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不上市筹资就是迟迟不上市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有人问: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为什么不上市?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很久之后认为,原因当然很多,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股权的问题。
  先说为什么华为不整体上市。这个很简单,华为的股权高度集中。很多人听老冀这么一说可能会觉得奇怪:华为不是有6万多名股东,股权非常分散吗?
  其实,这个矛盾点就是华为不能整体上市的关键原因。国内一篇封面文章《华为股票虚实》,通过详实的资料得出结论:华为的所谓股权,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只是虚拟受限权。
  问题是,华为这么多年来一直都给员工一种感觉:他们手里拿着的是真正的股票。因此,华为只要上市,就只能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到了那个时候,很多华为员工就会发现,他们原来拿到的100万乃至1000万股股票,其实并不能按照市场价值套现。你想,那会出现多么大的思想波动?
  因此,对于华为来说,保持现在这种混沌的状态,挺好!既要让员工们有个念想,却又不让他们拿到,其实比上市要好得多。
  有人又问了:华为能不能将一些业务分拆出来先上市?
  这同样也不可行。第一,华为无论是销售、研发、产品还是供应链,走的都是大平台战略,特别是产品和研发部门全部共用一个大平台,单条产品线根本就很难拆出来,拆出来往往就是个死。
  第二,华为新成立的BG和消费者BG倒是基本上不与运营商BG共享大平台,从业务层面他们分拆并上市并不成问题。但是,这两个BG的员工拿的是同样的“股票”,分拆上市的话,他们手里的“股票”怎么办?
  当然,他们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办,将这些“股票”兑换成市场认可的“真股票”。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如果这些新业务做成了,分拆上市了,那些拿着“真股票”的骨干员工凭借市盈率,就能够拿到比那些没有分拆的员工多得多的收益。这样的话,顶不住诱惑的员工就会纷纷投奔上市公司,或者强烈要求分拆。如此这般,华为的大平台也就不复存在,整个组织也就分崩离析了。
  理解了这些,也就能理解华为当年为什么要拼尽全力封杀港湾了。不过,当年封杀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现在还能够成功。况且,身躯日渐庞大的华为这头大象的反应确实也越来越不灵敏了。去年下半年,华为老将、原华三总裁郑树生就拉起了迪普等三家公司,先在华为不重视的工业领域站稳了脚跟。如今,这三家公司开始向着华为的优势领域(如设备和设备等)加速扩张。
  跟着郑树生创业的骨干仍然是华为的老人。这也说明,当华为人能够拿到与市场价值匹配的股票的时候,他们同样会将华为的所谓“集体主义”抛在脑后。
  因此,你现在问我华为会不会上市,我只能学着“Zhi哥”回答两个Zhi:没!
[ 责任编辑:babycorn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IT巨头华为为什么死活不上市?三大原因揭秘!
股市大概缺题材,于是前段时间传出一个消息:“华为要借壳上市”!
但笔者认为:在我们有生之年,很难看到这一天。
三个原因:1、不差钱;2、要奋斗;3、无人区。
上市的目的之一:融资。
华为不差钱。它已经相当于一家银行的资金流通量。
任正非在华为2017年市场工作大会提到:
华为要走170个国家的账,170多种货币,1万亿美金的流通量,差错率比银行低100倍。
2016年华为年报:
经营现金流:近500亿(比净利润还多100多亿)
现金及短期投资:1400多亿(意味着随时可调用的流动资金)
研发费用:764亿。
17万华为员工的高工资和高分红,就不说了。
这家公司靠经营获取了很多公司靠资本运作都达不到的巨大现金流。
做手机突飞猛进的终端公司,今年也被要求必须重视利润——华为重视钱,但必须从经营中创造出来。
最关键的,在华为眼里更有价值的,是储备的大量知识产权、技术资产、人才团队。
这些,是比现金更有价值的财富。
以华为一贯的危机意识,冬天来时,要有自己的棉袄,不是靠股市。
2、不奋斗,别想当华为的股东
华为的股权,极度分散。就是任正非,也只有1个多点。
而且,这是虚拟分红股权。
华为的股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奖励“奋斗者”。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通过不奋斗就拿到华为的股权。
即使退休的人保留部分股权,他至少在华为奋斗过。
华为不希望、不需要不是奋斗者的股东。二级市场公开上市、公众持股,显然与此相违。
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定,是最稳固的团队。
任正非最新的内部讲话:
“前30年我们强调物质更多一些,希望加快改善大家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员工(除了新员工)都有一定改善,那我们在新时期多强调一点精神。”
这个底线很明确:靠永续经营而不是资本浮盈获利。
任正非在谈及50年内不上市时说: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锄头就是工具,目的是拿来种地的嘛,如果我们玉米不丰收,啥也不种,就没有创造直接价值,锄头永远就没有意义。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它不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把虚拟经济变成目的了,这个迟早会有一些挫折。”
这个股民有体会,浮盈,终究是浮的。
华为现阶段最重视的是:“无人区”。
记者问任正非华为为什么不上市时,任正非的回答:
“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称:华为需要进入基础理论研究,用基础理论创新打破“无人区”的困惑。
因为在过去10年间,华为研发投入逾3000亿元,追在世界对手后面跑,突破了大量应用创新,直到超越。“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奋斗了三十年,才有机会领到一张进入无人区的门票。
这是资本市场换不来的东西。
扩展阅读: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 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
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华为名列第49位。
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商标金奖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特别奖。
以最涨姿势的角度,九浅一深地感知企业信息化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华为为啥28年不上市?
日08:29&&来源:
原标题:华为为啥28年不上市?
  华为是一家神奇的公司,虽然是世界500强之一,但是也是少数没有上市的500强,那么为什么任正非不会考虑将公司上市呢?
  近日新华社记者针对这个问题对任正非进行了专访。任正非表示华为公司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再次否认了华为上市的传闻。
  此外任正非还表示华为期待中国能够出现更多的“华为”,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只要商品好就一定能卖得出去;其次小企业在前期应该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最后,任正非认为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而要一步一步发展才能走向成功。
(责编:赵超、陈键)曾说不上市的顺丰也借壳了,华为为啥还不上市 : 经理人分享
曾说不上市的顺丰也借壳了,华为为啥还不上市
顺丰总裁王卫曾经说, “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如今,顺丰却连IPO也等不及,要选择借壳上市!5月23日鼎泰新材发布公告,称顺丰要用433亿RMB借它的壳。  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标榜不上市的群体,他们知名度甚高,业绩优秀,领头人个性鲜明。这个群体包括老干妈、哇哈哈、立白集团、方太、顺丰,当然,还有号称中国最牛企业的华为。最近,任正非在新华社的专访中,还特别谈及不上市的原因。  同样是行业巨头、中国骄傲,顺丰和华为,两家民营企业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企业上市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众多的民营企业趋之若鹜,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同时又让众多的企业避之不及。    公司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到大把大把的资金,运用得当就可以助力公司实现飞跃式发展。  典型者如双塔食品(002481),该公司于2010年9月上市,当年营业收入高达3.7亿RMB,相比2007年的1.85亿RMB,增加了约一倍之多。上市后,该公司营收在2015年超过了12亿RMB;净利润同样表现耀眼。双塔食品通过上市筹集来的资金,大肆兴建食品厂、增加产品产能、构建销售网络,目前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收入规模和经营业绩也随之翻了几番。  当然,上市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也是一大批企业拒绝上市的原因。    上市之后的企业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承受其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波动。但最让企业创始人、管理层纠结于上不上市的,是以后能不能说了算。  说小了是能不能保得住老板的“江山”。  就像去年7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万宝之争”。上市帮助王石成就了全国最大房企的霸业,如今却又增加了无尽的烦恼。未来,作为公司创始人的王石,会不会被股东投票赶回家烧红烧肉,真说不定。    万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类似这种股权之争每天都在上演。日前,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的“口水战”也愈演愈烈,随着爱康国宾的私有化进程的推进,双方将爆发更为激烈的斗争。  说大了是企业价值观的问题。    “你听说过安利吗?”  这就是一家坚决不上市的公司。安利集团总裁德·狄维士说,这是为了保证和延续安利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和理念,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而且安利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不需要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  回头看国内,最有名的是任正非。    最近,72岁的任正非接受新华社专访,首谈华为28年来为何不上市。他说,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说得太夸张了吧?上市为啥就不能为理想和目标奋斗了?  任正非是这么说的,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这话听着还是有点让人迷糊。不妨找出他以前的言论看看:“(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中,任正非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任正非认为,这种股权结构是华为能够赶超业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因此华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着, 也许有一天华为人也会变得贪婪。”  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哇哈哈的宗庆后。    这个中国第4大富豪、坐拥1200亿RMB家族财富的“大佬”,始终认为没有通过上市融资的需要, “人家说我们比较傻,不会用银行的钱。我想还是稳定点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宗庆后认为“小步快跑”是娃哈哈扩张过程中规避风险的不二法门,还透露娃哈哈母公司不会上市。  话说的最狠的是老干妈的陶华碧。    这也是坚定的“不上市”分子,这个强硬老太曾说,“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实际上,这样的良心企业,才应该多多上市,带着咱们股民一起赚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10上市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