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急诊拍了片子,为啥转到住院部又要急诊能拍片子吗这合适吗

跟拍一位中国市长三年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跟拍一位中国市长三年是种怎样的体验
纪录片《大同》的英文名是《The Chinese Mayor》(《中国市长》),它以曾经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为核心人物,记录他从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在大同任职期间的工作和状态。因为《大同》,周浩成为第一个蝉联两届金马奖纪录片的导演。也因为《大同》,这个原本只在纪录片界有名气的导演有了更广泛的知名度。735期《周浩:纪录片是我跟世界发生关联的方式》,由本刊记者周凤婷采写。——星星君周浩:纪录片是我跟世界发生关联的方式《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周凤婷(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第735期)11月21日,第52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召开,周浩以《大同》再获最佳纪录片奖,成为第一个蝉联两届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他没有出现在颁奖典礼现场,而是《大同》的制片人赵琦和剪辑师林欣民前去领奖。周浩发了一条朋友圈,“做梦一样,梦醒了还得继续拍片。”13个字之外,再无赘述。一周后,在北京的一间咖啡馆,周浩回忆那个晚上,“看着新浪直播,宣布之前还是会紧张一下,当你知道(结果)以后,瞬间就平和下来了。”周浩说话语气平缓,像一个稳定的节拍器,很少有情绪的起伏。那天他去参加一个纪录片沙龙,周浩主动向同行握手鞠躬,礼貌而谦卑。但坐下之后,他恢复严肃,几乎不笑,他的发言不客套,回答问题精准而有效。不说话的时候,也不和现场有眼神交流,他低着头,待在自己的世界。纪录片《大同》的海报。记录官员的真实状态《大同》的英文名是《The Chinese Mayor》(《中国市长》),它以曾经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为核心人物,记录他从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在大同任职期间的工作和状态。以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身份跟拍一位中国市长,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机会。周浩贴身跟拍了三年,以至于时间一长,耿彦波都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在拍摄结束的时候他问周浩,“你究竟拍了些什么?”纪录片保留了周浩和耿彦波之间的几次对谈,耿彦波向周浩倾诉工作的难处,对大同的想法,他对半生官场的感悟,告诉他年轻时候想做一个记者和作家的梦想,以及对国学的情有独钟。这两个相差十岁的男人,在长时间的跟拍与被拍中,建立了某种信任。跟拍官员,这并不是周浩的第一次。2007年底,周浩曾跟拍河南固始县委书记郭永昌在离任前三个月内发生的故事。周浩说,拍摄的初衷是“作为一个媒体出身人,其实一直都想去探索一下政府是怎么工作的”。沟通的过程非常简单,“有一次我们去县城,正好县委书记请我们吃饭,坐一个桌子,我请我的朋友问他,想拍一拍你的工作可以吗,拍一部纪录片,他说可以啊,你来啊。”这部名为《书记》的纪录片里,不仅有冗长的大小会议,也有会后觥筹交错的酒宴,甚至在KTV里的轻歌曼舞。郭永昌在镜头面前举止自然,并不避讳。同任何一部其他的片子一样,周浩记录下官员真实的状态,他能理解这样的生活,“你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办公室里面谈成了吗?每天晚上喝酒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虽然现在政府八项规定的要求特别严,但在早期,这是一种常态。他觉得自己这也在努力做工作。”周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评判,不苛刻2014年12月,周浩在演讲时说起这样一个故事。四五年前,《南方周末》曾经想做一个当代艺术展,请一个德国汉学家阿克曼(Ackermann)做策划。周浩问了阿克曼一个问题:通过这个展览,你想告诉看过这个展览的欧洲人什么?阿克曼答,“就两个字,混沌。”阿克曼解释,“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其实已经有一些固化,我希望他们看到这个展览后,对中国的概念模糊起来,他不再那么肯定别人所告诉他的那个中国,他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来想象这个国家。”这个回答,让周浩顿悟,他似乎找到了“拍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周浩是贵州人,1988年大学毕业,曾供职于贵州机械设计院,和一群高智商的工科生在一起“自惭形愧,觉得自己做工科没有什么前途,应该发展一些业余爱好”。周浩自认为“不是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彼时纪实摄影刚刚在中国兴起,周浩找到了他的兴趣点,他喜欢“扫街”,游走在大街小巷,捕捉市井百态,拍一些社会题材内容。1992年起,周浩先后在《贵州日报》、新华社贵州分社、《南方周末》担任摄影记者。2002年后,周浩进入21世纪报系影像工作室,转行从事纪录片拍摄。周浩在早期接受采访时曾说,在最开始,他拍摄流程依然和做记者一样,申报选题、获得资金、拍摄、成片,版权归单位,他是作者。但相比做记者,他有了更多的自由。周浩真正做纪录片时,已经34岁,“也许你要过了30岁以后再去拍纪录片。你对人生有了积累,本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会太捉襟见肘、朝不保夕,那你就可以做这件事情。”周浩有时候会这样劝他的小伙伴。周浩开玩笑说,“做片子就是在刷存在感,是对自己的交代。”这些年,周浩保持着持续的创作力。13年里,至少拍了8部作品,他没有办法接受两三年不出作品,那样他会觉得“失落”。“纪录片就是把我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摄像机的方式把它给表达出来,这种观察本身就是我跟这个世界发生关联的方式。”他的作品超过半数在不同电影节上获奖。周浩说,每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八字”,而他的片子的八字,一直不错。《厚街》获得了2003年云之南影像展最佳新人奖;第二部纪录片《高三》,获得了2006年香港国际电影最佳纪录片奖,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龙哥》获得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亚洲奖首奖;之后是《棉花》《大同》,先后在51、52届金马奖上获最佳纪录片奖。拍摄纪录片,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周浩的严肃和自带低气压的气质,让第一次见面的人很难相信他擅长沟通。但和他相处较久的前同事们称他有一种“庸俗的亲和力”,周浩也自曝,“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会找我来倾诉,包括很私密的感情问题,他们大概觉得我不是一个特别有危险的一个人,而且好像也不是那么近,有点距离。”十几年做记者的经验,训练了周浩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很好的直觉力。周浩曾说,“新华社教会我做图片故事,而《南方周末》教我如何做选题。”他能非常清楚地预见片子出来之后媒体的反应。也因此,周浩经常被称为“记者型导演”。他的第一部纪录片《厚街》讲述了一群东莞的产业工人,这是台湾资本最早进入中国的小镇之一。他把镜头对准一栋门牌号为NO.4322的出租屋,房子被二房东分隔成很多间出租。用十个月的时间,周浩记录了这里来来去去的房客的故事:吵架、三角恋、卖淫、抢劫挨打、打架砍人。《厚街》真实又荒诞。周浩记录,但不做判断。在之后的《急诊室》《差官》等作品中,他采用同一种方法,以镜头长时间凝视一个空间,或者一份职业,呈现一个主题下不同的人和故事,“不审判”“不苛刻”“呈现人性的复杂”是他的理念。但也有人批评这是一种逃避,因为不判断就意味着永远不会犯错。“我的片子里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我用一个相对平和的观点来看。当年不做记者的原因就是我认为,新闻永远只告诉你它愿意告诉你的事情。”周浩说。不做评判,并不意味着不做选择。在纷繁素材的选择过程中,导演依然面临抉择和必要的底线,尤其是面对那些特殊素材。《书记》拍摄过程中,周浩偷录下这段郭永昌要求他离场后,郭和秘书商量如何把钱退还给行贿者的录音。在参加2009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周浩放弃了一段录音,之后郭永昌被双规,周浩才重新加上了这个素材。他说不希望片子因此成为一个证据,对受访者有所伤害。周浩坦言,每部片子都有这样的情况,“我并不认为我拍到的所有的猛料我都要放到片子里面,我是非常有节制的。”2003年,结束《厚街》拍摄后不久,偶然的机会,周浩在一栋废弃的大楼里,见到了毒贩龙哥。之后就有了纪录片《龙哥》,它讲述周浩和一个毒贩的故事。周浩曾对龙哥说,“我来拍你,是因为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兴趣。我关心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接触新的人群,了解了很多别样的人生,打破自己模式化的解读,是周浩的乐趣所在,这也是他拍摄纪录片的初心。十几年过去,不仅是他被好奇心驱使着关心“别人”,他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与拍摄者产生交集,他们互相影响着往前走。逐渐的,周浩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片子中,成为了推进故事进展的一部分。他断断续续和龙哥保持着来往,每次龙哥都会莫名消失,然后一个电话过来,又突然出现。每次出现,大都是向周浩借钱。但龙哥借钱,懂方法,要尊严,开口之前都会酝酿一段演技出众的故事。周浩不戳穿他的谎言,但每次只给两百。他用这种方法维系两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在其中一次给钱的过程中,周浩第一次出镜了。他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2006年,龙哥因为贩毒被抓获,将在狱中服刑至少14年。周浩是龙哥在狱中唯一联系的人,龙哥给他写“狱中感言”,情意绵绵,还向他要钱。“2003年到现在,十多年了,接触深度和交集的状态而言,他是最深的。”周浩说。龙哥在昆明的监狱服刑,只要周浩手机来电显示开头是0871,八成是他。“这种接触不会让你特别愉悦,不痛苦,但也绝不甜美,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这种感情。”一个人到团队作战周浩在拍第一部片子《厚街》时,署名是“制作:周浩”,而非“导演:周浩”,他觉得“导演”不合适,“我觉得我不是导演,这是生活自然流出来的东西啊。”但现在他已经逐渐接受了“导演”的定位,也接受团队。《棉花》的拍摄长达8年,超过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后期让周浩无从下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周浩只得另请剪辑。他将所有素材翻译成英文,甚至法文,专程到法国马赛和剪辑师沟通。当他再次看到剪辑后的《棉花》,“很诧异,觉得它一个混血儿。它不完全是我的基因,这种感觉其实感觉很微妙。它有完全另外一套解读方式,但你觉得自己又很舒服。”那位法国的剪辑师有个比喻,导演是爹,剪辑师是妈。如果“爹妈”意见不和,而“妈”坚持要求,周浩大多会让步。“《棉花》的结尾过于平缓,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好的结尾。但是他们坚持,觉得这样非常好。”周浩觉得也许剪辑师有他的道理,导演是有盲区的,他会被第一现场的其他因素干扰,获得的资讯和观众不对等,但剪辑师只关注最终呈现的画面。“到后期,你知道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众人合力拉扯的结果会更加贴近观众。它肯定不会完全合乎我最初的想象。作为一个导演,如果你的观点都不能够说服你的剪辑师,怎么能指望最后观众也喜欢它。”周浩说。到了《大同》,他仍然沿袭了团队作战的方式,这次的两个剪辑师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棉花》获奖后,很多人问周浩,“《棉花》为什么不上院线?”周浩的回答是,“没有精力去做,这和自己的初衷相背离。”因为市场不足资金匮乏,独立纪录片在中国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导演除了一个人包揽摄影、剪辑等创作过程,也要负责片子的推广发行。力不从心又缺乏经验,常常使好的片子无法被看见。周浩的《急诊室》《差官》等几部片子,也是因为疏于打理而反响寥寥。2011年底开始拍摄的《大同》是周浩的一次全新尝试,他第一次和职业制片人赵琦合作。赵琦是中国唯一一部获得艾美奖的影片《归途列车》的制片人,他工作室目前制作了包括《大同》在内的4部纪录片,均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好的推广和成绩。2002年,赵琦曾被公派至英国伦敦大学学习纪录片导演和国际制片。从2006年 参与《归途列车》制片,赵琦开始摸索如何与国际机构合作。“制片人要懂法律、财务、退税,还要对片子本身有理解。一开始非常难,专业的纪录片制作人在国内非常稀缺。”赵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他们签署的合同上,周浩回归到导演本职,只负责拍片;《大同》的推广,全程由制片人赵琦负责,赵琦拥有作品的版权和终审权。“我们开始的目标是,合作出一个样本,以后中国的导演和纪录片制片人之间能有一个模块可以参照。”周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商业的疑虑谈起这次与职业制片人、国际机构的首次合作,周浩表示还有值得探讨的。2014年12月,周浩曾说,“下一部片子是一部十倍于《棉花》的片子,在中国豆瓣打分肯定是一个9分以上的片子。只是不知道能不能上豆瓣。”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他就预见了《大同》的结果,包括风险。《大同》不出意料拿了奖,也上了豆瓣,评分是周浩预想的9分。因为金马获奖的原因,网上更多人开始寻找这部纪录片,而所有关于《大同》的讨论,都无法避免地转向了对主人公耿彦波在大同这座城市的功过是非的评价。早在2015年1月,《中国市长》就入围了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的世界纪录片竞赛单元,并最终斩获评委会特别奖(Special Jury Award for Unparalleled Access)。圣丹斯电影节创立于1984年,专为独立电影人和影片而设。该片成功销售给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2月得以在第四台首次播出。这部典型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在国际推广上并不容易。国外一开始认为这是个“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形象”的作品,是一部宣传片。赵琦在早前的采访中向媒体介绍,“跟英国BBC谈了两年,往来了四五十封邮件,对方始终疑虑重重。”但最终赵琦说服了他们。在赵琦看来,“制片人”是影片的第一责任人。“导演是创意总监,制片人是产品经理。”而这种已在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模式对国内大部分导演而言,是很难接受的。第一次参与这个体系的周浩并不适应,他也承认,“把版权和终审权交出去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我告诉别人我在这个片子里边得到多少利益以后,很多导演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我就是一个彻底从头到尾被剥削的一个人。”而赵琦忧虑是,“国内有非常优秀的导演,但是没有人潜心来运作他们的作品。大部分作品仅仅是在国内一些文艺青年的体系里流传。如果能把这些片子拿到一些国际A类的一些节展上,将会获得更大国际的空间。但如果不能进入这个体系,作品的国际传播能力,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同时,他承认,中国国内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纪录片市场制作体系,导致中国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无法在本国内很好地传播。“每个做片子的人,不能把自己的国家作为主要的市场来考虑,是让人非常难过的一种事情。这是你最有情感、最有责任的一个地方,这些作品主要做给自己国家的人,然后才是给世界。”赵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还需要努力。”然而,对于这些,不是周浩关注的重点。就在金马奖获奖的同一天,周浩已经开始了他新片的拍摄。★
馆藏&15139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三级医院被分到急诊科要不要干
时间: 13:22 来源: 作者:小谭 阅读:150次
  三级医院被分到急诊科要不要干由医学考研在线提供。各位老师,我今年毕业考进三级医院被分到急诊科,本人不喜欢,所以很郁闷,想请教各位急诊科有前途吗?风险压力是不是很大?---先干干,急诊科还是很锻炼人的,不过留不住病人,效益差,风险太大。---如果你喜欢挑战而你又没有经济负担,你可以选择急诊,对于急诊这个学科来说,现在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学科发展还很艰难,但毕竟它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不到30年,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急诊这个学科比较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急诊科的医生将不再是病人的中转员,个人愚见,笑纳了。。。---如果你喜欢挑战而你又没有经济负担,你可以选择急诊,对于急诊这个学科来说,现在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学科发展还很艰难,但毕竟它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不到30年,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急诊这个学科必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急诊科的医生将不再是病人的中转员,个人愚见,笑纳了。。。---能不干就不要干,虽然大家都在说着曙光即将来临,但是说实话,我实在没看见啥曙光,付出了青春,等来了曙光是别人的,本人还在急诊晃悠,那是因为无奈,如果楼主你也无奈,你也先干着吧。---个人觉得只要在医院工作风险都很大。---现在医院要发展急诊科,想把院前急救做好,还准备搞急诊ICU,所以连续几年都招人,诶。放弃了二甲医院的妇产科,来三级医院没想到被分到急诊。---人的一生其实一直都是在选择,要不要干,其实还是看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急诊有急诊的优势和不足,每个科里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看你希望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只有自己去选择。想想希腊神话传说中大神赫拉克勒斯年青时的经历。求人不如求已,先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做决定。---还是别干吧,急诊医生就像万精油一样,其实什么都不专。---  【求助】三级医院被分到急诊科要不要干  ===================================  看楼主这个题目,似乎你还有选择的余地。那么,就不要干了。因为,急诊的确不适合新毕业的人,去干。至于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你提到了风险,主要是挨骂,这个是经常遇到的;至于挨打,也不得不防。---楼主有选择么?在三级医院还是比二级医院好些,三级医院里面留下是首要的,干啥都好说,有机会换到别的科室当然更好,不留下以后机会就更小了,实在换不了科就只能在急诊呆着了,但是奉劝楼主,在急诊室一定要干一天就认真一天,因为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愿意光顾那些心有不甘,心思不在急诊室的那些人,但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也许十年后你就是急诊科的学术带头人,但是至少已经过去的十年里面大家的变化是各科室里面最小的。---看楼主的医院急诊科怎么样咯?其实有很多大医院最好的科室就是急诊科,因为医院很多病人都要通过急诊科再去病房,一般三级医院急诊科都有能力搞定那些病人,所以急诊科可以留很多病人,应该不会差。所以楼主要摆正心态,放心大胆去开拓是你事业!---急诊不是人待的地方,太累风险太高---急诊科目前我们国家出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而且模式不同,要看你所在的医院情况做定夺。但是不管在哪里,急诊的工作都很苦很累,但也有优势的。然而说到专业发展上,目前整体状况依然模糊。---楼主有选择么?在三级医院还是比二级医院好些,三级医院里面留下是首要的,干啥都好说,有机会换到别的科室当然更好,不留下以后机会就更小了,实在换不了科就只能在急诊呆着了,但是奉劝楼主,在急诊室一定要干一天就认真一天,因为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愿意光顾那些心有不甘,心思不在急诊室的那些人,但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也许十年后你就是急诊科的学术带头人,但是至少已经过去的十年里面大家的变化是各科室里面最小的。医院目前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我还要轮转,去其他科室轮转至少两年,现在就先在急诊科干着。---科室有38张留观病床---急诊科很难做的,狂累和时常会遇到突发事情不谈,最主要的还是个夹心球。比如1.遇到麻烦的多种疾病病人而专科又不愿意要时你急诊得先处理,理由:首诊负责制嘛。在踢球的过程中病人发生了意外,急诊负责。2.其他科病人输液过程中或就诊过程中突发意外送急诊(有的科医生病历都没写完,诊断和大名没有,病人当时发生的情况没记录,一句话或一个电话“我很忙,急诊处理”),然后如果在急诊没救过来闹事了板子还是打急诊身上――谁让你们是急诊!3.急诊看的首诊,以某一主要诊断收入院了(急诊外科遇到的较多),结果住院都一周以上了病人被发现还有其他部位的骨裂当时急诊没发现而到入院后十几天了才发现,那责任是急诊的:谁让你当时不全面检查呢?虽然入院后有全面的检查住院部没发现但就是你急诊的错。4.有的外伤病人某一部位有疼痛症状,急诊外科医生拍片子放射科报正常,再做同一部位的CT,放射科愣是看不出问题来,若干天后在其他医院发现了找到医院赔钱,医务部的理由是责任是急诊:原因是你急诊科医生只在申请单上写了“外伤”两字,没写详细的阳性体征(尽管门诊病历上有详细的描述)影响了放射科医生的判断。5.急诊医生收了个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到病房,病房给输了血等等治疗后,总之最后这个病人住院十几天后好转但医院没收到一分钱(低保户),最后是所有的费用由急诊科负责,理由:这个首诊医生对医院不负责任,收病人前为什么不让专科会诊,你急诊收进去了就是强塞给病房的。6.急诊晚间曾收过一例经会诊后收住ICU的精神病人,住了十几天出院后也是一分钱没收到,医务部决定:所有费用急诊承担,谁让你急诊医生不够灵活不让其转院的,让医院损失了。7.急诊怕了,于是急诊尤其是外科的怕了,来了病人尽量的多查,也确实漏诊的少多了,但随之而来投诉的多了,因为病人的费用多了啊,医务部又说:急诊不行,查的太多,水平太差了。8.接下来整改,尽量的少做检查,专科多会诊,会诊的嫌没像住院那样查的详细,有些问题较难说,也不止咋的,医务部又来了:急诊水平不行,喊会诊次数太多了。9.一段时间急诊的收入下来了,医院找原因:急诊的人态度不行,同样的人数收入怎么少怎么多啊。10.于是急诊的收入又上来一点了,有人投诉了,医务部来说:急诊水平不行,如果你们开出的检查单阳性率低于80%就是你们业务水平的问题。11.急诊的人少,没人每月都超时很多,医院说:急诊的人夜班时后半夜上2小时只能算1小时,因为后半夜可以睡觉的。  以上便是三级医院被分到急诊科要不要干的相关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美食, 餐厅餐饮, 团购,生活,优惠券-大众点评网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错误信息:
currentDate: 06:38:00
userIp:49.76.140.152, 10.76.44.14
userAgent: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C) dianp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 。拒绝访问 | www.masok.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asok.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da9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诊科医生拍摄花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