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真是让人身吊不能至,心向往之木子喵喵。

当前位置: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三个战神 一生征战未尝一败
扫描到手机
15:08:24 & &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名将辈出,,叱咤沙场大杀四方的大有人在,所以谁是战神争议很大。不像韩国,只有一个李舜臣拿得出手。要说“战神”,何谓战神?第一要能战,小言之,勇冠三军,身先士卒;大言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个人较偏向于第二种含义,因为即使一个人再勇冠三军,也不可能以一敌百。何况中国历史上的战争规模非常大,大战之时往往都倾全国之力,赌上了国运兴衰,所以中国的战争历来重权谋,看结果。战神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而名将是可以打败仗的。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一看以下三位,一生征战未曾一败的三位战神。3、大汉“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十七岁时请缨出战匈奴,武帝封其为骠姚校尉。是役,霍去病骁勇异常,率汉朝八百战骑,奔驰数百里寻找匈奴部落,斩杀匈奴单于祖父,俘匈奴单于叔父,杀敌两千余人。武帝听闻惊喜交加,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霍去病的首战,便以如此闪耀的战绩向天下,向匈奴宣告,汉家一代战神出世。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率大汉骑兵深入匈奴境内,纵横两千余里,追着匈奴打,杀敌四万余。漠北之战,霍去病率5万骑兵远征匈奴,杀敌七万余,但他杀心不止,一直追杀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经此一役,匈奴远遁。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孤军纵横匈奴全境,落日长河,茫茫大漠,是传奇,也是不朽。这一年,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也许是上苍不允许他老去,只好把他定格在最耀眼的时刻。霍去病24岁时因病去世。2、千古兵仙——韩信“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秦末汉初,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天下,此时代最耀眼的战神,唯霸王项羽、兵仙韩信。能够跟楚霸王一较高下的,只有韩信。韩信年少得志,二十几岁便统领千军万马,平四海,镇八荒。我们不知他这一身本领从何而来,师承何处,似乎只有“天才”与“传奇”这等字眼才能形容他。韩信的一生塑造了太多传说,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败赵降燕、伐齐灭楚,垓下击败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一生征战未曾一败。他一生拜将、入相、封侯、称王,国士无双。荣光万丈,千载悠悠,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
陕西女老板穿着汉服卖包子,生意兴隆一夜成&网红&
业主家阳台突然跳进一个男人 真实身份&震碎&三观
台湾没“邦交国”有啥缺点?网友:和ISIS没啥区别
“杭州美女教师”同时交往5000名男友!男友瞬间懵了!
美女大街上色诱男子低价&按摩& 然而脱掉衣服后...
20岁美女大学生同时交往三名中年大叔 结果悲剧了
前车窗甩出一团白色物体 竟是别人用过的这东西
女友变继母!女子见家长却意外爱上男友老爸身之所至,心向往之,心向往之,身却不能至…
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自由的行者孙冕,成为多少人艳羡的对象,无拘无束的状态,自由自在的游走于天地之间,这是何等肆意的人生,所能如此,人生何求…
当太多的情感成为牵绊,太多的琐事萦绕心头,去哪才能找寻那份自由…
曾经有人问过,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说,自由的生活。却被告知,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根本不存在…于是,我那不切实际的梦啊,终于被压在心底,长满青苔…
而今看到孙冕,他真的是我的偶像,好想追随他的脚步,去浪迹天涯… 只是很有些困难…好吧,三十岁以前赚钱,以后去环游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个人主页:
您已经赞过了
《网络报》登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自古就很有名,古代诗人对它的描述已让人神往,更有扬州八怪的古怪画风做衬托,扬州具备了很强的文化吸引力,然而最具诱惑力的是它的精华所在——瘦西湖。
瘦西湖是个公园,一条湖水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园子流向大明寺,瘦瘦长长的。它没有杭州西湖的宽阔,但它的秀气小巧,让诗人们有了想象的空间:一个“瘦”字,突出了江南的特质,像一个骨感美人,让人无端生出些怜惜之情。
园子不大,比北京的北海公园略小些,却处处是景: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小金山、五亭桥,玲珑花界、二十四桥、钓鱼台等等,真想一下子全都看遍。
一条曲廊把我们一行人带到了一座戏楼前,这座“熙春台”,是专门为清朝皇帝修建的。据说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到此游玩,乾隆爷很喜欢江南戏曲,当地富商为了讨好他就在此争先建造景点,这座戏台就是其中一个。乾隆爷下江南在此听戏,果然非常高兴,那种戏曲也就红极了一时。一人喜欢竟推动了一支曲种的兴盛,名人效应果真厉害!
沿湖水前行,一座高高的拱桥横在眼前,名“莲花桥”,其实它并不很高也不很宽,同北京的卢沟桥可没法比,但在这个小巧纤细的瘦西湖上却显得非常雄伟,很有男人气概。这是一座石木结合的桥梁,由五个小亭子组成,又叫“五亭桥”也是为了迎接乾隆爷专门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上不乏雕梁供人欣赏,又有彩绘藻井让人流连,更有“美人靠”散落两旁。当年乾隆爷游览瘦西湖时,肯定带来很多美女,或坐或靠在上边,“美人靠”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吧,反正肯定跟美女有关!
从桥上向远处眺望,西南角一个熟悉的景象让我脱口而出:“白塔,北海的白塔!”一下子就想到了北京,特熟悉特亲切的感觉。
对,这种感觉就是江南有名的富商邹春希望达到的。
据说,乾隆爷游瘦西湖时曾无意中说过一句话:这个园子有点像北海,只是少了个白塔。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晚邹春就把一万两银子塞到同行的太监手里,让他描述出北海白塔的样子,(咨询费好贵啊!)并连夜用盐袋子堆起一座造型。第二天,皇上再次游湖时,吃惊的发现了白塔,禁不住愣了一下,心中暗暗高兴。皇上走后,邹春就在此地建了一座真正的白塔,就是现在看到的那个。
邹春是谁?他是江南有名的盐商,皇上南巡有好几次都是他接驾的,是乾隆爷的民间第一密友。
皇上虽说天下都是他的,可他的行为也是有人管的,就说南巡,他是以办公事为由,顺便享受一下江南的美景,有好多款项是不能报销的,他只有依赖当地富商来为他买单。比如邹春,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上都曾接驾过。
在五亭桥的西边有一座著名的桥: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杜牧的千古诗句说的就是这里,并非真有二十四座桥相连,它是由单曲拱桥、山涧栈道、三折平桥组成,此桥的设计者似乎对“二十四”情有独钟:单曲拱桥桥长24米,宽2.4米,有24根汉白玉栏杆,上下台阶均为24个。桥上有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下与水衔接处,堆砌的石头如白云一般,旁边遍植桂树,这种巧妙的设计,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白云在水中飘动,桂树摇曳于明月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就这样体会出来了。古人真的很有想象力,也很有情趣。可惜当时是初春,还不能闻到桂花飘来的香气。
江南四季都有花,虽闻不到馥郁的桂香,但早春的黄色腊梅适时的绽开了它的小小花瓣,在将暖还寒时傲然穿透空气送来阵阵冷香,这时同行的张兄的一句话让我大开思路:“瞧这蜡梅真像蜡做的。”
哈哈。。。。。。别样的解释,至今记忆犹新。
前行就是那座小金山,说它是山有些牵强,它是开凿瘦西湖时挖土堆成的,沿石阶而上,山顶一小亭,飞檐上挂有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此地为湖中最高点,站在亭前可俯瞰全貌:湖水、小桥、绿树、白塔、亭榭、钓鱼台。哦,还有个钓鱼台,乾隆爷曾在此处钓鱼,我岂能错过此景?于是从风亭的另一侧顺台阶下来。园子虽小真是处处让人留恋啊,只一个下台阶也能让人心动:窄窄的台阶弯弯曲曲,两边植有绿竹,竹叶又遮住了半条路,用手轻抚竹茎,微微低头看着下前方,隐约可看到山底,人往下走,似从云间走来的仙人一般,那叫一个思绪飞扬、心清气爽!
钓鱼台是一个三面环水的亭台,正中有“钓鱼台”字样,旁边有对联,临水的部分每面各有一个“月亮门”,从前左侧看去,北面月亮门恰巧收入“五亭桥”一景,五个亭子连同水中倒影尽在此门中,像一幅圆形的画。右边圆门中则收入的是白塔,绿树掩映,白塔只露出一半身姿,像一个少女,羞涩的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亦像在自我欣赏,不经意中已被别人当景色欣赏去了。这种方法应该叫“借景”吧,在苏州的拙政园中就不乏这种手法。真是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当年的设计者不知是何等高人,竟有如此情趣,又如此聪明真是佩服啊!
我们几人在此猛照相,第一是想与三、四百年前的皇帝做零距离接触,第二也想用“借景”的手法把自己也借进来,以作纪念,一举两得。也很聪明吧!
沿湖水往回走,湖堤旁一棵桃树一棵柳,盛春时应该能看到桃红柳绿的景象吧。这与杭州西湖的堤岸很像,既然名字中都有“西湖”两个字,肯定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思绪又飞到了杭州的西湖。。。。。。一路走一路欣赏不觉已到北门,意犹未尽,张兄笑着和我约好:待到烟花三月时,再次下扬州。我欣然答应,真想看看瘦西湖四季的景色。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应是各有意境吧,期待着“烟花三月”早点到来。
欢迎浏览我的其他博文:
您已经赞过了
您已经赞过了|||||||||||
中广网快讯 今天(14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总理,您好,我是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温家宝]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
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温家宝十年的记者会,每年都有来自台湾记者的提问,这十年也是两岸关系好转、沟通增多的十年。
2003年,温家宝甫上任,在回答台湾问题时表示应尽早恢复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反对“台独”、推进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
陈水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曾妄图通过日的“大选”和“防卫性公投”搞“台独”。对此,温家宝在2004年的发布会上再次强调“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分割的”,同时坚决表示“台湾当局的某些人,假借民主搞旨在‘台独’的‘ 公投’,实际上是破坏世界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威胁台海地区的稳定。”该“公投”最终以失败告终。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因而成为当年两岸关系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对于台湾记者的疑问,温家宝首先陈述了该法律的本质DDD“这个法是一个加强和推进两岸关系的法,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他还谈到了两岸交流期望,比以往更具体,比如“尽快将海峡两岸的客运包机,由节日化转向常态化”“解决台湾特别是台南地区农产品到大陆的销售问题”等。
到200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表示会推动台湾民众制定“新宪法”,又将两岸关系推到复杂局势当中。温家宝在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当中非常直接地批评了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做法,最后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主张两岸进行协商与谈判,这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释放出沟通交流的善意。
2007年,台湾记者关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时间表何时确定,温家宝说:“大陆同胞到台湾旅游已经急盼多时,准备多日”。他在提及“三通”的进展时,希望实现客运包机周末化和货运包机便利化。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而随着日《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的签署,周末包机调整为常态化直航,涉及两岸29个航点。同样在日,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成行,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启动,北京、上海、厦门为试点城市。
2008年台湾选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正好在“两会”后进行,两岸关系走向如何?温家宝用“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八个字来概括加强两岸经贸关系的努力。他还提到“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我们一定努力去做”“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其间引用了优惠政策、贸易顺差、限制入台产品数量等数据来说明。
随着两岸合作的交流日益密切,签署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协议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温家宝在2009年的记者会上称:“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第二就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对于到台湾走一走的问题,温家宝给出答案:“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当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何时签署是2010年总理记者会上台湾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但再次强调了平等协商等三个原则。他尤其强调“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是为大陆让利的内涵。这一年,E C FA签署进展顺利,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并于日生效。
因此,温家宝在2011年的记者会上介绍了该协议的评估情况,“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他还主动提到,在ECFA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还将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推进ECFA的后续谈判。”
昨日,温家宝在记者会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已经连续10年在这个场合谈台湾问题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静。”他指出,本届政府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中首先考虑的是,加快E C 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
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富春山居图》贯穿了两年的总理记者会,温家宝昨日说:“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温家宝十年的记者会,每年都有来自台湾记者的提问,这十年也是两岸关系好转、沟通增多的十年。
2003年,温家宝甫上任,在回答台湾问题时表示应尽早恢复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反对台独、推进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
陈水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曾妄图通过日的大选和防卫性公投搞台独。对此,温家宝在2004年的发布会上再次强调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分割的,同时坚决表示台湾当局的某些人,假借民主搞旨在台独的 公投,实际上是破坏世界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威胁台海地区的稳定。该公投最终以失败告终。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因而成为当年两岸关系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对于台湾记者的疑问,温家宝首先陈述了该法律的本质这个法是一个加强和推进两岸关系的法,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他还谈到了两岸交流期望,比以往更具体,比如尽快将海峡两岸的客运包机,由节日化转向常态化解决台湾特别是台南地区农产品到大陆的销售问题等。
到200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表示会推动台湾民众制定新宪法,又将两岸关系推到复杂局势当中。温家宝在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当中非常直接地批评了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做法,最后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主张两岸进行协商与谈判,这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释放出沟通交流的善意。
2007年,台湾记者关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时间表何时确定,温家宝说:大陆同胞到台湾旅游已经急盼多时,准备多日。他在提及三通的进展时,希望实现客运包机周末化和货运包机便利化。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而随着日《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的签署,周末包机调整为常态化直航,涉及两岸29个航点。同样在日,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成行,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启动,北京、上海、厦门为试点城市。
2008年台湾选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正好在两会后进行,两岸关系走向如何?温家宝用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八个字来概括加强两岸经贸关系的努力。他还提到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我们一定努力去做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其间引用了优惠政策、贸易顺差、限制入台产品数量等数据来说明。
随着两岸合作的交流日益密切,签署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协议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温家宝在2009年的记者会上称: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第二就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对于到台湾走一走的问题,温家宝给出答案: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当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何时签署是2010年总理记者会上台湾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但再次强调了平等协商等三个原则。他尤其强调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是为大陆让利的内涵。这一年,E C FA签署进展顺利,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并于日生效。
因此,温家宝在2011年的记者会上介绍了该协议的评估情况,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他还主动提到,在ECFA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还将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推进ECFA的后续谈判。
昨日,温家宝在记者会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已经连续10年在这个场合谈台湾问题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静。他指出,本届政府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中首先考虑的是,加快E C 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
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富春山居图》贯穿了两年的总理记者会,温家宝昨日说: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三谈反腐:反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历年全国两会上,反腐败都是热门话题,温家宝总理也曾经3次在记者会上谈及反腐败的措施。
2003年,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提出新一届政府加强反腐斗争的四个方面,第一,严格公务员的纪律。第二,严惩公务员违法犯罪。第三,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第四,加强各方面对我们的监督。
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加强了反腐力度。2004年记者会上谈及当前反腐败形势时,温家宝首先提起60年前毛泽东向全党推荐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60年过去了,我们党许多同志经受住了考验,但确也有人没有经受住考验,在糖衣炮弹面前倒下了,因此我一直认为,反腐败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说。
温家宝认为,要建立教育、法制和监督的防御和反腐败的体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处理贪污腐败分子,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并把涉及群众利益的八项工作也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3年和2004年,温家宝最后都说政府愿意接受人民的监督。
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的案件查处和披露,在2007年两会引起巨大反响。当年反腐问题的范围集中在有效遏制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现象上。温家宝对此指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制度上入手,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他说,这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要贯彻我们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另外,温家宝还提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今后,凡属审批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都要实行公开、公正和透明。
注重三农:把不该向农民收的税费全减下来
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解决三农问题也因此成为维系社会公平稳定的必由之路。十年来的记者会上,温家宝曾经从税改、保护土地等方面多次论述三农问题。[!--empirenews.page--]
2003年,温家宝在记者会上介绍新一届政府要进行的四项改革时,提出的第一项就是农村改革。温家宝还开宗明义地提到税改实质,是要改革农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最重要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他同时强调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把一切不该向农民收取的税费,全部减下来。
2004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在当年记者会上提及发展中最困难的问题时,也说是三农问题。这一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一直是为人关注的重要着眼点。2005年,温家宝强调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生产自主权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2006年的记者会上,《农民日报》记者得到第一个提问机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问。温家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2005年之后,国外媒体再次关注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话题。对此,温家宝重申: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依法严惩那些违背法律,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的人。
2010年,农民收入增长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差距能否出现缩小的扭转迹象?温家宝称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介绍了改善农民收入所做的若干措施,比如农业税已在2006年全部免除。2010年他还指出,中国正在贯彻关于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宏观调控:走上注重质量发展道路有利于世界经济
宏观调控的结果常常能够决定当年及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走向,中国自身的发展转型与世界经济的起伏动荡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宏观调控的问题频频现身过去十年的总理记者会。
2004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对经济发展过热提出了不同看法。温家宝在提到经济发展很快等优点后坦言,中国经济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年年减产,物价上涨的趋势比较明显。他指出,宏观调控因而需要遵循适时、适度、有力、有效的原则。
到了2005年,温家宝回顾2004年宏观调控的成效时指出,我们成功地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避免了物价的过度上涨。
2007年被视为中国经济拐点年份,温家宝在当年记者会上表示脑子里充满忧患,他将存在问题一一展开: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所谓不平衡,就是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所谓不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和外贸出口。所谓不可持续,就是我们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2008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物价增幅控制在4.8%,在征集网友意见和提问时,物价也是最受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承认C PI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实现不了,由于月份南方遭遇罕见冰雪灾害,给控制物价带来更大压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受到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温家宝在2009年的记者会上介绍,4万亿一揽子计划四项内容包括了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到了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甚至有人认为会出现二次探底。温家宝表示,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虽然出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温家宝强调,2010年,中国经济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调低到7.5%,对于控制G D P增速,温家宝延续了与去年类似的表态,他承认降低速度是为了调结构。当中国真正走上一条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温家宝认为。
●引经据典
诗词总理温家宝
温总理10年的记者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总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成为许多读者乃至学者们讨论的话题。昨天的记者会也是如此,但相比往年,今年总理引用的诗词大多是来说明自己从政为民、为民请命等方面的立场。
谈执政: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谈到本届政府最后一年的工作,温家宝总理的话语朴实而感人: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
随后总理引用元朝张养浩的《为政公告》中的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来表明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该句话的意思是:臣下对于君王,入朝应该勤勤恳恳、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总理最后引用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源自《孟子滕文公下》中:《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地做下去!
谈香港:寸寸河山寸寸金
总理在昨日的记者会提到香港时动情地说:我是爱香港的,2003年我曾经去过一次香港,我在那里用了黄遵宪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寸寸河山寸寸金。
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意思是,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当时正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国家面临着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诗人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精神。
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引用了这句诗。当时还说,我不多加解释,只把最后两句说一下,就作为我的祝愿,让我们同胞们以杜鹃啼血之情,热爱我们香港,热爱祖国吧!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去建设祖国吧!总理的话,让在坐的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谈感受: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
昨日总理谈到被有些网友拍砖时说,在我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empirenews.page--]总理还引用了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来说明自己的忧虑,意思是: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并引用《宋史王安石列传》中人言不足恤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谣言没有什么可怕的,要坚持自己的做法。这句话总理在2008年的记者会上也提及:5年前(2003年),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谈尽责: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昨日,温家宝表示: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源自汉朝黄石公《素书》: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其表达的意思是: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质疑,能居义而不反顾,才是真正的人中俊杰。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相关信息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身不能至 心向往之_力虽不逮 心向往之_力虽不 心向往之、以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等相关信息
身不能至 心向往之
力虽不逮 心向往之
力虽不 心向往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向往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