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对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是否有益,为什么

钢格栅板与钢梁焊接对钢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钢格栅板与钢梁焊接对钢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随着钢格栅板作为平台板的广泛使用会经常受到人的走动或者机械的震动等动荷载作用,因此对于动荷载较频繁的环境或者地震高发地区,钢格栅板的安装方式一般采用焊接安装。目前普遍认为钢格栅板焊接在钢梁上对钢梁稳定性无影响,实际上钢格栅板焊接在钢梁上为钢梁提供了侧向支撑,这样的结构体系能否会对钢梁的稳定性起到增强的作用,对钢梁的稳定性起到多大的提高,还有待商榷,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显得必要。
本文通过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在现有钢梁稳定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有钢格栅板焊接的钢梁稳定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的工作和结论如下:
首先,首先介绍了钢格栅板在我国出现的背景以及主要性能,详细说明了国内外对于钢格栅板和钢梁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依据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对于有钢格栅板焊接的钢梁整体稳定性规定的不明之处,提出钢格栅板焊接在钢梁上对钢梁稳定承载力有影响的依据,同时提出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其次,先从钢梁整体稳定的实质出发,阐述了钢梁整体稳定问题,以及传统理论计算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的方法,然后说明了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理论和塑性设计理论,分析过程中采用最常用的双轴对称工字钢为代表,推导了钢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
再次,建立钢框架模型、钢格栅板钢框架模型分别进行理论计算与受力分析,得到了理论计算位移值和弯矩值,再通过ANSYS模拟分析得到的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经两者的对比得出钢格栅板焊接在钢梁上对钢梁的稳定性有提高的作用。当承载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钢梁的截面,可以节约钢材用量,同时为钢格栅板钢框架模型的设计提供一种计算模型。
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钢格栅板焊接钢梁上能对钢梁稳定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以及继续研究所做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U3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孝芳;刘忠;王翠翠;李春月;肖辉;;[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8期
吴秀水,辛克贵,姜美兰;[J];工程力学;2001年01期
卢小松,陈向荣;[J];钢结构;2004年06期
陈绍蕃;;[J];钢结构;2008年08期
陈绍蕃;;[J];钢结构;2008年08期
陈绍蕃;;[J];钢结构;2008年08期
王俊平,苏庆田;[J];工业建筑;2000年08期
陈骥;;[J];工业建筑;2009年06期
路文辉;;[J];工业建筑;2012年S1期
童根树;;[J];工业建筑;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志祥,刘家喜;[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余志祥,赵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王蔚然;王继兵;秦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申兆武;朱合华;马启明;;[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隋灵禾;戴旭涵;王佩红;赵小林;;[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王少钦;夏禾;郭薇薇;杜宪亭;;[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逄焕东,綦宗宾;[J];爆破;2003年S1期
姚伟岸,王辉;[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刘巍;张永顺;贾振元;王福吉;郭东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王福吉;贾振元;刘巍;赵建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海东;龚亚琦;谢小玲;;[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戴国欣;廖维敏;;[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李桂荣;付蓓;;[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周涛;肖岩;;[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郭馨艳;解金辉;黄培彦;;[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赵迎九;王佩林;李天;付振歧;杜蔚琼;;[A];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金春福;钮鹏;赵永生;张宁;;[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张纪刚;陈加军;江志伟;;[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杜雪锋;;[A];第五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孙留寇;刘学峰;嵇雪飞;;[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麟涵;[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毋英俊;[D];天津大学;2010年
裴泽光;[D];东华大学;2011年
干湧;[D];浙江大学;2003年
张敬芬;[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贺玉龙;[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成思源;[D];重庆大学;2003年
程晓东;[D];浙江大学;2004年
谈梅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王兆清;[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迎春;[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董云霞;[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徐海啸;[D];吉林大学;2011年
李勇广;[D];西华大学;2011年
王宏道;[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刘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夏学文;[D];湘潭大学;2011年
张江;[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宋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左占宣;[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磊,童根树;[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夏志斌;;[J];钢结构;1991年01期
陈绍蕃;;[J];钢结构;2008年08期
陈绍蕃;;[J];钢结构;2008年08期
施昱;葛乐通;;[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2期
郭耀杰,方山峰;[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3期
童根树,张磊;[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3期
黄旭东,董晓星,张国英;[J];特种结构;1999年02期
童根树;[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磊;童根树;;[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司涛杰;陈东兆;于庆展;;[J];钢结构;2013年11期
黄东阳;丁昌银;蔡健;黎丁;;[J];施工技术;2012年15期
陈网和;[J];江苏建材;1999年03期
徐彦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3期
曹立鹏;;[J];山西建筑;2012年12期
张永和;;[J];建筑技艺;2009年07期
黄龙男,葛兆明;[J];混凝土;1997年01期
吴启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陈庆;曹光华;单雪丽;;[J];人民长江;2013年09期
张茂连;周国卫;韩晓军;;[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天新;马炜言;;[A];第一届中国钢结构协会锅炉钢结构分会会议暨第一届锅炉钢结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陈志刚;程国荣;;[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金广谦;李平生;;[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钟华;邢养民;;[A];第十二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耀群;[N];中国船舶报;2006年
井凤燕 何之臣;[N];中国质量报;2005年
谢鸿宏 李红梅;[N];解放军报;2010年
李广勤;[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涛杰;[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张哲伟;[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浅谈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摘 要: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因其结构失稳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案例也常有耳闻,而失稳破坏的原因通常是结构设计缺陷所致。论文通过对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概念、原则及分析方法的总结,结合工程设计实践谈谈对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体会。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细部构造 
 稳定性是钢结构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因钢结构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案例也较多,如美国哈特福特城的体育馆平面92m&110m的网架结构,突然于1978年坠落地面,原因是由于压杆屈曲失稳; 1988年我国也曾发生13&2m&18&0m钢网架因腹杆稳定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塌落的事故; 日下午,昆明新机场38m钢结构桥跨突然垮塌,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原因是桥下钢结构支撑体系突然失稳, 8m高的桥面随即垮塌下来。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钢结构失稳破坏的原因通常是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结构设计缺陷所致,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是关键。
1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1&1 强度与稳定的区别强度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的最大应力(或内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它是一个应力问题。极限强度的取值因材料的特性不同而异,对钢材是取它的屈服点。稳定主要是找出外部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而需设法避免进入的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例如轴压柱,当失稳时柱的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很大的附加弯矩,从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此时,失稳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1&2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1)有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分支点失稳)。完善直杆轴心受压时的屈曲和平板中面受压时的屈曲均属于这一类。2)无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极值点失稳)。由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能力,属于这一类。3)跳跃失稳是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的稳定问题,它是在丧失稳定平衡之后跳跃到另一个稳定平衡状态。
2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
2&1 钢结构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钢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出现平面外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如增加必要的支撑构件等。要求平面结构构件的平面稳定计算需与结构布置相一致。
2&2 结构计算简图需与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一致当设计单层或多层框架结构时,通常不做框架稳定分析而只做框架柱的稳定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钢结构设计规范》(GB)对单层或多层框架给出的柱计算长度系数采用了5条基本假定,其中包括:&框架中的所有柱子是同时丧失稳定的,即各柱同时达到其临界荷载&,按照这条假定,框架各柱的稳定参数、杆件稳定计算的常用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简化假设或者典型情况得出的,设计者需确认所设计的结构符合这些假设时才能正确应用。
2&3 钢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与构件的稳定计算应一致保证钢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与构件的稳定计算相符合,是钢结构设计中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与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桁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解决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由翘曲,以符合稳定分析所采取的边界条件。
3 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分析都是针对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存在变形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变形应该与所研究的结构或构件失稳时出现的变形相对应。结构变形与荷载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稳定计算属于非线性几何问题,采用的是二阶分析方法。稳定计算所确定的不论是屈曲荷载还是极限荷载,都可视为所计算的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3&1 静力法静力法即静力平衡法,是根据已发生了微小变形后结构的受力条件建立平衡微分方程,然后解出临界荷载。在建立平衡微分方程时遵循如下基本假定:1)构件是等截面直杆。2)压力始终沿构件原来轴线作用。3)材料符合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4)构件符合平截面假定,即构件变形前的平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平截面。5)构件的弯曲变形是微小的,曲率可以近似地用挠度函数的二阶导数表示。根据以上假定条件可建立平衡微分方程,代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即可解得两端铰支的轴压构件的临界荷载。
3&2 能量法能量法是求解稳定承载力的一种近似方法,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和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1)能量守恒原理求解临界荷载。保守体系处在平衡状态时,贮存在结构体系中的应变能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能量守恒原理。其临界状态的能量关系为:&DU =&DW式中 &DU&&&指应变能的增量; &DW&&&指外力功的增量。由能量守恒原理可建立平衡微分方程。2)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势能驻值原理指:受外力作用的结构,当位移有微小变化而总势能不变,即总势能有驻值时,结构处于平衡状态。表达式为:dΠ=dU-dW =0式中 dU&&&指虚位移引起的结构内应变能的变化,它总是正值; dW&&&指外力在虚位移上作的功。
3&3 动力法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构体系,如果施加微小干扰使其发生振动,这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加速度都和已经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有关。当荷载小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反,因此干扰撤去后,运动趋于静止,结构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当荷载大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同,即使撤去干扰,运动仍是发散的,因此结构的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临界状态的荷载即为结构的屈曲荷载,可由结构的振动频率为零的条件解得。
4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几点体会1)目前钢结构设计多借助钢结构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受力计算,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内强度及整体稳定计算可依靠程序自动完成,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外强度及稳定计算,需要设计者另做分析、计算和设计。此时可将整个结构按标高分解成多个不同布置形式的结构体系,在不同的水平荷载作用下,进行结构体系的强度和稳定计算。2)受弯钢构件的板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屈曲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并通过对板件宽厚比的限制,使之不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二是允许板件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并利用其屈曲后强度,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局部屈曲后的有效截面确定。对于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梁局部稳定,可对梁设置横向或纵向加劲肋,以解决梁的局部稳定问题,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规定设置;对于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第4&4规定执行。3)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控制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二是控制腹板计算高度与其厚度之比。对于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应控制外径与壁厚之比,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第5&4规定设置。
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通过加强对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以及平面外稳定的设计,克服结构设计缺陷,其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
[1] GB,钢结构设计规范[S].
[2] 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我来说两句 ()
结构热门下载
本月推荐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MSN: civilcn#163.com E-mail: 手机:已解决问题
何谓弹性失稳和非弹性失稳?用高强度钢代替低强度钢可否提高容器的弹性稳定性?
浏览次数:3740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失稳时,器壁中的薄膜压缩应力小于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符合虎克定律时,称为弹性失稳。由于此时失稳临界压力与材料的屈服限无关,仅与弹性模数E及泊松比&有关。因各种钢材的E及&差别不大,故以高强度钢代替低强度钢对提高容器的弹性稳定性几乎无效。若失稳时器壁中的压缩应力大于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呈非线性关系时,则称非弹性失稳。非弹性失稳时的临界压力与材料屈服限有关。此时采用高强度钢代替低强度钢则可提高容器的稳定性。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钢结构稳定性计算中,是否允许验算结果比规范的最大限值略大一点 ? - 知乎20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4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0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水工钢结构平时作业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工钢结构平时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梁整体稳定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