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体可变区上能在六个高变区都结合抗原么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中存在介导病毒入侵和免疫逃避的三个不同结构域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目前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HCV,大多数为慢性感染,部分感染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的RNA聚合酶缺少校对功能,致使HCV整个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变异性,但HCV基因的变异呈不平衡分布.位于包膜蛋白2(E2)氨基端的27个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最为突出,即HVR1。HVR1高度暴露于包膜蛋白表面,其中含有中和抗体表位,可以诱导宿主产生针对该区域的抗体,产生的抗体可以高效中和HCV的感染,但HVR1的基因序列高度变异,先前由宿主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变异后的HVR1,因此病毒得以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控并在病人体内持续感染进而使感染慢性化。众多实验室都将HVR1作为HCV疫苗研发的重要靶标,但自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首次命名至今,仍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保护性疫苗问世。&br&  
HCV感染会引起肝内生化代谢紊乱,包括脂质代谢障碍和载脂蛋白合成异常,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HCV感染慢性化后,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包括胞质内脂滴聚集是其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HCV是有包膜RNA病毒,其表面有不同数量的脂蛋白包裹,所以病人血清中纯化得到的HCV病毒颗粒呈现不同的密度分布,并且不同密度的病毒颗粒感染性也不同。有研究发现HVR1的删除会导致低密度病毒颗粒数目下降,也就是减弱了HCV的脂蛋白结合能力,可见HVR1在病毒与脂蛋白结合的过程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证明HVR1同时还在与宿主SR-BI受体结合以及介导病毒入侵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VR1具有如此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那么其结构必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保守性,虽然HVR1是HCV基因组中变异频率最高的部分之一,但对HCV一系列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一些氨基酸残基的位点是高度、或者相对保守的。尽管人们已经发现HVR1同时行驶着诱导宿主免疫反应,脂蛋白结合以及介导病毒与受体结合的多重功能,但目前尚不清楚其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对应关系。&br&  
一、 HCV高变区1中介导病毒细胞入侵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br&  
首先我们以HCVpp作为研究模型,以HCV1a亚型的H77株为模式株,用单一氨基酸残基删除扫描的方法分析HVR1中27个氨基酸残基分别对HCV细胞入侵的影响,实验结果明确的鉴定出HVR1中介导HCV细胞入侵的关键氨基酸残基(Ala-14,Gly-15,Lys-25,Gln-26以及Asn-27),其中任意一个残基的删除对HCVpp感染性的影响都是致命的,相比之下,其他22个氨基酸残基的删除对HCVpp感染性并未造成明显影响。再用HCV入侵相关受体结合实验进行机制分析,我们证明这5位氨基酸残基介导了病毒包膜蛋白与宿主细胞SR-BI受体的结合。氨基酸残基合并删除实验进一步的证明了我们的结论,HVR1氨基端13个残基的删除以及第16-24位9个氨基酸残基的删除不会显著降低HCVpp的感染力。除了决定HCV细胞入侵的5个氨基酸残基之外,HVR1氨基端的13个氨基酸残基可以通过适当的突变,增强病毒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强病毒的细胞入侵能力,并且这一区域适当的突变还可以增强病毒的抗中和能力从而更利于病毒的免疫逃避和持续感染。&br&  
二、 HCV高变区1中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抗原表位的鉴定&br&  
我们将HVR1分为氨基段,中段和羧基段三部分肽段分别与TRX融合表达后免疫家兔来检测HVR1的27个氨基酸残基在诱导宿主免疫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发现HVR1的氨基端13个氨基酸残基不能诱导宿主产生抗体,而第16到24位的9个氨基酸残基是HVR1中唯一的中和表位,这9个氨基酸残基对于病毒细胞入侵无关紧要,但含有肝素结合位点,有利于HCV的粘附,更为重要的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介导的HCV感染增强作用依赖于该9个氨基酸残基的存在,该九个残基还可通过与HDL的作用显著下调E2抗体的中和活性,小鼠DNA免疫试验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结论。&br&  
三、 HCV高变区1中介导病毒颗粒与脂蛋白结合关键区域的鉴定&br&  
将浓缩的HCVcc进行碘克沙醇密度梯度离心,发现密度偏低的病毒颗粒具有强感染性,而随着HCVcc病毒颗粒密度的升高,其感染性也逐渐降低。此外,HDL对不同密度HCVcc感染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对低密度以及中等密度HCVcc感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却显著增强高密度HCVcc的感染性。先前我们已证明HVR1中存在一个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结构域是诱导宿主产生抗体的主要抗原表位,并且HDL介导的HCV感染增强作用依赖于该9个氨基酸残基的存在,本部分实验我们发现删除了这9个氨基酸残基后,HCVcc病毒颗粒的密度分布曲线发生了明显改变,低密度的病毒颗粒数目明显下降,并且感染性也显著降低,而更多的病毒颗粒则集中在密度偏高几层,这和删除了整个HVR1的HCVcc所呈现出的病毒密度曲线趋势几乎是一致,这说明在HVR1中,决定HCV病毒颗粒与脂蛋白结合的关键部位恰恰就是这个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决定区。在HDL对不同密度病毒颗粒的感染增强试验中,删除了9个氨基酸残基的任何密度层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均不再被HDL所增强。&br&  
小结&br&  
我们鉴定出HVR1中至少存在三个功能结构域,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发挥着微妙的作用:HVR1的抗原决定区在病毒颗粒表面形成一个高度凸起,在脂蛋白结合过程中行驶一个非特异性“脂抓手”作用,结合在病毒颗粒表面的脂蛋白又通过与宿主SR-BI受体的结合拉近病毒颗粒与靶细胞的空间距离,使得抗原决定区两侧的SR-BI结合位点更易于与SR-BI受体结合并启动HCV细胞入侵的一系列步骤;更为有意思的是抗原决定区的空间凸起又是诱导宿主产生抗体的关键抗原表位,但其自身又呈现了高度的变异,使得宿主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宿主体内新释放出的病毒颗粒,从而达到免疫逃避和持续感染的目的;而恰恰也是这样一个抗原表位,因为其自身的空间高度凸起,使得HCV病毒颗粒表面包裹着大量的脂蛋白,脂蛋白覆盖住了HCV病毒颗粒表面其他真正意义上的保守中和抗体表位,使得宿主细胞不能大量产生可以识别病毒颗粒表面保守位点的中和抗体,我们认为这个“脂抓手”同时又起到了“免疫诱饵”的作用。人们往往将HVR1的27个氨基端残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我们的实验对HVR1的功能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阐释,并精确地鉴定出HVR1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为今后保护性疫苗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学位信息:
您可以直接复制参考文献内容,或按指定格式导出。
参考文献:
指定格式:
客服热线: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cn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基于杂交瘤细胞单链抗体制备技术的应用-抗gpv-ns1和goifn-γ单链抗体的构建硕士论文,单链抗体,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抗原抗体杂交,单克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杂交瘤细胞单链抗体制备技术的应用-抗gpv-ns1和goifn-γ单链抗体的构建硕士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共有6个cdr区对吗 求解释_百度知道
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共有6个cdr区对吗 求解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即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球形顶端的立体结构,某些区域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次序比V区内其他区域更易变化,实际上建立在统一结构基础上,免疫球蛋白高变区、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结合部位和免疫球蛋白独特型决定簇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区)内,CDR)。从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考虑。高变区实际上是特异性抗原与Ig结合的位置。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决定簇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其独特型决定簇也在该区域。因此
采纳率:7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合成肽抗原性的研究_硕士论文_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合成肽抗原性的研究
关键词: &&&&&&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HCV)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大约有超过1亿的感染者,其中50%以上的转为慢性,甚至癌症,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996年,Farci等用E2蛋白作为疫苗接种猩猩,证明HCV的高变区存在中和性表位。此后的许多研究都表明,抗HCV高变区1的抗体与其他不同亚型的HCV病毒高变区1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认为这种现象的分子基础是高变区1的中保守基团。本室通过对140例中国人HCVⅡ/1b和50例Ⅲ/2a型高变区1序列变异的横断和动态观察,发现中国人群HCV HVR1位于384ˉ410位氨基酸(AA)中,有6个较保守的AA位点。我们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建分析设计并合成了7个不同的多肽表位,并对这些进行了同HCV患者血清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号和5号合成肽同HCV病人血清有较广泛的交叉反应性,分别达到了43.3%和30.0%。(2)各个合成肽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医进修学院
硕士毕业论文
间也存在交叉反应。(3)1 号d 号;1 号叫 号,1
号巧号,1号刀号,3号叫号合成肽联合应用同HCV
感染病人血清的反应率分别达到了
60.0%,53.3%,26.7%。
运用常规小鼠足底免疫,脾内免疫方案检验合成
肽的。并应用戊二醛交联方法提高合成肽
免疫原性,ELISA法检验*、鼠血清内抗体产生,kX H
计算机模拟多肽抗原性。结果门)1号和5号合成
肽能够在小鼠体内引发较好的免疫反应,其中一号
肽免疫原性好于五号肽门)两肽联合应用的效果好
于单独应用。(3)两肽间存在交叉反应。(4)戊二
醛交联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合成肽的免疫效果。(5)
脾内免疫效果好于常规足垫免疫法。(6)两肽免疫
血清同其他 5个合成肽间存在交叉反应,其中同三
号肽的交叉反应最好。
我们利用 肚NNu
的方法研究一号和五号合成肽体
外刺激mV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所引起的变
化,以及引起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对细胞
困子变化在HCV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做初步探讨。
gamma-干扰素,白介素叫,白介素< 都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白介素<的水平并没有提高,
这说明我们设计的况0 高变区
1合成肽引发的免疫
因子的释放倾向于 THZ类因子。在人 PBMC培养上清
和免疫*、鼠血清中我们都观察到了Y二
高。y+FN主要是Thl分泌的细胞因子,是人体免
疫系统抵抗病毒感染的主要细胞固子之一,这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医进修学院
硕士毕业论文
我们设计的多肽也可以激活一定强度的细胞兔疫反
应,而针对肌V的细胞免疫反应对于盯V的清除具
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椎测虽然肛叮 高变区能够引起
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水平,但是由于IL刁的缺乏使
CTL不能充分的被激活,从而造成了针对
免疫水平较低。
以上工作对下一步肛V的中和性抗原表位及 HCV
多抗原肽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医药、卫生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抗体可变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