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周围血管病医院,怎么治疗好

周围血管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周围血管病学科是研究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调摄的一门临床学科。
周围血管病学科是根据学科发展、临床需要,从中医外科分化而形成的一门新的临床学科,主要研究周围血管病中的动脉疾病、静脉疾病、淋巴管疾病,以及皮肤血管疾病和部分血管肿瘤性疾病。
周围血管病学科是个年轻的学科,但在中医文献中对周围血管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散载于中医的古籍中,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事业蓬勃发展,中医诊治周围血管疾病独具特色和优势。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表现的症状、舌、脉等,中医称为证候,根据不同证候制定治疗方案即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上依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周围血管病,可以大大减少病人血管搭桥、放支架,以及截肢的机率;手术后中医辨证治疗,可以预防再狭窄、再闭塞,中医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临床效果。
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一个独立的诊断概念,是中医学界专用词语,掌握证候诊断及施以准确治法和方药应该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心环节。综观中医周围血管疾病的历史和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人痛苦,多年来完成了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病疾病证候、治法、方药的专项研究,可为临床专科医生提供参考,为不适者对照症状,尽早到专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证候的临床表现介绍如下:
1.脉络阴寒证:患肢怕冷,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皮肤温度或下降,皮肤颜色正常或苍白或苍黄。大、中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舌质淡紫,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2.脉络血瘀证:患肢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怕冷,胀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加重。皮肤干燥欠润,可呈紫绀色,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趾腹弹性下降。大、中动脉搏动减弱。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紧或弦。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脉络瘀热证:患肢烧灼疼痛,遇热痛甚,夜间痛剧,胀痛,麻木。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可呈紫绀色,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趾腹弹性下降。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触不清。舌质紫苔黄,脉沉紧或细涩。
治法:养阴清热,化瘀通脉。
方药:顾步汤(《外科真诠》)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4.脉络瘀滞毒腐证:患趾(指)腐溃,疼痛难忍,夜间痛甚,腐溃可蔓延至小腿或小腿以上,范围渐大、渐深。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趾(指)腹弹性下降,萎缩。严重者可伴全身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触不清。舌质红绛见裂纹苔黄燥,脉沉紧或小数无力。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通脉。
方药: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合透脓散(《外科正宗》)加减。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名:脱疽)
脉络寒凝证:患肢发凉,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远端皮肤温度明显下降,皮肤颜色或苍白、或苍黄。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淡紫,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脉络血瘀证:患肢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发凉,胀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加重。皮肤干燥欠润,可呈紫绀色,趾(指)
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紧或弦。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脉络瘀热证:患肢烧灼疼痛,遇热痛甚,夜间痛剧,胀痛、麻木。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可呈紫绀色,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苔黄,脉沉紧或细涩。
治法:清热养阴,化瘀通脉。
方药:顾步汤(《外科真诠》)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脉络瘀热湿阻证:患肢趾(指)端肿胀,皮肤潮红或紫红,如煮熟红栆,灼热疼痛,遇热痛甚,夜间痛剧。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苔黄腻,脉沉紧或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5.脉络瘀滞毒腐证:患趾(指)腐溃,灼热疼痛,夜间痛甚,常抱膝而坐。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红绛见裂纹苔黄燥,脉沉紧或小数无力。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通脉。
方药: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合透脓散(《外科正宗》)加减。
6.脉络气血俱虚证:疮口久不愈合,呈灰白色如镜面,无脓液或脓液少而清稀。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出现身体消瘦而虚弱,面色或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边齿痕质淡嫩,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三、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名:脱疽)
1.气阴两虚&
皮肤失养证:下肢乏力、易疲劳,足底异样感觉,下肢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或汗毛稀少或脱落。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润肤通脉。
方药:增液汤(《温病条辨》)合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加减。
2.气虚血瘀&
脉络阻滞证:下肢麻或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足底异样感觉,感觉迟钝或感觉丧失,或刺痛或灼痛。皮色暗红或有瘀斑,皮肤干燥、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舌边齿痕质淡紫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治法:益气化瘀,活血通脉。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3.阴虚血瘀&
脉阻阴疡证:疮面发白或呈黑褐色,干枯皱缩,钝痛。皮肤干燥、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足或足趾畸形。舌质紫暗见裂纹,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托毒。
方药:生脉散(《》)合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加减。
4.湿热瘀滞&
脉络毒腐证:疮面脓液稠厚,深至筋骨,疼痛为重。皮肤干燥、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足或足趾畸形。舌边齿痕苔腻,脉细小数。热毒炽盛者,可有高热、憎寒、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解毒透脓,利湿通脉。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透脓散(《外科正宗》)加减。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名:无脉症)
1. &肝肾阴虚 脉闭瘀滞证(头臂型):视物模糊,耳鸣,上肢乏力,酸麻,或手指凉,眼畏光,记忆力减退,头昏嗜睡。頚总动脉、颞动脉、腋动脉、桡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淡紫,脉弦细,患侧减弱或消失。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通脉。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宝鉴》)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心血不足 脉闭瘀滞证(胸、腹主动脉型):
心悸、头痛,头昏,下肢凉,间歇性跛行。上肢血压升高,腹主动脉、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淡紫形嫩,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肾阴不足 脉闭瘀滞证(肾动脉型):头昏,腰背或胁腹部疼痛,血压升高。腰背部可听到血管杂音。舌质淡红,脉弦细。
治法:滋补肾阴,活血通脉。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4.心肾阴虚&
脉闭瘀热证:突然身热,肌肉关节疼痛,颈肩尤甚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烦失眠,口干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脉微弱或无脉。
治法:养心安神,益肾通脉。
方药: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合杞菊地黄丸(《医级宝鉴》)加减。
5.脾肾阳虚&
脉闭瘀滞证: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肢冷无力,脘痞纳少,畏寒喜暖,神疲健忘,头晕气短,面色晄白,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体胖质淡苔白,脉微细或无脉。
治法:健脾益肾,温阳通脉。
方药:理中丸(《伤寒论》)合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五、雷诺病(征)(中医名:手足逆冷)
1.阳气不达 肢端血脉不利证:遇冷指(趾)端变色,先苍白,紫绀,再潮红,可伴麻木,刺痛,发凉,或感觉迟钝,或精神紧张时指(趾)端变色。舌质淡暗,脉濡缓。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2.寒凝血瘀 肢端脉络闭阻证:指(趾)冷,遇冷冰凉,色暗,指(趾)皮肤变薄、紧缩、硬韧、或伴有关节僵硬、伸屈活动受限。指(趾)动脉或闭塞。舌暗瘀斑,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气血瘀滞 指端脉阻阴疡证:指(趾)腹见小米粒大小浅表破溃,或结痂,多无明显疼痛。舌暗瘀斑,脉紧。
治法:益气通络,养阴生肌。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六、手足紫绀症(中医名:手足紫绀)
阳气不足 肢端血脉不利证:遇冷双手、足皮肤呈紫绀色,皮温降低,偶有皮肤感觉迟顿,肢体下垂或寒冷季节加重。舌质淡暗,脉濡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七、网状青斑(中医名:网状青斑)
血脉不利证:前臂、小腿皮肤发生网状青斑,冷感,感觉
异常,或发胀,手压斑纹时可减轻或消失,颜面和躯干也可发生。舌质淡暗,脉濡弱。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养血。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合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八、红斑性肢痛症(中医名:红斑性肢痛症,热痛)
湿热蕴阻& 肢端血脉不利证:遇热时双足多对称性红、肿,皮温升高,痛如汤泼火燃,或双手同时发生。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方药: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
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名:水肿)
1.脉络湿热瘀阻证: 患肢大腿或小腿至足突然肿胀,疼痛,压痛,皮温升高,皮色改变。手压胫前凹陷,不随手而起,同平面周径大于健侧。全身可出现畏寒发热。舌质淡紫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加减。
2.脉络湿邪瘀滞证: 患肢肿胀,朝轻暮重,沉重或胀痛,皮温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小腿筋瘤,或足踝区色素沉着、搔痒、渗出,或糜烂,或溃疡。舌边齿痕质淡紫,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脉。
方药: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加减。
十、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名:脉痹)
脉络血瘀闭阻证:浅静脉呈硬索状,无皮色、皮温改变,压痛、牵拉痛或自发痛。舌淡紫,脉弦。
治法:活血通脉,祛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十一、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名:䐔bian病(月字旁加扁字))
脉络热瘀闭阻证:浅静脉一处或一处以上呈红色硬索状,皮温高,疼痛,或反复发生、游走。舌暗红,脉弦紧。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十二、下肢静脉曲张并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名:恶脉)
脉络筋挛热瘀证:下肢青筋卷曲成团,呈红肿硬索,肿痛,发热。舌质暗红,脉弦紧。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十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名:水肿)
1.脉络湿阻证 :下肢沉重,肿胀,可凹水肿,压之不随手而起,发生单侧下肢或双下肢,轻重不一。舌边齿痕苔薄腻,脉沉缓。
治法:健脾利湿,养血通脉。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2.脉络湿瘀 皮肤失养证:下肢沉重,胀破性疼痛,皮肤瘙痒,粗糙,色素沉着,或小腿肌肉痉挛。舌边齿痕质淡紫,脉沉紧。
治法:健脾利湿,化瘀通脉。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脉络瘀滞 皮肤阴疡证:下肢疮面肉芽色黯,脓水稀薄,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小腿沉重水肿,胀破性疼痛。舌边齿痕质淡紫,脉沉。
治法:健脾利湿,活血托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加减。
十四、下肢静脉曲张(中医名:筋瘤)
1.筋挛血瘀脉络证:下肢青筋怒张、迂曲,胀痛,易疲劳,乏力,有时小腿肌肉痉挛。舌质淡紫,脉涩。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舒筋。
方药:清肝芦荟丸《医宗金鉴》合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2.筋挛湿瘀脉络证:下肢青筋怒张、迂曲,胀痛,沉重,可凹水肿,压之不随手而起。舌边齿痕质淡紫,脉沉。
治法:健脾利湿,活血通脉。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十五、下肢淤积性皮炎(中医名:湿毒疮)
1.脉络瘀滞 皮肤失养证:下肢患处色素沉着,皮肤变薄,脱屑,搔痒。舌淡紫,脉沉。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方药: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加减。
2.脉络湿瘀 皮肤失养证:下肢患处色素沉着,渗液,搔痒,或皮下硬结,小腿胀沉。舌边齿痕质淡紫,脉沉。
治法:渗湿活血,养血祛风。
方药: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合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加减。
3.脉络湿热 皮肤失养证:下肢患处色素沉着,皮温高,糜烂,渗液,疼痛,小腿沉胀。舌质紫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十六、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名:臁疮)
1.脉络血瘀阴疡证:下肢疮面肉芽色黯不鲜,少量脓液,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舌质淡紫,脉沉。
治法:活血祛瘀,益气生肌。
方药: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2.脉络湿瘀阴疡证:下肢沉重,疮面肉芽色黯水肿,脓水淋漓,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舌边齿痕质淡紫苔腻,脉沉。
治法:利湿活血,益气生肌。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3.脉络瘀热湿疡证:下肢疮面肉芽黯红,脓液稠厚,疼痛,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渗液。舌暗红,脉沉。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托脓。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透脓散(《外科正宗》)加减。
4.脉络气血倶虚阴疡证:下肢疮面色淡,如镜面,少脓液。舌质淡嫩,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生肌长肉。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十七、淋巴水肿(中医名:气肿)
1.脾虚湿瘀脉络证:腕及手背,或上肢、下肢,或小腿局部水肿,皮色、皮温正常,皮肤硬靭,或粗厚、或呈橘皮样变,压之凹陷随手而起。舌边齿痕质淡紫,脉沉。
治法:健脾益气,利湿消肿。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五皮饮(《证治准绳》)加减。
2.余热湿瘀脉络证:小腿,或足踝局部水肿,皮肤硬靭,微红微热,或粗厚、或呈橘皮样变,压之凹陷随手而起。舌边齿痕质暗红,脉沉。
治法:清解余毒,利湿消肿。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合五皮饮《证治准绳》加减。
已投稿到:生活好了周围血管病你必须知晓
一项统计显示,我国现有500多万周围血管病患者,约5%因不及时治疗导致截肢而致残,每年约有几十万患者因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坏疽)被高位截肢。
健康开讲:什么是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是除了心脑血管病之外的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末梢血管和一些小血管的病变,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脉管炎、大动脉炎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都属于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包括前静脉炎、肾静脉血栓、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双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淤积性的皮炎、湿疹、慢性的溃疡;末梢血管病变包括鳞诺氏网壮青斑,其他血管病变有变形血管炎、多发性结节动脉炎。(文本稿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医生有你,一生健康
最佳的视频四库全书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周围血管疾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周围血管疾病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方法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周围血管病遍布全身,80%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周围血管病遍布全身,80%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本地热点百家号周围血管疾病大家可能认为周围血管疾病比较少见,事实却恰恰相反,周围血管病遍布全身,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又有哪些表现呢? 什么是周围血管病?周围血管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是除外心、脑血管病以外的所有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病大多起病隐秘,病变范围广泛,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一旦症状明显则已经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甚至死亡。 所以血管病大多属于难治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发病率如何?人群中大于60岁者约70%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约20%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人群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0%。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是目前临床上危害最大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危险是血管破裂导致死亡。常见症状有哪些?疼痛:周围血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表现。肿胀:肿胀是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多局限于某一部位。静脉曲张:早期见下肢的浅静脉曲张显露,后期则出现皮肤发黑,肢体肿胀,发痒,最后发生溃疡,长期不愈。坏疽和溃疡:凡肢体久不愈合的溃疡和坏疽多与血管疾病有关。血压变化:血管疾病可引起局限性的血压变化,肾动脉狭窄可引起持续性的高血压。原则上对中、青年的高血压一定要认真检查以确认有无血管疾病。保健方法有哪些?改变习惯姿势:改变生活习惯,减少长期站立和长期的坐姿,平卧和坐下时可以将下肢适当抬高,帮助增加下肢静脉的回流。着装宽松衣物:减肥,并避免穿过紧的衣裤。穿医用弹力袜:站立时使用压力治疗袜,一般只要小腿范围的即可。避免患肢外伤:保护有静脉曲张的下肢,避免其受伤。 做静脉体操:把腿翘在桌子上,腿绷直,压腿早晚各30次;躺在床上做空蹬自行车运动,早晚各做50次;做下蹲运动,往下蹲,然后起来,一早一晚各30次。中医治疗有哪些方法?内治:根据中医辨证,中药口服、静脉点滴。外治:选择相应的中药外用剂型,如膏药贴敷、洗涤、湿敷、或用药物粉剂做成涂药。经络治疗:各种穴位疗法,常开展的有穴位注射、激光照射。康复治疗:根据不同疾病设计的动脉操、静脉操、及饮食疗法。日常如何预防?控制体重、戒烟戒酒、清淡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尿酸等,日常注意身体各项指数的变化。坚持体育锻炼,多做运动,增加身体免疫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地热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本地好吃的,好玩的,精彩的,有趣的都在这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