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孩子总共几个孩子

戴笠后人今何在过得怎么样 戴笠儿子被枪决留下几个幼儿
来源:女人屋
  在戴笠死后,戴家就已经开始落败,整个戴家已经是没有什么可以主事的人。在1949年戴笠的母亲因病去世。关于戴笠的后人,戴笠和原配生的儿子戴善舞当时担任国民党安保队队长。关于戴笠后人今何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慢慢追溯。
  因为戴笠当时的地位,1941年让戴善舞去杀共产党员华春荣,因为这件事情,戴善舞所犯下罪过。1949年戴善舞预见到形势不对,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逃到台湾。但是在半路上便被国民党武装劫匪给拦截,解放军得到消息时候,派兵击退劫匪,戴善舞也被一同逮捕。
  虽然逮捕了戴善舞,但是在半夜的时候戴善舞成功逃脱,1949年9月,戴善舞再次被逮捕。在1951年戴笠的老家,召开大会,戴善舞被枪决,戴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戴笠全家
  另外戴笠有三个孙子,还有两个孙女,但其中一个孙女夭折。在戴笠被处决之后,妻子将女儿戴眉曼交给自家的厨师收养,自己则带着儿子去了娘家,之后迁居到了上海。1953年毛人凤派人到上海去接戴家母子几人去台湾,经过一番筹划和密谋之后,一行几人到了台湾。
  戴笠孙女(左)
  当时寄养女儿戴眉曼的时候她才6岁,在厨师家的生活过得比较艰苦,在还不到十岁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学会干一些家务事,还有农活。戴眉曼从小生的漂亮,还非常的聪明懂事。长到12岁的时候,就已经和男孩子们一样去山上砍柴,帮助家里。
  当时厨师家有一个儿子,在戴眉曼的带领下,也开始学着帮助家里干活。之后戴眉曼在生产大队劳动,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袁绍当时很有声望,慕名前来投奔的能人也很多,但在官渡之战中有绝对实力的袁绍却输给了曹操。想...
从剧中林远步的人物形象上来说在历史上还真的有和相似的人物存在,而林远步原型便是林怀部。当年...
南造云子在上海出生,做间谍工作后给中国的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看过南造云子被击毙的照片...
观众总能从杜美慧说的一些话中听出别的味道,很多人怀疑杜美慧其实是日本方面的间谍,如果是这样...
霍震霄的出现吸引观众的注意,霍震霄原型会不会就是未来的大亨呢?带着一份悬疑,剧情还在继续,...
张啸林在历史上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在旧上海中张啸林的狠毒让很多人闻风丧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
历史中给林怀部的标签是刺杀汉奸张啸林,但是在事情结束之后林怀部被逮捕判刑,没有一个人为其出...
《三国机密》剧情透露唐瑛从小在西园卫长大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其实不少粉丝对西园卫还是很好奇...
司马懿叱咤风云一生,身边女人也不少,在《三国机密》中唐瑛是他的最爱。到底历史上司马懿最爱的...
在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有郭嘉效命曹操而司马懿也在场的场景,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更新让观众也比...
热点新闻NEWS
安卓版客户端
苹果版客户端
备案号:京ICP证060955号福芝芳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福芝芳(1905年3月—日),女,。旗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夫人。福芝芳出生在北京门外一户旗人家庭,外祖父是靠吃皇俸为生的一名军官,膝下只有一女。
福芝芳人物经历
民国后,收入中断,她父亲去世较早,家境贫困,福氏女19岁时嫁给了一个做小食品生意的人,两人性情不合,她怀孕不久后就逃回了娘家,发誓不再回婆家门。她在娘家九月怀胎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福芝芳。福氏虽家境贫寒,没有文化,但她为人正派,通情达理,有侠义之风。她体魄健壮,身材高大,颇有男子风范,在大杂院的旗人邻里中都称呼她为福大姑。凡有麻烦费力事,别人求到她,她均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她在家里生下福芝芳后,就以做小手工艺——手工削制牙签为生。直到晚年,她的左手仍留有当年削木片时形成的畸形与痕迹。福芝芳从小不爱出门,以小花猫为伴,稍长大与邻里姑娘一起在炕头上绣花戏耍。当时一起戏耍的姑娘有(嫁)、(嫁)等人。福芝芳从小学唱曲艺,平时以演唱八角鼓为生,生活艰难,不为人所看重。在旁人的建议下,十四五岁时向邻居(的老师)老师学唱京剧。外祖父去世后,只剩下她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此时母亲每日要陪伴女儿上戏馆演出。为了安全、方便,本来就身高马大的福母就此改着男装,当时在南城戏剧圈子里人称“福二爷”。
福芝芳主要作品
福芝芳与后来旅居美国的经常合作,演出《》《》《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剧,颇获好评。有一次,在都门名士的请宴中,与福芝芳都被邀在座。有人戏言,梅、福二人才貌相当,可以匹配。
福芝芳婚姻生活
1921年的一天,老师和先生受梅家之托,来到福芝芳家说媒。当时,坤角登台献艺在社会上还是件新鲜事儿,时有不良伺机骚扰。福母整日为女儿提心吊胆,正想有合适人家就把女儿嫁出去。人品好、艺术好,当时已走红,虽然已婚,但福母了解到王氏夫人不能再生育的情况后,就答应了这桩婚事。但她表示,自己虽家境贫寒却是正经人家,不以女求荣来嫁女儿,她不要订金和聘礼,但提出两项条件,一是梅兰芳要按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福芝芳,她的女儿不做二奶奶,要与同等名分;二是因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必须让她跟着女儿到梅家生活,将来梅兰芳要为她养老送终。梅家和王明华对此均表同意,于是与福芝芳结为伉俪。福芝芳自从与梅兰芳结合后,便离开了娱乐圈,
梅兰芳、福芝芳婚后十分恩爱,次年生下一子,取名大宝。孩子出生第三天,福芝芳就尊母亲的指点,叫奶妈把孩子抱到王明华屋,算是她的儿子。因为王、福二人姐妹相称,王明华年长为姐,第一个孩子应当属于她名下。孩子在王氏屋中住了一个月。满月那天,把亲手缝制的一顶帽子给孩子戴上,让奶妈把孩子抱回福芝芳屋中。她感谢福芝芳让子的深情厚意,向她道谢,还恳切地解释说,姐姐身体不好,家中杂事须她料理,妹妹年轻健康,精力旺盛,又有孩子姥姥在身边帮助照看,所以拜托妹妹呵护好梅家的这条根苗。对此福芝芳极为感动,二人的感情更加融洽了。福芝芳嫁给后,就终止了演艺生活。她性情文静、为人厚道、不多言语,在家中照顾梅兰芳日常生活,颇得梅兰芳的疼爱。她因出身贫寒, 幼年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什么文化教育。梅兰芳特为她聘请了一位中年女教师,常年住在家中。每日上午读书、识字、学文经。她聪明、伶俐又好学,十分勤奋。早上起床,先写一个时辰的墨笔字,然后就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学起,又学了唐诗、《》,还学会了背诵《左传》中的几段。老师还教她读白话文,阅读杂志。就这样断断续续学习了四年多。慢慢地,她从只能识读简单书信直到能读古文和白话文的小说作品。看小说的爱好伴随她终生,那一直是她最喜爱的消遣。
福芝芳上午读书,下午闲暇时,就同邻居,一位医生的妻子学习编织毛线活计。福芝芳心灵手巧,没多长时间就精通了编织技法,会织各种花针。这又成了她的一个消遣。孩子们穿的毛衣毛裤都是她精心编织的。解放后,梅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北方冬季较南方寒冷得多,60岁后体型也较前发了福,购买的现成的羊毛衫裤已经有些紧了,穿着不舒服。福芝芳和她20多年的贴身保姆俞彩文一起给梅兰芳编织了粗毛线、细毛线、深色、浅色的毛衣、毛裤和毛背心。开张营业时,她一下买了十多斤深棕色的毛线,为丈夫和三个儿子各织了一件开衫毛衣。还给一家大大小小织了不少各种颜色的大毛线围巾。
几十年来,专一照应着梅兰芳先生。从平时演出到日常生活,巨细不遗,处处操心。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愿为日伪汉奸演出,蓄须明志,没有收入,生活窘迫。在此期间,福芝芳始终如一地支持梅兰芳的正义行动,为补贴日常生活费用,经常悄悄地将自己的首饰拿出去典当,勉强度日。虽然,有些人提出,只要梅兰芳能上台,愿意送上一百根金条,她也不为所动,甘愿清贫,决不妥协。
福芝芳子女生活
福芝芳和感情十分恩爱,婚后十四年中先后生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可惜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即葆琛、葆珍(绍武)、、葆玖,孩子们都是雇请奶妈喂大,由孩子们的外祖母负责管理。。头生是一个男孩,又添了一个女儿。第三、四、五均是男孩。六、七、八又连生了三个女孩,最后一个是小儿子。她的头两个孩子均未长大,一场麻疹夺去了两个孩子的性命。第三个儿子叫梅葆琪,自小聪明、伶俐,长相酷似梅兰芳。一双大眼睛尤其有神。全家及梅家的宾客都非常宠爱他。葆琪六岁时入读外交部街小学,学习成绩出众,不单是在班级里,在全校也是有名的好学生。不幸9岁时患了白喉不治之症, 夭折了。全家伤心不已,更是震惊。至此生下的头五个孩子(包括王氏夫人生的两个)均未能养大。因此对活着的两个儿子就异常娇宠。当时听说清末有一对长寿的双胞胎老头,活到95岁,名叫、梅葆珍,梅兰芳希望活着的两个儿子能长大成人,就给他们起了两位长寿老人的名字,老四叫梅葆琛、老五叫梅葆珍,祈祷上苍保佑这两个孩子能长寿。
1932年,梅兰芳全家为避难,南迁上海,在沧州饭店住了近一年时间。眼看时局不见好转,福芝芳又怀身孕,将要分娩,梅兰芳决定租一处房子暂时安家,就在当时的法租界马斯南路87号的一个弄堂尽头租下先生的产业。这是一幢四层楼的法式花园洋房,可取之处是花园和一所小学只隔一道篱笆墙。当时绑拐有钱人家小孩的事时有发生。的安全,与小学校长商量后,在篱笆墙上开了一扇门,孩子们上学可以直接从花园进入校园,不必走大街绕小巷,安全了很多。梅兰芳为了表达谢意每年都组织义演为这所小学募捐。
梅兰芳时常遭受日本人的纠缠和骚扰,他非常愤怒,决定要让两个儿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就把他们送到内地去读书。他担心两个孩子在路上被人识破是梅兰芳的儿子而招惹麻烦,就把两个儿子的名字改为绍肆、绍武(即小名小四、小五谐音)。抗战胜利后,绍武因觉得葆珍缺少阳刚气,就一直坚持用这个名字。
福芝芳人物轶事
日,患心肌梗塞在北京病故。人民政府给予他崇高的国葬礼遇,天安门和均降半旗志哀,并决定将他安葬在烈士公墓墓旁的墓穴。福芝芳当即要求把他安葬在自家私人茔地,与王氏夫人合葬,不要火化,要用安葬。周恩来总理尊重家属意愿,由国务院安排施工。在万花山修建墓穴,当时共修了三个并葬的穴。福芝芳亲自验视,把保护完好的装殓的金丝楠木棺材挖出,与梅兰芳的阴沉木棺材(这是国库内保存的一口价值昂贵的棺木)一并下葬,旁边备下一个空穴,留给福芝芳本人百年之后用。
梅兰芳和王明华的逝世相隔四十年。四十年的悠长岁月并没有冲淡福芝芳对王明华的敬重和同情的姊妹情谊,当她亲眼看到和王明华二人的并葬在一起时,心中感到了却了夙愿和一丝慰藉。
“文革”期间,梅宅也未能幸免。全家老小均被“扫地出门”。而福芝芳虽身处逆境,却始终忍辱应变。在她精心保护下,梅兰芳生前所遗留下来的部分有价值的剧本、曲谱、服饰文稿等得以保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梨园史料。
日,农历己未年十二月十二日,福芝芳因患脑中风,送医院急救不治而逝。她的遗体也没有火化,由子女四处寻购到在民间存留的一口棺木入殓。如今与福芝芳陪伴在梅兰芳两侧,长眠在。
王明华在自己孩子夭折后一蹶不振,她悲痛欲绝,几
王明华和梅兰芳
乎不能自已,时常半夜间猛然惊醒,彻夜不能入睡。她时常心口痛,胃口全无,不思饮食。她再也打不起精神梳妆打扮陪丈夫去戏馆,外出应酬了。这意外的打击使她精神一下就垮了下来,身体也越来越衰弱。起初只是不思饮食,吃不下东西,胃时常痛。娶了福芝芳后,华看到福芝芳接连生下了梅家人渴望的子女,梅兰芳有了子嗣,他又对孩子百般宠爱,王明华为梅家高兴,但心中对自己做了绝育手术懊悔不已,情绪愈来愈消沉。不久又染上肺结核病,久治不愈。一家人和福芝芳都为她焦虑。担心自己患的肺结核传染病会传染给一家大小,更担心传染给梅兰芳,影响了他的演艺事业,便决意离开家。她在一位特别护士刘小姐的陪同下,到天津马大夫医院治疗。她为家人 安危着想,到外地去治病,使家人都十分感动。
夏季休暑不演出时,和福芝芳同友人常到香山避暑小住,编排新戏,绘画、读书,他们很喜欢香山这个地方。在小住时,梅兰芳常同、李时戟等友人踏青、逛山。一次在逛到“ 鬼见愁”附近的一拐弯处,发现有一面平坦光滑的山石,在友人建议下,次日他们就携带上工具,在石面上书写了一个近两人高的“梅”字,抒发了雅兴。这个写“梅”字的石壁也给梅兰芳惹了一点麻烦。当时香山公园负责人先生到家中找梅兰芳指出在公园里公共场所留名刻字是要受罚的。他提出正在筹办的资金尚缺。他建议梅先生在义演一场《》,全部收入捐给香山慈幼院,以抵罚金。欣然接受“处罚”,并立即照办。由李时戟题字、后雇石匠将字雕刻下来的这块“梅”石至今还在。孩子们和友人爬香山时,都会去找寻“梅”石,并摄影留念。
当病重以后,梅兰芳和福芝芳决定在附近为她选择适宜的墓地。1929年年初,王明华在天津病危,需要准备后事了。梅兰芳和福芝芳一面派人赶往天津,一面为安葬王明华选购墓地。经反复比较,决定购置香山脚下东北边一块风景优美的名为的山坡地,选购这块山地也因万花山的“万花”与梅兰芳的字“畹华”谐音。这块山地包括七个小山头,方圆共约十七亩。梅兰芳亲自雇人平整,修建出一块墓地,又差人在四周栽植松柏围墙,南边正中栽了两棵倒垂槐(又称龙爪槐),等待灵柩的到来,择日下葬。
王明华在天津去世后,按规矩应由她的子嗣将其灵柩接回北京,而王明华膝下无儿女,福芝芳当即决定由自己的亲生儿子梅葆琪作为王明华的孝子到天津去接灵柩。因葆琪患了白喉,改由年仅三岁的(葆琪之弟),由管家抱着打幡,尽了孝子之礼。就这样夫妇携带葆琪、葆琛和葆珍(绍武)给王明华戴孝送葬,用金丝楠木棺材装殓,葬入墓地。
福芝芳人物评价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贤明的女人。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加之勤奋努力,以及他本人择友慎重等因素外,他身后两位贤明的妻子,特别是后来与他共同生活四十年的福芝芳功不可没。在抗日时期,梅兰芳蓄须罢演,表现出刚强的民族气节。但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不演出就没有收入,而梅兰芳一向为人宽厚慷慨,时常接济他人,有求必应。福芝芳以她大度而又善良的胸怀,深深理解梅兰芳的为人,毫无怨言。她与梅兰芳相濡以沫,事事处处支持他是有目共睹的。
.梨园百年琐记[引用日期]
.人文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client: 58.214.216.23, server: 61aa6e3, time:梅兰芳的有几个儿子?分别都在哪里?干什么工作?_百度知道
梅兰芳的有几个儿子?分别都在哪里?干什么工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梅兰芳在他56年的舞台实践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首创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的重要流派——“梅派”。谈起梅兰芳的后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儿子梅葆玖和女儿梅葆王月。梅葆玖是梅派艺术的传人,如今仍然活跃于京剧舞台;梅葆王月从事的是老生行当,已经在几年前去世,她的德艺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梅兰芳曾经生育有9个子女,有5个在幼年相继夭折,留下来的是三男一女。 梅兰芳的长子梅葆琛在1925年出生于北京,他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理工学院的建筑系,日后成为有名的建筑师,任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梅兰芳的次子梅绍武1928年出生于北京,原名梅葆珍,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他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今天,梅绍武已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兰芳惟一的女儿梅葆王月则沉稳闲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大学老师。梅兰芳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是继承“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梅葆玖领衔主演的大型新编京剧《中国贵妃》,完成了父辈改编《太真外传》的夙愿。 在梅兰芳的子女中,惟有梅葆王月、梅葆玖姐弟俩从事京剧艺术,而且手足之情甚笃。目前已经年近古稀的梅葆玖在回忆起自己的家庭时曾经谈起:“虽然父亲梅兰芳、母亲福芝芳也是演员出身,但他们并不同意子女学戏、演戏,而七姐又是惟一的女儿,就更不能从艺了。但七姐从小就酷爱京剧,做着明星梦。后来被督促考进大学学习教育。1943年,父亲为了使自己的梅派后继有人,就让我拜王幼卿为师学戏,这可急坏了七姐。幸好女老生李桂芬是我们的近邻,发现我七姐性格豪爽、大嗓子高圆洪亮,便主动教她学老生。 1946年,16岁的七姐就和12岁的我在上海初登舞台演出《四郎探母》。不久,她又拜著名谭派教师陈秀华为师。195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任国文教师,杨秋玲、刘长瑜、李欣等都是她的学生。” 梅葆玖说:“七姐在教学之余,总是念念不忘学戏,并拜老生名家王少楼、贯大元为师,刻苦钻研。在一次新年联欢会上,她上台唱了一折《文昭关》,一惊四座。时任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马少波先生就表示希望她到中国京剧院做专业演员,这时也终于得到我父亲的首肯,七姐便于1954年正式下海了!”但是梅葆王月当年已24岁,下海必定绝非易事。梅葆玖说:“她下海后很刻苦努力。她看义父马连良的做派和念白很美,就成天泡在马家学习《清官册》、《白蟒台》等戏。她听杨(宝森)派的唱法与众不同,就拜杨宝森的堂兄、著名琴师杨宝忠为师,继续深造《文昭关》和《洪羊洞》等戏。她在1958年调入梅剧团后,正好父亲要排演新戏《穆桂英挂帅》,他老人家演穆桂英,七姐演杨金花,我演杨文广,我们一家三口同唱一台戏,这也成为一段梨园佳话。”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从小就失去父母,童年十分凄苦。后来,他跟随老师学京剧,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小就没有像许多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大伙都说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来,梅兰芳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享有国际声望的艺术大师。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尽管生活好了,可是,梅兰芳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疼爱孩子并非体现在生活上的满足和给予,更应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因此,尽管梅兰芳在社会上大名鼎鼎,但是,在家中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也就是孩子也要从小就像父亲一样学习演戏,长大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不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定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和性格。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在他家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全力地支持孩子到最好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确立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日后终于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二儿子梅绍武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今天,梅绍武早已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了。
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月则沉稳娴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在梅兰芳的支持下她成为有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继承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今天,梅葆玖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善于育子成才,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每当此时,梅兰芳先生总是莞尔一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梅兰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兰芳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