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过后,诺基亚的衰败,黑莓均走向衰败,为什么只有小米能

挣扎过后,诺基亚,黑莓均走向衰败,为什么只有小米能_百度知道
挣扎过后,诺基亚,黑莓均走向衰败,为什么只有小米能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价格屠夫不是吹吹的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黑莓衰落“卖身”求活路:中国买家可能性多大?
黑莓曾经是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者,或许是黑莓太过自信,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等原因,随着iOS与Android不断攻城略地,黑莓在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被侵蚀,销量一路下滑,经过几次并不算太成功的改革后,智能手机出货量不理想,直接拖跨黑莓的业绩,终于黑莓“待价而沽”,寻找可能存活的出路。
  曾几何时,黑莓手机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致的键盘在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苹果兴起之前,黑莓曾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由于其高安全性,其智能手机是部分跨国公司员工的标配,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其粉丝。  黑莓的陨落始于至少3年之前,当时这家公司对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反应过迟。在iOS以及安卓平台的大力发展下,苹果、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步步逼近,黑莓手机的命运逐渐步入寒冬。  目前,这家曾经深受美国总统奥巴马青睐的加拿大手机制造商,正在快速坠落,不断裁员自救的黑莓还是走到了“卖身”的十字路口。  最新一个财季数据显示,黑莓净亏损8400万美元,该季度黑莓总共销售了680万部手机,其最新的黑莓10手机的销量只有270万台。  在智能手机急速发展的同时,不光是黑莓一家感到了寒意。而就在几日之前,中国台湾的智能手机品牌HTC也传出出售消息,但随后HTC官方进行了辟谣。在传闻背后,7月30日,HTC发布公告称,截至今年9月的第三财季将最多实现600亿元新台币 (约合20亿美元)的营收,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同时,公告还称,第三财季HTC营收将环比下滑最多30%,运营利润率将为0至-8%,低于第二季度的1.5%,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会出现2002年上市以来首次季度运营亏损。  此外,曾经的手机行业两位“大佬”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移动在最新一个财季均遭遇巨亏。2013年第二季度,摩托罗拉移动亏损额高达3.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1.99亿美元扩大超过1亿美元;而诺基亚最新一个财季净亏损2.27亿欧元,同比减亏83.9%。
黑莓衰落路径
  黑莓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两名工程专业的学生:麦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和道格拉斯·弗雷金(Douglas Fregin)。  1997年, 加拿大RIM通信公司为BellSouth(南贝尔公司)开发研制了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无线电子邮件设备,成为移动电邮的开山之作。电邮可以自动发送到手机上,用户不必在线,也不必自己接收,方便而且安全。1998年黑莓被正式命名,因其使用了标准的QWERTY英文键盘,看起来像是黑莓表面的一粒粒种子,所以得名“黑莓”。该设备在后期加入了手机的功能,所以国内普遍称之为“黑莓手机”。  黑莓手机素以独特、安全的移动邮件系统著称。其前身加拿大移动通信研究公司因成功推出黑莓智能手机而一度成为加拿大最有价值企业。总部设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黑莓,堪称为为智能手机始祖,初期主要针对企业与政府等专业用户。  曾几何时,黑莓手机在欧美智能手机业界的风头一时无两,借着欧美输入习惯相对方便的实体QWERTY键盘以及BBM,无论是商务人士还是偶像艺人几乎人手一只黑莓手机。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由于黑莓及时传递了灾难现场的信息而在美国掀起了拥有一部黑莓终端的热潮。  黑莓手机在2001年“9·11”事件之中声名大噪,原因当日纽约与华盛顿电话系统无法运作,只有黑莓手机的电子邮件应用可以启动,从而传送讯息。  黑莓手机包含服务器(邮件设定)、软件(操作接口)以及终端(手机)大类别的Push Mail实时电子邮件服务。尤其是Push Mail功能,让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因此使得黑莓手机深得商务人士的喜爱。  2007年7月,黑莓前身RIM公司股价突破23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彼时,苹果的首款智能手机iPhone才刚刚在美国上市,股价不足150美元。不过现在看来,该公司当时面临着转折点,但其却浑然不觉。  时间指针再向前转动7个月——2007年1月,苹果在旧金山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手机。当时,名字还是RIM的黑莓管理层决定放任苹果进军智能机市场,且将重心继续放在企业和政府用户上。  到了2008年,黑莓手机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独占鳌头,市场占有率达39%。也就是说,平均每2.5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使用黑莓手机。  曾经引领智能机市场的黑莓和诺基亚,在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之后,销量就急剧下滑。黑莓和诺基亚都曾错误地以为,苹果和谷歌这样的新手很难夺走其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如今苹果iOS和谷歌安卓手机在智能机市场的份额共占到90%。  黑莓的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甚至在iPhone上市时告诉员工:“放心吧,没有人会购买iPhone的。大家都喜欢黑莓操作系统,因为人们不希望自己的手机上有一部个人电脑,他们只是想检查邮件。”  时间回到2009年初,黑莓股价已经萎缩到50美元一下,仅仅为236美元峰值的四分之一。企业技术的“消费化”已经初现端倪,但黑莓未能抓住这一机遇:当黑莓用户返回家中,解开领带,便会拿起iPhone,这款手机能带来很多了却。不久,这些用户便希望能在工作中使用iPhone。  2003年,当黑莓推出黑莓6000系列手机时,该手机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手机技术,用户不仅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还可以收到电邮,查看文件以及浏览网络。“每日野兽”(Daily Beast)网站称,对于那些每天需要打字,且手机主要作工作用途的用户来说,热爱并需要黑莓,对他们而言,iPhone更像是用于娱乐。导致不少黑莓用户回家后会使用iPhone,因为后者使用起来更有乐趣,很快,这些用户想在工作中也使用iPhone。此时,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让员工使用自己购买和选择的设备会提高效率和满意度,而且还能让公司节省成本。但是黑莓却并未把握住这次机会。  等到黑莓意识到需要直接接触用户时,一切已为时晚矣。2008年11月,黑莓推出该公司首款触屏手机Storm,但市场反应不温不火。随后该公司将重心放到亚洲和拉美市场。数月后,该战略收到了效果。根据市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在黑莓着力开拓的印尼市场,其市场份额从2009年上半年的9%,猛增到2011年上半年的47%,一泻千里的黑莓股价也开始稳定下来。  黑莓手机之后缺乏创新,也没有推动智能手机走向大众化,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热潮,当苹果iPhone一出,便一下子将黑莓光芒掩盖,韩国、中国也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产业,令全球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黑莓生存空间便不断收窄。  在黑莓发力新兴市场同时,该公司收购了了系统公司QNX,后者产品用途甚广,包括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等领域,都有QNX系统的身影。黑莓希望借此加强自身操作系统的实力,但其推出的搭载QNX系统平板PlayBook却经历了惨痛失败。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4年前,黑莓手机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但随着苹果、三星的迅速崛起,黑莓手机目前的占有率已萎缩至3.4%。美国《纽约时报》不无感慨地评论道,黑莓手机的发展再次验证了商业铁律:要么及时调整,要么迅速衰亡。  微软和诺基亚似乎属于黑莓的同类,不仅仅是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还有前两者都过于看重硬件,而忽视了操作系统平台的发展,以至于两家目前携手之后,Windows Phone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尽管市场份额稍高于黑莓。  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也曾嘲笑过iPhone。“这种手机对企业客户没有吸引力,因为它没有键盘。”他说道。诺基亚和微软现在正合作生产智能手机,但跟黑莓一样,其市场份额也一直都在收缩。  2012年初,黑莓任命托斯腾o海因斯(Thorsten Heins)为新任掌门人。  实际上,黑莓手机并非一直坐以待毙。此前,由于业绩连连亏损,为降低成本,黑莓公司于去年宣布全球裁员5000人,并且关闭了一些工厂以削减成本,黑莓的股票才得以勉强维持。在经历了裁员重组、高管离职、份额萎缩、股价大跌之后,当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主流时,公司也曾试水智能手机市场。  自去年底开始,黑莓尝试了很多自我拯救的方法,包括将公司名从R IM改成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黑莓”,而在今年年初,RIM曾背水一战,推出了全新的黑莓10(BB10)操作系统,以及两款搭载该系统的智能手机Z10和Q10挑战智能手机市场。  数次修改的黑莓10操作系统直到2013年1月才正式发布,黑莓公司发布了黑莓10全新操作系统,融入触屏时代。这距已故的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推出iPhone手机已过去了6年时间。  黑莓推出了新一代黑莓10系统希望匹敌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但这并未阻止公司继续滑落。  海因斯原本指望着黑莓10操作系统和新款手机的上市,能够让公司实现复兴。不过截至目前,海因斯期待的局面并未出现。黑莓10手机第一季度出货量只达到了分析师预期区间的最低端,并导致黑莓意外出现亏损。黑莓预计公司本财季的亏损将进一步扩大。  黑莓刚刚发布的截至日最新财季的报告也显示,黑莓营收为31亿美元,净亏损达到8400万美元,为自2012年第三财季以来首次亏损。而从损益表来看,尽管主营收入同比上升9%至30.7亿美元,但因营业开支同比上升12%,其营业利润亏损1.7亿美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80万部,其中搭载最新BB10操作系统的手机仅占四成,为270万部。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业绩。相比之下,诺基亚今年第一季度售出了560万部Lumia手机,AT&T第一季度也激活了480万部iPhone。  查询资料发现,按出货量计算,2013年一季度黑莓的全球市场份额仅2.9%,在最主要的9家手机商中仅高于诺基亚(2.8%)、HTC(2.4%)和摩托罗拉(1.1%),相比之下,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1.7%、17.3%。  此外,据研究机构IDC披露,分地区看,黑莓在亚太区的表现最糟糕,市场份额为0.4%,仅好于摩托罗拉(0.2%),而在2011年4季度,这一市场份额还在0.8%。  黑莓生态圈的构建举步维艰,虽然上半年黑莓一度宣布黑莓应用商店“黑莓世界”的应用数突破12万,但在用户流失的情况下,开发者很难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到黑莓平台,也导致热门、高质量应用的缺乏。  分析称,产业链上下游对黑莓产品失去了耐性和信心,另外其极慢的反应速度也有些跟不上目前的行业潮流。  不过,黑莓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尔斯滕·海因斯说,他们仍然看好黑莓10操作系统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前景,并将继续削减成本、加快企业服务软件BES10的部署和多平台BBM社交信息服务。  企业和政府客户以及技术专利曾经是这家加拿大智能手机厂商的立命之本,但这些竞争优势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面临着用户和开发者的大批离去,黑莓这种指望着复兴的努力可谓是太晚。苹果和谷歌的Android平台同时还杀入了黑莓曾经最主要的市场--企业市场。  黑莓出货量下滑表明,企业采购智能手机的决策已经发生改变。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称,企业在做采购智能手机的决策时,已经将Z10和Q10等黑莓10手机由“优先考虑的品牌”下调为“非优先考虑的品牌”。即使黑莓退市或重组为另外一家公司,仍然不能解决在买主眼中的形象问题。黑莓还有现金,即使市场份额增长,它依靠什么战略继续提高或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梅内塞斯表示,黑莓手机排名下降到第四的媒体报道是企业用户对黑莓兴趣减弱的一部分。企业是黑莓手机的传统买主,“对于大企业而言,每篇有关黑莓的负面报道都会破坏黑莓的形象”。  而在去年底年黑莓的重要客户美国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表示由于手机性能问题将弃用黑莓,转而为其官员配备iPhone5,甚至连黑莓的忠实拥趸奥巴马都在公开场合表示黑莓手机非常无趣。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1年iPhone和Android手机已占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大约2/3江山,而黑莓智能手机份额已不足15%。而根据Comscore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统计数据显示,Android、iOS占据美国市场大部分份额,分别为52%、39.9%。而黑莓当前市场占有率仅为4.4%,已彻底失去其在欧美市场的霸主地位。  根据美国联邦的统计机构Government Business Council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联邦管理者、政界官员的黑莓手机采用率,从2009年8月的77%,到2011年9月已经跌破50%,政要人手一部黑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与2009年的数据相比,现在政要的iPhone持有率是原来的三倍达到了23%,而Android平台达到了25%。除了手机之外,苹果iPad的在政界的采用率也尤为突出,拿下了17%的政府市场。  分析指出,让政界要员们从黑莓转向iOS和Android主要有两大因素:App和年龄。在年龄方面年长的政要管理者仍然比较保守的使用功能手机,而相对年轻的政要官员则趋向于使用“非黑莓”的智能手机。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政要官员的iOS持有率最高,而40岁以下的使用Android最多。黑莓的市场在:51-60岁之间……  IDC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364亿部,同比增长51.3%,其中,安卓平台的智能手机所占份额为79.3%,苹果的iOS平台所占份额为13.2%,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所占份额为3.7%,黑莓智能手机下滑到第四,所占份额仅为2.9%,低于去年同期的4.9%。  比不上苹果风靡全球的炫酷潮流,没有三星眼花缭乱的系列产品,加之谷歌安卓系统的用户不断攀升,自09年以来,黑莓在智能手机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从占有接近50%的市场份额直线跌至不到3%。  除了苹果、三星等公司的打压,国产智能手机也迅速崛起,黑莓在中国市场上遇到的压力空前强大。  以中国市场为例,打开某电商网站搜索“手机”产品,推荐品牌中已没有“黑莓”的影子,除三星、索尼、苹果、诺基亚、HTC等品牌外,更有华为、中兴、联想、小米、天语等本土品牌抢占风头。搜索黑莓手机,不但机型少得可怜,评价记录仅有627个,显得“门庭冷落”。  事实上,黑莓手机在进军中国市场后,也始终叫好不叫座。黑莓手机在其鼎盛时期也没能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产品,一般都是“粉丝”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水货,行货销量不高。  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报告显示,黑莓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0.1%。有分析人士认为,黑莓手机面向高端商务而不是面向普通消费人群,用户定位本身即存在限制,而且其按键键盘式设计不符合中国人习惯。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随时随地收发邮件的需求还是相对比较低的,所以其核心功能在中国市场丧失了意义。  由于最新的黑莓10智能手机无法抵御苹果iPhone和Android设备的挑战,黑莓股价已在年内累计下跌了19%,其市值也从2008年最高峰时的800亿美元急剧下降至目前的48亿美元。2008年时,黑莓股价达148美元,今年黑莓的股价已下跌超过19%,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国产智能手机的迅猛增长。近日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累计出口5.27亿部,同比增长15.2%。而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联想、宇龙酷派、华为、中兴和小米等五大本土品牌在该季度占全球智能手机发货市场份额首次达20%,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不到15%,同时,中国内地市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发货量为8810万部,超过全球总发货量的三分之一,发货量同比增长108%,是全球几大重要市场增长速度最高地区。  其实早在去年7月,曾正确预言索尼爱立信品牌将消失的美国科技博客网站评选出的2013年将要消失的十大品牌,RIM就赫然在列。其中指出由于进入消费级市场步伐迟缓,RIM失去了先机,受到苹果以及HTC、三星及摩托罗拉移动等Android手机厂商的连番打击,RIM衰败的速度甚至比其崛起的速度还要快。  由于黑莓改革屡屡以失败告终,传统的经营模式使得该公司危机四伏,黑莓用户戏称黑莓为“倒莓”。  近日,黑莓先是暂停了在纳斯达克的股票交易,随后8月13日,黑莓又宣布已成立特别委员会来探索包括出售公司在内的进一步“战略选项”。“战略选项”包括“可能的合资、战略伙伴或联盟、公司出售以及其他方案”,而此举是为了增加公司价值,并扩大公司规模以提速黑莓10的发展。  而且,在黑莓宣布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公司在内的各项“战略选择”后,瓦特萨辞去了黑莓董事会成员的职位,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潜在利益冲突。  事实上早在2年前,黑莓就已传出“绯闻”。当时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包括微软、戴尔和三星都有兴趣竞购黑莓。  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师称黑莓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但它传统的模式拉了后腿,创新的同行把它远远甩在了后面,黑莓可能变更为一家软件企业,也许可以为政府绝密的一些设施提供产品。  另分析称,首先,黑莓没能认识到iPhone可能对其造成损害;其次,黑莓忽视了亚洲低价智能手机厂商的威胁;最后,黑莓高管最近将这家公司所剩无几的能量用来开发了新的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但却未能在消费者当中引起共鸣,原因是这些产品到来的时间过晚,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能提供给消费者。  也有分析认为黑莓走向没落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对智能手机系统的开发较为滞后,成为其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系统的开发占据核心位置;另一方面,没有准确把握智能手机的趋势,当智能手机悄然兴起时,黑莓还沉溺在非智能手机成功的喜悦中,对智能手机的发展后知后觉。  不过,黑莓手机以其特有的安全移动邮件系统而著称。由于较高的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黑莓手机至今仍是许多政府官员或商务人士的标准配置。在触屏手机占据市场主流的现在,黑莓的键盘机型依然有一批忠实的用户。根据2012年的数据,黑莓在印度尼西亚仍有1200万用户,并且在尼日利亚占据着近一半的智能手机市场。不过,目前黑莓的这一传统优势正在被廉价的安卓操作系统手机所蚕食,比如搭载该系统的中兴、华为手机,都在不断进军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中低端手机市场。  不过,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查尔斯·戈尔文表示,“对于黑莓忠实粉丝而言,成立特别委员会是‘不祥之兆’”。
黑莓值多少钱?
  持续下滑的黑莓能够留给潜在买家的富有价值的资产已经所剩无几。其智能手机业务危危欲坠,新操作系统过晚进入市场,未能赢得用户的青睐。这可能会迫使该公司寻求业务转型。而其拥有大约5500万全球用户的广受好评的通讯服务,也正在面临WhatsApp等行业新贵的威胁,WhatsApp用户量已经达到黑莓通讯服务的5倍。  尽管如此,黑莓也不是毫无价值。除了专利黑莓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它的企业服务业务。黑莓数据网络的安全性无人能比,它的BBM信息服务依然流行。  此外,如果黑莓最终被出售,买家最终将得到现金、专利、硬件、安全网络、用户等多项“优良资产”。其中,最诱惑人的是黑莓至今仍持有30亿美元的现金,且没有债务,这一现金储备令分析人士和投资者振奋。同时,黑莓的专利。黑莓的网络安全性极高,深受律师、银行家以及政治人物的信赖。尽管面临种种问题,黑莓在全球仍有逾7000万用户。  那黑莓公司到底有什么能够吸引潜在买家的目光?让我们来一睹黑莓公司的资产及潜在价值。  1、服务,黑莓服务向来以安全著称,服务网络覆盖全球,用户大约7200万人。这可能是黑莓最有价值的资产。分析师预测其中2000万用户为企业用户——这些利润丰厚的用户群对于谷歌及微软这样的公司来说颇具吸引力。对手持设备制造商授权操作系统是谷歌和微软的业务之一。此外黑莓服务网络也可为像亚马逊等公司传输内容。分析师过去曾评估黑莓服务业务价值约为30亿美元至45亿美元之间,但现在应该有所缩水。  2、专利,黑莓注册的专利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键盘角度设计以及数据同步和加密方法等。黑莓专利资产对于谷歌、苹果、三星、诺基亚、微软及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很有吸引力。分析师和银行家此前估值黑莓专利大约为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之间。最新分析称,黑莓公司最值钱的资产也许就是它的专利,该公司目前在美国拥有5236项活跃专利,3730项活跃申请,都与无线技术相关。据估计,如果被一个财团以交叉授权的方式收购,黑莓专利的价值大约在20亿至30亿美元之间。玛丽特说:“20亿至30亿美元很容易实现……因为他们大约有9000项专利资产,大概涉及10万项主张。”但倘若被一家公司收购,黑莓的知识产权价值还将大幅提升。“如果发生竞购大战,我认为数字可能达到40至50亿美元。”  3、手持设备,分析师在黑莓的手持设别业务方面应该看不到很大价值,黑莓手机及平板电脑近年来出现亏损。更糟糕的是,要关闭黑莓手持设备业务估计还得花上20亿美元。  4、QNX软件系统,黑莓早于2010年斥资约2000万美元收购QNX软件系统,并开始在自家智能手机中转向使用QNX工业性能强大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以运行控制发电站、大型互联网路由器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  5、其他资产,截止6月底,黑莓现金及投资等价物大约为31亿美元,公司没有债务。折算成股价相当于每股6美元。黑莓美国交易股周一大约为10.25美元,市值54亿美元。黑莓还拥有大量生产设备,员工已经大幅精简,智能手机第三方制造商数量也大幅减少。  有分析师估计,其安全性的讯息传送系统价值在30亿~45亿美元,一系列专利价值在20亿~30亿美元,货币资金则接近30亿美元,这些累计下来都高于公司56.4亿美元的市值。  但要收购黑莓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公司在截至2013年3月底的过去6个季度中有4个季度亏损,更重要的是,有分析师认为黑莓的智能手机几乎没有价值,而且要关闭手机生产部门可能需要20多亿美元。
黑莓“卖身”还是拆分……?
  8月13日黑莓的这则公告相当引人注目,因为这意味着黑莓决定向市场发出一个醒目的“待售信号”,暗示这家公司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市场上关于黑莓将出售或寻求私有化的传言已久。  如果黑莓真的作价出售的话,那么收购方最大的利益包括将可获得一笔现金、庞大的专利组合以及某些安全技术。换而言之,一家曾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先驱地位的公司可能会在不久以后像卖垃圾一样把自己卖出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惨的结局。  处在困境中的黑莓,将如何“突围”引来业内人士的纷纷猜想。此前,有消息称包括微软、亚马逊在内的多家公司去年都曾与黑莓洽谈合作;此外,华尔街银行家也在撮合黑莓与HTC和三星等公司达成协议。  不过,分析称,一些加拿大人将希望寄托在费尔法克斯身上,费尔法克斯持有近10%的黑莓股份。费尔法克斯自身的市值约为90亿美元,去年时成为黑莓最大股东,超过黑莓的共同创始人和前联席首席执行官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后者持有黑莓5.7%的股份。黑莓另一位前联席首席执行官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今年2月则披露,他持有的黑莓股份已经全部清空。  费尔法克斯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是被称为加拿大“沃伦·巴菲特”的普莱姆·瓦特萨(Prem Watsa)。黑莓有诚意的竞购者,都应该希望获得瓦特萨的支持,因为后者可能参与私募股权公司的交易,或最起码能影响其它投资者的意向。可以肯定的是,费尔法克斯是黑莓现有股东中唯一的最大股东。黑莓要达成任何交易,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股东的同意。  黑莓公司宣布待价而沽后,全球媒体也为黑莓公司指出了四条可选的道路,分别是全盘出售、部分出售、成立合资企业以及私有化。  在组建合资企业方面,黑莓的潜在合作伙伴有:IBM、亚马逊和HTC。  有分析认为,黑莓目前仍在推出新产品,表明并不希望出售公司,公司高层还是希望通过新的发展计划扭转局势。而以现在的情况而言,进行合营,黑莓的话语权或将比较低,无法把握主导权。黑莓战略结盟的可能性比较大。进行战略结盟既能够解决黑莓的资金问题,又能发挥黑莓的优势,如果有战略合作伙伴,这种方式将是最佳选择。  而对于黑莓即将行动的组建合资公司、战略合作或者出售的做法,外界认为,这或许对黑莓的确有一定的财务意义,但却无法改变该公司的内在问题。  就连黑莓董事会和决策人员也承认,这家公司在智能手机竞赛中已经处于落后地位,可能需要某种帮助。黑莓已经推出了最新的移动操作系统黑莓10,并已发布了基于这个最新操作系统的多款智能手机。尽管Z10、Q10和Q5等黑莓10智能手机的销售表现一直都不够强劲,但对于那些拥有充裕的现金资源的公司来说,与黑莓达成合作将给其带来价值,帮助其提高销售额和追赶市场领导者。举例来说,IBM可能会认为黑莓的安全基础设施很有价值,而亚马逊则可能利用黑莓硬件来启动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计划。  在出售部分资产方面,黑莓的潜在收购方有:中兴通讯和华为。相对于整体出售而言,部分核心业务的出售可能性要更大些。  跟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一样,黑莓旗下也拥有许多资产,其中有些资产的价值比其他资产要高。此外,根据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测,黑莓还拥有价值至少20亿美元的专利组合。与此同时,黑莓仍旧拥有一个备受尊崇的安全网络。但是,黑莓的硬件产品组合的价值则比较低;不过,如果有公司想要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产品组合中加入键盘版设备,那么很可能会低价收购黑莓的硬件资产。  黑莓目前仍维护着备受好评的信息安全服务。如BB10系统作为新兴系统,在智能手机领域与Android以及iOS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系统本身也是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安全性。  有消息称,通过推出兼容iOS和Android的BBM服务,黑莓欲转型为信息安全服务商,将原本仅允许企业用户在企业或者政府网络内部使用的服务扩展后,企业用户的管理范围将扩大至非黑莓设备。也就是说,不管用户使用的是黑莓、iPhone还是Android手机,黑莓公司都可以提数据安全保护。  海因斯此前也曾表示黑莓未来有几个选择,包括出售硬件生产部门以及授权其他手机厂商使用黑莓系统或软件。有分析师认为,如果黑莓成功把自己这项优势推向苹果和Android手机,将赢来不少新市场,而这也正是黑莓最能够吸引买家的地方。  对于全盘出售,潜在收购方有谷歌、苹果公司、微软、三星和联想。分析认为,前三家公司可能只希望收购这项专利组合,但微软却有很多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收购黑莓的更多资产。  自去年接掌这家公司以来,首席执行官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从来都没有排除过作价出售的可能性。但是,今天黑莓宣布的计划则拥有与以前不同的、更加开放的基调。多家公司都可能对黑莓发起收购,其中包括拥有丰富现金资源在手的美国公司,如微软等;此外还包括希望扩张自身业务覆盖范围的亚洲智能手机厂商,如联想等。分析师还指出,三星也能得益于黑莓庞大而稳定的企业客户以及安全的移动操作系统。  早在去年,黑莓曾聘请摩根大通和加拿大皇家银行,为公司的战略选择方案提供建议。黑莓首席执行官托尔斯腾·海因斯当时曾表示,对外出售并不是他所考虑的“主要方向”。  就全盘出售交易而言,一个重大的障碍是加拿大政府已经表示,该国将对海外公司收购交易进行审查,甚至是否决这种交易。  如今的黑莓要被全盘收购显然不太现实,相信谁都不愿意被“沾”一身黑。另外,还很可能会遭到加拿大政府的强烈阻力。加拿大政府已表示,将对这样的收购进行严格审查,甚至直接提出反对。  另据国外媒体透露,美国政府正计划重新将BB10手机作为政府统一终端,政府采购将会促进黑莓的正常发展。如此来看,黑莓的信息安全服务要是单独出售必会受到热捧,而其硬件产品线的价值较低,低价出售也会吸引不少眼球。  据分析称,但黑莓不大可能被某一家竞争对手公司全盘收购,黑莓先分拆再出售比公司整体打包出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另外有分析称,三星要比联想戏份还大。1、减少对Android的依赖。自打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对于资源的平衡已让很多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不得不准备“后路”,全球Android手机销量最高的三星也不例外,研发自家操作系统Tizen就是一个有力的举措,不过Tizen进展似乎并不顺利。因此,对于三星而言,收购黑莓可以增加其不看谷歌“脸色”的底气。2、避免被微软索取更多的专利费。谷歌虽然在Android授权上采用免费策略,但是它通过培育移动市场,从而获取Admob在市场上的统治地位;三星则是通过生产Android设备,从而赚取大笔的设备利润。这两者赚钱虽多,可是却一点都不轻松,因为背后专利坐拥者微软才是最大受益者。(在操作系统的发展中微软积累了海量的软硬件结合专利,这些专利被默认为是业界的推荐规范,而Android便是基于这些规范中开发的。)  据悉,微软在数年之前就向安卓设备授权与手机先相关的专利。到目前为止,除了摩托罗拉以外,所有的厂商都与微软签订了项目协议。根据三星与微软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三星每卖出一台Android设备,就需要向微软支付5美元专利授权费,作为Android手机全球出货量最高的三星自然不希望每年上亿美元的高额专利费,所以收购掌握大量专利的黑莓平台将为其构筑一个专利池,足以和微软展开谈判,降低甚至免去部分专利费用。  3、企业用户是三星手机的下一个目标。相比消费级市场如日中天的情形,三星手机在企业客户群体中份额很少,可忽略为零。众所周知,黑莓的客户绝大部分是企业级客户,显然收购黑莓有助于三星手机未来发展。  再看联想。联想一直寻求扩展移动设备业务。年初,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对收购黑莓的回应也颇具玄机。他对国外媒体这样表示:“(收购黑莓)可能是有意义的,但首先我要分析市场,理解它具体有何优势。”至少他没有直接否认外界流传的联想要收购黑莓。  对于正试图向海外扩张的联想手机,收购黑莓有助于其全球市场的发展,这主要依赖于黑莓令人垂涎的电信运营商关系网。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475个电信运营商和黑莓达成了合作,这巨大的资产对联想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联想当年并购IBM的经验也是其他买家所不具备的,真要收购黑莓有这个经验相比之下胜率会很高。  除了三星、联想之外。外界认为潜在的买家还有华为,不过和腾讯科技的看法一致,王阳认为华为收购黑莓可能性不大,考虑到黑莓的核心业务,对于一向被欧美政府“安全大棒”挥之门外的华为,即便有心,也会来自不同机构难以想象的阻挠。  在其25年的发展历史中,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从未进行过大型外部收购交易,而要在加拿大完成对黑莓及其工程师的整合也是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的。多年来,华为一直是批评和安全警告的焦点。华为在美国的扩张计划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原因是担心它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这又给华为收购黑莓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也有分析称,联想、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收购黑莓可能性极小。一方面,黑莓对被收购的意愿并不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目前黑莓的估值并不低,对于联想、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而言,收购黑莓将付出较高代价。  有移动互联网观察人士也对包括联想在内的中国买家收购黑莓公司持悲观态度,主要原因是黑莓与美国政界和军方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政府不会允许黑莓出售给中国企业。  据海外媒体报道,Hudson Research的创始人Daniel Ernst在本周一早间向CNBC电视频道表示,中国买家是“绝对”不会被允许收购黑莓的,他指出软银收购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时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软银与中国供应商华为有联系所致。  一位本土手机企业高管也表示,中国手机企业收购黑莓未来的整合难度太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联想当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那时IBM的个人电脑Thinkpad品质是非常好的,联想接手后要做的工作只是把成本降下来就可以了,不存在产品技术整合难题。相反,黑莓独特的系统使得手机企业来整合会难度很大,能利用的技术有限。  然而,私有化则是第四种方案,潜在合作伙伴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湖(Silver Lake Partners)和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私有化现在也已经成为黑莓考虑的选择之一。  最近有报道称,黑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从目前情况看,加拿大本地公司是最有可能接手的东家。据杰弗里集团驻纽约分析师PeterMisek分析,杠杆收购将是选项之一,而黑莓的大股东Fairfax以及一些加拿大养老基金可能考虑将其私有化。8月9日,加拿大第二大养老基金称会考虑私有化黑莓的可能性。截至3月底,该基金持有460万股黑莓股份。  瓦特萨成为黑莓私有化交易的核心人物,有美国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师建议,费尔法克斯可以与加拿大养老基金和银行组成投资财团,将黑莓私有化,价格可定为每股15美元左右。  加拿大媒体分析称,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私有化的黑莓公司可能难逃被分拆的命运。自从去年消息爆出黑莓没有找到买家后,让私募公司牵头进行私有化是它目前最好的选择。私有化后的黑莓可能无法保持综合性软硬件供应商的身份。因为费尔法克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 Ltd)等专门帮助其他公司实现私有化的私募企业一般都会将这些公司分拆,售出一部分以补偿它们的投资。  现在仍不能确定,黑莓将达成何种交易。过去两年,有不少私募股权公司和其它竞购者希望与黑莓达成交易,但最终落空。此外,国外公司要收购黑莓,必须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因为加拿大政府对外资收购国内公司进行审查。另据外电报道,黑莓总部所在地加拿大的政府已经强烈暗示,将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任何类似收购。
  &黑莓曾经是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者,或许是黑莓太过自信,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等原因,随着iOS与Android不断攻城略地,黑莓在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被侵蚀,销量一路下滑,经过几次并不算太成功的改革后,智能手机出货量不理想,直接拖跨黑莓的业绩,终于黑莓“待价而沽”,寻找可能存活的出路。至于黑莓最后会选择四条出路的哪一条,或者其他方案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目前黑莓的估值并不低,且国外公司要收购黑莓必须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这就导致中国“潜在买家”收购代价和难度加大。(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东方早报、中广网、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财经网、福布斯中文网、腾讯科技、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日报、网易科技、新浪科技、赛迪网)
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本网站全部内容版权归中国经营网所有,并经中国经营报社独家授权。
Copyright(C)
China Business Media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号-3 | 公安备案编号:0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基亚衰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