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流出来的文明〉〉永生的眼睛读书笔记记

重要消息:
《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读书笔记
《五千年犹太文明史》是一本奇特的史书。马丁以写信的形式写历史,特别是写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历史,在史学领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至少也是十分罕见的。全书由141封信组成,描述了犹太民族发展的全过程,具有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马丁自始至终在讲故事,用最为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尽管其中一些内容离我们十分遥远,如圣经时代的历史,但在他笔下都易于理解。虽然他是在给一位老人讲故事,但读者无论老幼,无论什么文化程度和职业,都会渐渐被他的讲述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在他引领下沿着犹太人走过的上下五千年历程慢慢前行。
马丁·吉尔伯特 1936年出生于伦敦。著名历史学家,著有81部作品,代表作品有《丘吉尔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史》、《大屠杀:犹太人的悲剧》、《英国历史地图》、《美国历史地图》、《俄国历史地图》等。他是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员、密歇根希尔斯代尔学院荣誉研究员、丘吉尔传记的权威作者。 1962年,他成为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研究员,同年成为温斯顿·丘吉尔的助手之一,撰写了丘吉尔官方传记的前两卷。1968年,丘吉尔去世,吉尔伯特受邀完成这部传记。传记的最后一卷,即第八卷,于1988年出版。除了传记,吉尔伯特还继续编辑了丘吉尔的信件和文件集。1995年,由于对英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所作出的贡献,吉尔伯特被授予爵士爵位。
第一部分 圣经时代
创世——亚当与夏娃——该隐与亚伯——玛士撒拉——挪
亚——亚伯拉罕与以撒——拉吉——雅各与十二支派——
约瑟在埃及——摩西与亚伦——出埃及——在旷野里——
亚玛力——金牛——西奈山与摩西十诫——圣约之柜——
耶书亚与应许之地——底波拉与士师统治——参孙与大利
拉——扫罗与大卫——所罗门与第一圣殿——以色列王
国——先知以利亚——耶洗别——亚述人征服——第一次
打流散——希西家与犹大王国——先知以撒亚于耶利
米——巴比伦人征服——第二次打流散——西底家起
义——犹太教与犹太认同——以斯拉与新的圣约——尼希
米与朱迪亚复兴
第二部分 历史时期
新的征服者——希腊化——哈斯莫尼起义——哈拿与她的
七个儿子——希律——第二圣殿——希勒尔与沙马伊——
耶稣——杰拉德人起义——马萨达——巴尔·科科巴起
义一一阿吉瓦拉比——犹大·哈一纳西——罗马帝国——雅
卜奈——巴比伦——萨阿迪亚伽翁——穆罕默德——犹太
人与伊斯兰教——西班牙犹太人的黄金时期——犹太人在
西欧——十字军东征——拉希——莱茵兰与普罗旺斯——
巴利阿里群岛——迈蒙尼德——犹大·哈勒维——拉
班——逐出西班牙——中国犹太人——印度犹太人——哈
扎尔人——早期俄罗斯犹太人——波兰犹太人——路
德——泥人——克米尔尼基大屠杀——沙贝塔以·西
维——哈西德主义——启蒙运动——现代希伯来语——学
院派犹太人——维尔纳伽翁——拿破仑——犹太人定居
区——犹太人在西欧与俄罗斯的生活——“秘密”犹太
人——美国犹太人的生活——阿拉伯与穆斯林地区的犹太
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端——热爱锡安山运动积极
分子——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复兴——本·耶胡达与亚哈·
哈-哈姆——德雷福斯事件——赫茨尔与“以色列国家”
第三部分 二十世纪
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代表大会——第一次世界大
战——《贝尔福德宣言》——改信者——“半犹太人”——德
国与纳粹统治——纽伦伯格法令——水晶之夜——西班牙
内战——呔屠杀——遇害的犹太医生——犹太人的抵
抗——正义之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犹太将士——后
方的犹太人——犹太历史学家——匈牙利犹太人——甘地
与犹太人——以色列国家的成立——阿拉伯地区的犹太
人——以色列的战争——苏联犹太人——人权——诺贝尔
奖获得者——体育运动中的犹太人——1945年后的美国犹
太人——世界范围内的犹太慈善事业
第四部分 信仰与崇拜
犹太新年——赎罪日——约拿与大鱼——圣会节——路
得——住棚节——庆法节——阿布月斋日——新年植树
节——逾越节——献殿节——以色列国纪念节日——耶路
撒冷日——犹太教堂——卡迪什——新月节——普林
节——拉比与犹太教堂其他神职人员——《托拉》与犹太人
信仰的其他经书——约瑟·卡洛——饮食律法——数字命
理学——圣训——施舍——罪恶之舌——生命周期的礼仪
活动:出生、成年、结婚与离婚、死亡与安葬——宗教象征与
艺术品——宗教改革运动——安息日——阿拉斯加犹太
帕人——最后的信
正如作者所说,能把五千年的犹太史用不到四百页的篇幅写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奋进的过程让人肃然起敬。对犹太这个民族感到好奇,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怎样的一群人。看的时候对一些宗教的东西开始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犹太教、基督教,但是对其深层的含义并不是很懂,也不是很能理解。我想,宗教也是看缘分的。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亚当-夏娃 该隐杀亚伯 亚当-夏娃的第三个儿子 赛特 玛士撒拉是圣经旧约里提到的族长,活了969岁。他是以诺之子,在〈创世记〉中他是亚当与夏娃在该隐之后所生的赛特的后裔。他是世界上有记录以来最长寿的人。玛士撒拉是拉麦的父亲,挪亚的祖父。挪亚的后代他拉 他拉的儿子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的第一..
原来在大卫和所罗门统治之下的以色列王国突然间彻底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王国。耶罗波安的王国取名叫“以色列王国”:疆域包括撒玛利亚、加利利和地中海海岸。罗波安——大卫的孙子——继续统治南部地区,领土包括耶路撒冷和朱迪亚山区。南部王国取名叫“犹大王国”,这是由于犹大支派一直保持对罗波安和大卫王室保持忠诚的缘故。
《新约全书》的作者很明白这一点,就强调说耶稣就是大卫王的直系后代。甚至维多利亚女王——就是“你们”尼赫鲁家族鼎盛时所处时代的兼任印度女皇的英国女王——也向人展示了一个图表,显示她的血统可以直接追溯到大卫王。 大卫王是犹太史上的巨人之一,他把约柜带到耶路撒冷,并宣布耶路撒冷永远属于犹太12个支派之外的城邦,他统治了以色列长达40年。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被册立为王。
上帝还对雅各说:“你现在叫雅各,今后你不要叫雅各,要叫以色列。”这一个使犹太人名闻天下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迦南地区的名字也就改成了以色列王国。1948年,以色列成了犹太人自己国家的名字。以撒和利百加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以扫和雅各。雅各的骗局被揭穿后从家里逃走,与舅舅拉班一起住,那为何他又会受到上帝对他做出的美好承诺?
以撒活了下来,他的后代成了历史上的犹太人,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实玛利的后代就成了现在的阿拉伯人,对他们而言,那时伊斯兰教将必定成为他们的主要宗教。“亚伯拉罕的儿子”就是现在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亚伯拉罕的父亲是他拉,《圣经》中说挪亚一代又一代的男性后裔,其中有一个就是他拉。玛士撒拉的后代包括他的孙子挪亚,是亚当的直系后代。而玛士撒拉是塞特的后代,塞特是亚当和夏娃的第三个儿子。
在希伯来语中,“挪亚的儿子”就是给所有非犹太人的名字。遵守挪亚律法的非犹太人被看作是“世界各名族的正人君子”,都是能够分享未来世界的正直人士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
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这本书写于大概1995年,距今已有20多年,作者赛繆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放在世界各地日益复杂的今天,对于很多国家或是组织的决策、行为,颇能解释的十分合理。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起因之一。全书主要围绕着近几十年来(成书前)世界各地以文明为单位的人们的发展历程(需要说明:此文明不具有原子性,即并不是严格区分且不可分的),用以解释成书之时各文明的现状与趋势,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此书让原本对近现代世界的了解完全停留在道听途说的我以极大的启发。最令我欣赏的一点是,此书更多的是在描述是什么、为什么,鲜有提及怎么办。作者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份子,在全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中都在客观的提出依据与自己的论述,尽可能的站在多方、发展的角度去描述事实,很少看到对某一文明的倾向。回归到这本书的内容上来。作为对90年代复杂世界的解释,作者提到自冷战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结束,新的文明间的对抗开始(此处称对抗并不合适,因为并不只是对抗,但实在无法找到一个更全面的词语来代替了)。先说对世界文明直接的划分。首先是占世界主导地位数百年的西方文明,这其中主要为文明起源的欧洲各国(以英法德为中心),以及已经成为文明领导国家的美国,但在此基础上,不管是孤悬海外的澳大利亚,以及拉美诸国,实际上都可归属于该文明,其核心辨识即是基督教(至少早先如此)。其次是身处东亚中华文明,这其中不论是文明起源还是领导国自然都是中国,除此之外如75%人口都是华人的新加坡,以及一些从前属于藩属的南北朝鲜,越南等,均在此列,其核心辨识即是儒家文化。其三是YSL文明,核心辨识YSL教,虽然国家林立(中东的绝大多数国家,孟加拉,马来西亚),却并没有一个核心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伊朗,其派系为YSL教的逊尼派,与大多数都是什叶派的国家总还是有那么一些分歧,而另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沙特阿拉伯,土地与财富固然多矣,综合实力(譬如工业实力等)终究差了一些。以上即是世界三大主流文明。除了主流文明,有一些次级文明,即没有那么大影响的,但仍不可忽视的文明。其一,是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正教文明,这算是西方文明的一个衍生文明,历史上(从彼得大帝开始)曾多次想要回归西方文明却始终不被接纳,最后实力强大了也自然成了一支独特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容度终究还是很高,毕竟东正教是从君士坦丁堡的天主教传承而来。其二,是印度,核心辨识大致可以认为是印度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起源地(印度河流域)大部分已经被YSL文明(巴基斯坦)占领了,又曾被大英帝国殖民了两百年,文明本身一直是处于萎缩状态的。其三,是日本,较少见的单一国家的文明,与俄罗斯相似,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衍生文明,历史上也有全面学习唐文明的时期(奈落王朝),但不比朝鲜与中文文明发源地较近所以受到较多影响,其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少,来源于中华文明传承的佛教与自身发展的神道教并没有呈现太明显的对抗态势,而是互相吸收融合,自近代以来又吸收了西方文明不少特点,所以其核心文化辨识之错综复杂,可说一时无两。除此之外,非洲大陆上诸国之间同样难以找到一个核心国家,甚至核心辨识都无法确定。以上算是一个比较静态的介绍,动态来看,近几十年来宏观来看,世界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各文明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这里的现代化,是一个概括,大致上指的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及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可能(相比于历史)。西方文明作为先前现代化的领先者,对于现代化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中华文明受到共产主义的洗礼、识字率的提升使得国家人口中的宗教信仰比例大幅降低,无信仰人数比例大幅提升,这个数据暂时没有找到最新的可信数据(wiki上查到的2014年中国佛教信仰比例居然达到80%,怕不是穿越到了南齐),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目前的各类宗教信仰比例已经是5%以内了,儒家文化本身并不是一种宗教,故而在接受现代化上也是颇为开放,这也是中华文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这两大文明相对的YSL文明的情况就较为特殊,现代化带来的一种现象就是城市人口剧增,人们想要在这种接触生人较多的环境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于是原有的YSL的习俗逐渐复原了,这也解释了一个有反人类常识的现象,如在五六十年代的YSL国家,女士们尚且十分开放,可以在夏天穿着T恤走在大街上,就如今天大多数国家的女士一般,而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却越来越回去了,时至今日,你见到的YSL女士都披着头巾(时事新闻上),习俗之回归,可见一斑。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习俗,在于YSL人口的飞速增长,加之没有一个核心国家进行约束,使得YSL文明无论是与内部还是外部的冲突格外频繁,且更容易引发战争,这也是如今中东难民人数剧增的重要原因。作者预测,这种现象到了21世纪30年代,会因为新生一代的逐渐变老而逐渐缓解。以上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概述,其中牵扯到的细节太多,如土耳其的世俗化等,就不再一一说明了,如果是对国际政治感兴趣,建议一读。书中作者的预测或说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在所难免。譬如他高估了中华文明的好战性(这点可能是从一个不知道来自哪儿的数据统计得出来的结论,即MSL将冲突转化为战争的比例比大多数国家都要高,除了中华文明),所以他预测的可能未来之一是2010年由南海问题引发的中越战争,由于美国插手而逐步扩大的世界规模的战争。我们当然都知道结果了。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暂无话题描述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0K1,0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8.4K7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883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49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26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1,184《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读后感
已有 346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虚构的古希腊文明:欧洲“古典历史”辨伪》董并生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6月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当前西方文明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15世纪以前没有历史,16、17世纪编造历史,18、19世纪巩固历史,20世纪享受历史。至于说21世纪,则是这种历史开始破产并必然破产的时期。很厚的一本书,五百多页。主要参考文献大约有两三百种,大多是各种西方书籍的中译本。作者并非精通多种外文,但是他认为“西方文献现有中译文资料,足以证明西方古典历史之伪。”——黑格尔当初对中国文化下断言的时候,其主要依据不过是一本三流小说《玉娇梨》的译本而已。这本书读起来倒并不困难。书名就是结论,章节目录就是论证大纲,前言和结语包含了所有的主旨内容,序言和引言也有助于理解本书,而正文部分不过提供各种证据而已。如果剔除作为论据的各种引文,这本书应该不超过50页,也就是说,90%以上的内容来自于各种引文,用双引号括起来、逐字引用的段落。当然,作者并非机械地引用他人的文献,而是批判性地使用,例如,第三章《西方古典学“雅典”概念层累造成——16至18世纪以“雅典”为核心的“古希腊”概念之演化》的论据大多来自于雅克瓦基《欧洲从希腊走来》的中译本,但是结论却与该书截然相反。论证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意识存在。希腊文明没有物质载体,亚里士多德全集煌煌数百万言,今天可以看到的所谓古本都是些印刷品;希腊城邦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庞大学派,更别说维系几百年了;同样的逻辑否认了持续上千年的古希腊奥运会;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包罗万千,唯独没有历史学——空谈几句历史不算;《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故事荒谬、自相矛盾;等等。作者把中国对历史的标准应用到西方历史上,“孤证不立”就可以干掉15世纪以前的所有历史,何况那些东西连孤证可能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他的故事”his story,而且是后来编造的故事(这是该作者的看法啊)。为了证实一个谎言,就要造作十个新的谎言,过上一段时间还要巧妙地推倒重来,这些大概就是所谓的“概念重累法”。作者的结论还有很多,不仅古希腊文明是虚构的,古罗马文明也是,而且还指出或者说猜测了具体的伪造者——伪造的目的就不用说了,最初是因为自卑或自大,后来则是为了“西欧中心论”。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自然也是十八世纪“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的结果,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恐怕也是伪造。老实说,最后这个结论的伤害力太大,我是说对这本书的伤害太大,让人很难接受并对前述所有结论产生怀疑。这本书的内容太多、太长,其论点与当前的主体看法有巨大差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阅读、判断,看看是作者断章取义,还是通常观点并无实据。我本人现在的看法更接近于不可知论,但是我想简单说说这种书出现的原因。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大古文明包括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过去五百年里,闭关锁国的中国逐渐衰落,船坚炮利的西方蒸蒸日上。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和西方地位的互换,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乃至于一百年前的国破家亡、列强分剧,中华文明几于灭绝者数矣,疑古、崇洋乃至全盘西化诸论甚嚣尘上。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亿万民众不畏艰难、不辞劳苦,中国才又从历史的谷底爬出来,一步一步地拼到世界的前列。随着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国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也在增长,对自己文明的历史就更加有信心(也许是积极的自信,也许是消极的迷信),对他人文明的历史也开始怀疑(也许是积极的质疑,也许是消极的猜疑)。我觉得,这种书的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时代背景。如果西方文明史真的是伪造的话,那么伪造者大概也是有着类似的心态。当然,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各种说法孰是孰非,我并不知道。 PS:翻阅《古今数学思想》,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质疑。比如说,第3章《古典希腊数学的产生》谈论史料的来源时就说,“我们对希腊数学史知识的来源,反而没有像早得多的巴比伦数学史料和埃及数学史料那样确凿可靠,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重要的希腊数学家的原文手稿”(p28)。讲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根号2是无理数的证明时说,这个证明当然与现今的证明完全相同,“它原来是包括在Euclid《原本》的早期版本中的,作为第十篇的命题117。不过Euclid原书中很可能是没有的,所以现代版本已经把它删去。”如果《虚构的希腊文明》作者看到这里,大概就会说,“这不是欲盖弥彰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姬扬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鲸的眼睛读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