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啊好困扰啊我几年的烦恼,他复制我手机内容,发现有大段模糊不清他的录音,但是我确实没有录过

(42nd St.)
(biubiu小怪兽)
(不作诗的曹植)
(墨宝去玉)
第三方登录: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了解多少有关加拿大的事
文章类别:
共计1866回复/19页
内容不完整?:
查看原贴:
  安省eHealth浪费多少纳税人血汗钱?  加国无忧 51.CA 日 08:09 来源:rita博客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回答读者Iris的问题,安省自由党政府的几个丑闻,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浪费多少人民的血汗钱?  先说医疗电子化eHealth事件。  这事件给我们一个清晰了解,安省在麦坚迪治下的无能,脱序,不负责任及图谋私利。  eHealth是2008年开始的计划,为了将全省的省民的医疗数据电子化,除了有系统整理每一个病人的资料,也可以使医生直接发出处方给各药店,而无须每次由病人到医生处得到处方。 info.51.ca  其实eHealth的浪费及无效率不起自于2008年。早在麦坚迪上台后的2003年,当时的卫生厅(厅长是大家熟悉的史振民George Smitherman)就成立了一个Smart Systems for Health,但据2007年一月德勤会计师楼Deloitte提出的报告,指这系统SSHA一些也不smart,没有一个整体计划,加上安全系统不健全,四年期间用了六亿五千万元后,只建立了一些电邮通讯系统,完全见不到效果。结论是不信SSHA有能力再继续处理这个一年一亿六千五百万元的系统。  Greg Reed, eHealth Ontario president and CEO. 加国无忧  德勤报告里充斥一个无能机构主持的庞大计划,但是没有仔细分析失败的细节及原因,因为SSHA一直没有受到公开聆讯或是调查。我们只知道这机构每年用去医疗制度一成五的支出,雇了不少员工,其中有166名职员年薪在10万元以上。尽管如此,还另外雇了无数的顾问,领取巨额的时薪。  德勤报告出炉后,麦坚迪广受批评,于是再在史振民领导下,成立eHealth,还广为宣传是安省未来的医疗高速公路,将全省医疗系统用电子系统链接起来。这个系统在黑箱作业一年多后被发现,比SSHA还要腐败,这个电子医疗系统的CEO莎拉?克莱玛Sarah Kraner上台四个月,就将480万元的合约批给了未经投标的公司或个人。  最令人诟议的是,这个系统只请了很少职员(30人),但却聘了300名顾问,他们一个小时的报酬最高300元,有些一日领取2,700元报酬。一个顾问在五个月时间领到19万元报酬。这些所谓的顾问来历不明,也没经过正式招聘过程,相信都是自己的亲信。举例说,有两个挂着副总裁头衔的顾问居然住在亚省,定期飞到多伦多工作。而这些顾问申报开支项目更是令纳税人气愤,他们连两三块钱的咖啡糕饼钱都申报。但是正式职员如果有人不满,向当局举报,就被开除。据说在四个月期间内,有九名职员因为挑战公司的这种作业方式而被开除。 info.51.ca  至于克莱玛本人,她的奢侈也让纳税人血脉喷张。她一到任就用了五万元装修自己的办公室,她的年薪38万元,但在做了七个月就因丑闻离职,离职时还领到超过30万元的遣散费,及11万以上的花红。 无忧资讯  后来更被揭发,与自由党有紧密关系的人都得到好处。包括1995年自由党竞选主席之一的John Ronson他不但自己做了顾问,领取高薪,他成立的一间游说公司The Courtyard也得到200万元合约。而这间公司伙伴之一的Michael Guerriere医生,更在eHealth中居高职,及领取每天3,000元薪水。而史振民的前幕僚长Karli Farrow,也曾经是麦坚迪的卫生顾问,就被Courtyard聘为顾问,其中一次三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收了一万多报酬。  事后安省审计长麦卡特Jim McCarter提出报告,指出因为克莱玛是在麦坚迪省长的全力支持下受聘,因此她在省府内地位特殊,她的权力不受限制。他并证实了,eHealth前后一共享了纳税人十亿元,但至今没有做到任何预计的成果。而且安省在电子医疗系统的进展居全国十省的最末。  麦卡特报告公开后,当时的卫生厅长卡普兰David Caplan被迫辞职,但是SSHA及eHealth的总设计人史振民却没受到任何惩罚。他早在事发前,2008年六月,被麦坚迪升职出任能源兼基建厅长。这在安省还是首次,将两个这样大的部门合并,让他一个人兼管。但这样史振民还不满意,他后来辞职去竞选多伦多市长,在星报等支持下几乎当选。但被福特击败,所以多伦多几份主要传媒一定要福特下台。 无忧资讯  再说史振民任内另一件丑闻Ornge救伤队。 加国无忧  这是他在任内成立的机构,以取代以前一直存在的空中救伤队。这救伤队存在是利用直升机,将急救任务延伸到偏远的北部地区。至于为什么要改组?没人做过交待。  但是Ornge和eHealth一样,完全不当纳税人的血汗钱一回事。这个救伤队一年由省府得到一亿以上的预算,其中史振民任命的救伤队的CEO马萨Chris Mazza年薪高达140万元,成为安省收入最高公务员。是什么职务需要付这样多薪水?而在他最后两年任期,他一共收到460万元的年薪、花红,还包括买了两间屋的赊账在内。  自从省警OPP展开调查后,发现除了表面的贪婪,Ornge还牵涉到很大规模的私相授受。比如说,这间牟利公司在很多方面收取回佣厚利,包括购买直升机时的回扣(一间意大利飞机公司付了670万元回扣,下落不明。),包括Ornge给予马萨巨额的免息贷款,包括给大笔现金给巴西的一间姐妹公司,…  审计长麦卡特在2012年三月的审计报告中,指省府对Ornge的开支作业是不闻不问,因此导致极大的滥用及浪费。例如政府五年内给了Ornge七亿元以上,另外Ornge还向省府借了三亿元买直升机。但与此同时,直升机的购价上升了两成,但Ornge运载的病人人数却减少了6%。报告指,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监管,对于Ornge的作业亦毫无审核。纳税人的钱怎么花的,毫无概念。  事实是,尽管Ornge花了纳税人那么多钱,却无法维持基本运作。近几个月来发生两次次墬机事件,五月份那次就造成机上四人死亡。很多时并因为飞机维修及工作人员不足,置病人不顾,(例如因机上设备不足,无法在机上进行急救,拖延救治机会。)安省首席验尸官有报告说,过去六年来,有八名病人的死亡直接与Ornge的疏忽及过失有关。而与Ornge有关的间接死亡案件多达40人。 - 多伦多 51 网  麦坚迪政府的辩解是,基于与马萨及Ornge牵的合约中的条文,他们无可做为。真是滑稽。这合约是省府签的,而且经过内阁批准,他们却说的好像自己被人陷害了。至于始作俑者史振民,却归咎于卫生厅内的职员,说他们见到问题出现时,没有提醒他,(事实是,卫生厅内早在2004年开始已有人提出报告,但是无人注意。)史振民又说他自己会「遗憾一辈子」。他这一遗憾,又让纳税人不见了至少十亿。  而这位自由党的朋友马萨,他觉得自己坑纳税人不够,(他六年赚了970万元薪水),现在还在控告省府,说省府还欠他100万元的红利。 info.51.ca  因为篇幅关系,暂时只说这么多。单这两件丑闻就让人连想起联邦自由党政府在九十年代的赞助丑闻,都是将纳税人的钱当做自己的钱,在自己人中间分发使用。有时觉得自由党人基因中有一种元素,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  另外Iris问,为什么媒体集体失声?这现象我已说了无数次,只能解释做多数传媒是自由派立场,所以他们基本上全力为自由派政党护航。只是他们做得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就像今年十大新闻回顾,安省政府为了私利搬电场,多花了纳税人十多亿元,事后又一再掩饰,居然没有一次上榜。但是联邦上议院有人多报九万元开支,事后企图自己还钱;却一再当选十大新闻头条,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
  据1700楼:  保守党领袖胡大可认为安省每年收取纳税人1280亿的预算足以支付交通基本建设投资,  安大略省有1351万,这样,仅省税就接近每人一万(包括老人,儿童),还不算国税,房产税。  据加拿大主流媒体CTV调查:加拿大家庭收入中值为7万六。  Median family income in Canada is $76,000, Statscan survey shows  Read more: http://www.ctvnews.ca/canada/median-family-income-in-canada-is-76-000-statscan-survey-shows-1.1449641#ixzz2qWqydnmZ  如果一个家庭两个人工作每个人收入只有3万8,如果四口自家人均收入只有不到两万。  加拿大的税有多高可想而知。  这就是民主的必然结果,弱肉强食。多数人通过税收被少数老爷剥削。
  3条高速路交汇 多市西南空气致癌物含量高  据680News网站最新报道,多伦多市府环境及能源办公室( Environment & Energy Office)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多伦多西南,即怡陶碧谷(Etobicoke)南面3条高速路交汇处空气中所含有毒化学成分极高,令该区居民致癌风险增加。  报告指出,该区为嘉丁纳高速(Gardiner Expressway) 、QEW(Queen Elizabeth Way)以及427号公路经过并交汇的社区,其空气中氮氧化物、苯、苯并芘以及另外两种类型的粒子量显著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令呼吸困难,有可能增加心脏和肺等癌症的风险。  报告的作者表示,上述有害化学物质大多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当然也包含工业生产比如锅炉排放的废气,有些污染物甚至来自安省南部乃至美国。  
  华人想吃廉价鱼?垄断集团的高价鱼怎么办?于是有了法律.当然借口有的是.尽管美国的湖里的鱼若想来加拿大还是有办法的,尼亚加拉就是通路之一.  =============================================================  拥有活草鱼 华裔遭罚款7万5000元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18 来源:世界日报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爱民顿一家卡车运输公司及一名万锦市卡车司机因被控违法拥有鲜活亚洲鲤鱼罪名成立,最近被罚款7万5000元。  法院判决,一路顺风卡车运输公司(Alltheway Trucking Inc.)及张永生(译音Yong-Sheng Zhang)各一项违反禁止拥有外来活鱼的罪名成立。据此判卡车公司缴纳罚款7万元,张永生缴纳罚款5000元,3000多公斤的草鱼则由联邦政府没收。  呈堂证据显示,日,由一辆装载草鱼的卡车由美国底特律驶过横跨美加边境的大使桥进入温莎境内,而这批草鱼来自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在发现这批水产品里面有活着的草鱼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立即知会联邦自然资源部,并查没了这些鱼。  一家卡车运输公司和一名华裔因拥有活草鱼最近遭罚款。(美联社) - 多伦多 51 网  根据加拿大渔业法,拥有活的外来鱼种,包括大头鱼、草青、黑青、白鱼这些亚洲鲜鱼属的活鱼,均属非法。生物学家解释,活的亚洲鲤鱼一旦进入加拿大的江湖河流,因生存环境优越,适应能力极佳、生长速度又很快的亚洲鲤鱼会快速繁殖,最终抢走本地水生动物的食物,从而对生态构成严重破坏。  
  你有钱养宠物?那你肯定有钱交罚款,法律系统可以动物保护组织都可以借此发一笔小财.  =========================================================  “宜家猴”原主人判赔动物中心83,000元  安省最高法院(Ontario Superior Court)法官今天作出裁决,“宜家猴”(Ikea Monkey)Darwin的原主人Yasmin Nakhuda(下图)应向目前猴子所在动物养育中心(Story Book Farm Primate Sanctuary)支付83,000元赔偿,这并不包含Yasmin Nakhuda本人所付的诉讼费用。  2012年12月,Darwin被人发现在多伦多一家Ikea分店外的停车场游荡,结果被多伦多动物服务部工作人员带走,并随后送至安省桑德兰(Saunderland)镇的上述动物中心。而这只猴子随后也被媒体称之为“宜家猴”(Ikea Monkey)。  安省高院在去年9月份曾经作出裁决,由于猴子本身为野生动物,从法律角度而言,“宜家猴”主动逃逸意味着原主人失去对它的所有权。但原主人不服裁决,于是再向安省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其代表律师甚至在上诉通知书列出10大理由,指原审法官在裁决中犯有错误。其当事人希望法院让猴子“物归原主”,更要求与她对簿公堂的上述动物中心支付其诉讼费用。
  民主,就是新闻被少数人控制,成为为少数人赚钱的工具.  数学教授厄恩(!!不是医学!!) 估计退烧药可能增加5%的流感个案  然后上媒体宣传,鼓吹"接种流感疫苗、","生病时留在家中。"  这样,药厂医院发财,更多孩子更苯,成为他们以后的榨取金钱的对象,而不是竞争者.  ===================================================  研究指出:流感服退烧药恐殃及更多人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16 来源:明报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哈密尔顿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发现﹐流感病人服用成药﹐治疗疼痛和发烧症状﹐可能减轻症状﹐但会加剧病毒的传染力﹐结果更多人生病﹐甚至死亡。  研究人员说﹐布洛芬(ibuprofen)、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等药物可以缓解一些流感症状﹐包括退烧。  麦马士达大学研究召集人﹑数学教授厄恩(David Earn,图)说﹕“人们通常自己服用﹐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就能上班或上学。  “他们可能认为传染他人的机会低﹐因为体温已经降低。事实可能相反﹐因为体温降低﹐病人更容易传播病毒。”  多项研究显示﹐发烧会降低人体内病毒数量。阻止体温上升﹐看来人体就有更多病毒﹐更容易传染他人。  厄恩周二说﹕“我认为那是人们应思考的事﹐他们要记住﹐他们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传染力更大﹐所以要谨慎。”  厄恩和报告合撰人根据复杂的数学模型﹐估计退烧药可能增加5%的流感个案﹐北美洲病例每年增多数万宗﹐死亡病例也会增加1,000宗。 加拿大 51网  那就是说﹐每年约有4万宗流感死亡病例﹐其中1,000例本可避免。 无忧资讯  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生物科学》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发表的报告也说﹐这不代表﹐人们有流感症状时不该服药。厄恩说﹕“我们的重点是﹐如果你服药﹐可能对其他人有未意识到的影响﹐就是你比不服药时更有传染力。”  麦马士达大学家庭医学主任普莱斯医生(Dr. David Price)说﹐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它解释如何加强措施﹐阻止流感传播。  多伦多西乃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传染病控制主管麦基尔医生(Dr. Allison McGeer)说﹐研究提出重要问题﹐但不会改变他们一直强调的防病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洗手、生病时留在家中。
  民主, 就是政府胡闹,百姓买单.  ==========================================  回答网友疑问:安省发电厂搬迁前因后果  加国无忧 51.CA 日 09:11 来源:51周报 作者:李勿溪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安省搬迁两个发电厂事件,前后始末究竟什么回事?究竟又让纳税人损失多少?是否是不必要的耗费?  这件事太复杂,因此大家的记忆都是一段段的,新闻亦都说不清楚,一般市民更是难以记得清楚。下面只是简单的介绍时间表及部份细节。  事缘2009年,安省自由党政府计划在南安省的奥克维尔Oakville及密西沙加,建两座煤气发电厂,这是全省19座煤气发电厂的一部份,以取代取消的一些燃煤发电厂的需要。一开始,当地居民就强烈反对这两个选址,认为在人口茂密的地区,特别是在医院及学校附近起建发电厂,担心对居民健康有害。  记得当时新闻一直都有报导,居民不仅发动示威,还举行多次公众大会,但是省政府坚持不会改变计划。但是在2011年十月省选前,自由党见到民调支持率节节下降,已经被进步保守党逼近,甚至超前,在这火烧眉毛之际,自由党于选举前一个星期宣布取消在密西沙加建发电厂的计划。当时电厂已经完成了三成工程,反对党就攻击说,这明显是为了选举做的政治决定,此一行为非常cynical,即使是一项没有花费的决定,都让人感到不能苟同。 51.CA  结果在十月六日的省选中,自由党仅仅以一席之差(51席)当选少数执政,维持政权。而密市选区一个议席,由自由党的财政厅长苏沙Charles Sousa以51%的得票率,仅仅维持住。搬电厂的决定被公认是关键之一。反对党说,加上一年前关闭奥克维尔电厂的决定,关闭两个电厂的决定,使得自由党一共保住了四个议席。(至于关闭奥克维尔电厂,也是因为该区自由党议员见自己支持度大受影响,逼迫政府改变决定。亦非基于行政考虑。)  反对党要知道,关闭两个电厂换取自由党四个席位的决定,究竟要花多少钱。之后的发现就越来越令人气愤。  第一,反对党要知道,大选前关闭电厂的决定究竟是谁做的决定?其间有无政治考量?而电厂工程停止后,将来将搬迁到何处?会多花多少钱? 加国无忧  反对党在议会中质询时发现,搬迁电厂的决定居然是由自由党竞选委员会所做,这样说来就完全是政治考虑,而非行政考虑。如果属实,将来多花的费用,是否应当由自由党付出?而非倒霉的纳税人?  幸好自由党以少数当选,反对党联合起来可以组织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期间,新任的能源厅长本特利Chris Bentley拒绝向委员会提交与搬电厂有关的所有文件。反对党以多数地位,指控本特利藐视议会,结果本特利被迫交出几千份文件,但是反对党发现,至少有两千份文件是被修改或编辑过。  如果反对党继续追下去,本特利有可能坐牢。而参与决策及掩饰的人亦有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就在此时,2012年十月15日省长麦坚迪宣布辞职,并且使用特权宣布中止议会。一般相信,如果本特利或是麦坚迪等人被发现掩饰或篡改证据,有可能是刑事罪,因此麦坚迪才会出奇不意的辞职。但是他中止议会的行为就让反对党十分愤怒,因为他等于是因为一己的不法行为,将代表民意的议会程序中止了。这是背叛民主议事的极端作为。而几个月后,本特利厅长也辞职了。  2013年六月,自由党的代表选出韦恩Kathleen Wynne为新党领,也就成为新的省长。她其实是前任政府的阁员及副省长,又是竞选运动的共同主席,但是她说,搬电厂的决定她无份参与。反对党都说不信。 无忧 资讯 info.51.CA  搬电厂费用:  最初自由党宣称,拆卸密西沙加的电厂及搬迁,只要一亿九千万元,(虽然对于纳税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而搬迁奥克维尔的电厂,就只要四千多万元。麦坚迪在辞职后,2012年11月出席听证会时,还坚持这个数字。  但是反对党一开头就不相信这两个数字。新当选的省长韦恩在反对党压力下,要求审计总长调查取消两间电厂的费用。在调查委员会施压下,省府官员改口说,找到了一批原来说不见了的相关文件。之后(2013年四月)审计长麦卡特Jim McCarter提出报告说,单单密西沙加电厂的搬迁费用就高达两亿七千五百万元,比自由党原先说的多出八千多万元。韦恩省长再一次为此道歉。 info.51.ca 无忧资讯  六月时,安省私隐专员Ann Cavoukian用严重的语气指控说,前省长麦坚迪办公室的高层,将电邮里的有关搬电厂的部份都删除了,她指这是一项刑事行为。为此省警OPP展开调查,(目前仍在调查中)。与此同时,新民主党也指,麦坚迪的幕僚更私下迫使(同是自由党的)议会议长改变决定,取消判自由党议员因为拒绝交出文件所犯的藐视罪名。(此举接近干预司法,是比藐视议会罪名更严重的行为。)  稍后,去年十月,新上任的审计长Bonnie Lysyk再提出报告,说搬迁奥克维尔的电厂到Napanee的费用更高达八亿元以上,而且有可能高至十一亿之多,比自由党原来估计的四千万元至少多了20倍。  所以搬迁两间电厂,一共就要花费大约11-15亿元之间。反对党说,自由党用十几亿元只为了保住四个席位,每个席位至少两亿五千万元。但是要省民买单。  其实审计长Bonnie Lysyk的报告中,还对自由党投掷了一颗更大的炸弹,就是说,省府原来不必承受损失的,也就是一毛都不用花。Lysyk在报告中指,安省电力局OPA曾对她指出,自由党在毁约之后,原本不必承受任何损失,因为在原有合约下,省府可以什么都不做,等合约自动失效。因为如果当地居民反对,或其他原因导致电厂无法兴建,省府是无须赔偿的。而且奥克维尔市长曾经表示,他会一直告到最高法院,这就给省府一个机会可以自然毁约。承建商就不能索取赔偿。 无忧 资讯 info.51.CA  省府不是不知道这个附议,但是麦坚迪政府却选择在新址建电厂,这样就牵扯上搬迁电厂及耗费巨资。据审计长在报告中指,是省长办公室坚决这样做,原因是要维持承建商(Trans Canada Energy)不受损失。连Lysyk都说,正当的做法应当是让OPA「随他去」,以达到对纳税人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拆卸建了一半的电厂,再迁到新址,多花一大笔钱。这还不算将来在新址的电厂生产的电,要经过电缆运回奥克维尔,据说未来20年都要因此再付费。  反对党说,自由党这么做只因为不想在选举前制造声浪,(担心对方提出控诉,影响选举),就慷纳税人之慨,大笔一挥开了巨额支票。而韦恩就再道歉一次。 info.51.ca  结论:  麦坚迪政府一直说,两个反对党也都支持关闭电厂的决定。事实是,反对党当初就反对建这两座电厂,是自由党一直坚持兴建,拖到最后才因为政治理由取消。如果自由党认为兴建电厂是正确的决定,可以坚持下去,而无须由纳税人承受损失。为了四个席位,让纳税人负担巨大损失,是第一个不是。  其次,原有合约中述明,如果发生意外电厂无法兴建,省府无须赔偿。但是自由党为了选举前不横生枝节,大方的同意拆迁电厂,让承建商在新址起建电厂,维持承建商的利益。又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将纳税人置于不顾。  两位审计长及一位隐私专员的报告,都足以构成爆炸性的后果,成为每天新闻头条,但是主流传媒都是轻描淡写的据实报导。完全不像报导联邦上议院议员多申报九万元的新闻一样,长期的穷追猛打。而且对于韦恩省长的道歉,也都照单全收。很多评论员并赞美韦恩,说她的道歉非常直接诚恳,认为哈珀总理应当像她学习,这样上议员丑闻就不会闹得这样大。在之后的记者会中,没有记者对麦坚迪或是韦恩穷追猛打,反而认为韦恩应当在福特「丑闻」事件中插手干预,接管市府作业。
  民主也有大锅饭.  =================================  你不一定知道:不工作也照拿钱的邮政局  加国无忧 51.CA 日 08:23 来源:51周报 作者:咪咪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不久前,加拿大邮政局公布了要在未来五年内逐渐取消挨家挨户派信的服务,媒体、公众一片哗然,甚至有的媒体称,这是加拿大邮政局的阴谋,意图迫使加拿大政府为亏损买单。 51.CA  看了这样的文章,作为一个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加拿大邮政行业的老移民,想说两句,告诉你一个你可能不了解的加拿大邮政行业。  一:赔钱的买卖  先说几个数据:  经营利润:  2013 年第三季度:税前利润 -109,000,000 (亏损)  2013 年第二季度:税前利润 - 76,000,000 (亏损)  2013 年第一季度:税前利润 +51,000,000 (盈利,归功于圣诞节的假日) 加国无忧  加拿大邮政局与美国邮政局不同,在美国,邮政是国民生活中的最基本服务之一(Essential Service),在加拿大,政府已经把邮政行业从国民生活的最基本服务中排除了。举个例子,收垃圾,是基本服务,是国民必须的。邮政曾经也是。如今,加拿大邮政局已经不属于加拿大的政府部门 (Government),而是加拿大政府投资的一个公司(Corporate)。  既然是公司,目的就很明确,挣钱!  但是,看看上面的数据,这样巨额的亏损,私营的小公司,恐怕早就倒闭了。即使还在硬撑着,那么它们会做什么?一定是想尽办法去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模式,改变亏损的局面。取消挨家挨户派信,只不过是降低成本的诸多方法中的一个。当公司自己都无法自保的时候,是无暇顾及其他阴谋的。  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动辄亏损千万的公司,还要发放七万多员工的工资,这笔工资的钱是谁在出呢?当然是加拿大政府。那政府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纳税人的钱!是我们上交的税收的一部分,在维持着一个年年亏损的加拿大邮政行业。难道你不希望这家公司能有所改变,扭转亏损的局面吗,好让我们的税收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吗?  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阻力  加拿大邮政局的人工成本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高。  拿安大略省为例,到2013年10月止,安省每个小时的最低工资是$10.25 ,但是加拿大邮政局的邮递员的工资很多年以前就是$25起 (这不包括最近一年招收的新合同的邮递员,$18/小时)。随着每年例行的涨工资,事实上,现在在职多年的邮递员的工资通常都在$30左右。这比汽车配件厂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时薪要高出很多。 - 多伦多 51 网  这还仅仅是工资最低的邮递员,更不要提那些年薪几十万的Director (高层主管)了。媒体上所说的,取消挨家挨户派信,会导致8000人失业。事实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加国无忧  加拿大的邮递员是隶属于CUPW 工会的。工会有明文规定,邮递员是不可以被裁员的。换句话说,全职的邮递员,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取消挨家挨户派信,只不过是近年来一直不断的邮政行业「改革」中,牵涉到公众利益的第一个环节。在过去的几年中,邮政行业内部已经进行了相当大的变革,有的职位已经取消。  但是,由于有工会协议的保护,这些失去职位的邮递员,事实上并没有失去工作,而是成为了 Sur-plus。他们每天还必须上班,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如果哪里忙,他们就会被派到哪里去帮忙,如果没有需要,他们就成为了最「幸运」的人,只需来上班,不用干任何事情,但是照样拿着不菲的收入。  而今媒体上所说的8000人失业,其实就是有8000人成为这样的Sur-plus,只需来上班,不用工作,但是照样有收入。实在是不得不佩服这CUPW工会的势力!但也正是这来自工会的强大阻力,使得加拿大邮政局的改革步步维艰,使得降低成本成为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事实上,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说,加拿大邮政局目前只能靠等待老员工退休,和其他员工自动离职,来慢慢降低成本。 51.CA  没落的行业  不管你承认与否,邮政行业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如果你去大多伦多周边的小镇去,就会发现,邮局永远是在小镇最主要的一条街道上,这印证了邮局曾经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大城市,邮局已经悄悄地从市中心搬走了——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邮局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依赖。  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寄私人信件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私人通信已经是邮局业务中极少甚至可以忽略的一部分了。而今邮政信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银行及信用卡公司的对账单(Transaction Mail)。随着愈来愈多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账单,这部分信件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无忧 资讯 info.51.CA  加拿大邮政局公开的财政报表上显示: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这些对账单信件比去年同比减少了 184,000,000 。  现在40岁以上的人,对电报都还记忆犹新,在电话出现之前,电报曾经是最快捷的联络方式,电报大楼的电报发报员更曾经是让人眼红的职业。而今的年轻人,却已经全然不知道电报为何物了!而今穿制服的邮递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也只会存在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当一个行业走向消亡的时候,人们的留恋是不足以挽救它的。就仿佛今天的挨家挨户派信,确实给人温暖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根本就不需要用信件跟朋友交流,不需要银行给你寄账单的时候,你还愿意拿你上交的税,去养活年薪不菲的邮递员吗? 还觉得有挨家挨户派信的必要吗?  以上,只是对加拿大行业一个简单的介绍。邮政行业虽然夕阳西下,但并不会很快消亡。尤其是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正在给邮政行业注入强心剂。如果你在找工作或是在考虑换工作,加拿大邮政局,在现阶段,仍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安全的工作环境,工会保护的「铁饭碗」,以及良好的退休福利,都使得这个行业仍然对普通劳动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小心骗局!华裔房东网站登招租广告被骗走3500元  www.sinonet.org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鉴于本国居民受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执法部门经常会通过媒体提醒民众小心。然而,饶是人们层层提防,仍不免成为受害人。安省万锦市华裔业主连先生(化名)只想将他住所里一间空置房间租出去,谁知竟遭遇了骗子,面都没见都让人骗走了3500元。  据本地某华人媒体报道,连先生于去年12月10日在一些网站刊登广告表示有房出租,不久就有一个自称名为菲利普斯(Amanda Philips)的外国人发电子邮件,称自己目前在韩国工作,打算给他在多伦多读书的女儿租房。连先生以电邮回答,要求先收两个月租金,即1000元。对方同意了,于三天后给连先生寄来一张美国银行的3500元支票,并表示多汇的2500元是他给女儿购买了一些家具及其他生活所需,稍后会有人送货上门,并求连先生届时代付货款。不久之后,菲利普斯通过电邮催促连先生尽快把支票存入户口,取得订金,并将多的2500元存入比利时某一个户口,作为代付购物的付款。连先生觉得对方的手法与他常从报章看到的骗徒手法相近,心有怀疑,所以坚持不会代他这样付款。在接下来的4至5天内,菲利普斯不断用电邮及短讯要求连先生寄支票到上述户口,这令连先生更加怀疑,最后决定不把房间租给此人。于是,菲利普斯要求连先生把较早前汇来的3500元退还至他的指定户口。此时连先生疑心已起,便更加谨慎。由于连先生开户银行是没有零售分行的,他与银行的沟通全是通过电话。他于去年12月26日先拨电到自己的银行查询该张支票的情况,银行职员在电话中答复说该张支票已经“兑现了,钱可以用了”(Clear and Available)。连先生觉得银行既然已经收到钱,应该保险了,于是按照菲利普斯给他的指示,把3500加元电汇给他。  谁料到今年1月7日,连先生收到银行通知称菲利普斯的支票退票。银行不仅从连先生的账户上扣除了3500元,并多扣7.5元作为罚款。连先生赔了夫人又折兵,苦恼不已:自己本非贪图小便宜,可是落后的银行制度仍然使骗徒有机可乘,白白受了损失。
10楼(1712)
  民主了: 法律面前。。。谁犯法没事?  ======================================================================  http://www.rcinet.ca/zh//14864/%E5%8A%A0%E6%8B%BF%E5%A4%A7%E7%94%B5%E4%BF%A1%E5%AE%89%E5%85%A8%E5%B1%80%E5%88%A9%E7%94%A8%E6%9C%BA%E5%9C%BA%E6%97%A0%E7%BA%BF%E7%BD%91%E7%BB%9C%E7%9B%91%E6%8E%A7%E4%B9%98%E5%AE%A2/  图片来源: CBC  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利用机场无线网络监控乘客  作者 方华 | china@rcinet.ca  星期五 31 一月, 2014 , 暂无评论 ↓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emailShare on pinterest_shareMore Sharing Services0  收听  根据加拿大广播公司得到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雇员斯诺登提供的机密文件,加拿大政府的秘密机构加拿大电信安全局CSEC在加拿大各大机场秘密监控民航交通乘客。  CSEC地毯式监控机场乘客  斯诺登提供的密件显示,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帮助下开发了一个利用机场等公共场合的无线网络系统监控目标人物行踪和电信活动的电脑软件,并在2012年在加拿大的主要机场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测试。测试结果令加拿大电信安全局非常满意,并已经全面开始运行这一新的监控系统。  具体的做法是,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利用加拿大机场等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无线网络和乘客们携带使用的能够无线上网的电子工具来监控民航乘客。不但是监控他们在机场内的行踪和电信行为,而且在他们离开机场后的许多天内继续对他们进行监控。  如果这些出现在加拿大飞机场的乘客在离开飞机场后又去了城市里的餐馆、酒店、咖啡店、图书馆、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有免费无线网络的公共场合,甚至离开加拿大进入美国,他们的行踪都会处于加拿大电信安全局的监控之下。  监控是否合法?  专家们认为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在加拿大机场内和机场外对民航乘客的这种监控违反了加拿大的法律;因为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在没有获得司法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在加拿大境内进行电信监控活动, 其任务只是对加拿大境外的电话、电子邮件和网上社交网站的信息进行监控。  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局长福斯特不久前曾经公开表示CSEC不但不对加拿大人进行电讯监控、不管他们是在加拿大国内还是国外,而且不对在加拿大境内的外国人的电信活动进行监控。  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在书面回答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有关问题时否认该机构在加拿大境内监控加拿大人的电信内容;并说为了保护加拿大的国家安全,该机构有责任也有权监控和收集电信元数据。  元数据监控更厉害  电信元数据指的是发送和接收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手机号码和手提电脑的ID,电信联系发生时手机和电脑所在的具体位置,但不包括具体的通话和电子邮件的内容。  null ? Associated Press  迪波特是互联网监控问题专家、是“黑色密码”一书的作者、也是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著名公民权益研究机构“公民实验室”的负责人。迪波特认为,出于国家安全目的进行有限和适当的监控是必要的,但在飞机场这样的公共场合对普通民航乘客不加区别的进行如此范围广泛的监控是不能接受的;而且无法想象任何一位加拿大法官会批准电信安全局这样大范围的电子监控活动。  迪波特认为,即便象加拿大电信安全局所说的“没有监听监控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内容”,只靠电信双方的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地址、每次电讯联系的时间长短、双方电讯联系的频率、电信联系发生时所在的地点等这些元数据,就可以知道电信双方关系的深浅、甚至是政治倾向。  安全局从哪获得元数据  斯诺登提供的机密文件没有说加拿大电信安全局是如何获得上述机场乘客的电信元数据的,但显示似乎是有关机构自愿提供的。  加拿大两个最大的民航机场多伦多机场和温哥华机场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的公司都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向加拿大安全当局提供过民航乘客使用机场无线网络系统的资料。  互联网安全专家迪波特等电信安全专家认为,加拿大电信安全局很可能是直接从加拿大无线电讯主干网络和互联网主干网络那里获得了这些元数据。  加拿大安大略省公民隐私专员贾吾吉安女士说,电信安全局在加拿大境内对加拿大民众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电子监控令人震惊、让人难以置信;这简直象是身处极权专制国家,而不是民主社会应该出现的事情。  copyright-banner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emailShare on pinterest_shareMore Sharing Services0  标签: 加拿大电信安全局,机场无线网络,电子监控,搜集元数据  文章分类: 国际、政治、社会
11楼(1713)
  在加拿大,尽可能不要与警察说话,因为加拿大是个因言获罪的地方。  "警方只想引" 你 "说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说话"  "说话随时便被用作证据"  有事找自己雇佣的律师说。不要相信政府律师和警方介绍的律师。许多社工(social worker)比警察更坏  =======================================  著书被指攻击福特 记者称市长或可连任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16 来源:明报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由《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记者杜利特尔(Robyn Doolitlle)撰写﹑以多伦多市长福特如何冒起为题的新书《疯狂城市﹕福特的故事》(Crazy Town: The Rob Ford Story)昨日开售。该书描写福特如何由普通市民当选成为市议员﹐最后更爬升至市长位置。该书同时亦谈及福特不少私人生活。  不过﹐福特的兄长兼市议员道格福特(Doug Ford)则指出﹐那是该名记者及星报继续不断地对其家庭的最新攻击而已。  该书的作者杜利特尔是其中一个观看过福特疑似吸毒片段的记者之一。早前福特姐姐Kathy Ford的分居男友麦金太尔(Scott MacIntyre)﹐曾指控福特指使他人﹐到监狱中毒打他﹐警告他不要对外胡乱说话。  杜利特尔(Robyn Doolitlle)  福特兄长兼市议员道格福特(左)立场鲜明,批评新书资料没有根据。 无忧 资讯 info.51.CA  该书中亦曾提及麦金太尔﹐并指麦金太尔作出指控前6个月﹐曾在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上﹐大赞福特一家﹐又指荣升市长是福特做得最捧的事情。但麦金太尔被传媒问及有关事情时﹐他则辩称﹐他惟有这样做﹐才能摆脱记者追访﹔同时﹐又以此向前女友证明﹐他不会对外“爆料”﹐以求自保。现在他宁愿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此外﹐该书又节录了一段福特当选市长后不久﹐他太太与一名神秘人的对话。对话内容是福特太太担心丈夫贵为市长后﹐日后将如何面对外界的监察。书中引用她的话﹐指福特表示不会弃吸食“blow”(即可卡因)﹐但福特太太已透过丈夫的律师莫里斯﹐否认曾有过该段对话。  虽然福特是非不断。但杜利特尔认为﹐福特于本年底的市选中再度当选市长﹐亦不足为奇。因为她在筹备该书的过程中﹐不断听到有市民说﹐尽管不认同他的私生活﹐但他们则很欣赏福特。  福特的兄长兼市议员道格福特则批评该书只是基于一些没有根据的资料﹐编凑而成﹐目的是攻击他的家庭。  警长:调查福特行动从未停 迄今虽未落案起诉任何罪名  多伦多市长福特涉及吸毒及黑帮事件目前好像沉寂起来﹐但是负责调查福特好友利西(Alessandro Lisi)的贩毒案的高级探长吉罗斯(Gary Giroux)昨天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案件仍在调查中﹐并陆续向能提供资料的人士录取口供。  吉罗斯更重申﹐福特一直是“沙胆行动”(Brazen Project 2)的调查重点。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吉罗斯说﹕“我的责任是调查市长福特或市长办公室有否涉及任何犯罪活动﹐这个工作一直未有停止。”  加拿大 51网  高级探长吉罗斯(Gary Giroux)  多伦多警方发言人皮加什(Mark Pugash)说﹐去年6月中警方采取的“旅者计划”(Project Travelle)中﹐拘捕了数十人﹐才引伸出另一个“沙胆行动”。这项调查是要揪出与“旅者计划”有关的帮派贩毒黑手。警方的调查方向一直未有改变。  多伦多警方早前曾多次邀请福特面谈﹐但均遭到拒绝﹐警方指出﹐他们至今仍想与福特见面。但福特的代表律师莫里斯(Dennis Morris)表示﹐福特根本没有必要与警方会面。他认为警方只想引福特说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说话。  莫里斯续指﹐警方对福特的待遇有跟他人不同﹐福特的说话随时便被用作证据﹐那为何让福特与警方说话。他说警方至今仍未落案起诉福特任何罪名﹐对方所做的一切﹐旨在令福特尴尬。
12楼(1715)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 & 移民感受  多伦多,我误入妓寨  时间:
来源:明报
  在海南,曾与省公安、防爆大队等合作,除了“打黑枪,追逃犯”外,当时内地非常保守,而“海南兴衰鸡先知”,野鸡像苍蝇满大街飞,一抓一大批,送出岛又回来,那段日子采访日子很有意思,如今,更是花样翻新,不提。  到了海外甚是清静,但静观之,但见暗流涌动,听我一一写来:  妓女也是庶吃饭,不逼到这一步,哪个肯放下身段干这个?  按图索骥,央哥们车我来到仕嘉堡Warden大街一栋公寓,虽不像房东电话里说的豪华,但可以打球游泳洗桑拿,终归不错。这是2005年冬,我看房求租。  吸引我去看房的真正原因是房东称:我们是豪华公寓家庭office,不仅租房免费,还每月给600块钱!但要求房客干净麻利,每天烧一顿北方餐给员工吃、顺手打扫一下客厅即可。天上掉馅饼了!只是她泼辣的东北口音,居然说不清自己家的英文地址,更不懂什么是cable,这般素質,居然能开一家豪华家庭办公室?  摁铃许久门终打开。站在眼前这东北女子与电话里的她判若二人!虽有40出头年,但睡眼朦胧、长发披肩,身段修長,披一款低胸软缎睡裙,相当性感撩人,惹得我的哥们手足无措,进退不是;但干燥的皮肤、疲惫的眼神被一圈黑晕环绕,且早知有人看房卻迟迟開門,穿条睡裙算是迎客?这第一印象怪兮兮。  进门一看更瞠目,这装修布置状态与“高档office”真是天壤之遥!烟雾腾腾,供着财神观音,大白天却严严捂着厚敦湿沉的大红丝绒窗帘,地上辩不出颜色的脏地毯上布满烟蒂,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阴湿鬼魅的怪味。  客厅里坐着个40多岁的男人,光脚翘放在茶几上,冷冷恶煞地打量着我们,那星形脸告诉我,他是广东人,连姘头都不像,突然我发现一个我不愿相信的事实:我正置身于传说中的妓窝!岂非自投罗网?迅即足底发飘,后背一股寒气袭来,想逃已迟,唯求平安脱身。回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男人就是男人,他脸上却挂着一丝莫名其妙的笑,便迅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既来之则安之,我先不走了!  假装真要租房子,那女人乐颠颠带我看卧房。天啊,这叫卧房?全是一片片白布做隔断的四个小“单间”!连个床都没有,全是地铺,狼籍地堆着几条脏床单和瓶瓶罐罐,最里面倒真有个“单间”,照例是脏乎乎的厚重红帘子把窗户拉埋的密不透风。  “你的office就是…这?”  “是啊,医疗按摩,物美价廉。”  “医生是…你?该不会打搅你们上班?”  “一般要下午才开始上班,放心,这里小姐乖,绝对服务好。”  天哪,她三句话不里本行张口就溜了出来,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所有的鄙夷,我动用了所有学到的忍耐去克制,我奇怪男人,为了脐下三寸的几分钟欲望你竟如此下贱?这地狱般的龌龊地,还要自掏腰包?熬不住不会弄把盐吗?!  正压住“咚咚”的心跳,身后传来一个东北女声,一个20出头的女孩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大冷天超短裙低胸装,高跟皮鞋像高跷,见我回望她立马噤声不语,后面一个男影稍纵即逝,同去的哥们却看得清:那女孩手里捏了把稀里哗啦的零钱,应该是那男人给的,难怪刚才房东就是不带我先看那边,原来当时他们正“会诊“,大概我的眼光过于鄙夷?女孩忙低头收拾手袋拿了外套,跟房东说了句什么旋即离去。  “老板,哪间房可以租给我?”我“饶有兴趣”的问,一不做二不休,既误入,何不顺水推舟?看看这风月场所怎样光景。  “你可以跟我同住一间,就是这——”她推开了一间大卧房,装饰浓烈满室红,床超大,红红绿绿象婚床,大红灯笼高高挂,霉味烟味香水味,想必地狱便是如此?我已置身于电影中窑子的场景,让我惊怕恶心加好奇。  强压住鄙夷,我问房东:“看了一圈,你哪间房可以租给我?”“咱俩可以同住,就这——”我惊呆了,有生以来,亲眼看见了妓床,除了满室红彤彤的烟臭味,就是整套房子唯一可见的超大红帐床!大概见我口瞪目呆,她忙又说:“你也可以睡我隔壁单間,每晚10点以后來睡。要上网?去厨房…”说着她推开那“单间”,眼前情景我终身难忘:  室内空空如也,一个不到20岁学生摸样女孩,容貌精巧,一条被单遮掩着她的下身,上身赤裸表情呆滞半躺在床墊上,见了我们不动也不害臊,似乎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存在。再也听不到老鸨的喋喋不休,眼裏只有那一动不动的女孩,心被撕裂的痛:想必该是留学生,其母若知,定是痛不欲生,何以沦落到此?加拿大還有多少這类女孩?  知名援交网站SA最新统计,加国大学生2013年在该网站注册的新会员人数,比2012猛增56%!其中约克大学位居第一,她们明码开价寻求“甜爹”,以此减轻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2013年教育情况报告:仅2012年国际生超过26.5万,而中国留学生至少占30%。  《说文解字》:“妓,妇人小物也”,何以我们高贵的留学生自甘下贱不顾其高危性投身妓寨?笑贫不笑娼的拜金主义,让无数女人自甘堕落,她们正被拉入无底洞:一个金钱与肉体相交换的深渊、灵与肉相纠缠的不归路!(作者:徐曼)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13楼(1717)
  加拿大人从小被洗脑,认为中国人应该穷,看见大量中国人比他们自己有钱,于是恼羞成怒。  ============================================================  太阳报:中国投资移民引发种族仇恨  加国无忧 51.CA 日 16:54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专栏作者麦克马丁(Pete McMartin),周四在题为《温哥华不会记住投资移民计划》(Investor-class Immigrant Program won't be missed in Vancouver)文章中赞扬和支持联邦撤销投资移民项目,称投资移民因炫富与本地社会格格不入而造成种族歧视、引发当地居民不满。  文章还指出,“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不满,皆因这些(名贵)汽车、豪宅、教育,甚至专门针对富有移民的奢侈品商店。联邦政府上周决定撤掉投资移民类别时候,正是这种不满占上风。 加拿大 51网  本网编辑将该文章翻译如下。孰是孰非,自有公道。 info.51.ca  《太阳报》麦克马丁评论原文:  周二晚上我们沿着Oak街开车,去市中心吃饭。我妻子提醒我小心前面那辆车,似乎想要换线。  这辆车的后车窗贴着N牌,显然是个新司机。这辆车是一辆奔驰,售价超过20万加币,而司机是个年轻的亚裔小伙子。  说实话吧,看到这一幕我有一些小情绪——虽然我们总不太想承认。  如果我说,在那一刻我没对这个司机代表的人群——或者是我想象中他所代表的人群——还有他的车技,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厌恶,那我确实就是在撒谎。  对于这种这些被宠坏了的一小撮人,我讨厌他、嫉妒他,这里面有对亚洲崛起的嫉妒,有对这种显摆的讨厌,还有那种加拿大似乎被这些移民钻了空子、耍了一把所带来的耻辱感。  当然,这个亚裔年轻人也可能是第N代加拿大华人,他的先祖曾在Barkerville的金矿埋头苦干。  不过,我的经验和刻板印象告诉我,他不是这种人。亚裔年轻人开跑车在这个城市如此常见,已经尽人皆知。  无论我对这个亚裔年轻人身份的猜测正确还是错误,我刚才所看到的这幕每天都在温哥华上演无数遍,而每个人都很厌恶他们。我们同样厌恶的,还有专门针对这些富豪移民所准备的的名车、豪宅、贵族教育,以及各种的奢侈品商店。  联邦政府上个周决定废除投资移民类别的时候,我的这种厌恶感也占了上风。我愿意相信,联邦一刀切这类移民申请是因为有太多的海外百万富翁在加拿大不交税,或者交的税比他们的保姆还少。砍掉这些丑陋的百万富翁的申请,才是公正平等的体现。相比之下,那些可怜的住家保姆还显得更加正义!  转念想想,这些百万富翁也没有违法,终究是联邦政府自己的规则有不足,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  当然,我相信投资移民项目确实应该被废除,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它的投资收益比太差。同其它国家相比,我们实在把自己的国籍低价出卖了。  然而,钱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类移民给社会结构带来的破坏。  当联邦政府决定引进一个财富阶层而非创造一个的时候,就犯了两个错误,从而把加拿大人按照财富和种族分开了: info.51.ca  其一,政府从未想过投资移民背后的理念或者其带来的社会后果。你是真的想把这些人融入加拿大还是只为了快捷的金钱收效?他们会带着他们的钱来,还是带着他们的心来?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即便来了,也并不真正地住在加拿大! 51.CA  其二,因为绝大部分这类移民都来自亚洲,而绝大部分亚洲移民都来自香港和大陆,投资移民项目直接就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因此引发种族嫉妒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里且不谈投资移民的到来对经济的影响。事实上,从统计数字来说,这个影响不不大,而且我也不相信他们就是导致本地房价大涨的罪魁祸首。可是,他们的存在确实固化了加拿大人对种族的刻板印象,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整合。当然,加拿大的移民社区其实并不是自我封闭的。  最后,我们还要讨论一下移民的目的:究竟应该是奉行“利他主义”,还是完全的经济至上?  卑诗大学商学院教授苏美尔(Tsur Somerville)曾表示“投资移民项目不合理。我知道这是一种美国的理念,对追求自由的人们来者不拒,但这种理念并不适用于有钱人。”  同时,苏美尔也不能理解这个移民项目为何并不符合加拿大的经济。他说:“如果要引进投资者,就应该让他们投入到国内经济无法投入的领域”。例如美国的EB-5投资移民项目,就是专门为低就业率地区创造工作机会而设。  投资移民项目给人的感觉是:加拿大缺乏资金,或者资本市场运作不良,所以需要能够带来现金的人……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最终,联邦政府承认了投资移民项目是个错误,但并不是政府说的少交税之类的原因。它真正的错误在于,政府没能辨别好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投资者。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今天的加拿大人显得更穷了。
14楼(1718)
  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到 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别来  ===================================================================  温哥华失落中产阶级:半辈子抵不住中国土豪一晚  京港台: 07:10| 来源:网易 | 评论( 26 )条
| 我来说几句   投资移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压力,也有价值观的冲击。90年代以来,一波波的移民潮席卷温哥华,中产阶级已经不再是温哥华的代表,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地的土豪。  本人在一家知名IT公司温哥华office工作,周围的同事也算是加拿大普通中产阶级的代表。同事年收入在8万-15万刀左右不等,我老板年收入 20万刀,开奥迪跑车,同事大多居住北温,兰里,new westminister,基本很少有住温西的,住温西的也是公寓,或者租房子,而不是拥有一套house。  我想整个公司上上下下,除了最高管理层和继承祖业的,应该没多少在温西有house的。同事家庭年收入普遍在15万左右,有一到两个子女,也是标准的加拿大家庭。族裔横跨全世界,有东欧来的,有亚洲来的,美国来的,当然绝大多数是加拿大土著,来自加拿大其他地区。  某次午餐,大家讨论到了政府砍掉了投资移民(微博),出乎我意料,还是有不少同事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祖上三代土生土长的同事对移民政策是一无所知,但是能感受到移民对加拿大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温哥华。知道移民政策的的同事大多也是移民(有的二代移民也很关心移民政策,虽然他们在这里出生)。  Anyway,他们对待砍掉投资移民的事情居然出奇的一致,表示赞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房子。  对于温哥华的普通上班族,温哥华的房价太高了。他们很多毕业于名校的硕士,博士,在知名大企业工作,居然买不起温哥华的房子,心里的怨气还是很重的。他们不是移民产业链中的一环(虽然有些人曾经是随父母移民过来的,但是现在不是依赖新移民而生存的)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他们具有强大的社会代表性,代表了加拿大主流社会现在的想法。  他们有亲戚朋友,有一大帮子同学,在过着他们一样的生活,感受到一样的压力,对待移民政策有着类似的观点。他们觉得投资移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压力,也有价值观的冲击,而公司管理层也明显感觉到这点。在这些投资移民大大影响到温哥华之前,这些同事算是加拿大的支柱,是温哥华消费力的主体,温哥华是中产阶级的乐土。  但是当90年代以来,一波波的移民潮席卷温哥华,中产阶级已经不再是温哥华的代表,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地的土豪。他们在温哥华花着各种来路不明的钱,在温哥华形成了围绕于自身的产业链,排挤了本地的中产阶级。所以对于本地的中产阶级,这种愤怒可想而知。‘  为什么加拿大气候最好,风景最美的地方,让给了外国人,而不是本地的中产阶级?’这是我老板说的,虽然他有跑车,一年挣20万,还是买不起温西的房子,因为他很忙,老婆只好不工作,成为家庭主妇,还有两个孩子,开销可想而知。对他而言,他觉得他已经是事业有成,成为加拿大标准的中产阶级,从小到大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名校博士,业余雕塑家),完全符合加拿大主流价值观,怎么现在房子都买不起。  因为对于世界各地来的富豪,他努力半辈子的一年20万,可能还不抵这些土豪一晚上的开销,他曾经或者现在的努力以及成就,在这些土豪面前一文不值。这种失落可想而知。而更可气的是,这些土豪的钱大部分一分都不是在加拿大挣的。这些土豪英文都说的不利索甚至一点不懂英文。  这些土豪的都是顺应了他们母国社会的价值观而发财的成功者,而不是顺应加拿大价值观培养出来的成功者。  保守党这次在大选前的移民政策的大改,实际上就是在拉拢我老板这批人的选票。而且,不管民调现在如何,有些事情确实在暗流涌动。我老板们可能没有土豪们有钱,但是架不住在加拿大有社会影响力,和庞大的社会交际圈。  对于我,我每个月给自由党捐款,但是我也部分支持保守党的移民政策(我反对技术移民一刀切,投资一刀切也不太妥当,但是应该限制投资移民)。  加拿大社会应该还是保持加拿大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因为加拿大的价值观所以加拿大变得这么吸引人,加拿大才是发达国家,才有这些青山绿水,才有稳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等等。而这些吸引着无数有钱人,有技术的人移民加拿大。  如果加拿大的价值观被扭曲,这些移民不认同加拿大的价值观,或者试图把加拿大变成他国的价值观,那就不会得到加拿大人的支持。  住房也是加拿大价值观的体现,以前是“通过努力,成为中产阶级,买上house,有两到三个孩子”,而现在温哥华是“通过努力,成为中产,downtown买个鸽子笼,养不起孩子”,温哥华房地产是彻彻底底亚洲化,香港化。温西在过去十几年就从一个中产社区,彻彻底底变成土豪洗钱盛地。
15楼(1719)
  从温哥华到多伦多的雾霾。  
16楼(1720)
  PM2.5北京多伦多比较  多伦多PM2.5也超标:  
17楼(1721)
  因为戴着妈妈的一颗钻戒,被迫交1万元税。  过海关谎称劳力士是假的:当场被砸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35 来源:世界日报 作者:苏娴雅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节食品,加上两大箱行李,她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接机的人,告诉对方飞机已抵达,很快可以出去。没想到因为手上戴了一颗钻戒,她被扣留在海关五个多小时,一开始还禁止她与外界联络,连手机都被拿走。  “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压根儿忘记自己手上有钻戒,被叫进去的时候还莫名奇妙。后来才发现事态严重,他们拿我当嫌犯一样,态度很强硬。”她说。  女儿今年即将大学毕业,她趁着农历年回去时,把十几年前母亲给的钻戒拿出来戴了一下,临上机前曾犹豫“要不要带走?”后来决定把钻戒带过来,除了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派得上用场,可能还可以戴着与未来的亲家见面。  “就因为一时的虚荣害了我,钻戒好好在那里没事,我干嘛带出来?”她又悔又恨。被带进海关时,他们问她手上的钻戒值多少钱?她说大概加币1万多,可是海关请了一个鉴价人员,说要9万多。接着,问她为什么没申报?有没有购买收据?她说年代久远,而且是妈妈送的,没有保留收据,至于没申报,是忘了自己戴了钻戒。  海关要她打越洋电话给妈妈,以及当初购买的银楼?他们要亲自问话。她说妈妈与银楼的人不会说英语,而且有时差,不见得能接电话。海关于是提供了翻译人员,坚持要她打电话。 无忧资讯  最后的结果是,银楼推说太久记不得,妈妈也忘了购买与赠送时间,钻戒于是被海关暂时没收。一个月左右,她被通知缴罚款与税,总计1万多加元。她为了要不要花这笔钱赎回钻戒,而陷入挣扎。  经常戴着钻戒到处跑的人,如果要避免罚款,最好保留购买或鉴价收据,而且记得申报,才不会花冤枉钱。一位最近曾带钻戒返港参加儿子婚礼的移民妈妈说,她通常会花25元请珠宝师鉴价,然后带着鉴价单一起走,一来可以证明钻戒是从加拿大带出去的,二来能证明钻戒的价值。只要鉴价一次,可以用好多年。  另一位新移民妈妈则透露,移民入关申报时,最好详细列出自己的珠宝钻戒,将来带进来时,才不会被课税。  申报也是重大学问,有位载着劳力士表入关的移民,被海关发现没申报时,竟然回答说:“这是假的。”结果海关人员当场拿出锤子,把假表砸个稀烂。
18楼(1722)
  约大食堂枪案 家长:干吗去那里上学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48 来源:本网综合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多市西北区约克大学校基尔校园,前晚11时左右发生枪击案,受害者是两名女学生,其中一人腿部中弹,另一人则被弹片打伤。虽然两位伤者都没有生命危险,而且该宗枪击案可能是因枪支走火而引起,但还是让人担心学校的安全问题。 - 多伦多 51 网  枪击案发生的地点,是约克大学基尔校园区学生中心的美食广场(Food Court)。多伦多警方表示,前晚10时45分左右,一个20多岁的男子走过餐厅中央,随后枪声突然响起。  info.51.ca 无忧资讯  校方增派了保安在校园区内巡逻,希望能对不法之徒有阻吓作用。(明报记者摄)  图为有人中枪后的抢救场面。  - 多伦多 51 网  前晚发生枪击案的校园餐厅现场,学生们虽议论纷纷,但并未有太多担心。(明报记者摄)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警指无辜受害 非枪手目标  子弹击中了一名女子的大腿,随后迸溅的弹片又将附近的一名女子打伤。两位伤者都被送去医院救治,前者的伤势比较严重,但没有生命危险。警方认为,两位伤者都是无辜受害,并不是枪手要行凶的目标。  约克大学校长索库礼(Mamdouh Shoukri)表示,受伤的两位女性都是约大的学生。  约克大学校刊Excalibur的主编坎达克(Tamara Khandarker)表示,有人看到那名男子脚下打滑,可能因此导致枪支走火。一位名叫安格斯(Angus)的亚裔学生称,“我就看见大家纷纷往桌子底下躲,突然之间就是一声巨大的枪响。有人大喊“有枪”!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和我都钻到桌子底下,我看不见枪手长什么样子。”  枪案发生之后,持枪者徒步逃离现场。不久,警方赶到现场,立即封锁校园区四处搜寻疑犯的下落。在查寻不获的情况下,于昨日凌晨1时左右解除了对学校的封锁。 无忧 资讯 info.51.CA  “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支持那两位受伤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同时也为约克大学的师生提供辅导。”他还表示,校方的代表已经去医院探访了两位伤者。至于逃走的疑犯,警方描述他身高6呎,穿一件黑色连帽运动衣。  警方发言人邝维德接受本地某华人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名受伤的女生中,包括人力资源二年级生Namra Malik,其中一人脚部中枪,另一人则被流弹擦伤。两名伤者均送院治疗,幸好均没有生命危险。 警方表示,事件可能是一宗意外,当一名青年男子持枪走过案发地点附近时便发生了事故,相信可能并非有目标的犯案。警方现正追查一名当时徒步逃离现场的男子。  学生和家长们的看法 无忧 资讯 info.51.CA  据报道,出事的餐厅是约大学生们晚上喜欢聚集的场所。警方目前正调看遍布校园区的保安摄像头,同时也要对当时在现场及周围的目击者详细问话,希望能找到枪手的踪影。  枪击案过后的约大校园区基本恢复了平静,但可以听到不少学生在议论这个事情,说的眉飞色舞,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无 忧 网 - 51  至于此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倒未显出太多的担忧。  一位张姓男生说:“那两位女学生真的很倒霉,挺同情她们的,但你说我们就害怕?倒不至于,又不是天天听见枪响。”  不过,也有女学生表露出一些担心。华裔女生Crystal表示,多多少少还是感到有些震惊,因为这毕竟是校园区,竟然会发生枪击案,总觉得没道理。 无忧 资讯 info.51.CA  女学生Klein表示,她平均每周都收到校方多宗有关在校园内发生罪案的警告提示。昨晨她母亲对她说,她真不明白怎么要上这样的一所大学。 无 忧 网 - 51  华裔家长陈先生表示,约克大学位处于罪恶黑点的Jane & Finch社区,治安差是人所共知的。校园内及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劫案及性侵犯案,可谓无日无之,情况令人担心。  有的学生还表示,晚上再也不会在校区流连。  校方:将增派保安 评估校园治安  约克大学校长索库礼(Mamdouth Shoukri)表示,校方于案发后立即为大学的教职员及学生提供辅导服务。索库礼在昨天的声明中表示,大学高层代表在医院内陪伴两名伤者。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她们两人在接受治疗后,已无大碍。  索库礼表示,校园将尽力配合警方就今次事件的调查工作,亦会进一步评估校园治安问题,大学将会增派保安,及要求多伦多警方派警员在校园巡逻。 info.51.ca 无忧资讯  他认为,今次事故只是众多罪案中的其中一单,且发生在约克大学校园内。
19楼(1723)
  阴森恐怖:加拿大连环杀手彼此模仿学习  加国无忧 51.CA 日 09:14 来源:加西周末 作者:Julius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在过去几十年里活跃在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连环杀手之中,可能有5个还活着并且不在高墙之内。”这句让人读起来不禁毛骨悚然的话来自一本即将面世的新书——《谋杀之都:一本世界连环杀人案之城的社会史》(Murder City: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of serial homicides)。该书作者迈克·安菲尔德(Mike Arntfield),现在是一名西安大略大学犯罪学教授,曾经是一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伦敦市(安大略省)警察局的警官,对犯罪尤其是连环杀人案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拥有相应的法医专业知识。在该书中,迈克把位于安大略省的这座安静小城描绘成了恐怖悬疑的世界连环谋杀案之都。 无 忧 网 - 51  谋杀之都 伦敦  安大略省的伦敦市,孤独地存在于美国底特律和加拿大多伦多两座大都市中间,本身带有一种小城市独有的安宁和稳定的气质。但是一切都在1950以后开始悄悄发生转变。一条连接美国和加拿大东部的高速公路从底特律经过伦敦,一路通向加拿大东部最大城市多伦多。从此,伦敦不再安宁。从1960年到1985年之间,伦敦出产了8位连环杀人犯。  美国警界已经认识到在上世纪的高速公路蓬勃发展之后,随之一同发展的还有一种崭新的高速公路文化,包括搭便车文化和沿高速公路各便捷旅社的妓女服务文化。高速公路文化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员,加上高速公路本身的便利性、机动性、隐秘性,为连环杀人犯的作案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2007年,FBI展开了一系列的试图防止和减少高速公路连环杀人案发生频率的行动,重新开封一系列曾经已经结案的案件,发现很多看似互不关联的案件的背后,都有着不一般的潜在联系。  根据迈克的理论,伦敦这座高速交通便捷的大学城完全符合一个连环杀手温床的特性:相对的孤立环境,远离喧嚣的大都市,交通相对便捷,人口不多,社会阶层分布明确。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所发生的32起与性犯罪有关的谋杀案中,13起案件的罪犯已经被抓到并且定罪下狱。迈克的工作就是如何侦破这剩下的19起案件。利用最新的心理学领域关于反社会人群的最新研究,迈克把剩下的案件根据其各自以及共同拥有的特点归纳为4大类,他对之分别命名为alpha、beta、charlie、delta。通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迈克很自信的觉得他已经找到了很多其他案件调查者忽视的细节——各类谋杀案独自拥有的特点,用他的话说就是实施这些犯罪的谋杀犯的“招牌”。  在本书中,迈克声称伦敦是世界连环杀人案之都,不是没有根据的。从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间,伦敦出现了至少8名不同的连环杀人犯。而伦敦的总人口不过20万,以人均拥有连环杀人犯这一数据来看,伦敦确实超越了其他所有城市。但是这一地位的挑战者还是不少的。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南加州,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西雅图地区,那里曾经出产了臭名昭著的盖里·里奇威(Gary Ridgway)——绿河杀手(Green River Killer)。盖里的“名声”来自于那将近100名死在他手上的冤魂。因为他一人的“成就”,拉高了整个西雅图地区连环杀手人均杀人的数量。但是,以整个25年为跨越的时间段来说,伦敦无疑才是连环杀手之都。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些发生在伦敦的连环谋杀案。1969年10月,伦敦城外小溪,一具裸体女尸在溪边被发现。死者是一名名叫杰奎琳·英格丽舍(Jacqueline·English,下图)的青年。杰奎琳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在几天前,有人看到她下班后走过一条高速公路的天桥,钻进一辆汽车。犯罪现场的证据,以及尸体本身显示的死者死后尸体遭受的摧残都令人发指,“这一切特性,包括受害者、死亡方式,都非常符合我的alpha类连环杀人案。”迈克说。  1968年,另一起发生在11月的谋杀案和此案类似。受害者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名叫琳达?怀特(Lynda White)。她在完成一次考试后失踪。5年后,她的尸体在临近多佛港的一座坟墓旁被发现。  西海岸的“同行”们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在加拿大西岸,也有连环杀人凶手与伦敦市的凶手遥相呼应。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罗伯特?皮克顿(Robert William “Willie” Pickton)。这个出生于1949年的大温前养猪场主,称得上是加拿大西岸最有名的连环杀人犯。2007年,皮克顿因为谋杀6名女性以二级谋杀罪被判入狱,并且同时面临着谋杀另外20名女性的起诉。由于取证困难,警方安排了一名卧底与罗伯特呆在同一间牢房,并且成功从罗伯特嘴里获取了“证据”。这名带着录音装备的“狱友”记录下了罗伯特骄傲地炫耀自己杀人历史的每一个字。根据罗伯特的坦白,他总共杀了49名女性,并且很遗憾因为一时粗心大意被抓入狱,更加遗憾的是他没能够杀到50人。这些受害者大部分都是来自温哥华市区东部的瘾君子和妓女。最后罗伯特被判终身监禁,并且25年不允许申请假释。这是当时加拿大能够对于谋杀犯处以的最高的惩罚了。  除此之外,其实大温地区还曾有过数名连环杀人凶手。出生于1931年的吉尔伯特?乔丹(Gilbert Paul Jordan)是著名的“酗酒狂徒”,据说他每天都要喝至少150毫克的伏特加。酒量巨大,曾经在一家酒吧工作,是首位以酒作为谋杀武器的连环杀人犯,曾活跃于温哥华地区。他的猎杀目标是经常关顾酒吧的妓女和女性酗酒者,多为原住民(有一名白人女性)。据警方估计他的手上至少沾有8个不同女性的血。 无忧 资讯 info.51.CA  乔丹首次“酒精谋杀”发生在1967年。从此一直到1985年被传讯,乔丹多次使用相同的谋杀手段。他会先在一家酒吧坐下,开始物色目标,一旦确定目标,乔丹会主动上前和对方攀谈,然后开始买酒给目标女性,在目标女性醉晕过去之后,带其回到自己的住处,往对方的喉咙里灌酒,造成对方酒精中毒死亡。由于死者多为酗酒成瘾的女性或者妓女,所以警方一开始并没有怀疑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在乔丹被警方注意到并且审讯之后,他被断定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心理特征,并且最终只被判定与其中一名死者有直接谋杀关系。  不过,吉尔伯特已经于2006年离世,不会再危害市民。  另一个同样曾经活跃于大温地区的连环杀人犯克里夫?欧尔森二世(Clifford Robert Olson Jr),也已于2011年去世。他曾被判谋杀11人。其受害者的年龄从9岁到18岁。欧尔森绰号“扼杀者”,因为他的谋杀手段主要为以绳索等物品勒死受害者。1980年11月,素里一名12岁女孩被绑架,一个多月后其尸体被发现,被绳索勒窒息而死,身上有多出刀伤,生前被强奸。1981年4月,一名13岁女性失踪,五个月后其尸体被发现,勒窒息而死。被害者名单很长很惨。死者多为未成年女性,被欧尔森绑架、侵犯,最后残忍杀死。 无 忧 网 - 51  连环杀手 彼此模仿学习  作为研究连环杀手的专家,迈克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数据和理论大部分来自于直接的经验、心理学分析法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跟踪调查。  迈克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并不是旨在鼓励那些外行人去进行粗糙不专业的‘调查’,也不是鼓励人们成为义务警员”。因为这是一项危险的活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由于担心泄露关键的罪案调查进展,迈克表示他的书中并不会透露过多侦破细节。因为很多书中涉及到的连环杀人犯现在还处于活跃中,过多刑侦细节的透露可能会导致警方行动受到干扰。  迈克相信在他归类的谋杀案类型中,同一类型的案件可能是由不同人完成的。“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试图在保持对方的谋杀方式的基础上,以更出色的技术超过他们的‘同行’。”迈克说。他举出“高速路杀手”案件作为例子,这一起涉及超过100人被谋杀的连环杀人案,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受害者多为搭便车旅行者。由于作案手法极其相似,警方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人所为,结果最后发现这是由三个不同谋杀犯共同完成的。他们彼此独立,只是通过新闻报道知道对方的存在,并且像是在比赛一样疯狂的杀戮。  “连环杀手彼此关注,相互学习。”这是迈克在研究伦敦连环杀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他发现不同类型的连环谋杀案在隐秘性和作案手段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化。  宁静的小城伦敦,就像很多其他以偏远,环境静谧为招徕游客噱头的城市一样,并不会在他们的旅游手册上印上“连环杀手之都”的字样。但是某些人却是被也只是被这一条特性而吸引来的。
20楼(1724)
  你是否算中产阶级?日子过得怎么样?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56 来源:RCI 作者:天和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加拿大主要政党现在围绕中产阶级状况正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为了争取支持,各政党都认为自己维护中产阶级的利益。然而,执政的保守党认为,加拿大中产阶级家庭的资产净值正稳步上升,因此中产阶级过得不错,而以自由党为代表的党派则坚持认为,加拿大中产阶级的工资多年来停滞不前,中产阶级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而是出现了倒退。关于中产阶级状况的问题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完全是一个政治问题了。  谁是中产阶级?  要回答中产阶级的日子是好了,还是坏了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谁是中产阶级?  加拿大咨议局经济学家和项目主任比兰达·拉弗勒尔表示,对于中产阶级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一些人用税后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来计算,也有人用收入分配来判断。拉弗勒尔认为,如果一个人其家庭收入在四万到八万加元之间,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就属于中产阶级。但她也说,有许多加拿大人,虽然他们的家庭收入超过八万加元,但也把自己看成是中产阶级。  中间阶层在萎缩 info.51.ca  加拿大统计局把加拿大人按收入分成五个阶层。拉弗勒尔说,通过分析数据,他认为五个阶层中的最中间阶层,其所占经济份额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1976年,中间阶层的经济份额为17.9%,1998年下降到16.6%,到2005年更是下降到16.5%,到2010年,为16.2%。与此同时,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职位,比如制造业的职位正变得越来越少,而服务业工作岗位的数量处于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收入最高人群的经济份额却在上升,从1976年的41%上升到2010年的44.3%。因此,拉弗勒尔表示,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实际上处于一种受挤压的状态。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按2009年加元币值为计算单位,1976年加拿大所有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52,600加元,而2009年为54,000加元,略有上升。加拿大皇后大学退休的经济学教授查尔斯·比奇认为,加拿大中产阶级的真实收入多年来确实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非常缓慢。而且,中产阶级为了维持这一收入水平,付出了比上一代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加拿大中产阶级在经济上越来越觉得捉襟见肘。中产阶级的收入确实有所上升,但相对而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速度却更快。 - 多伦多 51 网  家庭资产净值增长说明问题吗?  二月份有一份报告称,从2005年以来,加拿大家庭的资产净值中位数已经增加了44.5%,达到24万4千加元。有人认为,这说明加拿大中产阶级家庭的财富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也有人认为,家庭资本净值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房地产价格上涨造成的,许多价值只是纸面上的,除非卖房子,才能实现那部分价值。  “没有喜悦的繁荣”  那么,对于自己的生活状况,加拿大人自己的感觉又如何呢?根据2008年和2014年所做的电话调查,2008年有24%的加拿大人感觉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好,有1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差;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的关系颠倒了,有25%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差,而有19%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好。在同一个民意调查中,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的人的比例还是占多数,2008年为58%,2014年为55%。 info.51.ca 无忧资讯  这说明,尽管媒体一再通过数据说,加拿大的经济状况,就业率有所好转,但加拿大人的感觉却与之相反。纳努斯研究所董事长尼克·那努斯称之为“没有喜悦的繁荣”。也就是说,人们看着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得到的是好消息,但普通的加拿大人却认为,我并不觉得是这样,我不觉得有好消息。我仍然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
21楼(1725)
  在加拿大受教育的儿童从小道德败坏:  ==============================================  最新调查:加国1/4儿童曾网上欺凌别人  加国无忧 51.CA 日 07:18 来源:明报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加拿大最新调查显示﹐每4名儿童就有1人承认﹐曾在互联网上恶待他人﹐对别人刻薄或残忍。在3人当中﹐不止1人说﹐他们曾是网络恶霸的受害人。  但专家说﹐网络欺凌事件可能不像一般家长想像那么普遍或严重。  非牟利机构MediaSmarts去年与各省、地区的学校合作﹐调查5,436名4到11年级学生﹐询问他们对网络欺凌事件的看法。  MediaSmarts教育总监约翰逊(Matthew Johnson)说﹕“媒体和学校、政府经常有一种观念﹐认为网络欺凌事件很普遍﹐以为一些最悲惨的极端案例是常态。  “我们看到的是﹐其实它没有那么普遍﹐很少学生受到严重伤害。”  78%说曾开口骂人  调查报告说﹐学生在网上欺负别人﹐最常犯的是辱骂他人﹐78%说曾开口骂人﹔很少学生承认更严重的恶劣行为。只有12%受访者说﹐他们嘲笑别人的族裔或宗教。7%说曾讽刺同辈的性取向﹔4%说﹐他们曾性骚扰别人。  约翰逊说﹐许多儿童不认为自己对别人刻薄﹐就是所谓的网络欺凌﹐他们以为那是平常事﹐只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点色彩。  他说﹐在很多个案中﹐一方好像在开玩笑﹐但另一方可能有不同感受。  约翰逊说﹐多数自认在网上受人欺负的学生﹐都说那不算大问题。 无忧 资讯 info.51.CA  37%的受访学生承认曾被网络恶霸欺凌﹐其中70%说﹐那从来不是或很少是问题。21%说﹐网上恶霸横行﹐有时是个问题。9%说﹐那经常是个问题。  约翰逊说﹕“我不想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网络欺凌不是问题﹐因为事情很清楚﹐对于一些孩子﹐那是严重、或者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事告诉我们﹐我们如何回应网络欺凌事件﹐要有更细致的手法。”
22楼(1726)
  图片来源: CBC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老总年薪过千万加元  作者 方华 | china@rcinet.ca  星期二 18 三月, 2014 , 暂无评论 ↓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emailShare on pinterest_shareMore Sharing Services0  加拿大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帝国商业银行CIBC的总裁Gerry McCaughey2013年获得的报酬总额超过1千万加元;其中工资收入150万加元,分得股票374万加元,股票期权约94万,奖金312万加元,此外帝国商业银行还还付给他72万退休金存款。  这一信息是在帝国商业银行将召开银行股东大会之前一个月被媒体公布的,预计这一消息会再次引起股东们对银行给高管们巨额报酬的关注。  帝国商业银行总裁Gerry McCaughey实际上在2012年就已经得到了巨额报酬,其工资、股票、奖金分红等收入加起来是993万加元。  帝国商业银行的高管在2013年薪酬超过250万加元的另外还有至少4人。
23楼(1727)
  这就是在加拿大学校受过教育的孩子:  ==============================================  为讨男友欢心谋夺父母财产 华裔狠心女子杀母(组图)  京港台: 00:26| 来源:星岛日报 | 评论( 8 )条
| 我来说几句   越裔女户主梁碧霞出殡当天,24岁女儿Jennifer Pan泪流满面送母亲最后一程。资料图片  中枪当场惨死的梁碧霞(后左)及重伤的男户主潘汉辉(后右)。资料图片  涉嫌纠党布局入屋行劫弒母而被控一级谋杀及企图谋杀的越南华裔女子Jennifer Pan案件昨正式开审。主控官在开案陈词称,此案关键在于一个「情」字,关系着Jennifer Pan对其同为被告男友黄志光的「痴恋」,同时也是Jennifer Pan父母对女儿关爱之情,严禁她与黄来往,却引发爱女对他们痛恨,动杀机酿成伦常惨案。  案件开审时,首先由主审法官保斯维尔(C. Boswell)向由8女4男组成的陪审团讲解及感谢。他称5名被告Jennifer Pan、黄志光(Chi Kwong Wong音译)、3名黑人青年Eric Carty、Lenford Crawford及David Mylvaganam,在现阶段必须视为无罪之身,陪审团必须依据控方提供的证据,以及控辩双方对证人证供的盘问,作出不偏不倚的决定。  主控官凯纳芝茵(Jennifer Halajian)在陈词中开宗明义地说﹕「这是一宗有计划、有预谋的凶杀案,且由女死者女儿Jennifer Pan一手策划。」  她指出「情」字是此案的核心﹕当时24岁的Jennifer Pan,一直深爱着与她自12班时认识与拍拖6年的25岁同学黄志光,而她对黄的痴恋愈来愈强烈﹔不过,Jennifer Pan的父母基于保护爱女不被伤害,坚决禁止两人来往,甚至要Jennifer Pan留在家中不能外出,对Jennifer Pan而言等同「家中软禁」。  控方称Jennifer Pan清楚了解父母不喜欢黄志光,并对她攻读大学药剂课程寄以厚望,于是将这段情转为「地下情」不让父母知道。Jennifer Pan曾于怀雅逊大学修读相关课程,其后她向父母声称已考进多大医学系,并正循药剂专业进发。  瞒父母与爱人同居  她向父母说会与友人同租住接近学校的寓所,父母信以为真,但事实上Jennifer Pan瞒着父母,搬往居于阿积士市(Ajax)的黄志光住所,与他共赋同居,而Jennifer Pan也没有在多大攻读任何课程。  凯纳芝茵称,潘氏夫妇在2010年夏季获悉女儿没有攻读药剂相关课程,而是与黄同居,于是「捧打鸳鸯」,将Jennifer Pan禁足家中,控方称Jennifer Pan对父母的怨恨由此而生。  她称Jennifer Pan的友人向警方表示,Jennifer曾不下一次说想父母死,但当时友人只当她是说笑而已。  疑凶弟称父严母慈  控方昨午传召首名证人作供,他是案中首被告Jennifer Pan胞弟Felix Pan,他接受检控官温宝(Michelle Rumble)盘问时表示,知道父母对姊姊恋上黄志光,且瞒?他们没有上多大修读药剂课程感到震怒。他在姊姊辩护律师谷柏盘问时,承认父亲对他们姊弟两人寄望颇高,他形容父亲严厉,母亲则较和蔼。  被捕及被起诉一级谋杀与企图谋杀控罪的Jennifer Pan,在整个审讯过程中都表现得冷静沉?,面部没有太多表情;但昨午检控官问到案发时正在麦玛士打大学读书的弟弟是如何得知父母出事,其弟Felix哽咽地表示,是其姊在案发翌日于他放学后致电告知事件,他问姊姊为何会发生此事……;Felix作供时难忍哀伤,Jennifer见状也忍不住哭了出来,法官下令休庭10分钟,让姊弟两人平复心情。  另一名检控官温宝盘问Felix Pan时,展示一张Jennifer Cecilia Pan的科学文凭证书,Felix表示这张证书是姊姊给家人的副本,但家人从来没有出席过其毕业礼。  Felix Pan称,知道父母不喜欢姊姊与黄志光交往,2010年夏天当父母知悉姊姊偷偷住在黄志光住所时感到震怒.他称知道姊姊深爱黄志光,但父母不希望姊姊与之交往,并要她继续完成药剂课程。  温宝询问Felix Pan称:「父母对你拍拖一事,有否如对待你姊姊拍拖般的大发雷霆?」潘弟说双亲没有任何震怒。  他称,父亲是越南到加拿大的难民,母亲是一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华裔妇女,家中有时会说越南话或英语,也会说一点点粤语。  Jennifer Pan辩护律师谷柏(Paul Cooper)盘问Felix Pan时,问及父亲潘汉辉对姊弟两人是否很严厉,Felix Pan说确有其事,并承认儿时有次割破指头想哭,但父亲却认为他这样不像一名男儿。Felix称父亲确欲将他培养成为一名坚强、不流一滴泪的成功男子汉。  Felix Pan将于下周一继续在纽马克市安省高等法院,接受一众辩护律师盘问。  为讨男友欢心 设计谋夺父母财产  「为爱情可以去到几尽﹖」据主控官凯纳芝茵在陈词中称,Jennifer Pan男友、案中另一被告黄志光,案发前拟与潘女分手且与另一女子交往,然而Jennifer涉嫌不但捏造自己被强姦,冀引起黄的怜爱及回到她身边;同时更欲谋夺父母房产、储蓄及人寿保险,冀与黄「双宿双栖」,而决心设计「谋财害命」。  主控官指女死者梁碧霞与案中重伤的潘汉辉夫妇,是典型越南华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对子女学业与兴趣栽培尤其重视,夫妇二人培养Jennifer Pan的钢琴造诣达到十级,潘的儿子Felix Pan则考进麦玛士打大学工程学系。  主控官说Jennifer Pan在2010年夏天被父母软禁家中时,已兴起弒父母之念;她甚至向友人透露此想法,但友人以为她说笑而已。  潘女早在2010年8月开始策划此案,并透过黄志光联络,认识案中3名黑人被告。  陈词中提到黄志光与另一被告Lenford Crawford本身是朋友,黄与Eric Carty有涉及毒品的交往,Eric Carty则是David Mylvaganam眼中的父系偶像(Father Figure)及追随者。  控方称Jennifer Pan以10,000元作为此案酬劳,期间由于曾与Eric Carty等就酬劳问题未达共识,故延迟至11月8日晚才动手。  陈词中又说到案发当晚开枪杀人的是David Mylvaganam,而Eric Carty也在现场扮入屋劫匪,当时潘氏夫妇被押到房屋地库,由于女儿身处房屋二楼睡房,梁碧霞临死前仍哀求黑人贼匪「勿伤害女儿」,之后遭开枪轰毙。潘向警方落口供时表示,初时以为女儿被贼匪綑绑在二楼睡房,但在他被枪轰击前,他见到女儿施施然走到地库,与入屋贼匪谈话,然后离开地库上楼,整个过程没有被胁迫及被綑绑迹象。  主控官说,在众被告的短讯及通话中,他们都以「游戏开始」(Game On)去形容潘氏夫妇被杀及企图谋杀的事件。  庭上播歇斯底里求救电话  主控官凯纳芝茵在开案陈词前,先在庭上播放案发当晚(即日)10时许,女被告Jennifer Pan致电911报案求助的电话录音。  在录音声带中,一名自称为Jennifer Pan的女子,以极为歇斯底里的语调求助,她哭?向911接线生说:「家中(万锦市Helen Ave 238号房屋)被3名男匪入屋打劫,听到有枪声,父母中了枪,当时我被綑绑在房屋二楼睡房。」  语调恐惧的Jennifer Pan说:「听到父亲凄厉尖叫,但我没有受伤。」声带中,当时Jennifer Pan连家中地址也说不清楚。  主控官说警方在案发当晚10时多接报赶抵现场,发现屋主潘汉辉与妻子梁碧霞身处地库,头部及身体中枪。  凯纳芝茵指出,53岁越南华裔女户主梁碧霞(Bieh Ha Pan)共中3枪,一枪击中背部,一枪击中面庞,而致命一枪是射向梁碧霞的头颅后方贯穿;57岁丈夫潘汉辉(Huei Hann Pan)则身中两枪,包括一枪击向其肩膊进入身体,另一枪则向潘的右眼位置贯穿进头颅内。  梁碧霞被证实当场死亡,潘汉辉被发现时奄奄一息伤势危殆,送往新宁医院抢救﹔经手术后潘汉辉处于昏迷。
24楼(1728)
  西方法律多如牛毛,没有人能记住每一条法律。  这样,法律经常只是一件保护自己利益,或榨取钱财的秘密武器。  只有知道那条法律的人才有可能利用它。这也是律师可以漫天要价的原因。  法律的利用者总是有钱,有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灵困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