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甲状腺癌术后7点为复发切除术都13天了怎么还肿着

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后半年发现淋巴肿大,是否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_百度宝宝知道【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买购网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阅读:3057次
摘要: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甲状腺癌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关于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这个问题是不能统一回答的,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与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情况有很大关系。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提供,
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组织的癌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目前,已是占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根据目前的研究,某些基因,如trk、met、ret/PTC基因,ras基因,myc基因,TSH受体及gsp基因,RB基因,p53 基因,p16基因,nm23基因,Fas/FasL基因,bcl-2基因,血管生成因子,MMPs和FAK,钠/碘同向转运体,Pax8-PPARr1和端粒酶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由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
甲状腺癌症状
1、甲状腺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管前、颈根正中或稍偏一侧出现肿块,质地坚硬,不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固定不可推移,逐渐增大;颈部可见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常较早侵犯血管发生血行转移,以颅骨和肺转移多见。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邻近神经、气管、食管而产生相应症状。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干扁骨和肺。
2、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高低不平的肿块,肿块逐渐增大,吞咽时肿块上下移动度减低。如果这两个症状在短期内迅速生长,则多为未分化癌,晚期常压迫喉反神经,气管食管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如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那综合正颈从浅支神经侵犯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部疼痛,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于扁骨和肺。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微小)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及甲状腺鳞癌等。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约为90%,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比例约为5%,甲状腺髓样癌的比例约为4%,其余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疾病症状:通常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女:男比例约为3:1,且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常见年龄30-60岁。症状: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在病变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2、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咳嗽和咳血,全身骨骼疼痛等。
1、辅助检查: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甲状腺功能检查多正常,但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如甲亢或桥本氏甲状腺炎转变而来,则有相应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分化型甲状腺癌在B超中大多数为实质性肿块,但部分也可为以实质成分为主的混合性肿块。甲状腺乳头状癌在B超中多呈低或极低回声,实质内多出现微小钙化或砂砾样钙化,其后方不伴声影;肿块的形态可异常呈垂直位或竖立状,肿块周边血供多丰富。甲状腺滤泡状癌在B超中多为非常均质的高回声肿块,血供丰富。而肿块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肿块周边是否有声晕并不是判断肿块是否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比较主张对B超怀疑恶性的肿块在B超定位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此方法可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但由于这一检查最好要在B超定位下进行,且对细胞学诊断的医师有较高要求,因此暂时无法在国内普及。
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在同位素扫描中多呈冷/结节。但现在同位素检查对判断甲状腺肿块的性质意义不大。
如果怀疑分化型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或已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如气管、食管和神经血管等,则最好行增加CT或磁共振检查来了解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肿块与气管、食管或神经、血管侵犯的程度,以利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判断是否能手术切除。
2、鉴别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应该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硬化性甲状腺炎进行鉴别诊断。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最为典型的亲淋巴型肿瘤,无论单侧或双侧癌会首先并主要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据文献报道有20%~90%的乳头状(微小)癌病人在诊断的同时即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仅在后期才出现远处血行转移。而甲状腺滤泡状癌则主要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但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乳头状癌相似。
颈部淋巴结可分为I-VII区。I区:包括颏下和下颌下区的淋巴结;II区: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III区: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IV区: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V区:含锁骨上淋巴结以及颈后区所包括的淋巴结;VI区:包括气管食管沟、气管前和喉前淋巴结;VII区:为位于胸骨上切迹下方的上纵隔淋巴结。一般II-VI区淋巴结和甲状腺癌转移有关。通常II-V区淋巴结统称为颈侧区淋巴结,VI区淋巴结又称为中央区淋巴结。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中央区多为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先转移至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但个别也可转移至对侧的中央区淋巴结;随后转移至同侧颈侧区淋巴结;但也有个别癌肿如位于甲状腺上极的肿瘤会出现跳跃式转移,即首先转移至同侧颈侧区的淋巴结。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位于甲状腺峡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它会首先转移至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
B超对发现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非常方便也比较敏感。由于中央区淋巴结多位于甲状腺后方且直径很小,一般颈部B超难于发现;但如果B超发现中央区有肿大的淋巴结,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所致外就要考虑转移可能。而颈侧区淋巴结相对比较表浅,B超检出率较高。如果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消失,且出现钙化或液化,同时淋巴结血供丰富,就要高度怀疑有转移。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彻底的手术切除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即使分化型甲状腺癌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也可通过甲状腺切除后行碘131治疗达到缓解疾病的效果,因此,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最重要的手段。
由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50%以上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因此,最新一期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指南中建议:不管术前是否发现中央区淋巴结有问题,都建议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的淋巴结清扫;同时,由于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也达30%,因此,指南建议对于术中冰冻发现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做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最好能做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指南对有放射线接触史或身体其他部位有转移或双侧癌或甲状腺癌侵犯至包膜外或肿瘤直径大于4cm或乳头状癌中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性、弥漫硬化型、岛状细胞性等不良病理亚型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建议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没有放射线接触史或没有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或没有侵犯甲状腺包膜或肿瘤直径小于1cm或没有不良病理亚型者可以施行患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指南建议如果术后证实是广泛侵润型伴全身转移的,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微小侵润型的,建议施行患癌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都比较倾向于做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这一术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术后残留甲状腺复发而施行第二次手术,避免了施行第二次手术的风险;而且,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碘131治疗,有利于彻底治疗。同时,甲状腺全切除后,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而及早知晓有无复发。当然,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会增加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会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专家观点:为何国内和国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范围存在一定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和国外医疗体制不同。国外对于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不认定为医疗事故,而国内则不同。因此,国外医生可以相对大胆的为病人施行更彻底的手术,使病人获得更长期的生存,而国内医生相对更小心谨慎,不愿冒太大风险。
个人认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如果双侧甲状腺中只有一侧甲状腺有结节者且这个结节手术中证实为乳头状(微小)癌,可以行该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是双侧甲状腺均出现结节且术中证实一侧甲状腺是乳头状(微小)癌,由于一侧是癌另一侧甲状腺结节有20%~40%的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结节,因此,可以行双侧甲状腺的全切+患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双侧甲状腺均出现结节且术中病理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者,可以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对于非微小侵润型甲状腺滤泡状癌,可以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患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这里提一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指保留颈部重要组织如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又提倡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这样可保留颈部皮肤的感觉功能,特别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病人,可以预防术后冻伤的发生。由于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多采用颈部“L”形切口,对病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美观影响较大,因此,一些病人对施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有顾虑。现在,我们和上海肿瘤医院等单位可以施行颈部低领大弧形切口下的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了颈部功能和外观,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符合现代肿瘤治疗理念。
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特别是有淋巴结转移者,建议术后行碘131治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但对于甲状腺残留较多者,由于碘131无法直接杀灭转移灶,同时碘治疗过程中要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增加了肿瘤复发和去分化的危险。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病人除了碘治疗外,都建议行甲状腺素制剂(目前国内常用优甲乐)行抑制治疗以预防复发。根据最新的指南,将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分为高危和低位两组。
高危组包括:1、年龄&15岁或&45岁,2、男性,3、、结节直径&4cm,4、甲状腺外侵犯,5、有放射性暴露史,6、有甲状腺癌相关疾病,7、切缘阳性,8、有远处转移,9、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淋巴结包膜侵犯。低危组包括:1、15岁&年龄&45岁,2、结节直径&4cm,3、无放射性暴露史,4、无甲状腺癌相关疾病,5、切缘阴性,6、无远处转移,7、无颈部淋巴结转移,8、无其他侵润性变异。对于高危人群,指南建议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使TSH&0.1mU/L;对于低危组,0.1& mU/L TSH&0.5 mU/L;多年低危组,0.3 mU/L。
分化型甲状腺癌总体10年存活率可达85%。根据前述的高、低危分期,其20年生存率:低危约为90%,高危约为61%。即使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也可达25%~40%。
饮食及注意事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当忌碘饮食,即包括食用无碘盐和忌食海鲜。此外,甲状腺癌术后的病人应当避免疲劳和重体力工作,可以适当进行中药调理。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甲状腺癌术后能活多久?这是每一个患者担心的问题。因为手术治不好,也没人再会花钱治疗了,不是吗?那大家就看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容,相信看完之后,你就不会放弃治疗了。
目前国内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甲状腺癌发病缓慢,恶性程度较低,大多数患者在无意间发现颈前肿块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去医院检查的,部分患者诊断为甲状腺肿癌晚期。有的患者可带瘤生存数年而无任何症状,有的却迅速恶化。
甲状腺癌能治愈吗
甲状腺癌并不可怕,据临床资料证实,通过定期筛查及早发现,45岁之前的患者基本都能治愈。甲状腺癌已成为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和男性比例为3:1,已成近20年来我国谱中女性恶性肿瘤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但是早期确诊并及时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95%的甲状腺癌是可以被治愈的。其中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期存活。
甲状腺癌手术后能生存多久与多种因素有关
1、甲状腺瘤术后吃什么好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提高疗效
专家提醒,甲状腺癌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中医建议,服用专业的抗癌中药,从深层次上实现抗癌效果,如独出心裁的冬虫夏草。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多食用具备化痰利咳、软坚散结之品,对于增快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2、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后的存活时间有正向的影响
每一个病人都要有个好心情,这样对病情康复有很好的作用,养生同样注重精神状态的保健,所以,要战胜甲状腺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甲状腺病患者可以在早上一睁眼,心里就默想:“今天真是好心情”,让自己怀着愉悦的心情开始每一天。还可以在临睡前,做十分钟的调吸放松。端坐排除杂念,先尽可能的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很缓慢的把气一点点地呼出,这样使一天繁杂的心态平静下来,机体得到放松休息。
3、甲状腺癌手术后能生存多久也一定程度上与病人身体机能有关
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甲状腺癌的抵抗力对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很重要。
4、只要是甲状腺癌,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
但大部分甲状腺癌,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如果是普查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所以,45岁以后,有条件的一年查体1-2次,每次都需要拍胸部X光片,有助于早点查出甲状腺癌。
5、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手术是否彻底,治疗措施是否及时
根据患者癌肿病理分期,身体状况,及时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治疗,消除甲状腺癌,能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甲状腺癌术后饮食
1、具有抗甲状腺癌作用的食物
茯苓、山药、、猴头菇、无花果、慈姑、萝卜、菱、杏、魔芋、海参、海带及牛、羊、鹿等动物的靥肉。
2、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
甜杏仁、柿饼、芦笋、薏米、甲鱼、乌龟、核桃、香菇、蘑菇。
3、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
如核桃、黑大豆、山药、韭菜、荔枝、桑椹、青鱼、虾、淡菜、猪羊肾、雀肉、鹌鹑蛋、石榴、梅子、薏米、扁豆、山药、魔芋。
甲状腺癌饮食禁止
1、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烟酒是一定不能吃的,同时刺激性食物也是禁止食用的。
2、忌肥腻、粘滞食物。
3、忌坚硬不易消化食物。
4、忌油炸、烧烤等热性食物。
幼年时应避免颈部多次的放射线接触;同时,目前发现碘、特别是高碘饮食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因此,建议饮食方面碘要适量,既不要缺碘饮食也不要高碘饮食。也就是,如果平时食用有碘盐,建议适量进食海鲜,但尽量少吃海带、虾皮、紫菜和淡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果食用无碘盐,要每周进食适量海鲜以补充碘。
结语:对于甲状腺癌,人们往往认为是无法治愈的,因此也导致了许多人放弃了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治好的,同时也在手术了也是需要多多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状况的。这样才能让自己恢复的更快,不是吗?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关联文章推荐
您可能关心的是:
版权声明/网站提醒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页上的内容均是注册用户发布上传或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录所得,不代表本站观点,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对网页中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也无法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提交说明: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身体负荷越来越重,很多人背负着“亚健康”的身体,所以健康养生成为了我们生活持续关注的话题。季节是我们时间的主要概念之一,顺应四季规律,才能拥有一个好身体。“...
看病应该挂哪个科?很多人一提起去医院就犯怵,挂号、排队、就诊、治疗……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生病时,不少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被疾病的表象迷惑,挂错号、走错科,不仅浪费时间,还耽误治疗。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疾...
艾滋病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症状有哪些?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是怎么引起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目...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你知道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吗?白血病症状有哪些?白血病能治好吗?白血病会遗传吗?下面小编为您讲解白血病相关知识。
文章所属创客号
按行业查看
按条件查看
|||||||||||||
十大数据十大品牌是由信用指数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系统自动生成的,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统计真实客观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 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网站提供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价评比,不代表买购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信息文章源于“CNPP索引算法机器人自动分类排列收录和展示”或“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创客空间提供”,我们不进行任何文章采集刊登和转载。
TOP10十大数据合作查询网站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十大数据名单。 Copyright (C) CNPP & Maigoo Inc.
<a class="fff" href="javascript:void(0);" id="kefu" onclick="if($('#chatbox').length联 系客 服甲状腺癌术后:各种超声表现的陷阱(2)
来源:超声时间
作者:ANLING小欢
接上文甲状腺癌术后:各种超声表现的陷阱(1)
美国甲状腺协会强烈推荐甲状腺分化癌术后 6~12 个月常规行颈部超声检查以检测癌复发。因此,区分颈部癌复发和颈部其它病变的超声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美国学者 Wynne 等人总结了甲状腺癌术后正常表现、癌复发、颈部其它病变各自的的超声表现, 以期提高甲状腺癌复发的诊断信心,文章发表在 2017 年第 7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与复发病灶易混淆的颈部中央病变
缝线肉芽肿
缝线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对不可吸收缝线这一外来物正常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超声常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外形不规则,其内有大于 1 mm(图 15 和图 16)的高或偏高回声。缝线肉芽肿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
可吸收手术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明胶海绵和氧化纤维素)通常在术后 4-8 周被吸收,但也可多年不消退。明胶海绵表现为手术部位长条状病灶,周边有低回声晕(图 17)。氧化纤维素(图 18)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其内无血流。这两种止血材料共同超声特征为随时间消退,这些特征有助于与癌复发灶鉴别。
图 15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缝线肉芽肿。患者术后持续引流,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左侧甲状腺床低回声肿块(箭头),缺乏血流,内部的高回声可能代表钙化或缝线;图 C 为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的横切面图像,箭头示一个瘘管从甲状腺床延伸至皮肤表面。此时前述病灶已经手术切除,患者症状减轻,术后病理证实为缝线肉芽肿而非肿瘤
图 16 另一甲状腺术后患者横切面显示更加典型的肉芽肿,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游标卡尺),中心高回声。3 年后对此肿块进行活检示炎症、多核细胞、巨噬细胞
图 17 氧化纤维素肉芽肿误认为甲状腺床病变。图 A(纵切面)和图 B(横切面)示甲状腺切除术后 6 天甲状腺床等回声结构(游标卡尺),其内有囊性区域,误认为残留甲状腺。但其内缺乏血流(图中未显示),且病理及手术证实甲状腺全部被切除
咽食管憩室
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存在薄弱的三角区,食管黏膜自薄弱区膨出可形成咽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通常会在甲状腺左侧叶后方探及,表现为外周低回声,内部回声多变(取决于咽食管内气体和液体成分)的「肿块」(图 18 和图 19),易与存在钙化的软组织肿块混淆。憩室与食管相连,内部有气体回声特征:空气混响、振铃效应、超声表现随吞咽等动作而变化,这些特点有助于与软组织肿块相鉴别。对可疑患者,钡餐检查有助于确诊。
图 18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食管憩室。图 A 示左侧甲状腺床圆形肿块(游标卡尺),最初认为软组织肿块。E:食管,T:气管;图 B 纵切面扫查后清晰显示肿块(箭头)与食管的连接关系,高度怀疑是食管憩室。通过实时超声检测,发现肿块形态随时间变化,更加确定了诊断
图 19 另一患者的食管憩室。图 A 横切面示与图 18 相似的肿块(大剪头),部分高回声后方伴混响伪影(小箭头),含线样高回声,为典型的气体。尽管肿块与食管的位置关系未清晰显示,其表现与食管憩室高度相符;图 B 为随后的钡餐检查证实了食管憩室的诊断
甲状旁腺瘤
美国甲状腺协会强烈建议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正常甲状旁腺通常在超声检查时无法显示,但富细胞型的甲状旁腺腺瘤有时会被探及,呈卵圆形低回声富血供肿块,容易误诊 IV 区增大淋巴结。二者鉴别要点在于血供特点,甲状旁腺滋养动脉从两极进入,呈外周血流。而颈部淋巴结从淋巴门发出树枝状血流;另外,钙化和囊性改变在甲状旁腺瘤中少见;最后,甲状旁腺瘤通常会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甲状旁腺瘤的确诊要结合细针抽吸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单从细胞学角度难以区分甲状旁腺瘤和甲状腺癌(图 20)。
图 20 一 18 年前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甲状旁腺瘤误认为甲状腺床复发灶。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一个低回声富血供的肿块(游标卡尺),最初认为可能是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病理结果示滤泡性肿瘤。随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示甲状旁腺伴甲状旁腺瘤,未见癌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腺舌管囊肿是胚胎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的先天囊肿,80% 位于舌骨或舌骨下水平,表现为舌骨水平正中或嵌入带状肌较下水平的低或无回声(取决于蛋白质含量)局限性肿块(图 21)。当肿块下极延伸至舌骨内时,具有诊断意义。但若肿块内包含结节状血管组织时,需要与甲状腺癌相鉴别。甲状腺癌术后常规超声复查通常会发现甲状舌管囊肿,尽管术前并无此囊肿,其机制可能是术前病人存在潜在的甲状舌管囊肿,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由于生长空间变大,囊肿便生长变大。
图 21 甲状舌管囊肿 。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上颈部一个单纯囊性肿块(图 A 箭头和图 B 游标卡尺),与舌骨关系密切(图 B 箭头),为甲状舌管囊肿典型位置及表现。若囊性肿块内有血流及实性成分,则要考虑到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可能
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
胸锁关节的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为关节间隙变窄、骨和软骨形态不规则、骨赘形成、滑膜增厚、关节渗出。当炎症处于活动期,肥大的滑膜及关节渗出有时会突破关节腔至颈部中央,表现为低回声结构,易与转移病灶混淆(图 22)。确定其与胸锁关节的关系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图 22 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误认为颈部中央病变。图 A 示一个低回声结节(游标卡尺)最初认为可能是癌复发灶,随后细针抽吸示软骨粘液样基质及淡染梭形细胞,兼有软骨损伤,未发现癌;图 B 胸部增强 CT 示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关节渗出及滑膜增厚(箭头),此改变与超声改变对应。回顾分析发现病变位于锁骨旁(图中的 C)是准确诊断的一个线索,气管旁病变是次要考虑的诊断
与转移淋巴结易混淆的侧颈部病变
创伤性神经瘤
创伤性神经瘤是受损神经对创伤包括手术的增殖反应结果。甲状腺切除术后,创伤性神经瘤通常于颈动脉后外侧探及。50% 的神经瘤表现为外周低回声、中央高回声的结节。中央高回声区代表致密胶原组织(图 23和图 24)。结节呈梭形、边界不清、中央高回声、与颈丛直接相邻、内部无血流是神经瘤特有征象,有助于与转移淋巴结鉴别。超声上探测到明显结节,外加临床上伴有疼痛触发点或感觉异常、细针抽或穿刺活检时会引发剧烈疼痛可以提高诊断信心。
图 23 一侧颈部手术史患者创伤性神经瘤。纵切面示一软组织结构(长箭头),与一个神经(短箭头)相连,符合术后神经瘤。该结构内缺乏血流(图中未显示),尝试穿刺活检时引发剧烈疼痛
图 24 另一个有侧颈部手术史的患者的创伤性神经瘤。纵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与图 23 表现相似的软组织结构,内几乎没有血流,尝试细针抽吸时引发剧烈疼痛
最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是外周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典型神经鞘瘤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血供表现多样,其内可包含囊性成分。找到神经鞘瘤与神经的联系有助于与颈部其它病变相鉴别,如肿大淋巴结(图25)。
图 25 疑似神经鞘瘤。图 A 和 B 示纵切面一个局灶性实性肿块,其内少量血流,与神经根相连 (图 B 中的箭头)。因细针抽吸活检时触发剧烈疼痛,FNS 未成功;图 C 轴位 MRI 抑脂 T2 加权像示颈部一个 T2 高信号肿块,与超声表现相符,诊断为神经鞘瘤。此病变无病理结果,但随访 6 年肿块大小无变化
副神经节瘤
颈部副神经节瘤通常来源于颈动脉体或迷走神经节。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瘤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处。副神经节瘤通常呈低回声肿块,血流丰富,由于其内存在动静脉分流,所以血流呈低阻(图 26)。若缺乏典型超声表现及位置时,131I-间位碘苯甲基胍闪烁摄影术对确诊肿瘤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头部和颈部的副神经节瘤通常无功能,其诊断假阳性可达 40%。因此,必要时甲状腺细针抽吸及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水平(Tg)有助于排外转移性淋巴结。
图 26 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颈部感觉异常。图 A 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一富血供肿块(箭头);图 B 铟-111 闪烁摄影术显示肿块大量摄取铟-111(箭头)。肿块位于颈动脉体附近、大量摄取大量摄取铟-111、富血供这三个特点均支持副神经节瘤的诊断。随后肿块切除病理结果提示肿块为 4.2 cm 的副神经节瘤
良性增生淋巴结
颈部炎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图27)很常见,表现为淋巴结增大,血流增多。但淋巴结大小并非炎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点。良性增生性淋巴结内部回声均匀,无可疑恶性征象,如外周血流、微钙化、含囊性成分,通常位于下颌下区、上颈部、颈后三角内,常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4-6 周内可变小。
图 27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图示一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常规复查的病人颈部 II 区的圆形增大淋巴结,声像图特点符合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超声表现,包括正常树枝状血流、位于 II 区、无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恶性征象。同时,此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肿大淋巴结触诊时质软。FNA 结果示混合淋巴细胞,无癌性细胞。在随后的随访中,此肿大淋巴结最终消退
其它疾病引起的淋巴结增大
各类良、恶性疾病均可导致淋巴结增大,有些病例的超声表现具有诊断提示作用。例如,硅树脂渗透至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呈高回声,伴声衰减(图 38)。但不同疾病导致的淋巴结增大其超声表现具有重叠性(图29),因此,详细了解病史,结合之前的超声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细针抽吸活检对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和其它疾病导致的淋巴结增大具有重要的价值。血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可增加诊断特异性,尤其对大部分为囊性成分的淋巴结很关键,因为组织细胞学检查很难取得足够存活细胞。
图 28 一个乳腺假体植入破裂患者硅树脂渗透至淋巴结。图示右侧锁骨上区域一个回声不均匀淋巴结(箭头),伴声衰减
图 29 疑似结节病引起的钙化淋巴结。图 A 示一个增大低回声淋巴结,中央有钙化,其超声表现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混淆,虽然其缺乏丰富血流(未显示)。但此病人有长期结节病伴淋巴结钙化的病史;图 B 为CT 平扫示钙化淋巴结(箭头)
其它颈部囊性肿块
颈部先天性囊肿并不常见,最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前面已提到,其它颈部囊肿如鳃裂囊肿、淋巴管瘤、支气管源性囊肿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也会造成干扰。尽管这些囊肿的超声表现、位置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通常情况下需要其它影像学检查和细针抽吸来帮助确诊(图 30 和图 31)。
图 30 活检证实的颈部 II 区鳃裂囊肿。横切面示下颌下腺(G)与颈动脉(C)之间的一个复杂囊肿(游标卡尺),为鳃裂囊肿的典型发生部位。FNA 排除了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癌
图 31 疑似淋巴管瘤。图 A 示颈部一个海绵状乏血供病变(游标卡尺);图 B 为 MRI 抑脂 T2 加权图像,显示与图 A 相对应的 T2 高信号囊性病变。此病变未经病理证实,但超声和 MRI 表现均支持淋巴管瘤的诊断。随访 2 年病灶无变化
超声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后复发灶和转移性淋巴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它很多颈部良性病灶会误诊为复发灶,因此了解复发灶以及其它良性疾病的超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情况下,还需结合细针抽吸和实验室检查。
原始文献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甲状腺癌术后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