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本的基础是银行利率还是资金的时间

某公司向银行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为8%,筹资费率为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笔借款的资本成本是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734 在线学员:12477
3943主题帖
18778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47844
经验:148235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430
单选题 某公司向银行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为8%,筹资费率为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笔借款的资本成本是( )。A、6.00% B、6.03% C、8.00% D、8.04%
120) {this.resized= this.width=120;}" />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36:25 CST 2016&回复: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资本成本=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2000×8%×(1-25%)/[2000×(1-0.5%)]=6.03%。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3943主题帖
18778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47844
经验:148235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430
做题了【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资本成本=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2000×8%×(1-25%)/[2000×(1-0.5%)]=6.03%。
论坛等级: 黄金会员
回帖:1071
经验:2167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77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36:43 CST 2016&回复: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经验:101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60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36:53 CST 2016&回复:
1272主题帖
15501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52185
经验:130493
鲜花:<span id='flower86
金币:<span id='medal85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37:01 CST 2016&回复:
靠山山要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3342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11355
经验:26545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1305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39:15 CST 2016&回复:
努力才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5064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13368
经验:28752
鲜花:<span id='flower2
金币:<span id='medal055
jxgdwl晓晓&于&Fri Aug 26 20:43:39 CST 2016&回复:
想要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越来越高》 精选一来源:屈庆;作者:近期我们拜访了多家和农商行,普遍的反馈是这一轮监管是非常的严格。当然,不同的银行反馈的细节有所差异,值得关注:(1)目前多数银行还在自查阶段,但也有银行反馈银监已经多次入场检查了,每次驻场检查一个月,每一批间隔1-2个星期。小一点的银行是省内的银监交叉检查;省联社则是各省之间交叉检查。银监现场检查也非常细,根本不听银行自己的反馈,只看第一手的证据。总体而言,银行目前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监管的检查和即将到来的检查。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可能对银行后期业务的发展和形成比较负面的冲击。(2)银行的新业务基本已经停了。监管严格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为MPA考核的压力。当然,对于此前规模增长慢的银行,则反馈MPA压力不大,不过这样的银行并不多。新业务的暂停将影响银行对新增的,后期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对债而言,虽然传统的大行的配置需求还是在的,但是小银行主动负债能力下降后,对利率债的需求也会下降,但是利率债供给非常大,下周将面临400亿单只的,因此一级市场可能更弱,并带动的回升。对信用债而言,表外规模扩张慢了后,信用债的需求也就慢了,但是后期到期信用债的规模非常大,这样的情况会加剧企业压力,增大违约的风险。实际上,部分企业已经屏不住了,我们认为企业会从此前的嫌弃发行利率太高而放缓发行到后期不计成本发行的阶段过渡。(3)更麻烦的是老业务的规范和清理。甚至有些地方监管要求6月底之前全部收回投的非银的产品。但问题是目前非银产品亏损巨大,如果稳定,银行还是会续作亏损比较多的产品,但会赎回业绩好的产品;而如果负债不稳定,而且当地监管严格要求的话,银行还是会全部赎回产品。总体而言,由于这一轮受伤较重,银行普遍反馈今后可能都不太会去买券商的集合产品了。当然,也有少数银行反馈,一方面因为都是成本估值,虽然有浮亏但压力还不算大;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都是,负债来源比较稳定,所以不急着赎回产品。(4)资金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反馈目前1年同业报价最高已经有5.6,保本也已经5.2,但还是发不动,银行认为这就是在续命,但需求方非常弱。当然,资金成本高企,也是银行对券商集合产品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毕竟两者太薄了。由于同业成本居高不下,很多银行开始更注重个人理财的发展,这个成本也在持续提高,但是流动性至少是稳定的。总体而言,监管依然是目前影响最核心的因素,倾听银行同业的反馈,远比我们自己在局外臆想要更为务实。6月12日是银行自查结束的期限,从前期自查到银监会检查,从银监会摸底到出台具体的监管细则,从影响业务到实际影响业务,监管对市场的冲击可能远还没有结束。除了监管之外,我们认为也需要关注下面几点信息,可能对后期市场产生影响:(1)人民币的趋势。虽然上周反弹了一波,是参考1月份的走势,后期的走势不容乐观。非基本面导致的人民币波动可能也会加大资金面的波动,6月初以来资金面已经出现不稳定的迹象。对机构而言,我们认为6月份的第一要务应该还是维护自身流动性的稳定,资金交易员也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下周有MLF到期,续作是必须的,只是能否真正缓和流动性压力,还是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2)周五公布的5月份美国就业数据看起来有点差,但目前美国就业市场已经充分就业,每个月新增就业人数本已经不需要也不会如前期就业市场恢复时期的多,个别月份数据的波动并不会阻碍fed的加息节奏。(3)新规导致了定增产品,产品的估值波动和退出期限的被动拉长,而这些类产品,比例较大,如何退出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退出时间被延长,那么意味着负债续作的压力也会更大,需要关注银行理财的流动性压力。《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二原标题:多家银行收缩同业“战线”部分小银行流动性压力凸显“以前同行之间都会攀比同业业务的增速,所以我们压力很大。但现在监管部门的排查力度这么大,各家银行都在收缩‘战线’,我们行也不能例外。”就职于一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投行部的王旭(化名)如是表示,而类似的情况在最近一个月的银行同业“朋友圈”很普遍。业内人士坦言,此番力度空前,尤其是银行同业已进入实质阶段。目前多数银行都主动收缩同业业务“战线”,个别银行同业业务甚至停摆。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银行同业业务中,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最受争议。观察最新披露的各家上市银行不难发现,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较高,对监管收紧相对也更为担忧。预计在5月偿还高峰的时点下,部分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剑指通道类同业业务“我们感觉通道类的同业业务基本是不能做了,之前有很多通道去做或者出表,现在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重点就盯着这些。”王旭就职的这家银行曾被称作“同业之王”,或许正因如此,他和同事的感受比其他同行要强烈得多。据了解,银监会正在开展的“”专项检查明确严查同业“空转”,包括是否存在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是否存在通过同业等渠道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等。王旭坦言,同业“空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业内的潜规则,一方面是为了做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取更多收益。“实体经济领域最近几年不太景气,因此银行同业之间通过一些操作,将资金投进债券市场或者,当然也有部分资金投进了一些较高的信贷领域,比如房地产。”王旭说,“由于监管从严,总行对于各个地方分行的同业业务额度卡得很死。前几天我们有一笔业务报给分行,分行直接告诉我没额度了,让去找总行。”一家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数银行也在观望此番去杠杆的“力度”。“类似的风险检查以往也有,但是力度肯定不及此次。比如对于同业要求穿透,要求看你的清单,有些银行能做一份非常完美的‘假清单’去应付现场检查。但现在能不能应付过去,还真不好说了。”同业资产规模料大幅收缩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成为不少中小银行快速扩张的“捷径”,其中尤以城商行、农商行等为甚。今年以来,银监系统针对同业业务的违规操作开出多张“罚单”,其中尤以城商行、农商行为甚。券商分析人士认为,监管从严、从紧,意味着“同业为王”时代的终结,预计今年的同业资产规模将大幅收缩。华创团队指出,整体来看,今年势必成为银行体系的监管大年,过去两年内快速发展的同业链条将面临严格监管,无论是在负债端还是都将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要求。中银国际分析人士指出,从上市银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剔除四大行)来看,在前期快速增长后,出现一定幅度下行。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目前有银行开始压缩新增非标规模,这本身是打击同业的结果。在严禁银行发同业存单进行套利的背景下,银行的同业负债规模会受到控制,银行表内的资金会减少,进而使得银行配非资金也会减少,同时,在套利链条上,非银行机构配非标也会受影响。“整个同业、投资链条都将收缩,同业负债、投资两端会同时进行。”王旭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他所在的银行对于同业业务的考核相当严格,要求在90%左右,“也就是说你要有90的资产,才能支撑100的负债。”交通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指出,同业负债、资产规模同步放缓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同业资产在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降。过度依赖同业业务的银行必须及早扭转思路、调整经营策略。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可以注重零售业务的转型。从年报数据看,零售业务发展较快的银行,息差压力对其影响就比较小。另外,还需摒弃规模情节、速度情节,提升资产的能力。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专注于核心业务的银行,在利率上行阶段受到冲击最小,而不是一味去做自营投资、发展高风险的重。部分银行流动性压力凸显对于王旭来说,同业业务的收缩或许只是“日子难过”一点,而还有一些人可能就是在“生死边缘”徘徊。华南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坦言,“这对于部分依赖同业存单来调配流动性的小银行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有些银行是要发新存单还钱的,如果不让继续发了就会出问题。预计5月份的偿还高峰下,部分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同业存单的态度已然生变:银行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委外投资、债市情况将被严查。不难预计,同业存单接下来的发行规模将下滑。另一方面,随着发行成本的上升,个别银行可能面临“发不起”的僵局,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压力。近日有报道称,已有上市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该行面临着较大的存款压力,为了符合不用同业资金放贷款的监管要求,该行明确只要存款不增长,就不投放贷款,以防出现。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预计,5月流动性可能依然偏紧。一方面,经济向好撑腰监管趋严,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度看不到松动的理由。另一方面,同业收缩的压力持续存在,同业“去杠杆”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三随着全球流动性转向,央行/银行“缩表”被热议,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成为监管重点,银行开始回归“以存定贷”模式,对存款特别是一般性存款的争夺大战愈发激烈。主要观点逻辑如下:(1)日,中国财政部三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50% (上次3月16日三个月期招标利率为4.20%)。考虑到缴准,实际资金成本近5%。(2)一般存款争夺更为激励是大势所趋,现在是大行也加入上浮和争夺存款的行列,本文后附《上海23家银行个人汇总》。(3)存款抢夺加剧,导致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下,ftp价格也随着上行,进而对资产端的收益率要求更高。扮演资金融出方的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都缺钱的背景下,其对融出的资金利率要求也更高,同业负债成本也居高不下;叠加同业、杠杆/回表压力下,同业存单等发行利率居高不下。(5)从以贷定存转换到以存定贷之后,银行都预期自身存款紧缺,在资金运用尤其是上更为谨慎,如同业、债券等,导致派生的存款下降,带动存款更加紧缺、M2下降,进入到负反馈的过程。作为一枚曾经的小桂圆,都已经感受到了拉存款的压力。小伙伴们又要开始跪求七大姑八大姨、广场上和公园里的广场舞大爷大妈们了,求存款,来网点存点~(关爱桂圆,人人有责!!!)事件日,中国财政部三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50% (上次3月16日三个月期招标利率为4.20%)。评论1. 本期国库现金定存实际资金成本近5%,为何银行仍抢夺?本期三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50%,但考虑国库现金定存属于一般存款,因此需要缴准。按照16%的缴准比例,意味着这16%的资金只能享受1.62%的利率;而如果不需缴准,目前的市场4.62%的较容易达到;即这16%的资金在300bp或以上,对应均摊全笔资金后在50bp。如果把这50bp加回,相当于不需要缴准的负债成本在5%。而目前(日),股份制银行提价之后的AAA利率为4.7%(提价之前还在4.5%-4.6%),本次国库现金成本高于存单。为何实际资金成本近5%的国库现金定存,银行仍抢夺?一方面,5月中旬的本次3M国库现金定存跨半年末,计入一般存款,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存款相关的指标,如贷存比等。另一方面,国库现金存款不算同业负债,部分包括同业存单后大口径下的同业负债超过总负债1/3的中小银行对一般存款的需求较强。与此同时,近期同业存单主要发行利率节节攀升,创年初至今的新高(如图1),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即便顶着较高的发行利率仍需发行。整体来看,这后面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缺存款的紧迫之境。根据各银行柜台存款的信息,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各大银行,已经纷纷提高了存款利率。如1年期存款利率从前期的1.75%变成,1.8%(1万元以下)和1.95%(1万元以上)。我们在年初的LCR专题、同业存单专题都有提到过,一般存款争夺更为激励是大势所趋,现在是大行也加入上浮和争夺存款的行列。2. 存款抢夺加剧,影响几何?存款抢夺加剧,导致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下,ftp价格也随着上行,进而对资产端的收益率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扮演资金融出方的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都缺钱的背景下,其对融出的资金利率要求也更高,同业负债成本也居高不下;叠加同业、理财去杠杆/回表压力下,同业存单等发行利率居高不下。从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来看,仅上行1bp至3.66%,而单季计息负债付息率从去年年末的1.78%上8bp至1.86%;导致一季度上市银行合计的单季净息差收窄7bp至1.94%。(如图2)进入二季度,银监会陆续披露系列监管文章,针对资产业务(信贷、同业、票据等)、负债端业务(同业负债、同业存单、理财)的空转,以及规避监管的制度套利/报表调整(出表、信用资质下沉、节约资本金等),导致同业、理财等相关业务收缩压力较大。然而对于单个金融机构,负债端资金的撤回,而资产端短期调整难度极大,只能自然到期,也就意味着其短期对其他负债刚性需求上升。去杠杆和解锁的过程会出现杠杆先被动上升、随后在资产到期下再主动下降的情形,目前部分机构处于杠杆被动上升、加大对于负债端的寻找的过程。大家都缺钱的情况,也就自然而然推升了资金价格。预计在经济转弱、需求下降之前,负债端压力整体较大,也将进一步推升负债成本。那么,商业银行在付息负债成本上行之后,自然会想到传导,如近期我们了解到部分银行内部ftp价格明显提高,进而包括金融市场部在内的资产配置部门对资产端的收益要求也更高(如图3)。即便等作为资产的收益率对其而言有所上行,但考虑负债成本的上行,实质吸引力增加有限。且引发的问题在于,从以贷定存转换到以存定贷之后,银行都预期自身存款紧缺,在资金运用尤其是资产配置上更为谨慎,如同业、债券等,导致派生的存款下降,带动存款更加紧缺、M2下降,进入到负反馈的过程。资金融出方的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都缺钱的背景下,其对融出的资金利率要求也更高;且央行对其投放的资金加权资金成本已升至3%。而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短期在去杠杆压力下,负债端需求较为刚性,导致其同业负债、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较强。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缺口压力加大背景下,导致近期同业存单等发行利率节节升高。3. 同业存单供需失衡,关注5-6月存单滚动发行压力近期,同业存单主要发行利率节节攀升,1个月以上的主要期限发行利率均创年初至今的新高;但认购需求较弱,实际发行量/计划发行量创低位。其缘由是今年2、3月份的时候,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每个月发行2.3万亿左右;对应的加权期限在4个月左右(即以3个月期的为主),导致5、6月份同业存单到期压力较大,每个月到期1.5-1.6万亿(如图4右)。不过3月发行需求虽然较大,但市场仍有需求,因此上调发行利率后仍能发出。然而,近期在巨大的到期滚动压力,叠加从严下的赎回压力及担忧下,近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节节攀升,市场看到发行利率不断上调,然而需求较弱。需求端来看,广义在赎回担忧下需求有限;部分有钱的商业银行则倾向于留着子弹他用,尤其是临近半年末、整体超储水平较低。整体来看,即便在一级发行利率上调略超过3月的水平后,需求较弱(购买意愿有,很多机构没有钱),带动近期净增为负。从数据来看:①截至5月18日,存单余额相比4月末明显下降,对应存量跌破8万亿至7.8万亿附近。②3M、6M、1Y的发行利率超过3月份的高点。且在监管强调降低要求下,近期长期限的存单发行意愿提升,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创两年内高点。③同业存单实际发行规模/计划发行规模=77.9%,表明实际需求较弱(如图4左),也低于去年11月的84%的低位。④从近期的发行主体来看,以城商行为主,占比升至53%;股份制发行占比下降,降至32%;其中,部分同业存单存量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已主动压缩其规模,表明部分股份制银行主动收缩同业规模。往后看,关注5-6月同业存单的滚动压力较大背景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或居高难下。一方面因临近半年末,冲存款、MPA考核等多因素叠加;另一方面,监管从严后,部分银行同业缩表,一些资产倾向于到期不续导致需求明显减弱;后续同业理财还面临到期压力,或部分传导至资产端。不过,看长远,同业缩表过程中,未来同业负债需求或逐步下行,供需将重新匹配,短端机会方更为确定。关注后续同业理财到期解锁环节潜在的流动性冲击、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居高不下对信用债融资的挤压,银行对一般存款抢夺加强、付息负债付息率上行带来的净息差压力,以及监管走向。如何解决目前负债端的困局以及负反馈的过程?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方面,需要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有效的向中小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避免流动性带来的负反馈以及对带来的巨大冲击。存款可要选对地方了:不同银行最高利差或达2.25个百分点近期资金面的紧张也传导到了的上升。利率市场化后,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储户选择哪家银行存款更合算?通过查阅各家银行网站,澎湃新闻发现,除了活期存款,近期普遍上浮。以上海23家银行为例,三个月期存款利率较上浮22.7%-36.3%,半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9.2%-34.6%,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6.7%-53.3%,二年期存款利率上浮7.1%-28.5%,3年期存款利率上浮0%-18.2%。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市场资金收紧、银行间利率等上升有关。总的看来,越大的幅度越小,越小的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越大。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活期和定期年利率都相对较高。此外,作为新起之秀,其定期存款利率更是遥遥领先,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了5%。若只考虑收益率高低,那么一年期(含)以下的短期存款存农商行比较合算,而二年期(含)以上的相对长期的存款则存在像这样的互联行会更合算。五大行以及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是所有银行中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小的银行,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7家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比较大。三月期存款利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利率为1.5%,比利率最低的五大行要高出0.15个百分点;半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的同样是宁波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利率为1.75%,比利率最低的五大行要高出0.2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的为杭州银行,利率为2.03%,比利率最低的五大行要高出0.28个百分点;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的都是微众银行,存款利率分别为3.12%、4.1%、5%,比利率最低的五大行分别要高出0.87个、1.35个、2.25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澎湃新闻,农商行存款利率普遍较高,一方面是由于负债结构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则是理念问题。“的主动负债相对较少,占比较低,还是更依赖于存款业务,对于存款的竞争更多一些。从理念上来说,农商行的理念相对来讲还是传统一些,存贷款占比较高,对存贷款考核尤其是存款考核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受这些条件影响,农商行对存款的渴求程度更高,因而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去吸收存款。”总的来看,虽然银行存款利率有高有低,但相对于“类活期存款”的来说,利率还是偏低。以5月18日为例,市场最大规模货币基金的7日达到4.037%,微众银行的活期+则达到了4.12%,跑赢了大部分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当然也要比银行存款大一些。好耶比微信:youinbank邮箱:《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四银行的几个共识:1、对于当前的监管,银行普遍感受为自查内耗严重(包括走授信流程),人人自危下新业务基本停摆,但并没有出现一刀切式去委外的现象;2、未来的政策会兼顾市场稳定,不至于太过严格;3、监管很可能对一对一专户委外影响大(尤其是同业表内),对非标及一对多的影响没那么大;4、目前的核心是市场走势,去年银行大搞委外主要是出于风险收益比合适,在去年底债灾之后,市场对委外的风险重新评估,这时无论有没有监管,银行也会自发去委外;5、当前正式的监管还没开始,后续有具体监管文件;6、同业存单的高发来自于续资产的需求,后面如果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资产的抛压可能会相对严重;7、当前的流动性偏好非常强,银行尽可能融入长资金,配置短资产;8、银行的规模非常重要,所以导致目前有些业务亏钱也得做,但MPA考核今年的压力很大,银行的资产增速和同业扩张的速度可能会往下走;9、大多数银行对短期的债券市场继续谨慎。具体调研结论:某股份制银行:1、当前的监管与其说查委外,不如说查杠杆,只要后没有过,委外是可以继续做的,监管不至于严格到业务无法进展的程度;2、但目前自查对银行的内耗很大,创新业务基本都停了;3、表内的同业资金是委外监察重点,之前的同业存单高发来自于存续需求;4、当前市场对委外的定义有分歧,现在是大,纯正的委外规模没有想象的多,5-6万亿委外的口径更靠谱;5、委外目前没有出现一刀切式的异常,当前有一些赎回,但属于主动赎回,委外可以随时终止,是否续作的因素在于取决于资金方自己的意愿,预计很大程度是业绩不达预期的原因;6、监管会贯穿一整年,监管的执行力度并不确定;7、之前期限错配、问题的监管,大家都没有做到,很难一一对应;8、表外负债相对更稳定,因为理财需求较大,且资金进入表外可以规避计提拨备。城商行A:1、本身并无委外,监管压力不大;2、之所以去年大量搞委外是因为委外风险低,而非委外收益高,如今委外普遍亏损,银行搞委外的动力明显下降,资产可能会往贷款转移;3、监管会继续从严;4、同业存单发得很多是因为监管从严预期下的储备性需求,即使有配资产的需求,也不会往债券方向去匹配,匹配贷款不存在成本压力;5、本身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总负债30%左右,即使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对自身压力也不大;6、当前很多贷款来自于产能升级的需要,新建了一些钢厂,产生了一些贷款需求;7、在年初已经了大部分,目前已减无可减,对后市继续谨慎。城商行B:1、同业业务占约近一半,大量配银行理财,当前对理财期限要求高,尽可能配期限偏短的产品;2、风险内控很严,理财都要穿透;3、对非银做业务很谨慎,非银业务要计提的100%;4、当前代持很难做,对银行业务影响较大;5、目前对风产和很空,策略并不激进。城商行C:1、同业资产约占总资产的一半,委外不太激进;2、资产配置底层为定增、打新的结构化产品以及少量货基,重点关注当地;3、目前不配债,主要配置为非标,当前并不缺资产;监管对非标收益的影响不大,非标收益主要取决于项目本身;4、货币政策偏紧对同业压力大,很多同业成本高,盈利压缩严重,甚至赔钱做;5、目前的监管主要要求自查,高峰还没有来到,当前自查内容繁多,耗费人力物力;6、在经济发生较大的减速时,监管会趋缓;城商行D:1、监管导致新增业务都停了,报表现在天天报,以前是按月或按旬度报;2、监管对一对一的产品影响大,是监管重点,个人理财不需要监管。很多中小行没有投资能力或者没有资格,因此大部分资产业务做委外、集合产品,这本质上不是银行,而是由券商等投资,不属于纯通道业务;3、自营资金搞委外目前没有禁止,但同业存单资金的影响更大;4、同业存单如果纳入同业负债,同业负债依存度那个三分之一的红线除了四大行之外可能都超了;5、现在银行负债都尽可能拉长期限,存单发行也偏向于长期限,一旦同业存单监管出来,至少资产能续上;6、委外、集合产品等业务约占总资产的1/2-1/3;目前理财规模不大,维持高净值客户之用,不大起大落;7、集合产品计划(一对多)/委外(一对一专户)期限一般在1年,一般不存在未到期主动赎回的情况;8、对市场乐观,债券市场跌的空间有限,而涨的空间较大,现在已经明显拉长久期;9、目前资本约束较强,股本和债等资金快用光了,资金主要用在资本节约型业务上。城商行E:1、同业理财因资金成本上升原因近来在压缩,相应加大零售个人理财的销售力度;2、银行规模非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缩表;3、今年MPA考核的压力很大,因此今年在资产扩张上的增速预计收敛;4、目前的监管仅仅是进场检查摸底,后面会有更严的政策;5、因为监管原因,很多机构都在暂停委外。农商行A:1、自身有一些委外,但总量不大,委外和信合作这一块最近减得相对明显;2、今年明显感受MPA考核的压力,预计对银行持续有影响;3、在严监管下,资产同业扩张的情况不可持续;4、当前成本压力不大,虽然成本有上升,但也有上升,资产配置压力小;5、目前很大,能不做贷款就不做贷款;6、目前在推净值型产品,可以更好进行风险隔离。农商行B:1、此番监管超预期,属于**任务,在6月20日自查报告出来之前,各家机构抢时间自我调整,将能掩盖的问题消化掉,新增业务停摆;2、这次监管相对笼统,按此标准很多模式都有问题,政策意图方向目前不清楚,后面肯定有正式文件;3、目前对监管从严理解,清单的每一项资产都要走授信流程(但CLO较困难),操作难度加大,对委外打击大;4、目前对监管的理解是不能脱实就虚,资金可以绕道,但不能理财投理财;5、自身同业负债依存度较低(加上同业存单约20%),资产端的非标(目前不受监管影响)与待售()各占一半;6、本行投的同业理财到期不续作,原因:一是按监管要求来,二是要走授信流程,;7、同业存单虽然利率较高,但如果降低风险要求,资产收益仍然可以覆盖;8、在投债券时,会有贷款比价效应,但一般首先会跟随大势,比价效应的传导链条会很长;9、二季度是委外到期高峰,达不到预期收益的可能会再续,委外都是成本计价,不是净值计价,如果市价不好,亏损太多不会主动抛,不会形成市场抛压;10、监管也是有底线的,不会演化到,委外不太可能强制平仓;11、对短期市场谨慎,长期市场乐观,短期流动性结构恶化,长期的利率也不可能再高,实体经济承受不了。相对有价值,绝对有空间――银行总行联合深度调研报告我们上周对北京地区八家银行总行的、信贷管理、金融市场、信用风险和等核心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包括4家大行、3家股份行和1家城商行,试图探究银行业经营格局变化趋势。01总体评价:基本面转暖的信号有所增加转暖的信号体现在银行基本面“量+价+风险”三维度:融资供需的结构调整,净息差的稳定趋势,风险暴露预期的暂时性缓和。(1)融资供需的结构调整。尽管融资增速会出现收敛,但一方面收敛意味着债务可持续、另一方面意味着结构调整的空间;从调研情况看:基建项目类融资有望保持乐观、消费和经营贷加大力度、回归常态、一般性储备增加;(2)净息差的稳定趋势。前11月经历重定价和营改增的影响,净息差大幅下降,4季度开始银行业净息差虽小幅下行但总体企稳,政策和汇市约束国内降息空间,预计2017年银行净息差大概率保持稳定;(3)风险暴露预期的暂时性缓和。2016年民营暴露(制造业、批零业)在清收核销处置下步入后期,过剩产能行业风险暴露(煤炭、钢铁等)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而有所延缓,等措施自上而下推进有助于缓和银行账面压力。预计2017年财务报表的风险指标数据保持平稳,但真实风险状况仍有待经济企稳进程的夯实。02资产负债配置逻辑:资产端强化配置策略,负债端重在核心存款资产端强调配置策略。总体而言:(1):增速放缓、结构调整;(2):债券资产强化配置作用、弱化短时波动影响、引入交易策略;应收账款类策略不一,中小行态度保持积极;(3)同业资产:继续压缩收益率较低的同业业务。负债端依托核心负债:在央行紧平衡和资金面波动下,银行更加重视负债稳定性,做大核心负债(存款等)将成为2017年负债工作重点。商业银行普遍预期春节前资金面存在波动的可能,因此均提前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来积极应对:(1)收缩,比如赎回货币基金等;(2)增加流动性负债,比如加大同业存单和拆解安排。不过,从收益率曲线期限倒挂来看,商业银行目前对3个月以上的流动性格局仍保持稳定预期。03信贷规模和投向前瞻:预计增速小幅放缓,投向回归常态2017年信贷扩张速度或将放缓:大银行个位数增长,股份行10%以上、城商行15%以上。信贷结构上有保有压,对公端项目融资仍属重点、民间企业项目储备增加,零售端按揭回归常态、做大消费类和经营类信贷。1、对公贷款:(1)项目融资仍是重点领域:行业分布上仍以基建+交通项目等为主,区域分布上将会从发达地区和城市向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重点三线城市转移,预计项目融资需求有望持续到2017年上半年;(2)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高科技、环保、高端制造等行业受到多家银行表态支持;(3)民间企业持币观望投资情形有所增加,银行加快非项目类企业的融资项目储备。2、零售贷款,多数银行都提出将向大零售转型、扩展多元化的居民融资需求策略:(1)回归常态,预计2017年增量有所收缩;(2)拓展和,不同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小微型企业业务等。04:监管有望强化,理财增速或将放缓,配置策略更加灵活理财资产投向现状:以标准化为主,非标差异显著,策略多样化。从调研情况来看,中:(1)标准化债权占比都在50%以上;(2)非标占比则差异明显,比如北京银行占比约35%、预计明年非标仍是重点方向;工行则仅为18%、预计明年将保持这一结构;(3)权益类策略多元化,预计占理财余额10%附近,类型包括配资、、打新、量化、定增、员工持股等都有涉及。预计2017年银行理财余额同比增长速度或将显著放缓:(1)理财新规的监管强化,前期传闻的理财新规无论最终操作细则如何变化,监管思路是加强通道管理、防范和真空风险,加强白名单管理;(2)MPA的约束,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对中小行理财增长将形成一定压力。2017年理财配置策略前瞻:“固收+”策略推进。(1)固收类:继续保持对债券等配置,会适当增加交易策略;(2)“+”的内容:主要是权益类资产,除2016年几大策略外,未来会加大和策略;(3)委外投资:强化主动管理策略,深化与受托机构合作,同时保持MOM和策略。05净息差:预计2017年将趋于稳定,收入端表现好于今年负面因素已充分反映,预计明年净息差趋于稳定:今年由于受到降息重定价以及营改增的影响,每家银行的净息差都出现了大幅下降;截至到目前重定价已基本结束、营改增对明年的负面影响也将减弱。息差反映到收入端上,将表现为2017年净利息收入增速好于今年:尽管在资产规模上明年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但息差仅下降几个BP甚至企稳,则利息净收入的增速将与今年相比将有所恢复,对稳定收入端的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动态来看,息差变化也将取决于利率政策和流动性环境的变化。06:民企不良发生步入中后期,国企不良积极化解中风险暴露节奏趋稳,风险指标(包括不良、、关注等)企稳。具体而言:(1)民营暴露步入后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问题资产集中行业,自2011年4季度以来经历5年的化解和处置,目前步入风险暴露中后期,暂未看到大规模向其他行业蔓延;(2)区域风险存在积极信号:今年以来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渤海、中西部等地区,珠三角地区虽然仍在暴露但形势有所控制,长三角地区有稳定迹象;(3)过剩产能行业风险有所延缓但银行策略仍然谨慎,主要归因于而近期煤炭等资源品价格上涨,部分“不良”转为“重组”类,但银行上述行业信贷政策未变、依旧保持谨慎态度。预计2017年风险指标保持稳定,但经济才是风险的决定因子。尽管商业银行风险数据指标有所稳定,但潜在信用风险压力仍有赖于:(1)自上而下的缓释政策(比如不良债务的确认和重组策略),(2)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运行改善,因此银行普遍仍保持了较为谨慎的风险政策,2017年如下领域是风险管理工作重点:(1)大户风险排查,由于大企业往往信贷金额占比较大并且多集中在传统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因此需加强对大户的风险预警和排查;(2)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过剩产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属中长期方向,2017年风险压力仍然存在,不过依托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2017年是长期风险变化方向的重要观察年。债转股:操作层面“转股”容易,“转股”后需强化实务管理。国务院10月份下发债转股文件后,银行方面已开始积极准备,包括储备项目、成立子公司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1)银行具有较大自主权,在转股标的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具有周期性、长期成长性、与经济增长有很大关联性的企业;(2)转股后的后续操作才是重点和难点,包括管理层激励、新进选择、经营策略调整以及等,最关键是如何在后续过程中激发企业活力。策略:相对有价值,绝对有空间近期银行股上涨,外在逻辑是基于策略视角的风格选择,内在逻辑是经济预期改善下的:(1)外在逻辑,即基于策略视角的行业选择: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新增资金性质主要是、银行委外等长期资金,风格偏好低估值、高、低波动板块;另一方面是年底资金流动性格局趋紧、市场热点行情走弱、资金安全性偏好增加;(2)内在逻辑,即基于经济预期改善带来的行业基本面预期改善,一方面是宏观数据出现局部积极信号,包括PMI、CPI和资源品价格上行,另一方面是银行2017年经营业绩在低基数下出现反弹,预计上市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长5%左右,其中大银行增3.74%、股份行增8.51%、城商行增13.09%,低估值和弱势市场支撑估值稳步修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银行股在春节前仍将体现相对价值,2017年有望表现绝对收益:(1)相对价值来自于市场面要素的继续强化,包括风波、年底汇市波动、金融市场流动性格局变化、以及市场热点不明朗背景下,银行股投资的稳定收益;(2)绝对价值来自于经济和企业经营恢复格局的夯实,尤其是宏观变量数据将对银行的预期产生影响,这是银行股估值继续上行的核心推动力。选股思路:相对收益关注稳定性和估值,绝对收益关注成长性和弹性上市银行间分化将加大,、利润贡献要素和经营能力的差异开始体现。我们选股思路如下:(1)相对收益关注稳定性和估值,前期涨幅小、估值低的公司在短期内更具进攻性,包括兴业、华夏、光大和交行;(2)绝对收益关注成长性和弹性:成长性乐观,即财务表现优异、管理策略清晰积极、资产负债表联动能力强;弹性强,即经济预期改善带来的风险缓释和盈利增长弹性大,包括招行、北京、兴业、民生、浦发和建行等。此外也建议积极的招商银行H、建设银行H和光大银行H。《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五本文作者为天风证券团队孙彬彬、高志刚、周泽平。以同业负债为表现形式的问题在本轮债市下跌中广为市场关注,低利率环境和为金融机构内部提供了相对便利的外部环境和动机。从本质上说同业负债就是金融同业机构间的负债关系,可以使得金融业整体资产负债表扩张,赋予机构持有更多资产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以回购、拆借、同业存款为形式建立的同业债权,近年来为金融机构扩表发挥重要的作用的同业负债方式还包括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同业理财严格意义上属于资产受理业务,但对给出预期收益率类型的同业理财而言(无论保本或者非保本)实质上仍然表现为了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类债权扩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作为主动负债方式,本身也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利于机构增强自身对资产负债表的掌控能力。对于众多中小机构而言,同业负债可以帮助其摆脱网点渠道的限制实现规模的扩张,而不仅仅是债券牛市或低利率环境下套利的产物。尽管在市场上涨或下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助推作用,但同业负债业务发展有助于资金在机构间的再分配,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下文我们首先梳理了各同业负债端的相关数据情况,以及在本轮市场波动中相应表现及后续可能的演化。1、银行同业负债概况与兴起的逻辑我们首先梳理银行自营的同业负债情况,这部分负债会体现的负债端上,主要形式包括同业存款与同业存单,同业存款可以来自存款类机构或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传统上非政策银行的金融债也属于同业主动负债的范畴,但金融债一般期限较长,除政策性金融债外发行规模较小,对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影响也相对较少。由于非银机构/资管产品的闲置资金一般会托管在银行形成同业负债,所以银行同业负债的增长其实无法与非银机构的发展、运作分开。我们首先从表的角度来计算同业负债情况,如果不考虑企业或居民直接持有或存单的情况,那么体现在银行负债端的同业类负债主要包括三项:对存款类机构负债、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考虑客户保证金也以同业存款的方式托管在银行,这部分对银行体系来说相对属于被动负债,与股市行情联系紧密,因此下文中在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中剔除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此外,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主要用于相应的政策金融项目,并非是商业机构自主行为,因此下文中的债券发行科目的规模剔除了政策性金融债。下图是这三项分别的同比增速情况以及加总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从分项规模来看,对其他银行的负债规模其实自 13 年来维持相对低速增长的态势,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扣除证券保证金)在 14 年至 15 年中有过较快增长而后回落;而后债券发行(扣除政策金融债)科目一直在较高速增长。从三项负债之和占总负债占比来看,自 2011 年开始同业负债占比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主要可以分为三次上行:2011 年初至 2012 年 7 月有一波明显的上行,随后 2013 年 9 月至2014 年 4 月、2015 年 2 月至 2015 年 7 月又各自出现一阵较明显的上行。2011 年-2012年的同业负债占比上行当与盛行有关。而近期的同业负债上行当主要与同业存款、同业存单、非银机构托管资金(包括证券结算保证金)增加有关。下面我们观察非银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近期的规模变动情况,整体来看非银同业存款规模在 15 年后由于证金公司成立得到了阶段高点,此后整体维持宽幅波动状态。尽管我们扣除了证券保证金变动的影响,但增长的路径仍然与股市行情高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源于股市衍生的质押融资、配资业务对非银存款科目产生了影响。而同业存单则在近两年来一直维持较快的增长,但在今年 11 月、12 月开始出现规模收缩的苗头。绝对规模上,同业存单从 15 年初的不足万亿一路增长至高点处的 6.7 万亿,成为后一阶段银行负债端边际上的增长主力。同业存单的快速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1)15 年上半年开始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市场整体资金面稳定,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获得长期资金的成本大幅降低;(2)债券牛市提供了较高的同业理财预期收益率与委外投资基准收益率,为机构发行同存配置资产提供了正 carry;(3)对于中小型银行机构而言,受制于影响力与网点数量,通过一般存款做大规模相对困难,通过同业存单进行主动负债为中小机构提供了超越式发展的可能性。15 年上半年央行 7 天回购利率从 15 年 1 月的高点 3.85%一路下调至 15 年 6 月底的 2.50%,带动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同业存单发行成本的下降使得机构有动力扩张资产负债表获得相对。在资金来源方面,货币基金是同业存单的配置主力之一。尽管货基收益率不高,但由于存在收益免税与流动性较好的特点,机构资金尤其是大型银行资金会大量。货币基金获再配置同业存单,资金回流银行体系,为同业存单发行提供了相对充足的配置资金。货币基金整体规模也在 15 年 7 月后出现了快速明显的上升,而进入 16 年来规模保持在高位相对稳定。2、 15 年来银行理财的重要增长点:同业理财15 年来同业为银行理财规模边际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同业类理财在银行理财总规模中的占比仍不超过 15%,但在 2015 年全年理财资金增量 8.48 万亿中,同业类理财增长达 2.51 万亿,占比 29.6%;16 年上半年理财总增量 2.78 万亿,同业类理财增长 1.02 万亿,占比 36.7%。同业理财的快速发展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小银行,逻辑也与同业存单发行量猛增类似: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渠道上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个人理财的发行能力很强;而中小型银行为加快理财规模发展则往往需要依赖于同业理财的渠道。由于存在金融机构的隐形信用担保,在此前压力下,中小银行发行同业理财只需要提供适当的收益率价差即可,综合成本仍然小于通过网点渠道端募集个人理财。所以在同业理财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发行的理财规模快速增长,两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如前文分析,同业理财的买方资金往往来源于低成本机构的自营、理财资金,同业理财的扩张也使得资金在金融机构间出现了定向流动。对于金融机构委托外部管理人投资的行为,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生成同业负债的范畴。但在大多数产品存在业绩基准或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与同业负债有类似之处,也是不少自营、理财的资产端。并且伴随委外资金购买同业存单、或者派生企业存款,资金也能回流到银行体系,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金融体系内部加杠杆的效果。至2016 年三季度,规模达 6.24 万亿,券商资管的总规模在 15.77 万亿。根据 15 年的情况基金专户中超过 60%以上的资金投向是债券,据此估计基金专户中的资金规模可能在 4 万亿。券商资管规模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2.13 万亿,定向资管计划13.09 万亿,券商定向资管计划中大部分是通道类项目。根据历史数据估算来看券商资管中主动管理部分占比可能在 3-4 万亿,而其中债券占比是 35%-50%附近。而根据运用数据统计,中投资到债市的资金规模约在 2 万亿左右。当然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资管产品在市场平稳时仍然主要表现出配置资金的性质,构成匹配同业负债的资产端。3、债市波动中的同业负债:关注结构分化同业负债虽然较一般负债更为灵活,但对于市场走势也更为敏感,稳定性也弱于一般负债。一方面其收益率会紧密跟随市场利率高低而波动;另一方面当市场条件出现变化或发生事件冲击时易形成同业负债的集体扩张或收缩。整体而言当同业负债容易在市场出现方向性走势时易形成助推作用。自今年 8 月份中下旬以来资金面开始常态化紧张,尽管在 9 月中旬重拾下行态势并于 10 月 21 日再次达到年内低点附近,但自 8 月中下旬以来一直维持抬升走势。我们接下来从微观上再探究下资金面初步紧张直至这一段时间里同业存单的变动情况。在 9 月中下旬资金面与现券收益率出现背离开始,质押式回购余额仍表现为持续走高,反映出部分对的反应(加杠杆需求)以及对资金面紧张的预反应,直至 10 月下旬资金面出现实质性收紧开始明显回落。伴随着资金利率、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很快便减少了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在 9 月下旬即出现拐点;而城商行农商行的同存余额则持续快速增加,甚至在 11 月有加速上行的趋势。很明显,在同存利率上行情况下发行仍能持续快速增长,说明城商行类机构对同业负债的成本相对不敏感,并且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更有通过发行同存来替代回购融资的倾向。在资金面紧张、债市出现明显调整的情况下,机构大量通过同业存单应该不是为了再主动增加资产(债券投资)规模,而是在给定现有的情况下,常规(回购、拆解)融资渠道受阻,进行了部分的负债替代或者预备跨节资金。上述数据说明,以同业存单为纽带的资金流动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性特点,即资金从低成本、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向综合负债成本较高、风险偏好较高的机构流动。加上同业杠杆后的债市也按照各自机构的偏好也实现了重现划分,高风险偏好的机构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获得更高的杠杆,承担了更多风险获得了更高的预期收益。而低风险偏好机构亦可以通过购买免税的货基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资金经过同业链条传递后,终端资产收益还是来自债市。此前债券处于牛市中时,资产端的预期收益率中蕴含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利得与杠杆收益成分,此时同业可能仍高于同业负债成本,同业杠杆仍在提升,但市场已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同业负债成本(同业存单利率)出现明显上行时,将使得难以承受高负债成本的机构逐步退出发行市场,发行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债市在缺乏资金推动后出现明显下跌,资产端预期收益率开始明显调整,进一步与负债成本倒挂,加速金融体系的去杠杆。目前股份行已经整体上实现了同存规模的持续下降,城商行、农商行也出现了周度层面的环比下降,可见对负债成本中等敏感的机构主体已经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去杠杆行为。前文我们也论述了同业负债发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所以同业层面的绝对幅度未必很大,按照我们此前测算的三项同业类负债占银行体系总负债的比例,目前已经从高点 17.1%将至了 16%,而在本轮委外、同业存单爆发的起点 15 年初,这一比例大致在14.5%-15%附近,相去并不算遥远。目前恐慌初步过去,当债市调整与金融去杠杆逐步完成后,同业资产端与同业负债端应该能恢复到一个合理的息差水平,届时全市场的同业负债也会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建议从结构分化的视角观察后续金融去杠杆的进度。(更多精彩,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六(原标题:【方正固收】从年看金融杠杆变化——流动性专题之一)文:方正固收汤雅文导读跨过2013年“”,2015年之后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银行主动负债扩张,投向同业理财,最终加杠杆投向委外的链条开始产生,负债表不断扩张。2016年底的“债灾”伴随之后监管趋严再次引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对巨大影响。本文梳理最近几年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丰富流动性研究体系。摘要科目释义及简要分析:资产端大致分为三大类:发放贷款、和同业资产。证券投资包括、可供出售、、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重点科目还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负债端同样大致对应三大类: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和。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卖出回购)。重点科目还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等。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对比:2013年同业链条扩张主要体现在资产端的买入返售项下,以兴业银行为首的股份行尤其激进,当时城商行、农商行的业务扩展激进程度还远远不及股份行。127号文之后买入返售占比开始下降,同业资产占比也迅速萎缩。应收款项类投资承接了一部分非标投资份额。2014年至2016年下半年,在牛市环境下,以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为主的同业链条开始扩张。同业链条得以存续的前提是利差持续存在,并且在宽松环境下可以通过方式实现委外收益。本轮扩张的主角和先头兵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从负债端来看,应付占比和增速伴随着同业存单发展迅速扩张;从资产端来看,股份行、城商行的证券投资项占总资产比重不断上升,证券投资项下主要关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近期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旨在同业收缩与去杠杆,银监会近期出台8大文件涉及业务各方面,清查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去杠杆带来银行缩表:大行影响小,中小行影响大,债市配置资金不受影响,交易资金减少。按照监管要求,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范围内监管,考核是否超过1/3指标,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3月,包括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厦门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在内的几家股份行和城商、农商行超过0.34。从结构来看,农商行和股份行的指标数值明显超过五大行;从趋势看,除了厦门农商行、杭州银行等超标较多的银行,部分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总负债的占比从2016年底至2017年3月已经出现了下行。从负债结构来看,中小银行主动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主要依靠大银行购买,大银行的资金则来自央行OMO、MLF等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加杠杆的过程中,资金链条可以理解为从大行到中小行到非银机构再和非标。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对中小银行来说,由于负债端同业存单发行受到限制,资产端的委外投资也受到影响,真实的缩表可能发生在中小银行,小银行收缩的程度更加剧烈。对大银行来说,同业存单配置需求减弱腾挪出更多空间,而大银行的风险偏好普遍更低,对于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构成利好。对应到债券收益率,我们认为监管风暴使得收益率已经超调,未来将逐步回归基本面,行至2017年年中,我们对债券市场的观点转向积极:在经过三个季度的债市下跌之后,目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具备较好的,我们可能正站在新一轮的前夜。目录1商业银行再解读1.1资产端:发放贷款、证券投资、同业资产1.2
负债端: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含同业存单)2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对比2.1
2013年“非标”同业链条:资产端买入返售项目迅速扩张2.2
2017年“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链条:证券投资项和应付债券项扩张3近期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旨在同业收缩与去杠杆3.1
银监会近期出台8大文件涉及业务各方面3.2
政策趋严清查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4去杠杆带来银行缩表:大银行影响小,中小银行影响大4.1
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部分股份行、城商农商行存在压力4.2
同业解链条:同业存单未来有望量价齐跌,中小银行或真实缩表4.3
同业监管对债券市场负面冲击边际减弱,后续有望重回基本面正文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再解读2015年我们曾经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入手进行分析,推出流动性系列报告。跨过2013年“钱荒”,2015年之后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银行主动负债扩张,投向同业理财,最终加杠杆投向委外的链条开始产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2016年底的“债灾”伴随之后监管趋严再次引发商业银行缩表,对债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再次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入手,梳理最近几年银行资产负债端的变化,丰富流动性研究体系。本文选取上市银行25家,及发行同业存单的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超20家。考虑到数据完整性和可比性,在具体分析时基数或有调整。按照惯例,根据资产端和负债端拆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除去占比较小的科目,取重点科目,简化列示报表:1.1
资产端:发放贷款、证券投资、同业资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大致分为三大类:发放贷款、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发放贷款对应科目发放贷款及垫款,证券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括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重点科目还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以上科目及变动本文将详细分析。另外银行报表资产端的科目还包括贵金属、、应收账款、应收利息、、长期、、、商誉、递延、、等。因为加总起来占比不高(五大行占总资产约3%),且对银行经营行为影响不大,本文不做详细分析。发放贷款。参照中国银行报表分类,按划分,贷款分为款和垫款,以及。企业贷款和垫款分为贷款和,个人贷款分为、和其他。贷款是商业占比最高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资产投放方向。从2011年开始,五大行的贷款占比略有升高,目前稳定在52%左右;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2016年时分别稳定在45%和36%左右,2017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城商行贷款明显回升。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从官方定义来看,交易性核算本行为交易目的持有的债券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操作中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很难区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计价,并计入银行当期损益表,浮盈/浮亏兑现后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同点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指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银行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法计价。但是银行不能任意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到一定规模时之后一段时间不能重新转回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从官方定义来看,应收款项类银行购入具有固定或可确定偿付金额,但缺乏活跃市场报价的投资。包括了、不可转让专项央票、、金融机构次级债、、、资金、购买他行、受益权转让计划等。应收款项类投资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法计价,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简单来看,应收款项类科目主要包括三类资产:债券、非标债权和。从资产端来看,商业银行购买的同业理财,若以表内资金承接,则计入资产负债表;若以表外资金承接,则显示在报表附注里。同业理财中大部分为。表内资金购买非,一般在资产端穿透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存放同业、其等科目。表内资金购买保本理财,有些计入存放同业科目。不同银行编制时分类标准或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北京银行2012年报起应收款项类投资中就增加了同业理财和委外债券投资,宁波银行增加了同业理财,而兴业银行则主要包含债券投资和非标。中信银行2016中报称应收款项类投资主要为票据、企业贷款、同业存单及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从资产端来看,商业银行购买的同业存单,属于投资类科目,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等。2013年起兴业银行将购买的同业存单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宁波银行则将同业存单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商业银行近几年来购买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等等的资产扩张大多数可以反映到证券投资项下,尤其是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从2012年至今,上市银行证券投资同比增速呈现M型变动,分别在2013年6月和2015年9月达到高点,占总资产比重从2014年9月之后明显上升,目前约占28%。从各分项占比来看,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比最高,为11%左右;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最低,为2%左右。从2011年起,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持续上升,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比例先下降后上升,低点约在2014年6月。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总体走势相一致,在2013年下半年稍有一些反向(利率上行时银行有动力将可供出售投资科目调整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紧接着进入2014年股债双牛之后各项投资占比均在上升,持有至到期投资从2016年6月起占比基本不变。应收款项类稍有些特殊,号文限制了“非标”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一些“非标”计入了应收款项类投资,风险计提也提高到100%。应收款项类投资从2014年9月后加速扩张,与此同时买入返售项趋势性下降。但在2016年6月后应收款项类占比开始下降,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仍在上升,可能存在科目调整替换的原因。受到债市下跌和金融监管影响,证券投资的四个分项在最近两个季度占比基本不再增加。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资产业务。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从定义来看,存放同业用来核算本行存放于非央行的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款项。以活期款项和一年以内的定期款项为主。拆入资金主要用来核算银行拆借给非央行的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款项,相当于资金拆出行向资金拆入行提供的一种短期贷款。两者相同点在于均为,期限较短,利率主要参考利率;不同点在于存放同业需要在对手方开立账户,资金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而拆出资金不需要在对手方开立账户,资金直接进入融入方账户,资金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买入返售银行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规定价格返售给卖出方的票据、证券、贷款、应收租赁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也包括本行因证券借入业务而支付的保证金。本质上相当于有抵押的拆出资金。总体来看,同业资产占比在2012年6月达到最高13.47%,随后一路回落降至最新的6.24%,同比增速。分类别来看,拆出资金占比总体平稳在2.3%左右,存放同业在2012年6月达到过高点之后回落至2.5%左右水平,波动较大占比总体下行。2013年8号文之后,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同业拆借,同业资金期限错配,对接长期非标资产,计入买入返售项下。根据号文规定,商业银行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以资产受益权为标的物的交易调整至应收款项类投资核算,至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不断下降,带动同业资产端逐渐萎缩。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现金主要为报告时点的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及财政性存款等。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财政性存款银行不能动用,而库存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银行能够动用。超额准备金率即为超储率,央行每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会公布超额准备金率,超储月度数据一般根据估算,按五因素法拆分,△超额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现金。超储是商业银行资产扩张和信用派生的基础,超储从中期内可以衡量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从2011年起,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占总资产及存款的比重总体下降,用该项目占存款比重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得到的结果与公布的季度超储率走势比较一致。改变了准备金的结构,但并不绝对提高超储率,2015年进入降准周期之后,超储率也一路跟随下降,配置信用债、投非标、放贷款都在持续消耗超储,从报表中看到证券投资项占比持续上升。当然,超储率降低也不绝对意味着资金面紧张,在预期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下银行有可能会降低超储备付。1.2
负债端: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含同业存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同样大致对应三大类: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卖出回购)。重点科目还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等。以上科目及变动本文将详细分析。另外银行报表负债端的科目还包括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代理业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其他负债等。加总起来同样占比不高(约占总负债2-3%),且对银行经营行为影响不大,本文不做详细分析。吸收存款。该科目主要包含除同业存放外的其他各类存款,以及银行收到的各类客户保证金。存款从类别上主要包括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国库定期存款等。按期限主要可分为活期与定期两大类。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占比不断下降,2017年3月存款占比开始回升,同业解链条及监管考核要求使得较为稳定的负债即一般存款对银行越来越重要,目前大约占比73%左右。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对应同业资产,同业存放主要核算本行吸收的境内、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对应资产端存放同业科目。拆入资金对应资产端拆出资金科目。卖出回购是指两家金融机构之间按照协议约定先卖出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于到期日将该项金融资产回购的行为,相关款项在卖出回购金融核算。卖出回购(买入返售)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银行、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负债端卖出回购科目对应资产端买入返售科目。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从2011年开始上升,于2012年12月达到阶段性高点15.08%,2013年9月后又继续上升直到2015年6月高点17.4%后开始回落,2017年3月同业负债占比为14.21%。值得注意的是,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明显高于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且收缩速度更慢。同业资产中曾经占比最高的为买入返售资产,波动性也最大。在2013年6月之前,同业资产扩张主要伴随着银行购买“非标”资产扩张,2013年8号文后限制非标比例,号文后将“非标”由买入返售项下转计入应收款项类核算,同业资产项目自然收缩,之后随着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兴起商业银行证券迅速扩张。同业负债项目有所不同,同业负债中占比最大的为同业存放,在同业负债中占比约为70%-80%,同业存放项目中主要是同业存款。拆入资金项目近年来占比略有提升,最新一期为2.5%,和卖出回购项目占比在多个时间点构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应付债券。包括了商业银行发行的存款证、、、混合、可转换等。根据号文的要求,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不得超过1/3,该比例限制了同业负债的扩张,不同银行实际比例有所分化。但2013年年底之后,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扩张主动负债,大多数银行将同业存单纳入应付债券项下(少数银行早期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存放科目),造成了应付的井喷。截至2017年5月底,同业存单的存量余额接近8万亿。向中央银行借款。本科目核算向中央银行借入的款项,包括了国家、支农贷款,之后加入MLF等货币政策执行工具等。借款占比从2014年6月起开始迅速上升,较多银行披露灵活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向央行借款有所增加。截至2017年3月,借款占比达到3%。2.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对比2.1
2013年“非标”同业链条:资产端买入返售项目迅速扩张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之中,银行存贷息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通过传统信贷途径很难满足。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前后“非标”应运而生。从本质来看,非标产生实际上是银行变相进行“超贷”。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8号文),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尤其是投资非标的理财业务进行规范。8号文不仅明确了非标的定义和范围,更对商业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比例进行了限制。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8号文之前,商业通过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购买表内的信贷资产,由于银行理财多为非保本理财,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从而实现了资产端的贷款出表,腾挪出信贷空间。8号文之后,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受到限制,商业银行改道同业,通过找过桥银行出具、回购协议、等,将其包装为同业资产,最终依然投放给企业。8号文之前,商业银行用表外理财资金“非标”,企业拿到(委托贷款)之后存回该银行,银行负债端形成一笔企业存款,资产端形成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储。由于表外理财本质上来源于居民存款,因此超储结构基本不变。8号文之后,商业银行用自营资“非标”,消耗超储,资产端计入“买入返售资产”,多家银行层层嵌套,最终投放给企业。同业链条实现了超储从大行向中小行转移的过程,虽然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超储总量不变,但超储结构发生改变。并且每经过一个银行,就增加一些备付和时滞,降低了超储的使用效率。商业银行用自营资金投资“非标”,与用自营资金、金融债一样,100%利用基础货币购买,100%消耗超储,对单个银行来说不涉及信用派生。而商业银行投资信用债、发放贷款,属于银行信用扩张,创造货币,20%消耗超储(2013年时的存款准备金率)。因此,8号文之后,自营资金投资“非标”,相当于直接挤占了银行在一级市场对国债和金融债的配置。故而2013年有“非标不灭,债市不兴”的口号。后续监管措施陆续而来,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有关问题的通知》(107号文)、2014年银监会关于信托的99号文,再到五部委的127号文,同业监管逻辑一以贯之。决策层希望通过规范来达到同业去杠杆、降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同业链条开始拆解,监管导致逆过程开始,与此同时,作为127号文中鼓励“开正门”的同业存单开始蓬勃发展,金融监管进入下一阶段。2013年同业链条扩张主要体现在资产端的买入返售项下,以兴业银行为首的股份行尤其激进,当时城商行、农商行的业务扩展激进程度还远远不及股份行。股份行买入返售项占总资产比重在2013年3月和2014年6月高点分别为14.5%和13.9%,127号文之后开始下降,同业资产占比也迅速萎缩。应收款项类投资承接了一部分非标投资份额,按照“”原则风险权重提升为100%。但2014年9月之后,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提高主要与“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链条相关。2.2
2017年“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链条:证券投资项和应付债券项扩张2014年至2016年下半年,伴随着央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市场迎来了长达2年半的牛市,10年国开债收益率从接近6%降至最低点3%。在牛市环境下,以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为主的同业链条开始扩张。同业链条得以存续的前提是利差持续存在,并且在宽松环境下可以通过债券加杠杆方式实现委外收益。2013年12月央行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利用标准化线上的同业存单替代了一部分线下同业存款的职能,同业存单作为主动负债工具,短短3年半时间内迅速扩张,尤其是对于获取一般存款较为困难的小银行来说更加重要。仅2016年同业存单就发行了13万亿元,城商行、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量超过股份行。同业存单定价参考SHIBOR浮动,有一定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同业存单目前还未纳入同业负债监管,不受1/3比例限制,也不用计提风险准备和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理财年报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同业理财占银行理财比例约为20%,规模约为6万亿,为近年内的高点。从2015年6月起,同业理财同比增速一路上升,到2016年2月达到最高点491%,2016年12月减缓至100%。与同业存单类似,同业理财也是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的工具,更加受到中小银行的青睐,农商行、城商行的发行比例上升,目前大约占到25%。同业理财大多为非保本理财,发行非保本理财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用表外资金投资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也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只是计入报表附注。用表内资金投资非保本理财一般穿透到底层资产,用表内资金投资保本理财有些银行计入存放同业科目。根据理财年报,截至2016年12月,底层资产56.9%投向,16.6%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17.5%投向非标,6.6%投向权益类资产。简化来看,大行购买中小银行B发行的同业存单,大行资产端消耗超储,同业存单计入证券投资某一项下,资产负债表不变;中小银行B负债端增加应付债券,资产端增加现金。中小银行B实现扩表。中小银行B购买中小银行A发行的同业理财(与同业存单存在利差),中小银行B资产端消耗超储,同业理财(假设非保本)穿透计入证券投资某一项下,资产负债表不变;中小银行A表外端增加,表内不变。中小银行A再发行同业理财募集的资金委托给一个非银机构做委外,或非标。一般非银机构的还是在中小银行A假设非银机构购买信用债,中小银行A消耗超储,增加企业存款,形成超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从银行体系整体来看,负债端扩表首先来自于同业存单产生,同业理财由于大多是表外不影响报表,委外投资通过超储回流形成信用扩张。当然,委外是终点,但并不是全部,商业银行也会通过自营资金投资债券或非标。实际的同业委外链条嵌套更加复杂。本轮扩张的主角和先头兵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从商业银行负债端来看,应付债券项目占比和增速伴随着同业存单发展迅速扩张,根据可比数据,相比五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应付债券占总负债比重从2014年6月的3%上升至2017年3月的17%,股份行占比10%,五大行占比2%。城商行应付债券同比增速在2015年6月达到最高282%,随后增速开始逐渐收窄,2017年3月城商行应付债券同比增速降为35%。从商业银行资产端来看,股份行、城商行的证券投资项占总资产比重不断上升,城商行自2013年12月后占比第二次加速上升,股份行在2014年9月后加速上升,股份行和城商行证券投资占比在2017年3月均达到了35%。证券投资项下主要关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城商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始终超过五大行和股份行,占比持续上升至2017年3月的14%,股份行在2017年3月占比为7.6%;与此同时,股份行的应收款项占比在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与城商行基本一致上升,之后股份行应收款项占比开始超过城商行,截至2017年3月,股份行应收款项占比为18.4%,城商行应收款项占比为15.5%。3.近期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旨在同业收缩与去杠杆3.1
银监会近期出台8大文件涉及业务各方面月,银监先后出台了8个监管文件,覆盖了商业银行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监管严厉度远超市场预期。从文件要求来看,这些文件可以分为自查通知和指导意见两类,自查通知要求银行(地方监管机构)进行自查(抽查)并提交相关报告,有明确的执行时间节点,主要包括银监办级别的的43、45、46、53号文,以及银监会级别(级别高于银监办)的5号文;指导意见是说明监管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对银行暂无执行要求,主要包括银监会级别的4、6、7号文。总体而言,自查通知主要对当前违规、绕监管和灰色地带的做法进行列举,要求银行自查自纠;指导意见则对于未来的监管框架进行说明,更具有指导性,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点明银行十项风险的6号文。从文件内容来看,此次密集发布的文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银行的内部治理(银监发5号文、银监办43号文、银监办43号文),主要针对银行、高层行为、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市场实际影响比较有限;二是针对监管层的监管方向(银监发7号文),对未来的监管政策进行规划,影响主要集中在长期;三是针对银行的具体业务(银监发6号文、银监办发46号文、银监办发53号文),对于银行的违规套利模式进行了全面列举并提出检查要求,在短期和长期都将对将产生实质影响,下文将重点分析。3.2
银监会近期出台8大文件涉及业务各方面1) 同业业务近期监管文件的一大重点是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规范,主要集中在6号文、46号文和53号文,涉及三个方面:A.同业存单6号文指出:“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对于“占比较高”,46号文给出的界定是:“检查是否存在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负债总额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53号文更是直接指出,“检查若将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做实了市场此前的担忧——同业存单未来可能计入同业负债并受到127号文 同业负债不得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的制约。6号文同时表示,“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的依赖度”,预计未来同业存单的发行可能受限,过度依赖同业存单进行扩张的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将受到较大影响。B. 同业嵌套46号文指出,“新开展的同业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同时53号文也提到,“检查是否对SPV实施了,是否存在多层嵌套难以穿透到基础资产的情况”。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和穿透管理原则在14年127号文中已有提及,“除FOF、MOM外,不允许资管产品投资其他资管产品,消除多重嵌套”,监管思路前后相承。而同业业务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也是127号文里的“实质重于形式”的重申。C. 同业空转46号文专门列举了同业资金空转的三种做法:1)吸收同业资金,对接理财赚取价差;2)将同业投资作为他行的资金通道,赚取费用而不承担风险;3)通过同业绕道,美化报表。其中前两项剑指同业套利,若严格执行,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购买同业理财/委外债券投资”的激进扩表模式将受制约。总结而言,此波监管文件对于同业存单的严厉程度超市场预期,未来随着政策落实,同业存单发行受阻,对于市场将带来较大影响;同业嵌套、同业空转等问题一方面此前监管早有涉及,另一方面同业投资毕竟处于银行表内,其受影响严重程度轻于理财业务,总体而言影响较为有限。2) 理财业务大多在表外,长期以来偏离资管业务本源,“再造”一张资产负债表,穿透难度很大。此波监管文件提出的理财规范(集中在6号文、46号文和53号文),在16年7月的《银行意见征求稿》的“理财新规”中基本都有覆盖,主要是针对银行理财去通道化、非标转标、去多层嵌套、去资金池、去理财空转等问题。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中,违约隐患较大的是非标和SPV投资等。4.去杠杆带来银行缩表:大银行影响小,中小银行影响大4.1
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部分股份行、城商农商行存在压力按照监管要求,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范围内监管,考核是否超过1/3指标,我们利用报表数据进行压力测试。选取部分商业银行数据,将的(同业负债+同业存单)/总负债,阈值设置成0.34(略留余地),超过0.34的标红,数据缺失标灰。截至2017年3月,包括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厦门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在内的几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超过0.34。其中超过0.40的有厦门农商行、兴业银行和杭州银行,还有些银行占比约为刚刚过线,有可以继续调整的空间。从结构来看,农商行和股份行的指标数值明显超过五大行,这与近年来中小银行主动负债能力弱、同业存单大量发行有关系;从趋势看,除了厦门农商行、杭州银行等超标较多的银行,部分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总负债的占比从2016年底至2017年3月已经出现了下行。出于监管新老划断的预期,超标较多的银行短时间内指标也难以很快降低,出于“续命”需求继续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而部分银行今年一季度以来比例已经开始收缩,主要是受到MPA考核要求等原因同业负债项开始收缩,而一季度各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未见明显减少。事实上,伴随着二季度以后同业存单净发行的减少乃至转负(5月),以及“三三四”自查为满足要求商业银行有意压缩同业负债项目,等到2017年中报出来之后预计一季报中略微超标的银行将能够满足要求。近期监管部门对“三三四”检查放宽自查报告提交的期限,延期时间大约1-2个月,部分问题较严重的银行争取到了进一步消化存量的时间。监管并未一刀切,而是留出时间缓和问题,也缓解了银行为了按时达标而一味赎回委外的压力。4.2
同业解链条:同业存单未来有望量价齐跌,中小银行或真实缩表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货币环境转向稳健中性实则边际上收紧,债券市场开始出现急剧下跌,最终资产端的债券投资开始出现亏损,短端资金成本逐步提高,无法维持,同业存单与同业倒挂,同业链条事实上也难以为继。同业链条的负债端往往期限较短,对接最终资产端债券、非标期限较长,期限错配严重,且链条层层嵌套。开始时为了保住资产端,很多银行的负债端的同业存单不得不滚动发行以续命,所以在4月之前同业存单净融资量还在上升。同业解链条的过程实际上是加杠杆的逆过程,如果实现监管的目标,就是同业负债比例下降,委外降低、限制同业嵌套、限制纯通道业务、穿透到底层资产计提风险资本等等。随着4月份后监管趋严,我们从同业存单的发行到期数据中已经观察到,5月份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已经为-3112亿,银行负债端开始主动缩表。委外的赎回和到期也迫使债券大量抛售,4月份债券市场迎来一大波调整。在5月份时,我们还观察到同业存单出现“量缩价升”的现象,量缩是必然现象,价升主要是由于银行续发供给高于配置端需求。为了LCR考核指标,银行更愿意发行长期限的同业存单,同时更愿意买短期限1个月以内的同业存单,这也导致了供需矛盾的失衡。6月初1个月同业存单利率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跨季末考核影响,最近两周同业存单利率稍有回落,供需关系稍有改善。同业存单未来演变的结果可能是量价齐跌。从发行规模来看,伴随着同业链条的清理、监管对于同业存单供给及需求的抑制,同业存单规模增速将会放缓乃至规模下降;从发行利率来看,清理过程中可能因为供需不平衡或跨季原因导致收益水平暂时上升,但最终去杠杆完成之后债券重新具备配置价值,将从目前极度平坦甚至倒挂情况下恢复,大概率走出“牛陡”的行情,曲线短端下行更快。目前高企的同业存单利率不可持续,同业存单不仅是负债同样是资产,高利率扭曲了定价体系,同业存单利率也将随着曲线短端一起回落至正常水平,这是推演的可能路径。受到同业链条解构的影响,展望2017年6月份及之后的商业银行报表,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变化或有分化。资金从非银回到中小银行,再回流大银行。超储的利用效率可能会随着链条拆解而降低,信用整体出现收缩。对中小银行来说,由于负债端同业存单发行受到限制,资产端的委外投资也受到影响,从量上来看负债端应付,资产端应收款项类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真实的缩表可能发生在中小银行,且小银行收缩的程度更加剧烈。对大银行来说,大银行负债来源稳定,一般较少发行同业存单,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供给减少同时减少了大银行对存单的配置,从5月托管量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国性银行大幅同业存单,继续、减持金融债,对信用债配置需求较弱。大银行的缩表并不是量上的影响,更多是结构性影响。同业存单配置需求减弱腾挪出更多债券配置空间,而大银行的风险偏好普遍更低,对于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构成利好。4.3
同业监管对债券市场负面冲击边际减弱,后续有望重回基本面伴随着监管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的进一步限制,同业存单或将纳入同业负债受到1/3比例限制,MPA考核压力叠加银监禁止同业空转、理财空转等等,未来同业存单规模可能继续萎缩,同业理财增速或将放缓。在目前情况下,委外赎回、同业链条解构是大趋势,且还在持续过程中。去杠杆的过程中,对资产端的债券市场形成了较大压力。负债端收缩减少发行,银行不得不赎回委外,抛售债券导致市场下跌,其他组合由于业绩压力也不得不抛售债券,进一步导致市场下跌,加剧流动性风险,形成负向反馈。在冲击的初始阶段,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首先被抛售,信用利差被动压缩然后走扩。而低等级长久期的信用债调整滞后但估值会持续向上。从今年的4月到5月上旬,债券市场的冲击基本符合以上规律。5月份之后资金面稍有缓和,DR001和DR007在5月有所下行,波动减小,央行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不同于去年下半年多次强调的“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2017年初以来2次上调OMO、MLF等市场操作利率,央行重视与市场的沟通,在5月底时向市场传递出拟在6月上旬开展并择机启动28天操作的信号并最终兑现,引入汇率逆周期调控因子提前释放压力,在6月落地之后并未根据上调OMO利率等等,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得到缓解。银监的监管依然在持续,部分银行还因为问题较严重延长了自查报告提交时间,但监管边际上的效率正在递减。从上文对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纳入监管的压力测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银行能够满足要求,部分超标不多的银行已经开始缩减同业存单和同业负债量试图达标,剩下一些问题较严重的银行等待新老划断解决问题。同业链条收缩之后,配债的资金从哪里来?首先去杠杆带来整体信用的收缩,银行总体负债端的收缩带来资产端的收缩。但从结构来看,中小银行主动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主要依靠大银行购买,大银行的资金则来自央行OMO、MLF等投放的基础货币。初始资金链条可以理解为从大行到中小行到非银机构再购和非标,去回流大银行。事实上,只要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不减少,配债资金并不会实质减少,只是从中小行、非银机构变成了大银行。但交易性需求或将减少,配置型需求或将增加。大银行的风险偏好相比非银机构也更低。对应到债券收益率,我们认为监管风暴使得收益率已经超调,行至2017年年中,我们对债券市场的观点转向积极:在经过三个季度的债市下跌之后,目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我们可能正站在新一轮债市牛市的前夜。本文来源:方正证券
作者:汤雅文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华创宏观:银行监管新业务基本暂停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精选七“以前同行之间都会攀比同业业务的增速,所以我们压力很大。但现在监管部门的排查力度这么大,各家银行都在收缩‘战线’,我们行也不能例外。”就职于一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投行部的王旭(化名)如是表示,而类似的情况在最近一个月的银行同业“朋友圈”很普遍。业内人士坦言,此番金融去杠杆力度空前,尤其是银行同业已进入实质去杠杆阶段。目前多数银行都主动收缩同业业务“战线”,个别银行同业业务甚至停摆。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银行同业业务中,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业存单”最受争议。观察最新披露的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不难发现,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较高,对监管收紧相对也更为担忧。预计在5月偿还高峰的时点下,部分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剑指通道类同业业务“我们感觉通道类的同业业务基本是不能做了,之前有很多通道去做委托贷款或者出表,现在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重点就盯着这些。”王旭就职的这家银行曾被称作“同业之王”,或许正因如此,他和同事的感受比其他同行要强烈得多。据了解,银监会正在开展的“三套利”专项检查明确严查同业“空转”,包括是否存在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是否存在通过同业投资等渠道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等。王旭坦言,同业“空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业内的潜规则,一方面是为了做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取更多收益。“实体经济领域最近几年不太景气,因此银行同业之间通过一些操作,将资金投进债券市场或者打新,当然也有部分资金投进了一些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银行年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