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数题目概率统计求解这一题

【图文】大学高数经济管理类3.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高数经济管理类3.1.4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入门参与数学建模?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88,201分享邀请回答6.1K1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前言
建模给我带来的是什么?
组建你的团队
1、专业合适即可
2、协作是关键
3、建模、实现、写作
准备你的工具
软件的准备
1、论文的写作
2、公式编辑器
3、插图制作
4、论文版本控制器
5、团队资料笔记共享
6、善用搜索引擎
一些实用的网站
做好知识储备
建模前推荐看那些书
基本模型和算法
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有必要了解的些学科知识
前言写下这些文字,希望我在数学建模上的经验能帮助各位。日更新。建模给我带来的是什么?1、简历上的更新。参加2016年国赛获得省一等奖,获得省一是比较容易的,可能相对国奖含金量不高。参加2016年参加美赛获得M奖,美赛的奖项有:Outstanding Winner(1%)、Finalist(1%)、Meritorous Winner(9%)、Honoralbe Mention(31)、Successful Participant(57%)。一般上只要提交了文章至少能获得成功参赛奖,国内美名其曰三等奖。在我看来参赛稍微用心获得H和M奖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含金量最高的还是O奖。2、个人技能的实际提升。能够熟练的使用 Matlab、Python、Mathematica 编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 Word、LaTex 写规范的论文,懂得团队之间的高效协作,可以使用 PPT、PS 等绘制所需的图片素材、信息检索能力大大提升等等。3、认知态度的改变。答主在参赛的时候就读的专业是计算数学,属于专业数学学科。大一大二在数院学习的感觉是不轻松,时常质疑学这些有什么用?例如高等代数,常微分方法,离散数学,偏微分方程等等,后来误打误撞参加了国赛和美赛才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就是这些平时看作生涩难懂的内容。建模竞赛其实也是一次学科的交叉竞赛,各个学科各有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在建模时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组建你的团队建模的第一步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很多人在组队问题上有着一些观念上的偏执:专业要不同:理工管搭配男女比例协调明确分工:建模、编程、写作就以上三点说说我自己的看法。①. 专业合适即可专业并非会对建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作为建模人的你。自己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的学习是否用心了。其实在初等的建模中也并不会过多地涉及到这些内容,当然好的模型对这些知识的要求是必须的。踏踏实实、靠谱细心才会出成果。②. 协作是关键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累不累不还得看你是否有个能干的队友吗?通力合作,有默契的队伍才会有动力在比赛中坚持下去。小组内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才会在最累的时候互相支持。一个队伍需要的是你认可的凝聚力,而不是有一个人专门端茶倒水。③.建模、实现、写作团队分工至关重要。我的理解团队分工应该是模型搭建、模型实现、论文写作这三个部分。建模是提供团队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参与实现模型或者求解模型必须要求能熟练的通过各类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求解、检验;写作要求能对团队的前进方向有清晰的把握,通过准确的文字、图标对模型进行展示。但是实际中的分工并不是界限分明,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分工固然重要但是明确的分工界限容易限制建模的进度,禁锢思路。我认为在建模中的分工一定要有交叉,建模的同学也需要把自己理解的通过文字、公式准确的表达给写作的同学,负责模型的同学实现部分也要对模型的实现的最终结果有较好的可视化功底。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建模、模型实现、写作能力但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才是绝佳的组合。准备你的工具这部分主要谈谈使用哪些软件,包括编程工具、写作工具、绘图工具等,以及如何进行合作。软件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软件列表参考如下:- 编程工具(Matlab / Python / Mathematica )- 统计建模(R / SPSS / Minitab)- 论文写作(Word / LaTex)- 公式编辑器(MathType)- 插图制作(PowerPoint / PS)- 流程图绘制(Visio)- 版本控制器(SVN / Git)- 团队资料笔记共享(有道云笔记)给出的参考软件只是个人建议,如果你有你擅长的工具也请务必使用自己擅长的,在学习成本和收益之间衡量下,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精力接触、学习新的软件,是否能用好它。1、论文的写作Word可能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可能这种熟悉只限于时常听闻、把Word当做记事本等,但是你真的能熟练使用它的基本功能吗?例如,插入图片的版式之间的区别、页眉页脚的设置、段落行间距段前断后的距离,分栏等等。在图、公式、表格较多的论文上,排版稍不留意就会造成的混乱。图片的嵌入方式、表格的样式、公式图表的引用等等都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能够熟练掌握Word它就是你手上的排版利器。现在有另一种选择,开始使用LaTex。把LaTex形容成一门“编程语言”我想是合适的,一行特定的字符对应着一个特定的样式,将样式进行组合就有了一个精美的模板。你要做的只是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对模板进行填充就行了。Latex的一个缺点是不能实时预览,必须进行编译才能看到你的内容。另外,国赛的模板[1]你可以从下载,美赛的模板[2]下载.。2、插图制作选择 PowerPoint 制作插图的原因,一方面是PPT的强大自定义形状功能,或者说式是 Office 系列自带的,PPT只是比较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是自己对 PPT 的使用也较为熟练。PPT 的技能提升可以去阅读下秋叶老师的三分钟教程,在中搜索关键字“秋叶PPT-三分钟教程”即可。3、论文版本控制器SVN是一个代码版本控制器,简单描述SVN到底能做什么:它可以将你每一次的修改内容,对差异进行统计,同时你也可以随时恢复到过去相应版本。如果遇到多人操作了同一文件,SVN会自动整合在一起,如果改到了某个部分,会提醒解决冲突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是协作把论文写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起初都是在制定好的模板上,每个人各自填充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再汇总,期间更有的是论文命名版本从版本1到N。或者还有同学只用一份论文文件,同时修改论文最多只能是一个人。这样的低效率你能忍吗?我的建议是,在讨论论文如何编写的时候分清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该写哪些内容、谁负责哪些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独立成一个空白文档,这些文件组成了一个主分支提交到服务器上,小组成员再利用SVN对其“检出”到本地,每个人在修改完各自的部分后再“提交”到服务器,其他成员“更新”本地文件即可。具体要怎么操作SVN请到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内容。可能我以上所讲的东西你根本不能理解,没关系慢慢你就知道了:)4、团队资料笔记共享比较了几款笔记软件,如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都使用了一段时间,印象笔记个人比较喜欢用它来归档纸质的文档,以及一些日常的笔记,至于团队合作上我还是比较喜欢使用有道云笔记。这不是广告有道云笔记的云协作可以给建模过程中的交流、文件共享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你可能也会说我可以用QQ群为什么要用这个软件。很重要的一点是有道云笔记有可视化的版本控制功能,之前用过QQ群的都知道,假如我上传了一个文件,下次再上传修改过的该文件你相信每个人都能保证用的是这个新文件吗?另外有道云笔记还支持在线预览pdf、word、txt文件,创建共享笔记(支持markdown)。有个值得分享的经验,组长在进度规划时可以以共享笔记的方式建立TODO列表,每半天在笔记中发布每个人应该完成的任务或应该解决的部分以及最迟时间,当任务完成时修改此笔记,利用删除线划去该字段。时间的控制在建模比赛过程也是很重要的!5、善用搜索引擎【等待完善】搜索文献时建议直接使用 Google 搜索。下面给出几个当时比较常用的几个网站:实用站点【数模知识库】【国赛官网】【美赛官网】【美赛中文】论坛【数学中国】【校苑数模】【数学建模与统计建模论坛】【MATLAB技术论坛】源码【源码搜搜】【Pudn】【Wolfram】【WolframAlpha】文献【谷歌学术】【百度学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工具【英文修改】【国家数据】【书籍下载】【外文书籍】做好知识储备建模前推荐看那些书如果一定要给关于建模的参考书做个分类的话我会分成两类:基础类、工具类基础类书籍罗列了绝大部分基础数学模型,并有实际的问题分析建模求解;工具类主要是从数学软件(MATLAB等)的实践开始,给出问题的分析以及如何用软件求解模型,或者对模型该如何进行模拟。下面就不做细致分类了直接贴出我曾经真真实实用过的书《数学模型》- 姜启源数学建模入门教材,学校建模培训时就主要以这本书为参考书。大致模型有哪些应该熟悉一下。《数学建模竞赛入门与提高》- 周凯 , 宋军全, 邬学军有模型有代码可操作行强《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卓金武MATLAB能力提高必看《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选与点评》- 韩中庚一定要多看多学习优秀的论文《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王小川, 史峰, 郁磊 算法一定要学透千万不能一知半解就拿来用《MATLAB神经网络43个案例分析》- 王小川, 史峰, 郁磊 人工智能算法的一类,一定要参透思想再用这个很关键《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汪晓银 (编者), 周保平 (编者)MATLAB入门学习推荐另外更新我现在参考的几本最优化、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方法的书:《机器学习》 - 周志华《统计学习方法》 - 李航《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袁亚湘《最优化原理》 - 胡适耕《凸优化(中译)》 - Stephen Boyd《凸优化算法(英文)》 - Dimitri P.Bertsekas《Introduction to Numerical Analysis(英文)》-
J.Stoer,R.Bulirsch《数据挖掘导论(中译)》 - Michael SteinBach另外不再提供任何电子版的资源,数学建模不是一场资源搜罗竞赛,更坏者变相买卖资源,知乎上已经这样助长歪风邪气了,尊重版权,珍惜时间,现在就拿起一本书开始学习吧!基本模型和算法这是我的小伙伴
赛前梳理的基本模型可以参考一下。一、优化类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指派问题、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分支定界、枚举试探、蒙特卡洛)
非线性规划(约束极值、无约束极值)
目标规划(单目标、多目标)
动态规划(动态、静态、线性动规、区域动规、树形动规、背包动规)
动态优化(变分法)
现代优化算法(贪婪算法、禁忌搜索、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人群搜索算法、人工免疫算法、集成算法、TSP问题、QAP问题、JSP问题)
模糊逼近算法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Kruskal算法)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Bellman-Ford算法、SPFA算法)
匹配问题(匈牙利算法)
Euler图和Hamilton图
网络流(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三&四、预测类&统计
GM(1,1)灰度预测
时间序列模型(确定性时间序列、平稳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指数平滑、Winter方法、ARIMA模型)
回归(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MLR、非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MSR、主元回归法PCR、部分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重点)
Bayes统计预测
分类模型(逻辑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
判别分析模型(距离判别、Fisher判别、Bayes判别)
参数估计(点估计、极大似然估计、Bayes估计)
假设检验(U-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最优性检验、分布拟合检验)
方差分析(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检验)
经验分布函数
模糊数学(模糊分类、模糊决策)
五、数据处理
插值与拟合(Lagrange插值、Newton插值、Hermite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线性最小二乘)
搜索算法(回溯、分治、排序、网格、穷举)
数值分析方法(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数值积分、逐次逼近法、牛顿迭代法)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六、评价类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
动态加权综合评价
七、图形类(重点)
算法流程图
误差分析图
概率分布图
5w1h分析法
金字塔模型
鱼骨分析法
等高线曲面图
八、模拟与仿真
元胞自动机
九、方程(进阶)
微分方程(Malthus人口模型、Logistic模型、战争模型)
稳定状态模型(Volterra 模型)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离散化、Euler方法、Runge—Kutta方法、线性多步法)
差分方程(蛛网模型、遗传模型)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定解问题、差分解法、有限元分析)
十、数据建模&机器学习方法(当前热点)
(注:此部分与数据处理算法有大量重叠)
Logistic回归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SVM)
K-均值(K-Means)
朴素Bayes判别法
决策树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BP、RBF、Hopfield、SOM)
正则化方法
kernel算法
十一、其他
马氏链模型
(单目标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效用函数、决策树、灵敏度分析)
(多目标决策:分层序列法、多目标线性规划、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建模(ISM解释模型、网络计划模型、系统评价、决策分析)
交叉验证方法(Holdout 验证、K-fold cross-validation、留一验证)
附:简单建模方法
物理规律建模
注:各类别之间方法可能有交叉
834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图文】江苏大学概率统计考试题型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江苏大学概率统计考试题型1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在考研数学中取得 140+ 的好成绩?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26,021分享邀请回答yun.baidu.com/s/1jIo5oYa答案全文有道云笔记保存地址:如果看完有疑问,请移步======================================================================本答案只针对考研数学数学一!本答案对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更有参考价值!本答案也许值得多看几遍!======================================================================读研的生活,虽与想象中的有点偏差,但总体来说也算挺开心啦,是我考研前想要的生活。现在每天读读文献,搞搞科研,做做项目,交交朋友,吃吃吃吃,再坚持锻炼锻炼身体,忙的也是不亦乐乎。总之,我很喜欢现在这样的学习生活,喜欢这样的状态,也喜欢这样的自己。关于这个答案呢,我是在13年提问的这个问题,14年考完研见问题基本无人问津,心中很是着急就没憋住把自己的情况写一下了,希望能对后来人有点帮助,然后呢现在已经15年快过半了,考虑到我已经很久没关注考研了,所以我除了鼓励也没法给大家提供有更多价值的帮助了。现在问题也已经得到很多人关注,也有很多人乐意分享他们的情况,我答题的初衷实现了。我想把答案最后编辑一下,当然不会做太大改动,只是可能更加容易阅读一点,为大家做个过去的参考。大家多跟新答题的一些答主交流,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希望你们能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本答案先交代了一下答主考研前的数学水平与心理状态,然后就是正文了。正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准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与习惯养成所用资料与笔记具体学科的学习临场发挥****************************************************************************************************************时隔一年,没想到当初我提出的一个很认真很严肃的问题到现在仍然只有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回答,但这个回答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如今,我已被北京某985高校电子类专业录取为学硕,数学成绩也算是帮我大忙了!在这里想交代一下我问这个问题的初衷,同时分享一下我的复习历程。我没考到140,今年数一还是挺难的,所以跪求大神勿喷,我不是那种随便复习四五个月就可以考到高分的人。首先交代一下我考研前的数学情况吧。我家是南方的,到东北上学起床是个大问题,即使起来去上高数课了,也是坐在教室最后的角落睡觉,所以高数上我基本算是迷迷糊糊听课的,同一学期的线性代数课也是一样,学完后只会个矩阵运算;更悲催的是大一下学期,开学不久,我打球时被同学碰了一下,右脚脚踝处韧带严重损伤,就在寝室躺了一个学期,所以高数下和概率论算是没学过,最后都是挂科!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我本身也不喜欢学数学,费脑子!可想而知,大三下我觉得考研时,心里是多没底。而且那时候,与学长学姐交流,逛各种考研论坛贴吧,会不断地看到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每每如此,我总不断地问自己到底能不能拿下考研数学?怎么拿下考研数学?怎么才能得高分?带着这些问题,我到处去寻找答案。我虽然成绩不好,但却是一个对自己喜欢做的事,自己负责的事,对关乎前途的事能敢于钻研,坚持钻研的人。此外我做事极其注重方法,在知乎提出这个问题,我期待的也是方法!而看了很多帖子,经验,我发现多数都只是说什么资料做几遍,然后一发挥就不小心考了高分了。帖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更多的是不可言状的自豪感,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没办法,我只能尽可能地去获取帖子里对我有用的东西,主要还得靠自己去探索。一.准备我决定以“空杯心态”(其实是肚子里一点存货都没有)去重新认识数学,亲近数学,特别是考研数学。我利用图书馆便利的资源先是借了很多数学书(但非考研辅导书),又从图书馆网站进入CNKI和万方数据库下载了很多关于数学的论文,另外,就是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了。从中,我不断加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对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也有了深入的认识。特别的,对于最现实的问题------怎样解题,我也找到了我认为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下面是我对所查资料的提纲式总结:1.
数学的特点(1) 高度的抽象性(2) 体系的严谨性(3) 广泛的应用性(4) 应用的灵活性2. 数学思想(1)函数方程思想(2)等价转化思想(3)分类讨论思想(4)数形结合思想(5)建模3.
数学方法(1)配方法 (2)换元法 (3)消元法 (4)待定系数法 (5)反证法(逆向思维) (6)数学归纳法 (7)有理化 (拆项添相移相)(8)提公因式 (9)构造函数(10)恒等变形(11)坐标系变换4.
如何解题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的向已知的,从复杂的向简单的化归转化过程。通俗点说就是:数学玩的就是变形,转化。具体操作起来,当数学解题进行到不知所措的时候,要学会“制造浪漫”(出自杨超),想象如果这时在式子中、在条件里添加什么项或把XX变成XX。。。就可以把问题转化成我们熟悉的解题套路了!这只是个提纲,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往这个提纲上加了很多具体内容,如: 在数学思想下的数形结合法后,我添加了微分中值定理,单调性,凹凸性(二阶导联想),曲率,积分定义式等等,这个提纲我每天复习数学前,做数学题前都会看一遍,当成是数学思维的训练。另外每天复习数学时又会往上面添加内容。14年数一的第二道选择题用的就是上面这个方法,用的就是我在这方法后加的凹凸性内容,由于这些总结我经常看,所以考试时很快想到了。二.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与习惯养成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是用了一个日记本来操作的。我会在头天把接下来一天的复习任务定下来且尽量具体,然后在第二天复习时如需调整复习计划,则把调整方案也记下来。此外,我还会把需要做的琐事,突然的想法,思路,把心理情绪同样记下来并定期回顾整理。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慢慢地加强时间管理的能力,能够增强自己的效率意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做到劳逸结合。其次,考虑到考研复习内容会很多,会经常出现忘事的情况,想做的事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有新奇的思路想法,思路不及时记下来容易忘,不太可能再想起来。再次,日记本可以时刻提醒着自己 ,激励着自己。附图1 日记本最后,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目标和实现途径,以这种方法不断自己训练自己直至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专业级别的考研选手!其实,最初我决定写日记本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处,这是源于我带社团的一个灵感。上任社团主席的第一天,我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社团存在的问题,又放开思路查了企业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最后发现症结在社团传承上。从我当社团负责人的第一天,我就准备了一个本子把我每天的日程,做社团的新思路,新想法及实践后的总结都记录了下来,在社团换届交接时,我把我的这个日程本也同时交接给了下一届并定下制度:以后每一届社团主席都要有日程记录。自此以后,社团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人才辈出哪,哈哈。说远了,下面具体说一下时间控制,心态控制与习惯养成三个问题。1.
具体时间控制(1)3月20日~5月3日
复习高数课本由于我高数基本算是没学过,所以我费了很长时间重新去钻研课本,课后题基本上我都做了,这样我慢慢了解了高数的基本内容,各章节基本的方法,算是为运用全书打下了基础吧。有很多人建议不要看课本,我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看一下吧;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也建议你看全书前看一遍课本,今年线代有一题的思路就来自课本。当然你不必要像我一样一直看课本直到看完,你可以看全书某一章的时候,先把这章对应的课本看一下。(2)5月4日~6月30日
全书高数部分做第一遍虽然已经复习了一遍课本,做全书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多都不会。只要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我就去翻教材,不停地翻教材。(3)7月1日~7月18日
复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期间因为有很多专业课考试,所以要把重心放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概率论复习的断断续续的,复习的很慢。(4)7月22日~8月6日
东软实习-----做嵌入式系统编程这期间,我每天白天实习,晚上自己留在实习的屋里自习。我把线性代数课本看了两遍,又把麻省理工学院的线性代数公开课看了一遍,部分内容反复看了。个人觉得,这个视频很好,有助于把握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的本质。(5)8月7日~8月17日
回老家带母亲看病(6)8月20日~9月6日
线性代数复习这一段时间主要是看书做题,基本上把线性代数的知识点掌握完了,做题的基本方法也大概掌握了(7)9月7日~10月26日
全面复习这期间我抽时间看了新东方老师杨超的高数视频基础部分,跟着视频把高数复习了一遍,把知识点整个梳理了一遍,开始针对重要的,易错难懂的知识点深刻思考,整理并记笔记。然后是第二遍复习,这次复习我把三科都复习了一遍。把660题仔细做了,并针对经典题,错题等分别进行了标注。查漏补缺是这一时期主题! (8)10月27日~11月25日
做考研数学历年真题这期间我仔细地做了真题,逐渐试着把握做套题的节奏,适应这种做卷子的感觉。中间停顿了一段时间开始着手对高数所有重点题型进行方法梳理并记在本子上。然后又接着做真题,直至做完所有真题,越做越爽,最后基本都是140+的成绩了。注意我这里说的认真做真题的意思是:严格控制时间,在本子上写清具体步骤,对照答案仔细批改,最后认真思考总结。(9)11月25~1月3日针对后期的真题进行高数题型总结,并对线性代数,概论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题型方法梳理并记笔记。12月14开始做第二遍真题,这一次是按知识点的顺序做的。这次做题着重思考,联想,对比同类题目,并不断总结,每天温习总结的东西。一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没有停止看数学。注:(1)进入九月份,我基本上是从每天早上7点多一直复习到晚上10点30.一开始中午回寝室睡会觉,报完名以后基本上中午就没回过寝室,都是在自习室困了就趴着睡会。(2)在做复习任务计划规划时,在保证可行性的情况下,我会精确到小时,精确到日,后期精确到分钟。附图2 日程如果你仔细看了我整个数学复习过程,你会发现我的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除了期末考试后的那五天和带母亲看病的10天,我每天都在学数学,每天都在思考数学,没有一天间断过。但是到后期我仍然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用,感觉我真题做的晚了。但是没办法,我基础太差了,没有那么长时间打基础肯定不行的。所以,对于基础稍微有点的人,你复习数学的时间肯定够用的。关键是复习的态度,复习的方法。这几年,我陆续接到一些关于复习进度的私信。有人完全按照我这个时间节点考上了,我很开心,但是更多的私信内容说到他们比我的时间节点还靠后,这就很危险了。在这里,我郑重地建议大家,考研要早作打算,一旦确定要考就坚持好好复习,不要浪费时间,把时间节点尽量往前赶,不然到最后真的只有哭的份了,这样的情况我见的太多了,很痛心!2. 情绪管理对我来说,影响情绪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做题做不出来时的挫败感,严重时会头疼眼花!(2) 无形的考研压力。我需要考上研究生,我想一击即中,绝不二战!(3) 前女友。我大三下刚开学的时候,我前女朋友突然跟我提出分手,坚决的分手。跟我解释了几个理由:她哥不让她谈了;她室友觉得我配不上她了;她跟别的男生关系也很好,她不一定是喜欢我。我一时间完全没法接受,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很想不通。气得一星期没怎么吃饭,就这样气成了胃病------胃炎伴大面积糜烂。得了这病我吃不了什么饭,只能喝粥吃馒头面条;我没法舒服地坐着,没法安稳地睡着。可想而知,我复习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实习的时候我更是以“15天30顿面”而闻名了,实习完后我已经瘦到100斤以下了。母亲得重病,我回家带母亲看病时,一进家门我妈看着我就哭了,差点没认出来我。我复习的时候就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会胡思乱想,长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开始我的复习效率是非常低的。附图3 心情记录有一个好心情对于复习是很重要的,心情舒畅时复习的效率会非常高,这时候思维活跃,问题理解的更清晰,知识理解的更深刻。但是有些负面情绪是无法避免的,你也许不会碰到我跟前女友这样的事,但其他烦心的事是有可能遇到的。解决:针对第一个因素:我的主要做法是跟同学请教,跟同学交流,互相鼓励。然后就是每天抽出时间跑步。头晕眼花时会停止学习去操场散步。针对第二个因素:我会以各种方法来激励自己,我会经常翻阅我以前的日记,因为日记里有很多我记得激励自己的话,有很多我的心情想法的记录,看着会给我自己温暖动力。针对第三个因素:我不断地读了这几本书《当下的力量》,《遇见未知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并按照书中的方法去修炼,每当我因为负面情绪走进死胡同时,我就会安静地读这几本书直到内心平静下来。附图4
读书修炼附图5 激励3.
习惯养成考研主要还是靠自己,靠自己训练自己。 (1)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对做题更甚。不坚持去思考,不仔细去联想,类比,总结只相当于背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举一个例子:中值定理那块的证明题,一开始不会证,我就忍住不去看答案,自己去思考,有时候一晚上都在思考一个题。这样思考,我会想到很多知识点并加以整合,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解这一类题就会顺畅很多。考研的题肯定是自己没见过的,平常做题时不会就去看答案,考场上可没有现成的答案看啊。学数学的时候如果不思考就不会发现数学的美,就不会感觉到原来数学这么有意思。找不到这感觉,学数学简直是个煎熬,或者虐心!考完研以后,我就有个计划要好好学数学,一是因为喜欢上了数学,二是因为对我来说,读研究生时还要经常用到数学 。(2)作总结,并经常温习总结,做到问题不积压。自九月份开始,我每次作总结都会把我手头上的资料书,课本翻一遍,力争思考的全面深刻,更尝试抓起本质,我不认为我一次就能把问题看全看透,所以我每做完一个总结都会经常温习,思考以求得出新的东西-----更本质,更简洁的总结。每思考一次会加深一次印象,也加深了理解。其实问题不积压的道理大家都懂,一个问题不会可能导致一连串的问题都不会的“蝴蝶效应”!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的人不多。我经常培养自己查漏补缺的意识,发现问题要即刻试图解决,即便当时解决不了也要把问题记下来,记在醒目的位置,以便自己得到灵感的时候能及时解决问题。附图6 知识点总结(3)做标注。不管是做全书,还是做其他资料,做的时候我都会注意仔细标注,这样可以在下一次复习时尽快抓住重点,节省时间;也为作总结提供了诸多便利。(4)上自习时不带手机。考研需要静心,很多国家大事可以暂时放一放,考完研再处理的。(5)打草稿要整洁,不要潦草。不要吝啬草稿纸,草稿纸上有点空就想演题,最后肯定是得不偿失。根据墨菲定律:“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混乱的草稿很容易导致计算的错误,导致难以看出题目的思路。这样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会影响学数学的信心。做真题时会经常发现,很多时候得出的答案出错都是因为计算,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做到快与准的统一。另外,在此多说一句,做大题时要有足够的觉知,也即警觉度,特别对于审题和计算,一旦出错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对解大题的信心的塑造。(6)坐住冷板凳。自习时,全身心投入,不一会起来去上个厕所,去转转走走,影响别人自习不说,自己也会懈怠。还有自习室进来个人不去抬头看,自习室里有其他动静不要抬头看,当然地震时除外,我们自习时就出现了短暂的地震。(7)锻炼身体。身体很重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不仅能为学习的连贯性,学习的效率提供保证,也能为考场上有个好的发挥提供支持。举个我身边的例子,跟我考一个学校的,平常成绩比我强不知道多少,复习的也比我好,可就是考试前一周多身体垮了得了重感冒,最后没考好,岂不可惜。(8)记日记日程,调整作息。记日记日程前面提到不再赘言,这里想说一下调整作息。我知道很多人是夜猫子,喜欢熬夜,或者是晚上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白天呢,夜猫子们精神状态就不佳,要么打瞌睡,要么思维凝滞——白天的效率很不高,但是考试是在白天考的,所以最好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特别的,数学是上午考的,养成上午学数学的习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上午数学思维特别敏捷,这样兴奋点就出来了。还有,用好白天的时间,提高效率,对于考研来说时间肯定是够用的。另外,这样健康作息对身体也好。我以前经常熬夜,白天起不来,基本没吃过早饭。考研时,不吃早饭就别想静心复习了,复习强度那么大,不吃早饭复习时肯定有饥饿感,晕厥感,影响复习效率,影响心情。所以考研也在这方面改变了我,吃早饭能改变一个人,这一点都不夸张。现在每天能早起吃早饭,幸福感蹭蹭的!PS:还有一句话共勉“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9)尝试把东西记在脑子里。这需要一个过程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如果习惯于遇到想不起来的就去翻书找,找到后不加以记忆就去做其他的事了,这样就很有可能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或知识点掌握的不牢靠。而记在脑子里,一能节省很多时间,二你在想问题的时候能够提供思路,能够更快的把只是串联起来,找到知识点内在的本质。(10)自己训练自己。我认为不管是时间的管理,情绪的管理,还是习惯的养成,自制力的培养都是自我训练的结果。这些有的是能力,有的是思维,有的是技能都需要一遍一遍地去培养,去引导,去训练。自己训练自己,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好处是,很多东西一旦掌握,一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想忘都忘不了,会成为下意识的行为。举个例子,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做了一遍真题后开始全面总结文章类型,命题角度及解题思路,并着意训练做题习惯,做题思维,做第二遍真题的时候已经基本能把握阅读理解的出题和解题规律了。我最后用来模拟的三套真题,阅读理解最多错两个。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只为凑够十条三.所用资料与笔记
(1)所用书目李正元李永乐《数学全书》李永乐王式安《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正元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曹显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徐兵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这本书我是从图书馆借的,书编的很有水平,证明题由浅入深,通过题源加以多种变式,难度逐渐加深,基本上包含了高数证明题的所有解法。(2)杨超老师的高数视频为避免广告嫌疑,在这里就简单说一句:杨超老师讲的高数课够深刻且一点都不枯燥!(3)笔记一本用于重难易错知识点的整理一本用于梳理所有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附图7四.具体学科的学习考研数学考三门课,分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都是数学课程,但这三门课各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独特的精髓,所以学习起来也需用不同方法,分别把握。1.
高数虽说高等数学是概念学科但在高等数学里,一个对象可以表达为无穷多个合理选择的对象的线性和,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才是数学分析的精华。这样就可以把高数的很多知识串起来,从一开始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展开式,一元积分,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的定义式(任意分割,任意代替,求和取极限)一直到无穷级数。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的应用还是挺广泛的,如前面提到的麻省理工的《线性代数》公开课,在对于这门课精华与应用的讲述是非常精彩的。另外关于《线性代数》的理解,还可以参照孟岩的博客《理解矩阵》不过对于考试做题来说,还是要对基本题型进行把握的,线代的知识点,多钻研钻研思考思考,很容易把知识点内在贯通的。具体思考问题,有几个角度:(1) 线性方程组(2) 相关性(3)
秩(4) 矩阵方程附图8
线性代数总结这上面的第二点总结,14年数一的线代证明题就用到了!而出考场后很多人说对这个都不熟悉,在这题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在我笔记上记着呢。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有道理的。总结的多了,思考的深了在考场上你会欣喜地发现“都是熟悉的面庞,都是熟悉的身影”!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还是很好把握的,有一定高中数学基础很好自学的,难度不大,另外近几年这门课的大题题型比较固定,易于把握。相互独立性质的运用是贯穿整个概率论运算始终的。和线性代数一样,我也把这门课所有能考到的知识点就总结了出来,最后复习时很方便。附图9
概率论总结这个总结下面的部分在概率论的第一道大题用到了,其实这种题型近些年还是出现频率挺高的,非常容易错!!!仔细想想考研数学也没那么难,有的知识点会重复考的!五.临场发挥其实大家都知道一种情况,考试前准备的很充分,但由于考试紧张,考试时间把握不好等原因,最后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数也就不是那么理想。对于大型考试,我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没必要忧心这些,有的科目你发乎不好,另外一些科目就有可能发挥好;当然也有很多人考试心态很轻松,能发挥的很好。所以,考试前心态调节很重要。特别是最后一两个星期,水平基本要定型了,这时候要的是自信!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尽力掌控的呢? 时间控制!时间控制对于考试来说还是挺重要的,这点我是有体会的。考政治的时候,怕时间不够选择题答得飞快,分析题前三题很认真地大题,写得满满的,能写的全写上了,结果后两题时间就很紧张了,字写的飞快,潦草,其实后两题是很简单的,仔细答题是容易拿分的,可是时间不够了,最后选择题也没时间去检查了。可想而知,成绩也就不理想。所以,分析题不要恋战,把握住知识点,赶紧答下一题,不然时间真的不够!!!考数学也是一个道理,14年数一的风格我一开始很不适应,选择填空耗费了很多时间,然后紧张情绪就来了,大题答得也不顺利,最后证明题我都没写出来。所以,我建议考试前有时间可以多练习练习多种风格的卷子,提前体验一下那种失措的感觉并积累经验想好对策。我当时比较完最近今年的真题后觉得挺稳当的就放松了这方面的准备,然后就得到了血淋淋的教训。道理是适用于每一科的,根据学科特点,试卷特点,提前认真模拟模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并把时间控制烂熟于心。还是我前面提到的,专业级别的,到什么时间就干什么事,且能干好!****************************************************************************************************************感谢您的欣赏,花了这么长时间看到了这里,希望我的答案能对您有那么一点帮助,这样我会非常开心的。评论或私信前请先仔细阅读下文:其他关于考研的答案还有: 一些与研究生导师相关的问题 10K1,2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an.baidu.com/s/1mkl8Jhe 密码:y1ynPS:考研数学视频的年份不重要,讲的都差不多的。如果你能认认真真做完上述工作,我相信不管你们那一年卷子是简单是难,你都会取得好成绩!祝好!以上。1K2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高数刷题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