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过程中可以我得到了锻炼锻炼英语

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很好的锻炼。 的翻译是:I hope that I can get good exercise in college. 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
请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然后点击开始翻译按钮进行翻译,如果您看不到结果,请重新翻译!
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很好的锻炼。
选择语言:从
罗马尼亚语
罗马尼亚语
正在翻译,请等待...
I hope I can get a good university training.
I hope that I can get good exercise in college.
I wish I could get a good workout in the university.
I hoped oneself may obtain the very good exercise in the university.
相关内容&aHR managers have to think more strategically these days HR managers have to think more strategically these days & a日本东京市板桥区 Japanese Tokyo plank bridge area & a因为他是他,我是我 Because he is he, I am I & a陕西师范大学厚德奖学金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thick Germany scholarship & aFigure 10 below shows a series of images from Regents Park in London. The design form of this 图10在展示一系列的图象之下从董事公园在伦敦。 此的设计形式 & aParticiple and the part-of-speech tagging 分词和词性标记 & aHe is in a blue coat 他是在一件蓝色外套 & a她是一个美丽而且单纯的女孩 She is one beautiful moreover the pure girl & a地铁被迫停工,重要项目受到影响。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我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 I am rich in the imagination, the fill curiosity & a父亲,你是我的骄傲,我为你自豪! The father, you are my arrogant, I am you am proud! & aThe question for labor costs. 问题为人工成本。 & aVerification Code: 证明代码: & aThe daddy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能认识你太幸运了·我感谢主·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sorter 整理者 & apromiss, promises promiss,诺言 & a雷克斯的衣食住行都是一流电影名人的标准 Rex's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all are the first-class movie celebrity's standard & a冥想 Contemplating & a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他去游泳看电影 Please input the text which you need to translate he to swim watches the movie & av. 失败,不及格 v. The defeat, does not pass an examination & a当我们踏入大学校园 When we tread in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 a7.
Uninstalling the software 7.
卸载软件 & a我们的英语老师非常有趣,他经常是我们大笑。 Our English teacher is extremely interesting, he is frequently we laughs. & a没有人在那里 没有人在那里 & a上上下下 上上下下 & a她不是想帮助她爸爸吗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total 5 pages 共计5页 & ai hit you so much 我非常击中了您 & aSYS_INFO_BATT_INFO=Battery info SYS_INFO_BATT_INFO=Battery信息 & aI could see i love you
It hurts me deep
heart 我可能看我爱你 它伤害我深深在我的心脏 & aWe have a ticket deal. 我们有一个票成交。 & a自满保守,天朝老大,惟我独尊 Complacent conservative, the Chinese court eldest child, only I alone revere & aMy soul companion must belong to you 我的灵魂伴侣必须属于您 & a晚上我经常在我爷爷家吃饭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o Evidence of regular communications with workers o 规则通信的证据与工作者的 & a客观状况 Objective condition & a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她们在同一个班级 They in identical class and grade & a在世界眼科史上有了中国的发明。 Had China's invention in the world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history. & atake par 作为公园 & a接下来我将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Will meet down me to tell a real story & a已经十点半了,你不应该还在睡觉!快赶到飞机场去接你表弟!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图像很美 The image is very beautiful & atew term comes. tew期限来。 & a保护动物我们应该做 The protection animal we should do & a他再次被这个服务员接待 He is received once more by this service person & a心理学家 Psychologist & a因为上网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 正在翻译,请等待... & a納期 Accepts the time & aAlice told me that she preferred singing ______. 阿丽斯告诉了我她喜欢唱______。 & aWe must get the work done before we go to the meeting next Monday 在我们去会议下星期一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工作 & a丽江旅行 丽江旅行 & a通过英语四级 Through English four levels & a乐乐你是我的唯一 Is happy you is happy I only & aDifferent opinions of healthcare reform 医疗保健改革不同的观点 & a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很好的锻炼。 I hoped oneself may obtain the very good exercise in the university.来源: | 发布日期: 17:20:26 | 2375次点击
学校信息分类
《愿新课程理念像鲜花一样绽放在英语教学中》
&&&&&&&&&&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引言: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校园,改变着师生的生活方式。在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三年多的今天,广大的课程实施者以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取得了丰富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将新课程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有效的实现,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在理念上的升华,我们在这次培训中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大家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和关注的问题;通过案例学习,共同提高对课标理论的认识;倾听我们教师自己身边的故事,重温新课程的理念和课标精神。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英语教师的理念能够在教学中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和有效的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就像握在你手中的玫瑰,送给你的学生,你会手留余香。
&&&& 【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 专题一:问题讨论与交流
话题1 你头脑中原来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 你是否认为它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解决建议: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外语教学的人文功能,倡导“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以人为本” 的理念?
1.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基本的英语素质,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2.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注意整体学生的水平、爱好等情况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学生应共同达到的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扩展和延伸的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及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话题2 如果在课堂上你发现一个精力不集中、不愿交流的学生,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该怎么办?
问题解决建议: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非常不愉快甚至感到生气,并立即采取措施提醒他要集中精力,那么你脑海中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型。我们应该考虑到这名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会有好多的烦恼,我们应该对他感到疼爱和关心:他是不是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家长是不是吵了架?是不是与其他同学闹别扭?是不是不喜欢我的上课方式等等。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其真实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话题3 你还记得你是怎样学会汉语的吗?汉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而你,从出生到四周岁,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已经基本上能够流利地讲话。为什么你掌握汉语的速度这么惊人?因为你的汉语是与你认知能力同步发展的。在你认知某客体的同时,也掌握了汉语的表达形式,并形成相应的概念。也就是你在交际中习得了汉语,因而你的言语活动是与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这就是著名的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通过对你学习汉语的过程进行的诠释,你了解“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了吗?
问题解决建议: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1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理论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即在运用语言时,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以保证不出错误。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自然的吸收能够使学习者更易于掌握某种语言。
话题4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对你的英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问题解决建议:
克拉申的理论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应该像幼儿习得母语一样,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尤其是伴随着真实情景的语言交流,从无数次潜意识的真实语言交流中形成使用语言的能力。&&
&&& 综观英语教学的历史,有许多语言教学专家曾经尝试过用幼儿自然习得母语的方法来
教授英语。他们都为创建更丰富的语言环境进行过不断的探索,甚至形成了一些教学法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和交际法等。在我国,也在尝试着将语言习得理论和上述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具体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有以下体现:
&& (1)把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2)把功能意念项目和话题项目列进“语言知识”之中,并提倡“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
(3)倡导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例,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
话题5 课例分析
习得活动一般可分为四类:(1)情感交流活动;(2)解决问题活动;(3)游戏活动;(4)吸取新知识活动。其中,情感交流活动涉及学生的感情、意见、愿望、反应、思想和经验。这种活动可采取日常对话、会见、选题问答、想像描述、扮演角色等形式。日常对话通常简短有趣,包含一定数量易于吸收的习语和句型。这种对话允许学生进行某些创造性替换。以保证重复机会集中在特定的会话情景之中。根据你对语言习得理论的理解,分析下列课例:
【案例1】A: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Saturday?
B:I like to&&&&&&& .
A:Did you&&&&&&& last Saturday?
B:Yes,I did.( No.I didn’t.I&&&&&&& . )
课例分析:课例中的活动借助一定的指示,使学生开始使用尚未完全习得的结构,并仍能保持交际的相互作用和创造性。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活动形式常可结合使用。在日常对话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必要的情景刺激,如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提高活动兴趣和习得效果。
语言习得理论是国际上关于语言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对于帮助教师们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本质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听说过或者读过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论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它有较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把语言习得理论用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语言习得理论进行较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话题6 你了解任务型教学思想的起源吗?
问题解决建议:
1979年,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将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理论假设付诸于教学实践。他认为:“ 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从Bangalor Project开始的。它是一种强调“做中学”(1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 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途径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倡导使用“像任务型教学这样的能够体现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这说明,采用任务型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如果说以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为标志的英语教学改革,帮助外语教师接受了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教学思想,把“情景”引入了英语教学课堂之中的话,那么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则是帮助外语教师接受任务型教学等能够体现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的理念,把“任务”引入了英语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运用任务型教学,先请大家一起系统地学习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话题7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它有哪些特点?
问题解决建议:
关于任务型教学,David Nunan所著的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这样写道“Tasks involv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 in which the user’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linguistic structure.“And it is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manipulating,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这种课堂上语言的&&&&& “communication”和学习者之间的“interaction”是通过“task”来实现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的产物。
&&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话题为主,用目标语进行活动(情境);二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为目标(教师为主导);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为主体)。
话题8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什么?它体现了新课程的什么理念?
问题解决建议:
“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我国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在其基本教学观念中“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话题9 据你的了解,你认为任务、练习和活动有什么区别?
问题解决建议:
一般认为,任务与练习和活动的根本区别是:任务接近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而练习和活动都是为了理解或巩固语言知识或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步骤或做法。这些步骤和做法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通常是不会发生的。
&& 任务是类似现实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语言学习方式。任务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完成任务后会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或产品。另外,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使用哪种语言形式。
话题10 课例分析:请判断下列是属于任务、练习、活动中的哪一种?
【案例2】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hen,where,which,that,who or whom.
&&& 1.The Chinese people will remember the day for ever&&&&&&&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2.Have you visited the place&&&&&&& Comrade Zhou Enlai used to live?
Practice:Have a dialogue about a singer and a film
Chinese singer
successful/lots of records
broadcast/program/TV
&famous film
about? life of Mozart
good? won lots of prizes
broadcast/program/radio
【案例3】要求学生利用下表做一个调查
&&& Present jobs
&& future jobs
& working places
&&&& 【案例学习,提高认识】
&&&&&& 专题二: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下面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6 Section A)为例具体说明。
1.前任务(pre一task)
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可先让学生听一听别人做类似任务的录音,或阅读课文的某一部分而导入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案例4】Ⅰ.Greeting and giving the aim of this lesson.
&&&&&&&&&&& T: Hello, boys and girls.
&&&&&&&&&&& 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usic festival. May you have a Happy Music Festival. We name this festival“Happy English, Happy Music Festival”.
&&&&&&&&&&& OK? Let' s start.
&&&&&&& Ⅱ. Pre- task activity
&&&&&&&&&&& T: Let’s watch the Smith' s Family Show on TV and guess what kind of music they are playing.
&&&&&&&&&&& Ss: (Watch a short while and guess. Then leant the word. ) Country Music.
&&&&&&&&&& (In the same way, Boys From Brazil shows Jazz. Boston Music Group shows
Classical Music. Backstreet Boys shows Dance. )
&&&&&&& Ⅲ. A summary about the words learned today.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在这一步骤要完成的主要内容是:
(1)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向学生布置任务;
(2)教师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语言支持;
(3)教师说明完成任务的要求并示范,以确保所有学生都明确任务的要求。
2.任务环(task cycle)
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环,学生完成交际任务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尽其所能地应用已学的语言知识。
【案例5】 (续案例4)
Ⅳ. Task 1: A Survey. What' s your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T: Well. We've learned many words about the kinds of music. Among all of them, I like Jazz very much. In another saying, my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is Jazz. What' s your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SA: My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is……
T: Good. Do you want to know SB' s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Ask her, please.
SA: What' s your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SB: My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is……(Then ask SC. )
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Now, let' s make a survey in group of six. Let's see what kind of music is most liked in your group.
Ss: (Do the group work as usual. ) Then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report the result to the whole class.
V. Task 2: Going to the concert.
T: All of you are full of interests in music.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usic concert?
T: (Put some pieces of paper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in it in different places. )
&& Now, let' s have a waiter to show us the way. SD, would you be the waiter?
T: Excuse me, where is the Jazz Music?
SD: (Pointing to the paper) Go upstairs and turn left.
T: Boys and girls, ask him the way to find your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Ss: (Three of them ask the way)……
T: Find a waiter or waitress in your group and try to do the same work.
Ⅵ. Do the listening work in the textbook.
Ⅶ. Task 3: Smith's CDs and Videos
T: Well done. All of you have had the concert of your favourite music.
Now, lets visit Smith' s CDs and Videos to find something interesting.
SE: (Act as Mr Smith who tries to show the other students what they want. )
Ss: Tell Smith their favorite kind of music and ask Smith' s suggestion.
通过案例可知,这一步骤的主要内容是:
&(1)任务(Task):学生以结对子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在远处监督,鼓励各种交流的尝试,不打断学生, 不纠正他们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有一种自由表达的安全感。
&&& (2)计划(Planning):各小组选出代表,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要向全班学生公开汇报,所以学生自然力求表达准确。 这&& 时&& 教&&& 师&&& 可&& 以& 给&& 予适当的指导。
&&& (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各小组可以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报告,也可以相互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这时,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案例6】(续案例4)&&&
Ⅷ. Back to the Music Festival
T: You have enjoyed your favourite kind of music and have your favourite CDs and Videos. Shall we go hack to the Music Festival?
T: Please tell me how many kinds of music concert there are here. And what are they? SS: ……
T: Try to find the sentences of asking and showing the way in your group. The more, the better.
Ss: (Report the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Other groups add something after the report. )
T: Well done. Now let's see which group finds the most sentences. That's the winner of this lesson.
这一步骤的主要内容是:
(1)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记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单词、短语或句型。同时,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
(2)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教学的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务的设计和完成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同样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还有很多十分精彩的任务方式。有的老师还将教材进行了整合,把MUSIC,SINGER and GROUP组合在一起,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专题三 聆听我们自己的故事
【倾听我们身边的故事,交流故事背后的理念】
倾听我们教师的故事,你会感到新课程的理念就像阳光一样,深入教师的心田,普照在学生心间。听听下面的这些故事,你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米奇”的魅力
&&&&&&&&&&&&&&&&&&&&&&&&&&& ―市教师进修学院& 英语部& 李铁军
今天在六中召开的中学英语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现场会上,我们欣赏到了两节优秀的课例。在其中的一节八年级的课例中,教师用一个小小的卡通人物“米奇”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心灵上的情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米奇”在“孩子们”心中的的魅力。曾经为自己13岁的儿子钟爱“米奇”的这份童真而忍俊不止。而在今天,我见到了比他的年龄还要大的“米奇”的粉丝。
&&& 本节课的话题是关于赠送礼物,教师要为八年级的学生呈现以下几个形容词:cheap, expensive, boring和interesting。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他们,教师创设了“Minine 和Goofy”为米奇赠送生日礼物的动画情境,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让学生学会了很自然的运用这些形容词来表达对事物的简单评价,从而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 这位聪明的老师能够从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用米奇这个小小的动画,不仅为学生也为自己创设了一个情境,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设定了一个“教学的磁场”。 一方面让陌生的自己吸引住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让陌生的学生缩小了和自己之间的距离。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在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真的还有许多童真,我们的老师真的发现了吗?
亲吻一头猪
――发生在英国南部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
&&& 一位教师调任一个新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完,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厂里的一头猪。”
&&& 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 这是真的吗?老师说:”而且我要亲吻的是你们认为最大的一头猪! ”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
&&& 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老师去吻那头猪吗?”
&&& 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到那头大猪前,轻轻的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
第一堂英语课
――美国一所小学一年级的英语课
在美国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上,老师提出一个孩子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是怎样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哪?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师说:“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老师把事先准备的一对老鼠带进教室。于是从这一天起,英语课就变成了老师和孩子们养老鼠、观察老鼠生育过程的活动。同时,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出一系列词汇。一个月左右,小老鼠生出来了,孩子们也掌握了不少单词。&
&&& 第二个月,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鱼是怎么生出来的?”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又在教室里养了一对金鱼。
&&& 第三个月,老师又问孩子们:“校园里面的树有没有妈妈?” 于是老师带着孩子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开垦一块土地,种下树种……
&&& 第四个月,老师又问孩子们:“山上的石头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他们有没有妈妈?”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采集各种石头标本。
“鲇鱼效应”的启示
&&&&&&&&&&&&&&&&&&&&&&& ――建昌一中 姜淑华
自从接手7年4班,就有一件头疼事困扰着我,我班的同学太爱说话,不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不论成绩好坏,都很能说,说起话来一个比一个嗓门大。课堂上只要老师一问,不管考虑好没有,站起来就回答,往往答案欠妥。科任老师也没少和我反映,学生说话声音大,老师讲课费劲,这着实也让我为难。更让人头痛的是我班有两个男同学特别爱插嘴,直到看了这样一则故事,我才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
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动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渔民的受益也就高了。其后把这种利用鲇鱼以增大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延长保活期的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若把只知道听老师讲课,“墨守陈规”的学生比作沙丁鱼,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而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气勃勃的“鲇鱼”,便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这几个会“插嘴”的同学不正是那几条“鲇鱼”吗?
一次,我在讲3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正当我讲“ugly(丑)”这个词的时候,两名学生不约而同的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很显然,是在嘲笑这个同学。我既不能装作视而不见,又不能太狠狠批评两名学生,因为我怕那一个被嘲笑的更难堪,更受伤。于是,我借题发挥,问大家丑与美的标准是什么。最后大家总结出,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心灵美才是最美。我又趁机教了beautiful(美丽的),cute(可爱的),friendly(友好的)这几个我正要讲的新单词,这下包括那两名学生也都听得非常认真。好几十人的课堂,难免会出现学生乱说插嘴的情况,我们要因势利导,把大声训斥巧妙的改变为机智的幽默,深邃的哲理,不是更好吗?而且,我们何不把它当作是学生为你创设的教学情境呢?
&&& 为此,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看法:认为学生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定神地听老师讲课,才是最好的学生,这样的班级才是守规矩的好集体。事实上这样的鸦雀无声、平静无波的课堂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课堂上学生的“插嘴”,除少数胡说、有意捣乱外,多数总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动发言,他们这种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比那些脑子里也许还在想着如何坐好才能受到老师表扬,张着嘴等老师“喂知识”,甚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教室外面的学生要好得多。
&&&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情以激趣,境以辅学,我们要不断的创设情境教学,更不能放过学生给我们创设的情境。处处皆情境,只怕有心人。
我爱过愚人节
&&&&&&&&&&&&&&&&&&&&&&&&&& ――建昌一中& 姜淑华
西方国家,在愚人节这一天,开天大的玩笑都不过分。在英语热的今天,在与国际接轨的我国,人们同样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愚人节当然也不能放过。
&&& 今天是星期日,还好不是上班,否则我的同事,说不定会想出多少点子愚弄我呢!还有我的学生们,最防不胜防的是那帮小调皮,这回他们可说了算了,不知怎么样的“打击报复”我呢!在家就是省心,偶尔接个电话,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被愚弄了;在网上与朋友聊天,更是小心翼翼。一天总算过去了大半天,我窃喜,这个愚人节该算是平稳过度了。
&&& 叮铃铃……,在外边学习英语的儿子回来了。他一改往日的春风洋溢,今天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也许是和小朋友闹别扭了,也许挨老师批评了,心想,不管怎么样,我得安慰他。我带着母性的慈爱,笑着问他:“是谁惹了我的乖宝贝,让妈妈如此心疼?”儿子不答。半晌才嗫嚅着说:“今天英语我考了老末儿……”我立时脑袋发大,血往上涌。先不说给你掏学费,给你打车,光说我回家又听写,又检查的,我花费的辛苦甘苦全白费了,再说,你是老师的孩子,你考这样让我有信心活吗?眼看着就是一场暴风雨,这时儿子却乐了说:“妈妈,今天是愚人节,我考了正数第一…
&&& 愚人节,成天教人家孩子的我却让自己孩子给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是深刻的一课。考不好就打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家长反思吗?我愿意看到所有的家长“大智若愚”,而不是“大愚弱智”,那才是孩子之幸。如果我们教师告别简单粗暴,多些耐心,那更是千千万万的孩子之幸。
&&& 今天我知道了我虽然是教师却是愚人,我爱过这样值得我反思的愚人节。
当掌声响起时
&&&&&&&&&&&&&&&&&&&&&&&&&&&&&&&&& ――建昌县杨树湾子中学& 郑春梅
当我接任这两个班的英语课时,发现他们语感不太好。例如,当我领读课文时,无论我读得多么有声有色,他们读出来的还是不紧不慢、前后一个调,这哪像在读英语?我一句一句地指导,让他们注意语音、语调,尽量读得有抑有扬、富有感情。第二天早自习我进教室,又发现他们成了老样子。为此,我非常苦恼,有时我想:也许我对他们要求太高了,有一半同学读都读不出来,还要他们读出语音语调来是不是太难了?
我该怎样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感,我苦于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我想起了《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所说的一句经典名言“背单词不如背句子,背句子不如背短文。”何不叫他们背诵课文呢?关于背诵课文,我上学期时实行过,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热情慢慢冷下来,我也觉得检查起来太麻烦了,以后就听之任之了。背诵的确是一种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关键是怎样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奖励。我规定背出一个两篇小的课文可以得到一个草稿本,背出两个单元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精美的英语练习本,连续背出三个单元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更精美的练习本……在刚公布这个制度时,我也没有多大把握。第二天中午开始有同学到我那儿背课文,当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在我面前背完一篇课文时,其他同学羡慕极了。这时,我们班的一个姓王的同学也拿了书本走上台来,同学们都一愣:“他也背出了?”(要知道,该同学虽不是班里最笨的,但英语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然后同学们都对他露出了敬佩的眼神,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来,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把书交到我手里,(一般同学都是这样做的)然后用手指着某一篇文章,(一般同学都是这样做的)说:“老师,这个词怎么读?”“哇!!!”又一片欢呼声,原来他不是来背课文的,而是来问单词怎么读的,原来他连读都还读不出来呢!该同学无意中接受了同学们的掌声,脸涨得通红,(我想)他此时多么希望这些掌声是真的,可惜自己太不争气了,有愧于这些掌声啊!也许是受了这些掌声刺激,想着欲得未得的荣誉,下决心也要风光那么一回。第二天,该同学又拿着书本上来了,这一次,同学们没有为他鼓掌,他先把书交给我,说:“老师,我先背一半,行吗?”我笑着说:“行啊!”这一次,他从容不迫地背完了一半课文。我叫同学们为他鼓掌,当掌声响起来时,该同学激动得脸又一次通红,那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他终于真切地体验到了成功。
话说我的背诵制实行得怎么样了呢?三、四天以后,我买的二十个草稿本,十个英语练习本都奖励完了。我刚上到第六单元时,最快的同学已经背完了学过的所有的课文,拿走了六个本子,还有的同学正在努力向下一轮冲刺。我开玩笑道;“这样下去,郑老师要破产了!”同学们哈哈大笑,而我已累得不行了,(我几乎每天都要睡午觉的)我已经有四个中午没睡午觉了。看来过一段时间,我得想个别的办法,让他们自我检查或相互检查。就像对待成长中的婴儿,刚开始嘛,我扶着他们走,等他们会走路了,我也就该放手了。
也许就是这样,天下最懒的父母会培养出勤快能干的子女;也愿我这个天底下最懒的老师能培养出最出色的学生来。也许这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一个过程吧!
你逼学生吃盐了吗
&&&&&&&&&&&&&&&&&&&&&&&&&&&& ――建昌一中 姜淑华
对于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是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即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上半年听了几节创新课,我对九年级马老师的课至今记忆犹新。
大家都知道九年级面临中考,重知识而不重形式,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口一口硬灌,学生一口一口强咽,要想创设有效情境教学实属不易,甚至有摆花架子之嫌。&&
&那是关于环境保护的课文。马老师先教授了一些语言材料,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幅图片,城市的高楼林立,大烟囱冒着黑烟,漫天飞舞的黄沙,满眼的白色垃圾,缓缓流淌的黑水……让所有的人触目惊心,人们的心情沉重,感到生存空间的岌岌可危。接着她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什么污染,有几种,我们应该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学们在马老师用图像创设的情境和问题所设的情境中进入了思考。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在课的结尾处她亮出了几副我们校园的美丽图片,建昌一中那金色的牌匾,威严的大门,花坛里娇艳的花草,让在座的一中人无不感到骄傲。让人在担忧与思索中进入课的氛围 ,却在美丽明快的心情中走出课堂,让人无不珍爱我们美好的校园环境。
九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马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非常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没用过多繁复的环节和花样,只用几幅有震撼力的图片把人带入情境,创设的情境非常真实,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经验。
市教研员李铁军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让我受到很大的震撼: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而当你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会如何呢?知识就好比是盐,汤好比是情境,光有情境没有知识好比汤没放盐;而光有知识不设情境好比逼着学生吃盐,这难道不可怕吗?为何不改变一下,做一碗加盐适量的美味的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师的我们,别让学生越渴越吃盐了,好吗?
是否我也曾经让某个学生伤透了心?
&&&&&&&&&&&&&&&&&&&&&&&&& ――一位教师听课后的反思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叫丽莎的同学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之中,但她的发言却常常因为“不现实和不实际”而被教师打断。丽莎想知道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被否定,尝试同教师讨论这个问题,可是每次教师都在丽莎表达之前转换了话题,整节课丽莎表现出很不安、很失望、很沮丧的样子。下课后,丽莎到办公室找该老师,他显得很忙碌而没时间和她交流。
课后,我回想了整节课,特别是一想到丽莎那渴望表达的眼神,忽然感到心很痛,往事浮现在眼前。上中学时,由于物理抱着满腔的热情,是我的老师扼杀了我的激情。再回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我也曾经让某个学生伤透了心?
一举两得的策略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价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紧接着,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价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本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故事10】
&&&&&&&&&&&&&&&&&&&&&&&& 教学相长
――发生在北京某小学课堂上的故事
一节英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翻译一句简单的话:“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真的吗’该怎么说?”同学们略作思考,纷纷举手发言。老师一边听着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
最后老师把目光落在小英的身上。小英是刚来的插班生,转到这个班以前,她跟随父母在美国生活了三年,后来因为父母回国,她就回到了北京,进入这个小学读书。
小英站起来,用很多地道的美国口音回答道:“Really?” 老师以为她没有听清楚问题,就又重复了一遍,结果,小英还是同样地回答“Really?”, 老师很吃惊的看着她,因为她的回答跟其他同学的不一样,跟自己准备的答案也不一样。老师没有立即对小英的回答作出评判,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同学们:“大家说小英说得对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不对,因为她的句子不完整。”有的同学还略带讽刺的说:“还是从美国回来的呢,这么简单的句子都不会说。”经过一番议论之后老师说:“大家先不要急着否定小英的说法,放学后大家去查一查有关资料,下一次课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
其实老师也不能肯定小英的说法是否正确,下课后,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小英的回答原来是英语口语的习惯用法。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他加强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理念:改革的根本
&&&&&&&&&&&&&&& ――摘自《辽宁教育07年第4期》
&&& 像天文台的望远镜、驾驶室的方向盘一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旗帜,教育实践的指南。
&&& 理念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思想追求,一种精神求索、一种价值取向。科学理念如飓风般地改变着心灵的坐标、人生的轨迹、社会的航向。从毛泽东斗争的哲学,到邓小平发展的理论,中华的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然而,理念这个神奇的魔杖一变,古老中国发生的变化,可以说地覆天翻,举世震惊。
&&&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之渠的闸门,是教书育人之水的开关。撒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之种.绽开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之花。绽开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之花,就结出什么样的人才之果?难怪,抓住理念这个瓶颈,各地开展大讨论如火如荼。教育部也在世纪之交组成更新观念报告团,讲遍长城内外。
&&& 这些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报告人,以崭新的理性思维和实践探索而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撞击与叛逆,带着大爱的智慧与魅力而对新一代的生命和灵魂表现出极大关切与呵护,更带着教育的今天对昨天、现实对历史的透视、反思与超越,给中国教坛吹拂一股清新的风。这风扑面而来,直入胸怀,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顿觉玉宇澄清,天高地阔。
&&& 只是教育理念的变更,对一个崭新教育理念的认同,肯定会爆发自一场心灵深处十字路口的扬弃和抉择。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日毕其功于一役的事儿。绝对有一程漫长而痛苦的内化苦旅。而这一跨跃,有时像隔着万里长城。
&&& 我们不赞成两耳塞豆不闻新教育理念隆隆春雷的人。也鄙夷把新教育理念喊得震天价响、教育行动却依然故我的人。而对徘徊于新教育理念宝宫之前却不得入门要领的人,却须给予自表至里的启蒙,从理到据的引路,风潜雨润的点化,让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理念一步步占领心灵,磅礴教坛,主宰舞台,统领育人的事业,创造出中国教育的奇迹!
&&& 在社会急遽转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年代,教育界吸纳、提升、力推了一些重要的理念,从而耸起了教育新的肩航灯塔:
&& &――教育观
教育就是开发。对人的心灵、智慧、特长的潜能之矿进行尽早而持续的开发,以期让每一个人都达到自身可能开发的最高极限,以此化作社会与个人的最大的财富。
&&& 在教育场的大视野里,我们从三个视角镜上发现了育才的三元真经。
&& 一曰弹性差异论。教师育人态势和持拉力器一样。可重拉,可轻拉,可拉长,可拉短,可似拉而未拉。可将学子育成天才,亦可教成蠢才;可育成天使,亦可教成恶魔。天才与蠢才并不隔着万里长城,天使与恶魔也仅一步之遥。硕果来源于教师的人格、智能、理念的示范,对学子们兴趣激发、习惯育养和人格升扬的功力。
&&& 二曰潜性无限论。学生发展的潜能如择地掘井一样,可挖深,可挖浅,可似挖而未进。大脑潜能开发的无限性、个性发展空间舒展的广阔性、人才优化发展的无止性,都亟待学子自我奋起,掌握自我发展的钥匙。
&&& 三曰灵性合力论。生命之河,百川汇成。只有课上下、校内外乃至全社会通力合作,重视学子先天的,激发其后天的,抓紧其今天的,人才的灵性必能合育而成。
&&& ――人才观
&&& 人才,先成人,后成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都是人才。小用为小才,中用为中才,大用为大才。人才如天宇之星于上下左右各层面各视角闪耀其光,天生奇人必有才,天生奇才必有用。有才,即有鲜明个性:有用,即大有作为。正所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 ――教学观
&&& 教学的轴心在“学”字上,即导学上。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师者的教学就是教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学问。
&&& 清代王国维曾分别借用宋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透辟地揭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亦可启示“教”与“学”,即: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上路时的浩茫;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途里的执著;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成后的沉醉。
理想教学是激励教学。教师是指导者、激励者,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性激励人性。&&
――教师观&&
&&& 教师是教育之舰的领航员,又是学子心灵的保健医,是生命潜质的开发人,因此,教师应该是教育的思想者、探索者、行动者、创新者,其素质就是教育质量。
&&& ――学生观&
&&& 学生是社会的曙光,国家的财富,民族的未来。其成长如何,关乎明天的竞搏场上中华民族的胜败态势。对他们,教育者(包括家长、社会人们)都该认识并做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至少涵盖如是观念:
一曰尊重生命――天地之物,人为至尊;教师之道,生为至重;学生之心,爱为至求。
二曰相信潜能――坚信一个口号,即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确立一个原则,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恪守一个信念,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
三曰关爱灵魂――爱即教育。冷漠比死神可怕一万分,爱心比良药神奇一百倍,一双眼睛管不住众多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众多颗心;爱要真心。育人要育心,育心要知心;爱没死角。差生尤需要爱,爱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和盲区。
四曰激励个性――个性是亮点;人人有个性;个性撑起人才。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发现、发掘、发展个性。
理念――教坛上的生产力,像热核反应一样,具有巨大的能量。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就像我们面前的这幅景色,深远而开阔。现在我们用心血播种下的这些种子已经茁壮成长。放眼望去这葱葱的绿色,它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生机与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这片田野中一定会有你的桃李绽放。多少年后他们会成为你、我的骄傲。把你的爱心拿出来吧!给你的学生,因为它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爱;舍得把分数放进学生的口袋吧!因为那会给更多的学生带来“永生”的希望和自信。相信新课程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跨时代的英豪。
衷心希望大家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都能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定位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全面能动地发展、完善自己,以更好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愿新课程理念像鲜花一样绽放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陈波、关文信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主编:繁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主编:周锦秀&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辽宁教育》07年第4期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英语部& 李铁军)
第二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部分】
& 《愿新课程教学目标成功引领我们的教学》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是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重要纬度之一。在本讲,我们主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方面进行阐述与理论的提升。
课程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它就像一面旗帜,一扇大门,我们的旗帜越鲜明,跟随我们的学生队伍就越强;我们的这扇大门敞开有多大,我们引领进的学生就会有多多。愿新课程教学目标成功引领我们的学生!
& 【案例评析,提高认识】
专题一:【案例展示】
【案例1】《新目标英语》7年级上册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Target language):This is my sister,That is my brother.This is Harry’s brother.Those are Anne’s parents.Is this Harry’s cousin? Are these his brothers?
& 技能目标
& (skills and ability aims):谈论家庭成员,向他人介绍家庭成员。
& 情感目标
& (Emotion aims):了解彼此认识的普通方法,同时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及其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2】《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谈论规则&&&
& 2.祈使语气
& 3.表示允许
& 4. 能够用口头或书面描述规则
【案例评析】
关于案例 l&&&&&
案例l.突出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设计者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或者德育目标)的描述。&&
关于案例 2&&&
&& 案例1在各项目标的表述中都非常具体、明确。如明确表明知识目标是This is…和Is this…既使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又方便学生理解把握,具有切实的可测性。
&& 案例2这种教学目标的写法,是我们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常用的,它的缺陷很明显:一是三级目标分类不清,无法一目了然的看到哪个是知识目标,哪个是技能目标,哪个是情感目标;二是内容模糊不清,缺乏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结合。如谈论规则,应给出适当的范例(交通规则,学校规则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属于不完整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我们可以将案例2作如下改动,使其成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如下:
【案例3】《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 Unit l2 Don’t Eat In Class 教学目标
& 1.掌握重点词汇:in class,classroom,hallway,gym,go out,practice,inside,outside,uniform,sneakers,fight,etc.
& 2.学会谈论规则,并熟练使用目标语言: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 No,we can’t.We don’& 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
& 3.学会情态动词can表示许可的用法,及have to的用法。
&&& 能熟练使用目标语言谈论并制定某些规章制度。如校园内一些公共场所的规则,写建议信等。
情感态度目标
& 树立学生的合作意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
专题二:【问题再现】&
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
一、问题提出
1.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新课题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准确、科学、有效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实验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2.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分为&&&&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反映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价值取向。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已开始从过去“强调双基”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学目标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索、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很多的实验区和实验教师在“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学生的学习也更加多样和自主。
4.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的焦点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课堂表面活跃,但是教学效益却不高的现象。如有的课堂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完全摒弃“接受式”学习;有的课堂活动搞得热热闹闹,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的课堂仍用“老方法” 来教“新教材”,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等。这些现象直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就成为了实验中的焦点问题,而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二、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呢?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达成度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中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教学理念的偏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材处理整合不够、活动与目标分离、教学与考试脱节、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耗时低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目标都难以保证,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我们首先从课堂教学目标确定、实施和达成度三个维度来观察我们的课堂,并研究这其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然后再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问题表象
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
&& 在教学设计的叙写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将教学过程及相应的活动写得非常详细,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考虑不周或者是干脆忽略不计;有的教师能够在教案中体现三维的教学目标,但是目标叙写的内容却往往比较空泛或片面;有的教师干脆将课标的相关要求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还有的教案只有单元教学目标,却没有课时教学目标。
2.活动的实效性差
&& 由于有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定位不够准确或是认识有偏差,在他们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清晰,或目标不能贯彻始终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里采用了大量的游戏、比赛或小组学习活动,并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堂里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活动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仔细思考后教师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有的活动过于低幼化;有的活动知识目标滚动不明显,或是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等。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堂上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听课的教师也觉得轻松快乐,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
3.教学任务完不成
&&& 有的教师课前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比较随意。他们不太考虑一节课到底完成了多少教学目标,也不考虑一个教学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上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教学任务当然完不成。有的教师基于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不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讲究教学重点,力求面面俱到,而实际上把有效的教学时间都浪费了,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
&&& 有的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仍然沿用“老办法”教“新教材”。有的
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总习惯按部就班地来教。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整个教材宏观的把握,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混淆,教学活动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滚动,教学活动重复低效而出现教学任务总是完不成的现象。
4.“教学”一味跟着“预设”跑
&&& 有一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从自己怎样教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而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少。如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对于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舍得放时问给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给出答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一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又急于纠正,或及时将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有的活动刚刚触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却担心学生自主活动起来收不拢,赶紧导入下一环节。因为过于强调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以既定的目标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往往失去很多“教育的良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能充分在“公开课”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去“作课”或“给学生炒现饭”。
5.三维目标的落实,顾此而失彼
&&&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但很多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关注了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仍过于片面强调认知目标,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关注甚少,比如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或如何收集、储存和处理资料和信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等。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显得比较淡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有效地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教师却以为新课程不再重视认知,不再需要“双基”了。
&& 【问题讨论与交流】
双基教学真的不需要了吗?
对双基教学的忽视与淡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双基教学与任务型教学这对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过于偏重任务型教学,而恰好忽视了学生应当掌握的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在听课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而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所需要的词汇、短语与目标语言不够熟练,这使得任务完成的结果没有达到任务的有效性,任务的设置只是起到了形式上的作用,而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操练而达到“语用”的功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最基础东西即双基教学的掌握。如果我们把双基教学比作“走路”的话,那末我们的教师还没有教会学生“走”就让他们去“跑”。最后只能使学生造成畸形的发展,而最终违背新课改和《新目标英语》编写体系的初衷。
协调解决双基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的矛盾
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傻子盖房”的危机,因为我们现在对于“双基”非常不重视,在我们这种“大班上课制”的国家,在英语和外语这两个语系差别非常大的条件之下,如果我们忽视“双基”,那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双基’属第一”。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记忆,基本知识一定要系统化,哪怕是非常少的知识,我们也应该让他联系起来,一定要做到互相呼应,不是说越少教学效果越好,教学效果好有个适量,所以基础知识第一要少而精,第二要有系统,这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一定要熟练,比方说,按照拼读规则来进行单词拼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不教音标的话,就必须教会他拼读单词的规则;朗读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有非常强的朗读能力。学习策略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走“傻子盖房”那条路的话,我们一定要抓好”双基”,这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个扎实的基础,“双基”打好了,我们就进行“加速运动”式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实现:第一,智学,就是用智慧来学习;第二,易学,让学生感到英语有规律,按照规律来学,学得容易。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课标》是可以完成的,甚至于我们也许能够超额完成。
6.“教学”一味跟着“学生”跑
&&&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在课堂上,教师不随便跟学生纠错,不随便否定学生的答案,不随便批评学生――导致学生过于自主,而教师的指导性体现不够;课堂散沙一团,学生课堂纪律松懈,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
7.“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
&&& 随着课改的推进,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同新课程的同时,新课程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现行的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机制。虽然目前的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但是改革的难点仍然聚集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中考或高考上。由于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到“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多实验区的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这种现象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学生进入到毕业班后,类似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艺术之类的课在课表上都形同虚设,实际进课堂的全部都是语、数、外等课程;到了初三或是高三,很多教师用很短的时间突击完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的授课任务,为的是腾出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迎考复习,而这种复习课几乎全部都是简单、重复的发试题、做试题、评试题等。有的教师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管新课程怎么搞,考试还是教师的法宝。“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仍然是很多实验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四、问题归因
&&& 从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教师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或操作上的偏差。
&&& 首先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还缺乏理论上、观念上的偏差和认识。如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大过泛、难以操作、教学目标滚动不明显、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指导教学的重要意义,忽略教学目标的叙写和设计,导致教学活动思路不清、教学环节跳跃、教学过于随意等问题;有的教师没有辩证地看待“三维目标”中的各种因素,不能整体和综合把握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的确定失衡或片面。
&&& 另外,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目标”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分离,教学目标不能贯彻始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家长、学校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急功近利,以“应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师的观念还有待更新,或是专业功底还不深厚,或是学习视野不够开阔,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中不敢放手、或是放手却不能收拢、或是缺乏教育机智,白白丢掉许多良好的教育契机,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和分析,我们先从理念上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如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作用和特点;理顺“课堂教学目标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关系;学习“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叙写和组织的一些基本方法等。然后,再用这些方法和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探寻关于“教学目标”确定、叙写、组织和实施的有效方法。
专题三:【理论提升】
一、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
&&& 新课程改革以后,中学英语教学步入了一个新天地,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资助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
&&& 1.全面性原则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包括语言、音乐、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在内的七种智能,l996年加德纳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能。当前教育目标只注重语言和逻辑等的学业智能或者是只注重与这些智能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其他的功能却被忽略,从而造成了教学目标的狭窄。当今是多元化和信息化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多元理论为指导,以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全面性,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充分发展。新课标从教学目标设计内容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案例观察其中所体现的多种智能发展: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恰当使用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 ever,never等频率副词及其短语。
&&& 2.复习巩固日常活动短语:watch TV,go shopping,read books,do exercise等。
&&& 3.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 What does she do on weekends?
&&& She often goes to the movies.
&&& 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恰当使用频率副词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
&&& 德育目标
&&&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通过语言交际,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 2.主体性原则
&&& 新课标从关注学生的主体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的追求,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操作。同时,新课标还改变了过去那种把教师当作行为主体,从规范教师的角度出发的陈述方式,而用从学生角度出发陈述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取而代之。这种行为主体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表
面形式的变化。它体现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的重大改变和提高;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
&&& 3.层次性原则
&&& 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看,存在层次性。一方面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另一方面,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者经历存在差异。那么设计教学目标就要依据此种差异制定高低层次不同的目标,这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
& 4.可测性原则
&&&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应有的导向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标内容标准。行为目标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和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 1.导向功能
&&& 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 2.评价功能
&&& 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 3.调节功能
&&& 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且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 4.激励功能
&&& 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
五、行动策略
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案例指导】
&&& 《I brush my teeth every day)单元说课片段&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湖南少儿社)五年级Unit5教学目标分析。
&&& 1.单元与课标的联系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指标中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应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8、9、10单元就依据这一标准设置,让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日常行为及活动的学习板块。&&
2.单元与教材的联系&
&&& 第8、9、10单元是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一组学习描述日常行为、活动的板块,是Assessment l 之后第一个学习板块,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8-9元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第9、10单元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如果牢固掌握第8单元的知识,那么9、10 单元的教学活动也就能够少走弯路,做到水到渠成。&&&
3.学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 我校是一个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办学条件、硬件设施远不能与现代化的示范性学校相比。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也是唯一能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就是录音机和磁带。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学生来源差,家长多数由农村来的个体经营户、低保户或无固定经济来源的低收入人员组成。有的家长对子弟的学习情况不太关心;有的家长则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时间有限,而无法给予孩子以辅导,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五年级有五甲和五乙两个班,每班有30多个学生。本学期五年级又转来几个插班生,有的是在农村小学学习的英语,原来的教材和现在学习的教材不配套,这些学生在课堂常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大部分学生并兼顾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呢?这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所要考虑的。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决定将教学目标设置成弹性目标,适度降低对学困生的学
习要求;活动和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分层要求,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后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辅导。
&&& 根据对五年级学生和两个班的班主任老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民工子弟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结合这个课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4.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听懂、认读、熟练运用词汇:teeth、comb、untidy、kind、work hard,能理解词汇:diary、sharpens、flies about、noise。
&&& (2)能熟练运用句型I brush my teeth every day./My brother brushes his teeth every day.描述5种经常行为,并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一、三人称的形式。
&&& (3)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求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出五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中等的学生应该能就“Daily Life”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学困生只要求掌握单元中的核心单词和功能性的句子,并能跟着磁带朗读课文。
&&&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 5.单元教学难点、重点
&&& (1)能熟练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日常行为。
&&& (2)能理解并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一、三人称的不同形式。
&&& 6.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能熟练运用Part B部分的单词和句型描述日常行为。&&
&& 2.程度好的学生能脱离Part C部分谈论或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等程度的学生能独立地朗读并表演Part C;学困生能跟着磁带朗读Part C,C部分各栏至少能填写一个句子。
3.表演F部分的英语歌谣。
4.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2.课前通过访谈、集智备课、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
&&& 访谈是了解学情的方式之一,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需求。访谈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同学科的教师,访谈的形式不一定很正式;除此之外,观察、问卷调查也是了解学生情况的常用方法。在进行访谈时,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关于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什么?学生有没有认识这些内容的思维方法基础?
&&& 集智备课主要是指教研组或片组集体备课。集智备课必须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集智备课重在研讨:一、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如这个单元主要有哪些知识?这个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与考试评价有何相关性?二是现实条件。这个单元需要用几个课时上完?现有的教学资源如何? 教师的教学风格如何? 教学班的班级气氛如何?三是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如每个单元需要几个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如何分解为课时的目标? 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过程?
&&& 通过集智备课,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要教的内容、学生要学的内容,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活动。
3.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 访谈、调查、集智备课、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但是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种预设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否能落实还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可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 一般来说一节优质课,它的适宜度、操作度和达成度也较好。因此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主要是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适宜度、操作度、达成度。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是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达成度主要是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以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表提供的视角来观察衡量目标是否有效的三个维度。另外,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渗透学法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4.采用访谈、反思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
&& 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采用访谈、反思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教学目标。如通过访谈和课后随机抽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教学反思和议课的形式来内省或观察教学目标在组织和实施中的问题,或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些内容。综合这些办法,教师就可以不断地接近预设的目标,并根据课堂的具体生成对目标讲行微调。
【结束语】
确定一个目标容易,要实现目标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付出,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虽然通往成功的道路,荆棘密布,艰难曲折,但当我们在经历过无数的风雨与挫折后,就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间里豁然开朗,发现这边风景独好。“阳光总在风雨后”,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有目标的召唤,即使教学途中有坎坷,有磨难,我们都能坚持到底。因为我们的名字叫“教师”,我们拥有对这份职业的执著与追求!
参考文献:
&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陈波、关文信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主编:繁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英语部& 李铁军)
模块三 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
初 中 英 语 学 科 教 学 评 价
新课程已经实施几年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课程划分为这样的三个结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事实上这三个版块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课程评价结构构建的如何直接影响课程的计划与实施。在这几年的课程实施中,教育新理念的书籍不仅摆满了书架,也塞满了教师的头脑。教师们在被这些新理念潮水般的洗脑以后,在课堂教学的沙滩上踏出了许多新的足迹。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课堂的气氛变了,教学的模式变了。。。教师的眼前的确有一片新天地,但却又似乎很茫然。其实,大凡教师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障碍”:新课程理念都已接受,但学科教学到底如何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谁来认可?因此,很多教师在新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仍然畏手畏脚,放不开步伐。课堂上仍然是陈旧式的、应试式的、母语式的、机械式的教学。师生紧紧跟着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考试这一指挥棒走。面对着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很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存在误区,将测试与评价混为一谈。有很多人认为测试的结果就是评价,惟恐被别人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就不敢用百记分来统计成绩,殊不知,没有数据怎能统计,没有统计怎能分析,没有分析怎能评价?还有其反面,认为凡是评价就得考试,而将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业评价等视为无效评价。这种“非此即彼”,“有我没它”的态度不是科学的态度,不利于教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应该如何评价,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新课程下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 评价与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英语表示评价的单词主要有evaluation, assessment 和appraisal。用在教育上,他们各自代表不同的含义:evaluation在我国大陆教育理论界通常译作“评价”,有时也译作“评估”。关于“评价”,胡森等主编的《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建议保留这个术语,使其专门用于抽象的存在物,比如方案、课程以及组织变量。这种用法意味着概括地估计事情的价值与成就;“assessment”译作“评定”,包括评级、考试和考核。可以评定学生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也可以评定教师的能力。在希尔斯(Hills.P.J)编写的《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中,“assessment”重点是评定学生与学习的进展;“appraisal”是管理学中的术语,表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有人把它译为“考评”。
教育评价(一般用education evaluation)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以及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三个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三)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测试与评价的三个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在此,我们谈到更多的是指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教学中的核心对象-----学生的评价。
二、 对学生如何进行合理评价
问题一:在平时的教学中,你都运用了哪几种评价方式?
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的区分方式。现在教师对评价理解的阶段仍然还处在转型期。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重测试性评价,轻非测试性评价。大部分教师还都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虽然现在的中考制度还没有彻底改变,但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教师应该改变评价方式,探讨、尝试新的评价模式,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提起形成性评价,大家并不陌生,新课程标准里就有数十页的篇幅对其阐述。也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评价模式。英语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的保持、知识的灵活使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其中在英语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就是即时性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来我们提起课程大家会认为是教科书,教材。但现在课程是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反应。这些反应伴随教学过程而存在,而又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它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英语课程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问题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即时性评价,下面将展示一个即时性评价的案例,请大家思考,从这个案例当中你都能感悟到什么?是不是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如果没有机会跃于纸上,不妨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即时性评价案例1
&&&&&&&&&&&&&&&&&&&&&&&&&& 让你的评价为学生创造精彩
葫芦岛市连山区三中刘冬妹
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总觉得其他同学的语言基础比自己好,在讲英语或是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好,或者难听,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挑毛病。因此他们会在回答时声音很小或者拒绝回答。因担心老师和同学的否定评价,他们会出现害羞、回避、自我封闭、过分依赖或逆反等心理障碍。如果每一个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容易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力求正确评价学生,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多运用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八.三班有一名叫刘月的女同学,性格内项,在英语课堂上始终是最沉默的一分子,以致于“Good” “Super” “Very good” “Cool” “Great”这类简单的评价都没有机会给她。在讲How do you make milk shake?一课时,同学们推选她来演示制作过程,在全班同学七嘴八舌的英文指挥下,加以她的生活常识(据班主任说她在家可是小厨师呢),一杯香浓的香蕉奶昔做好了,同学们品尝后抱以热烈的掌声。我也真诚的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刘月可真了不起,能在英语提示下做出美味的奶昔,我们课后可要向她请教啊!”我们的真诚和激励的话语让她在英语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试着举手,回答问题,参与对话表演和小组活动,现在她的成绩也有了提高。由此可见,教学评价不仅需要激励的语言,还需要真诚的情感和行动。&&
我们不要只注重了在课堂上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而忘记了其实学生希望的还远不至此。我试着在学生的作业中给学生写上不同的评语,包括要求和期望。还有,上完课后,告诉学生你这节课哪些地方表现的真的非常棒,哪些是老师为你骄傲的等等。学生在听到这样的评价后,真的在下次课上有了更好的表现,我想,这就是激起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评价的意义所在吧。那么也许就会出现,你给他一句鼓励,他还你一片精彩的奇迹。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评价也没有其固定形式或规定的形式,我认为,我们至少可以在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从自身做起,有意识地、科学地、全方面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
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力争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抓好即时评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管理和促进功能。它是学生评价体系中一种经常使用的过程性评价行为。
即时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乳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反馈、鼓励、调控和导向的教学功能。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 即时性评价的优势
1.& 真实、客观
评价情境越真实、越有“透明度”,就是越能显示学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真实发展状况,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有可信度,更容易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是完整而真实的生活,是师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人都在事件之中,都有切身的真实感受。客观、真实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及时、全面而有实效性
课堂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的真实再现。即时评价,是对学生所发生的行为最快、最及时的评价。立竿见影,有很强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能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健康情感、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具有全面性。
学生在学习时,如能经常得到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即时评价,就会有一种经常性的成就感,并会从成功中品尝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能积极进取。
3.& 更好地“因材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得到了锻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