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从岭天山雪鸡养殖第一人吗?现在还有养殖的吗?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戏为篇寄詹(元末明初·)我为歌,入。鸡,寒。舒,远逐。巨君张两耳,踉蹡走如蚁。欲上枝,白光烁眼流琼黐。蹋折树,片片振鸥鹭。鹤飞向,海鲸雪。?褷素,猿嗥风。夜方永,怨。群佩响,冷。忆昔触折时,扶天立天维。作,长。上有大毂长如辕,冰蛇雪鼠相。味如色如乳,生。除,幽雪游。鹤也莫与争,鸡也莫向沟膛拾。雪寒清,伐毛天所玉。雪可咽兮冰可餐,谁其作友三?
常年积雪的山地所产的一种鸡。 碧野 《雪路云程》:“从这下去,你就可以看见雪鸡和雪莲了,那里的雪鸡每只都有八斤重。”分类:(1).同用一种文字。:“书同文。”:“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 唐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风威慑于异俗,功效著于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3).通译文字。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 同文馆 ”。分类:() 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现在浙江省文成县)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分类:(1).始生子,犹言头生。:“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有酒食,先生馔。”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于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孟尝君 宴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4).称老师。:“﹝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亵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5).称先祖。 元
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谧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8).称道士。 唐
诗:“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说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蒯通 ﹞以相人说 韩信 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12).妻称丈夫。 汉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分类:白鹤。 唐
诗:“雪鹤来衔箭,星麟下集弦。” 明
:“我为先生歌雪鹤,逸兴翩翩入寥廓。”分类:超逸豪放的意兴。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轩 濠 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唐
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明
《洧南居士传》:“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内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谈话的逸兴。”分类:(1).飞行轻快貌。:“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程颐 传:“翩翩,疾飞之貌。”:“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朱熹 集传:“翩翩,飞貌。” 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清
:“即有青鸾黄鹤,翩翩自日中来,衔壶衔杯,纷置案上。”(2).行动轻疾貌。 三国
诗:“逍遥芙蓉池,翩翩戏轻舟。” 唐
之一:“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元
《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来,老面黑于铁。”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晨风吹拂着她长长的飘带,翩翩走来。”(3).飘动貌。 汉 蔡琰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宋
词:“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明
:“ 彭湖 翩翩飘白旟,轻舸蔽水陆走车。”(4).连绵不断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唐
诗:“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休论秀可餐,兴翩翩,雄辩高谈动四筵。”(5).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元瑜 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刘良 注:“翩翩,美貌。”:“见有二书生,鲜衣羽扇,丰致翩翩,乘小舟游湖登岸。” 清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清蝇见排抵。”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象征派和印象派是顾影自怜的公子。他们是把他们父亲的财产来做些装饰的外观,装饰得一个翩翩出世。”(6).欣喜自得貌。:“ 魏其 翩翩好节慕声。” 颜师古 注:“翩翩,自喜之貌。”:“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得也。” 李善 注:“翩翩,自得之貌。” 清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里。” 田桐 《满政府之立宪问题》:“处他人股掌玩弄之上,计术牢笼之中,而反翩翩自喜,一乐所得,一夸其功,殊可笑哉!殊可丑哉!”(7).宫阙高耸凌空貌。:“然后增 周 旧,修 洛邑 ,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 汉 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李贤 注:“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并宫阙显盛之貌。”(8).高远貌。 明
《杨襄毅墓志铭》:“余尝谓世有大人,有伟人,其志翩翩,其行岩岩。”(9).花言巧语。翩,通“ 谝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马瑞辰 通释:“翩翩即谝谝之假借。”分类:(1).空旷深远。:“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2).辽阔的天空。:“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清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邻,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 清
:“﹝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5).指虚无之境。 前蜀
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西征赋》:“ 潘子 凭轼西征,自京徂 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7).宽宏豁达。:“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诗:“ 邹子 何寥廓,谩说九瀛垂。” 明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分类: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分类:指 谢道韫 咏雪故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舍弟 子由 ,埙篪调叶,喜连翮而登云;室人 王氏 ,琴瑟声和,更驾才于咏雪。”参见“ 咏絮 ”。分类:(1).神话中的树名。:“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5).乐名。:“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分类:白昼的日光。 唐
:“昼景赩可畏,凉飙何由发。” 唐 师贞 《秋露如珠赋》:“每秘形于昼景,何流形于夜风。”分类:(1).悲伤怅惘。 明
《香囊记·寄书》:“ 衡阳 雁杳, 湘 浦鱼沉,苦道书难寄;几回魂欲断,思悽迷,梦绕关河月落时。”(2).指景物凄凉而模糊。 清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凭栏徙倚三叹息,山云乱起烟悽迷。”(1).形容景物凄凉迷茫。 宋
词:“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 元
诗:“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 清
《江行始见芦花》诗:“一望长风夹,凄迷势更宽。”(2).悲凉怅惘。 元
《营独山谷》诗:“中夜几回远自惜,缺壶歌罢意凄迷。” 元
诗:“何处客船歌水调,令人归思益凄迷。” 清
词:“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说也凄迷,载得 齐
梁 夕照归。”(1).形容景物凄凉迷茫。 宋
诗:“庙堧荒寂新犁地,堤草凄迷旧烧痕。” 元
《红绣鞋·赠美妓》曲:“梨花云春淡荡,杨柳雾晓凄迷。” 明 郎瑛 :“予过 横春桥 ,见其墓凄迷于苍莽之中,祀绝而将为人发矣。”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风雪那样咆哮,灯光那样凄迷,我望着那阴霾的天空,我想着未来的和平。”(2).悲伤;怅惘。 唐
《采药赋》:“ 江仆射 之孤灯向壁,不少凄迷。”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鸾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分类:排开云层。多形容高。 晋
之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南朝
梁 沈约 :“ 龙门 百尺时,排云少孤立。” 唐
诗之二:“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 明
诗:“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 浮丘伯 。” 郭小川 《战台风》诗:“红旗般的太阳,排云拨雾飞身大海间。”分类:(1).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宋
诗:“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明
诗:“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 浮丘伯 。”(2).指鸟。 唐
诗之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 京洛 十馀年。” 宋
诗:“今年一战馘馀子,风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于湖边。”分类:(1).长声鸣叫。 汉
诗:“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晋
《马汧督诔》:“青烟傍起,历马长鸣。” 宋
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2).多喻士人施展抱负、才能。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顾盻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 唐
《上武侍极启》:“千载一时,下走得长鸣之所。”分类:即 浮丘公 。 明
《孤鹤篇》:“翩翩 浮丘伯 ,朝从 东海 来。相呼与之归,谓是仙骥才。”或谓 汉 儒 浮丘伯 。 清
:“世以 安期生
浮邱伯 皆为列仙之徒。: 申公 与 楚元王 交,俱事 齐 人 浮邱伯 受诗……则 浮邱伯 实儒者也。”按, 清 人避 孔子 讳,改“丘”为“邱”。参见“ 浮丘公 ”。分类:(1). 战国
玉 《钓赋》中假托的人名。:“ 宋玉 与 登徒子 ,偕受钓于 玄洲 ,止而并见于 楚襄王 。 登徒子 曰:‘夫 玄洲 ,天下之善钓者也。’” 章樵 注:“玄,妙也;洲,水边洲渚。言精于钓,故托 玄洲 为名。”(2).神话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记·玄洲》:“ 玄洲 ,在 北海 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 太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饶金芝玉草。” 南朝
梁 沈约 :“清旦发 玄洲 ,日暮宿 丹丘 。” 唐
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3).幽深的崖岸。:“明珠胎于灵蚌兮,夜光潜乎玄洲。” 章樵 注:“玄洲,幽深之崖也。”分类: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矮人。 晋
《山海经图赞·竫人国》:“僬僬极么,竫人又小,四体取足,眉目才了。” 唐
诗之一:“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分类:(1).神话中的仙桃。据引:“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绮筵。”(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4).见“ 蟠桃胜会 ”。分类:跃身,纵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女子腾身飞出官城,数十里乃下。” 太平天国
诗:“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许地山 《女儿心》:“忽然跳出那个老和尚,抱着一张大被窝,腾身向火一扑,自己倒在火上压着。”分类:亦作“琅玕”。
(1).似珠玉的美石。:“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 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
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元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 注:“琅玕子似珠。” 晋
:“﹝ 昆崙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
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3).指仙树之实。 清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4).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 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
《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于绮席,珠翠琅玕;奏丝管于芳园, 秦 筝 赵 瑟。”(5).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 唐
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说应难。” 清
之七九:“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 唐
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7).喻冰凌。 宋
词:“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宋
诗:“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8).犹阑干,纵横散乱貌。:“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
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分类:见“ 琪花 ”。亦作“ 琪华 ”。
(1).仙境中玉树之花。 唐
之二:“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明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琪华烂日珠炫夜,翠楼玉殿虎守阍。”第一回:“连那瑶草琪花,也分外披拂有致。”(2).指莹洁如玉的花。 清
《虎丘寺玉兰树歌》:“岂知中有逆风香,一树琪花开万个。”分类:(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桡。” 高诱 注:“拨剌,不正也。”(2).张弓貌。:“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贤 注:“拨剌,张弓貌也。”拨,作“拔”。(3).亦作“ 拨喇 ”。象声词。 唐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西游记》第二一回:“ 灵吉菩萨 将飞龙宝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
《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
《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复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
:“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鹢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分类:指 辽河 以东的地区,今 辽宁省 的东部和南部。 战国 、 秦 、 汉 至 南北朝 设郡。解放后(1949年)设省,1954年撤销,与 辽西省 合并复设 辽宁省 。:“ 燕 亦筑长城,自 造阳 至 襄平 。置 上谷 、 渔阳 、 右北平 、 辽西 、 辽东郡 以拒 胡 。” 南朝
宋 袁淑 :“讯此倦游士,本家自 辽东 。” 宋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 辽东
丁令威 。” 明
《震泽长语·食货》:“北边自 敦煌 至 辽 东万一千五百馀里,故有吏卒数千人,虏不能攻。”分类:(1).掀起波浪。:“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北魏 郦道元 :“ 狄水 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2).比喻动乱。:“洪飙扇海,二溟扬波。” 李善 注:“扬波,喻乱也。”(3).喻情绪波动。 唐
《高君画赞》:“ 温子 温闲,骨气委和,迹不举物,心不扬波。”分类:(1).半数已空。:“ 士良 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第一○五回:“﹝ 贾琏 ﹞一进屋门,只见箱开柜破,物件抢得半空。”(2).谓空中。 唐
诗:“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 宋
诗:“半空夭矫起层台,传道 刘安 车马来。”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鬼子恶气腾腾地扑进来,举起刺刀就戳……刺刀在半空中停住了。”分类:(1).白绢衣裳。:“ 殷 人哻而祭,缟衣而养老。” 郑玄 注:“ 殷 尚白而缟衣裳。”:“ 子华 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 明
《画鹤赋》:“俨缟衣而不惊,腾玉羽而将翔。”(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发引日,敕官缟衣祖送于国门之外。”:“渡 江 抵 浦口 ,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分类:指丹顶鹤朱红色的头顶。 唐
诗之二:“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宋
诗:“老鹤初来未丹顶,稚松亲种已虬枝。”《水浒传》第一回:“鹤生丹顶,龟长绿毛。” 胡乔木 《仙鹤》诗:“你的仪态是优雅的峰端,你的丹顶是珍异的王冠。”分类:亦作“ 九皋 ”。
(1).曲折深远的沼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毛 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皋,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皋,九折之泽。” 汉
桓宽 :“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絷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2).指鹤。 元
诗:“九皋声断 楚 天秋,玉顶丹砂一夕休。”(3). 九方皋 的省称。 明
《〈诗薮〉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 九皋 相马,未也。”分类:黑夜无月光。 唐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元典章·刑部四·走马撞死人》:“不防,有一男子投西来, 三丑 为马行得紧,又为月黑,委是不见,将前项男子 田快活 撞倒身死。” 清
:“盖灯昏月黑,日暮云阴,往往遇之,不为讶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一个云遮月黑的夜里,在山里割柴的 生宝 棉衣被灌木刺得浑身开花。”分类:见“鸡叫”分类:(1).献媚强笑貌。:“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朱熹 集注:“喔咿儒儿,强语笑貌。” 唐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严复 《救亡决论》:“时局至今,吾宁负发狂之名,决不能喔咿嚅唲,更蹈作伪无耻之故辙。”(2).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卷二九引 汉
王延寿 《王孙赋》:“蜷菟蹲而狗踞,声历鹿而喔咿。” 宋
:“骂贼语悲壮,摏喉声喔咿。”(3).禽鸣声。 唐
诗:“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 唐
诗:“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 唐
《截冠雄鸡志》:“﹝雄鸡﹞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分类:因受惊吓而突然动作。例如:深夜突然听到枪声,大家都从床上惊起。古代传说有三足乌居于太阳中。《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高诱 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后因以“踆乌”借指太阳。 唐
《秋色赋》:“踆乌减赫,顾兔添明。” 清
法南墅 尝偕一友登 日观 ……既而踆乌涌上, 南墅 谓其友曰:‘太阳真火,故入水不濡也。’”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壮哉劲气亘天,踆乌退舍。”分类:(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
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宋
:“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 清
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辘轳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唐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叶葱奇 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说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2).借指墓穴或骨瓮。:“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 侬智高 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 侬智高 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分类:仙女。环,古代女子的环状发髻,借指女子。 殷夫 《呵,我爱的》诗:“看,她有如仙环,胸中埋着我的爱情。”分类:(1).玉声;清越的声音。:“凤盖棽丽,和銮玲珑。” 李善 注引《埤苍》:“玲珑,玉声。” 唐
诗:“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这一张断弦琴弹得出一声声的哀弄:丁东,琤琮,玲珑,一声声是梦,一声声是空空。”(2).明彻貌。:“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玲珑,明见皃也。” 南朝
宋 鲍照 之四:“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 唐
诗:“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清
《帘》诗:“约略同云母,玲珑彻水精。”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 中国 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3).诗词中用以指梅花或雪。 唐
诗:“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钱仲联 集释引 张相 曰:“上句指梅,下句指雪。” 唐
诗:“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此指雪。 宋
:“玲珑剪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此亦指雪。(4).精巧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状,仍饰以五采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 明
诗:“阑干既重复,结构亦玲珑。” 老舍 《骆驼祥子》九:“禁城内一点声响也没有,那玲珑的角楼,金碧的牌坊……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5).灵活貌。 唐
诗:“心窍玲珑貌亦奇,荣枯只在手中移。” 宋
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蒋光慈 《给某夫人的信》诗:“可是你那玲珑而活泼的神情,令我相信你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6).指 唐 代歌妓 商玲珑 。 唐
:“罢胡琴,掩 秦 瑟, 玲珑 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宋
:“只有黄鸡与白日, 玲珑 应识使君歌。”(7).泛指歌妓。 清
《燕归漫·虎丘赋感》词:“歌馆闭,舞衣散, 玲珑 老, 野狐 穷。” 王应奎 卷二引 清
邵青门 诗:“花笺四幅教 玲珑 一曲《霓裳》拍未终;谁把梨云吹不散,墓门西畔白杨风。”(8).乐章名。 宋
卷上:“自 宣政 门, 周美成 、 柳耆卿 辈出,自制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珑四犯。”分类:(1).十分之二。:“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分类:(1).华丽的楼。 唐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2).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洞里之玉楼金阙,尘俗难窥。” 宋
诗:“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参见“ 玉楼受召 ”。(3).指妓楼。 唐
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4).道教语。指肩。 宋
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侯鲭录》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袅深藏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5).亦称“ 玉楼子 ”。牡丹花的一种。 宋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清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诗:“改砌花台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秾华。”自注:“玉楼,花名。”分类:亦作“烟雾”。
(1).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
宋 鲍照 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唐
诗之一:“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第四一回:“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烟雾溟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原来是一家 中国 茶馆,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的烟雾浊气。”(2).喻指轻薄的纱罗。 唐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元
诗:“北窗高卧自清宁,烟雾衣裳云锦屏。”分类:(1).为人邪恶而耽于享乐。康,通“ 荒 ”。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诅楚文》:“按康当读为荒,古康、荒二字音近相通……回,邪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其民康回虐饕,墨贼无艺。”(2).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即 共工 。:“ 康回 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王逸 注:“ 康回 , 共工 名也。《淮南子》言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不得,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东南倾也。”分类:(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地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3).耳的别名。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绝顶巉岩,耸立如柱。”(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分类:(1).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参见“ 女娲氏 ”。(2).相传为 夏禹 之妃, 涂山氏 之女。“予娶 涂山 ” 司马贞 索隐:“《系本》曰‘ 涂山氏 女名 女娲 ’,是 禹 娶 涂山氏 号 女娲 也。”亦称“ 女娇 ”、“ 女趫 ”。 汉
赵晔 :“ 禹 因娶 涂山 ,谓之 女娇 。”:“ 女趫 , 禹 妃, 涂山氏 女,生 启 。”(3). 太行山 别名。 清
厉荃 :“《十道山川考》, 太行山 为天下之脊,一名 王母 ,一名 女娲 。”分类:(1).指西南方。因有“西南得朋”之语,故以坤指西南。:“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李善 注:“《毛诗》曰:‘七月流火。’ 毛苌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维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初 蜀 师之役,中军 云侯
有终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维,公有力焉。”(2).指南方。 唐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望罗浮歌》:“ 丰隆
列缺 ,手劈坤维。”(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 居坤维。”分类:(1).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太白晨出东方,曰启明。”(2).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 唐
《胡无人》诗:“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太白经天,旄头彻夜光射。”(3).旗名。 宋
《忠臣传序》:“然君父不以无道贬尊,则 武庚 视太白之旗,必有大不忍于此者。”缘起首回:“馘 安禄山 之首,悬之太白。”(4).河神名。:“六驾蛟龙,附从太白。” 李善 注引 许慎 曰:“ 冯迟 、 太白 ,河伯也。”(5).即大白。大酒杯。 宋
《孔氏谈苑·上马杯》:“ 莱公 酌太白饮之,曰‘上马杯’。” 明
:“笑看明月问狂客,我举太白君当浮。”(6).山名。在 陕西省
眉县 东南。 唐
诗:“西当 太白 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 巅。”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太白山 ,在 凤翔府
郿县 东南四十里,钟西方金宿之秀, 关 中诸山莫高于此。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清
诗:“ 太白 去天真一握,裨瀛环海更西流。”分类:(1).星相家谓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多指人的气度、格调而言。卷五十引 汉
蔡邕 《荆州刺史庾侯碑》:“视(或作“朗”)鉴出于自然,英风发乎天骨。” 唐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 旻上人 天骨多奇,神情独王。” 明
诗:“天骨原萧散,能消许事侵。”(2).称美诗文风骨。 宋
诗:“多为峭句不姿媚,天骨老硬无皮肤。”(3).指骏马的躯干。“ 安平
赵孔曜 荐 辂 于 冀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曰:“然见 清河郡 内有一骐骥,拘絷后厩历年,去 王良 、 伯乐 百八十里,不得骋天骨,起风尘。” 唐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分类:(1).犹远古。:“皆理定于万古之前,事徵于千代之外。” 晋
:“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明
《谒禹陵》诗:“万古终河洛,其咨永不忘。”(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 高洋 ﹞诏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挂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3).死亡的婉辞。 唐
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分类:直到现在。:“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唐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 。”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分类:(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桂棹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逸 注:“言己乘船,遭天盛寒,举其棹楫,斲斫冰冻,纷然如积雪。” 晋
之五:“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唐
诗:“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宋 徐铉 《木兰赋》:“伊庭中之奇树,有木兰之可悦。外烂烂以凝紫,内英英而积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2).积久下雪。:“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馀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分类:虫名。大如指,生 阴山 北及 峨嵋山 北,味美,治内热。又名冰蛆、雪蚕。 宋
《江邻几杂志》:“ 峨眉 雪蛆大,治内热。” 宋
卷六:“此物实出 茂州 雪山。雪山四时常有积雪,弥遍岭谷,蛆生其中。取雪时并蛆取之,能蠕动。久之雪消,蛆亦消尽。” 明
:“ 阴山 以北,积雪历世不消,生蛆如瓠,谓之雪蛆,味极甘美。”分类:盘旋,盘曲。 明
:“冰蛇雪鼠相蜷蜿,味如餦餭色如乳。”(1).干的饴糖。:“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餦餭,饧也。” 洪兴祖 补注:“《方言》曰:‘饵谓之糕,饧谓之餦餭。’注云:即乾饴也。音张皇。一曰饼也,一曰饵也。”《方言》第十三:“饧谓之餦餭。” 郭璞 注:“即乾饴也。” 宋
:“粔籹堆盘白,餦餭出釜甜。” 清 陈维嵩 词:“馎饦溜匙姜韭滑,餦餭胶口椒橙美,更传闻樱笋贱如泥,今年里。”(2).用饴渍。 唐
诗:“自是 扬雄 知郭索,且非 何胤 敢餦餭。”(3).一种用面粉制成的环形油炸食品。 清
:“餦餭则粉和饧者,古所谓餈饵也,此皆可充乾物。” 清
《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余亦作六绝句》之二:“纤纤素手擅拈针,改制餦餭味自深。”分类:(1).进入嘴中。指饮食。:“及 楚昭王 在 随 , 申包胥 如 秦 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宋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顷使千人惊。”(2).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 清
:“况持岁价两相较,出口货惟十之二。入口岁赢二千万,曷怪民财日穷匮。” 毛泽东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粮食调剂今年有了不少的成绩,食盐入口也开始有部分的工作了。”(3).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在它的入口的小门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堆积着一座坟墓一般的垃圾。”分类:亦作“ 清凉 ”。
(1).寒凉;凉快。:“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北魏 贾思协 :“如无北向户屋,于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 唐
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宋
《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 清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绿,顿令烦暑化清凉。”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2).清静,不烦扰。《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 宋
诗之二:“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清
《怜香伴·女较》:“纷纷桃李都收尽,方以外尚馀仙杏,贮我药笼中,引尔清凉境。”(3).宫殿名。:“ 清凉 宣温,神仙长年。”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未央宫 有 清凉殿 。”分类:(1).肺部。泛指人体的内脏。犹言心头、胸口、肚子里。《山经》引《相冢书》:“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宋
诗:“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清
:“久而寒沁肺腑,如卧层冰积雪中,苦不可忍。”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再过些时,这里一定是满山茉莉花香,香风阵阵,沁入肺腑。”(2).同“ 肺附 ”。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鼢 ( 田鼢 )以肺腑为京师相。” 司马贞 索隐:“腑音府,肺音废,言如肝肺之相附。又云:杮,木札;附,木皮也。”:“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吾托肺腑,死国难固其所,若则走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其实 满清 统治者的肺腑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便被贿赂熏染得秽浊不堪。”(3).比喻极亲近的人。:“ 遥光 又遣亲人 刘沨 密致意于 朓 ,欲以为肺腑。” 明
《答陆思山书》:“此老胸中甚有奇抱,然亦不见有半个奇伟卓绝之士在其肺腑之间,则亦比今之食禄者聪明忠信,可敬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兄妹肺腑,岂忍膜置,不一规诫乎?”(4).比喻内心。 唐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宋
诗之二:“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清
:“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诚,结于肺腑。” 巴金 《随想录·再谈〈望乡〉》:“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分类:(1).暑热。 唐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飓风寝毒,炎埃罢厉。” 明
:“炎埃被九野,照灼后土赤。”(2).火灰。:“ 禄山 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分类:(1).清洗;清除。:“后二年, 世祖 受命,荡涤烦苛,复五铢钱,与天下更始。”:“ 文皇 荡涤,刷清苍昊。” 清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扫除开八表,荡涤剪群凶。”(2).澡器。 玄应 卷十四引 汉
服虔 《通俗文》:“澡器谓之荡涤也。”冲洗;清除。:“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宋
诗:“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剪灯新话·申阳洞记》:“不意君能为我扫除雠怨,荡涤凶邪,敢不致谢!”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笑声有时又像清泉,可以让人的灵魂在其中好好荡涤一下。”分类:邪恶污秽。:“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人乃至盛之纯阳,鬼乃幽阴之邪秽,今子与幽阴之魅同处而不知,邪秽之物共宿而不悟,一旦真元耗尽,灾眚来临……可不悲夫!”分类:(1).精神。:“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 宋
《夷坚乙志·承天寺》:“自尔以来,精爽常郁郁。”(2).魂魄。 晋
《寡妇赋》:“睎形影于几筵兮,驰精爽于丘墓。” 唐
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清
诗:“相望 鄂王 精爽在,灵旗萧飒暮山空。”(3).犹言神清气爽。《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家大爷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会这等病?”第七五回:“ 李纨 近日也觉精爽了些,拥衾倚枕,坐在床上。”分类:(1).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阴阳,每卦之爻变动无定,故爻位称虚。:“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韩康伯 注:“六虚,六位也。” 孔颖达 疏:“言阴阳周遍流动在六位之虚。六位言虚者,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其数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 明
《传习录》卷下:“良知即是,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2).上下四方。:“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 晋
:“循途虽坦,而足无骐驎;六虚虽旷,而翼非大鹏。” 宋
诗:“心在六虚外,不知呀网罗。”分类:亦作“乌鸦”。鸟名。嘴大而直,羽毛黑色。 宋
诗:“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明
:“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明 李时珍 :“乌鸦大觜而性贪鸷。”分类:腐烂的死鼠。典出:“ 惠子 相 梁 , 庄子 往见之。或谓 惠子 曰:‘ 庄子 来,欲代子相。’于是 惠子 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后遂用为贱物之称。 晋
:“侣云鹏以高逝,故不萦翮于腐鼠。” 唐
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明
诗之二:“群鸱得腐鼠,笑汝长苦饥。” 清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赝鼎之光,空吓腐鼠。”
之四:“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分类:(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诗:“裤襦优足遍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2).:“《黍离》,闵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诗:“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诗:“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明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叹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分类:(1).令人畏惧。:“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孔颖达 疏:“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夏日之日也” 晋
杜预 注:“夏日可畏。” 唐
诗:“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清
:“目睢盱可畏。”(2).令人敬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仙乐隐隐以引前,天女依依而后送,一道光明可畏。” 宋
《王无咎字序》:“ 补之 明经术,为古文辞,其材卓然可畏也。”分类: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晋
:“见可欲则真正之心乱,势利陈则劫夺之涂开。” 清
《广阳杂记》卷一:“盖贤也,货也,皆可欲也。”分类:道教谓修道者洗去凡髓,换成仙骨。亦比喻彻底改变思想、习性。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吾却食吞气已九千馀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岁一反骨洗髓,二千岁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宋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分类:(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鸾。” 唐
:“ 嬴 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决疑注》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鸾,远市朝。” 清
诗:“忽驾青鸾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词:“废寝忘餐思想遍。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 清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卷九十引 南朝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鸾”借指镜。 闽
:“妆台尘暗青鸾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妆台,懒把青鸾高照。” 清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4).亦作“ 青銮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銮”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鸾于东郊,冕朱纮而莅事。” 南朝
《倡妇自悲赋》:“侍青銮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5).指女子。 唐
诗:“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鸾,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怅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鸾杳不回。’”分类:
客服:+86 1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山雪鸡种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