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上海比较好的大专院校和2C上海比较好的大专院校哪个好

13张图看懂2C和2B创业的区别
[思路网注] 从卖的产品来看:2C的产品好理解,大妈一般都能懂,而2C的产品特么难理解,一般人听不懂。2C用户群广、爆发性强,2B的用户要一点点死磕。
从卖的产品来看:2C的产品好理解,大妈一般都能懂,而2C的产品特么难理解,一般人听不懂。2C用户群广、爆发性强,2B的用户要一点点死磕。一分钟看懂2C和2B创业的区别▼创始人卖的产品用户商业模式做客户的方式产品体验竞争对手媒体关注度大众关注度营销收入看重技能创业两难& &如果您有电商方面的困惑,可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并回复【朕有话说】+您遇到的问题,各路专家可免费为您答疑解惑。& &&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
热门文章标签
电商服务推荐
电商服务招标
版权所有 思路 www.siilu.com 年
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 EBru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369号 |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 87
北京亿商联动国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中国瑞达大厦1701 电话:01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选择需要的电商服务类别
店铺外包(代运营、设计...)
软件工具(ERP、CRM...)
仓配物流(管理、配送…)
外贸出口(推广、管理…)
其它服务(请在备注说明)2B还是2C,互联网保险落地或许该有答案了_凤凰科技
2B还是2C,互联网保险落地或许该有答案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2B还是2C,互联网保险落地或许该有答案了 双十一到来,线上订单剧增的同时,运费险也成为了人
原标题:2B还是2C,互联网保险落地或许该有答案了
双十一到来,线上订单剧增的同时,运费险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而近日,腾讯更是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微信上线了保险业务,虽说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仅1%的用户可以可以看到,但相比完全推广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时间,关于互联网保险的话题也变得多了起来。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互联网+保险”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就目前而言,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蓝图,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似乎也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到底为什么互联网保险落地这么难?这几年呼声很高的保险场景化能解决问题吗?还有那个老大难的问题,2B还是2C,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烧钱“万金油”失效:互联网保险规模化任重道远
伴随着互联网脚步的加快,各个传统行业也都不断开启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保险进入“野蛮生长”的爆发阶段,先后涌现出众安、易安等众多互联网保险公司,于此同时,BATJ等巨头也是不断地摩拳擦掌。
传统的保险运营有九大环节:产品开发、产品销售、标的核保、保单承保、保全变更、理赔报案、理赔勘察、理赔核算以及各类保险给付等,以线下的人海战术为主,流程繁琐,环节越多,越不可控。而且产品本身具有低频的性质,获客难度极高,急需借助互联网思维打开新的流量入口,于是,就比如零售、打车、外卖一样,保险领域也掀起了“英雄屠龙”的景观。
流量、低价一贯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可在保险上却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按照往常的逻辑,互联网保险行业已经是人头攒动,尤其是巨头们也都步入了,这个行业没有理由不被炒起来。可事实上目前绝对部分互联网保险公司过的并不舒服,甚至可以称得上在夹缝中求生存。
今年年初,悟空保被传要转型卖寿险,所有BD降薪30%调岗,不接受就离职。而在此之前,悟空保的COO、CMO等多位高层,也宣布离职。由互联网保险变为传统卖保险的;本来是屠龙的英雄,最后却和自己的对手“同流合污”,这在国内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是闻所未闻的事。
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悟空保整体来看算得上是行业的头部玩家,悟空保尚且如此,那么底层的互联网保险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融资困难,估值惨淡也就成了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普遍景观。再加上BATJ的强势入局,整个2C创业系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生存状况也变得更加艰难。
从产品端来看,以寿险为例,目前市场上大概只有15%左右的产品是用户主动来买的,剩下80%以上的产品是靠渠道的强推销而卖出去的。而且据了解,85%以上的寿险产品其实是理财险,保障的属性很弱。而这主要归结于包括寿险在内的主要保险产品过程非常复杂,很难在线完成销售,对渠道的依赖很强,传统互联网改善效率和节约成本的法子在这里行不通,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大部分寿险的产品性质很难被互联网改变和接受。
从保险行业本身来看,和其它传统行业相比,保险行业具有消费低频、决策周期长等行业特征,而且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保险行业被传统保险巨头公司所垄断,就整个行业来看,非常依赖线下渠道、跨地区差异大。除此之外,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从用户端来看,和其它传统行业相比,保险的受教育程度可以说是非常低,国内用户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原先的需求就没有被完全激发,不像其它行业行业在与互联网融合之前在用户认知、用户习惯方面都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成熟度。这也导致了互联网保险上线不仅需要面对用户线上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和传统保险公司一样进行产品教育,培养用户的保险意识。
这也是为什么和其它行业相比,互联网保险虽然也有烧钱,但似乎从来没有经历过大肆烧钱补贴的原因所在,原先类似于360还有电商们的免费、网约车的补贴大战,O2O的千团大战等模式在互联网保险领域行不通,保险产业更看重产品的内生价值。“万金油”失效,互联网保险又该拿什么来吸引用户培养用户呢?
综合来看,用户习惯的问题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如何解决流量获取的问题也就成了行业发展的命门所在。
场景化保险噱头大于实用:喧闹过后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虽说互联网保险整体来看似乎并不乐观,但鉴于这个行业的高门槛等特殊环境,我们暂且可以归纳为这是对整个行业探索阶段,或者是野蛮生长阶段的肃清和洗牌,毕竟还是有少数玩家生存了下来,并且找到了流量入口。
保险行业做的也是产品销售,不同行业之间人货场有着不同的内涵,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理清互联网保险的人货场,人是用户,货是产品,场是场景。于是乎,遵循用户驱动下的商业模式选择,场景化、定制化、保险代理人等就成为了互联网保险的突破口,不过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对此进行了错误的解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盛行,泛娱乐化井喷,用户习惯个性化、碎片化特征明显,于是一些企业发觉了诸如诸如雾霾险、摇号险、爱情险、熊孩子险、赏月险、老板莫怪险等形形色色的奇葩险层出不穷,当然还有钱一段非常火的“鹿晗分手险”,这些所谓的产品除“噱头”十足外,并没有什么保障功能,也谈不上什么用户体验用户粘性,赚足了眼球过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当然了,除了特别奇葩的险种以外,里面确实有一些具有应用场景的保险,然而它们其实只是把很多完整的保障责任拆解成若干单一产品,降低产品价格门槛,也降低了用户的消费价值。
一个简单的意外险,非得加上吃货、鞭炮、熊孩子,美名其曰“迎合用户需求和特点”,试图靠包装的噱头来获取流量增长,好好地意外险非得拆分开,这到底是提高体验还是降低体验显而易见。今年7月,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这些创新不规范、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设计偏离保险本源等产品也进行了重点整治。
当然了,保险场景化本身的逻辑没有错,场景中用户对风险的感知度确实会明显明显提高,只不过有些公司搞错了方向,真正契合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保险确实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比如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等。
以退运费险为例,成立于2013年的众安保险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且在今年完成了上市,以电商场景的运费险起家,到如今不断拓展业务的广度和深度,累计销售逾72亿份保单,服务逾4.92亿名客户,它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保险落地的希望,同样是场景化的保险,众安能够成功其背后必然有相应的商业逻辑。通过对成功者的研究,或许我们能够发掘出具有普适性的特点。
平台化+场景化:B2B2C或许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商业模式采取2B还是2C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在笔者看来,其实商业模式千千万,只不过是未来到底能做多大的问题。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判断标准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能够解决问题或提供价值;第二,整个行业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能让业内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很舒服,都有发展的潜力。
互联网保险需要什么?昂贵的流量费用和低效的转化率成为创业公司的最大困境,它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流量入口。
那么谁有流量入口?阿里有淘宝天猫,腾讯有微信,除此之外,京东、苏宁、美团等等都有着巨大的用户流量,而且这些流量入口是属于具有明显消费属性的场景,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消费不会感到突兀。微信由于滴滴打车、美团外卖、还有最重要的微信支付存在,它其实也是一个具有消费属性的场景。
场景用户基础大,消费频次足够、有切实的刚性需求,切入了正确的场景。这也是为什么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正应了前面我们说的那样,保险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它需要流量,需要场景,而从根本上来说它更需要渠道,渠道为王终端制胜的法则在保险领域也是行得通的。
这样的市场情况就导致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其实是to B的,而不是 to C,因为只有对渠道给予足够的激励,产品才容易被销售。而且不烧钱还能获得流量个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势,因此,B2B2C或许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流量平台的选择方面,包括BAT这样的巨头,或者是来各自领域的独角兽。对于有机会切入保险领域,它们往往乐意为之。
中国的这些大的科技公司和美国硅谷的投资思路不同,国内企业往往采取的是“多元化”投资策略,具有非常能明显的忧患意识。新科技和传统产业变革在互动作用中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新的独角兽、甚至新的巨头,所以现有巨头必须防患于未然,广泛投资,想要打造一个辐射多个领域的生态系统,以防自身随时被颠覆。而投资目标自然也就包括金融领域,包括保险领域。
对于流量平台现在的主营业务来说,保险往往能起到增加用户体验的作用。比如电商增加的运费险,切实解决了用户网购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加粘性。而且随着用户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保险市场势必大有所为,选择有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不失为一次好的布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里,创业公司往往很难逃脱科技巨头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保险这个需要长期教化、低频的行业,创业公司没有“大腿”很难坚持下去。因此,B2B2C的模式,让保险正规军和流量平台进行结合,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也许这会是互联网保险落地的正确打开方式。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96890
播放数:148430
播放数:201045
播放数:5808920一文了解 2B 和 2C 产品的异同问题一文了解 2B 和 2C 产品的异同问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百家号前段时间去朋友的设计电台录了一期节目,跟他讨论了一下 2B 和 2C 产品的异同问题。所以就直接将这次电台的聊天草稿整理成了文字,如果大家能从中有一点点收获,我就很开心了~什么是面向消费级的产品、什么是面向企业级的产品面向消费级的产品,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2C 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是直接面向独立的用户开放,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面向企业级的产品,就是常说的 2B 产品,是面向一个团体或者组织的。也就是说,产品面对的第一级对象为团体而不是单个的独立用户。然后这里说的「第一级」对象,很明显是因为存在第二级对象的,这个也是因为,当时我们在做一款 to B 产品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并非是纯工具类的产品也需要关照到每一个独立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说这些产品是 to B to C 的产品。举个例子就是,比如说云之家这款移动办公软件,表面看好像是 2B 的,因为使用它的都是一个个的公司,但是当你在为这款产品做设计的时候,你就会不得不去注重每一个独立用户的使用场景。比如,员工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是在什么场景之下的?是地铁、办公室、还是工厂?网络环境是好是坏?是否方便?也就是说,在跨过 2B 这道坎之后,还会去进一步关注独立个体的使用方式。甚至产品的增长也会跟独立个体的体验呈正相关。用产品来区分 2B和2C,还不如用模块直接定义一个产品是 2B 还是2C,真的是一个很粗糙的分类。2B 和 2C 不是两个相对立的、老死不相往来的概念。很多表面 2B 产品里面包含 2C 的部分,2C 的产品里面也会包含 2B 的部分。所以,产品这个分类太大了,更多的是看你做的是哪一部分的业务/功能模块。我更愿意通过业务/功能模块的类型来进行区分。2C 跟 2B 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有哪些不同?个体 VS 流程一个是更关注单独的个体用的爽不爽,另一个是要提解决方案的,所以你的目的应该是放在全局的。如果你刷过微博,关于钉钉的话题下面永远有人在吐槽。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钉钉?钉钉做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它,而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的,是要提高企业效率的,是要最大化企业收益的。在满足了这些情况之后,才会去考虑每一个用户用的爽不爽的问题。画像 VS 角色2C 的产品会关注用户画像,也就是我目前是面对哪一类或哪几类用户去做设计;2B 的产品需要更注意的一点是角色,因为任何 2B 的软件逃脱不了的就是权限和流程,权限跟角色相关,比如管理员、老板、经理、员工的角色,在设计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同;在比如流程中有审批人、被审批人、抄送人,等等。你更需要了解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为每一个角色进行设计。做 2B 的产品必须对模块内的角色了如指掌,这样你在做设计的时候就不会漏掉各种情况了。需求听我的 VS 给钱的是爸爸其实这一点是产品思考需要慎重考虑的东西,就是关于需求的优先级会很不一样。2C 的产品经理某种程度上是很傲娇的,也就是用户的提议我可以不采纳,特别是在有损产品形态的情况下。他们的需求更多是考虑:这个需求有多少人提,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需求有跟我们产品的调性符不符合。而且很多需求是用户并不需要,但是产品经理自己去思考出来的创新性需求,也就是说产品经理是经常制造需求的。2B 的产品需求其实比较艰难,做 2B 的都是乙方啊,甲方就是爸爸,爸爸给钱啊,爸爸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VIP 用户的需求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定制化去做的。所以,需求的优先级很多情况下是根据用户的情况来定的,考虑更多的是:这个需求有多少人提,是不是真需求;提这个需求的是谁,能为公司盈利多少。你要搞定谁:用户 VS 客户2C 的产品很多情况下,需要搞定的是单个的目标用户,而且用户是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相对而言他能为自己的行为做主,也就是说我不喜欢你这个产品我卸载不就成了,我喜欢你这个产品我掏我自己的钱包为你付费就成啊。2C 的产品多数情况下客户(购买者)和用户(使用者)是统一的。(这里用多数是为了严谨一点,因为也是有一些是不统一的,比如一些儿童教育软件、老年人健康管理软件 等)2B 的产品很多情况下,用户跟客户是不重合的,比如金蝶卖的 ERP 软件、管理类型的软件、移动办公软件等。这些产品,付费的是公司,用户不需要为产品进行付费。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优先级是远远高于用户的,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这个不同也就带来了下面的不同,我称作为占山头的方式……不同的占山头的方式:体验先行 VS 功能先行2C 产品是体验先行的,当你让独立的用户用到爽了,解决了他的问题或给他带来了他所需要的感受,他就会坚持使用你的产品甚至为你付费。但是,2C 的产品迁移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因为只有一个用户,用户说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了,弃用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2C产品才会有这么多的价格战,也会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因为一旦有比你价格低的或者体验比你好的,用户说过去就过去了。2B 的产品则不是这样了,企业是为了解决问题才购买你的软件的。所以,当你功能的覆盖面越广的时候,更能解决企业的问题的时候,他就户购买你的产品,而用户体验则是次要的,因为客户并不那么关注用户的使用情况。说的更直白更好理解一点就是,老板用这个软件是为了解决打卡考勤问题的,他并不是那么在乎下面的员工用的爽不爽,更在乎的是我能不能省下几十台上百台考勤机的钱,你的报表功能能不能让我少聘用几个 HR。所以,2B 的产品更多的是功能先行,先把用户都圈住再说。而更重要的是,一旦用户开始使用你的产品并且在你的平台上留下数据之后,他们是很难离开的。迁移成本太高了。第一是历史数据的问题;第二是如果换其他产品是整个公司的成员的切换、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习惯新的产品系统;第三是企业中购买程序很艰难,更换动力并不强;如果只是价格上便宜一两千或者多一些不痛不痒的功能,并不能让企业弃用产品。2C 跟 2B 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有哪些相同?其实说了那些不同的,其他就是相同的地方了。不管是做设计还是做产品,都是提出解决方案而已。把不同的挑出来,大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多注意,其他的就都一样啦。简单聊一下:两种不同的产品需求变更度有哪些?怎么处理的?哈哈,需求变更这种,最大的差别就是 ——2C 端常用的借口是:这个是老大要改的;2B 端常用的接口是:这个是 VIP 客户说要改的。其实这是个段子。作为产品经理或者设计师能说啥,都是最底层的搬砖人员,除了改好像也没有其他的方式了。如果你有责任心,了解了变更需求的原因,并且评估到变更后是将产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自然是需要改的。作者:空格_S.F,你可以叫我「空格」,也可以叫我 Sherl,个人网站 iamsherl.com。是一个主线 产品,辅线 IxD 和 coding 的 Product Designer 。本文由 @空格_S.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最大、最活跃产品经理社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原标题:先做2B
记者观察对于姚建疆来说,行业内轰轰烈烈的全产业链布局并没有影响到他,相反,他一直保持着互联网行业少有的客观和冷静,在巨大的风口面前,他就是那头不为所动的“猪”。他告诉记者:“对一家企业来说,清楚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价值非常重要。”对于和姚建疆来说,这个位置就是做好。“2016年被称作视频原创内容的红利年,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为我2B的网站付费,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用户。我们一定要在垂直领域里面做出最好的内容服务给我们的下游方,让下游方通过我们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对他们来讲就能增加付费会员。他们付费会员增加了,他们赚了钱了,我们作为它的上游方我们肯定也会赚到钱。”显然,这是姚建疆发自内心的最朴素的意识,尽管他也知道,要最终抓到用户的数据,由2B到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条非常肯定的路线,这就像当年的,当年就是做2B的,后来做2C。“2C是一个重资产公司,我认为我们芭乐还是一个轻资产公司,目前没有必要去做。”尽管他也笑谈,未来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不是IRNET思维了,而是数据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蓝图画得很大,一大圈,一圈下来公司没有几千亿都觉得不好意思坐下来说话。但芭乐很清晰,在产业链条里面我现在是做2B的,其他不考虑,就是老老实实在我这个角落站好队,不去抢别人的,在没有能力抢别人之前,你就踏踏实实把这个做好,服务好,再逐步形成渗透。如果我这块都没有做好还做其他的,那不是找死吗?
在姚建疆看来,“新媒体影视剧的全产业链布局有很大的泡沫,现在很多人没有搞清楚开始涉足到其他领域,去做其他事情是由于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因为他看不到未来的趋势,有的被(偷客)逼的,有的是自己看到电影院都赚钱被忽悠的,去投大电影,没有用的。包括刚才你说的全产业链条里面的一些企业,从一个IP孵化,把地产都放上去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他都没有清楚自己在哪个核心定位。”对于由2B&到2C的路径,姚建疆告诉记者,“我先当一个守门员,我先把门守好了,一旦我发现对手不行了我再当前锋。”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屈丽丽采写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注册 | 登录
李春雷,一个喜欢思考与讲课的码农!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前些年以ERP为代表的2B产品牛气冲天,近几年逐渐沉寂,而2C产品又大热特热,一时风头无俩。突然间,SAAS产品又异军突起,2B与2C两个似乎并行的领域开始有了交叉,那么优秀的2B和2C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呢?
一、2B关注组织与业务
由于2B产品存在的前提就是为了满足“组织完成业务信息化”的需要,所以2B的产品非常关注组织和业务。
2B产品的核心诉求有:功能、流程、效率。
不同于2C产品需要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2B产品的需求往往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早期用友ERP财务模块录入会计凭证,就是完全照搬纸质的凭证格式。各种2B产品(包括SAAS)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录入的单据,都是有直接明确依据的。
功能多,大而全,往往代表了一个2B产品很牛逼。
至于由于功能过多产生的学习成本过高,在2B领域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2B领域的用户往往需要专业的学习,用户也通常不会认为是负担,反而因为掌握了这些技能而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增值(SAP顾问的身价不菲,学费也很贵)。
当然,SAAS产品(2B产品的一种)由于免实施的特点,决定了功能要够全,学习又要够简单,所以SAAS产品是2B产品中最难设计的一种。
既然2B产品要满足组织完成业务信息化的需求,那就必然涉及到流程。
2B系统必须能够贴合组织用户的业务流程才能正常运行,而不同企业的流程又是不同的,所以2B产品的流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希望覆盖所有用户的全流程,但随着客户量增加,复杂度几何级增加,最终伴随着用友和金蝶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争而集体沉默。
同时,聚焦于局部流程的2B的互联网产品却异军突起,如B2B电商和Salesforce等SAAS产品。
目前立足于垂直领域应用的SAAS产品(如一禾美云),由于往往涉及到跨部门、全流程,在流程设计上就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又必须保持较低的学习门槛。
2B的产品涉及的业务经常涉及海量数据,所以在2B产品中,效率要远远比用户体验重要。
比如要上传1000个产品档案,那么批量上传等高效率的工具化设计就比优化上传界面的用户体验重要得多。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商超还在用一些DOS平台上开发的收银系统,虽然这些系统非常老旧,用户体验已经很差了。但是,由于使用时间很长,而且效率非常高,所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2C关注人性
2C产品因为用户直接是用户个人,所以更关注人性。
2C产品强调刚需,痛点,高频,体验。
在2B产品中,产品经理面对的往往都是刚需。用户会很明确地告诉你,有这个功能我就付费,没有这个功能我就不付款,非常明确,几乎无需挖掘(当然用户所讲并非用户所需,需求仍需要梳理和澄清)。
为什么2C产品强调“刚需”?因为2C产品的需求不同于2B产品,2C产品的用户量大而且分散,缺乏组织性,需求具有模糊性,所以需要去挖掘。
经常看到一些产品YY出一些客户的需求,其实这些需求用户根本不需要。
在2B产品中,在用户选择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有较多的时间接触,有足够的说服时间和机会,另外价格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在2C产品中,用户更换成本较低(QQ和微信等社交类2C产品的更换成本很高,不在此列),决策时间非常短,所以能否在极端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痛点,就非常关键。
如果不能抓住用户痛点,首先就很可能不会被下载,或者即使被下载,使用频率也会非常低,这样的产品就会丧失价值。
而2B的产品,由于更换成本高,一旦被使用,即使不太好用,用户也不得不迫于组织的压力,而继续使用。
在2B产品中,用户使用的频率是由业务决定的。通常2B产品的收益也跟用户的业务量相关。所以,2B产品中,提高用户使用频率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而在2C产品中,用户的粘性,付费率等往往跟用户使用的频率相关。在2C产品中,很多产品是免费使用,通过增值服务收费。只有巩固了用户使用的频率,才有增值服务收费的基础。所以高频就成了能否实现增值收费的关键。
由于缺乏组织的压力,并且通常更换产品的成本很低,2C产品必须极其重视用户体验,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客户。
用户体验对2B产品也非常重要,但通常客户更重视功能、流程和效率。
但是对于SAAS类产品,由于要大幅度降低实施服务成本,用户体验就显得极为重要。
概括起来,2B,2C,SAAS三种产品的核心特点分布表如图所示:
作者:李春雷(微信号szconsultant),深圳软件行业协会理事。15年IT产品设计经验,曾主导医疗机器人、ERP、EHR、CRM、商城、O2O、一禾客户端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由 @李春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赞赏1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149赞已赞 | 42
李春雷,一个喜欢思考与讲课的码农!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2个回答19人关注
21个回答52人关注
15个回答21人关注
20个回答77人关注
16个回答24人关注
21个回答72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本学历哪所院校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