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的父母需要给孩子安全感教育误区有哪些

当前位置: >>
父母小心哪些家庭教育误区
父母小心哪些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出生后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因此,父母的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父母难避免的8个家庭教育误区,你有陷进去吗?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 方面的能力,结果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却收效甚微,这恐怕是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学前家庭教育学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表扬和批评惩罚子女存在哪些误 区?应如何正确实施表扬和奖励? 误区: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心理健康家庭讲座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实验中学 孙明杰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 了一起。首先感谢各位能来参加家长会,感谢你们...走出专制型家庭教育的误区要从个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观念,摆正父母与儿女的...明明是孩子走路不小心,碰了桌子,也是桌子不对, 走过去打桌子,口中还念念有辞...“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感想 2011 年 10 月 29 日上午,由教育局举办的“万人家长培训” 专家报告会上,我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刘凤华的讲座,他以“家 长...家庭教育误区 -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五棵小学 汤俊东】 再也没有比教育更让家长激动的词语了。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 的家长几乎天天提到它,无时无刻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三大误区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做家长的都要注意了!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 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 小心地揣摩...家庭教育的误区(4) 家长学校座谈会(1) 家长学校座谈会(2) 构建学习型家庭,...不小心又胖了 胖女人必看 健康减肥10种吃不胖的食物 吃哪些食物不发胖 在家全套...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误区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那些中学生家长须知的安全教育
来源:新东方长春学校
作者:新东方长春学校
与小学生不同,中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强,许多事都是独自完成的。天大附中曹树华老师提示,中学生开学前,除了常规的准备外,家长应重点对中学生孩子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家长对中学生孩子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大部分中学生都是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独自或与同学结伴上下学。骑自行车的学生,需要提前检查一下自行车车况是否良好。家长要做好孩子上下学的安全提醒。
  例如,下学后尽快回家不要在外逗留,骑车不可带人,骑车时也不要听音乐。乘车的孩子不要选择乘坐非法运营车辆。乘车时不要看书,不要向窗外招手探头,也不要只顾着和同学聊天忽略了财产安全。与同学结伴上下学途中,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得只顾聊天或在路上打闹。午饭尽量在校内解决,以确保食品和人身安全。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父母应该注意孩子哪些习惯的培养
56.面向未来,把握孩子的成长需要
在孩子们的许多认识中,其未来性和合理性已远远超出家长的认识,面向未来,认识孩子的成长需要,才能避开家庭中的一些冲突。
  孩子面向未来的成长需求与陈旧教育观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人们在谈论教育的时候,常爱说“看他们将来怎么生活?”“他们”就是现在的孩子,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成人社会大都非常担心孩子将来无法适应社会,却没有注意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下一代相比,谁更适应未来社会?用20世纪形成和传承下来的观点去塑造21世纪的人,这中间是否会发生观念上的差别?当我们做家长的和下一代,和孩子间发生认识或观念上的冲突时,是否会想到这样的可能:下一代,也就是孩子的认识更适应未来?事实上,孩子们的许多认识中的未来性和合理性远远超出了我们家长的认识。
  在一次“北京市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在2000多份问卷中抽取了1005份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购买服装时,53.5%的孩子认为款式最重要,42.0%的孩子认为品牌最重要,二者相加,达95.5%。而在“你觉得父母在为你购置服装时,主要是看什么”一题中,占第一位的是价格,达78.5%,看款式的只占2.6%。抛去父母作为家庭主要成员对经济的考虑之外,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看出,孩子的选择更适应未来,更能体现服装在审美功能上的进步和发展呢?!同样,在“平时和同学和朋友一起吃饭”,采取AA制(各付各的账)的有83.0%;“你会买推销员推销的产品吗”一题,回答“一般都买”的47.6%“只要好就买”的25.0%,二者相加达72.6%;对季节性削价,“只要合适就买”有26.8%;“凡是削价的都想买”的38.9%,二者合计65.7%。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现代商业一些运作手段接纳的程度是很高的,“推销”、“促销”等现代商业手段在孩子这一消费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同。这里除了孩子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之外,是否也可以看出一些未来性发展性的端倪呢?
  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当今孩子身上某些弱点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他们可能有的许多我们未及的长处,特别是因为观念认识上的差别,儿童的一些适应未来的优势往往不被成人认识和承认。例如我们常说今天的独生子女人际关系不会太好,因为很多大人想当然地认为搞好人际关系就是批评自我批评,而忽视了交往动机、心理、品质、能力等多方面现代交往因素。独生子女既然“独”,势必在人际关系上处劣势。而实际生活中,独生子女因为大多性格开朗,生活范围大、开放而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上述的调查中,对“除家里人外,你是否还有知心朋友”一题,24.0%的孩子回答“较多”,47.5%的孩子回答“一般”,回答“较少”的只有23.5%;在“你把心里话讲给知心朋友吗”一题中,回答“经常”的占73.5%,回答有时的占20.0%,回答很少或没有的只占6.5%;有91.7%的孩子“经常”或“有时”邀请同学或朋友到家中做客;当同学或朋友谈话时,能自如地加入谈话的有44.8%,有时能加入的占40.2%;二者相加达85.0%。94.6%的孩子认为人与人交往要讲信誉,但高达93.4%的孩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权保留心中的秘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允许保留自己的秘密;当原则与友谊发生矛盾冲突时,53.3%的孩子认为应该选择原则。这些数据表明,当今孩子的人际交往状况是正态发展的,而且可能有比上一辈更进步,更现代之处。
  当家长们从传统的观念和认识来教育、要求当代的孩子时,会不会因不理解他们,认识不到他们可能具有的未来性而无意中压制、扼杀儿童的个性,侵犯了儿童发展的权利呢?这实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几点细节:
  (1)定期、准时发给孩子零用钱,不要让孩子提醒。
  (2)尽可能少地“透支”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学会收支平衡。
  (3)零花钱的数额应基于家庭收入情况,切合实际。
  (4)零花钱应包括一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以便让他们学会如何在花钱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5)对孩子的花钱进行一些必要的约束。
57.从孩子的生存状态反省关怀方式
  家长及社会一方面给了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百般呵护,毫不放手,这就从一个侧面造成了孩子实际上的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孩子的任务任重道远。
  孩子面临的沉重压力与家长、社会过分呵护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我们的社会给儿童提供了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尽管家长们大都舍得投资金、投精力,为孩子成长竭尽全力,尽管孩子们大都健康茁壮,但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就发现,孩子,特别是城镇的独生子女们,过得并不轻松,活得并不快乐。
  沉重的学习压力是孩子们不快乐的首要原因,据对“北京市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的调查,以每天6节,每周5天,周30节为标准,只有13%的学校不超此标准。每周40节左右的,占64.8%,另有近两成的学校超得更多。另外,有49.9%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全班性的集体补课;学生在学校平均每天做一至二个小时作业的占83%,而在家每天做作业两小时以上的达到了半数以上,约为54%,全部样本平均做作业每天达3.01小时。
  让孩子感到压力最大的是学校里的成绩大排队,有94.7%的孩子承认自己的学校给学生排队;38%的学生考试成绩次次都要由家长签字;而有四分之三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76.0%),因此有过打骂作法的家长总计达44.3%。对“是否感到学习负担重”的回答中;肯定表示不重的只占5%,明确表示“很重”和“比较重”的达58.9%。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和偶尔有一提上课就头疼和厌烦的达62.6%,而经常有“因不愿学习而想自杀的冲动”的占3.2%,偶尔有这种自杀冲动的占18.2%。可见,对孩子来说,学习的压力是多么沉重,对他们身心的压迫又是何等严重。
另一方面,孩子们生活上受到了家长的百般呵护,自立的能力很差,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在关于“北京市少年儿童安全状况及求助倾向”的调查中显示,父母不在家,只有61%孩子可以自己做饭吃;31.5%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52.5%的孩子不知道在野外如何找水源;路上遇到坏人,15%的孩子“扭头就跑”、3.5%的孩子选择“和他拼了”;50.4%的孩子不会做人工呼吸;游泳时抽筋,不懂怎么办的占57.9%。
  最为严重的是孩子的心理安全状态十分令人担忧,一个关于平时感觉遇到安全威胁时在周围环境中获得帮助可能性的题目:“如果你遇到无论何种危险,你觉得都能比较容易地从别人哪里获得帮助吗”回答肯定是的只占13%,而不肯定的答案则达86.3%,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安全度不高。另一个关于自杀倾向的指标更为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回答曾有过多次自杀念头的占到10.7%,另有32.0%被试回答曾产生过一两次自杀念头,二者合计,高达42.7%。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重大问题。
  家长及社会一方面给了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百般呵护,毫不放手,这就从一个侧面造成了孩子实际上的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孩子的任务任重道远。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避免走入的三个误区:
  (1)排斥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认识到子女心理健康在孩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心理健康神秘化。不能从自身家庭、亲子关系中去寻求解决办法,过分地依赖心理辅导教师协助解决子女心理问题。
  (3)知行冲突。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子女成长的作用,但因工作等缘故而不能对子女坚持进行心理保健。
58.掌握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与孩子之间的顺畅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亲子沟通的原则。
  那么,怎么样消除代沟实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呢?有的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还小,亲子之间的代沟还不是显得那么突出,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想法,要想消除代沟就要根据他的不同发展阶段,考虑他的一些实际需求,并尽量理解孩子,这样做的效果也许会更明显一些。还有的家长说,消除代沟最关键的就是要互相理解,家长的思维都比较传统,要试图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他们去沟通。
  这些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与孩子之间的顺畅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亲子沟通的原则。很多家长是不是都徒有恨铁不成钢之心,却因为没法了解孩子的内心而在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无力感呢?怎样消除年轻一代与年长者的心理代沟、顺利实现亲子沟通呢?
  第一,一定要以真诚的态度建立家庭沟通的基本规则。
  家里要有一个成员之间互相沟通的规则,就是父母与孩子在发生重大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沟通,全家人坐在一起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规定一个固定时间用于家庭内部的沟通,在这段时间内分享各自的快乐与痛苦。
  例如,爸爸可以说:“我这一周心情不太好,我们单位总是有忙不完的事,上司还总是批评我们做事的效率太低,所以我心情不是很好。”
  孩子在这时大概非常愿意帮助父母出主意,他觉得父母当他是朋友,这就会使他有很多话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谈。当这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了,他也会主动去跟家长沟通,他会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是朋友,是可以互相信任的。
  第二,亲子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倾听对方的感受,不妄加批判。
  这也是很重要的沟通的原则。传统的家长可能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好像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里面不批评就不能称之为家长一样。其实,对等的互动式沟通远比批评有效果得多。
  如果孩子说过的话,家长要全部都拿来纠正和批评,就不存在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了。所以,一定不能用批评的态度彼此对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讲给大家听,每个人尽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和思考,一家人共同分享快乐与痛苦。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学会了倾听和倾诉,而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重要。
  第三,要诚实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念。
  家长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诚实自然就能达到相互理解。
  第四,少负面教训,多正面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最好少批评、少告诫,而要对孩子多表示关心和支持。
  以上四个原则非常简单但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它挑战了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亲子无障碍沟通三原则:
  (1)宽容。父母适当地对孩子的错误予以宽容,使孩子敢于与父母进行沟通。
  (2)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有利于孩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更便于在与人交往中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3)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发展合作精神。
59.亲子沟通必须讲究方法(1)
  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亲子间情感的交流,而我们往往忽略这些东西。所以,改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特别需要引起家长高度的重视。
  中国的家长习惯于语言上的交流、事务上的交流,不太习惯传递情感,这是中国人含蓄的文化观念造成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如果能给他一种支持,给他一定的情感上的安慰,远比讲大道理更管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的道理他们都懂,与其给他重复这些道理,不如给他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他自己心里非常明白是对还是错,心里也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他只不过希望跟家长沟通一下,家长在听完孩子诉说之后能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就足够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亲子间情感的交流,而我们往往忽略这些东西。所以,改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特别需要引起家长高度的重视。首先,要承认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别是永恒的,家长要承认自己和孩子有很多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第二,要互相体谅和认可,亲子间要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互相理解;第三,要通过坦诚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使得相互之间的差别能够碰撞并融合在一起。
  有很多家庭没有发生过强烈的冲突,恰恰是很好地掌握了好的沟通方式,有了这样三个态度和前提,相信相互间的冲突和矛盾就会少一些。
  总体来说,我认为家长应该从现在做起,加强沟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学会真正接纳孩子。
  实现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安和不满。接纳不是赞赏,接纳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的一种宽容。实际上,接纳是允许但并不一定赞赏。
  成人社会对孩子的态度,要么赞赏要么反对,缺少接纳。比如说孩子希望买双名牌鞋,家长出于怕孩子受委屈的心态给孩子买了,但是内心对于这件事情不赞赏,买了之后还要一直报怨孩子生活太浪费。这种态度极不可取。
  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选择是,家长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接纳他对于时尚的追逐和感觉,但是给他买了这双价格不菲的名牌鞋,并不等于家长是在称赞他的这种行为,只不过接纳这种行为而已。这样做,要比自己整天唠叨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所谓接纳,也包括家长要接纳孩子糟糕的情绪,包括他的不安、不满乃至于愤怒。而不要往孩子坏的情绪上火上浇油,要非常坦然地面对孩子的消沉状况甚至于是他对你的不满。
  家长一定要有接纳孩子的观念,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忌讳父母的情绪比孩子还要激动,本来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却变成了“敌我”的周旋——有人进一步有人就退一步,一方退了一步另一方马上又进一步。家长应该学会真诚地接纳孩子,评价孩子不要只有赞赏和否定两种态度,如果家长真能建立起这样的观念,相信一定能给孩子一个更宽、更大的生存空间,亲子间的相互沟通也有了更好的基础。
  第二,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
  家长说的话在孩子的心中到底占据了怎样的位置?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呢?
首先,与孩子讲话不要长篇大论,大多数孩子对于长篇累牍的话是听不进去的,父母说了半天其实没有任何作用。
  其次,不要过度了解孩子。什么叫不要过度了解呢?在家里,妈妈尤其爱犯“过度了解”这样的错误。曾经有一个孩子跟我说过,他的妈妈总是爱刨根问底的问他问题。孩子放学回家,妈妈会问:“你今天在学校跟谁玩了?他叫什么名字啊?他们家有几口人啊?他爸干嘛的?……”这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了解。同时,不要过度了解孩子并不是说不去了解孩子,家长关心孩子放学后去了哪里是很必要的事情,如果连他和朋友之间的谈话过程家长也要过问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很不自在,自然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没有有效的交流,孩子会用敷衍的态度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
  第三,在谈话中不要故意积累孩子的过失,并一再提及。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如果这样说:“这一次你考成这样,上次你也没考好,你看你这一年就没一次考好的时候。”我相信,家长要这样说的话,没有一个孩子会认真听你把话说完,因为他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厌烦。这种累积孩子过失等不恰当的谈话方式对与孩子交流没有任何好作用。
  除此之外,和孩子谈话还要小心聆听,积极回应。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多,可能孩子与你说的话根本就没听进去,只是机械地答应着。其实,孩子非常在意家长有没有认真听自己说话,非常反感家长在与自己谈话的时候心不在焉的状态。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我的孩子对我最大的意见,就是我在听他说话的时候态度不认真,孩子兴致勃勃的谈话欲望和家长懈怠的回应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尊重自己。在我知道孩子这么在乎我的态度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用心地听他说每一句话,真正做到了小心聆听,积极回应。正是因为家长这种态度,他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喜欢和家长沟通。
59.亲子沟通必须讲究方法(2)
  第三,帮助孩子发泄情绪。
  当孩子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家长要帮助他能够有机会把它发泄出去,出去玩或者看一场电影等等。
  第四,与孩子一起做事。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这点真的很重要。比如说,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玩球,母亲和孩子一起布置布置房间,一块给家里做一个梯子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跟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
  关于亲子沟通的几点提示:
  (1)家长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共同活动,加强交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有益于孩子的健康,也增加了亲子沟通。
  (2)带孩子参加体育文娱活动,观看演出,参观展览。
  (3)参加亲子俱乐部,与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加强沟通。
60.母亲要特别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呵护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给予一个人的,首先是情感的呵护。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表明,一个人的正常发展成长,离不开情感的作用。
  读大师们回忆幼年经历的文章,不论是写出精彩华章的文学大师,还是做出重大发明的科学大师,很少有人不提起自己的母亲。而伴随着对母亲温暖的情感回忆的,一定有母亲的亲切的教诲和影响一生的点点滴滴生活片断。母亲,是人生最近,也最重要的导师,母亲在亲子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给予一个人的,首先是情感的呵护。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表明,一个人的正常发展成长,离不开情感的作用。这种情感作用在家庭教育和培育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接纳”。即情感上的呵护,如亲切的拥抱、抚摸,遇到问题和不适时的抚慰,成长过程中的尊重、平等对待、沟通与交流等等。在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正常发展而言,这种情感上的培育甚至超过了一本正经的教诲,更有着训斥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一个母亲,首先要学会用情感呵护孩子,并且把情感因素放在和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时时体会到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具体化为母亲角色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里。如积极倾听,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和肯定他所说的话以及所表达的感觉,而不是用下命令、警告和哄骗的方式;与孩子说话尽量说“我”而不谈“你”,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及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对孩子的指责与命令;
  与孩子沟通要了解孩子自己的规则,从“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与孩子交谈,注意说出你真实的意思,并对所说的负责,不使用不能实现的诺言和威胁;即便是批评,也要把话说得越清楚越好,把你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完全地表达出来;与孩子谈话,使用正面的语句,因为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的多;和孩子说话,不长篇大论,事先整理你要说的话,抓住要点,避免漫谈。
  在你的声音中放入“温暖”,使用适当的语气及声调,要有重点,体现温和、支持,有强弱之分;与孩子交流时,注视孩子的眼睛,用眼睛传递讯息——你是认真的;每隔些日子,家里就安排一段轻松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表达感情,保持温暖的环境;和孩子有固定的谈话时间,形成规范等等。这些看似细节的东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你话语中所传递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充满温情和爱意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带给孩子的是一生中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健康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个性品质。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典型作用:
  (1)母亲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的好恶,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刺激。
  (2)母亲对于孩子有着天然的亲合力,保证了思想意识的有效传递,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效果。
  (3)生活中,母亲的言语、心态、动作会很敏感地传给孩子,形成孩子的能力和性格。
  (4)母亲在孩子幼儿时期对激发儿童的意志起着关键作用。
61.母亲最应当刚柔并济
在社会规则能力的养成上,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特有的位置决定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的教诲刚柔相济,自有一番特别的力量。
  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意义重大,作为母亲,与父亲一样,承担着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般情况下,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容易充当情感联系的角色。但在实际上,在社会规则能力的养成上,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特有的位置决定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的教诲刚柔相济,自有一番特别的力量。
  应该说,很多母亲在教育子女懂得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具备必要的道德能力方面,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家里制定一些真正重要的、孩子必须遵守的规范,明确地要求孩子;对孩子始终如一地要求,避免忽冷忽热;孩子在家里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则,要尽量以正向的说法来规定;规则简短清楚而不带有情绪化的意味,让孩子有清楚的概念;在父母许可的范围内,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世界,促进独立思考;养成和孩子在情感上交流的习惯;等等。
  一个好母亲,还要致力于为孩子建设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父亲一起,努力当好称职的好家长。家庭的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其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而现代家庭教育的复杂和艰巨,对父母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特质是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具备的,如,喜欢并经常与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把孩子的兴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不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忽略了孩子;善于和孩子做语言上的沟通;致力于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会依照孩子的程度为他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家中有明确的规范可循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家庭的质量,会反映在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上,但更反映在夫妻关系上,反映在整个家庭的生存状态上,反映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我们常常会从孩子的成长情况去看一个家庭的成功,其实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是整个家庭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母亲的决定性作用无可置疑。
  人们常常会说,母亲的角色是自然的,母爱是天生的,而母仪母范却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和其他社会角色一样,做母亲也需要学习,特别是在一切都在飞速变化的今天。
  生活中“严父慈母”角色分配的缺点:
  (1)不利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孩子容易在严父面前唯唯诺诺,在慈母面前为所欲为。
  (2)不能让孩子钻空子,谁有可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
  (3)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间的不信任。
  打造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
打造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追求自己的生活幸福。如果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个人的发展曾经存在着相对的简单化、一致化情形。那么,我们今天的社会给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天地。
  孩子其实也需要追求幸福,那我们家长怎样才能打造孩子幸福的生活方式呢?有两个问题很重要:第一,对一个人来讲,什么是幸福?第二,幸福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什么关系?
  我有一次问几个孩子:“我们看现在社会上那些特别有钱的人,你觉得他们一定幸福吗?”所有的孩子都摇头,当然,他们也不一定不幸福。幸福实际上是个人的一种感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觉得幸福和什么有关,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
  “我觉得有钱,但钱还是比较次要的,首先应该是家庭比较好,朋友比较多。”
  “我觉得幸福就是有高尚的品德,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
  “我觉得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可以,不要老吃那种苦的药,老去医院打针。”
  “一般来说吧,健康是一部分,健康的前提就是要锻炼身体,天天在家闲着没事干的话,你的身体也不会太好。”
  “我觉得生活快乐一些,身体健康,再学习好一点就比较幸福了。”
  以上是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他们认为幸福与家庭和睦、朋友、经济条件、品德、健康、快乐、学习好等有关,可以理解为:这些孩子长大后,要追求幸福的生活会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学习好,和孩子未来在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可能就很有关系,有孩子提到太穷了也不行,得起码有温饱的条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帮助别人就会感到幸福。所以,归根到底,应该好好努力,才能保证将来有个好职业,有份很好的收入。
  第二个很重要的条件,得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有家有朋友,还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特征,心情比较快乐。自我的支撑力量必须有。
  还有孩子谈到,拥有好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好的身体和好的精神状况,就会感觉幸福。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得了抑郁症的话,他肯定不会觉得幸福。
  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来说,生活是一种理想。很多孩子对未来有一种想法,经常想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孩子在大脑中常常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有很多好朋友,还有一个温暖的家,然后做好事让人喜欢我等等。孩子的这种想法就是一种生活的理想,这个生活理想的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说是生存状态的选择。
62.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就要培养
 孩子幸福的生活方式幸福的生活方式其实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精神层面,包括日常生活中一般化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每个人对“幸福”二字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讲,美好的生活方式或者幸福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物质生活,一个是精神生活。
  所谓物质生活,就是正确的物质生活方式,前提是有物质基础,但是又不能追求骄奢网站关键词过滤逸、不劳而获。对孩子来说,物质生活中也包括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等日常生活习惯。
  那么,精神生活是什么呢?精神生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不能有信仰,能不能让心理保持平衡,也包括能不能跟外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孩子提到过,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就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那么,自己心里就会得到安慰,这样就会感到幸福。这种幸福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幸福。
  如果能够把精神内容和物质内容二者高度统一,就是一种完美的幸福。我经常想,现在很多孩子、很多家长压力都很大,虽然实行了双休日,但孩子很少有能真正连续休息两天的,很多孩子都去上“素质班”、“专业班”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事实上,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能够发展好。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患有“成功焦虑”症,之所以让孩子上各种班,就是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北京一家幼儿园招生,报名的前一天就开始排队,很多家长都排了十多个小时了,但离报名时间还有十几个小时。为什么呀?因为想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据说,那家幼儿园一个月收3000块钱,竟然还有那么多家长排队,可见家长想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接受好的教育的急切心态。因为现在上好的幼儿园,以后就会上好的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就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就拥有幸福的生活了。但是,很多家长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这条路本身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保证让孩子直接走向幸福,它并非直通快乐。
  所以,幸福的生活方式其实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精神层面,包括日常生活中一般化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关于怎样培养孩子幸福的生活方式,部分家长选择了下面的回答。
  “首先自己在生活中注意言传身教,这点很重要,每天回家后把自己在工作之中感受到的快乐、愉悦及时与孩子交流和分享,然后注意在购物等消费过程中及时给孩子传递一些节俭的信息。”
  “我有一个办法,把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要求孩子尽量把钱攒起来,如果孩子想花钱,就先让他从自己攒的零花钱里拿。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这些钱攒得不容易,大手花钱的毛病可能就会改一改了。慢慢地,给他灌输应该怎样合理花钱的方法。现在,我感觉他好像不像以前一样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已经有些节俭的意识了。”
  “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对任何需求都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让他可以没有零花钱,但是当他认为自己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跟他沟通,让他说出需要的原因。然后,我们再满足他的要求。我一直是这样坚持的,我的孩子从来没有过乱花钱。”
  这些家长的实践涉及到了言传身教、购物消费、零花钱等细节的内容,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做法。
  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几个关键:
  (1)给孩子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营造一份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2)尽力给孩子创造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
  (3)培养孩子的理想和志向。有理想的人精神才是饱满的。
  (4)鼓励孩子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在他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予以肯定。
63.帮孩子选择合理的职业方向
  家长需要清醒地分析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培养他的某些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
  家长培养孩子实现幸福生活方式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现在能够非常快乐地读书,将来长大了非常快乐地工作。
  有时候,我在大学跟一些学生交流,问他们一个人做什么算是好职业。学生回答说:“当老板最好,比做打工的好。比如,跟别人做介绍时说,这位是某某公司的大老板,这位是我们公司门口的保安,这两个职位的分量肯定不一样,所以说当大老板好。”但是事实上,就人的幸福来说,好职业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很好地投入,然后获得一种满足感,这就是最好的工作。所以,幸福生活的第一条或者说作为根本保障的一条就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很快乐,是因为我很欣赏教师职业有机会跟大家沟通,能够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一个家长曾对我说,她12岁的女儿出奇地喜欢做饭,看电视时最爱看烹饪讲座,还总是跃跃欲试地想给家人露一手。我问她,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她说,还不错,就是这个爱好太让人头疼,家长一心指望她将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可是看上去她就对当厨师感兴趣,这可怎么办?
  这位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不足取。她对职业优劣的判断完全拘囿于世俗的“成功”概念,而从根本上看,能带来幸福、快乐的职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再者,对孩子的兴趣不能简单地压制,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能带领孩子极大地发挥自己的特质,对孩子的兴趣加以积极的引导是家长的责任。事实上,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在某个方面取得别人不能企及的成就,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在整个人生当中,随着条件的变迁,兴趣的转移、封藏、消退和熄灭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实现美好的生活,就需要家长培养他快乐地劳动和学习。实际上,这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会具体到获得更适合他发挥、发展的职业。家长需要清醒地分析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培养他的某些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
  选择职业的几点细节:
(1)端正对职业的理解。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2)选择职业时不可盲目跟风,不要盲目听信“热门”、“冷门”之分。
  (3)要尽量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职业,而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64.切忌膨胀孩子的消费欲望
  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追求勤俭朴实的生活榜样,早一点让孩子懂得勤俭朴实的追求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幸福的生活方式还需要家长培养他朴实勤俭的生活追求。这也是保证孩子获得幸福生活方式的一个秘诀,因为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
  比如孩子喜欢吃肯德基和麦当劳,孩子希望家长一年带他吃几次?孩子肯定会说他想什么时候去就能什么时候去,天天都去才好呢!最好把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搬回家。这就是孩子的一种欲望。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
  有一次,我到福利院给15个流浪儿童讲儿童权利,我想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力,就拿一张纸让这些儿童分组画他们需要的东西。有一组孩子画了一些钱,我就问他们需要多少钱,用那么多钱干嘛?他们说要很多钱去买很多冰激凌。这就是孩子的需求,能满足他们生活愿望的物质需求。应该说,这种需求意识是很不理性的,孩子都需要成年人帮助、引导,才能让他们明白应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追求。对家长来说,这可能会比较难做一点,但对孩子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以此来树立他勤俭朴实的价值观,这样,孩子才会经常处于满足的快乐之中,他才能懂得节俭,懂得生活当中的分寸。比如说,家长给孩子买了一件米老鼠牌的外衣,上面有一个很漂亮的米老鼠,那孩子可能觉得还行,很高兴;但是,如果家长给孩子买的是一件很一般的衣服,孩子可能就会认为不是名牌、不喜欢。这时可以给孩子讲,如果把这件衣服给那些一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那个孩子肯定会很高兴,甚至睡觉都会把新衣服搂在怀里。所以,当孩子的追求比较有限度的时候,物质上的满足带给他的幸福感就会很高。相反,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好东西、贵东西把他的消费欲望膨胀得很大的话,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物质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肯定会比一般的孩子小得多,因为孩子的满足感早让家长给磨平了。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追求勤俭朴实的生活榜样,早一点让孩子懂得勤俭朴实的追求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控制孩子消费欲望的4种方法:
  (1)父母要做勤劳俭朴的表率。
  (2)及时给孩子买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免孩子看到什么买什么。
  (3)控制零花钱的数量,以免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4)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的辛苦。
65.切勿忽视消费教育
  如何面对今天物质生活的强烈诱惑,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个生活很奢华但从来不满足的人和一个粗茶淡饭却很满足的人,哪一个看起来更加快乐呢?简朴的生活要求是否就放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呢?这些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应该让孩子考虑的问题。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大家注意,即在孩子的消费观念问题上,正确与否往往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
  有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欲望满足的程度并不比家庭条件好的小。中国城市孩子的平均消费额比居民消费额大得多。对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家长都相当慷慨。一项调查显示,全国0至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八成的工薪阶层三口之家,孩子的月平均消费竟然超过一个大人。
  其实,很多家长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对孩子必要消费的判断,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家长有时候会把对孩子的爱或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或希望孩子能在同学中成为一个佼佼者与简单的物质投入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所以,家长要从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行为这方面考虑对孩子生活方式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说,如何面对今天物质生活的强烈诱惑,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父母应该创造机会和孩子共同成长,比如,孩子想买新衣服,提供给他合适的品牌、款式以及你的预算。如果他不满意,想买更贵更好的衣服,约定好多出来的费用由他分摊。这样,他就会更细心地斟酌自己的要求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并在这其中学会节俭。
  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的3点关键:
  (1)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2)告诉孩子赚钱并不容易,有机会带他去你的工作地点参观实习。
  (3)用书籍、故事等教育孩子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66.严格把握好孩子的消费尺度
  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就要给他规定,这些零花钱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额度不能超过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花网站关键词过滤到一定数额就必须请示家长,这是规则,对孩子如何花钱进行明确的规定很重要。
  在对孩子的消费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应该把握一个度。
当孩子在多大时,家长就应该给他零花钱了呢?这一问题可以商榷,是孩子在10岁时给他好呢,还是等孩子十三四岁时给他好呢?在这一点上,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把握。比如,如果过早的时候就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在尚不具备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可能就会乱花钱;相反,如果孩子在年龄较大以后,家长还不给他零花钱,就很可能带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或者造成孩子在现代社会中对金钱缺乏一个完整的概念。
  我儿子小的时候,花钱买了一大堆的《机器猫》,我就问他哪来那么多钱,他说:“你甭管了,反正我没拿别人的钱,都是我自己的钱。”很长时间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中午不吃饭,把我给他的午饭钱全都省下来买了《机器猫》。
  这说明一个问题,孩子对金钱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就要给他规定,这些零花钱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额度不能超过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花网站关键词过滤到一定数额就必须请示家长,这是规则,对孩子如何花钱进行明确的规定很重要。
  把握好孩子消费尺度的几点关键:
  (1)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要主动为其提供零花钱。
  (2)给孩子的零花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3)帮助孩子制订消费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
  (4)对于孩子错误的消费方式予以及时指正。
67.可以让孩子用劳动“挣”零花钱
  劳动是最崇高的,劳动观念是最基础的观念,劳动习惯是最可贵的习惯。家长要坚决地给孩子多创造一些参与劳动的机会,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对金钱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追求意识,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金钱,并让自己自由支配。孩子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把物质享受和创造的关系,也就是金钱和劳动的关系解释给孩子,耐心地给他灌输正确的观念。
  如果家长简单地告诉孩子:不劳而获是可耻行为,孩子起初可能会纳闷儿,会觉得家长在进行耸人听闻的说教。是呀,过去都是家长一直在为孩子服务,一直都顺理成章的,怎么忽然间跟可耻联系起来了?
  所以,家长有义务把劳动、物质创造与享受之间的联系给孩子讲清楚,让他知道,随着自己渐渐长大,他就具有了参与劳动创造的义务,而且,劳动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从事的活动,我们所享受的物质生活,都是无数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于是,孩子慢慢会明白,自己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得到相应的金钱报酬,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让孩子有偿地做一些事情,有助于让孩子逐渐认识到金钱的数量概念、储蓄观念,并使他从中体会到父母亲的辛劳。
  有的家长赞同用限额限量的方法对孩子的零花钱进行控制。
  还有一些家长规定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比如,让孩子一个月或一星期时间完成刷碗三次、扫地四次、每天喂一次小狗等,然后按照孩子的工作量给零花钱,这种方法有一种好处,孩子能够对金钱有一个具体的概念:金钱是和他付出的劳动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这有助于孩子珍惜金钱。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珍惜物品的习惯,也对孩子采取一种所谓的经济措施。比如,孩子在家因为不小心而打碎了盘子时,家长就决定让孩子赔偿,扣除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那么,这些被扣掉的零花钱应该再从哪里来呢?要让孩子用额外的劳动做补偿来获得。
  还有的家长用金钱作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奖励,比如,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如果做到了就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金钱奖励;做不到就不给,这其实是不对的,这是对孩子奖励的误区。
  家长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劳动与报酬,应遵循以下几点:
  (1)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苦,更加珍惜零花钱。
  (2) 要适度,不能让孩子产生一切都和金钱有关系的错误认识。
  (3)要适量,只能安排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事先讲好了,只针对安排的事情付酬。
  (4)要合乎常规,不能随意地指定劳动价值,要让孩子的付出与所得合理地挂钩。
  (5)不能冲淡家长的义务。比如,孩子必要的花费,如学费、吃穿消费等,是家长对孩子的义务,和孩子是否付出等值的劳动没有关系。
  (6)正确指导孩子使用金钱,但不要过问得太细,让孩子在正常的消费范围内自由支配他的劳动所得。
  (7)不能随意迁就,事情完成得不好,就要进行必要的“克扣”,让孩子养成认真对待劳动的习惯。
68.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付出的快乐
  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我们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优秀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家长希望给孩子一个光辉的未来,而快乐幸福正是光辉未来的核心内容。
  要让孩子懂得,付出也是一种收获,让他在辅助中感悟到助人为乐的道理。
  家长一定要多找一些机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群体性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劳动,这对孩子把握未来的幸福生活方式来说非常必要。比如,带孩子参加单位的植树活动,孩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人们快乐的氛围;还可以带孩子去街道扫雪,虽然这是一种很平凡的劳动,但这跟家长让孩子干活不一样,因为孩子能够体会到周围劳动着的人们的喜悦气氛。
  当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劳动的场景,比如参观艺术作品中关于工人、农民的劳动态度等。在看的过程中,注意与孩子一起讨论、分析、体会劳动者的内心状态。这些都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劳动态度的教育。
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靠持之以恒。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存状态,影响到未来生活中对细节的感受。
  有一次,我问一些孩子:“你们每天能够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整齐地放好吗?”孩子中有点头表示肯定的,也有不说话的。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尤其是妈妈天天给孩子收拾衣服。很难说乱扔衣服的孩子就一定不好;认真叠放衣服的孩子就一定好,但是,长此以往,这种生活的细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做事的态度,也会影响他对生活的感悟。
  其实,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我们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优秀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家长希望给孩子一个光辉的未来,而快乐幸福正是光辉未来的核心内容。
  快乐幸福是和一些细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做家长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几点建议:
  (1)当孩子开始可以做事情时,就制定出让他们自己动手料理生活的规矩。
  (2)教孩子认识时间并教他们不要拖拉、浪费光阴。
  (3)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
  (4)给孩子的生活道路设置一些小“障碍”,磨炼孩子的意志。
  (5)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特点,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
有效提高孩子的智力品质
有效提高孩子的智力品质
  现在,很多家长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只要孩子一有考试,回到家后,家长肯定会问,“考得怎么样呀?”“得第几名呀?”
  事实上,家长的思想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是智力好的标志,成绩差的孩子就是智力低下。其实,就孩子的发展来讲,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有关联,但并不等同。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要保持学习成绩好,就要在课外上很多辅导班、特长班等等。有一次,我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从三岁半开始上各种辅导班,到6岁时一共上过11个班。小女孩给大家列举她曾经上过的辅导班的名称,有“头奥”班(“头脑奥林匹克班”)、“综素”班(“综合素质班”,主要学习数学、语文)等。
  在节目的现场,我和一位心理学专家一起,给这位小女孩做了一个现场的心理实验。我们问她:“你是不是愿意参加那些培训班呢?”小女孩告诉我们说:“我特别愿意去。”但实际上,通过现场的心理实验,我们发现小女孩的内心深处对各种培训班存在着非常大的恐惧感。
  直到节目的最后,小女孩终于承认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去上辅导班,她之所以积极地上辅导班是由于她的妈妈强迫她的缘故。于是,我问她:“你要不去,妈妈打你吗?”小女孩回答说:“不打,就是掐我!”说完给我们看她的胳膊,小胳膊被她的妈妈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这个小女孩说她喜欢书法,从三岁半开始学习书法,学到六岁时,已经写得很不错了。
  很多家长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力度地培养孩子某方面特长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开发都不代表智力发展的全部。智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并不单单指学习成绩。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工作做得好,任务完成得很漂亮,容易做出超过别人的成绩,我们肯定不能否认智力对他的影响。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意志品质很重要,但是智力因素是绝对是不可忽略的。简单地说,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就是一种智能。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但又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关于智力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国内外理论界都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在我国,对此有一种相对比较流行的看法,即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认识能力一般有五种,分别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智力的五大品质。
69.注意力品质的培养为孩子打下学习的基础
  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影响一个人在学业上、工作中甚至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网站关键词过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往往就取决于注意力。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安稳地坐在一个地方待3分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这种坐不住的坏习惯,导致孩子上课精力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好的缺点,会极大地妨碍孩子获取知识。
  可以这样说,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影响一个人在学业上、工作中甚至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网站关键词过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也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品质之首,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但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孩子的注意力是比较分散的,这几乎成了现代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要认真对待。
有专家指出,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注意力,就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尽相同。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性有关。比如,五六岁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而八九岁的孩子的注意力则可以维持30分钟左右。
  孩子的注意力之所以不太稳定,是因为孩子一般对周围的事情普遍都感兴趣,而他的注意力,恰恰比较容易随他的兴趣而转移;与此同时,孩子所能注意到的范围比较小,也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除此之外,孩子的注意分配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家长的任务就是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注意力品质是如此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加强培养。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激发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在要求孩子做某事时,一定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对他的干扰;另外,家长注意培养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目的是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让孩子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选择他最喜欢的问题深潜下去。这些都是家长在培养孩子注意力品质时应该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4种方法:
  (1)充分认识到注意力的培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提高培养自身专注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孩子提高的内驱力,调整志向水平。
  (3)注意和兴趣是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4)让孩子学会大声告诉自己,要全心全意养成良好习惯。
70.观察力品质对孩子的发展意义重大
  孩子有没有能力发现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有没有兴趣观察是孩子智力品质的重要表现。
  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都具备优秀的观察力品质。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喜欢对周围的各种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他试图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通过不断的观察,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有一次,牛顿为了观察顺风与逆风导致的速度差,就在狂风中冲出门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正是这种观察力品质,成了成就牛顿巨大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就特别热衷于观察动植物。他曾注意到花有不同的颜色,然后他就试图用不同颜色的水去浇灌花,希望花能够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
  达尔文也曾经到过南美洲,去观察那儿的动植物的生长习惯,经过20年的观察和积累,达尔文终于完成了详细的观察日记,并最终完成了《物种起源》。后来,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警,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当年,罗丹告诫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诀窍是这样一句话:“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孩子有没有能力发现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有没有兴趣观察是孩子智力品质的重要表现。
  其实,观察力就是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对孩子来说,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属于智力品质的范畴。孩子学习知识需要从观察开始,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观察力极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低下,由此可见,让孩子具备的观察力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品质,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进行大自然观察、科学实验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等多种方式,注意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比如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全面观察和局部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等。
  培养孩子观察力应做的3件事:
  (1)鼓励孩子亲身体验。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你。
  (2)陪孩子克服困难。如果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让孩子感受到你在他的身边,并时刻在关爱着他。
  (3)为孩子提供适度的环境。带孩子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进行参观。
71.记忆力品质是成功的基本保证
  记忆是指人的大脑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把某一事物记住,在未来某个时候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轻松地从大脑中调出来。
  好多伟大人物的记忆力非常好,他们讲话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很多时候,讲出来的话都是书面语言。实际上,这表明他们的记忆力、说话的逻辑能力都非常强。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当爷爷抄完后,他就能够背出全文了。茅以升的记忆力非常好,在晚年的时候,他还可以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百位精确的数字。
  记忆是指人的大脑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把某一事物记住,在未来某个时候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轻松地从大脑中调出来。就好像把某种东西放在某个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一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记忆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说在决定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早期童年时代进入到意识中的语言的鲜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孩子接受这些印象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记忆力。”运用鲜明的语言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述来引发孩子记忆的兴趣。训练孩子的记忆力是家长的责任。
  世界记忆力冠军佐治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的记忆力品质非常高。佐治之所以具备这种超强记忆力品质是因为一堂课,当时,佐治发现自己老是记不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于是,他就去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指导帮助提高记忆力的书,并从中总结出了很多记忆规律后再通过实际训练,然后才形成了如此非凡的记忆力品质。他于1989年打破了吉尼斯纪录。事后,他这样说道:“我记了30副牌共1560张。那些牌在证人面前洗了2个小时。我用20小时看了那些牌并记住次序。我可以记错8张,但我只记错了2张。我用了两个小时43分钟讲了1560张牌的点数。于是,我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其实,影响孩子记忆力因素很多,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记忆方法、睡眠质量、情绪好坏、身心健康状况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良好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品质,在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上下功夫,力争把这些因素积极化、正面化,为孩子的记忆力品质增添一分力量。
  增强孩子记忆力的8个细节:
  (1)注意力集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很快地记住所学知识。
  (2)兴趣浓厚。兴趣是学习的导师。
  (3)理解记忆。不死记硬背,应该按照理解来记忆。
  (4)及时复习。不及时复习就会慢慢消除记忆。
  (5)经常回忆。像电影一样在头脑中回忆所学课程,起到反复复习的作用。
  (6)视听结合。用眼睛与耳朵同时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效果会更好。
  (7)多种手段。提高记忆力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手段,可以多种方法复合使用。
  (8)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不搞疲劳战。
72.想象力品质是智力的翅膀
  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活动。
  只有让思想长上翅膀,让它驰骋、发散,才能实现创新,这正是想象力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活动。
  家长应该为孩子多创设一些情境,在活动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时,家长不要急于把故事讲完,而应该注意训练孩子给故事结尾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孩子想象力。
  歌德小时候,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但她讲故事的方式比较独特,总是讲到中途就停下来了,留下一个空间来让小歌德想象,鼓励小歌德自由地发挥,把故事续说下去。由于自小就受到想象力的培养,歌德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其实,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因为,任何创新都萌芽于看似幼稚的异想天开之中。
  作为父母,当我们面对孩子们那丰富的“异想天开”的想象和充满灵气的回答时,应该放弃已经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对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进行有效保护。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呵斥孩子所谓“荒唐”的想法,应该给予孩子以积极的回应,不要让孩子想象力毁于我们的一句话。
  创新是时代的品质,是知识经济的动力;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家长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的想象,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只有这样,孩子梦想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4种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给孩子创造想象的机会和空间。
  (2)对孩子的想法要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4)在生活中不再事事包办或对孩子控制太多,避免抑制孩子的想象力。
73.思维力品质让孩子越来越会学习
  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思维力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在做实验。”
  “下午呢?”
  “做试验。”卢瑟福听后不仅皱起了眉头。
  他继续追问:“那晚上呢?”
  学生回答:“也在做实验。”
  他厉声斥责道:“你一天到晚地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
  其实,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也就是发展训练思维力品质。然而,大多数父母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一个具备思维力品质的孩子肯定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一旦孩子学会思考,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5种方法:
  (1)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
  (2)诱导孩子积极思考。
  (3)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4)让孩子畅所欲言。
  (5)启发孩子“异想天开”。
74.协调发展孩子的“八大智能”
  每个人都具备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又都会有“软肋”,对于孩子来说,发现并发挥其特长,协调发展“八大智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组,特长班,但是实际效果并非都能尽如人意,家长应该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家长应该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呢?首先就应该了解孩子的智力结构。
  由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人类成长发展“智力多元论”的核心理念流行一时。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八大智能”,也就是人所具备的八种能力。
  第一,语言智能,是指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话的能力,也泛指演说、书写、修饰、解释以及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语言智能的孩子表现为擅长运用口头及书面语言,喜欢口语或书写辩论。
  第二,数学逻辑智能,是指用数学的逻辑方法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归纳、分析、推论、概括、计算、假设的能力。有较强数学逻辑智能的孩子,比较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常常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答案,一般比较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对新的学科发展比较感兴趣。
  第三,视觉空间智能,是指能准确地看到周围影像,并留意细节的能力。多用图像记忆、应用观察来理解,专注力好,比较喜欢观察。有较强视觉空间智能的孩子,倾向于运用图像思考,喜欢画画、想象游戏、视觉游戏等。
  第四,音乐智能,是指了解、创造与运用音乐的能力。具有感知、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能理解声音所传达的特殊含义,并能运用或创造声音来表达某种含义,进行有效沟通。
  第五,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用动作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弹跳、速度、平衡、协调、敏捷,以及本体感觉。这种智能是通过身体的移动和表现,从做中学。孩子们通过模仿各种人物、动物,甚至是各种器物,准确而协调地调配自己肢体的各个部位,使之或优美,或传神,因此孩子们身体的灵活度和自身的气质都有极大的提高。
  第六,个人内省智能,所谓内省就是自律的能力,自我检查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能检讨自己的行为与意念。家长应该给孩子很大的孔间,让他们自由地在各种游戏的组织形式里,去体会自己行动的适当程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内省能力。
  第七,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能观察与辨别有关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生态现象,并对人类活动,包括文化、行为、环境有整体分析的能力。
  第八,人际智能,是指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懂得怎样在团队中合作生存的、有个性的人才,这也与人际智能所提倡的是一致的。
  以上这八大智能的说法,在国际上已经流行很长时间了,每个人都有这八种能力,但是,每个人都有偏向。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因为父亲对他的教育比较正统,他的个人内省能力比较强,孩子对自己要求也就比较严;如果一个孩子特别爱说话,他可能就是人际沟通的能力比较强;也有人运动能力比较强,像刘翔,他的运动能力就比较强;有的孩子视觉空间感觉比较好,比如有的人学的是艺术设计,这就跟他的视觉能力比较强有关系;有人对音乐的感觉好,有人逻辑思维力强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备这些智能,但是每个人又都会有偏差。这时,对孩子来说,发现并发挥特长,协调发展“八大智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可以试着用这一理论,认真观察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
  开发孩子潜能的几点细节:
  (1)了解孩子有什么兴趣和特长,积极培养。
 (2)不要认为孩子的爱好是不务正业,它的背后可能藏着一个丰富的“金矿”。
  (3)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4)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
75.认识并发展孩子的“三元智能”
  我们想让孩子将来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他的智能水平,而不能只是两眼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盯着所谓的特长。
  关于智能,也有一种理论把它归结为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情景能力,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比如,一个人到一个地方,能不能跟周围的人很快打成一片,就属于情景能力。情景能力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种是经验性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经验的积累而应付新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如果能从这件事情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能够自如地应对新的事物。
  第三种是组合性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遇到问题后,能够综合运用过去的情景能力、经验性能力,把它们组合起来对问题进行调整、分析,最后顺利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就叫“三元智能”的理论。之所以给家长介绍这种理论,是希望家长能够明白,我们想让孩子将来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他的智能水平,而不能只是两眼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盯着所谓的特长。对于特长,很多家长都有一种盲从的心理,看到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比如,孩子手指头很短,但是家长非得让他去学钢琴,这就是盲从的一种表现。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特长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所以,孩子在哪一个智能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就应该根据他突出的这个点,去推动他的特长发展。
  但无论孩子有什么特长,情景能力、经验性能力和组合性能力都是一个社会人智力发展的最重要部分,只有三者协调地综合发展,孩子才有了成才的保障。
  培养孩子特长的三个关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2)当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投向后,要设法满足孩子的兴趣要求。
  (3)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平淡从容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76.找准让孩子更聪明的关键点
  现在,有很多家长有时候会犯一个错误,他们经常有病乱投医,试图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启发孩子的智能。其实,对孩子智能的启发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家长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来推动孩子的智能发展。
  对智能结构,我认为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让孩子能够从纷繁浩杂的信息中把有效的成分获取出来,选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暂时不用的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实际上与智能、与人的社会价值观都有紧密的联系。
  第二种是信息和过去知识的组合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两个孩子的知识基础不同,当面临同一种信息时,两个孩子身上体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除此之外,如果两个孩子对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的组合能力不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不会有同样的结果。
  第三种是创新的能力。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家长在保护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条件,鼓励孩子进行创新。
  如果家长能够培养孩子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孩子将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一定会在智能上占有优势。
  现在,有很多家长有时候会犯一个错误,他们经常有病乱投医,试图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启发孩子的智能。其实,对孩子智能的启发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家长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来推动孩子的智能发展。
  关于智能启发,我曾经跟一些孩子和家长有过交流。我对孩子说:“依你10岁的人生经历,你认为什么促使你比原来聪明了?什么东西最有用?”
  一个孩子回答说:“我认为在电脑上玩俄罗斯方块能让我变得更聪明。”其实游戏,尤其是一些益智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有作用,但是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沉浸在游戏中,以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另一个孩子回答说:“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获得的协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智力。”这也很正确,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也有利于智力的提升。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帮家长思考商业问题,也能让自己变得聪明。”其实,孩子说的是一个社会实践的问题,社会实践对孩子的智力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对孩子来讲,提高他们智力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认为,在学生时期,课堂学习很重要,对于孩子智力开发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还不能离开课堂学习,只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关注他的成绩,另一方面还得关注成绩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从孩子平时的作业中发现他某种能力方面的不足,然后想办法弥补。这位家长的意思是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来启发提高智力。
  也有的家长则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所以,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开发孩子的智力主要是培养他的兴趣,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我们就应该鼓励他去做,游戏、玩具、旅游、参观、读书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因为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这位家长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他的实践阐释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命题,即:学会学习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还有家长认为,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是在适应社会,并没有主动去提高孩子的智力。这也是一种社会现实,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就要从孩子智力开发的根本点着眼,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推动孩子的智力发展。
  在以学校为主教育方式的现代教育模式下,怎样发挥好家庭学习辅导的辅助作用是我们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除了游戏和玩具之外,还有其他提高孩子智力的途径吗?
  让孩子更聪明的4种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2)通过益智类游戏让孩子更多地动脑。
  (3)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学习。
  (4)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77.善用课堂主渠道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学校教育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递,扎实的基本功特别重要。但是,如果对孩子仅限于知识的传递,只让他掌握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尊重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家庭的学习辅导就要起到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提高孩子的智力还应该从大处着眼。首先,课堂教育还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渠道,要帮助孩子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另外,家长要学会配合学校教育。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尽可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学校教育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递,扎实的基本功特别重要。但是,如果对孩子仅限于知识的传递,只让他掌握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尊重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家庭的学习辅导就要起到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善用课堂主渠道,第一要遵循儿童受教育的规律,适龄入学,逐级升班。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过早上学,甚至完全自己教育,追求跳级等拔苗助长的做法,是很不妥当的。现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为孩子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第二点,要保证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学校课堂为主,课外辅导和训练为辅。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孩子可以从课堂上系统地学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辅导、培训都是辅助性的,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不光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至少让孩子会厌学并轻视课堂教学,得不偿失。
  另外,家庭学习辅导要讲究科学、适度的原则,要积极帮助孩子掌握、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巩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发挥家长的特殊功能,全力帮助孩子从旅游、参观、日常生活、科学小实验等亲子互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最后要提醒一下,学校教育是社会性行为,国家、学校对教师的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认定。家长如果自己教育孩子而不让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话,那凭什么保证自己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所以,这种行为是有风险的,这是拿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做赌注。当然,这方面有成功的个例,但是,如果失败了呢?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很不适宜的。
  为配合课堂教育家长应做到的几点:
  (1)遵从儿童受教育的规律,适龄入学。
  (2)不盲目跟从家教风,选择家教要符合课堂教育要求。
  (3)家长应督促孩子及时复习、温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4)学校教育是适合绝大部分孩子的科学模式,不要受个别案例影响而中止孩子的课堂教育。
78.要着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开发孩子智力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在选择、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和他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学习一定要有兴趣,而兴趣对一个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包括他的好奇心,都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买一些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这些能使孩子对书中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因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水、玩沙子、捉蝴蝶、捕蜻蜓、做游戏等,这些都是孩子天生的、自发的兴趣。这些兴趣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所以,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充分融入大自然,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为孩子创新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
  激发孩子兴趣时应注意的关键点:
  (1)正确认识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它对孩子起着支撑、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
  (3)当孩子对某事物表现出兴趣后,要善于引导。
  (4)对于缺乏兴趣点的孩子,父母应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79.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的小事上都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尝试,在交谈和日常生活接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经常跟孩子交换思想,这会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我认识一位家长,他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联想和思维的能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带孩子出去玩儿,这时,天空中飞过了一只鸟。
  他跟孩子讨论说:“你看,天空飞过一只鸟,你能想到什么呢?”
  孩子说:“飞过一只鸟就是一只鸟啊。”
  然后家长就提示孩子说:“这只鸟飞过去了,那么你知道这只鸟是从哪儿飞来的?它要飞到哪里去啊?它的家人呢?”
  实际上,这位家长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联想力的教育,虽然孩子并没有联想到这么多,但家长给孩子的提示起了很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个孩子长大后就很会写文章,为什么?从小他的爸爸妈妈创造条件让他编故事。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孩子的一种训练,很好地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智力品质。
  关于思维能力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反常思维、创造思维等。其实,脑筋急转弯就是一种反常思维的训练,比如有人问:“什么床不能睡觉啊?”回答是:“机床。”这种思维游戏对开发人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的小事上都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尝试,在交谈和日常生活接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经常跟孩子交换思想,这会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随着孩子学习年龄越来越高,这种思维的品质对他各方面成绩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具有充沛创造力所具有的12种特质:
  (1)敏觉:凡事由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2)流畅:思路通畅、洋洋洒洒
  (3)变通:举一反三、随机应变
  (4)独创: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5)精密:深思熟虑、周密详尽
  (6)冒险:大胆假设、勇往直前
  (7)挑战:抽丝剥茧、锲而不舍
  (8)好奇:打破沙锅璺(问)到底
  (9)想象:异想天开、海阔天空
  (10)分析:相互比较、依序排列
  (11)综合:组合重建、包罗万象
  (12)评鉴:分析判断、品头论足
80.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比智力发展更重要
  非智力品质是指人的智力行为之外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意志品质、合作态度、生命热情、创新精神等等,它对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智力的培养,一定要重视辅以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行为乃至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老实、听话,一般家长都会喜欢这样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形成古板的性格,虽然智力水平并不差,但遇到问题时想象的空间受到性格的限制,这实际上是智力品质的一个缺陷。
  非智力品质是指人的智力行为之外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意志品质、合作态度、生命热情、创新精神等等,它对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聪明的人不少,但能成为科学家的却不多。除了机遇、外因条件等外在的因素,重要的是成功人士具备成熟的心理和个性品质。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一定不能忽视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由于课业繁重平时压力过大,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感已经大大减弱了。有一次,我问几个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种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我又问:“那么,你想知道吗?”孩子们懒洋洋地回答:“不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很多事情没有好奇心,没有探索精神呢?这种精神状态非常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很多科学家都说:好奇心是人类发明的一个原始的动力。大家都知道苹果成熟了就会落到地上,可是,只有牛顿一个人在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这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牛顿因为好奇心而没有放过,最终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做一件事情除了要有探索的精神,还要对这件事情投入专注的态度,这方面对孩子的发明创造或智力开发也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团队的合作精神、协作精神,动手的能力等等。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包括坚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培养自立能力;给安排的任务限定时间,培养不拖拉的习惯;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越俎代庖,引导孩子锻炼毅力和坚韧性,等等。
  家长应注意到的非智力因素欠缺的现象:
  (1)娇生惯养、蛮横霸道
  (2)粗野成性、不懂得团结
  (3)性格孤僻、不愿与人相处
  (4)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差
  (5)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
  (6)没有责任心、冷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7)自信心极差、对自己过份苛求
  (8)没有毅力、好高鹜远。
  做好家庭学习辅导
做好家庭学习辅导
  家庭教育离不开对孩子的家庭学习辅导。一提到家庭辅导,相信很多家长就会想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表现得特别焦急。
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来不好好读书,学习成绩也不好。我的这位同事找到我说:“我的孩子成绩太差了,不爱学习,写作业也特别拖拉,写作业每天晚上都到夜里十二点,而且还写不完,然后就去睡觉,第二天早晨五点起来再写。还不只是这些,他在学校上课不说话、也不听讲,老师让我把他领回来,我真想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有时候,我气得真想把他从楼上扔下去。”当然,这些话里面有一些气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充满了无奈。
  每当学校要开家长会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妈妈都不想去,爸爸也说要到外地出差,因为两个人谁都不愿意去面对老师。孩子见到这种情况,就对爸爸妈妈说:“行,你们谁都别去,我就跟老师说,我爸出差了我妈自杀了,我现在是孤儿了,我要求政府把我领走,是你们把有父母的孩子变成孤儿了。”他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些话,就更加气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安全消费误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