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片需要做装量差异 药典2015吗

服务器安全狗防护验证页面网站访问认证,点击链接后将跳转到访问页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重量(装量)差异 PPT课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重量(装量)差异 PPT课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药制剂期末考试复习题(必考)
&&&&第八章、胶剂学习要点: 1 熟悉胶剂的含义与分类。 2 了解胶剂原辅料的选择、原料的处理方法及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a 型题] 1. 阿胶是以(d )皮为原料 a 猪皮 b 牛皮 c 羊皮 d 驴皮 e 马皮 2.何时宰杀剥取的驴皮质量最好(d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e 没有季节要求 3.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e ) a 胶剂是以煎煮法制备得来的&&&& b 为干燥固体制剂 c 一般用做内服 d 以皮为原料的胶剂多有补血作用 e 生产上多用夹层煎药锅煎取胶汁 4.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是(e ) a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煎取胶液 浓缩收胶 b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煎取胶液 收胶凝胶 c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煎取胶液 浓缩收胶 d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煎取胶液 滤过澄清 e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煎取胶液 滤过澄清 5.关于浓缩收胶的叙述错误的是(e a 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大部分水 b 该步骤的目的是进一步除去杂质 c 在收胶时加入黄酒 d 在收胶时加入豆油 e 在收胶时加入明矾 [b 型题] (1~4 题) 制备胶剂所用的辅料有 )干燥与包装 切胶开片 干燥包装 切胶开片 干燥包装 浓缩收胶 干燥包装 浓缩收胶 凝胶切胶 干燥包装 a 冰糖 b 黄酒 c 花生油 d 明矾 e 阿胶 1.在胶剂的制备中,加入( a )主要是为增加胶剂的透明度与硬度 2.为了便于切胶,需要加入的辅料( c ) 3.为了使胶剂成品不含气泡,应加入( b )起“发锅”作用 4.为了使胶剂易于凝固成型,需要加入( e ) (5~6 题) a 阿胶 b 鹿角 c 龟板 d 霞天胶 e 鱼鳞胶 5.“血片”是用于形容( c 6.“砍角”是用于形容( b)的上好原料 )的上好原料(7~8 题) a 挂旗 b 开片 c 伏胶 d 胶坨 e 外枯内焦 7.干燥胶剂的一种传统方法又叫( c ) 。 8.在胶剂的制备中浓缩收胶时的一种判断方法是( a (9~12 题) a 猪皮 b 牛皮 c 鹿皮 d 驴皮 e 牛肉 9.黄明胶是以( b )为原料的 10.新阿胶是以( a )为原料的 11.阿胶是以(d )为原料的 12. 霞天胶是以( e )为原料的)[x 型题] 1.关于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ce ) a 在制备胶剂中加入明矾主要是沉淀溶液中的泥砂杂质 b 霞天胶是以牛皮为原料熬制而成 c 胶剂内加入冰糖不仅起矫味作用,还可以增加硬度和透明度 d 阿井之水制备阿胶质量好是传说,用自来水熬胶即可(胶剂以煎煮法制备) e 制备胶剂中,浓缩是使胶原蛋白继续水解,进一步除去杂质及水分的过程。 2.胶剂制备过程中常加入的辅料有( abc ) a糖 b油 c酒 d 糊精 e 淀粉 3. 在原料驴皮处理时加入 2%的碳酸钠其目的是(abc a 除去脂肪等杂质 b 降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c 消除腥臭气味 d 使皮类软化 e 令皮中含有碳酸钠成分 4.关于胶剂的质量要求 abcd a 应为半透明固体 b 应无明显气泡及其他杂质 c 质地脆而坚实 d 溶于热水,水溶液近澄清 e 允许有少量不溶物 )第九章、散剂学习要点: 1 掌握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 掌握等量递增混合原则。 3 熟悉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4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a 型题] 1.散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奏效较快 b 对创面有一定机械性保护作用 c 适合于小儿给药 d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制成散剂 e 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2. 含毒性药散剂及贵重细料药散剂的分剂量多采用( c) a 目测法 b 估分法 c 重量法 d 容量法 e 以上方法均可 3.散剂制备中,混合很关键,不符合一般原则的是(d ) a 等比混合易混匀 b 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c 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 d 含低共熔成分时,应避免共熔 e 药粉形状相近者易于混匀 4. 需要制成倍散的是(b a 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b 含毒性药品的散剂 c 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d 眼用散剂 e 含浸膏的散剂 )5.10 倍散是指 c: a.药物以 10g 为单剂量包装 b.习惯名称 c.1g 药物加入 9g 赋形剂 d.临床稀释 10 倍后使用 e.药理作用是同类药物的 10 倍 6.含液体成分的散剂在制备时应(a ) a 含有少量挥发油时,可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后混匀 b 含有少量浸膏时,应将其干燥成粉与其他固体组分混匀 c 液体量过大时,需加大量吸收剂吸收 d 含有过量柴胡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须蒸发除去大部分水,以其他固体粉末吸收 e 含有较多流浸膏时,可加入固体粉末低温干燥研匀。 7. 下列哪些情况能制成散剂 c a 中药材提取的干浸膏 b 吲哚美辛 c 含蛇胆汁 d 剂量较大 e 含大量挥发性成分较多 8.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 a 单散剂与复散剂 b 特殊散剂与普通散剂 c 内散剂与外用散剂 d 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 e 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 9.含挥发性成分的散剂宜采用( c )包装 a 普通有光纸 b 蜡纸 c 玻璃纸 d 塑料薄膜纸 e 上述均可 10.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 a 单散剂与复散剂 b 特殊散剂与普通散剂 c 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 d 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 e 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 [b 型题] (1~4 题) a 含毒性药品的散剂 b 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c 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d 含浸膏的散剂 e 一般散剂 1.蛇胆川贝散 c 2.硫酸阿托品散剂 a 3.避瘟散 b 4.益元散 e (5~8 题) a80 目筛 c120 目筛 e200 目筛 散剂质量要求中要求: 5.一般内服散剂要求过 b 6..儿科用散剂要求过 c 7.7.外用散剂要求过 c 8.眼用散剂要求过 eb100 目筛 d150 目筛[x 型题] 1.下列(abe )是关于散剂的质量要求 a 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 b 含水量不得超过 9.0% c 均需做装量差异检查 d 眼用散剂需过 100 目筛 e 一般内服散剂应过 6 号筛 2.下列属于散剂的是(abde a 蛇胆川贝散 b 紫雪丹 c 化癣丹 d 八宝眼药 e 痱子粉)3.关于混合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 b e ) a 要注意先用少许量大组分饱和乳钵的表面能 b 若药粉颜色差异大,应将色深者先放入乳钵中 c 若药粉颜色差异大,应将色浅者先放入乳钵中 d 质轻的药粉后放入乳钵中 e 避免某些纤维性药粉与少量色深极细粉接触 4.混合的机理包括(acd a 扩散混合 b 搅拌混合 c 对流混合 d 切变混合 e 过筛混合 )5.在散剂制备中,常用的混合方法有(acd a 研磨混合 b 扩散混合 c 搅拌混合 d 过筛混合 e 紊乱混合 6.在混合操作中应考虑(abcde a.药材质地 c.药粉颜色深浅 e.药物性状 ))b.饱和乳钵表面能 d.打底套色7.关于药粉混合制备散剂错误的说法是(acd ) a 过筛是混合方法的一种,因此反复过筛后可直接分剂量 b“v”型混合筒的混合机理就是对流混合为主 c 搅拌型混合机的混合机理就是扩散混合 d 含共熔成分的散剂应制成倍散 e 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除去粉末摩擦产生的电荷的影响 8.倍散中加入着色剂的目的(bc a 颜色好,乐于使用 b 易于判断散剂是否混匀 c 与未稀释散剂加以区别 ) d 颜色鲜艳,美观 e 易于分剂量 9. 下列( bcde )是关于倍散正确的叙述 a 倍散在制备时应采用打底套色法制备 b 倍散是在药物中加入一定量稀释剂制备得到的 c 剂量在 0.01~0.1g 者可制成 10 倍散 d 剂量在 0.01g 以下者可制成 1000 倍散 e 倍散又称稀释散第十章、颗粒剂学习要点: 1 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 熟悉各类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3 了解颗粒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a 型题] 1.在挤出法制粒中制备软材很关键,其判断方法为( a 手捏成团,重按即散 b 手捏成团,轻按即散 c 手捏成团,重按不散 d 手捏成团,轻按不散 e 手捏成团,按之不散b )2.糖粉与糊精是颗粒剂制备中常用的辅料,其与稠膏比例一般为( c ) a 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 1:2:2 b 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 1:2:3 c 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 1:3:1 d 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 1:3:2 e 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 1:2:1 3.颗粒剂制备中若软材过粘而形成团块不易通过筛网,可采取( b)措施解决 a 加药材细粉 b 加适量高浓度的乙醇 c 加适量粘合剂 d 加大投料量 e 拧紧过筛用筛网 4.一般( c )制粒方法多用于无糖型及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 a 挤出制粒法 b 快速搅拌制粒 c 流化喷雾制粒 d 干法制粒 e 包衣锅滚转制粒 5.酒溶性颗粒剂一般以( c a 40% b 50% c 60% d 70% e 80% )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6.混悬性颗粒剂的药料处理原则错误的是(b a 热敏性成分的药材宜粉碎成细粉 b 糖粘性成分的药材宜粉碎成细粉 c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宜粉碎成细粉 d 贵重细料药宜粉碎成细粉 e 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宜粉碎成细粉 7.泡腾性颗粒剂的泡腾物料为 e a 酒石酸与碳酸钠 b 枸橼酸与碳酸钠 c 枸橼酸与碳酸氢钠 d 酒石酸与碳酸氢钠 e a+c 8.关于水溶性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a a 含水量在 3.0%以内 b 具有一定硬度 c 无吸潮、结块现象 d 颗粒大小均匀,色泽一致 e 辅料总用量一般不宜超过稠膏量的 5 倍))9.颗粒剂对粒度的要求正确的是(c ) a 越细越好,无粒度限定 b 不能通过 2 号筛和能通过 4 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8.0% c 不能通过 1 号筛和能通过 4 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8.0% d 不能通过 2 号筛和能通过 4 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6.0% e 不能通过 1 号筛和能通过 4 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6.0% 10.关于颗粒剂溶化性的要求错误的是(a ) a 可溶性颗粒剂用热水冲服时应能全部溶化 b 可溶性颗粒剂的溶化性允许有轻微浑浊 c 混悬性颗粒剂要混悬均匀 d 混悬性颗粒剂不允许有焦屑异物 e 泡腾性颗粒剂在加水后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1.我国药典对颗粒剂装量差异检查有详细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取 10 袋(或瓶),精密称定总重并求得平均值 b 超出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 2 袋(或瓶) c 不得有 2 袋(或瓶)超出限度 1 倍 d 标示装量 1.0 以上至 1.5g,装量差异限度为 8% e 标示装量 1.5 以上至 6g,装量差异限度为 7% [b 型题] (1~3 题) a 软材太干 b 软材过多 c 软材过少 d 软材过粘 e 软材过软 1.制粒时软材形成团块不易压过筛网,是因为( a )d 2.制粒时软材通过筛网后呈疏松的粉粒或细粉过多,是因为( e )a 3.制粒时软材易粘附或压出的颗粒成条状,是因为( d )e (4~7 题) a 水溶性颗粒剂 b 酒溶性颗粒剂 c 泡腾性颗粒剂 d 混悬性颗粒剂 e 可溶性颗粒剂 4.以药材细粉作为辅料可用作( e )的制备 d 5.采用水提醇沉工艺一般用作( a )的制备 6.以枸橼酸作为辅料可用作(c )的制备 7.用酒冲服饮用的是(b ) [x 型题] 1.关于颗粒剂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 a 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b2000 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颗粒剂 29 种 c 是在干糖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质量稳定 e 吸收、奏效快 2.水溶性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精制方法是(abcde a 水提醇沉法 b 超滤法 c 大孔吸附树脂法 d 高速离心法 e 絮凝沉淀法 ) 3.可用于颗粒剂制粒的方法有(abcd e ) a 挤出制粒法 b 快速搅拌制粒 c 流化喷雾制粒 d 干法制粒 e 包衣锅滚转制粒 4.颗粒剂制备中湿颗粒干燥的注意事项为(acd a 湿颗粒要及时干燥 b 湿颗粒的干燥温度要迅速上升 c 干燥温度控制在 60~80℃为宜 d 含水量控制在 5%以内 e 含水量控制在 2%以内 5.酒溶性颗粒剂一般采用(bcd a 煎煮法 b 浸渍法 c 渗漉法 d 回流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方法制备 )6.关于酒溶性颗粒剂叙述正确的是( ab c) a 使用时用一定量的饮用白酒溶解 b 可替代药酒服用 c 可酌加冰糖 d 可酌加适量着色剂 e 为节约药材可将药材粉碎成细粉充当辅料 7.关于泡腾性颗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bde a 泡腾性颗粒剂之所以有泡腾性是因为加入了有机酸及弱碱 b 泡腾性颗粒剂有速溶性 c 加入的有机酸有矫味作用 d 应注意控制干燥颗粒的水分 e 应将有机酸与弱碱分别与干浸膏粉制粒再混合第十一章、胶囊剂学习要点: 1 掌握胶囊剂的含义、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 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对充填药物的要求。 3 熟悉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以及囊材的组成和附加剂的种类。 4 了解空心胶囊的规格。 [a 型题] 1.关于胶囊剂叙述错误的是( a ) a 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 b 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c 药物装入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 可以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e 较丸剂、片剂生物利用度要好 2.下列药物中,可以制成胶囊剂的是( b ) a.颠茄流浸膏 b 土荆介油 c 陈皮酊 d 水合氯醛 e.吲哚美辛 a 泛制法 b 滴制法 c 塑制法 d 凝聚法 e 界面缩聚法 4.下列宜制成软胶囊剂的是 c a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 b o/w 型乳剂 c 维生素 e d 橙皮酊 e 药物的水溶液 5.防止蘸胶时胶液流动性大可加入( d ) a 山梨醇 b 十二烷基磺酸钠 c 二氧化钛 d 琼脂 e 无法改变胶液流动性 6.硬胶囊在制备时药物的处理有一定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d ) a 定量药粉在填充时需要多准备几粒的分量 b 填充的药物如果是麻醉、毒性药物,应先用适当的稀释剂稀释一定的倍数再填充 c 疏松性药物小量填充时,可加适量乙醇或液体石蜡混匀后填充。 d 挥发油类药物可直接填充 e 结晶性药物应粉碎后与其余药粉混匀后填充 7. 制备肠溶胶囊剂时,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 d a 增加弹性 b 增加稳定性 c 增加渗透性 d 改变其溶解性能 e 杀灭微生物 8.《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规定,每粒装量与标示量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b 以内 a ±5% ) b c d e±10% ±15% ±20 ±25%[b 型题] (1~4 题) 空胶囊组成中各物质起什么作用 a 增塑剂 b 增稠剂 c 遮光剂 d 防腐剂 e 矫味剂 1.二氧化钛 c 2.山梨醇 a 3.琼脂 b 4.乙基香草醛 e (5~7 题) a 压制法 b 滴制法 c 压制法与滴制法 d 热熔法 e 模压法 5.滴丸可以采用( b )方法制备 6.胶丸可以采用( c)方法制备 7.块状冲剂可以采用( e )方法制备 [x 型题] 1.下列关于胶囊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 a 药物的水溶液与稀醇溶液不宜制成胶囊剂 b 易溶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 c 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掩盖其气味。 d 易风化与潮解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e 吸湿性药物制成胶囊剂可防止遇湿潮解 2.空胶囊的叙述正确的是(bcde ) a 空胶囊有 8 种规格,体积最大的是 5 号胶囊 b 空胶囊容积最小者为 0.13ml c 空胶囊容积最大者为 1.42ml d 制备空胶囊含水量应控制在 12~15% e 应按药物剂量所占体积来选用最小的胶囊 3.软胶囊填充物若为混悬液可以选用的混悬介质是( ce ) a 醛类物质 b 胺类物质 c 植物油 d 丙酮 e 聚乙二醇 4.关于胶囊剂崩解时限要求正确的是(ad ) a 硬胶囊应在 30min 内崩解 b 硬胶囊应在 60min 内崩解 c 软胶囊应在 30min 内崩解 d 软胶囊应在 60min 内崩解 e 肠溶胶囊在盐酸溶液中 2h 不崩解,但允许有细小的裂缝出现。 5.易潮解的药物可使胶囊壳 bc a 变软 b 易破裂 c 干燥变脆 d 相互粘连 e 变色 6.下列关于软胶囊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e a 软胶囊又名“胶丸” b 可以采用滴制法制备有缝胶囊 c 可以采用压制法制备得无缝胶囊 d 囊材中增塑剂用量不可过高,否则囊壁过软 e 一般明胶、增塑剂、水的比例为 1.0:0.4~0.6:1.0 7.下列(ace )不宜作为胶囊剂的填充物a 易溶于水的药物 b 药物的油溶液 c 酊剂 d 有不良口感的药物 e 易风化的药物8.制备硬胶囊壳需要加入(bcde a 助悬剂 b 增塑剂 c 遮光剂 d 增稠剂 e 防腐剂)附加剂 9. 胶囊剂操作环境中,理想的操作条件应包括 ad a 温度 20℃-30℃ b 温度 20℃以下 c 温度 30℃-40℃ d 相对湿度 30%-45% e 相对湿度 40%-60%第十二章丸剂学习要点: 1 掌握水丸、蜜丸、浓缩丸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 掌握滴丸的含义及特点。 3 熟悉蜂蜜的质量要求、炼制目的与方法和炼蜜的规格及其适用范围。 4 熟悉水丸制备对药粉和赋形剂的要求。 5 熟悉泛制法、塑制法制丸的工艺流程与操作要求。 6 熟悉滴丸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7 了解丸剂包衣的种类。 8 了解制备水丸和蜜九的常用设备。 [a 型题] 1.水丸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a ) a 原料的准备 起模 泛制成型 盖面 干燥 选丸 b 原料的准备 起模 泛制成型 盖面 选丸 干燥 c 原料的准备 起模 泛制成型 干燥 盖面 选丸 d 原料的准备 起模 泛制成型 干燥 选丸 盖面 e 原料的准备 起模 泛制成型 干燥 包衣 选丸 2. 关于湿法制粒起模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所得丸模较紧密 b 所得丸模较均匀 c 丸模成型率高 d 该法是先制粒再经旋转摩擦去其棱角而得 e 该法起模速度快 3.下列关于水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 a 质粘糖多的处方多用酒作润湿剂 b 活血通络的处方多用酒做润湿剂 c 疏肝理气止痛的处方多用醋作润湿剂 d 水丸“起模”应选用粘性强的极细粉 e 泛丸时酒作为润湿剂产生的粘性比水弱。 4.关于蜜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是以炼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b 大蜜丸是指重量在 6g 以上者包衣 包衣 包衣 包衣 盖面打光 打光 打光 打光 打光 c 一般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d 一般用塑制法制备 e 易长菌 5.蜂蜜炼制目的叙述错误的是(e a 除去蜡质 b 杀死微生物 c 破坏淀粉酶 d 增加粘性 e 促进蔗糖酶解为还原糖 )6.关于老蜜的判断错误的是( d ) a 炼制老蜜会出现“牛眼泡” b 有“滴水成珠”现象 c 出现“打白丝” d 含水量较低,一般在 14~16% e 相对密度为 1.40 7.( b)步骤是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关键工序 a 物料的准备 b 制丸块 c 制丸条 d 分粒 e 干燥 8.制备六味地黄丸时,每 100g 粉末应加炼蜜 d a 250g b 200g c 150g d 100g e 50g 9.下列关于水蜜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e ) a 水蜜丸是药材细粉以蜜水为粘合剂制成的 b 它较蜜丸体积小,光滑圆整,易于服用 c 比蜜丸利于贮存 d 可以采用塑制法和泛制法制备 e 水蜜丸在成型时,蜜水的浓度应以高→低→高的顺序。 10.用于制作水蜜丸时,其水与蜜的一般比例是( c ) a 炼蜜 1 份+水 1~1.5 份 b 炼蜜 1 份+水 2~2.5 份 c 炼蜜 1 份水 2.5~3 份 d 炼蜜 1 份+水 3.5~4 份 e 炼蜜 1 份+水 5~5.5 份 11.含有毒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宜制成(e a 水丸 b 蜜丸 c 水蜜丸 d 浓缩丸 e 蜡丸 12.关于滴丸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滴丸载药量小 b 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c 滴丸剂量准确 d 滴丸均为速效剂型 e 劳动保护好 13.滴丸与胶丸的共同点是 b a 均为丸剂 b 均可用滴制法制备 c 所用制造设备完全一样 d 均以 peg(聚乙二醇)类为辅料 e 分散体系相同 14.以 peg 为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 e )做冷却剂 a 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b 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 c 液体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 d 煤油与乙醇的混合物 e 液体石蜡 15.从制剂学观点看,苏冰滴丸疗效好的原因是(b ) a 用滴制法制备 b 形成固体溶液 c 含有挥发性药物 d 受热时间短,破坏少 e 剂量准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规定丸剂所含水分应为(c )以下 a 均为 15.0% b 均为 9.0% c 水丸为 9.0%,大蜜丸为 15.0% d 水丸为 12.0%,水蜜丸为 15.0% e 浓缩水丸为 12.0%,浓缩水蜜丸为 15.0% ) 17.朱砂安神丸一般包衣为( b ) a 滑石衣 b 药物衣 c 肠衣 d 糖衣 d 半薄膜衣 [b 型题] (1~2 题) a 水丸 b 蜜丸 c 浓缩丸 d 蜜丸+浓缩丸 e 水丸+浓缩丸 1.可以采用塑制法制备的丸剂是(d ) 2. 可以采用泛制法制备的丸剂是(e ) (3~5 题) a 嫩蜜 b 中蜜 c 老蜜 d 中蜜或老蜜 e 上述均可以 3.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制备蜜丸需要采用( a )为辅料 4.富含纤维的的药物制备蜜丸需要采用(c )为辅料 5.粉性或含有部分糖粘性的药物制丸需要采用(b )为辅料 (6~8 题) a 水丸 b 蜜丸 c 水蜜丸 d 糊丸 e 蜡丸 6.以炼蜜为辅料用于制备( b ) 7.以药汁为辅料用于制备(a ) 8.以糯米糊为辅料用于制备(d ) (9~11) a 含水不超过 6.0% b 含水不超过 9.0% c 含水不超过 12.0% d 含水不超过 15.0% e 含水不超过 20.0% 9.《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水丸的含水量为 b 10.《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水蜜丸的含水量为 c 11.《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浓缩蜜丸的含水量为 d (12~15 题) a15min 内溶散 b30min 内溶散 c45min 内溶散 d60min 内溶散 e120min 内溶散 12.《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 d ) 13. 《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水丸的溶散时限为( d ) 14. 《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浓缩丸的溶散时限为( e ) 15. 《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规定,滴丸的溶散时限为( b ) (16~19 题) a 泛制法 b 塑制法 c 泛制法与塑制法 d 滴制法 e 热熔法 16.胶丸 d 17.逍遥蜜丸 b 18.先起模子 a 19.浓缩丸 c [x 型题] 1.可以用做制备丸剂的辅料的是(abcde a水 b酒 c 蜂蜜 d 药汁 e 面糊 2.关于水丸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b c ) a 含药量较高 b 可以掩盖不良气味 c 不易吸潮 d 溶解时限易控制 e 生产周期短 3.在水丸制备中有些药物可以提取药汁作为泛丸的赋形剂,以下药物宜提取的是(a bd ) a 丝瓜络 b 乳香、没药 c 白术 d 阿胶 e 胆汁) 4.关于起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 a 起模是指将药粉制成直径 0.5~1mm 的小丸粒的过程 b 起模是水丸制备最关键的工序 c 起模常用水作润湿剂 d 为便于起模,药粉的粘性可以稍大一些 e 起模用粉应过 5 号筛 5.水丸的制备中需要盖面,方法有以下(abd a 药粉盖面 b 清水盖面 c 糖浆盖面 d 药浆盖面 e 虫蜡盖面 6.关于塑制法制备蜜丸叙述正确的是(bde a 含有糖、粘液质较多宜热蜜和药 b 所用炼蜜与药粉的比例应为 1:1~1:1.5 c 一般含糖类较多的药材可以用蜜量多些 d 夏季用蜜量宜少 e 手工用蜜量宜多 ) )几种7. 制丸块是塑制蜜丸关键工序,那么优良的丸块应为( ab ) a 可塑性非常好,可以随意塑形 b 表面润泽,不开裂 c 丸块被手搓捏较为粘手 d 较软者为佳 e 握之成团、按之即散 8.蜂蜜炼制不到程度,蜜嫩水多可导致蜜丸 cd a 表面粗糙 b 蜜丸变硬 c 皱皮 d 反砂 e 空心 9.关于浓缩丸的叙述正确的是(abe ) a 又称为“药膏丸” b 又称为“浸膏丸” c 是采用泛制法制备的 d 是采用塑制法制备的 e 与蜜丸相比减少了体积和服用量 10.关于微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a 是直径小于 2.5mm 的各类球形小丸 b 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c 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 d 我国古时就有微丸,如“六神丸” “牛黄消炎丸”等 e 微丸是一类缓、控释制剂 11.关于滴丸冷却剂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b ) a 冷却剂不与主药相混合 b 冷却剂与药物间不应发生化学变化 c 液滴与冷却剂之间的粘附力要大于液滴的内聚力 d 冷却剂的相对密度应大于液滴的相对密度 e 冷却剂的相对密度应小于液滴的相对密度 12.滴丸基质应具备的条件是 abde a 熔点较低或加热(60-100℃)下能熔成液体,而遇骤冷又能凝固 b 在室温下保持固态 c 要有适当的粘度 d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e 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影响主药的疗效 13.固体药物在滴丸的基质中分散的状态可以是(acd a 形成固体溶液 b 形成固态凝胶 c 形成微细结晶 d 形成无定型状态 e 形成固态乳剂 14.关于滴丸丸重的叙述正确的是(be ) a 滴丸滴速越快丸重越大 b 温度高丸重小 c 温度高丸重大 d 滴管口与冷却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5cm e 滴管口径大丸重也大,但不宜太大 15.为改善滴丸的圆整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b ) a 液滴不宜过大 b 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差应相近 c 液滴与冷却剂间的亲和力要小 d 液滴与冷却剂间的亲和力要大 e 冷却剂要保持恒温,温度要低 16.丸剂可以包( abcd e )衣 a 药物衣 b 糖衣 c 薄膜衣 ) d 肠溶衣 e 树脂衣 17.水丸包衣可起到( abcde )作用 a 医疗作用 b 保护作用 c 减少刺激性 d 定位释放 e 改善外观 18.丸剂包衣按传统方法可包成(abce ) a 朱砂衣 b 青黛衣 c 雄黄衣 d 虫胶衣 e 百草霜衣 19.下列丸剂中需作溶散时限检查的是(abcde ) a 水丸 b 糊丸 c 水蜜丸 d 蜡丸 e 浓缩丸 20.目前丸剂发展出一些现代改进剂型,包括(bc ) a糊丸 b滴丸 c浓缩丸 d蜡丸 e胶丸 答案第十三章 片剂学习要点: 1 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及质量要求。 2 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类型、作用及其适用范围,主要品种的性质和应用。 3 熟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及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片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4 熟悉压片和包糖衣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5 熟悉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方法及常用的包衣物料。 6 了解片剂的成型理论及质量检查方法。 7 了解压片机及包衣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应用。 [a 型题] 1.关于片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剂量准确 b 质量较稳定 c 生物利用度高于胶囊剂 d 可以实现定位给药 e 对儿童不是理想的剂型 2.舌下片给药途径是( b ) a 口服 b 粘膜 c 呼吸道 d 皮肤 e 注射 3.关于咀嚼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 适用于吞咽困难的患者 b 适用于小儿给药 c 一般不需要加入崩解剂 d 治疗胃部疾患的药物可以制成咀嚼片 e 属于口腔用片剂 4.关于片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中药片剂按原料及制法分为全浸膏片、全粉末片及提纯片 b 银黄片属于浸膏片 c 片剂根据医疗途径及制法分为口服片与外用片两种 d 分散片属于口服片 e 片剂不可以制成控释制剂 5.片剂辅料中既可做填充剂又可做粘合剂与崩解剂的物质是( d ) a 淀粉 b 糊精 c 羧甲基纤维素钠 d 微晶纤维素 e 微粉硅胶 6.关于淀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e ) a 淀粉可以充当粘合剂 b 淀粉可压性好 c 淀粉易吸湿潮解 d 淀粉有助流性 e 淀粉也可充当崩解剂 7.若主药含量极少,可采用( c )为稀释剂 a 淀粉 b 糊精 c 糖粉 d 硫酸钙 e 硬脂酸镁 8.乳糖是片剂较理想的赋形剂,但价格昂贵,目前多用下列辅料一定比例来替代( c ) a 淀粉、糖粉、糊精(7:1:1) b 淀粉、糊精、糖粉(7:5:1) c 淀粉、糊精、糖粉(7:1:1) d 淀粉、糊精、甘露醇(5:1:1) e 淀粉、糊精、糖粉(5:1:1) 9.甘露醇常作为咀嚼片的( a ) a 稀释剂 b 崩解剂 c 润滑剂 d 粘合剂 e 矫味剂 10.宜选用水做润湿剂的情况是( c ) a 物料中的成分不耐热 b 物料中的成分易溶于水 c 物料中的成分不易水解 d 物料中以较大量糖粉及糊精为赋形剂 e 颗粒若干燥后过硬时 11.淀粉浆可用做粘合剂,常用浓度为( c ) a 5% b 8% c 10% d 15% e 20% 12.下列赋形剂粘性最大的是( b ) a 50%的糖浆 b 15%的阿拉伯胶浆 c 8%的淀粉浆 d 乙醇 e 中药流浸膏 13.可用作片剂辅料中崩解剂的是(c a 乙基纤维素 b 阿拉伯胶 c 羧甲基淀粉钠 d 滑石粉 e 糊精 )14.下列关于润滑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改善压片原料的流动性 b 附着在颗粒表面发挥润滑作用 c 其用量越多颗粒流动性越好 d 选用不当可影响崩解 e 用量不当可影响崩解 15.压片前需要加入的赋形剂是( d ) a 粘合剂 b 崩解剂 c 润滑剂 d 崩解剂与润滑剂 e 粘合剂、崩解剂与润滑剂 16.片剂生产中制粒的目的错误的叙述是(b a 减少片重差异 b 避免片剂含量不均匀 c 避免粘冲现象 d 避免松片、裂片的发生 e 避免复方制剂中各成分间的配伍变化 )17.解决粉末直接压片中存在的可压性差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a 压片机增加预压装置 b 缩短药片受压时间 c 使压片机车速加快 d 在处方中大量使用淀粉 e 加入润滑剂改善 18.松片不可能由于(c )原因造成 a 药物细粉过多 b 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c 颗粒中含水过高 d 润湿剂选择不当,乙醇粘度过高 e 冲头长短不齐 19.( d )不能引起片重差异超限 a 药材原粉进行压片 b 润滑剂用量不足 c 下冲下降不灵活 d 颗粒过于干燥 e 颗粒粗细相差悬殊 20.以下(b )措施不可以改善片剂崩解超时限 a 加入高效崩解剂 b 以外加法加入崩解剂 c 硬脂酸镁作润滑剂要控制用量不可过多 d 粘合剂用量不宜过大 e 制粒时颗粒不可过硬 21. 压片时可用除( a )之外的原因造成粘冲。 a 压力过大 b 颗粒含水过多 c 冲模表面粗糙 d 润滑剂有问题 e 冲模刻字深) 22.关于包衣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包衣片比不包衣片崩解溶散慢 b 包衣可用于制备控释制剂 c 包衣前要作重量差异检查 d 固体制剂只有片剂能包衣 e 包衣可以改善外观,易于服用)23.用于包衣的片心形状应为( c ) a 平顶形 b 浅弧形 c 深弧形 d 扁形 e 无要求 24.目前中药片剂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包衣方法是(a ) a 滚转包衣法 b 悬浮包衣法 c 平压包衣法 d 液中包衣法 e 沸腾包衣法 25.片剂包糖衣的顺序是(c ) a 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有糖色衣层 b 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隔离层 cc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 d 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 e 粉衣层→糖衣层→隔离层→有糖色衣层 26.以下包糖衣的衣层( b )层可以视具体情况不包 a 粉衣层 b 隔离层 c 糖衣层 d 有糖色衣层 e 打光 27.关于片剂包糖衣叙述正确的是(e ) a 包糖衣共需包五层衣层,即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缺一不可 b 包粉衣层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片剂的稳定性 c 包糖衣层所用物料为糖浆与少量滑石粉 d 包有色糖衣层时要注意从内到外有色糖浆的颜色要由深至浅 e 打光时用虫蜡为包衣物料 28.包糖衣若出现片面裂纹是(a )原因造成的 a 温度高干燥速度太快 b 片心未干燥 c 包糖衣层时最初几层没有层层干燥 d 胶液层水分进入到片心 e 有色糖浆用量过少 29.片剂硬度检查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 保持外观完整 b 保证剂量准确 c 防止产生粉尘 d 防止松片 e 使病人信任生产厂家 30.下列( c )不是片剂崩解度要求的准确标准 a 化学片剂15分钟内崩解 b 糖衣1h内崩解 c 肠溶衣1h内崩解 d 薄膜衣片1h内崩解 e 泡腾片应在 5min 内崩解 31.《中国药典》2000 版规定半浸膏片的崩解时限为(d a 5min b 30 min c 45 min d 60 min e 未规定 )32..关于片剂崩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 糖衣片只需在包衣前检查片剂的重量差异即可,包衣后不必再检查 b 水分的透入是片剂崩解的首要条件 c 若片剂崩解迟缓,加入表面活性剂均可加速其崩解 d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e 含有胶类、糖类及浸膏片贮存温度较高引湿后,崩解时间缩短显著 。 33.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的是( d ) a 不易混匀的物料 b 胶体溶液 c 含有毒剧药物的制剂 d 小剂量的片剂 e 含有易溶成分的片剂 [b 型题] (1~4 题) a 溶液片 b 分散片 c 泡腾片 d 多层片 e 口含片 符合以下片剂剂型的特点的片剂是 1.片一般大而硬,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 e 2.可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 d 3.含有高效崩解剂及水性高粘度膨胀材料的片剂 b 4.临用前用缓冲液溶解后使用的片剂 a (5~8 题) 下列赋形剂可以改善片剂压片时很多性质 a 稀释剂 b 吸收剂 c 粘合剂 d 崩解剂 e 润滑剂 5.当为避免片重差异需在压片前加入(e ) 6.当药粉粘性不足,制粒困难时需加入(c ) 7.当主药剂量小于 0.1g,制片困难时需加入(a 8.当为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时需加入(d ))(9~12 题) 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 ( )原因能引起下列质量问题 a.裂片 b.粘冲 c.片重差异超限 d.崩解迟缓 e.松片 9.压片时颗粒粗细相差悬殊可以引起 c 0.压片时颗粒质地过松可以引起 e 11.冲模表面粗糙 b 12.压片时粘合剂用量过多可以引起 d (13~16 题) a 糖浆 b 糖浆和滑石粉 c 胶浆 d cap e 虫蜡 13.片剂包衣时包隔离层应选用的辅料为 c 14.片剂包衣时包糖衣层应选用的辅料为 a 15.片剂包衣时包粉衣层应选用的辅料为 b 16.片剂包衣时打光时应选用的辅料为 e (17~20 题) a、羧甲基淀粉钠 b、硬脂酸镁 c、乳糖 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e、水 17.崩解剂 a 18.润湿剂 e 19.填充剂 c 20.润滑剂 b (21~24 题) a 湿法制粒压片 b 干法制粒压片 c 结晶压片法 d 粉末直接压片 e 空白颗粒法 以下情况应选择( )片剂生产工艺 21.药物的可压性不好,且在湿热条件下不稳定者 b 22. 药物呈结晶型,流动性和可压性均较好 c 23.药物性质稳定,受湿遇热不起变化 a 24.辅料具有相当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且与一定量药物混合后上述性质不变 d (25~28 题) 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下列片剂应在( a 5 分钟 b 15 分钟 c 30 分钟 d 60 分钟 e 120 分钟 25.普通片剂 b 26.泡腾片 a 27.糖衣片 d 28.舌下片 e (29~32 题) 指出以下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乙酰水杨酸 0.2268g 非那西汀 0.162g 淀粉浆(17%)0.088g 滑石粉 0.04g a 润湿剂 b 粘合剂 c 崩解剂 d 润滑剂 e 主药 29.非那西汀 0.162ge 30.淀粉 0.066g c 31. 淀粉浆(17%)0.088g b)时间内溶解咖啡因 0.035g淀粉 0.066g 32.滑石粉 0.04gd (33~36 题) a.崩解剂 b.润滑剂 c.填充剂 d.肠溶衣料 e.薄膜衣料 33.制备片剂时聚乙二醇 6000(peg6000)常用作 b 34.制备片剂时洋干漆可用作 d 35.制备片剂时碳酸镁(mgco3)常用作 c 36.制备片剂时苯乙烯—乙烯吡啶共聚物可用作 e (37~38 题) a 口服片 b 舌下片 c 糖衣片 d 肠衣片 e 泡腾片 37.硝酸甘油酯适宜制成( b ) 38.红霉素适宜制成( d ) [x 型题] 1.舌下片的特点是( abce ) a 属于粘膜给药方式 b 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 c 局部给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 一般片大而硬,味道适口 e 吸收迅速显效快 2.片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制成( abcde ) a 定位片剂 b 控释制剂 c 外用制剂 d 植入制剂 e 粘膜给药制剂 3.片剂的制备需要加入( acde )为辅料 a 填充剂 b 防腐剂 c 抗粘附剂 d 润湿剂 e 粘合剂 4.干淀粉可用作( abe )赋形剂 a 稀释剂 b 吸收剂 c 粘合剂 d 润湿剂 e 崩解剂 5.以下(abc )情况需要加入稀释剂 a 主药剂量小于 0.1g b 含浸膏量较多 c 含浸膏粘性太大 d 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e 含有较多的液体成分 6.下列可用作粘合剂的是( cde ) a 不同浓度的乙醇 b 去离子水 c 糖粉 d 阿拉伯胶浆 e 糊精 7.下列(abc )不宜用淀粉作为崩解剂 a 酸性较强的药物 b 碱性较强的药物 c 易溶性的药物 d 不溶性的药物 e 微溶性的药物 8.山梨醇可以作为咀嚼片(ab a 填充剂 b 粘合剂 c 崩解剂 d 润湿剂 e 润滑剂 )辅料9.下列可以充当吸收剂的是( abc ) a 活性炭 b 硫酸钙 c 氧化镁 d 糖粉 e 聚乙二醇 10.关于片剂所用赋形剂的叙述正确的是(bd ) a 由于淀粉可充当多种赋形剂,因此为改善片剂质量可在处方中大量使用 b 糊精既可以做稀释剂又可以做粘合剂 c 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用量不宜过大,其原因是虽润滑性好但助流性差 d 月桂醇硫酸钠可用做润滑剂 e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中内加明显优于外加法,因为内加法可以使片剂崩解的更为彻底 11.乙醇在片剂中可以用作润湿剂,叙述正确的是(ade ) a 气温高时,乙醇浓度可以稍高些 b 物料水溶性大,乙醇浓度可以稍低些 c 加入乙醇后应使与物料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再去制粒,利于发挥作用 d 以大量糊精、糖粉做赋形剂,可用乙醇做润湿剂 e 乙醇浓度越高物料被润湿后粘度越小 12.适合于乙醇作润湿剂的药料是( abcde ) a 中药浸膏粉 b 不耐热的成分 c 以糊精作为赋形剂 d 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大 e 以糖粉作为赋形剂 13.关于片剂崩解机理叙述正确的是(abcde ) a 崩解剂吸收水分使自身体积膨胀 b 物料吸收水分往往产生一种润湿热,使片剂内部残存气体膨胀 c 表面活性剂在片剂崩解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d 片剂内有毛细管和孔隙,利于水分从该通道进入到内部 e 酶解作用 14.片剂中加入润滑剂的目的是(abcd a 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 b 降低颗粒与冲模间的摩擦力 c 减少片重差异 d 保持片面光洁 e 有一定促进崩解的作用 15.制备片剂的方法有(abc a 干颗粒压片法 b 湿颗粒压片法 c 结晶直接压片法 d 滚压法 e 重压法 ) )16.片剂制备过程中制粒目的是(cde a 加速片剂崩解 b 利于片剂干燥) c 较少重量差异 d 增加颗粒流动性 e 减少细粉吸附与飞扬 17. 关于旋转式压片机的特点( bcd ) a 均为双流程,因此生产效率高 b 每套压力盘均为上下两个 c 压力分布均匀 d 通过调节上、下冲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压力,距离近压力大 e 由下冲下降的最低位置来决定片重 18.粉末直接压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abc ) a 粉末流动性不好 b 粉末易粘冲 c 粉末可压性差 d 粉末崩解性不好 e 易损坏压片机 19.下列片剂的种类在质量检查项目中无需检查崩解时限的是(abe a 口含片 b 咀嚼片 c 分散片 d 多层片 e 规定检查溶出度的片剂 20.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有(abcde a 主药性状 b 粘合剂性质 c 崩解剂加入方法 d 润滑剂的性质 e 压片力的大小 ) )21.关于颗粒中含有少量水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bcde ) a 可使粒子便于滑动,起到轴承样的滑动作用 b 可以均匀分配所承受的压力,避免受力不均匀 c 水有着良好的偶极矩作用,可发挥液体架桥的作用,有利于转化为内聚力 d 水分借压力作用从毛细管渗出包围粒子形成水的薄膜 e 有利于形成固体架桥 22.裂片是片剂制备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可以由下列( abcde )原因引起 a 粘合剂的用量不足或粘性不够强 b 油类成分过多 c 药物疏松,弹性过大 d 压力过大 e 压片机转速过快23.片剂包衣的种类有(abcd a 糖衣 b 薄膜衣 c 半薄膜衣 d 肠溶衣 e 朱砂衣)24.常用的胃崩解剂型薄膜衣物料有(cd ) a 糖浆 b 滑石粉 c 丙烯酸树脂ⅳ d 羟丙基纤维素 e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25.片剂包衣的目的是(abc ) a 增强稳定性 b 掩盖药物嗅味 c 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 d 避免肝脏首过作用 e 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26.下列( ad )片剂应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 a 主药含量小于 10mg b 主药含量小于 5mg c 主药含量小于 2mg d 主药含量小于每片片重的 5% e 主药含量小于每片片重的 10% 27.关于片剂质量检查叙述错误的是( ce ) a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以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b 有些片剂需要进行融变时限检查 c 检查片重差异要求不得有两片超出限度 1 倍 d 要求一般中药压制片硬度在 2~3kg e 崩解时限判断时,只要有 1 片未在规定时间内崩解就是不合格 28.干燥淀粉作为崩解剂其崩解机制是( ade ) a 干燥淀粉可以吸收水分而膨胀 b 干燥淀粉可以遇水产生气体 c 干燥淀粉弹性强 d 干燥淀粉在压片过程中形成许多毛细管和孔隙,为水分的进一步透入提供通道 e 向该片剂中加入淀粉酶促进崩解 29.关于片剂成型的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bce ) a 由于有范德华等粒间力的存在,产生足够的内聚力 b 适量水分的存在增加了药物的可塑性,同时也能减少颗粒间的摩擦 c 相同压力树枝状结晶压出的片剂硬度较普通结晶大 d 压制多层片时,层层都要用较大压力压紧,否则易于分层 e 在压片过程中能形成固体桥 30. 分散片的特点和质量控制是( ade ) a 为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b 应在 30 分钟内全部崩解 c 所含药物应是可溶性的 d 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e 一般分散片在水中粘稠度较高 31. 有关口服控释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abcde a 在消化道内,应缓慢恒速或接近恒衡速释放药物 b 血药浓度平稳,用药安全 c 应控制释放度 d 每 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不大于 1-2 次 e 病人顺应性好 32.关于片心的要求正确的是(ace a 片心形状以深弧度片为宜 b 片心形状以平顶片为宜 c 应对片心进行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d 应对片心进行崩解度检查 e 片心的硬度比一般片剂要大 33.片剂包隔离层(cde ) a 可以增加衣层的牢固性 b 使片心失去棱角 c 片心含酸性药物必须包隔离层 d 片心含吸潮性成分必须包隔离层 e 包衣物料为胶浆和少量滑石粉 34.薄膜衣的特点是(abcd ) a 衣层牢固光滑 b 对片剂崩解影响小 c 不如糖衣美观 d 节省物料 e 可以起到定位发挥药效的作用 35. 片剂质量的要求包括(ade ) ) a、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 b、通过包衣保证了片剂的稳定性,因此一般包衣片有效期都在五年以上 c、片剂大部分经口服用,不进行细菌学检查 d、外观完整光洁,硬度符合要求 e、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符合规定第十四章外用膏剂学习要点 1.掌握软膏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掌握软膏剂(含眼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3.熟悉各类软膏剂(含眼膏剂)的制法。 4.熟悉黑膏药的含义、特点、基质的原料与制备工艺流程 5.熟悉外用膏剂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和影响吸收的因素。 6.了解橡胶膏剂、糊剂、巴布剂的含义、常用基质与制法。 7.了解涂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 a 型题 1.外用膏剂药物的透皮吸收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穿透是指( b a 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上 b 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 c 药物透入皮肤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 d 药物透过基质到达基质表面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tts 的含义是( b ) a 经皮吸收因素 b 经皮给药系统 c 经皮吸收过程 d 经皮吸收途径 e 经皮吸收原理 3.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a ) a 完整表皮 b 毛囊 c 皮脂腺 d 汗腺 e 血管 4.皮肤条件影响透皮吸收中论述错误的是(d ) a 病变、破损的皮肤能加快药物的吸收。 b 皮肤温度升高,吸收加快。 c 皮肤清洁后,有利于药物的穿透 d 皮肤湿润引起角质层肿胀不利于吸收 e 皮肤薄有利于吸收 5.下列哪种基质引起皮肤的水合作用最强( a ) a 油脂性基质 b 水溶性基质 cw/o 型基质 do/w 型基质 e 聚乙二醇为基质 6.适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软膏基质是(b ) a 聚乙二醇类 b 卡波沫) c 甘油明胶 d 纤维素衍生物 e 海藻酸钠 7.具有吸水作用的油脂性基质为(a ) a 羊毛脂 b 液体石蜡 c 固体石蜡 d 豚脂 e 凡士林 8.不宜作为眼膏基质的是(b ) a.羊毛脂 b.二甲聚硅 c 液状石蜡 d 凡士林 e 蜂蜡 9.下列与透皮吸收的量无关的因素为( c ) a 药物浓度 b 应用面积 c 涂布厚度 d 年龄与性别 e 与皮肤接触时间 10.下列哪种基质与皮脂分泌物相近,故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d ) a 凡士林 b 卡波沫 c 聚乙二醇 d 羊毛脂 e 豚脂 11.在油脂性基质中有适宜的稠度和涂展性的基质是(b ) a 羊毛脂 b 凡士林 c 蜂蜡 d 豚脂 e 液状石蜡 12.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的基质是(d ) a 甲基纤维素 b 海藻酸钠 c 卡波沫 d 凡士林 e 皂土 13.若患处分泌物过多易造成分泌物反向吸收的基质是 d ) a 油脂性基质 b 水溶性基质 cw/o 型基质 do/w 型基质 e 以上基质均可 14.对水溶性软膏基质论述错误的是(d ) a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组成 b 该基质释药较快 c 能吸收组织渗出液 d 润滑作用较好 e 无油腻性和刺激性 15 可降低酚类防腐剂防腐能力的软膏基质是(c) a 羊毛脂 b 凡士林 c 聚乙二醇 d 甲基纤维素 e 卡波沫 16.软膏中加入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的方法(e ) a 待基质降温至 80℃左右在与药物混合均匀 b 待基质降温至 70℃左右在与药物混合均匀 c 待基质降温至 60℃左右在与药物混合均匀 d 待基质降温至 50℃左右在与药物混合均匀 e 待基质降温至 40℃左右在与药物混合均匀 17.水溶性药物与油溶性基质混合时一般常用( b ) a 可将药物水溶液直接加入基质中搅匀 b 先用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后再与其它基质混匀 c 用基质加热提取,去渣后冷却即得 d 可将药物细粉与基质研匀 e 先用少量液体石蜡溶解再与其它基质混匀 18.眼膏剂常用基质为(c ) a 凡士林 6 份,液状石蜡、羊毛脂各 2 份 b 凡士林 7 份,液状石蜡 1 份、羊毛脂 2 份 c 凡士林 8 份,液状石蜡、羊毛脂各 1 份 d 凡士林 4 份,液状石蜡、羊毛脂各 3 份 e 凡士林 6 份,液状石蜡 1 份、羊毛脂各 3 份 19.眼膏剂的制备中基质的灭菌方法(d ) a120℃干热灭菌 1—2h b130℃干热灭菌 1—2h c140℃干热灭菌 1—2h d150℃干热灭菌 1—2h e121.5℃干热灭菌 1—2h 20.制备黑膏药的植物油以(d ) a 棉籽油最好 b 豆油最好 c 花生油最好 d 麻油最好 e 菜油最好 21.黑膏药制备过程中没涉及到的操作为(e ) a 去火毒 b 炼油 c 下丹收膏 d 炸料 e 收丹 22.对于炸料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地较坚硬的药料先炸 b 质地疏松的药料后炸 c 挥发性药料研粉滩涂时加入 d 树脂类药料炼油时加入 e 一般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23.对于炼油叙述错误的是( c ) a 药油在 300℃继续熬炼 b 是油脂在高温下氧化、聚合、增稠的过程 c 以炼至挂旗为度 d 炼油程度过嫩则膏药太软 e 炼油时有浓烟发生 24.黑膏药中油丹比例( ) a10:1-2 b10:2-3 c10:3-4 d10:4-5 e10:5-6 25.下丹时的温度(c ) a200℃ b220℃ c270℃ d300℃ e320℃ 26 下列辅料哪一个在橡胶膏剂基质中可以起到软化剂的作用 b a 橡胶 b 凡士林 c 立德粉 d 汽油 e 松香 27 下列辅料在橡胶膏剂基质中可以起到增粘剂的作用的基质是( e ) a 橡胶 b 羊毛脂 c 立德粉 d 汽油 e 松香 28.下列辅料在橡胶膏剂基质中可以起到填充剂的作用的基质是( c ) a 橡胶 b 凡士林 c 立德粉 d 汽油 e 液状石蜡 29.橡胶硬膏剂的特点没有(d ) a 粘着力较强 b 无需预热可直接贴用 c 有保护伤口防止皲裂的作用 d 药效时间长 e 膏面需有覆盖物 30 溶剂法制备橡胶膏剂,网状胶片消除静电的时间(d ) a12-18h b14-20h c16-22h d18-24h e10-16h 31 热压法制备橡胶膏剂的填充剂常用(b ) a 氧化锌 b 锌钡白 c 滑石粉 d 微粉硅胶 e 钛白粉 32.糊剂所含固体粉末应在(b ) a20%以上 b25%以上 c30%以上 d35%以上 e40%以上 33.黑膏药与橡胶膏剂的改进剂型是( d ) a 糊剂 b 涂膜剂 c 膜剂 d 巴布剂 e 丹剂 34.巴布剂的基质常用亲水性较强的 c ) a 聚乙烯醇 b 羧甲基纤维素 c 聚丙烯酸钠 d 聚乙烯吡络烷酮 e 明胶 35 需要进行软化点测定的是(c ) a 软膏剂 b 眼膏剂 c 黑膏药 d 巴布剂 e 糊剂 36.下列哪一项不是橡胶膏剂质量检查项目 e a 外观 b 含膏量 c 耐热 d 耐寒 e 酸碱度 37 徐长卿软膏属于哪种基质( d ) a 水溶性基质 b 烃类基质 c 类脂类基质 d 乳剂型基质 e 油酯类基质 38.下面对眼膏剂的叙述错误的是(e ) a 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b 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涂布于眼部 c 对眼部无刺激 d 无微生物污染 e 滴眼剂较一般眼膏剂疗效持久,且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 b 型题 (1-4) a 油脂类 b 类脂类 c 烃类 d 硅酮类 e 纤维素衍生物 1.凡士林属于(c) 2.液状石蜡属于( c ) 3.羊毛脂属于(b ) 4.豚脂属于 a ) (5-8) a 橡皮膏 b 黑膏药 c 白膏药 d 软膏 e 滴丸 5.植物油、羊毛脂、蜂蜡用于制备(d ) 6.橡胶、松香、凡士林用于制备 a ) 7.硬脂酸钠、peg6000 用于制备( e ) 8.植物油和章丹用于制备( a) (9-12) a 由石油分馏得到的多种高级烃的混合物 b 高级脂肪酸与高级醇的酯类 c 在水中不溶解,在 8-10 倍水中膨胀成为胶冻 d 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 e 溶于水形成的粘稠性凝胶可作软膏基质常用浓度 2.5% 9.凡士林是( a ) 10.羊毛脂是( b ) 11.卡波沫是(d ) 12.皂土是( c) (13-16) a 不溶性固体药物制备软膏加入基质的方法 b 水溶性药物制备软膏加入基质的方法 c 中药浸出制剂制备软膏加入基质的方法 d 含有共熔成分制备软膏加入基质的方法 e 含有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制备软膏加入基质的方法 13.先用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后,再与其余基质混匀是( b ) 14 将药物细粉加入熔融的基质中,不断搅拌至冷却是(a 15 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匀是(c ) 16 先将其研磨共熔后,再与冷却至 40℃的基质混匀是(d (17-20) a 软膏剂的基质 c 黑膏药的基质 e 巴布剂基质 17.卡波沫是( a) 18.黄丹是( c ) 19.氧化锌是( b ) 20.聚丙烯酸钠是(e) )b 橡胶膏剂的基质 d 涂膜剂基质)x 型题 1.外用膏剂包括(abde ) a 糊剂 b 巴布剂 c 膜剂 d 软膏剂 e 黑膏药 2.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主要作用有(abc d ) a 保护创面 b 润滑皮肤 c 局部治疗作用 d 全身治疗作用 e 诊断疾病作用 3.软膏剂的基质应具备的条件为(abce ) a 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并能吸收分泌液 b 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涂展性,无刺激性 c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愈合 d 应与药物结合牢固 e 不与药物产生配伍禁忌 4.经粘膜给药的剂型有(cde a 涂膜剂 c 滴眼剂 e 舌下片剂 5.经皮肤给药的剂型有(abcd ) a 涂膜剂 c 洗剂 e 舌下片剂 6.不经胃肠给药的剂型有(abcde a 灌肠剂 c 注射剂 e 软膏剂 ) b 搽剂 d 糊剂 ) b 透皮贴膏 d 滴鼻剂b 巴布剂 d 气雾剂 7.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有(abde a 药物的浓度 c 涂布的厚度 e 与皮肤接触的时间)b 应用面积 d 应用次数8.下列关于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ac de ) a 具有合适的油、水分配系数的药物,透皮吸收效果好 b 药物以离子形式易吸收 c 药物相对分子量越大,吸收越慢 d 药物在乳剂型基质中释放较快 e 药物在基质中溶解状态比混悬颗粒易吸收 9 具有吸水作用的软膏基质有(ab ) a 羊毛脂 c 蜂蜡 e 液体石蜡 10.下列哪些基质的软膏需加入保湿剂和防腐剂 bc a 油脂性基质 b 水溶性基质 co/w 型乳剂基质 dw/o 型乳剂基质 e 以上均可 11.软膏剂的制法有(abc ) a 研和法 c 乳化法 e 冷压法 12.黑膏药基质原料有( ac a 植物油 c 红丹 e 水银 13.黑膏药的制备过程包括(abcde ) a 药料提取 c.下丹收膏 e.摊涂 14.关于“火毒”叙述正确的是(abce a 易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 c 是醛、酮、脂肪酸等 e 膏药制成后需放入冷水中浸渍 15.黑膏药中涉及的传统术语有(bce ) a 牛眼泡 b 去火毒 ) b.炼油 d.去火毒 ) b 宫粉 d 红升丹 b 熔和法 d 搓捏法 b 聚乙二醇 d 凡士林b 是高温时氧化分解的产物 d 多具脂溶性 c 外枯内焦 e 滴水成珠d 挂旗16 橡胶膏剂的基质组成有( abc de ) a 橡胶 c 凡士林 e 汽油 17.红丹的质量要求(abcde ) a 为橘红色非结晶性粉末 b 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铅 c 含量在 95%以上 d 使用前应干燥 e 以上均正确 18.橡胶作为基质的主要原料有哪些特性 abcde a 高弹性 b 低传热性 c 不透气性 d 不透水性 e 易老化性 19.溶剂法制备橡胶膏剂的制备过程包括(acde ) a 药料提取 b 混炼炼压均匀 c 膏浆制备 d 涂膏浆 e 回收溶剂 20 糊剂的特点有(abcde ) a 具收敛、消毒、吸收分泌物及保护作用 b 分为水溶性糊剂和油溶性糊剂 c 用研和法制备 d 稠度较高 e 含有 25%以上的固体粉末 21.常用的成膜材料有(abcd ) a 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b 聚乙烯醇 c 玉米朊 d 火棉胶 e 聚丙烯酸钠 22.下列关于软膏剂的叙述正确的有(acde ) a 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 b 软膏剂中油脂性基质灭菌时可直火加热 c 急性损伤的皮肤不宜使用油脂性基质软膏剂 d 软膏剂中油脂性基质灭菌时可用耐高压蒸汽夹层锅加热 e 软膏剂中油脂性基质灭菌条件为 150℃约 1h。 b 松香 d 氧化锌第十五章a 型题栓剂1.下列哪些不是对栓剂基质的要求 d a 在体温下保持一定的硬度 b 不影响主药的作用 c 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量 e 水值较高,能混入较多的水d 与制备方法相适宜2.将脂溶性药物制成起效迅速的栓剂应选用下列哪种基质 d a 可可豆脂 b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c 半合成椰子油脂 d 聚乙二醇 e 半合成棕榈油脂 3.甘油明胶作为水溶性亲水基质正确的是(c ) a 在体温时熔融 b 药物的溶出与基质的比例无关 c 基质的一般用量明胶与甘油等量 d 甘油与水的含量越高成品质量越好 e 常作为肛门栓的基质 4.制成栓剂后,夏天不软化,但易吸潮的基质是(b ) a 甘油明胶 b 聚乙二醇 c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d 香果脂 e 吐温 61 5.油脂性基质的栓剂的润滑剂(e) a 液状石蜡 c 甘油、乙醇 b 植物油 d 肥皂e 软肥皂、甘油、乙醇 6.水溶性基质栓全部溶解的时间应在(e) a20min b30min c40min d50min e60min 7.油脂性基质栓全部融化、软化,或触无硬心的时间应在(b ) a20min b30min c40min d50min e60min 8.下列关于栓剂基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 ) a 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涂展性 b 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 c 水值较高,能混入较多的水 d 与主药无配伍禁忌 e 在室温下应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亦不破裂,在体温下易软化、熔化或溶解 9.鞣酸制成栓剂不宜选用的基质为( c ) a 可可豆脂 b 半合成椰子油酯 c 甘油明胶 d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e 混合脂肪酸甘油酯 10 下列栓剂基质中,具有同质多晶型的是( ) a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b 可可豆脂 c 半合成棕榈油脂 d 吐温 61 e 聚乙二醇 4000 11.鞣酸栓剂,每粒含鞣酸 0.2g,空白栓重 2g,已知鞣酸置换价为 1.6,则每粒鞣酸栓剂 所需可可豆脂理论用量为(d ) a1.355g b1.475g c1.700g d1.875g e2.000g 12.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栓剂选用的润滑剂( d ) a 肥皂 b 甘油 c水 d 液状石蜡 e 乙醇 13.在制备栓剂中,不溶性药物一般应粉成细粉,用多少号的筛子过滤 b a5 号筛 b6 号筛 c7 号筛 d8 号筛 e9 号筛 14 下列关于栓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可发挥局部与全身治疗作用 b 制备栓剂可用冷压法 c 栓剂应无刺激,并有适宜的硬度 d 可以使全部药物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e 吐温 61 为其基质 15.聚乙二醇作为栓剂的基质叙述错误的是(c ) a 多以两种或两者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合用 b 用热熔法制备 c 遇体温熔化 d 对直肠粘膜有刺激 e 易吸潮变型 b 型题 (1-4) a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b 羊毛脂 c 硬脂酸 d 卡波沫 e 吐温—61 1. 栓剂油溶性基质为( a) 2.栓剂水溶性基质为( e) 3.软膏剂油脂性基质为( b) 4 软膏剂水溶性基质为(d) (5-8) a 冷压法和热熔法制备 b 热熔法制备 c 研和法制备 d 乳化法制备 e 滴制法制备 5.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可用(a ) 6.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可用( b) 7.基质为半固体、液体混合物的软膏剂用(c ) 8.基质为固体、半固体、液体混合物的软膏剂用(b) (9-12) a 栓剂 b 橡胶膏剂 c 黑膏药 d 软膏剂 e 巴布剂 9.可采用搓捏法、冷压法、热熔法制备( a) 10.可采用研合法、熔合法、乳化法(d) 11.炸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c ) 12.药料提取-膏浆制备-涂膏浆—回收溶剂—切割-加衬( b) (13-16) a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b 黑膏药的质量检查 c 栓剂的质量检查 d 橡胶膏剂的质量检查 e 巴布剂的质量检查 13.软化点是(b ) 14.稠度是( a) 15.耐寒、耐热是(d ) 16.融变时限是( c ) x 型题 1.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abcde a 塞入直肠的深度 b 直肠液的酸碱性 c 药物的溶解度 d 药物的粒径大小 e 药物的脂溶性 2.栓剂基质的要求 acde a 有适当的硬度 b 熔点与凝固点应相差很大 c 具润湿与乳化能力 d 水值较高,能混入较多的水 e 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 3.栓剂具有哪些特点 abce a 常温下为固体,纳入腔道迅速熔融或溶解 b 可产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 c 不受胃肠道 ph 或酶的破坏 d 不受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 e 适用于不能或者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 4 可可豆脂在使用时应 bcde a 加热至 36℃后再凝固 b 缓缓升温加热熔化 2/3 后停止加热 c 在熔化的可可豆脂中加入少量稳定晶型 d 熔化凝固时,将温度控制在 28℃—32℃几小时或几天 e 与药物的水溶液混合时,可加适量亲水性乳化剂制成 w/o 乳剂型基质 5.栓剂中油溶性药物加入方法 abcd a 直接加入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 c 加乳化剂 b 以适量的乙醇溶解加入水溶性基质中 d 若用量过大,可加适量蜂蜡、鲸蜡调节e 用适量羊毛脂混合后,在与基质混匀 6.用热熔法制备栓剂的过程包括 abce a 涂润滑剂 c 加入药物 e 冷却、脱模 b 熔化基质 d 涂布 7 下列哪些为栓剂的主要吸收途径 bce a 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b 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c 直肠淋巴系统 d 直肠上静脉——髂内静脉——大循环 e 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大循环 8.下列哪些能作为栓剂的基质 cde a 羧甲基纤维素 c 可可豆脂 e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 9.下列关于栓剂制备的叙述正确的为 ab a 水溶性药物,可用适量羊毛脂吸收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匀 b 水溶性提取液,可制成干浸膏粉后再与熔化的油脂性基质混匀 c 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常用植物油为润滑剂 d 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肥皂、甘油、乙醇的混合液为润滑剂 e 不溶性药物一般应粉碎成细粉,过五号筛,再与基质混匀 10.栓剂的制备方法有 bcd a 研和法 c 冷压法 e 乳化法 11 栓剂的质量要求包括 abc a 外观检查 b 重量差异 c 融变时限 d 耐热试验 e 耐寒试验 12.聚乙二醇作为栓剂的基质,其特点有 abce a 相对分子量 1000 者熔点 38-42℃ b 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合用 c 对直肠有刺激 d 制成的栓剂夏天易软化 e 制成的栓剂易吸湿受潮变形 13.栓剂与软膏剂在质量检查项目中不同点为 bcde a 外观 b 融变时限 c 稠度 d 酸碱度 e 水值 14.以甘油明胶为基质的栓剂,具备下列哪些特点 abe a 具有弹性,不易折断 b 阴道栓常用基质 c 适用于鞣酸等药物 d 体温时熔融 e 药物溶出速度可由明胶、水、甘油三者的比例调节 b 搓捏法 d 热熔法 b 石蜡 d 聚乙二醇类 第十七章气雾剂a 型题 1.下列关于气雾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为(d ) a 奏效迅速 b 定位作用 c 给药剂量准确、副作用小 d 生产成本低 e 使用方便 2.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中,正确的为(e ) a 抛射剂的沸点对成品特性无显著影响 b 抛射剂的蒸气压对成品特性无显著影响 c f12、f11 各单用与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性能无差异 d 抛射剂只有氟里昂 e 喷出的雾滴的大小取决于药液的粘度 3.有关抛射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d ) a 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 b 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溶剂 c 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稀释剂 d 抛射剂是一类高沸点的物质 e 抛射剂在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 4 泡沫气雾剂是(d ) a 溶液型气雾剂 b 混悬型气雾剂 c 二项气雾剂 d 乳剂型气雾剂 e 以上均不是 5.吸入型气雾剂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b ) a 肺泡管 b 肺泡 c 气管 d 支气管 e 细支气管 6.气雾剂雾滴的大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一般起局部作用的粒子(d ) a 以 0.5-1μ m 大小为宜 b 以 1-2μ m 大小为宜 c 以 2-3μ m 大小为宜 d 以 3-10μ m 大小为宜 e 以 5-12μ m 大小为宜 7.气雾剂雾滴的大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一般发挥全身作用的粒子( a ) a 0.5-1μ m 大小为宜 b 以 1-2μ m 大小为宜 c 以 2-3μ m 大小为宜 d. 以 3-10μ m 大小为宜 e 以 5-12μ m 大小为宜 8.气雾剂质量要求中,吸入气雾剂的药粉粒径应控制在 b a 5μ m 以下 b 10μ m 以下 c 6μ m 以下 d 8μ m 以下 e 9μ m 以下 9.决定了每次用药剂量的因素 e a 药物的量 b 附加剂的量 c 抛射剂的量 d 耐压容器的容积 e 定量阀门的容积 10.采用冷灌法充填抛射剂的特点不包括 d a 生产速度快 b 对阀门无影响 c 容器中空气易排出 d 在低温条件下操作,抛射剂消耗小 e 含水产品不宜采用本法 11.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抛射剂用量少,蒸气压高 b 加入丙酮,会升高抛射剂的蒸气压 c 给药剂量难以控制 d 抛射剂可以作为药物的溶剂 e 抛射剂的存在,降低了药物的稳定性 1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气雾剂的组成物质 d a 丙烷 b 丙二醇 c 月桂醇 d 三氯甲烷 e 氮气 b 型题 (1-4) a 异丁烷 c 维生素 c e 司盘类 1.防腐剂为(d ) 2.抛射剂为(a ) 3.抗氧剂为( c ) 4.助悬剂为( e ) (5-8) a 氟氯烷烃类 c 碳氢化合物 e 脂肪酸山梨坦类 5.正丁烷为( c ) 6.n2 为( d ) 7.f11 为(a ) 8.司盘-65 为( e ) x 型题 a 奏效迅速 c 剂量准确 e 保存性好 2 下列关于气雾剂的叙述正确的有( acd ) a 气雾剂可以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b 气雾剂分单相气雾剂、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c 混悬型气雾剂属三相气雾剂 d 乳浊液型气雾剂属三相气雾剂 e 溶液型气雾剂属单相气雾剂 3.有关气雾剂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cde )b 硬脂酸三乙醇胺皂 d 尼泊金乙酯b 聚山梨酯类 d 压缩惰性气体1.气雾剂的特点有(acdee ) b 抛射剂泄漏后对药物无影响 d 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 a 抛射剂在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 b 气雾剂只供呼吸道使用 c 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稀释剂 d 抛射剂是一类低沸点物质 e 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溶剂 4.关于影响气雾剂吸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为( ab ) a 气雾剂雾滴的大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 b 吸收速度与药物脂溶性成正比 c 雾滴过粗药物易沉着于肺泡部位 d 雾滴过细药物易沉着于口腔、咽部等部位 e 吸收速度与药物分子大小成正比 5.气雾剂中抛射剂应具备的条件有( bcde a 沸点高 c 无致敏性 e 性质稳定 6.气雾剂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检查包括(abcd ) a 喷射速率 b 喷出总量 c 吸入用气雾剂应作粒度检查 d 溶液型气雾剂药液应澄清 e 气雾剂一般不使用药材细粉 7.气雾剂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abcde ) a 耐压容器的处理 b 阀门各部件的处理 c 阀门各部件的装配 d 药物的配制 e 抛射剂的填充 8.气雾剂充填抛射剂的方法有( ac ) a 冷灌法 b 热压法 c 压灌法 d 减压法 e 水灌法 9.关于气雾剂的描述正确的是(ce ) a 药物吸收的速度与药物分子大小成正比 b 咽部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c 药物吸收的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 d 口腔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e 可以起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作用 10.可以作为气雾剂抛射剂的是( acde ) a 正丁烷 b 乙醇 c 三氯一氟甲烷 d 二氯四氟乙烷 eco2 11.气雾剂的组成包括 abce a 药物与附加剂 b 抛射剂 c 阀门系统 d 喷雾剂 e 耐压容器 )b 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 d 无刺激性 第十八章其他剂型a 型题 1.膜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 ) a0.25mm b0.50mm c0.75mm d0.85mm e1.0mm 2.pva 的中文名称为( ) a 聚丙烯 b 聚氯乙烯 c 聚乙烯吡咯烷酮 d 聚乙二醇 e 聚乙烯醇 3.膜剂的特点中不包括( ) a 易于生产自动化和无菌操作 b 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制剂 c 含量准确 d 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 e 适用于任何剂量的制剂 4.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 ) a 聚乙烯吡咯烷酮 b 聚乙烯醇 c 白及胶 d 羧甲基纤维素钠 e 阿拉伯胶 5 二氧化钛在膜剂中起的作用为( ) a 增塑剂 b 着色剂 c 遮光剂 d 填充剂 e 成膜材料 6.膜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中不包括( ) a 重量差异 b 含量均匀度 c 微生物限度检查 d 外观 e 粘着强度 7.炼丹的关键是( ) a 配料 b 坐胎 c 收丹 d 火侯 e 去火毒 8.黑膏药与丹剂的制备中均有的工序是( ) a 坐胎 b 炸料 c 烧炼 d 收膏 e 去火毒 9.正确论述膜剂的是( ) a 只能外用 b 多采用热熔法制备 c 最常用的成膜材料是聚乙二醇 d 为释药速度单一的制剂 e 可以加入矫味剂,如甜菊苷 10.药物细粉加糯米粉混匀后加水加热制成软材,搓成细长而两端 尖锐的外用固体剂型称为( ) a 膏剂 b 软膏剂 c 熨剂 d 锭剂 e 钉剂 11.下列剂型中不属于皮肤给药的是( ) a 洗剂 b 含漱剂 c 糊剂 d 涂膜剂 e 橡胶膏剂 12.下列常用于眼科的是( ) a 锭剂 b 棒剂 c 条剂 d 灸剂 e 线剂 13.山梨醇在膜剂中作为( ) a 填充剂 b 成膜材料 c 脱模剂 d 湿润剂 e 增塑剂 14.膜剂的制备多采用( ) a 滩涂法 b 热熔法 c 溶剂法 d 涂膜法 e 冷压法 15.露剂的制备方法采用 a 煎煮法 b 回流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渗漉法 e 浸渍法 b 型题 (1-4) a 成膜材料 b 增塑剂 c 遮光剂 d 抗氧剂 e 填充剂 1.二氧化钛在膜剂中用作( ) 2.碳酸钙在膜剂中用作( ) 3.聚乙烯醇在膜剂中用作( ) 4.白及胶在膜剂中用作( ) (5-8) a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用水蒸汽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 b 铁砂经煅烧后吸附药材的提取物用时拌醋生热,制得的外用剂型 c 药物细粉加适宜粘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 d 汞与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炼制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供外用的剂型 e 药物细粉加糯米粉混匀后加热制成软材,搓成细长而两端尖锐的外用剂型 5.锭剂系( ) 6.露剂系( ) 7.钉剂系( ) 8.熨剂系( ) (9-12) a 具有温热刺激作用 b 活血通络、发散风寒作用 c 腐蚀、收敛作用,常用于眼科 d 引流脓液,拔毒去腐,生肌敛口作用 e 轻微腐蚀,机械扎紧作用 9.线剂系( ) 10.棒剂系( ) 11.熨剂系( ) 12.灸剂系( ) x 型题 1.膜剂理想的成膜材料应( ) a 无刺激性、无致畸、无致癌等 c 不影响主药的释放 e 在体温下易软化、熔融或溶解 2.下列属于丹药的药物有( a 轻粉 c 红丹 e 紫雪丹 3.膜剂的辅料有( ) a 成膜材料 c 着色剂 e 矫味剂 4.茶剂的分类( ) a 茶块 c 浸提茶 e 全粉茶 b 袋装茶 d 煎煮茶 b 增塑剂 d 遮光剂 ) b 红升丹 d 白降丹b 在体内能被代谢或排泄 d 成膜性、脱模性较好第十九章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a 型题 1.影响渗透泵式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的因素不包括(c ) a 膜的厚度 b 释药小孔的直径 cph 值 d 片心的处方 e 膜的孔率 2.不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是( c ) a 磁性制剂 bph 敏感的靶向制剂 c 靶向给药乳剂 d 栓塞靶向制剂 e 热敏靶向制剂 3.下列哪种方法不宜作为环糊精的包合方法( c ) a 饱和水溶液法 b 重结晶法 c 沸腾干燥法 d 冷冻干燥法 e 喷雾干燥法 4.固体分散技术中药物的存在状态不包括( b ) a 分子 b 离子 c 胶态 d 微晶 e 无定形 5.制备固体分散体时液体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占比例不宜超过(e ) a1:5 b1:6 c1:7 d1:8 e1:10 6.下列关于β -cd 包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液体药物粉末化 b 释药迅速 c 无蓄积、无毒 d 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e 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7.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为(d ) a 改变药物的物理特性 b 提高稳定性 c 掩盖不良气味 d 加快药物的释放 e 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 8.可作为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囊材为(d ) a 阿拉伯胶-海藻酸钠 b 阿拉伯胶-桃胶 c 桃胶-海藻酸钠 d 明胶-阿拉伯胶 e 果胶-cmc 9.单相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 ) a 熔融法 b 注入法 c 超声波分散法 d 薄膜分散法 e 冷冻干燥法 10.按分散系统分类,脂质体属于( d ) a 乳浊液 b、混悬液 c 固体剂型 d、胶体微粒体系 e 真溶液剂 11.关于控释制剂特点中,错误的论述是(a ) a 释药速度接近一级速度 b、可使药物释药速度平稳 c 可减少给药次数 d、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e 称为控释给药体系 12.聚乙二醇在固体分散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c ) a 增塑剂 b、促进其溶化 c 载体 d、粘合剂 e 润滑剂 13.采用单凝聚法,以明胶做囊材制备微囊时可采用作凝聚剂的是(d ) a 石油醚 b、乙醚 c 甲醛 d、丙酮 e 甲酸 14.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囊材以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应将 ph 调到(a ) a4-4.5 b5-5.5 c6-6.5 d7-7.5 e8-9 15.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加入硫酸铵的作用是(d ) a 作固化剂 b 调节 ph c 增加胶体的溶解度 d 作凝聚剂 e 降低溶液的粘性 b 型题 (1-4) a 速效制剂 b 缓释制剂 c 控释制剂 d 靶向制剂 e 前体药物制剂 1.在人体中经生物转化,释放出母体药物的制剂属( ) 2.水溶性骨架片剂属( ) 3.胃内漂浮片剂属( ) 4.渗透泵型片剂属( ) (5-8) a 熔融法 b 超声波分散法 c 天然高分子法 d 离子交换法 e 一步乳化法 5.单相脂质体用( ) 6.多相脂质体用( ) 7.毫微囊 用( ) 8.复乳用( ) (9-12) a 将药物分散于囊材的水溶液中,以电解质或强亲水性非电解质为凝聚剂,使囊材凝聚包封 于药物表面而形成微囊 b 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 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的方法。 c 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而形成微囊。 d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气相中做囊化的方法 e 将药物分散于环糊精的饱和水溶液中,搅拌,喷雾干燥,即得。 9.复凝聚法是( ) 10.界面凝聚法 是( ) 11.悬浮包衣法是( ) 12.单凝聚法是( ) x 型题 1.下列关于缓释制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 ) a 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宜制成缓释剂 b 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宜制成缓释制剂 c 可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d 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e 一般由速释与缓释两部分药物组成 2.缓释制剂可分为( ) a 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 c 缓释微囊剂 e 注射用缓释制剂 3.下列关于控释制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 b 缓释膜剂 d 缓释乳剂 a 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 b 可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c 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宜制成控释制剂 d 一般由速释与缓释两部分组成 e 对胃肠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制成控释制剂 4.控释制剂的类型有( a 骨架分散型控释制剂 c 膜控释制剂 e 控释乳剂 5.下列关于靶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 a 减少用药剂量 c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b 提高疗效 d 增强药物对靶组织的特异性 ) b 渗透泵式控释制剂 d 胃驻留控释制剂e 靶区内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6.属于靶向给药的制剂有( a.脂质体 c 微囊 e 磁性制剂 7.下列关于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液体药物粉末化 c 减少刺激性 e 调节释药速度 8.下列关于微囊的叙述正确的为( ) b 可增加药物溶解度 d 是一种分子胶囊 ) b 毫微囊 d 微丸a 药物微囊化后可改进某些药物的流动性、可压性 b 可使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c 提高药物稳定性 d 减少复方配伍禁忌 e 掩盖不良嗅味 9.微型包囊的方法有( ) a 冷冻干燥法 c 界面缩聚法 e 喷雾干燥法 10.下列关于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成囊时温度应为 50~55℃ c 囊材浓度以 2.5~5%为宜 e 甲醛固化时 ph 应调至 4.0~4.5 11.制备前体药物常用的方法( ) b 成囊时 ph 应调至 8~9 d 甲醛固化时温度在 10℃以下 b 溶剂——非溶剂法 d 辐射化学法 a 酸碱反应法 b 复分解反应法 c 氧化还原法 d 离子交换法 e 直接络合法 12.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可以作为固化剂的是( ) a 甲醛 b 丙酮 c 乙醇 d 戊二醇 e 强酸性介质 13. 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囊材制备微囊时,应用明胶的原因( ) a 为两性蛋白质 + b 在水溶液中含有一 nh3 、-coo + - cph 低时,一 nh3 的数目多于-coo d 具有等电点 e 与带正电荷的阿拉伯胶结合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络合物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a 型题 1 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 阐明急性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c 研究生物有效性 d 研究药物稳定性 e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 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 a 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 b 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如何 c 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 d 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 e 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 3 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 ) a 肾脏 b 肝脏 c 脾脏 d肺 e 心脏 4 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叙述错误的为( ) a 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快,易吸收 b 药物在饱腹时比在空腹时易吸收 c 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也不同 d 药物服用者饮食结构不同,服同一种药物疗效不同 e 弱酸性药物在 ph 低的环境中,易吸收 5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 a 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 b 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 c 药物的水溶性愈大,愈易吸收 d 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 e 药物的溶解速率愈大,愈易吸收 6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一般最快的是( ) a 舌下给药 b 静脉注射 c 吸入给药 d 肌内注射 e 皮下注射 7 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 ) a 溶出度系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b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c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 d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卫生学检查 e 桨法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溶出度的法定方法 8 对药物动力学含义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进行描述 b 最终提出一些数学关系式 c 定性地探讨药物结构与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 d 可知道药物结构改造、设计新药 e 制订最佳给药方案 9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 a胃 b 小肠 c 大肠 d 直肠 e 肺泡 10 胃液的 ph 为( ) a0.5 左右 b1.0 左右 c1.5 左右 d2.0 左右 e2.5 左右 11 小肠部位肠液的 ph( ) a5-7 b6-8 c7-9 d8-10 e9-11 12 大肠粘膜部位肠液的 ph( ) a8.0-8.1 b8.1-8.2 c8.2-8.3 d8.3-8.4 e8.4-8.5 13 口服剂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顺序( ) a 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 b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c 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包衣片 d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 溶液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包衣片 14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 体内循环的影响 b 血管透过性的影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的影响 d 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 e 药物制备工艺的影响 15 关于药物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b 药效强度取决于分布的影响 c 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d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e、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肝脏的代谢无关 16、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没有( ) a、给药途径 b、给药剂量 c、酶的作用 d、生理因素 e、剂型因素 17、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 a、肾脏 b、肺脏 c、肝脏 d、胆 e、直肠 18、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溶剂需经脱气处理 b 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 37℃±0.5℃ c 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d 开始计时,至 45min 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 e、经不大于 1.0m 微孔滤膜滤过, 19、生物利用度高的剂型是( ) a、蜜丸 b、胶囊 c、滴丸 d、栓剂 e、橡胶膏剂 20、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期分别服用受试制剂, 其时间间隔通常为 a、1 周 b、3 周 c、4 周 d、5 周 e、6 周 b 型题 (1-4) a ka: c k e: e k0: 。 1.吸收速率常数( ) 2.总消除速率常数( ) 3.尿药排泄速率常数( ) 4.代谢速率常数( ) (5-8) a t1/2 c cl e f 5.生物半衰期( ) 6.表观分布容积( ) 7.清除率( ) 8.吸收系数( )b k: d km:b vd d auc (9-12) a y∞ b t0.5 c td d tmax e tx 9.累积溶出最大量( ) 10.累积溶出百分比最高的时间( ) 11.溶出某百分比的时间( ) 12.表示溶出 63.2%的时间( ) (13-16) a 生物半衰期 b 血药浓度峰值 c 表面分布容积 d 生物利用度 e 药物的分布 13.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称为( ) 14.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 ) 15.主药被吸收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称为( ) 16.体内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 ) x 型题 1.我国药典收载的溶出度法定测定方法为( ) a 转篮法 b 桨法 c 小杯法 d 循环法 e 扩散池法 2.药物吸收的方式有( a 被动扩散 c 促进扩散 e 吞噬 3.药物的排泄途径有( ) a 尿液 c 唾液 e 乳汁 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 ) a 胃空速率越快,药物越易吸收 b 一般稳定型结晶较亚稳定型结晶吸收好 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d 制剂工艺及赋形剂不同,疗效不同 e 难溶性固体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5.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 ) a 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b 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小杯法、循环法 c 循环法是我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 b 胆汁 d 汗腺 ) b 主动转运 d 胞饮 d 溶出度是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与程度 e 溶出度测定目的是探索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6.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 ) a 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药物 c 药理作用强烈的药物 e 溶出速度过快的药物 7.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 a 胃内容物 b 食物的类型 c 身体位置 d 胃肠的 ph e 药物 8.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a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b 未解离型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c 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取决于吸收部位的 ph d 弱酸型药物在 ph 低的胃液中吸收增加 e 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 ph 和药物本身决定的 9.促进难溶性固体药物制剂吸收的方法有( ) a 减小药物粒径 b 制成盐类 c 多晶型药物的晶型转换 d 固体分散技术 e 以上答案均正确 10.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 ) a 生理因素 b 药物因素 c 剂型因素 d 处方因素 e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11.肾小管的重吸收与( )因素有关 a 药物的脂溶性 b 药物的 pka c 药物的粒度 d 尿液的 ph e 尿液量 12.溶出度测定的目的( ) a 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 b 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c 比较剂型的优劣 d 考察附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 e 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 13.关于生物利用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 b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相比较 c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较 d 生物利用程度常用 auc 表示 e 研究所用的参比制剂必须安全有效 14.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包括( ) a 受试者的选择 b 确定参比制剂 c 确定试验制剂及给药剂量 d 确定给药方法 b 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药物 d 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药物 e 取血、血药浓度的测定、计算 &&&&
15:22:38 15:07:27 14:23:47 11:49:53 10:53:31 09:44:34 08:30:00 08:24:03 07:54:46 07:41: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品装量差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