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尽早辞职同事,辞职,是不是太不值得,怎么那么烦这种人,今天晚上警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上班|情感世界 - 昆山论坛
查看完整版本: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上班
不知从何时起,在60-70年代出身的人眼中让人无比向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来越被80-90年代出身的年轻人感到厌倦。“每个月总有那么30几天不想上班。”“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会出**的时间换取金钱。”“上班就是在浪费时间与青春。”诸如此类的言论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与生活中,于是“上班”听上去像极了一个很丧的词。据国内某求职网站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近三年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正在持续飙升,其中2016年高达26.5%。“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上班了?” 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作为一个已经上了3年多班的90后,我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所以前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不上班”的文章,也和身边那些已经不上班的朋友们聊了聊,收获颇丰。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以及“不上班的话,可以做些什么?”“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大部分人说自己“不想上班”,其实并非“不想工作”。这个观点我是在看谈话节目《圆桌派》2016年的一期“呆着:不想工作怎么破?”时,被陈丹青点醒的。“上班”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交易行为”,公司付费购买你的劳动时间,你就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去做规定的事情。而“工作”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或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之一。简而言之:上班是为别人做事,而工作是为自己。在《锵锵三人行》的百度贴吧里,某位网友对“上班”和“工作”的定义,我觉得形容得非常贴切。【上班】= 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单纯为了不被带上耻辱的“无业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态,因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没有这份收入,所以“焦虑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对高一些,这在狼多肉少与攀比心较重的国家里最为明显。当然,也有一些人因惯性使然(上着上着就习惯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混日子”对他们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工作】= 带有一种积极的、并不单纯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为无业者的、有奋斗目标并能结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乐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那些整天嚷嚷着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强的驱动力,陈丹青说,他也不喜欢上班,却可以像虫子一样醒来就工作,一直到深夜。那么界定清楚了“上班”的真正含义,我们就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看清了彼此的生活”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并非生来就讨厌上班。否则为什么职业倦怠症一般都出现在那些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应届毕业生身上。相反,刚刚离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反而对上班的积极性最高,因为新鲜好奇、没有经验。在对上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体会之前,我们往往会把“上班”和“工作”混淆一体,想从上班中获取工作才能带来的快感。但结果往往是工作越久越发现:上班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赚钱谋生。幸运的话,它也许还能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话,你就单纯是在做一笔拿时间换金钱的交易,所以才会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费青春”。但是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牺牲点什么去换取金钱。而牺牲时间,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且成本最低的买卖。所以上班赚钱,成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后所折射的含义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没那么顺心,或正在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气吞声,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来。上班所带来的倦怠,相信每一代人都感同身受。但为什么我们的父辈母辈那一代,就从来没听说过谁谁谁不想上班,就干脆辞职了呢?《圆桌派》里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关。在通讯和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相对贫乏简单,那时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但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边,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谁谁谁出国读书了,谁谁谁创业了,谁谁谁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赚钱了...再加上各类媒体、广告、互联网产品每天都在变着花样供应各种生活方式:精英就该喝某品牌的咖啡,戴某品牌的表;中产标配就是一房一车,一年两次国外旅游;月薪两万的女孩每天一颗牛油果;不油腻的中年男人周末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毫无保留地看到了彼此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社会也越来越鼓吹同一种价值观和成功标准。渐渐地,所有人都被挤到了同一个地方,向着同一个方向奋斗。然而可悲的却是,东方是一个等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又极其重。于是那些无法突破现状的人,只能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想要努力改善自己,一边又缺乏奋斗的斗志与能力,于是挫败不断,最后只能沦为社会的边缘人,一日日重复上着没有希望的班,不认命地活着。“看似选择很多的年轻人其实别无选择”虽说现在年轻人不工作可以做的事情比过去更多了,但如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特别对于那些家境一般又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来说,衣食住行的生存压力与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都让他们在许多个“不想上班”的时刻犹豫不决。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没有承担风险的经济实力,看似选择更多的年轻人实则根本没有选择。于是只好一边抱怨着“不想上班”,一边继续埋头干活。所以“不想上班”对当代青年来说,其实是一句十分沮丧而又无能为力的话,它背后隐含的是除了上班别无选择的无奈。如果以上描述的人群是“不想上班”群体中的大多数,那么真正做出辞职决定,不再上班的年轻人,可以说是这群人中“真的勇士”了。不上班可以做什么?消极选择:混吃等死家里蹲在不上班的人群中,有这么两类对比鲜明的状态: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和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积极状态。消极状态的常见表现有:回家啃老、家里蹲、变卖已有资产坐吃山空(这种现象多见于家庭条件富足者)等。在“啃老族”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的今天,“蹲族”这个新概念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蹲族”,顾名思义,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无业青年,多存在于北上广深等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前阵子国内心理学自媒体Knowyourself发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北上广深独有的“蹲族”现象。文章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这群人高学历、无业、既不热血也不奋斗,他们在一线城市里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来,终日无所事事。”“蹲族”这一时代的产物,充分验证了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我有时就想,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过于鼓吹“努力”了,以至于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般,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不值得一过一样。明明有些人就是天性懒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却被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逼得不得不上进,拼命去寻找值得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圆桌派》里,窦文涛讲了一个辞去教师工作后回到家乡“蹲着”的年轻人,连饿了吃东西、渴了喝水的欲望都没有,整日在家蹲着不出门,最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见他之后,村里人发现他饿死了。这应该是“蹲族”的极端了。陈丹青说:有些人天生就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却无法选择地被生了下来。他们看了看这个世界,发现没什么可活的,于是选择了离开。一想到在这个摩肩接踵的世界上有一群人正这样格格不入地活着,就觉得悲哀。转过头来看现实社会,无数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哪种生活的年轻人,和奋斗的大多数一起涌向了北上广,却发现那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好像也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是来路已不能退,于是只好在北上广做一个“蹲族”,但蹲久了也有坐吃山空、蹲不下去的一天,最后还是得出去重新找工作、重蹈覆辙。而对于那些出身在大城市,或者家庭富裕到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的人来说,不上班也可以靠已有资产舒舒服服地活着,再不济在北上广卖套房,也可以支撑个好几年。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存在。以前她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整天不上班也有钱花,有一天实在憋不住开口询问原因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没钱花了就卖套房,卖个几百万又可以过个好几年。“但是长期这样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有个生钱的源头吧。”朋友说。这种坐吃山空的不上班,其实也算比较消极的状态了。积极选择:自己给自己打工积极的不上班的状态就比较复杂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从“为别人打工”,转变成了“为自己打工”。我梳理了一下认识的人中所有不上班人群的选择,基本可以分为这么几类:1. 创业这类人中男生居多,他们大多目标性强,不喜欢被条条框框约束,不一定性格外向、有领导力,但大多不受约束、渴望财务自由。创业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人脉资源和独立想法,并且抗压能力较强、接受充实忙碌状态的人。至少我身边创业的人中,没有过得轻松的。2. 开店做生意我身边开店做生意的朋友中女生居多,她们开的店也多在餐饮行业,并且她们都有一个同样做实业的男友或老公,两人一起打理店铺或扩大生意门类。可能很多人好奇开店的起步资金有多少?在这个互联网盛行、传统行业叫衰的年代,开店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我了解下来,开店对于不上班的人群来说却确实风险较大,起步资金至少20-30万,这是在一家二线城市开一家小型咖啡厅的投入。至于店铺能否赚钱就和诸多因素有关:前期投入、店铺定位、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等等。身边朋友开的店铺中,有开了几个月就开始盈利的,有人气火爆算好了1年内回本的,也有每个季度亏损100万的。基本规律是:前期投入越高,回本越慢。所以开店对一个人的资金积累要求较高,如果完全拿自己的钱去开店的话,风险还是挺高的。3. 自由职业我身边做自由职业的就五花八门了:有自媒体人、自由撰稿人、旅游达人、自由贸易者、沙画师、饰品手艺人、摄影师、糕点师等等。自由职业也是一种职业,它更多依赖于一个人的某项特殊技能,基本上那些能靠自由职业生活的人,在自己的专属领域都有一定人脉资源且极其自律。但混得好不好,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4. 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也是新时代的产物。斜杠青年,即同时做着好几件事的年轻人。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远程办公和线上工作的便利性使一个人拥有了同时做好几件事的可能性。身边那个白天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同事,也许下班以后会在家继续捣鼓一些别的酷炫事情。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越来越不安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我认识的人里,有一边上班一边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的,有自由摄影师同时开着一家手作某宝店的,也有一边开着咖啡厅一边运营着自己的广告工作室的。我自己也是一边上着班一边运营着公众号、拍着照片。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但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谁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哪天就成了夕阳行业,或受政策影响、面临淘汰。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兴趣广泛且好奇心旺盛,在现有工作无法满足自己兴趣的前提下,总想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弥补工作以外的空白。心理学自媒体Knowyourself同样写过一篇与“斜杠一代”有关的文章,试图分析斜杠背后的原因,文章里得出的结论是:在斜杠风潮背后,反映的是趋于疲软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年轻人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全感。选择斜杠,是因为许多人不再相信社会的稳定性,也不相信依靠长期勤恳的努力便能获得成功和阶级的跃升。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想要单纯依靠朝九晚五的工作实现突破式地财富增长太困难了,拿现在最热门、薪资最高的程序员来说,勤勤恳恳、不分昼夜,冒着提前秃顶和猝死的风险卖力工作十来年,可能也不过年薪百万,这还是混得比较好的那一拨人。可一百万可以在北上广做什么呢?不够市区一套房的首付。“这个时代让人心碎之处在于,它让个体为实现自我奋斗,但奋斗却不必然实现自我。”但我以为,在时代风潮变化之前,多学种姿势自我防御,总归是不会错的
一个月总有那么30几天不想上班,哈哈
上班与工作的性质真是不同,一个主动,一个被动,
查看完整版本: [--工作一年、三年、十年的人,离职时该注意的事
这是个员工动不动就想开除老板的时代,除了较负面的因素,也有为了自我发展和培养能力而积极换工作的原由。但是离职也需要找适合的时机,慎重决定,才能将离职可能造成的风险和问题降到最小。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离职,若等到身价下跌才开始写履历表,便为时已晚。
工作已经5年的K先生,最近只要吃过午餐后就想打瞌睡。他每天光是上班路上就要花上4个小时,清晨就要出门,晚上回到家则已超过10点。他常常因精神不集中而导致工作效率不佳,且每天早出晚归也没什么时间和家人相处,就算是假日也大多在家补觉。 几个月前,K先生还在一间路程只要40分钟的服饰公司工作,那是一家中小企业,年薪、职务和办公室气氛都还算不错,但K先生却因为无法认同新来的主管,而决定跳槽到现在这家公司。 虽然K先生对前任主管没什么好感,但却十分肯定他的工作能力。前主管非常了解部属们的工作内容,所以下达的指示都很明确,部属也能如实地依照他的指示做事。新的主管虽然人品不错,但业务能力不佳,因为不了解业务的工作,所以决策也不明确,经常在最后关头草草了事,使得部门绩效大幅下降,部属做起事来也变得没有头绪。 现在的公司有很多优点,年薪高、工作环境比前公司好,只不过,业绩至上主义的主管会冷酷地批评部属的能力和实绩,因为十分重视团队,常在下班后或假日举办聚餐以联络感情,使得员工几乎没有私人的时间。而且工作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性,主管一人便决定了所有事情,部属只能听命行事,无法发挥个人所长。于是没有多久,K先生又起了离职的念头。 换了工作之后,像K先生一样感到后悔又苦恼的人不少,某就业情报公司以曾经离职或转行的人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43.8%的人“曾经对离职或转行感到后悔”,职级越高的人,后悔的比率越高。像K先生这样在换公司后,虽然能得到想要的,但也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般人在转换工作时,通常只心系着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忽略了可能会失去的,往往事后才发现,离职造成的失落感反而大于满足感。 烦恼该不该离职时,先想想会失去什么 某半导体公司的员工,在任职十多年之后毅然离职,后来写了一封信给前同事,而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话题—— “在我离开公司之前,始终认为是因为自己很优秀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而且是公司限制住我,才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心想着只要离开公司,我的价值就会往上提升至更高的阶段,并期待能得到更高的年薪和职位。 “然而,这一切完全是自我感觉良好,能有今天的我,并不是因为我很优秀,而是公司的支持与培育,以及同事的协助。离开任职多年的公司后,我才能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一切,原来现实世界并非我所想的那样。实在很抱歉又很感谢,如果没有各位的协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希望你们不要步上我的后尘,而是继续留在公司一起成长、发展。“大部分想离职的人,都不认为现在所属的公司对他有什么重要。其实是现在的公司才让你拥有今天的价值,或许目前的状态才是最适合你的。只有在知道公司的重要性之后,才让你更慎重看待离职这件事,但往往已经来不及了。”“离职”这个念头在上班族的脑海中时常出现,根据了解,现在离职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也不是背叛同甘共苦的同事们,而是为了累积不同经验。特别在年轻的上班族之间,普遍有着“为了提高身价,必须每隔几年固定换工作”这样的意识。事实上,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太久,要获得很高的年薪并不容易。调查发现,在行动通讯公司中,年薪上看百万的员工中,平均换过2.98个工作。大部分年薪接近百万的人,其职涯中平均有2~3次是在重要的转折点时离职,并计划在下一份工作时,晋身年薪百万的行列。 离职已成为现今的职场常态,但离职的原因却和过去大不相同。台面上多为年薪太少和福利不佳等理由;其次是企业的教育及升迁机会不足。但与离职者深谈之后发现,真正的原因和上述还是有所差异,反而是不满上司的领导风格、和同事间的关系不佳、职务不符合兴趣等才是关键。 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或是更努力一点,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很多人因为和主管及同事相处的问题而离职,但在换了工作后才发现,新公司也有类似的问题,甚至还可能遇到比过去更严重问题。 想离职时,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在前述的离职原因中,很多都不需要离职就能解决。或许现在的公司带给你不少压力,却也可能让你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所以请务必三思,若离开最适合、最稳定的位置,会不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必须积极考虑离职的三种情况这是个员工动不动就想开除老板的时代,除了较负面的因素,也有为了自我发展和培养能力而积极换工作的原由。但是离职也需要找适合的时机,慎重决定,才能将离职可能造成的风险和问题降到最小。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离职,若等到身价下跌才开始写履历表,便为时已晚。下列为一般较常见的离职状况。 ■ 发现公司有问题时全球经济低迷,让很多大学毕业生为求职奔波到最后,会变成只求有工作就好。但如果找到工作后,却发现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一定要立刻离开。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若在有问题的地方待久了,近墨者黑,很可能会为了适应环境,而选择同流合污。 一般来说,企业都不喜欢频繁换工作的人,他们认为:“经常换工作的人稳定性偏低,就算进了公司,再离开的机率也很高。”因此在面谈时,人资部门都会详细询问应征者离开前一份工作的原因,如果应征者无法说出合理的理由,被录取的机会就不大。 即便如此,若发现公司有问题,还是建议你尽快离开。由于在职时间很短,在应征下一份工作时,不妨直接予以省略;如果长时间待在有问题的公司,之后换工作时,就必须谨慎说明辞职的原由了。 ■ 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如果工作内容不是自己喜欢的,又没有机会调整时,也要慎重考虑离职这个选项。面对不适合的工作,很难能有良好的工作效率。若长期待在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环境,之后换工作时,负面影响还会继续延伸。若组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纯粹只是因为工作内容不合适,应该要提出转调部门的要求。当然,转调或许并不容易,所以平常更要在与自己业务相关的领域中,累积经验和知识,并且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如果努力之后,公司还是不愿意让你转换部门,再来好好考虑离职一途。■ 当有人来挖角时当有人来挖角时,也要慎重考虑。确实这是最佳的离职时机。会有人来挖角,表示对你工作能力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离职,多半可以选择条件更好的职场,包括更大的公司规模、更高的职级、更好的年薪等。遇到以上三种情况时,都必须积极考虑离职。尽量避免只是因为待遇、福利、和上司同事不合等因素而离职,如果是因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可能受到阻碍,或是在公司已经无所发挥或没有可以学习的东西时,就要尽快离开。 不同时期应该要有不同的离职技巧 综观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之后,我们发现,要在一家公司累积完整经历的时间平均为三年。换句话说,至少得在一间公司待上三年的时间,获取有关该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得到公司的认同后,再考虑换工作会比较妥当。结合各方意见,离职的时机大约可分成以下三个时间点: ■ 任职满一年 如同前面所述,因为现在的人力市场求职不易,大部分求职者都是抱持着先找到工作再说的心态,使得进公司后没多久就辞职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个时期离职的人当中,有人是选错工作,有人则是因为工作环境不适合而离开。若是前者,一定要尽快离开,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再次慎选跑道。 职场可以随时转换,但是职业并不容易转换,且会随着时间增长而越来越难。如此一来,若没有选对职业,只会累积到一些无用的经历,因此最好趁早离开。如果一时间要换工作不容易,也可以试着申请转调到其他单位。 如果无法转调单位或公司本身有明显的问题,最好还是尽快离职。切记,日后再找工作时,第一个公司会左右自己个人品牌约70~80%的评价。第一份工作就像你所毕业的大学及科系,对职涯有决定性的影响。工作满一年后离职时,因为离大学毕业还不算太久,学历依然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如果学历还不错,便能再以新鲜人之姿重新找工作。若第一份工作的表现比学历突出,那么,就要多加思考在找下一份工作时,是学历的帮助比较大,还是第一份工作带来的帮助比较大? ■ 任职满三~四年 在这个阶段,对于公司和工作已渐趋稳定,会开始思考这份工作适合作为终身职业吗?这间公司可以作为终身职场吗?也会比较现在的薪资和福利,与其他公司的差别。另外,同期的同事或许已经获得晋升,同侪之间互相较量的气氛也会出现。 一般来说,工作3~4年之后,能力大致已经获得认可,这时是有离职优势的,尤其是以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若要换到中小企业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记得,若是转职去了中小企业,日后想再回到大公司工作就不太容易了。因此,最好在水平相当的公司之间转换,才能维持个人品牌。在这个时期,比起年薪和福利,选择公司的品牌更重要。可以的话,最好是在行业或职务中选择一个,并维持一贯性。如果公司还不错,但职务和本身个性不合,就要积极寻求变更职务的机会。可以利用在公司内部的人脉来协助自己转换到更能发挥所长的部门。 若已经下定决心离职,也要努力在公司内留下好声誉。因为目前所在公司的品牌以及公司对自己的评价,将是转换工作时的关键。通常任职3~4年的人在换工作面试时,会被询问到有关离职的原因,“为什么要离职?”“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等问题,若你的回答是不满意薪水、福利、工作环境、上司及同事等,或是批评前公司,只会一再被扣分。如果不能说出具有说服力的离职理由,面试官会认为你是个到处跳槽的“蚱蜢族”或是“游牧族”,这两种族群的应征者相对不太受到公司的欢迎。 要转职并不容易,但这个时期可说是最后机会,如果眼光稍微放低一点,转往中小企业,或是换到年薪虽少但是能有所发挥的公司,或许近期看来是个危险的决定,但日后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 进公司十年后 十年后,你很可能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或是身为管理阶层。为了累积经验,除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也要想办法涉猎其他相关的业务。即使选择继续待在同一家公司,以长久性来看,仍必须想办法转调到其他部门加以历炼。 对进公司之后都没有换岗位的人,到了这个时间点可说是最后机会了。在同一条路走了十年,已经成为管理阶层,这时可能会有机会转职到想要尝试的领域。离职后,若不是换得一个管理职位;就是转换到中小企业待到退休;再不然就是自己创业。此时的决定,将影响下半场的职涯,对退休后的经济活动也会有直接的关联。 离职时期的五大禁忌 换工作前,递交辞呈是不可避免的阶段。辞职可说是目前职务上的最后一项项目,必须表现得干净利落又得体。尤其是近来各公司在招募有经验者时,十分仰赖背景调查的参考值。在透过猎头公司挖角或是外商公司招募时,背景调查已成为必备的程序。 通常对一个人的印象,大多会锁定在他离开时的情形。因此,为了日后在背景调查中,能够取得前公司良好的评价,递交辞呈时,就必须格外小心。以下是与递交辞呈有关的注意事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 在尚未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绝不能递辞呈 一般来说,个人品牌大多来自于所属单位的庇荫。因此,当离开这个单位之后,个人品牌必定会打折,带着这样的个人品牌,要再寻找下一份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想受到这样的损失,就务必要确保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后再递辞呈。要记住,对人资部门来说,通常都不会给离职的人太高的分数,因此,辞职后历经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找不到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数。 ■ 如果得不到所属单位的认同,就不要递辞呈 千万不要在所属单位最需要用人的时间点离职,这样只会让自己与所有人为敌。此外,也要避免在进行重要项目时离职,特别是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这会被视为背叛行为。最好能与前公司维持良好的关系,在得到单位和同事的认同后再离开。必要时,也应该向主管和同事说明离职的缘由。 ■ 不要在得到想要的一切后,马上离职 有人会在递辞呈之前,想办法用尽公司的资源,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不要成为别人口中那个占尽便宜的人,得到珍贵的海外研习机会、领了丰厚的奖金、还把该休的年假都休完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这只会让别人对你冠上“卑鄙”的称呼。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些小福利却失去更多。 ■ 不要和上司达成任何协议 有些人在离职前,会想要找个人商量,不少人会找直属主管,但这不是妥当的行为。因为当团队中有成员要离职时,其他人的工作份量势必就会加重,即使日后应征新人进来,也要花时间训练,对主管来说都是负担。再加上有些公司会认为,部门内有人离职,代表该主管的领导能力有问题。因此,找主管商议离职一事,希望得到好的建议,这其实是缘木求鱼。 很多主管企图挽留要离职的部属,往往不是因为部属的能力很强,而是担心自己受到影响。为了避免麻烦,会尽量开出条件予以挽留,因此,决定离职后,就不该和主管达成任何协商或交换条件(当然,拿辞职来说事儿,以期待提高福利则另当别论,编者注)。 ■ 一旦递出辞呈就不要撤回 一般递出辞呈后,主管和同事都会予以挽留,但是千万不能为人情所动摇。辞呈是将自己的本意赤裸裸的呈现出来,此时已经给别人“这是一个随时都会离开的人”这样的印象了。对于这样的人,公司是不会再寄予太多的期望,甚至对公司来说,对这个人某方面也不再给予信任了。因此,一旦递出辞呈后,最好能干净利落地处理交接事宜。若是因为对工作的责任感或是希望留下好的印象而留下,并不会为自己带来任何益处。因为,也许在你递出辞呈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不满的人在数落你过去的不是了。所以,最好能尽快处理完工作、交接清楚后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资料来源:《干好前3年!》[韩]申铉满著)
北京大杰致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中街甲一号朝来高科技产业园二期3A#1-3层
联系方式: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事不喜欢你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