与设备 刮痧器具仅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古代就用汤勺、嫩竹板、铜钱等作为刮痧器具, 用麻油、水、洒作为润滑剂。经实践总结,现在刮痧选用经过专门设计加工的、有药物 治疗作用而无副作用的刮痧板。刮痧的润滑剂选用专门的刮痧油和美容刮痧乳。我们可 以知道在刮痧过程中确实不需要现代化的复杂精密仪器。 简便易行、无创伤 刮痧诊法本身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方便快捷,只要了解经脉 线的循行部位,局部器官各全息穴区的分布规律,以及中医五脏六腑的概念和功能,阳 性反应的诊断疗法和意义,以前没有接触过医学的朋友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能掌握,刮痧 通过刮拭身体的特定部位,使其很快出现痧块,正是由于痧块的出现,达到了改善微循 环、活血化瘀、排毒解毒的效果,也就缓解了各种细胞缺氧的症状。因此,刮痧就既不 会像手术那样造成身体的损伤,也不会出现吃某些药物而导致的副作用。无创伤也就成 为了刮痧的一大优势。 刮痧具有超前诊断的功能 很多疾病早期或潜伏期没有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延误诊断和治疗。现代社会 是,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又常是疾病的预警信号,但由于亚健康 状态脏腑器官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很难确定亚健康的部位,就更不用说如何对亚健康 做出量化诊断。但刮痧利用了中医学是的整体观,即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 发生前体内的微小变化,都可在经络穴位和局部相对应的位置有所反应。通过刮痧,可 以发现有病理改变的经络、脏腑、器官,疾病往往还没有形成,被诊者常常没有任何症 状。因此,通过入队可以超前诊断,预测疾病,为早期治疗提供方向,在预防医学上也 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刮痧这一诊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刮痧诊断内容 2p 刮痧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宏观的中医定位诊断,与西医学的诊断不同,刮 痧诊断也可以对亚健康进行定位和定性。 刮痧可以判断机体亚健康和疾病的病位 含义功能亚健康症状表现心人体内推 动血液先 循环的器官肝人体内的 消化器官五脏 肾 人体的主要 排泄器官, 左右各一 人体的内脏 之一,在胃 的左侧 人体的 呼吸器官, 左右各一脾肺人体消化器 官之一 储存胆汁的 胆 器官 肠的一部分 腹痛、腹泻、心 十二指肠、 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 进 小肠 中烦燥、口舌生 空肠、 回肠、 行进一步消化 疮 三部分 六腑 肠的一部 分,分为盲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 腹痛、腹泻、便 大肠 肠、结肠和 帕。 秘 直肠三 人体内储存 膀胱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排尿异常 尿液的器官 自舌的下部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气化作 三焦 沿胸腔至腹 各脏腑器官失调 用与水谷的运行通路。 腔的部分 不同的亚健康症状或不同的疾病,出痧和再现阳性反应的部位各异,同一种亚健康 症状或同一种疾病,出痧和出现阳性反应的部位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利规律性多与经 胃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 起着主导和 面色苍白、过早 支配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 衰老 力,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 表情呆滞、毫无 在志为喜、有液为汗 生气 在体合脉、开窍为舌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 贮藏血 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协助脾胃消化食 面色青暗、皮肤 物。 过敏、出现色斑 主疏渠、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 等 窍于目 肾主要功能藏精,藏命门之火.藏精、 易生皱纹、未老 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 先衰产、头发干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枯、早白、脱落 脾协助胃主管饮食的消化、 吸收和传输 口唇干燥、 乌暗、 营养、 水分、 补运化、 升清气、 主统血、 易生黄褐斑、粉 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刺、湿疹等 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主肃降,通调 面色灰暗、易生 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痤疮、酒渣鼻、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 皮炎等症 肺主皮毛、通调水道、开窍于鼻 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胃主受纳、主降, 消化不良、 胀满、 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 呕吐、呃逆 胆附于肝, 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 优柔寡断、消化 的 功能减退、失眠 络的循行分布,全息穴区的分布以及脏腑器官 、经络的病理状态 有直接的关系,掌握 了这种规律,排除局部的病变,就可以根据出痧和阳性反应的部位来判断亚健康或疾病 的病位。 刮痧可以判断亚健康的轻重程度 痧象诊断的规律。同一部位,形态、疏密、深浅颜色不同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规律 性。阳性反应诊断规律。皮下或肌肉组织发现有结节或条索状的阳性反应,不伴有疼痛 感觉,提示虽然经脉气血瘀滞时间长,是以前病变的反应,目前没有症状表现。如果发 现有结节或条索状的阳性反应,并伴有经脉气血瘀滞时间长,目前仍有炎症或症状表现。 刮痧可以判断体质特点、病因、病性 阳性反应中不同性质的疼痛反映不同的病因:酸痛是气血不足的虚证,胀痛是气机 运行障碍的气郁、气滞证;刺痛是血液运行障碍的血瘀证。根据痧的色泽,形态,多少 可以判断人的体质、病因、病性等,因为这些都与人的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判断刮痧调理的效果 痧象和阳性反应的变化与治疗后,痧象和阳性反应的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进退,判 断刮痧调理的效果。 有时候痧象的形态可以反映病变的形态,如乳腺增生者、背部乳腺对应区痧象的形 态,即提示胸部相对应部位乳腺增生的位置和形态,均匀的痧象提示乳腺弥漫性增生条 索状或圆形痧斑提示乳腺条索状或结节状增生,痧但须的颜色越深,增生部位瘀血越严 重。出痧不但可以判断乳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还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第一章 全息刮痧诊断 五脏六腑的含义、功能、亚健康症状表现(每个脏腑具体列表说明) 刮痧诊断的理论基础 五脏六腑(此段需要修改一下,最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论述五脏六腑) 十二经络及病变意义 十二经络及病变意义 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最主要的是十二经络。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 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十二经 络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 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 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络表里属络 关系:十二经络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 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 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手足病变意义 治疗皮肤疾患、 手太阴肺经 调节皮肤细胞代 谢 治疗血热、血瘀 手厥阴心包经 引起的面部痤 疮、黄褐斑或面 部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血热、 血瘀引起的面色 暗红、痤疮、黄 手少阴心经 褐斑、血虚引起 的面色苍白无华 或面部毛细血管 扩张 足太阴脾经:足 可治月经不调、 太阴脾经行于胸 皮肤湿疹、荨麻 中线旁开 6 寸,腹 疹、酒渣鼻等 中线旁开 4 寸处 调节脂肪、糖代 足厥阴肝经:足 谢、改善肤色青 厥阴经循行规律 暗、治疗痤疮、 性不强 黄褐斑等 有抗过敏、调节 足少阴肾经:足 内分泌的作用, 少阴肾经在胸中 可改善肤质、预 线旁开 2 寸,腹中 防痤疮等 线旁开 0.5 寸处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病变意义 可治疗头面五官 疾患、皮肤瘙痒、 皮疹、痤疮等 调节内分泌、治 疗皮肤瘙痒、过 敏、化脓性病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调节小肠消化吸 收功能, ,改善瘦 弱和萎黄肤色、 治疗痤疮等足阳明胃经:足 调节胃肠功能, 阳明胃经分布于 治疗痤疮、酒渣 胸中线旁开 4 寸, 鼻等 腹中线旁开 2 寸 治疗胆火上炎引 足少阳胆经:足 起的痤疮、单纯 少胆经分布于身 疱疹等,预防和 之侧面 减少皱纹等 足太阳膀胱经: 改善皮肤过敏、 足太阳经行于背 治疗内分泌紊 部,分别于背正 乱、月经不调、 中线旁开 1.5 寸 黑眼圈等 和3寸体不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 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 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 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 云羌活归膀胱经。 刮痧诊断的基础-------------全息理论 刮痧诊断的基础-------全息理论 按生物全息理论选区配穴,进行刮痧治疗的方法叫全息刮痧法。在刮痧疗法中,运 用生物全息理论对局部器官的不同的区域进行刮拭刺激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又可 通过在刮拭过程中所发现的敏感点和出痧形态,察知内脏健康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局部包含整体的全息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如月季花的一个枝条就能繁育成一 棵新的月季花;鸡蛋能够孵化成为小鸡。动物的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新生命;植物的一 个枝条和动物的一个细胞虽然看不到整体的缩影,却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这是生物 体局部和整体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生物全息律。这也正是全息刮痧的理 论基础。 背景资料: 全息生物理论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颖清教授创立的,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 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全息学说认为,每一个机体包括成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 组成的。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机体的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或者说,机体的一个 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就是一个全息胚。在每个全息胚内部镶嵌着机体各种器官或部 位的对应点,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画出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全息胚犹如整体 的缩影。这些对应点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处于滞育状 态的器官或部位。在全息内,各个对应点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一个对应点的特 性都与其对应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学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处于某种滞育阶段 的胚胎。因此,其内不仅含有全身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信息,而且在病理条件下,全身或 局部的病理信息,也相应地出现在全息胚或其对应点内。因此说,足是一个全息胚,它 包含有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即反射区分布图。因此,按摩、针刺反射区可以 查出病症,调节和改善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收到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健美抗衰的功效。 器 刮痧诊断所用的器具 4 全息经络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全息经络刮痧板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据《本草 纲目》介绍,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 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滋阴清热、 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 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 肺经,润心肺,清肺热。 玉石刮痧板和水牛角制的刮痧板均为长方形,边缘光滑、四角钝圆。玉石刮痧板两 长边可刮拭身体平坦部位的全息穴区和经络穴位,一侧短边为对称的两个半圆角,其两 角部除适用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适合做脊椎部位及头部全息穴位的刮拭。 美容刮痧玉板(专利号 ZL02 2 43809) 面部刮痧要用特制的美容刮痧玉板,其四个边形状均不相同,其边角的弯曲弧度是 根据面部不同部位的曲线设计的,短弧边适合刮拭额头。长弧边适合刮拭面颊,两角部 适合刮拭下颌及鼻梁部位。在使用时,则根据面部不同部位的曲线弧度,选择刮痧不同 部位。 玉石刮痧板的上端中心部位设有小孔,可以穿入线绳,便于携带,以免跌落损坏。 水牛角和玉石制的刮痧板,刮拭完毕可用肥皂洗净擦干或以乙醇擦拭消毒。水牛角 刮痧台长时间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均会发生裂纹,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刮毕洗净后应立 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 ,内保存。玉质刮痧板不怕水泡,也不忌干燥。但在保 存时也要避免磕碰。应特别提出的是,刮痧板要专板专用,每人有自己的刮痧板,一方 面随身携带,方便时刮痧,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多功能全息经络刮痧板梳(专利号 ) 在原有水牛角全息经络刮痧板形状的基础上,将一个长边设计加工成具有粗厚的梳 齿状,便于疏理头部的经穴,既能使用一定的按压力,又不伤及头部皮肤。多功能全息 经络刮痧板梳既有刮痧板的作用,又适合疏通头部的经脉。 刮痧油 刮痧油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作用,而没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及渗透 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中药的治疗作用有助于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 化瘀。植物油有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刮痧时涂以刮痧油不但减轻疼痛,加速病邪外排, 还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 刮痧美容乳 因为液体刮痧油涂在面部会流进眼睛或顺面颊而下至脖颈,所以面部刮痧选用特制 的美容刮痧油乳。美容刮痧乳渗透性及润滑性好,其中的中药成分有活血化瘀、改善面 部微循环、滋养皮肤的功效。 刮痧油和刮痧美容乳所选用的中药药性平和,对皮肤无刺激性,没有任何副作用。 毛巾 刮痧最好使用多功能高级美容毛巾,它是采用 100%纯天然纤维素,经现代科技精心 制作而成,是普通棉制品的换代产品。它经脱脂糖后制成,因此病菌不易滋生吸附,具 有保健皮肤、美容之功效。无静电、柔软、膨松、舒适、吸水性是棉制品的 1.5 倍。使 用后,可免用香皂、沐浴露等洗涤用品。只需在清水中冲洗即洁净如新,且终生柔软, 抗菌,不油腻,使用它使您舒心,省心,又放心。 它的使用方法和普通毛巾是没有区别的。不过,湿着用的效果要比干着用的效果好。 如果毛巾太脏的话,可以用肥皂的,但切记不要用含漂白剂或柔顺剂的东西去洗,使用 漂白剂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柔顺剂会在超细纤维表面留下一层薄膜,会严重影响擦拭 效果。和其他衣物一起洗涤或干燥时,要注意,因为其超细纤维面料会吸附住细软的衣 物表面,而影响使用效果。也不要用水温太高的水去洗涤。在空气中晾干或用中低温干 燥。切勿熨烫和曝晒。 法 刮痧诊断的方法及手法 4 基本刮痧方法 面刮法 面刮法是刮痧最常用、最基本的刮拭方法。手持刮痧板,根据部位的需要, 将刮痧板的一半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 ,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自上而下或从内 到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每次有一定的刮拭长度。刮痧板倾斜的角度 大小以既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又使刮痧者便于操作为原则。一般倾斜 30--60 度,为 45 度应用最为广泛。 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个角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 45 度。 或用刮痧板凹槽处的两角部刮拭,为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 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 45 度,自上而下地刮拭。 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 90 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 后迅速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 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曲成弧状拍打,拍打手法多用于四肢,特别是肘窝和膝窝的 经穴,弯曲的指掌与肘窝和膝窝完全接触,称为实拍;指掌弯曲弧度增大,手掌中间不 接触皮肤,称为空拍。空拍与实拍作用相同,只是拍打法出痧快,只在治疗梯刮痧是应 用。拍打时天下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痧油。拍打法仅限于四肢肘窝和膝窝,其他部 位禁用拍打法。 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区呈 90 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 压力做短距离(约 1 寸长)前后刮拭或左右磨擦刮拭。 做柔和、 缓慢的旋转运动, 按揉法 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以小于 20 度按压在穴位上, 刮痧板角部平面始终不离开接触的皮肤,按揉压力应渗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也可以将 刮痧板以 90 度按压有穴位上,刮痧板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做柔和的慢速按揉。 疏理经气法 即沿经脉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长边自下而上循经刮拭,用力轻柔均 匀,平稳和缓,连续不断。一次刮痧面宜长,一般从肘部、膝关节部位至指、趾尖。 特殊刮痧方法 平刮法 手持刮痧板,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倾斜 的角度尽量小于 15 度,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缓慢地刮拭,向前推动刮 痧板的力量小于向下按压的力量。有一定刮拭长度和宽度。 推刮法 手持刮痧板,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倾斜 的角度小于 45 度,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缓慢刮拭,向前推动刮痧板的 力量大于向下按压的力量。 揉刮法 根据刮拭范围的大小,以刮痧板整个长度的一半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 刮拭的方向倾斜,倾斜的角度尽量小于 15 度,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连续做缓慢、柔 和的旋转刮拭,即边刮拭边缓慢向前旋转移动,向前移动的推动力小于向下按压的力量. 摩刮法 两手各持一块刮痧板,将刮痧板平面置于手掌心或四指部位,手指不接触 皮肤,两块刮痧板平面紧贴面部两侧皮肤,以掌心或四指力量按压刮痧楹的平面,将按 压力渗透笃肌肉深部,两块刮痧板在面部两侧同时自下而上或从外向内均匀的墨守连续 做缓慢、柔和的旋转移动,即边按压边缓慢向前 旋转移动,向前移动的推动力小于向下 按压的力量。 提拉法 两手各持一块刮痧板,放在面部同一侧,用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 痧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倾斜的角度为 20―30 度,两块刮痧板交替从下向上刮拭,刮拭的 按压力渗透到肌肉的深处,以肌肉运动带动皮肤向上提升,边提升边刮拭,向上提升 的 拉力和向下按压的力度相等。也可以两手各持一ü勿鸢澹直鸱旁诿娌苛讲啵惫 拭提拉两侧肌肤。 刮痧诊断的原则 6 亚健康部位诊断 亚健康程度诊断 健康趋向诊断 刮痧诊断方法―望诊(痧诊、面诊、手诊) 、切诊(阳性反应诊断) 全息诊断、脏腑器官诊断、经络诊断、单穴诊断、拔罐诊断 有些部位诊断要写出刮拭出什么结果应该去看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 亚健康部位诊断 如某经脉的痧象或阳性反应,即提示该经脉所相连的脏腑出现亚健康或疾病;某脏 腑器官脊椎对应区、体表投影区的痧象或阳性反应,即提示该脏腑器官的亚健康或疾病; 背部膀胱经心俞和上肢心经的痧象或阳性反应,即提示心脏或心经出现亚健康或疾病; 背部膀胱经胃俞和下肢胃经的痧象或阳性反应,即提示胃经或胃出现亚健康或疾病。 气血不足的虚证往往出痧较少,甚至不出痧,此时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形态、大小、 深浅和敏感区疼痛的性质、程度等,对判断健康状况尤为重要。例如背部膀胱经虽然出 痧少,但是有结节出现,说明缺氧、气滞血瘀的时间较长。对原因不明的上腹痛,通过 按揉第 2 掌骨桡侧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确诊病位; 如按揉第 2 掌骨桡侧心穴处疼痛敏感, 则病位在心,胃穴处疼痛敏感,是病位在胃。 亚健康程度诊断 痧象和阳性反应的形态与机体亚健康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1)一般规律是经脉气滞血瘀时间短、细胞缺氧程度轻者,体内毒素较少,微循环 障碍轻微,刮出之“痧”部位表浅,痧色鲜红,痧粒分散。随着经脉气滞血瘀时间 的延 长,体内毒素逐渐增多,微循环障碍程度亦随之加重,细胞缺氧的程度也会加重。这时 刮出之痧会因体内毒素的增多而逐渐呈现为暗红、青紫色密集痧斑或包块样、青筋样痧 斑,痧斑颜色越深,包块越大,经脉气滞血瘀时间越长。 (2)阳性反应诊断规律。 刮后出痧减少,病仍未愈时,要考虑是否为气血不足的虚证,或所治部位为继发病 证或标症,须找出原发病或本症进行治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肩周炎久治不愈,属于 糖尿病患者时,须同时治疗糖尿病) 。 皮肤的涩感皮下沙砾样改变是局部或经脉、脏腑器官轻度 缺氧,机体轻度亚健康的 表现:皮下结节样组织是局部或经脉、脏腑器官缺氧时间较长的表现。肌肉紧张、僵硬、 松弛、萎软程度越重,说明经脉气血运行障碍的时间 越长,亚健康程度越重。 疼痛反应轻、结节部位浅、体积小、质地柔软常见于没有症状的早期经脉缺氧,机 体 轻微的亚健康状态 。阳性反应结节部位越深、体积越大、质地越硬,疼痛反应越明 显,机体亚健康状态,或某些疾病的时间越长,程度越重。 健康趋向诊断 痧的色泽、形态,多少与人的体质及病性有密切关系。痧象颜色鲜红、光泽度好, 提示血脉瘀滞的时间短,也提示热证、炎症;痧象紫红色提示经脉瘀滞时间相对较长的 瘀证;紫黑色或青黑色痧提示经脉瘀滞时间长的瘀证;寒证或陈旧性病症,以及晦暗无 光的痧象,不但提示瘀证、寒证提示正气虚弱。同样的病症,出痧多而快为实证、热 证、血瘀证、血寒证、痰湿证,可以按以上的痧象分类判断经脉的瘀滞程度。出痧慢而 少,或者刮毛后毛孔张开,却不出痧,可以见于有症状表现的气血不足之虚证、寒证, 以及骨骼、 肌腱韧带的病变部位,这种情况则不按以上的痧象分类、 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 刮痧治疗后出痧由多变少,由密变疏,由斑块变成散点,痧色由深变浅,由暗变红。 阳性反应的结节,由大变小,由硬变软。疼痛由重变轻,说明治疗有效,为健康状况好 转或疾病向痊愈的变化。对于气血不足之虚证,刮后出痧先少后多,再由多变少的过程, 也可视为健康状况好转或疾病向愈的变化。 刮痧诊断 (1)望诊 包括目测发现皮肤颜色、光泽、形态有无异常,刮痧后出现痧斑的部位 颜色、形态,以及异常的部位属于什么经脉,哪个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再根据中医的 基本理论中颜色 、形态和病性的关系、五色与五脏的病变规律,分析、判断健康状况。 (2)切诊 用刮痧板施以一定的按压力刮拭皮肤,或用手接触皮肤,检查皮肤有无 涩感,皮下有无沙砾样、结节样组织,肌肉是否紧张、僵硬、松弛、萎软,有无温度异 常和疼痛反应等。根据这些阳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判断健康状况。 (3)全息诊断 它多诊断的是指具体的脏腑器官本身,比如耳诊或全息手诊时,发 现肺的全息穴区有皮肤点状潮红的表现提示肺部有炎症。背部脊椎区和脏腑器官体表投 影区的阳性反应多提示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 (4)经络诊断 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中医脏腑理论为基础而得出结论。其诊断含 义是指脏象学说中以五脏为首的五大系统的病理变化,比如在面部小肠经循行线上出现 阳性反应,不但提示小肠的病理变化,也可以间接反应心脏的病理变化,因为心经和小 肠经是相表里的。 其他的还有脏腑器官诊断、单穴诊断、拔罐诊断等,这里不做一一介绍,请读者自 己查阅相关书籍。 第二章 全息经络刮痧快速自我体检 58p 全息部位诊断 面 4(增加面部望诊) 1.面部循行经脉 面部的变化与脏腑功能状态、人的生理年龄密切相关,循行于面部的经脉共有 9 条。 其分布如下:督脉循行在面部额头至上唇的正中线。任脉循行在面部下唇至下颌、颈前 部的正中线。其他经脉左右对称。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处,上行至头部。 足少阳经起于外眼角处,行至耳前后上行运载额角部,循行侧头部,再从侧头部行 至前额两侧。 手少阳三焦经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斜向上行至眉梢外侧处。 足阳明胃经起于下眼睑正中,下行经口角至下唇与下颌之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 方行至下颌角处上行耳前,沿发际到达前额。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线最长。 手太阳小肠经沿颈部上达面颊颧骨转行至耳中。 手阳明大肠经从颈部上行至下颌向上经上唇止于对侧鼻翼旁。 足厥阴肝经的分支目系从颅内经眼眶向上循行至额头至巅顶,与督脉汇合,另一目 系的分支出眼眶下行颊里,环绕口唇。 2.面部全息穴区 由于经脉与脏腑相连,因此面部可以反映全身经脉和脏腑功能的盛衰。通过阴阳经 脉的表里联络关系和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的络属关系,与五脏相连的阴经也间接反应于 面部。 面部是整体的缩影,有对应身体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由于脏腑器官的微小病理 变化会在局部器官的同名全息穴区上有所反应,因此面部可以反应全身脏腑器官功能的 盛衰。面部各全息穴区分布台下: 额头正中是头部、咽喉、颈部的全息穴区。 两眉之间是肺的全息穴区。 两眼中间是肝的全息穴区。 鼻梁是脾的全息穴区,两侧鼻翼是胃的全息穴区。 面颊颧骨内上方是大、小肠的全息穴区。 外眼角下,颧骨外上方是上肢、肩关节的全息穴区。 口唇上方两侧是膀胱的全息穴区。 口唇两侧的面颊下部是下肢、膝关节的全息穴区。 口唇下方中间和外眼角外侧、面颊颧骨外侧是肾的全息穴区。 3.面部望诊 皱纹。皱纹是部位所循行的经脉气血不足,相对应的脏腑器官功能减弱的反应。前 额有皱纹说明用脑过度,如果皱纹不连贯,呈波浪状是心绪不宁的表现,额头肺区出现 皱纹是肺气虚的表现。眼角出现皱纹是胆经气血不足的表现,右脸皱纹说明肝功能减弱, 左脸皱纹说明脾胃消化或能减弱。嘴角有小皱纹是胃气虚。甚至胃部疾患的表现。如果 下巴和下唇之间出现横向皱纹是肾气虚或有痔疮的象征。 色斑。色斑淡黄,边界不清晰为心脾气虚。色斑深黄,边界清晰为心脾两虚,兼肝 郁气滞。色斑褐黄或黑黄,边界清晰为心肾两虚。兼肝气郁结日久。 痤疮。痤疮色红,丘疹隆起,面色红润,为实证,常伴有口渴、咽干、烦躁、便秘 持症状。痤疮色淡红,丘疹小,稍高出皮肤,或无明显隆起,面色正常,为虚火,阴虚 火旺证。常伴有气短、口干、咽痛症状。 毛孔粗大、颜色晦暗、干燥粗糙,出现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诊断意义, (查不到资 料) 4.面部刮痧诊断 有一些人身体经络脏腑器官的病理变化在皮肤表面表现并不明显,但是在面部皮肤 下,肌肤深处却留下了痕迹。用刮痧板通过面部刮痧的方法,就可以发现这些蛛丝马迹, 刮拭时感觉是否顺畅,有无皮肤发涩,板下是否有气泡、沙砾、结节状、条索状的障碍 阻力行以及有无疼痛感。如果皮肤发涩,或者发现微小沙砾,说明经络气血瘀滞时间短, 有小米粒大小的结节,说明气血瘀滞时间长。结节小,质地松软,经络气血瘀滞时间较 短,结节越大,质地越硬,经络气血瘀滞时间越长。 举例说明,刮拭面颊发现有小米粒大的结节,质地较硬,说明小肠经气血并伴有长 期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此处的结节同时伴有刺痛,提示心气虚,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 时间较长。刮拭额头中间的全息穴区时,发现有小沙砾的感觉,可以判断头部大脑有缺 氧、用脑过度的表现,会伴有神经衰弱、脑疲劳、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的症状。 头 6.头部是整体的缩影,有各脏腑器官的对应区,头部体表区域同时也是大脑皮质各 神经中枢的投影区。 1.头顶部 头顶部是胸腹腔脏器的全息穴区。额顶带:神庭穴至百会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 0.5 寸的条带,前 1/3 为胸区,主治胸部及上焦病症。中 1/3 为上腹区,主治上腹部及中 焦病症,后 1/3 为下腹区,主治下腹部、下焦及腰腿足病症。 2.前头部 额中带: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 1 寸,左右各旁开 0.25 寸的条带,为头面 区,主治头面部及口、鼻、舌、咽喉疾病。额旁 1 带:额中带外侧、目内眦直上入发际, 自眉冲穴向下 1 寸,左右各旁开 0.25 寸的条带,为心肺胸膈区,主治心肺胸膈等上焦疾 病。额旁 2 带:额旁 1 带外侧,瞳孔直上入发际自头临泣穴向下 1 寸,左右各旁开 0.25 寸的条带,为脾胃肝胆胰区,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症。额旁 3 带:额旁 2 带外侧, 目外眦直上入发际,自头维穴内侧 0.75 寸处向下 1 寸,左右各旁开约 0.25 寸的条带, 为泌尿生殖区、肠区,主治下腹痛,肾、膀胱、泌尿生殖系统等下焦病症。 3.后头部 顶后斜带:顶后部,即由络穴至百会穴连线两侧各旁开约 0.25 寸的条带,为颈肩区, 主治颈肩部病症。顶枕带:顶枕部,即从百会穴到脑户穴连线左右各旁开约 0.25 寸的条 带。主治头部、腰背、腰骶及眼部病症。上 1/3 为头颈区,主治头颈部病症,中 1/3 为 腰骶区、大脑皮质的视区凡治罪腰骶、各种眼病。枕下旁带:枕部枕外粗隆下方,即玉 枕穴至天柱穴连线左右旁开约 0.25 寸的条带,为小脑平衡区,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 障碍,共济失调,后头痛及偏瘫肢体的精细运动障碍等。 4.侧头部 顶颞前斜带: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向前后向旁开约 0.5 寸的条带,是大脑皮质 运动区在头皮的投影区,主治全身运动障碍的病症。上 1/3 为腰、下肢区,治疗对侧上 肢的病症,中 1/3 为头面区,大脑皮质的晕听区、语言区,治疗失语、头面神经及口腔 病症。顶颞后斜带:百会穴至角孙穴的连线,向前后各旁开约 0.5 寸的条带,是大脑皮 质感觉障碍的病症。上 1/3 为腰、下肢区、治疗对侧腰关节、臀部的病症,中 1/3 为上 肢区,治疗对侧上肢的病症,下 1/3 为头面部,大脑皮质的晕听区、语言区,治疗失语、 头面部、五官的病症。侧头部的全息穴区还有血管舒缩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语言二区 等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区,因定位比较难掌握,故不在这里介绍。 耳2 耳部为全身的缩影。耳部的全息穴面积较小,多作为保健刮痧法的常用部位。治疗 刮痧用的较多的穴区是耳轮角消失处的胃区,对耳部的脊椎区、耳背的降压沟。 耳部的外耳轮(外边缘)对应的是背部皮肤,故肝阳是肝俞穴,肝阳中是胆俞穴。 耳舟是耳轮与对耳轮软骨之间的一道狭长纵沟,耳舟中包含上肢的对应位置;耳垂对应 的是人体的头;耳廓中间突起的、三角窝后下方最长的软骨称为对耳轮,对应脊柱,由 下向上,分别是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 三角窝在耳部的最上面,由对应两腿的上下脚与耳轮围成一个三角形凹陷,与脚掌 的涌泉穴一样,对应于人体的盆腔,里面包含子宫、直肠等器官的对应部位,窝中靠近 耳轮的中点对应子宫,上下脚的中线对应坐骨神经。 耳甲艇在耳轮脚的上面,狭长似舰艇,对应人体的腹部,里面包含泌尿道和肠道, 在三角窝下脚下面掩盖着的一线,由内向外分别是前列腺(或前庭大腺)、膀胱、输尿管、 肾等泌尿道位置。 耳甲腔位于耳轮脚的下方,与外耳孔相连,对应人体胸腔,里面主要包含肺和心脏, 心脏点居于最中心,其电信号主要是心率不齐,心脏点周围是肺。 肝大区是标准耳穴中的肝肿大区或者叫肝区,在胃、耳甲艇、耳甲腔外侧的耳壳斜 面上。 耳部的外耳轮(外边缘卷曲部分)对应背部皮肤,在耳轮上方有一个边沿突出的结 节,结节上下为肝阳 1、肝阳 2,是人体背部肝俞穴的对应部位;肝阳 1 和肝阳 2 的中间 称为肝阳中,是人体背部胆俞穴的对应部位,肝阳、肝阳中都是标准耳穴中的穴位,这 里是指的肝功能,如果出现病理性反应代表的是肝功能不全。 胆囊点在胃穴上方约 2 毫米、肝大区上部(竖面)和耳甲艇(平面)的交界处,患有胆 道(包括胆囊)炎症的患者,这里常有一根充盈的血管怒张,&胆管&,代表的是静脉血管,起 于胆囊点,沿着肝大区竖面向对耳轮软骨的腰骶段延伸,有的甚至越过对耳轮伸向耳舟。 分别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加手诊特点??????????? 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 4 五脏六腑(删掉六腑) 1(5 脏分别介绍,增加页码) 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指靠近该脏腑器官的体表区域,如前颈部是咽喉、甲状腺的体 表投影区,胸部有心脏、气管、支气管、肺、肝胆的体表投影区。现在把它们分别介绍 如下: 心脏的体表投影区是左胸部和左肩胛区。 胰脏的体表投影区是左胸肋、左背部肋骨缘处。 肝脏的体表投影区是右胸肋、右背部。 肾脏的体表投影区是腰部两侧的体表区域。 肺的体表投影区是胸部。 其他的如靠近横膈的体表区域为横膈体表投影区,腹部是腹腔脏器的体表投影区, 脐腹部为大小肠体表投影区,小腹部的体表区域为膀胱的体表投影区,女性为膀胱与子 宫的体表投影区,小腹两侧的体表区域为卵巢的体表区。 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与脏腑器官相邻最近,信息传递最快。刮拭脏腑体表投影区可 以直接调节和改善脏腑的功能。 生殖系统 1 肾――胃区中点到掌根部横纹的竖直平分线的中点,此点左右为左右肾区。反应肾 及肾上腺等疾患。 膀胱――拇指根纹中点至小鱼际的横向水平线与中指向下的竖直平分线交点区域为 膀胱区,反映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疾患。 生殖――肾区中点到掌根到掌根纹的竖直平分线的中点即生殖区的中点。反映男性 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阴道、输卵管、卵巢等妇科疾患。 乳房 1 大脑 1 五脏六腑以此类推介绍每个脏腑器官部位,诊断方法,加手诊特点? 背部脊椎对应区 10 躯干脊椎对应区是人体最大的全息胚,以脊椎为中心是人体的缩影。 脊椎位于人体的中心,是人体的中枢部位, ,可移动的脊柱支撑人体,对神经系统易 受影响的传导通路起保护作用。脊椎中的脊髓上连接脑部,下接调控着全身感觉和运动 功能的脊神经,是传递信息的交通要道。大脑接受或发出的各种信息都要由脊髓上传下 达,协调并控制头部、四肢和各脏腑器官与全身脏腑器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脊椎各脏腑 对应的部位如下: 脊椎各椎体的联接是靠肌腱、韧带的肌肉来完成的。当联接固定脊椎的肌腱、韧带 和肌肉出现扭伤、劳损或炎症反应时,会使肌肉、韧带张力异常,有不同程度的痉挛、 僵硬或松弛萎软,脊椎骨受到不合理的爱力,会影响脊椎骨的稳定性,还会出现神经牵 拉、血管受压反应,特别是脊髓脆弱的神经根和走行于两个椎体之间的脊神经会受到损 伤,导致相关组织和器官功能异常。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大脑和躯干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引起的,而这种传导障 碍很多都是由于相邻脊椎骨之间因不合理受力而发生微小移位,或继发于一节或数节脊 椎骨微小移位致整个脊柱的排列不整齐而压迫通过的神经,从而导致传导功能障碍,出 现颈肩腰腿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交感神经也受累,则会使它支配的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 障碍,或引起相应脏腑器官功能减弱。脊椎的不合理受力如果使血管受村,会影响相应 脏腑器官的血液循环。当脊椎的不合理受力长期持续存在,严重时会使脊椎骨组织受到 损伤出现骨质增生,各种骨关节疾病,以及相应脏腑器官的亚健康或某些疾病。 脊椎对应区部位的划分与人体的解剖、生理学相符,颈椎对应人体的头颈部、上肢、 肩部、胸椎是胸腔脏器心肺、肝胆、脾胃、和背部的对应区,腰椎和腰骶椎是腹腔脏器 肾、大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和腰部、下肢的对应区。 脊椎对应区的刮痧范围是相当于与该脏腑器官相同水平段内的脊椎棘突、脊椎棘突 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以及脊椎两侧的腰背肌, 脊椎对应区刮痧方法可以很容易发现脊椎的病变部位。心脏联结、固定脊椎的肌肉 韧带的病变,缓解肌腱韧带和肌肉的紧张、僵硬、痉挛状态,调节联结脊椎的肌肉、韧 带作用力的平衡,纠正脊椎骨微小移位,去除它对神经和血管的影响,使身体回到健康 的自然状态。 脊椎对应区的刮痧可以消除炎症、活血化瘀、缓解脊椎疲劳、劳损产生的颈肩、腰 背和下肢疼痛,治疗因直接或间接与压迫脊神经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神经失调症、亚健康 和许多内脏疾病,还可以维护脊柱的稳定性,保护脊髓和脊神经,延缓脊椎的衰老,预 防和治疗骨质增生。 名称 对应部位 主治 头颈 第 1~7 颈椎及两侧 1.5 寸的范围 头痛、头晕、脑血管病、面部皮 五官 肤、五官疾病、颈椎病、神经衰弱 上肢 第 6~7 颈椎及两侧 1.5 寸的范围 肩周炎、上肢疼痛商检麻木 肺 第 1~9 胸椎及两侧 3 寸宽的范围 气管炎、感冒、咳嗽、肺部疾病 肝胆病、乳腺病、情志病及一切 围 与情志有关的疾病 脾 第 10 胸椎至第 1 腰椎及两侧 3 贫血、血液病、免疫功能异常、 寸宽的范围 脾虚、胃肠功能疾病 肾 第 11 胸椎致经 3 腰椎及两侧 3 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 寸宽的范围 紧肾虚 膀胱 第 2~4 骶椎及两侧 3 寸宽的范围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骶部痛 泌尿生殖 下肢 第 1~3 腰椎及两侧 3 寸宽的范 下肢疼痛、麻木 围 心 第 4~8 胸椎及两侧 3 寸宽的范围 心血管疾病、神志疾病 胃 第 6 胸椎至第 1 腰椎及两侧 3 胃脘痛、泛酸、呕吐、消化不良 寸宽的范围 胰腺 第 8 胸椎至第 2 腰椎及两侧 3 胀痛、腹泻、腹胀、便秘、消化 寸宽的范围 不良 肝胆 第 5~10 胸椎及两侧 3 寸宽的范 头颈五官 2 肝胆 1 膀胱 1 上肢 1 脾胃 1 泌尿生殖 1 心肺 1 肾 1 下肢 1 介绍每个脏腑器官脊椎对应区的部位,诊断方法 手4 第二掌骨 从第 2 掌骨横桡侧全息穴位分布图看出第 2 掌骨桡侧的穴位分布大致是整个人体的 缩影。 更细的划分台下: 头穴――第 2 掌骨的远端(靠近食指部位) ,反映眼、耳、口、鼻、牙的健康信息。 足穴――第 2 掌骨的近端(靠近腕关节部位) ,反映足部的健康信息。 胃穴――头与足穴的中点止缘,反映胃、脾、胰腺的健康信息。 肺心穴――头与胃穴的中点上缘,反映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 管下段、背部的健康信息。 颈与上肢――从头到肺心穴分为 3 等分,头上午下依次为颈穴和上肢穴。 颈穴――反映颈、甲状腺、咽、气管止段、食道上段的健康信息。 上肢穴――反映肩、上肢气管中段、食管中段的健康信息。 肝穴――肺心穴与胃穴的中点,反映肝、胆的健康信息。 十二指肠及肾、腰、下腹、腿诸穴――胃穴和足穴之间分为 6 等份,从办穴起依次 5 个点分别是: 十二指肠穴――反映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的健康信息。 肾穴――反映肾、脐周、大肠、小肠的健康信息, 腰穴――反映腰、脐周、大肠小肠的健康信息。 下腹穴――反映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尿道、肛门、 腰骶部的健康信息。 腿穴――反映腿穴、膝部 的健康信息。 第三掌骨 手背中指和第 3 掌骨全息定位 :后头、大脑――中指第 2、3 节指背部位。 脊椎――中指第 1 节指背部位与手背第 3 掌骨直至手腕根部。 颈椎――中指第 1 节指背部位反映颈椎、左右肩的疾患 。 将第 3 掌骨分为 3 部分,上部对应上背部胸椎部分,中部对应中背部胸椎部分,以 及第 1、2 腰椎,下部对应第 3~5 腰椎和骶尾椎。 手掌、手指(加全息手诊) 手指是人体上肢的末端,气血流注到此机时到返回,五个手指有 6 条经脉循行。手 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经、入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 经脉在手指末端起始交接,手太阴肺经止于拇指少商穴,手阳明大肠经始于食指商阳穴, 手厥阴心经止于中指中冲穴,手少阳三焦始于无名指关冲穴,手厥阴心经始于小指少冲 穴,手太阳大肠经始于小指少泽穴。 因为手指与经脉相连,经脉与腑脏相连,所以 5 个手指分别提示所循行的 6 条经脉 及其相连脏腑的健康信息。根据中医同名经的理论手足十二条经脉分别归属大阴、少阴、 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6 经。 由于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经同属阳吸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脾经同属太阴经,手 厥阴心包经和少是胆经同属三焦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同属少阴经。所以 5 个手 指也可以反映循行于足部的 6 条经脉与五脏六腑相连的 12 条经脉的健康信息。 这种分析方法从生物全息理论中也得到证实。生物全息理论认为,手足都是整体的 缩影,根据部位对应式的原理手的大拇指对应的大拇指,反映同一部位的生理、病理信 息,其余各指类推。 根据中医经络同名经的理论和生物全息理论,每个手指除反映循行的经脉及其相应 脏腑的信息外,还可以反映足部同名经的经脉及其相应脏腑的健康信息。如大拇指反映 手太阴肺经、脏腑的健康信息,也统筹兼顾足太阴脾经、脾脏的健康信息。食指反映手 阳明大肠经、大肠的健康信息,也反映足阳明胃经、胃的健康信息。中指反映手厥阴心 包经、心脏的健康信息,也反映足厥阴肝经、肝脏的健康信息。无名指反映手少阳三焦 经的健康信息,也统筹兼顾足少阳胆经、胆的健康信息。小指反映手少阴心经、心脏、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的健康信息,也反映足少阴肾经、肾脏、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的健 康信息。 中医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中医脏腑的概念不仅指解剖形态的脏腑, 更重要的是将人体的解剖和生理活动归纳国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五大体系。因此中医一 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往往包含现代医学的一个系统或多系统的功能。现将中医经络脏腑含 义和西医各系统的关系加以粗略的归纳对照。这种归纳定位可以帮助没有中医基础的初 学者理解和记忆,迅速了解各手指的意义各手指在手疹中的定位如下: 拇指――反映呼吸系统的功能。 食指――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拇指正方的大鱼际反映消化功能的盛衰。 中指――反映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无名指――反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小指――反映循环系统、泌尿垂生殖系统的功能。小指下方的小鱼际反映肾气的盛 衰。 足4 足底 足弓 足侧 在全息理论中足部有人体的整体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足部有病可以影响全身健康,身体其他部位有病也会影响足部。 当人体某器官发生生理性或器质性变化时,足部对应区会首先做出反应。 足部这一有独立功能的人体器官,包含着虽然模糊,但是完整的人体信息。而 科学已经证实:全部的人体器官、组织信息在足部的分布,是以一个“胎儿”状平卧在 足掌面上的方式完成的。“胎儿”头部朝向足跟,臀部朝向足趾,五脏六腑就分布在足 心。而当刺激足部某一部位,“全息图”上所显示的该部位所对应的人体其他组织器官 功能,就会有所改善。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人体有独立功能的器官很多,为什么对足部这个局部这样重视呢? 这是因为足部比手、耳、鼻、唇等其他器官面积都大,所包含的人体信息量都 多,“信息图像”也更清楚;同时足部肌肉相对丰厚,毛细血管、神经末梢也相对丰富, 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弱,因此对足部的刺激效果要好于其他器官。但这并不排斥对 人体其他局部的刺激。 双足并拢是全身的缩影。足底为脏腑器官的缩影,足趾为头部对应杂,足内侧为脊 椎的对应区,足外侧为四肢的对应区,足背部为颈、胸部脏腑器官、胸肋部、淋巴腺的 经、对应区。 足部的全息穴区有诊断的治疗作用,多作为保健刮痧的常用部位,每晚睡前进行足部 刮痧,有助于消除疲劳、安眠。 下面再介绍一下足部异常的提示: 医学家研究还发现足部的异常,往往提示相关系统的疾病信息: 趾甲麻木为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为高血压的象征。 第四趾侧苍白水肿者可能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若大拇趾经常肿胀,应该认真检查,以排除糖尿病。 趾甲凹凸不平时,应检查一下肝肾有无慢性疾患。 足踝部水肿为心肾疾病的表现。 足背部出现隆起多患有泌尿系统结石。 内踝出现紫色斑点多见于妇科疾病。 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常表示盆腔炎或胸膜炎。 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往往伴有眼底病。 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往往表示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等。 经络穴位诊断 28p 背腧穴 2(增加至 5 分上中下部位) 背腧穴诊断(五脏六腑加胰俞穴) 。分别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加手诊特点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3 类。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 定的名称、 固定的位置和归经, 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 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新穴) 。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 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四缝治小儿疳积、定喘治哮喘等。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 、 、 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阿是”之称,始见于唐代孙 思邈的《千金方》中。 经络、腧穴归属于脏腑,受五脏六腑统辖,又作用于五脏六腑。一般讲,一条 经脉隶属于某一脏腑,腧穴又各归某一条经络,内脏有病时便可在其相应的经脉循行部 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 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经脉病可以传入内脏,如《素问?缪刺论》日: “夫邪之客于 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 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可见经穴可以致病。 表 十四经腧穴分部主治范围表分部 前 头侧 头主治范围 眼、鼻病 区 后头区 神志病、局部病 神志病、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鼻病 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 眼病 胸、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月经、带下、前阴、膀胱、肠道病 肩胛病、头项病 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肾、膀胱、肠、后阴、经带病 肝胆病、胸胁病 脾胃病、经带病 肘臂内侧病 部 下 臂内 侧头面颈项部腧 项区 穴 鼻区 颈区 眼区 胸部 胸腹部腧穴 腹部 少腹部 肩胛部 肩背腰骶部腧 穴 背部 背腰部 腰骶部 胸胁部 体侧部腧穴 侧腹部 上 臂内 侧上肢内侧腧穴 部 掌 指内 侧胸、肺、心、咽喉、神志病 神志病、发热病 部 上 臂外 侧 肩臂肘外侧病 部 下 臂外 侧 头、眼、鼻、口、齿、咽喉、胁肋、肩胛、 神志、发热病 咽喉、发热病 部 大腿后部 臀股部病 腰背、后阴病上肢外侧腧穴 部 掌 指外 侧下肢后部腧穴 小腿后部 足跟部 下肢前部腧穴 大腿后部 小腿前部 足面部 大腿内侧 下肢内侧腧穴 小腿内侧 足内侧 下肢外侧腧穴 大腿外侧 小腿外侧 足外侧头项、背腰、眼、神志、发热病 臀股部病 胃肠病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神志、发热病 经带、小便、前阴病 经带、脾胃、前阴、小便病 经带、脾胃、肝病、前阴病、肾病、肺病、 咽喉病 腰骶、膝关节病 胸胁、颈项、眼、侧头病 侧头、眼、胸胁、发热病经名 手 肺经 手 心包经 手 心经 手 大肠经 手 三焦经 手 小肠经 足 胃经 足 胆经 足 膀胱经 足 脾经 足 肝经 足 肾经 太 阴本经病 肺、喉病 厥 阴 心、胃病二经病三经病手三 阴 腧穴胸部病 神志病少 阴 心病 阳 明 病 少 阳 侧头、胁、肋病 耳病 太 阳 病 阳 明 少 阳 侧头、耳、胁肋病 眼病 太 阳 病 太 阴 脾胃病 厥 阴 肝病 少 阴 肾病、 昏迷、 热病、 头面病 前阴病、妇 科病 后头、背腰、脏腑 神志、热病 前头、 口齿、 咽喉、 胃肠病 后头、肩胛、神志 眼病 咽喉病 热病 前头、鼻、口、齿手三 阳 腧穴足三 阳 腧穴足三 阴 腧穴 任脉 任督 二脉 督脉回阳、固脱、有强 壮作用 中风、 昏迷、 热病、 头面病神志病 脏腑病 妇科病上肢 2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手部六井穴(加经络手诊) 下肢 2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部六井穴 单穴 26 12 井穴诊断 12 经脉。分别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 12 8 八会穴诊断:气血筋脉脏腑骨髓。分别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 8 血压点。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加手诊特点 1 胆囊穴。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加手诊特点 1 糖尿病结节。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 1 阑尾穴。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 1 痔疮穴。介绍具体位置,诊断方法 1 腰眼 1 1 如何确定亚健康部位及程度,确定优先调理部位的方法 (一)手太阴肺经的穴位 1、中府(手太阴肺经的募穴)前正中线旁开 6 寸,第 1 肋间隙中。主治:胸痛、咳嗽、 气喘、咽喉痛、胸中烦闷、腹痛、呕吐、肩背痛、浮肿。 2、云门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 6 寸,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甲状腺肿大、肩背痛、胸痛、胸中烦热、肋间神经痛。 3、天府 [定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 3 寸,肱二头肌桡侧缘。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4、侠白 [定位]在天府下 1 寸,肱二头肌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短、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5、尺泽(手太阴肺经的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膜炎、丹毒、腹胀、吐泻、肘关节及周围软组 织疾患。 6、孔最(手太阴肺经的郄穴) [定位]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 7 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痔疮、肘臂痛、麻木、肋间神经痛。 7、列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定位] 桡骨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 [主治]桡神经麻痹、腕关节痛、感冒、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落枕、荨麻疹、无脉 症、尿血、咳喘、咽痛。 8、经渠(手太阴肺经的经穴) [定位]仰掌,在腕横纹上 1 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喉痹、胸部胀满、掌中热、胸背痛。 9、太渊(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及原穴,脉会太渊) [定位]掌后第一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 节痛。 10、鱼际(手太阴肺经的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支气管炎、肺炎、咽喉肿痛、鼻炎、心悸、乳腺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1、少商(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爪甲角约 1 分处。 [主治]咳喘、咽痛、鼻衄、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抽搐、肺炎、腮腺炎、感冒、精神分 裂症、中风昏迷。 (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1、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 [定位]食指桡侧,距爪角约 1 分的爪甲根处。 [主治]食指麻木、腮腺炎、咽喉肿痛、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下齿痛、耳鸣耳聋、晕厥、 中风、昏迷。 2、二间(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 [定位]第二掌指关节远端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食指屈伸不利、咽喉肿痛、鼻衄、齿痛、口干、肩背痛、大便脓血、身热、嗜睡、 目痛。 3、三间(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 [定位]第二掌指关节桡侧近端,第二掌骨小头上方 。 [主治]手指及手背肿痛、牙龈肿痛、鼻衄、唇干、腹满、肠鸣腹泻、目痛、嗜睡、面神 经麻痹、咽喉肿痛、肠炎、痢疾、肩关节痛。 4、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定位]手背部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主治]手指屈伸不利、头痛、眩晕、鼻窦炎、耳聋、牙痛、腮腺炎、咳嗽、臂痛、胃脘 痛、便秘、痢疾、无汗、皮肤瘙痒、荨麻疹、小儿抽风、牙关紧闭。 5、阳溪(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 [定位]在腕部,当拇指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牙痛、热病、心烦、目赤、癫狂、半身不遂、腕关 节疾患、臂腕痛。 6、偏历(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 [定位]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 3 寸。 [主治]肩臂肘腕疼痛、鼻衄、耳聋、面神经麻痹、喉痛、目赤、水肿、前臂神经痛。 7、温溜(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 [定位]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 5 寸处。 [主治]上臂麻木不遂、腕臂痛、头痛、面肿、鼻衄、口舌肿痛、咽喉肿痛、肩背痛、肠 鸣腹痛、面神经痛、癫痫。 8、下廉 [定位]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 4 寸处。 [主治]上肢麻木及肿痛、眩晕、目痛、腹痛、食物不化、乳腺炎。 9、上廉 [定位]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 3 寸。 [主治]头痛、偏瘫,手臂肩膊酸痛麻、腹痛、肠鸣、泄泻。 10、手三里 [定位]曲池穴上 2 寸,握拳曲肘时,在肱桡肌呈凹陷处。 [主治]手臂麻痛、偏瘫、牙痛、咽喉肿痛、失音、腮腺炎、颈淋巴结肿大、腹胀、吐泻、 腰扭伤、面神经麻痹。 11、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定位]肘横纹桡侧端稍外方的凹陷中。 [主治]手臂肿、上肢不遂、咽喉肿痛、牙痛、腹痛、吐泻、痢疾、荨麻疹、热病、胸中 烦闷、高血压、月经不调、肩肘关节痛、流行性感冒、胸膜炎、甲状腺肿大。 12、肘s [定位]屈肘,在曲池外上方 1 寸,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痛拘挛、麻木、嗜卧。 13、手五里 [定位]曲池穴与肩k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3 寸。 [主治]上肢麻木疼痛肿胀挛急、咳嗽、吐血、颈淋巴结肿大。 14、臂 [定位]曲池穴与肩k连线上,曲池穴上 7 寸。 [主治]肩臂疼痛、颈项拘急、颈淋巴结肿大、肩关节周围炎。 15、肩k [定位]肩峰前下方。当上臂外展至水平时,在肩处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即是本穴。 [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肩周炎、风疹。 16、巨骨 [定位]在肩端上,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 [主治]肩背及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惊痫、吐血、瘿气。 17、天鼎 [定位]锁骨上窝上,胸锁乳突肌后缘。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肿大、舌肌麻痹、吞咽困难。 18、扶突 [定位]正坐,微仰头,在颈部侧面,结喉旁开 3 寸,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 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19、禾s [定位]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处。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口噤不开。 20、迎香(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 寸。 [主治]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面痒、面浮肿、面神经 麻痹、面肌痉挛。 (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1、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角膜炎、白内障、视神 经炎、眼睑跳动、面神经麻痹。 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目赤痛痒、眼睑跳动、眩晕、结膜炎、角膜炎、近视、青光眼、三叉神经痛、鼻 炎、胆道蛔虫。 3、巨s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平齐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p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目翳。 4、地仓 [定位]四白穴直下至嘴角平齐的地方。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胃脘痛、牙痛、眼睑跳动、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5、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主治]面颊部肿、腮腺炎、牙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颈淋巴结肿大。 6、颊车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面神经麻痹、中风、失音、颈项强痛。 7、下关 [定位]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主治]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面神经麻痹。 8、头维 [定位]头侧部,在额角发际上 5 分处,头正中线旁开 4.5 寸。 [主治]头痛、眼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跳动、视物不明、面神经麻痹、精神分裂症。 9、人迎 [定位]与喉结相平,颈总动脉前缘。 [主治]咽喉肿痛、饮食难下、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哮喘、低血压、高血压、头 痛。 10、水突 [定位]在人迎与气舍之中间,锁乳突肌前缘。 [主治]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肩肿、呃逆、瘿瘤、瘰疬。 11、气舍 [定位]锁骨内侧端的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喘息、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呃逆、颈项强痛、肩肿。 12、缺盆 [定位]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13、气户 [定位]在乳中线上,锁骨中点之下缘。 [主治]气喘、咳嗽、胸胁胀满、吐血、呃逆、胸背胁肋疼痛。 14、库房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15、屋翳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心绞痛。 16、膺窗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17、乳根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五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胸痛、乳腺炎、乳汁少、噎膈、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 绞痛。 18、不容 [定位]在脐上 6 寸,旁开 2 寸处。 [主治]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食欲不振、呕血、喘咳、胸背胁痛。 19、承满 [定位]在脐上 5 寸,上脘(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喘逆、吐血、胁下坚痛。 20、梁门 [定位]在脐上 4 寸,中脘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 21、关门 [定位]在脐上 3 寸,建里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遗尿。 22、太乙 [定位]在脐上 2 寸,下脘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癫狂、心烦不宁、胃痛、消化不良。 23、滑肉门 [定位]在脐上 1 寸,水分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癫狂、呕吐、胃痛。 24、天枢(大肠经的募穴) [定位]脐旁 2 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肠鸣、肠痈、痢疾、吐泻、肠麻痹、消化不良、痛经、月经不调、 疝气、水肿、狂证。 25、外陵 [定位]在天枢下 1 寸,阴交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痛、心如悬引脐腹痛。 26、大巨 [定位]在脐下 2 寸,旁开 2 寸。 [主治]小腹胀满、疝气、小便不利、遗精、早泄、腹直肌痉挛、肠梗阻、膀胱炎、尿潴 留。 27、水道 [定位]在脐下 3 寸,旁开 2 寸。 [主治]小腹胀满、疝气、小便不利、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子宫脱垂、卵巢 炎。 28、归来 [定位]在脐下 4 寸,旁开 2 寸。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经闭白带、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腹股沟疝、睾丸 炎。 29、气冲 [定位]在天枢穴下 5 寸,曲骨穴(任脉)旁开 2 寸。 [主治]外阴肿痛、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胎产诸疾、阳痿 、阴茎肿痛。 30、髀关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沟处。 [主治]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下肢瘫痪、足麻木、腹股沟淋巴结炎、膝关节疼痛、 股外侧皮神经炎。 31、伏兔 [定位]在膑骨外上缘上 6 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腰膝寒冷麻痹、脚气、腰胯疼痛、疝气、腹胀、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 关节疼痛。 32、阴市 [定位]在髌骨外上缘上 3 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33、梁丘(足阳明胃经的郄穴) [定位]在髌外髌骨外上缘上 2 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膝肿、膝痛、下肢不遂、急性胃炎、胃痛、乳腺炎。 34、犊鼻 [定位]屈膝,膑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隐中。 [主治]膝关节疼痛、脚气、下肢瘫痪。 3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外侧膝眼直下 3 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主治]膝胫酸痛、下肢不遂、脚气、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肝 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痢疾、阑尾炎、便秘、水肿、休克、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癫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哮喘、坐骨神经痛、乳腺炎、头晕、耳鸣、 鼻疾、心悸、气短、中风、产后血晕、体虚羸瘦。 36、上巨虚(大肠的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 3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 [主治]中风瘫痪、脚气、痢疾、肠鸣、泄泻、便秘、阑尾炎。 37、条口 [定位]足三里穴下 5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 [主治]小腿冷痛或麻痹、转筋、膝关节炎、脘腹疼痛、肩关节周围炎。 38、下巨虚(小肠的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 6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 [主治]下肢瘫痪、小腹痛引睾丸、乳腺炎、痢疾、急慢性肠炎。 39、丰隆(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定位]从外踝前缘平齐外踝尖处,到外膝眼连线的 1/2 处。 [主治]下肢酸痛及痿痹、痰多、胸痛、哮喘、头痛、头晕、咽喉肿痛、大便难、癫狂、 神经衰弱、高血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腓肠肌痉挛。 40、解溪(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两筋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下肢痿痹、头面浮肿、面赤、目赤、头痛眩晕、眉棱骨痛、腹胀、便秘、胃热、 神经性头痛、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癫痫、面神经麻痹、胃下垂、踝关节肿痛。 41、冲阳(足阳明胃经的原穴) [定位]足背最高点,可扪及动脉搏动处。 [主治]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胃痛腹胀、食欲不振、面神经麻痹、牙痛、面肿、癫痫、 脉管炎。 42、陷谷(足阳明胃经的输穴) [定位]足背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主治]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43、内庭(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定位]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足背肿痛、牙痛、口歪、咽喉肿痛、鼻衄、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热病、急慢 性胃肠炎、牙龈炎、趾跖关节痛。 44、厉兑(足阳明胃经的井穴) [定位]第二趾外侧,距爪甲角约 1 分的甲根处。 [主治]足痛、面肿、口歪、牙痛、鼻衄、鼻流黄涕、胸腹胀满、热病、癫狂、精神分裂 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 (四)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1、隐白(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距爪甲角约 1 分的爪甲角根处。 [主治]足趾痛、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心烦善 悲、心痛、昏厥、腹胀、胸满、咳喘、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肠炎、精 神分裂证、神经衰弱、休克。 2、大都(足太阴脾经的荥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第一趾跖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肿、足痛、腹胀、胃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便秘、心痛、心烦、体重肢 肿、热病无汗、胃肠炎。 3、太白(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及原穴) [定位]第一趾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 4、公孙(足太阴脾经的络穴) [定位]第一跖骨底之前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肿、足痛、呕吐、胃痛、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水 肿、便血、食欲不振、神经性呕吐、胃肠炎、腹水。 5、商丘(足太阴脾经的经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足踝痛、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良、便秘、黄疸、癫狂、小儿抽搐、咳嗽、 痔疮、神经性呕吐、胃肠炎、腓肠肌痉挛。 6、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直上 3 寸,胫骨后缘处。 [主治]脾胃虚弱、足痿痹痛、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 经闭、产后血晕、恶露不行、水肿、小便不利、遗尿、失眠、子宫脱垂、阳痿 、遗精、 疝气、阴茎痛、难产、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高血压、胃肠炎、痢疾、功能性子 宫出血、性功能减退、神经衰弱、小儿舞蹈病、下肢神经痛或瘫痪。 7、漏谷 [定位]内踝上 6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腰膝麻木厥冷、足踝肿痛、腹胀肠鸣、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 癔病。 8、地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 [定位]阴陵泉下 3 寸,胫骨后缘。 [主治]腿膝麻木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痢疾、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痛经、腰痛、遗精、胃痉挛、功能性子宫出血。 9、阴陵泉(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膝关节病变、腹胀、黄疸、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肠炎、痢疾、腹膜炎、 尿潴留、尿路感染、阴道炎、阴茎痛、遗精。 10、血海 [定位]屈膝,髌骨内上缘上 2 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主治]下肢内侧及膝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经闭、崩漏、痛经、小便淋涩、气逆腹胀、 皮肤湿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丹毒、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 11、箕门 [定位]血海上 6 寸,缝匠肌内侧。 [主治]小便不通、遗溺、腹股沟肿痛、五淋。 12、冲门 [定位]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 3.5 寸。约当腹股沟外端上缘,股动脉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痔痛、小便不利、胎气上冲。 13、府舍 [定位]冲门上 0.7 寸,任脉旁开 4 寸。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14、腹结 [定位]在府舍上 3 寸,任脉旁开 4 寸,当府舍与大横的连线上。 [主治]绕脐腹痛、疝气、腹寒泄泻。 15、大横 [定位]在脐(神阙)旁开 4 寸处。 [主治]虚寒泻痢、大便秘结、小腹痛。 16、腹哀 [定位]在脐中(神阙)上 3 寸,任脉旁开 4 寸。 [主治]绕脐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17、食窦 [定位]任脉旁开 6 寸,第 5 肋间隙中。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肠鸣、反胃、食已即吐、噫气、水肿。 18、天溪 [定位]在食窦上 1 肋,任脉旁开 6 寸,平第 4 肋间隙中。 [主治]胸部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19、胸乡 [定位]在天溪上 1 肋,任脉旁开 6 寸,第三肋间隙中。 [主治]胸胁胀痛、胸引背痛不得卧。 20、周荣 [定位]在胸乡上 1 肋,任脉旁开 6 寸,第二肋间隙中。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肋痛,食不下。 21、大包 [定位]在腋下 6 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中。 [主治]胸胁痛、气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五)手少阴心经的穴位 1、极泉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胁肋疼痛、肘臂疼痛、四肢不举、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目黄、肋间神经痛、 颈淋巴结核。 2、青灵 [定位]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上 3 寸,肱二头肌的下侧缘。 [主治]目黄、头痛、振寒、胁痛、肩臂痛。 3、少海(手少阴心经的合穴) [定位]肘窝横纹尺侧端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肘臂挛痛麻木、头痛目眩、心痛、失音、腋胁痛、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麻 痹、肋间神经痛。 4、灵道(手少阴心经的经穴) [定位]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 1.5 寸。 [主治]肘臂挛急、手麻木、心悸怔忡、心痛、头晕目眩、 舌强不语、腕关节炎、尺神经 麻痹、癔病、精神分裂症。 5、通里(手少阴心经的络穴) [定位]手心向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 1 寸。 [主治]腕痛指挛、上肢内后侧痛、头痛目眩、心悸、怔忡、经血过多、崩漏、扁桃体炎、 心绞痛、心动过缓、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子宫内膜炎。 6、阴郄(手少阴心经的郄穴) [定位]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 5 分。 [主治]腕痛、心痛、心悸、惊恐、盗汗、失语、神经衰弱、鼻出血、胃出血、急性舌肌 麻痹、子宫内膜炎。 7、神门(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及原穴) [定位]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 [主治]掌中热、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目黄、胁痛、头痛目眩、呕血、吐血、大便 脓血、癫狂、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舌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8、少府(手少阴心经的荥穴) [定位]手掌内侧第四、第五掌骨之间。 [主治]掌中热、手小指拘挛、心悸、胸痛、痈疡、阴部瘙痒、子宫脱垂、风湿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 9、少冲(手少阴心经的井穴) [定位]小指桡侧,距爪甲约 1 分的爪甲根处。 [主治]上肢内后侧痛、胸胁痛、心痛、心悸、癫狂、中风昏迷、热病、脑出血、休克、 癔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喉炎、小儿惊厥。 (六)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 1、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 [定位]小指尺侧,距爪甲角约 1 分的爪甲根处。 [主治]肩臂外后侧疼痛、头痛、项强、咽喉肿痛、热病昏迷、耳聋、耳鸣、乳腺炎、乳 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 2、前谷(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 [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前尺侧横纹头的赤白内际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3、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定位]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手指及肘臂挛急、落枕、耳聋、热病、盗汗、角膜炎、角膜白斑、扁桃体炎、急 性腰扭伤、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 4、腕骨(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 [定位]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目翳、指挛臂痛、黄疸、热病、汗不出、疟疾、胁痛、颈项 颔肿、消渴、目流冷泪、惊风、S。 5、阳谷(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穴) [定位]腕关节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手腕疼痛、臂外侧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头痛目眩、腮腺炎、齿龈炎、精神 病、癫痫。 6、养老(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 [定位]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上方的缝隙处。 [主治]肩背肘臂疼痛、急性腰扭伤、落枕、眼球充血、视力减退、半身不遂。 7、支正(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 [定位]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阳谷上 5 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8、小海(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 [定位]屈肘,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 [主治]肘臂疼痛、颈项肩臂外后侧疼痛、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癫狂、精神分裂症、 舞蹈病、疮疡肿痛、齿龈炎、尺神经麻痹或疼痛。 9、肩贞 [定位]垂臂合腋,腋后纹头上 1 寸。 [主治]肩胛痛、肩关节周围炎、上肢瘫痪、手臂麻木疼痛、耳鸣耳聋、头痛、颈淋巴结 核。 10、俞 [定位]上臂内收,从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 [主治]肩臂酸痛无力、肩肿、颈项瘰疬。 11、天宗 [定位]肩胛冈下窝的中央。 [主治]肩胛痛、咳嗽、气喘、肘臂外后侧疼痛、颊颌肿痛、乳痈。 12、秉风 [定位]肩胛冈上窝中点。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岗上肌炎、肩周炎、咳嗽。 13、曲垣 [定位]在肩胛冈上内侧端凹陷处,约当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胛拘挛疼痛。 14、肩外俞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3 寸,当肩胛骨脊椎缘的垂直线上。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 15、肩中俞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2 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咯血、寒热、目视不明。 16、天窗 [定位]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 [主治]颈项强直、咽喉肿痛、甲状腺肿大、失音、耳鸣耳聋、齿龈炎、中风、癫狂、肋 间神经痛。 17、天容 [定位]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咽中如梗、颊肿、瘿气、头项痈肿、呕逆。 18、颧s [定位]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p动、齿痛、颊肿、目赤、目黄、面赤、唇肿。 19、听宫 [定位]耳屏和下颌关节之间,张口时出现凹陷的地方。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聋哑、牙痛、失音、癫痫、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七)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1、睛明 [定位]内眼角向上 1 分,靠近眼眶骨内缘处。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眦痒痛、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散光、视神经 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早期白内障、鼻塞、头痛、腰痛。 2、攒竹 [定位]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主治]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近视、视神经疾患、视网膜出血、夜盲、目眩、眼睑跳动、 角膜白斑、头痛、面瘫。 3、眉冲 [定位]眉头上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视物不明、鼻炎、鼻塞、癫痫。 4、曲差 [定位]在神庭旁 1.5 寸,入发际 0.5 寸,当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 1/3 与内 1/3 的连接点。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目视不明、鼻塞、鼻衄。 5、五处 [定位]曲差直上,入发际 1 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痫证、小儿惊风。 6、承光 [定位]五处后 1.5 寸,五处与通天之间。 [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热病无汗。 7、通天 [定位]在承光后 1.5 寸,承光与络却之间。 [主治]头痛、头重、眩晕、口?、鼻塞多清涕、鼻衄、鼻疮、鼻渊、鼻窒、颈项转侧难、 瘿气。 8、络却 [定位]通天后 1.5 寸,旁开督脉 1.5 寸。 [主治]眩晕、耳鸣、鼻塞、口?、癫狂、痫证、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9、玉枕 [定位]督脉旁开 1.3 寸,当枕外粗隆上缘之外侧。 [主治]头痛、恶风寒、呕吐、不能远视、目痛、鼻塞。 10、天柱 [定位]哑门穴旁开 1.3 寸。 [主治]项强、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塞、嗅觉减退、咽喉炎、肩背痛、癔病、神经 衰弱。 11、大杼(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咳嗽、肩胛酸痛、颈项强急、咽喉肿痛、鼻塞、头痛、目眩、中风、癫痫、颈椎 病。 12、风门 [定位]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咳嗽、胸满、胸背痛、痈疽发背、胸中热、发热、头痛、目眩、感冒、气管炎、 百日咳、荨麻疹。 13、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咳嗽、胸满、腰背痛、咽喉肿痛、盗汗、吐血、黄疸、皮肤瘙痒、荨麻疹、肺结 核、肺炎。 14、厥阴俞(心包的背俞穴)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胸满、心痛、心悸、咳嗽、烦闷、胃脘痛、呕吐、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肋 间神经痛。 15、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胸引背痛、心烦、心痛、咳嗽、吐血、健忘、失眠、癫狂、冠心病、心绞痛、风 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癔病。 16、督俞 [定位]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心痛、腹痛、腹胀、肠鸣、呃逆。 17、膈俞(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背痛、脊强、胃脘胀痛、呃逆、饮食不下、气喘、咳嗽、吐血、慢性出血性疾病、 膈肌痉挛、胃肠炎、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18、肝俞(肝的背俞穴)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脊背痛、胁痛、目赤、目视不明、夜盲、眩晕、黄疸、吐血、衄血、癫狂、肝炎、 胆囊炎、视网膜出血、胃炎、胃痉挛、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精神病、月经不调。 19、胆俞(胆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胁痛、腋下肿痛、口苦、舌干、咽痛、呕吐、饮食不下、黄疸、肺结核、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肝炎、胃炎、腋下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 20、脾俞(脾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背痛、胁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饮食不化、黄疸、水肿、胃溃疡、胃炎、 胃下垂、肝炎、贫血、糖尿病。 21、胃俞(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反胃、呕吐、肠鸣、饮食不化、噎嗝、泄泻、痢疾、胃下垂、 胃痉挛、胰腺炎、糖尿病。 22、三焦俞(三焦的背俞穴)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肠鸣、食物不化、腹泻、背肩拘急、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23、肾俞(肾的背俞穴)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膝酸痛、目昏、耳鸣耳聋、遗精、阳痿 、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小便不利、 水肿、咳喘少气、癫痫、肾炎、尿路感染、半身不遂。 24、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痛、腰腿不利、痛经、崩漏、痔疮、腰骶神经根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 痪。 25、大肠俞(大肠的背俞穴)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肠痈、脱肛、骶髂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肠出血。 26、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痛、泄泻、小便不利、遗尿、消渴、慢性肠炎、糖尿病、贫血、慢性盆腔炎、 膀胱炎。 27、小肠俞(小肠的背俞穴)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腿疼、小腹胀痛、痢疾、泄泻、痔疮、小便不利、盆腔炎、肠炎、淋病、子宫 内膜炎。 28、膀胱俞(膀胱的背俞穴)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腰腿痛、膝足寒冷无力、腰痛、泄泻、便秘、小便不利、性疾病、坐骨神经痛、 膀胱疾病。 29、中膂俞 [定位]平第三骶后孔,督脉旁开 1.5 寸。 [主治]痢疾、疝气、腰脊强痛、消渴。 30、白环俞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 1.5 寸。 [主治]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腰腿痛。 31、上s [定位]正当第一骶后孔。 [主治]腰疼、月经不调、阴挺、带下、遗精、阳痿 、大小便不利。 32、次s [定位]正当第二骶后孔。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疝气、小便赤淋、腰以下至足麻木。 33、中s [定位]正当第三骶后孔。 [主治]小腹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痛、小便不利、便秘。 34、下s [定位]正当第四骶后孔。 [六治]小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小便不利、腰痛。 35、会阳 [定位]尾骨下端两旁,督脉旁开 0.5 寸。 [主治]带下、阳痿 、痢疾、泄泻、便秘、痔疾。 36、承扶 [定位]臀横纹中正中。 [主治]痔疾、腰骶臀股部疼痛。 37、殷门 [定位]臀下横纹正中直下 6 寸。 [主治]大腿疼、股外侧肿、腰脊强痛不可俯仰、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 症。 38、浮郄 [定位]N窝上方,股二头肌腱内侧,委阳上 1 寸。 [主治]臀股麻木、N筋挛急。 39、委阳(三焦的下合穴) [定位]N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腱内缘。 [主治]腿足拘挛疼痛、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腰背肌痉挛、腓肠肌痉挛、肾 炎、膀胱炎。 40、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及膀胱的下合穴) [定位]N窝正中央的横纹上,两条大筋的中间。 [主治]膝窝筋脉挛急、下肢痿痹、腰疼、髋关节屈伸不利、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 吐泻、癫痫、抽搐、衄血不止、遗尿、小便难、自汗、盗汗、疔疮、坐骨神经痛、肠炎、 痔疮、湿疹。 41、附分 [定位]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 42、魄户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 43、膏肓俞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完谷不化、肩胛背痛。 44、神堂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腹满满、肩痛、脊背强痛。 45、b嘻 [定位]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痛、目眩、鼻血、疟疾、热病汗不出。 46、膈关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饮食不下、呕吐、嗳气、胸中满闷、脊背强痛。 47、魂门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饮食不下、呕吐、肠鸣泄泻。 48、阳纲 [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49、意舍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 50、胃仓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腹胀、胃脘痛、水肿、小儿食积、脊背痛。 51、肓门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上腹痛、痞块、便秘、妇人乳疾。 52、志室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主治]遗精、阳痿 、阴痛下肿、小便淋沥、水肿、腰脊强痛。 53、胞肓 [定位]第二骶后孔,旁开 3 寸。 [主治]肠鸣、腹胀、腰脊痛、大小便不利、阴肿。 54、秩边 [定位]骶管裂孔旁开 3 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大小便不利、阴痛、痔疾。 55、合阳 [定位]委中直下 2 寸,当委中与承山连线上。 [主治]腰脊痛引小腹、下肢酸痛麻痹、崩漏、疝气。 56、承筋 [定位]当合阳与承山之间,腓肠肌肌腹中央。 [主治]小腿痛、膝酸重、腰背拘急、痔疾、霍乱转筋。 57、承山 [定位]小腿后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腿痛转筋、腰背痛、腹痛、疝气、便秘、鼻衄、痔疮、癫痫、腓肠肌痉挛、坐骨 神经痛、下肢瘫痪。 58、飞扬(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 [定位]昆仑穴直上 7 寸,承山穴的外下方。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疮。 59、跗阳 [定位]足外踝后方,昆仑直上 3 寸。 [主治]头重、头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外踝红肿。 60、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定位]外踝和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脚跟肿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尾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