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查一下浙江义乌吴店征收鲍小玲的手机号码

义乌有什么吃的_百度知道
义乌有什么吃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义乌市是浙江省第二产粮地区,农作物品种多又加盛产红糖,制作食品原料丰富。聪明手巧的义乌人在辛勤劳作之余,制作出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用大米制作的有白米饭、白米粥;泡饭、饭汤、菜饭、米粉羹、糖饧、索粉干等;用小麦粉制作的麦结、面老鼠、麦拓糊、麦饺;麦鳅、麦馃、馒头、拉拉面、麦羹、馄饨、索面;用番薯制作的番薯粉条、番薯馃饼……城乡上下,风味小吃多达数十种。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如东河肉饼、义亭拉拉面、佛堂酥饼、苏溪麻饼、楂林绿豆糕、廿三里油炸馃、稠城回回糕等。还有用糯米、粟米、芝麻、花生、大豆等,经过炒爆后加糖制作的“麻糖”。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吃食也随之变化。义乌一些风味小吃经过现代手法的制作,变得更为精良,它不再是民间小吃,而进入了大饭馆、大酒家,成为名吃;有的风糜市内外,走遍全国。  小吃,《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三种,我们这里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茶等食品的统称。”  小吃,北京人又叫“碰头食”,大概指的是有别于主食的“冷盘”。义乌人的“小吃”,当指当点心用的各类食物。小吃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酸甜辣各味俱全,热吃、凉吃吃法不一,远远超出了词典中关于“小吃”所下的定义范畴。  义乌市的小吃历史悠久,许多小吃的起源已无从查考。但归类其特点,也不外乎:一、选料广泛;二、烹饪技法精湛,工序虽不复杂,但十分讲究色、香、味;三、品种繁多。  ● 东河肉饼  凡吃过东河肉饼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独特风味。这东河肉饼,由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肥肉与韭菜,却薄如宣纸;煎熟肉饼,色如琥珀,尤如一轮飘忽的晕月。  东河肉饼选料十分考究。面粉要上等的,因为好的面粉粘性好。一市斤面粉约加二两半食盐,然后掺水和成面团,待10分钟后切成长条,再摘成面团。面团要摘均匀,一般一市斤摘成25个至30个为宜。馅是猪肉为主,加适量青葱、精盐、味精。猪肉要选三层肉为最好,剁成肉泥备用。  制作时,先拿两个小面团叠在一起,用手掌轻轻压成两个约半厘米厚的小面饼,再在两个面饼中间夹少许肉馅,然后左手捏着饼身,右手扯着饼沿,双手紧密配合旋转扯拉,随着一忽正一忽反地旋转扯拉,不多工夫,肉馅中青葱的色泽透过越捏越薄的饼面渐渐地明析起来。当饼拉到半径约5厘米大小时,整个饼已成一张薄纸了,纸上点点青葱清晰可见,宛若夜间的星空。  肉饼扯拉成后,便是煎了。锅要用平底的,平底锅受热均匀。煎时要掌握“火候”。煎饼前,先用猛火将锅底烧红,再改文火,然后在锅内涂上食用猪油少许,等饼面发黄成琥珀色,即可品尝食用。  东河肉饼油而不腻,色泽光亮,是我市小吃一绝。改革开放后,东河肉饼走出东河。旧城改造前,在稠城的原新马路、县前街、绣湖西路一带,都有煎东河肉饼的小摊点,生意十分红火。旧城改造,原来的新马路拆迁,可是东河肉饼的摊点依然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出现。有的还随生意人走南闯北把东河肉饼摊点开到北京、乌鲁木齐等大城市。  ● 义亭拉拉面  义亭拉拉面以其粗细均匀、色如白银、口感绵软著称。加之多种佐料辅配,味道可口。义亭拉拉面,面粉定要选本地上白面粉,或东北面粉。东北小麦因生长期长,所产面粉韧性好、容易拉。而且,义亭拉面的生意人在和面时是不用发酵添加剂,完全由本身发酵,因此天然的麦香特别浓。义亭拉拉面,泡汤和辅面佐料也十分讲究,一个拉面摊,菜案上总摆着10多个汤料碗和多种辅面配料,任食客挑选。  说起义亭拉拉面,还有个“拉面姻缘”的故事。  60年代末,有个后生叫鲍弟,在义亭火车站附近摆了个面摊,专烧拉拉面。因鲍弟手艺高超,生意十分红火。  一天傍晚,鲍弟准备收摊回家,这时从火车站内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来到摊前,有气无力地说了句“我要碗面”,便扑地倒在地上。鲍弟见状,急忙把他扶起来,并立即生火,专为他烧了一碗拉拉面。老人吃后,渐渐有了力气,连赞鲍弟手艺好。可是吃完面,老人却付不出面钱。鲍弟便主动对老人说,不用付了。走时鲍弟还给了老人一点钱。  过了一星期,老人又来到鲍弟摊前,身后还跟着一位标致姑娘。老人对鲍弟说,他的女儿张平,今特意带来作你助手。  鲍弟惊喜异常,连忙道谢,收下张平。张平聪明伶俐,干活轻巧利索,成了鲍弟的好帮手。过了一年,两人又成了亲。拉面摊变成了拉面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 佛堂酥饼  人说金华酥饼闻名,其实佛堂酥饼比金华酥饼更酥更脆,味道更美。  佛堂镇素有小兰溪之称,从清朝起便是商贾云集之地。生意兴隆带动了风味小吃的发达。很多面食做得精良可口,深得食客赞誉。佛堂酥饼酥脆香甜,里馅肥肉干菜不咸不淡,非常适口。酥饼在于酥脆。因此除了选料讲究外,炉火也非常讲究。烙酥饼的炭火,必须是硬质木烧制成的木炭,其他任何材料都不能替代。烙烤时,先把炉中火炭扇旺,酥饼贴炉后,等烙到酥饼表皮发黄即用夕火慢慢熏烤,直止烤熟为止,然后起炉,摊凉,再重新回炉,用文火烘止松脆,这叫回炉酥饼,吃时定要双手捧着,否则一口咬着,整只酥饼便顿时酥散开来香,气扑鼻。一些外地客人来佛堂,吃过一只便要再买几筒,说是带回去让家人也享享口福。  ● 麦拓糊  “麦拓糊”是农家最常见,也是制作最简单的一种小吃。新麦登场之后,在义乌农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做“麦拓糊”当点心。  制作“麦拓糊”要选上等小麦面粉,加适量食盐,掺水调成稀糊状。拓糊时,锅内涂上少许食用油,最好是猪油,防止粘锅。火要文火,防止火力过猛使饼烤焦。  “麦拓糊”不同北方烙饼。它柔软清香,如果用红糖或蜂蜜涂在饼上,卷成筒状来吃,味道更佳。  以上几种小吃,是义乌人最喜欢吃,也是义乌人最喜欢做的几种。用面粉制作的品种还有一些,像吴店人制作的馒头和长寿面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吴店馒头松软有韧性,长寿面在锅里久烧不糊,常常作为赠送生日和做寿的礼品;稠城的回回糕从民间走进商界,成为糕点行业中的一个举头品种。  义乌小吃,除了平时较流行的一些大众品种外,还有节日性的小吃,如中秋的粽子、糖饧,毛店一带每逢农历6月初6流行吃麦饼。这麦饼虽然制作不很精致,但毛店人却把6月初6这天当作重大节日,几天前就开始烙饼,并派人去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团聚吃饼吃肉,很是热闹。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义乌小吃也在悄悄的变化。有的淘汰,不再是人们欢迎的小吃;有的改良,不但是民间的百姓小吃,而且成了大酒家,大饭店的名吃,成了达官贵人喜欢的食品。像一直受义乌人喜欢的麻糖,以前义乌农村到了农历12月,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要切几坛麻糖,以备“春荒”。现在农村切麻糖已基本消失了,因为家里常年食品充足,已没有饿肚感觉,根本想不到想吃麻糖,更何况每天桌上还有饼干、水果不断。在稠城胜利菜市场西边有几家切麻糖买的摊点,生意很好,也是因为人们怀旧的心理到此光顾,大家一次买它一斤两斤,吃麻糖也是尝味道,根本不像以前,吃麻糖为了充饥。  “麦拓锅”之类小吃,经过改良,已进入酒家饭店了,名字也改成什么“回头一笑”。当然,佐料也不再是红糖,干菜之类。而是甜酱,烤鸭和鲜大葱了,已变成如吃北京烤鸭的模式了。  可以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聪明的义乌人不但会制作出有时代特色又受消费者欢迎的小吃。因为,小吃的繁荣,往往与一个地域的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联。
采纳率:43%
义乌生姜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义乌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义乌烙饼锅在哪里买啊
义乌烙饼锅在哪里买啊
09-10-14 &匿名提问
义乌市是浙江省第二产粮地区,农作物品种多又加盛产红糖,制作食品原料丰富。聪明手巧的义乌人在辛勤劳作之余,制作出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用大米制作的有白米饭、白米粥;泡饭、饭汤、菜饭、米粉羹、糖饧、索粉干等;用小麦粉制作的麦结、面老鼠、麦拓糊、麦饺;麦鳅、麦馃、馒头、拉拉面、麦羹、馄饨、索面;用番薯制作的番薯粉条、番薯馃饼……城乡上下,风味小吃多达数十种。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如东河肉饼、义亭拉拉面、佛堂酥饼、苏溪麻饼、楂林绿豆糕、廿三里油炸馃、稠城回回糕等。还有用糯米、粟米、芝麻、花生、大豆等,经过炒爆后加糖制作的“麻糖”。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吃食也随之变化。义乌一些风味小吃经过现代手法的制作,变得更为精良,它不再是民间小吃,而进入了大饭馆、大酒家,成为名吃;有的风糜市内外,走遍全国。  小吃,《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三种,我们这里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茶等食品的统称。”  小吃,北京人又叫“碰头食”,大概指的是有别于主食的“冷盘”。义乌人的“小吃”,当指当点心用的各类食物。小吃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酸甜辣各味俱全,热吃、凉吃吃法不一,远远超出了词典中关于“小吃”所下的定义范畴。  义乌市的小吃历史悠久,许多小吃的起源已无从查考。但归类其特点,也不外乎:一、选料广泛;二、烹饪技法精湛,工序虽不复杂,但十分讲究色、香、味;三、品种繁多。  ● 东河肉饼  凡吃过东河肉饼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独特风味。这东河肉饼,由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肥肉与韭菜,却薄如宣纸;煎熟肉饼,色如琥珀,尤如一轮飘忽的晕月。  东河肉饼选料十分考究。面粉要上等的,因为好的面粉粘性好。一市斤面粉约加二两半食盐,然后掺水和成面团,待10分钟后切成长条,再摘成面团。面团要摘均匀,一般一市斤摘成25个至30个为宜。馅是猪肉为主,加适量青葱、精盐、味精。猪肉要选三层肉为最好,剁成肉泥备用。  制作时,先拿两个小面团叠在一起,用手掌轻轻压成两个约半厘米厚的小面饼,再在两个面饼中间夹少许肉馅,然后左手捏着饼身,右手扯着饼沿,双手紧密配合旋转扯拉,随着一忽正一忽反地旋转扯拉,不多工夫,肉馅中青葱的色泽透过越捏越薄的饼面渐渐地明析起来。当饼拉到半径约5厘米大小时,整个饼已成一张薄纸了,纸上点点青葱清晰可见,宛若夜间的星空。  肉饼扯拉成后,便是煎了。锅要用平底的,平底锅受热均匀。煎时要掌握“火候”。煎饼前,先用猛火将锅底烧红,再改文火,然后在锅内涂上食用猪油少许,等饼面发黄成琥珀色,即可品尝食用。  东河肉饼油而不腻,色泽光亮,是我市小吃一绝。改革开放后,东河肉饼走出东河。旧城改造前,在稠城的原新马路、县前街、绣湖西路一带,都有煎东河肉饼的小摊点,生意十分红火。旧城改造,原来的新马路拆迁,可是东河肉饼的摊点依然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出现。有的还随生意人走南闯北把东河肉饼摊点开到北京、乌鲁木齐等大城市。  ● 义亭拉拉面  义亭拉拉面以其粗细均匀、色如白银、口感绵软著称。加之多种佐料辅配,味道可口。义亭拉拉面,面粉定要选本地上白面粉,或东北面粉。东北小麦因生长期长,所产面粉韧性好、容易拉。而且,义亭拉面的生意人在和面时是不用发酵添加剂,完全由本身发酵,因此天然的麦香特别浓。义亭拉拉面,泡汤和辅面佐料也十分讲究,一个拉面摊,菜案上总摆着10多个汤料碗和多种辅面配料,任食客挑选。  说起义亭拉拉面,还有个“拉面姻缘”的故事。  60年代末,有个后生叫鲍弟,在义亭火车站附近摆了个面摊,专烧拉拉面。因鲍弟手艺高超,生意十分红火。  一天傍晚,鲍弟准备收摊回家,这时从火车站内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来到摊前,有气无力地说了句“我要碗面”,便扑地倒在地上。鲍弟见状,急忙把他扶起来,并立即生火,专为他烧了一碗拉拉面。老人吃后,渐渐有了力气,连赞鲍弟手艺好。可是吃完面,老人却付不出面钱。鲍弟便主动对老人说,不用付了。走时鲍弟还给了老人一点钱。  过了一星期,老人又来到鲍弟摊前,身后还跟着一位标致姑娘。老人对鲍弟说,他的女儿张平,今特意带来作你助手。  鲍弟惊喜异常,连忙道谢,收下张平。张平聪明伶俐,干活轻巧利索,成了鲍弟的好帮手。过了一年,两人又成了亲。拉面摊变成了拉面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 佛堂酥饼  人说金华酥饼闻名,其实佛堂酥饼比金华酥饼更酥更脆,味道更美。  佛堂镇素有小兰溪之称,从清朝起便是商贾云集之地。生意兴隆带动了风味小吃的发达。很多面食做得精良可口,深得食客赞誉。佛堂酥饼酥脆香甜,里馅肥肉干菜不咸不淡,非常适口。酥饼在于酥脆。因此除了选料讲究外,炉火也非常讲究。烙酥饼的炭火,必须是硬质木烧制成的木炭,其他任何材料都不能替代。烙烤时,先把炉中火炭扇旺,酥饼贴炉后,等烙到酥饼表皮发黄即用夕火慢慢熏烤,直止烤熟为止,然后起炉,摊凉,再重新回炉,用文火烘止松脆,这叫回炉酥饼,吃时定要双手捧着,否则一口咬着,整只酥饼便顿时酥散开来香,气扑鼻。一些外地客人来佛堂,吃过一只便要再买几筒,说是带回去让家人也享享口福。  ● 麦拓糊  “麦拓糊”是农家最常见,也是制作最简单的一种小吃。新麦登场之后,在义乌农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做“麦拓糊”当点心。  制作“麦拓糊”要选上等小麦面粉,加适量食盐,掺水调成稀糊状。拓糊时,锅内涂上少许食用油,最好是猪油,防止粘锅。火要文火,防止火力过猛使饼烤焦。  “麦拓糊”不同北方烙饼。它柔软清香,如果用红糖或蜂蜜涂在饼上,卷成筒状来吃,味道更佳。  以上几种小吃,是义乌人最喜欢吃,也是义乌人最喜欢做的几种。用面粉制作的品种还有一些,像吴店人制作的馒头和长寿面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吴店馒头松软有韧性,长寿面在锅里久烧不糊,常常作为赠送生日和做寿的礼品;稠城的回回糕从民间走进商界,成为糕点行业中的一个举头品种。  义乌小吃,除了平时较流行的一些大众品种外,还有节日性的小吃,如中秋的粽子、糖饧,毛店一带每逢农历6月初6流行吃麦饼。这麦饼虽然制作不很精致,但毛店人却把6月初6这天当作重大节日,几天前就开始烙饼,并派人去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团聚吃饼吃肉,很是热闹。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义乌小吃也在悄悄的变化。有的淘汰,不再是人们欢迎的小吃;有的改良,不但是民间的百姓小吃,而且成了大酒家,大饭店的名吃,成了达官贵人喜欢的食品。像一直受义乌人喜欢的麻糖,以前义乌农村到了农历12月,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要切几坛麻糖,以备“春荒”。现在农村切麻糖已基本消失了,因为家里常年食品充足,已没有饿肚感觉,根本想不到想吃麻糖,更何况每天桌上还有饼干、水果不断。在稠城胜利菜市场西边有几家切麻糖买的摊点,生意很好,也是因为人们怀旧的心理到此光顾,大家一次买它一斤两斤,吃麻糖也是尝味道,根本不像以前,吃麻糖为了充饥。  “麦拓锅”之类小吃,经过改良,已进入酒家饭店了,名字也改成什么“回头一笑”。当然,佐料也不再是红糖,干菜之类。而是甜酱,烤鸭和鲜大葱了,已变成如吃北京烤鸭的模式了。  可以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聪明的义乌人不但会制作出有时代特色又受消费者欢迎的小吃。因为,小吃的繁荣,往往与一个地域的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联。参选“义乌市十大风味美食”的22道“候选”美食    (一)小吃类  1、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由上下两层饼粘连,中间夹肥肉与青葱,饼薄如宣纸,色如琥珀,油而不腻。  2、吴店馒头 传统的吴店馒头,过去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必用的主食,也在人生礼俗当中享用,用途十分广泛。食用时夹笋干、小块三角形焐肉。  3、义乌汤圆(元宵) 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  4、麦拓糊 麦拓糊以优质麦粉为原料,加水调成厚糊状,涂入热锅中,拓成薄圆饼,裹以蔬菜、红糖、蜂蜜等,卷成筒状即为佳肴。  5、索粉 大米水浸泡到一定程度后磨成粉,蒸至半熟捣成韧面,装于特制的有筛孔的器具内,施加压力把面变成细缕,加热后置于凉开水内,用酱拌食。  6、苋菜馄饨 用苋菜作馅做成的馄饨。  7、手牵面 也叫拉拉面。用优质面粉加入少量的食盐,用水揉成软面,放置一定时间,搓面成若干小段,用菜油抹上,上覆湿巾。煮食时把面随拉随扔,拉成长条,放沸水中煮熟后加佐料作餐。  8、荞麦老鼠 和好荞麦团后,搓成大拇指粗的面条,切成寸许小段,以中食二指夹取面团,在米筛上按卷成中空,即成“满背筛花,腹内两疤”形似小老鼠故得名。外成筛孔花纹面块,入沸水内与时令蔬菜同煮。  9、麦鳅(刀切面) 面粉揉成面团后,用面杖擀薄,折叠起来,切成细条,加入蔬菜等,复煮三沸,即可食用。  (二)点心类  10、义乌麻糖 麻糖是义乌传统的土特产品,主要品种有糯米糖、芝麻糖、花生糖、浇切片等。义乌麻糖色泽光亮,具有香、甜、松、酥的特点,是义乌人长期来喜爱的食品之一。  11、义亭油酥 义亭油酥,也称月饼,历史悠久,是义乌传统的中秋食品。义亭油酥是用上乘面粉、板油、红糖、白糖、芝麻、核桃、花生仁、果丝等为原料,饼皮层次分明,酥而不散。  12、赤岸酥饼 传统的赤岸酥饼,用上乘白面为原料,添加小许食盐,揉面时根据需要分多次添加菜籽油,促使条型面团分为多个层次。然后用手把面均匀分为多块,揉搓后,中间加入咸制的干菜和瘦猪肉做的圆型小饼,而后贴在用铁炭火烤炉内边上进行烧烤,形如金黄蟹壳,面皮分层薄脆如纸,咸香可口。  13、清明馃 清明馃以蓬嵩嫩头、青、苠等野菜为原料,和以优质糯米粉,内裹甜或咸的馅,花色品种极多,并有一定的艺术性,色青味佳。  14、粽子 义乌风味的粽子有白米粽、绿豆粽、八宝粽、肉粽等,均以优质糯米为原料。  15、红馃 用糯米粉为原料,裹以芝麻白糖馅,外面粘上染红的糯米,炊熟后食用。通常过年过节喜庆宴席等场合使用。  16、择子豆腐 采集山上野生择子晒干,取其果仁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状,摆凉凝成褐色豆腐状,在炎夏,吃一碗拌上糖、醋、薄荷油的“择子豆腐”,软滑爽口,顿生清凉之意,是解渴消暑的佳品。
 (三)菜肴  17、上溪牛杂 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鲜美微辣,久尝不厌。  18、宗塘豆腐 正宗的宗塘豆腐取用本地上乘的大豆、宗塘村的泉水,用山口的柴煮。豆腐制好后,当即食用,味道鲜嫩、爽滑、可口。  19、赤岸豆皮素包 赤岸豆皮素包取用义乌名优特产豆腐皮包裹豆腐、萝卜、咸菜等素菜。把铁锅加热到一定高温时,现包、现烤、现吃,讲求“新鲜”,其香、软、清爽之口感,不言而喻。  20、夏演千张 夏演千张以洁白如纸、厚薄均匀、柔韧性强、清爽可口而闻名于市。它以本地产优质大豆为原料,清水浸泡后用细石磨磨成豆浆,经烧煮过滤后用千层纱布浇铸挤压而成型,俗称“千张”。  21、佛堂白切羊肉 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香气扑鼻,所切羊肉权蘸以葱、姜、酱油的调料即可。  22、东塘狗肉 东塘狗肉是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风味美食。是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其名声闻名市内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当前位置: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4期
又是金秋硕果时
春华秋实,秋天总是带着喜悦而来。
我市的党史工作者也在这金秋里收获着喜悦。
在菊黄蟹肥的时节,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市党史事业里程碑式的文件。文件突出强调了党史研究室的职能地位,明确指出:“党史研究室是市委主管党史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是地方党史研究的专门机构”,赋于了党史部门充分的职权。
在丹桂飘香的时节,几代党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党史陈列室项目,终于得以正式立项。这为展示党史研究成果,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秋风送爽,送来了硕果,也带来了沉甸甸的责任。
百舸争流,难有永远的顺风船。外部良好的条件,只有和脚踏实地的扎实进取结合起来,才能有理想的结局。有了充足的动力,更须有所作为才行。
中共义乌市委(意见)
市委[2007]5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
各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市机关各单位党组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期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党史工作,发展党史事业,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史工作的重要性
1、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史工作,发展党史事业,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乌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东根据地的“桥头堡”,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的典范,党史资源丰富,做好我市的党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党组织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党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党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史的征编、研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党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我市文化综合实力服务,为扎实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服务。
3、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党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编写出版义乌市党史正本为重点,全面推进义乌党史研究;以社会主义时期为重点,大力开展义乌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加大对重要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资料的征集力度;围绕义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建设的历程,确定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完成一批有创新、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以义乌特有的、丰富的党史资源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党史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党史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党史事业,确保党史事业与经济社会、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党史工作强市。
三、全面加强党史的征编、研究、宣传、教育工作
4、加强地方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继续征集、充实完善民主革命时期义乌党史资料;重点征集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地方党史、国史资料;在完成全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国史专题资料征编任务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改革开放时期党史、国史专题资料的征编工作。开展全市党史胜迹普查,切实加强对党史重要遗址、史迹的保护。
5、推进地方党史研究。加强地方党史基础性研究,2007年底前完成义乌党史第一卷的编写出版任务,“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义乌党史第二卷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围绕义乌党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历史活动、重点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义乌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等,组织开展地方党史、地方国史、地方现代史专题及著名烈士、英模、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完成一批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6、深化党史宣传教育。加大对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善于运用党的历史和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各镇、街道、市机关各单位要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工作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史教育。市委党校要开设党史课程,建立义乌党史陈列室,把党史列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报纸、电视、电台要安排必要的版面和时段,广泛开展党史宣传。以重要节庆、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类党的纪念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党史教育基地,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加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党史教育。编写制作党史普及视听教材,推动党史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促进党史知识的普及。
7、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职能作用。市委党史研究室是市委主管党史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是地方党史研究的专门机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市委党史研究室要按照“开门办史”的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交流和合作,注意发挥党内老同志和专业工作者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党史工作。加强对市新四军研究会及其他有关地方党史、国史的群众学术团体的联系与指导,积极开展各个层次的党史学术研究和交流。切实加强对党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并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对党史题材的出版物、影视作品和展览内容等的审核把关。
四、进一步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
8、把党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党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党史工作任务,加强对党史重大课题、重大活动的指导,协调解决党史工作中突出问题。要建立党史工作网络,把党史工作作为党委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围。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旅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一些与党史有关的工作,应吸收党史研究室参加,并注意听取党史研究室的意见和建议。
9、加强党史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充实党史研究力量。加强党史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把坚持党性原则、有较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选派到党史部门领导岗位。建立正常的党史干部流动机制,把党史部门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完善党史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重视和加强党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10、加大对党史工作的保障力度。党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党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逐步增加有关党史知识普及、党史研究交流和党史资源保护等专项经费。加强党史基础设施建设,为党史资料库、信息网络平台等的建设以及纪念设施的维护与更新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档案局、图书馆等有关单位要为党史研究部门开展党史资料征集、档案文献查阅、专题资料征编等提供方便。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 中共义乌市委
  &&&&& &&&&&&&&&&&&&&&&&&&&&&&&& &&&&&&&&&&&&&&&&&&&&&&&&&&&&&& &&2007年9月24日
回忆雪峰同志的点点滴滴
王隆华/& 文
1951年,我16岁。初春的一天,我跟随蒋天佐(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迎接由上海到北京任职的冯雪峰同志。从此,我开始为雪峰同志服务。年,任他生活的服务员,1955年改为汽车驾驶员。我接触雪峰同志的第一天,他就笑着对我说:“王隆华,你为我服务是革命工作,我们是革命同志关系,你不要称呼我的职务,你就称我为雪峰同志。”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一直这样称呼他。
1951年夏天,气温非常高。雪峰同志打赤博在办公室兼卧室中办公。我看到他的腹部有一个很大的伤疤,就好奇地问他是如何落下如此大的伤疤的?他说这是在上饶集中营时,生疮溃烂后,是一位被俘的新四军军医用铅笔刀为他开刀治愈落下的伤疤。同年,我看电影《上饶集中营》,看到影片中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惨烈情景,就问他当时的真实情景。他说,实际比影片还要残酷。我说:“哪为什么不在影片中真实地表现呢?”他说:“那会助长敌人的威风。”
1951年初冬,雪峰同志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苏联。他的女儿雪明、大儿子夏熊、二儿子夏森分别在大学、中学和小学读书,都住在学校里。雪峰同志出国后,家中只有夫人何爱玉女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要我每天下班后到雪峰同志的家中去陪伴何爱玉夫人。说是我去陪伴夫人,实则是何夫人在照顾我的生活。每天何夫人为我烧晚饭,夫人知道我这个北方孩子爱吃炸酱面,她就专为我做炸酱面。这位江南出生的女性做的炸酱面比我母亲做的还好吃。到了晚上,夫人还给我讲雪峰同志和鲁迅先生的轶事。这段生活成了我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雪峰同志的小儿子夏森,当时在北京育才小学读书,平日住在学校里,每周六的中午回家与家人团聚。育才小学距雪峰同志的家大约有七八公里路,雪峰同志从来不准用汽车接送夏森。每周六中午,我总是骑自行车去接夏森,给他雇一辆三轮车,即使是雨雪天也不例外。
1952年一个节日的假期(是五一节还是国庆节记不清了),雪峰同志所住地区的民警,值勤时发现一可疑人消失在雪峰同志住处的附近,就展开搜查。他们也进入雪峰同志的家中搜查,将各个房间的内外、房上、房下搜了个遍,并且用他家中的电话与派出所联络,搞了很长时间。第二天起床后,雪峰同志笑着问我:“王隆华,你知道昨天夜里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我答:“不知道呀!”雪峰同志就将发生的事情讲述给我听,并且幽默地说:“王隆华呀王隆华!就是将你丢进大海,你还以为在游泳呢!”
当夜家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雪峰同志夫妇没有叫醒我这个服务人员而是自己应对。他们夫妇对我的情感不是胜过自己的孩子吗?
按照级别,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雪峰同志配有专车。但他平时上下班从不乘坐,而是自己付费雇三轮车。下雨天,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坚持用汽车送雪峰同志回家,每次车到胡同口,雪峰同志就令车子停下,他自己步行回家。他严肃地对我说:“王隆华,你看胡同那么狭窄,汽车开进去,行人往两旁躲避,汽车轮子溅起的泥点子溅得他们一身,我怎么能安心地坐在汽车里?”他下车的位置距他的家有300多公尺,我坐在车中看着他走在雨中泥泞的路上,为了躲避水坑,他艰难地跳来跳去。我的眼湿润了,我看到了一个真正从内心里关心老百姓的共产党人!
雪峰同志经常去中南海开会。汽车进入中南海后,司机只能在停车处活动。雪峰同志夫妇深知司机在等待的几个小时里的难耐情况,为此,每逢去中南海开会,他们夫妇就会为我准备面包、肉肠、水果,我的心里暖呼呼的。
1952年夏天的一天,我驾驶一辆二次大战前德国生产的小型欧宝轿车,在从中南海开完会返回家的路上,气温非常高,发动机输油管受到高温产生“气阻”,汽油送不到位,发动机熄火了。我下车用嘴对着油箱吹,因将汽油吹过去,车子就能开动了。过一小会儿又产生“气阻”,我再吹……五六公里路我吹了大约有四五次。车子有故障,我这个司机负有主要责任,面对雪峰同志这位首长,我实感歉疚。雪峰同志坐在车里平和的很,不但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还安慰我,我十分感动。
我家的人口多,父亲的工资又微薄。雪峰同志和夫人经常接济我们,拿出他们自己的薪水让我寄回家。
1956年2月,我应征入伍服役。雪峰同志送我一支金笔和一个笔记本,嘱咐我好好地服兵役,努力学习文化,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希望我将服兵役的心得记录下来。
1951年夏天,雪峰同志曾让我焚烧过一部手稿,我恍惚记得是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剧本。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若当初有今天的觉悟和意识,想方设法将这部手稿给保存下来,该有多好。
我为雪峰同志服务五年,深深地感到他对老百姓、对同志、对下级的热忱和爱护。是他——雪峰同志让我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真真切切!
义乌的土地改革运动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
1950年6月10日,金华地委召开扩大会议,布置6、7月份工作,明确指出:积极做好土改准备工作。20日,义乌县委在《关于执行地委六月扩大会议精神任务的指示》文件中强调:统一认识地委扩大会议的基本精神和方针,发动群众、整理自己,打倒封建势力,消灭土匪,保证生产,给土改作准备。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月7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下达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7月28日,义乌县委向金华地委作出报告,决定土改前的准备工作——土地整理于8月15日全部完成。11月15日,义乌县委制订出《义乌县土地改革计划(草案)》,决定16日后,在县委土改试验乡——前洪乡和地委帮助的宗塘乡先开展试点,在试点乡取得土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全面铺开,要求在翌年春3月底前完成90%以上地区的土改任务。
义乌的土地改革运动分准备(土地整理)、试点、铺开和发证等4步进行。在县委派出的土改工作队全体成员和当地政府、农会、广大贫雇农和中农的努力下,全县土改工作于1951年7月份胜利结束。
一、土地整理
1950年7月28日,义乌县委在向地委的报告中提出了土地整理工作的思路和完成任务的目标:整理土地的步骤分登记造册、校对复核、评定等级、张榜公布等几步进行,要求于8月15日前全部完成。
由于派驻各村的工作人员都是外地人员,根本不了解土地实际情况,加上不注重利用旧职人员掌握的土地资料,故而出现了登记造册与校对复核相差悬殊的不良局面。县委发现后,立即调整了工作部署:充分的运用旧材料,适当的利用旧人员,组织积极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与土整人员进行归户造册,充分发动群众,进行边登记边校对,按收益产量分类,评出土地等级,由政府批准,召开全乡或小型农代会通过。
8月5日至7日,在全县分区书记、区乡长联席会议上,介绍了黄杨梅村和福田乡土地整理工作按校对、分片分类评等、政府调查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订出产量的程序进行的经验。县委提出了各乡结合具体情况展开土地整理工作,为土改做好准备的要求。并着重指出:土地整理工作应本着分片分类登记,政府调查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平定土地等级的办法进行。应和整党工作结合起来,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急躁冒进的左倾情绪和骄傲麻痹的右倾思想,以确保土改工作的顺利展开。经过工作部署的调整,土地整理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开展十分顺利。
土地整理工作是按照先试点,后全面铺开的办法进行的。县委于7月初训练了一批旧职人员——“庄书”(旧社会专管征收农业税收的兼职人员),以“庄书”掌握的旧材料为基础,于每个乡中有重点地先搞5个村的试点,从中摸索总结经验,再进行全面推广。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使许多旧职人员解除了思想顾虑,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翔实证据,使土地整理的准确度从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了95%以上。
二、土改试点
1950年10月15日和25日,地委帮助试点的土改工作队和县委土改工作队分别进驻宗塘乡和前洪乡,进行土改试点工作。11月18日,土改试点工作胜利完成。整个试点工作按照发动群众、整理组织,划分阶级、没收征收,民主评义、公平分配等步骤进行。
发动群众、整理组织&& 由于解放不久,土匪还没有肃清,封建残余势力还没有彻底摧毁,故而农村的基层组织严重不纯。有的村直接被地主、匪特、反革命分子把持着,有的村被他们的代理人把持着,发动群众十分困难,这对开展前所未有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极大的阻力。县委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敌情后指出:要取得土改的彻底胜利,必须首先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必须清理整顿农村基层组织,把混入革命队伍的反动分子清除出去。
县委工作队进村后,注重发挥了农会的作用,把农会作为土改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者。首先着手整顿农会组织,清洗了混入农会、霸占了领导权的地主、匪特和反革命、坏分子,使农会成为中贫农自己的真正组织。在整顿农会的基础上,整理了民兵、自卫队、妇女、儿童团等组织,使这些组织进一步纯洁、扩大,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革命队伍。在整顿农村基层组织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农民宣传为什么要进行土改,讲清土改的基本理由、基本目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发动苦大仇深的积极分子骨干带头对恶霸地主开展诉苦斗争,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劳动人民贫穷是受到恶霸地主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所造成的,贫苦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打倒恶霸地主,夺回被他们霸占的土地和劳动果实,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才能过上翻身的好日子。通过宣传教育,把几千年的封建习惯势力强加给农民的思想观念彻底地改变了过来,农民纷纷表示,“共产党来了,我们翻了身,今后坚决跟共产党走”。原来怕地主报复,不敢要地主土地与财产的畏惧心理也消除了。他们表示,“政府分给的土地财物我们就敢要”。农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为土改运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划分阶级、没收征收 划分阶级的依据,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与质量的好差。根据华东局《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精神,把农村人员成份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小土地出租、地主等。贫雇农拥有的土地、财产很少,是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是土改运动的依靠对象和领导骨干;中农能自给自足,是团结的对象;地主、富农是剥削阶级,是专政和改造的对象。在划分阶级时,根据《国家土地改革法》,在乡、村农会和乡公所的领导下,让各人将自己占有的自耕土地、租入或出租的土地数量、质量及坐落位置如实申报,然后由大家进行民主评议,该划什么成份就划什么成份。村民主评定后,还要上报上级把关,审查批准方能定案。若是被评为地主、富农等剥削阶级一类成份的,更要慎重,最后予以公布。本人如有不同意见,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在划分阶级的基础上,对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多余房屋和家具、农具等进行没收;对祠堂、庙宇、教堂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它公地进行征收;对富农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小土地出租者多余的土地也进行征收。
民主评议、公平分配 没收、征收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由农会接收,然后再通过民主评议,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土地按照各人土地的占有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的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对烈属、军属及只有一二口人而无劳动力的贫苦农民给予适当照顾,对原耕农民也给予适当照顾,使原耕农民分得的土地,适当地稍多于当地无地少地农民。房屋、农具、耕牛、粮食、家具等分配,也根据各户实际情况,通过民主评议进行分配,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分配中,大力提倡阶级友爱和互助互让的精神,一些干部和积极分子骨干公开表态,愿意接受最差的土地,他们说:“土地是靠人种的,只要你勤劳,差的也会变好的,假使你懒惰,好的也要变差的。”充分地体现出阶级觉悟的提高。通过土地改革,真正的达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的,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全面铺开
1950年10月8日至20日,全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张正伦在《为争取今冬明春基本上完成我县土地改革而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义乌土地改革的任务。11月5日,县委制订出《义乌县委土地改革计划(草案)》。《计划》指出:义乌已基本上具备土地改革的初步条件。经过今年的征粮运动,有利条件一般都有增加。对干部的政策水平与工作能力也有提高。根据以上情况和地委指示,争取明春3月底以前完成90%以上地区的土地改革。实行土改的乡占全县乡总数的93%。
12月1日至2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了省委书记谭震林的报告和省委总结报告。首先解决了县委及区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接着于4日至15日召开了有783人参加的全县干部大会。通过秋征工作总结、评功,树立了正气,扭转了广大干部秋征后的自满麻痹思想,明确认识当前的新形势,使干部基本上学好土改政策和工作方法。正确地执行土改新精神,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土改工作上来。紧紧结合镇压反革命,建立人民法庭,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在会上,县长冯苍生提出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孤立分化地主,搞好统一战线,实现党中央的总路线、总方针的口号;地委组织部部长崔晓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抗美援朝和全面开展土地改革的口号。县委宣传部部长红士就前洪乡的土改试点工作经验作了交流。会议还对第一批实行土改的33个乡作了人事分配。全县以区为单位成立了8个土改工作大队,以乡为单位成立了第一批的33个土改工作队。全体工作队成员于29日前到位,展开全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加强土改工作的力量,县委于11月5日开办了土改农民积极分子和乡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的人员,成了土改中的骨干力量。
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工作队成员产生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结果出现了“平推”、“硬带”、“硬迫”、“重点没啥”、“不服气”以及“赛跑”等种种不利于土改顺利进行的现象。针对这种不良倾向,县委及时于1月15日和16日发出了《关于重点带动附点的通知》和《关于重点带动附点的布置和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简报》,文件提出了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并要求各地应按照自己的具本情况作出展开土改工作的计划。
4月23日至28日,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部署土改检查。县委书记张正伦根据地委指示精神,结合义乌具体情况,作了《县委对土改的估计与土改检查、土改总结》的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大部分乡已完成了土改的分配阶段,但这是“和平土改”,没有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与地主作斗争,对地主只作了一般性的诉苦,该捕的没有捕,该杀的没有杀,没有把地主阶级的威风彻底地打下去,致使有些贫雇农思想有顾虑,分给他的土地明要暗不要。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假土改”和“夹生饭”现象,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的当家作主人。所以县委决定,必须重新发动群众,必须按照省委的五大标准作一次全面的检查,消灭“夹生饭”和“假土改”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县委重新布置了全县的土地改革运动,要求彻底整顿队伍和突出反霸斗争。根据县委的部署,工作队对各村农会干部和村干部普遍进行调查了解,把那些地主的狗腿子、国民党员、坏分子等清洗出去,把贫雇农选到村级干部和农会的队伍中来。通过整顿,农会会员由土改前的84799人增加到93656人;民兵由土改前的11673人增加到17770人;青年团员由土改前的1199人增加到2651人;妇女会由土改前的59161人增加到76681人。同时,对土改工作队的成员不纯也作了整顿。村干部由土改前的10361人增加到11968人。为使土改顺利展开,打击恶霸地主的反革命气焰十分必要。县委立即作出了迅速打击反革命分子和恶霸地主的工作部署,在各地建立了人民法庭,对那些与人民为敌,破坏土改的阶级敌人予以狠狠的打击。全县逮捕了各类犯罪分子745人,其中地主恶霸437人。判处死刑351人、无期徒刑1人、有期徒刑393人。除此外,还发动群众开展说理斗争,全县受群众斗争者1785人,其中畏罪潜逃341人、畏罪自杀12人。通过突出反霸斗争,彻底扑灭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气焰,大大激发了贫下中农的革命热情,巩固了土改的成果。
为把土改运动搞好,中共义乌县委遵照上级指示,坚决贯彻“三坚决、三不要”方针,即坚决镇压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但不要乱杀;坚决斗争,但不要乱抓乱斗;坚决整顿组织,但不要一脚踢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还认真贯彻浙江省委关于土改的有关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同样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使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土地来维持生活;对地主分子实行区别对待,团结地主中的开明绅士,着重打击少数恶霸地主。
四、发证结束
土地改革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其目的不是单纯为救济穷苦农民,而是为了使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下获得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义乌县委全面发动群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如同暴风骤雨席卷义乌大地。它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和反革命分子队伍,基本上消灭了地主当权派。1951年7月,全县的土地证颁发工作开始,至是年底,全县101个乡、2个镇的土地证颁发工作胜利结束。这标志着,在义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史无前例的解放生产力的土地改革运动圆满完成。
这次土改运动,全县共评出了地主1783户,占2.01%;富农1240户,占1.5%,中农29418户,占34.6%;贫农46909户,占55.4%;雇农2270户,占2.57%;小土地出租1331户,占1.57%;工商业资本家197户,占0.024%;大佃农57户,占0.007%;工商业地主74户,占0.009%;其它1456户,占1.75%。分配土地亩,分配房屋12079间,分配粮食1379556斤,分配耕牛616头,分配农具131270件,分配家具34338件。通过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在“劳动发家,爱国增产”的口号鼓舞下,积极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大搞积肥、治虫、兴修水利、抗旱抗洪运动,夺取农业生产一个又一个的丰收。
在运动中,全县涌现出许多积极分子和土地改革的骨干力量,有许多人被提拔到领导班子中来。许多青壮年农民参加了民兵组织,站岗放哨、管制地主、剿匪反霸,保卫土改胜利成果。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摧毁了封建势力在农村的长期统治,贫苦农民已翻身作了主人。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全民土地所有制。全县地主的土地占有率从12.2%减少到2.3%;贫雇农的土地占有率从10.11%增加到48.6%,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还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人民大众建立起自己在农村的文化阵地,出现了办冬学等农民学习文化的热潮,农村中的小学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总之,急风暴雨式的土地改革运动,使义乌农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义乌的抗美援朝运动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严重威胁我国安全。28日,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战局出现了不利于朝鲜人民的变化。10月1日,毛泽东收到金日成代表朝鲜政府和人民请求中国出兵支援的电报。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分三路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10月21日,美军占领平埌,并大举向北推进,把战火燃向我国边境,多次轰炸我国东北城乡,炮击我国商船。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全民声讨美帝国主义发动
1950年7月21日,在县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通报了朝鲜人民军取得胜利的消息。会议指出:美帝国主义公然发动侵略战争,并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所绝不容许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我们要作好反侵略的准备,一定要解放台湾。会后,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为以后的抗美援朝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县委就把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列为当前的三大运动,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12月4日至15日,县委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地委组织部部长崔晓东到会作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抗美援朝和全面开展土改的口号。一个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迅速展开。
1951年5月1日,为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县委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起了全县人民“拥护五国缔结和平公约,投票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的示威大游行活动,以签名、投票、举手等方式拥护缔结和平公约,反对美帝武装日本。据统计,全县约有162000人签名,188500人投票。这天,天下着蒙蒙细雨,但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热情不减。大家一致表示,“在朝鲜前线,天气比现在还要坏,但志愿军还要打仗。我们在国内,没有生命危险,给他们游行助威,这点小雨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应风雨无阻地参加示威游行”。
示威游行分地区进行,每个地区至少有五六千人参加。据统计,全县共有178685人参加了示威游行,占总人口的52.5%。在大会上,一般都举行了典型控诉、制订生产和爱国公约签订计划等活动。
县城所在地稠城镇的示威游行分三路出发,由县委委员带队,配以洋鼓、洋号,群众都拿起劳动工具,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倒美帝国主义”、“拥护缔结和平条约,反对武装日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帝国主义从朝鲜滚出去”等口号响彻云天。
11月13日至16日,义乌县一届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义乌解放两年多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开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经验,部署了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搞好1951年秋征工作的任务。12月20日,县委召开了县干大会,提出了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口号。要求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积极行动起来,为更进一步巩固国防,加强抗美援朝力量,保证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的物资供给而努力奋斗。于是,一个增产节约竞赛活动迅速在全县形成高潮。
1952年6月18日至20日,义乌县一届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贯彻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继续加强抗美援朝与开展思想改造运动的决议》。抗美援朝运动更进一步在群众中展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曲响遍城乡各地,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953年1月17日,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四分团代表来金华作传达报告,义乌县选派了各阶层代表14人到金华听取报告。24日,代表返回义乌。遵照地委指示,代表们向各界人民群众作了传达,有6160人听取了传达报告并组织了讨论。在农村,以乡为单位组成传达小组,分赴各村进行宣传,并充分利用冬季物资交流大会、集市等阵地,发挥了土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大力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动员参军……义北区柳青乡还编排了《不朽的朝鲜母亲》、《血的种子》等戏剧,在春节中演出,充分揭露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据统计,全县有40%左右的群众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
2月27日至29日,全县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召开,到会代表457人。会议控诉了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进行了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制订“爱国日”制度的决定。
1954年1月22日下午4时,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金华地区代表戴宝莲等两位同志来义乌作传达报告。县委组织各界人士代表172人去火车站迎接。23日起,报告分3场举行,计听众5400人。朝鲜军民与志愿军浴血奋战、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使参加会议的代表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大大鼓舞了与会代表的工作积极性。会后,组织了以农民积极分子和小学教师计485人为骨干的讨论活动,历时2天。在骨干分子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领导地分批召开群众大会,作进一步宣传,将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引导到实际行动中去。
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虽然朝鲜战争的战事宣告结束,但美国还霸占着我国领土台湾。10月7日,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发出了《关于开展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指示》,要求充分发动群众,使群众懂得解放台湾的意义,使其成为推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动力。16日,金华地委转发了这一《指示》。  
动员参军 保家卫国
1951年5月,县委组织了“五一”示威大游行,义乌的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以动员参军为中心的高潮。在土改完成分配阶段的乡,通过运动,强调深入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美援朝动员参军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通过诉苦、回忆对比,大力揭发地主、蒋匪、美帝的罪恶,更进一步激起群众的仇恨。在群众阶级觉悟提高的基础上,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与巩固翻身胜利果实,不吃二遍苦”的口号。通过运动,克服与纠正了干部中普遍存在的松懈麻痹、自满休息思想,树立起工作信心。积极培养参军典型,树立旗帜,推动一般,启发带领落后,以群众教育群众,掀起了广大群众积极报名参军运动高潮。据3月底统计,第一次动员参军时就有32606名青年报名,被正式批准入伍的857名;另有800人报名参加干部队伍,被批准24人(后退回4人)。
在运动中,多处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姐妹送兄弟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动人场面。佛堂区青岩乡傅肃宝的哥哥已经参军,但他的母亲坚决要把在家的另外四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军。她咬破指头,写下血书,以表示决心;义北区寺前乡民兵队长朱贞茂(团员),控诉了父亲被日寇杀害,母亲被强奸,房屋被烧毁的惨痛遭遇,不但自己坚决要求参军,并激发了16名青年参军的热情,他们特地跑到区政府要求报名参军。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第一次动员参军掀起高潮的基础上,5月13日至14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前段动员参军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正确认识抗美援朝运动,统一思想,树立起完成第二批动员参军任务的信心。县委从认真解决军属困难入手,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
在“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六一”号召后,县委立即在全体干部与广大群众中进行“饮水思源,吃饭不忘种田人,翻身不忘解放军”等的拥军优属教育,全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全县103个乡(镇),就有100个乡(镇)实行固定代耕(1个乡无军属,1个乡以村为单位组成)。全县5345户烈军属,有2499户享受代耕,计耕地亩,占烈军属土地总数的17%,保证了烈军属的生活与生产。同时,烈军属在各项社会运动中也涌现出不少模范人物,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军人的斗志。通过有意识地提高军属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参军热情。仅20多天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动员参军的任务,被批准入伍人数达1821人。是年,共计参军人数2678人。
在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同时,县委还做好了安置接收退休、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工作。自1950年7月至1952年11月,安置退休退伍军人44名,复员军人228名,转业军人789名,共计1061人。对以上人员均作了慎重、积极、妥善、及时的安置,帮助他们安家立业。因此,大多数复退转业军人都积极投入生产,参加各项活动,有不少人成了基层组织的骨干,在生产和治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签订爱国公约&& 捐献飞机大炮
为支援抗美援朝,遵照上级指示,在农村中开展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自“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六一”号召后,全县各阶层人民就自发进行签订爱国公约。但由于宣传不够,干部、群众对爱国公约认识不足,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针对这一情况,县委于8月25日发出了《关于全县爱国公约的检查与修订的通告》。9月初,县委又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了这一问题,决定先由各县委委员带头订立爱国公约。并找出订得最好的作为范本印发给分区委,供布置任务时作参考,有领导地在群众中开展签订运动。县委宣传部亲自掌握福田乡试点,整理出检查修订爱国公约的经验,在第二次宣传员代表会议上作了介绍。为了使这一运动能广泛深入地在群众中展开,县委召开了宣传骨干会义,培养订立爱国公约的典型,于各区内找出订立和执行爱国公约最好的村、群众团体、个人的典型材料,在宣传员代表会议上进行展览评比。9月25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宣传部又将福田乡检查修订爱国公约的经验作了介绍,并布置干部学习《金华报》刊登的兰溪县下余乡检查修订爱国公约的经验。通过由上而下地宣传检查修订爱国公约的意义,各区乡都普遍地开展了检查修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签订爱国公约运动有了明显的转变。是年,全县参加签订爱国公约达174710人,共捐献抗美援朝人民币327490万元(旧币),约可购买两架战斗机,并还捐献了大量的粮食、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铜、铁、锡等金属。
由于领导正确、方法对头、宣传及时、工作到位,义乌的抗美援朝运动始终牢牢地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通过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掀起了生产大高潮,推动了义乌社会经济的发展。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怎样步入国际化轨道的
鲍中夫 / 文
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自1982年从马路市场建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总面积已达260多万平方米,营业商位5.8万多个,经营人员10万多人,市场内经销商品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40万余种。每天进场交易的国内外客商达15万多人,市场成交额2006年已达到288.5亿元,连续16年居全国各大市场之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顺应了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更是迈出了新的前进步伐。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与全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商品贸易渠道,有100多个国家的1290多家企业在义乌设有常驻代表机构,其中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就有300多家境外企业入驻经营。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直接对接的国际性小商品集聚地有巴拿马的科隆、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意大利的“中国城”、中东阿联酋的“中国产品交易中心”、南非的“中华门”等10多个市场,有近10000名外商常住义乌采购小商品,外商在义乌银行开设的帐户有9000多个。义乌市场内有65%以上经商户直接从事外贸生意,市场外贸成交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65%以上。市场外贸方式已呈多样化趋势。目前,有外贸自营出口企业、外贸专业公司形成的外贸自营组织方式,有兄弟省市外贸、货代机构组成的出口组织方式,以及一头在义乌采货、一头在国外市场销货、供货、结算一条龙跨国外销方式和国外商务机构与华侨代理商组成的外贸组织方式等。外贸额连年翻番,2007年上半年,义乌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到8.18亿美元。而且,外贸采购主体档次不断提升,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日本开放仓库、联合国难民处、家乐福亚洲总部等都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立采购中心。义乌海关日出口集装箱量高达2500只,年出口商品集装箱40万个以上,义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显然,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成为一个驰名中外的国际性小商品批发市场。
那么,在短短的数年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究竟是怎样步入国际化轨道的呢?
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适时提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愈来愈深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市场的竞争也就愈来愈激烈。作为多年名列中国市场榜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怎样才能保持持续繁荣,这是摆在义乌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义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大问题。对此,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党的“十五大”刚刚闭幕,就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发动全市人民开展了一场“再创业、再发展、再提高”的“三再”大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只有适应形势,加速步入国际化轨道,才能保持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为此,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商贸城”的战略目标和“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构筑国际购物天堂”的响亮口号。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在产业提升、市场发展、城市建设等相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年来,义乌市全市每年经济建设投入都以20%以上的增幅上升,决心要把“中国小商品城”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以适应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且自此以后,不管市领导成员怎样变动,但历届领导对“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始终不变。&&
二、立足义乌,面向世界,努力开拓义乌本地产品的市场
义乌人在“中国小商品城”创建前期,曾以“买全国货,卖全国货”自豪过一阵子。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全国各类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科学技术发展使得市场信息越来越灵敏,天南海北的经商者也都日趋成熟,特别是全国一些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自建分销渠道,以及国际资本介入,国际大型超市的设立,这些都对义乌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义乌人清醒地意识到,要使“中国小商品城”保持持续繁荣,必须努力发展义乌本地产品,抓好市场的产业支撑,使义乌既成为商品集散地,更成为商品生产地。
正是按照这一思路,义乌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义乌经商者(包括外地在义经商者),在完成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及早把商业利润转向产业开发,在国有土地出让、融资、税收等许多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建起了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2个市级镇工业园区,至今园区开发面积已达30多平方公里。目前,义乌已有为“中国小商品城”提供商品生产的工业企业2.5万多家,有20多个产业群体已成为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业产品生产中占有重大份额。目前,义乌被国家命名的产业基地就有8个。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家们都注重了外国先进设备技术和义乌传统优势产业的成功对接,从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工业先进国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企业的技术更新,强化了市场商品的科技支撑,成就了许多品牌企业,创出了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有效地造就了义乌企业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流通中的龙头地位。例如服装,日产衬衫150万件,被誉为“中国衬衫之乡“的大陈镇,现已成为全国四大衬衫产地之一;再如袜业,浪莎、梦娜、芬莉3家公司已列入全国最大袜业行列;又如饰品,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产品60%以上出口,“新光”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饰品生产企业;更如拉链,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销售量占全国市场30%以上,“伟海”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拉链生产企业;还有毛纺,绒线销售量占全国市场30%以上,“真爱”公司为全国最大毛毯生产企业之一;工艺品也不例外,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此外,制笔、印刷等都已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地之一。
由于市场商品本地化的发展,因而就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小商品城”低价位竞争的优势,对广大客商特别是外商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三、合理投入,统筹规划,积极创造适应市场国际化的商业环境
义乌是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城区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通过大力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合理投入,统筹规划,狠抓城市基础建设,城区面积以每年平均扩大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发展,现建城区面积已近60平方公里。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需要,原浙赣线义乌段铁路进行了移线改造,火车站由三级站升格为二级站。民航机场在原军地两用小型机场的基础上改为了中等民用机场。货运流通建有南北两大联托运市场,可与全国260多个城市乃至国外进行货物直达联运。另外还开通了火车及飞机货运业务,并设有直通海关。在文化、旅游、会展方面,现已建成能容纳三万人,可举办国际赛事的体育场和现代化的体育馆、游泳馆。另外还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多功能会展中心,全市有可接待国内外客商的星级宾馆30多家。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义乌已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城市的商业环境大大地得到改善。
在市场内部,为适应市场流通业态的现代化需要,市政府及时投资近二亿元,在市场进行了宽带网建设,建起了“商城网站”,开通了“中国商埠”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国小商品数字城”义乌市场,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定期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使一个大型的有形市场转化为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无形市场。
为适应外贸外商需要,义乌市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为外商服务的海关、货运、翻译、出入境管理等机构10多个。另外,义乌市内还专门建有供外商活动的可容纳上千人的清真寺和异国风情饮食街等,为在义乌安家落户的世界各国客商提供了生意和生活上的方便。
所有上述这些措施,造就了义乌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对有效促进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四、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强化市场经营者的素质
市场经营者是市场的主体。要提升市场的品位,适应市场国际化需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强化市场经营者的素质。义乌市委、市政府在推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国际化发展中,非常注重市场经营者素质的培养提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化措施。
一是加强外贸知识的学习培训,利用义乌市民大学和专门培训班免费为市场经营者培训学习。为了提高企业和经商人员的外贸水平,每年定期分批对出口企业和经商人员进行外贸实务培训,由海关、商检等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上课。同时,在义乌工商学院开办国际贸易大专班,有计划地培训专业人才。
二是普及外语学习。随着市场外贸生意的不断增大,进入市场的外商不断增多,外语(提别是日常贸易中的基本对话)成了直接需要。市委、市政府顺应形势需要,组织力量,免费为市场经营者举办外语学习班,市场经营者学习外语的热情很高。经过培训学习,目前市场内已有20%以上的经营者具有与外商洽谈生意的基本对话能力。同时,为提高市场经营者水平,适应现代化电子商务的运作,及时对广大经营者进行了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市场经营者的电子商务贸易的能力。目前,国际商贸城有15000多个商位已加盟网交会,开展网上交易业务。
三是强化市场经营者信用意识,构建市场信用体系。信用,是经营者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义乌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中,首先注重政府的信用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建立市场投诉电话,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强化建立起以经济窗口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用管理体系,搭建市场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投诉、公示、查询于一体的信用信息系统,为外来客商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同时,建立了市场诚信教育和奖罚制度。设置“信用商位”牌子,建立市场信用监管“三张网”(信用记录监管网、群防群治监督网、联手打假协作网),在全市场开展“争创教育”和实行奖罚措施。从而,有效地促使广大经营户树立了“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的经营理念。
由于市场经营者基本素质的提高,市场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2002年就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目前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客商,特别是外商对“中国小商品城”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五、汇聚精品,展示品牌,以博览会广引国内外客商
商品展示,这是现代化商业贸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义乌市委、市政府为了不断推进“中国小商品城”的国际化发展,专门投资1.5亿元,建起了一个集国际国内展览、会议、智能网络设施功能于一体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型专业展馆,从1995年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义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小商品博览会后,展会年年按期举行,参展商不断增多,成交额大幅增长。2002年以后,展会升格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博览会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五个部门联合举办。2004年,义乌被评为年度最佳会展城市,“义博会”被评为年度会展业最佳展览会。如今,“义博会”的举办一年比一年好。例如2006年“义博会”,展会面积9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4000个,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境外有79个贸易团队,16000名外商前来采购商品。展会成交额达94.5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7.8亿美元。展会在线点击率达40万人次。为了提高“义博会”的品位,展会组织者还不断着力优化参展商品的结构和参展主体。一是设置了高标准准入条件;二是对国际、国家认定的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在展位费用的收取和展位的安排上都给予了优惠。2007年的义博会,展会面积扩大至10万平方米,共有展位6万个,其中主展馆设国际标准展位4500个,有2565家中外企业参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156名客商参会,其中外商17011人。展会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高达108.9亿元人民币。在线点击率高达436924人次。
由于一年一度“义博会”的成功举办,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从而,也就有效地推动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六、保持特色,适销对路,市场商品迎合国际市场需求
一个市场,要想大步跨入国际化轨道,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商品必须在国际市场中要具有强大竞争力,市场要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为此,义乌在促进“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中,就非常注重发展和保护自己的市场特色。“中国小商品城”的特色是什么?归纳起来就是小、全、新、廉四个字。小,即是小商品。小商品的特点是:世界各地各种人等生活中都需要,而技术发达的国家由于劳动力、利润等方面的因素又不愿意去生产。但义乌人的理念是薄利多销,以小创大,这样就既解决了商品的来源又造就了自己的优势;全,即是市场内商品门类齐全品种多。义乌市场内有1900多个大类,40万余种商品。这就给外来经销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新:即是市场商品新。义乌由于做生意人遍布世界各地,市场信息非常灵通。同时,国内外商品生产商凭借义乌市场大的效应,一有高新产品都要到义乌来抢占市场。因而,市场内新特名优产品很多,市场极具吸引力。廉,即是市场内商品价格低。“中国小商品城”的商品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价很大,有的产品甚至在10倍、20倍以上。同时,在以上的市场特色中,深入一步说,还潜藏着一个总的市场优势,那就是中国小商品城的商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个市场产品优势,对那些劳动力昂贵的发达国家来说是无法取代的。
义乌正是认准了这一点,在开发本地产品和培育发展市场中,始终抓住自己的特色目标不放,从而保持了“中国小商品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了“中国小商品城”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
从印尼华侨到抗战文艺战士
刘俊义/& 文
一、印尼来的晨呼队队长
在《中共义乌党史大事记(1919—1949)》中载:“1938年冬,在县长吴山民的支持下,佛堂组建‘抗建剧团’,由中共党员李益中任团长。”为找到李益中更详细的资料,又找来《义乌革命文化史料汇编》,内只记载了一条抗建剧团的活动:“剧团在没有布景、道具的艰苦条件下,演出依然一丝不苟,场场演出必先高唱抗日歌曲,排演的剧目如《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死里逃生》等独幕戏,吸引了成千上万‘泥腿子’们的心,几乎场场爆满,村巷为之一空。”
最近在离休干部曹洪江的回忆录《李益中与少年抗日晨呼队》中再次发现了李益中其人的线索。
1938年11月7日,义乌第一个少年抗日救国团体——晨呼队,在县城民众教育馆的广场宣告成立,队长李益中。此时李益中在义乌已有一段时间,于是年10月间由中共义乌县委书记吴拯黎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曾参加党的外围秘密组织“民先队”。曹洪江回忆说,当时李益中二十来岁,穿一身灰棉衣,扎一条腰带,轻快地在广场上蹦蹦跳跳,显得很活泼、很帅气。他把队员都集中起来,作了自我介绍:“我叫李益中,小名叫阿丽,我是南洋的华侨青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怀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志愿回到祖国参加抗日救国工作。现在是义乌县政工队的队员。我们晨呼队的任务是……”
就这样,每天早晨,在义乌小县城的大街小巷就会响起整齐响亮的抗日口号。李益中的嗓音又尖细又高亢,融合在小学生们同样尖细的童音里,浑然一体。
1983年,曹洪江专程去杭州拜访了李益中。李益中回忆起在义乌的革命文艺活动,显得格外的激动和亲切。
到义乌政工队后,当时的队长吴山民,知道他是个音乐人才,就叫他到全县各地去教唱抗日歌曲。政工队解散后,他曾一度到义乌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并在义乌中学学生中发展党员。后调到淳安等地从事党的工作。曾一度被捕入狱,因此失去了组织关系。解放后,被安排在黄龙洞艺术学校任教。
1958年,《共产党员》月刊载文:“李益中已落实政策,恢复党的组织关系。从华侨青年成长为一名出生入死的抗战文艺战士,其中的坎坷人生,一直鲜为人知。”
二、干训团教官当新郎
李益中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在新加坡读初中的时候参加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在一次反对帝国主义迫害侨民的游行时,走在队伍最前面指挥大家唱反帝歌曲,被当局拘捕。李益中同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流亡革命者关在一起。虽然两人素不相识,年纪又相差20多岁,但他俩一见如故。流亡革命者向李益中介绍了中国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李益中听了很受启发。因李益中还不到16岁,够不上判刑年龄,关了两个月后受了一顿鞭刑,被开除学籍驱逐出境。
父亲把李益中接到槟港邦加岛家中治伤养病。伤好后,按儿子的意愿,送他回国内读书。1934年,李益中到杭州读师范音乐专科。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在义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党组织派他到浙西天目山干训团当音乐教官,兼任浙西民族剧团的音乐指导员。
在干训团,李益中与来自长兴县城的浙江省女政工队员安琪一见钟情,两人经常在崎岖的山路上散步谈心。安琪听李益中讲海外生活、讲组织游行、讲蹲监狱……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志趣。集训结束分手后,他们依旧鸿雁传书,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两颗炽热的心再也不能分开了。
两年后,安琪的党员身份暴露。党组织把她转移到浙西民族剧团任团医。世上的事情就那么多的巧合,她与李益中竟重逢在两年前他们相识相爱的朱陀岭上。
结婚那天,来贺喜的同志们聚集在一起,山里的小核桃、橘子代替了酒宴,风琴奏着欢快的《婚礼进行曲》。安琦在热烈掌声的催动下,放声高歌,唱起了抗战歌曲:丈夫去当兵,老婆叫一声。李益中同时也亮开嗓门对唱:她眉毛弯弯眼儿大,头上插着一朵山茶花,要打鬼子就顾不了她。当唱到“顾不了她”时,李益中的手指向安琪。这一举动,顿时把婚礼推向高潮,同志们拍手叫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战友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愉悦之中,分享着他们的幸福时刻。民族剧团的住房是用竹篾围成墙抹上泥巴,顶上铺上茅草和树皮的茅草棚。李益中和安琪因陋就简,借用了一间作琴房用的茅草棚做新房。新婚燕尔,俩人既说不尽的甜言蜜语,又道不完的革命理想。一个星期后,因革命工作需要,他俩还是回各自的集体宿舍,做起了尺咫间的牛郎织女。
三、夫妻身陷囹圄
几个月后,李益中由组织安排到昌化浙西三中当教师,环境十分险恶。敌人经常威胁李益中,要他写文章骂共产党,还要他参加国民党。李益中以自己不懂政治,只知道哆来咪发为由搪塞过去。于是敌人对他因恨生疑,迫害也进一步加剧。李益中为了摆脱羁绊,暗中托人带信与苏北解放区联系,请示下一步的行动。不料信落到了特务手里。李益中夫妇和刚满8个月的孩子一起被捕,关押在浙西天目山狱中。
在狱中,李益中的身份被叛徒出卖,幸而安琪没有暴露,一个月后,安琪获释。一位看守偷偷告诉安琪,李益中骨头很硬,受刑坐老虎凳时,砖头一块一块垫高,他虽痛得剜心割股,但只是口喊“安琪、宝宝”,就是没有招供。
安琪出狱两天后,李益中便被押解到安徽屯溪“苏浙皖剿匪总部”。后又辗转到福建、浙江衢州。由于战时邮路时断时通,安琪与丈夫长时间失去联系。突然一天,噩耗传来,“李益中在逃跑的路上被打死了”。于是说媒的人便一个接着一个地登门,试图劝说安琪改嫁。但安琪概不理睬。她始终坚信丈夫没有死,他还活着,一定还活着。战时吃的用的都十分紧缺,而安琪一个月的工资只值九斗米。此时家中又失去了顶梁柱,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于是她经常向报刊投稿,以挣点稿费贴补家用。母亲也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些蔬菜,以解决部分买菜的开支。祖孙三人就这样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地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由于营养不良,孩子皮包骨头,青筋暴露,像只瘦猴。安琪看到当地百姓养有山羊,母羊产下羊崽后,她便向他们讨点羊奶来补充孩子的营养。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夭折,一家人总算硬挺了过来。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安琪思念亲人,悲泪盈眶,痛彻肺腑。她于1945年1月5日在浙西龙岗曾经写下了这么一段催人泪下的文字:“几天来,妈在日夜为你赶制着棉鞋与丝棉背心,为了收到你在某地寄来的信中说要到某地,她一定要我来看你,带给她那些为你预备的东西……你到那里后马上给我打个电报来吧。自你去了以后,不准我给你寄信。啊!你看,连我要向你倾诉几句都不能。啊!这游丝般的感情也随着你的流动而在飘忽着。狂风又一阵阵地从我的窗口奔过了,它能将这小简带给你吗?炉火停止了哔剥声,快要熄灭了,我感到更寒冷了,四周还是那么的寂静,摆在我眼前的还是这么一个漫漫的长夜。啊!这无尽止的长夜呀!”
过了阳历年,安琪突然收到李益中寄自衢州的信。一封家书值万金,安琪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她马上把母亲和孩子作了安排,自己只身徒步从龙岗赶往衢州。一路上山峦叠嶂、道路崎岖,但再高的山她也能爬,再深的河她也能淌,再险恶的环境也无法阻拦她坚定的脚步。他终于在衢州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了。国共双方在重庆举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按“双十协定”决定,全部政治犯被释,李益中也因此获得了自由。
安琪特地赶到杭州南星桥第一码头,终于等来了从集中营归来的亲人!
义亭区婺剧团应邀进京演出始末
1985年6月27日,应全国政协、文化部、中国文联、民盟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协、北京市民盟、清华大学八个部门和单位邀请,吴晗故乡的义亭区婺剧团起程进京,于7月1日至5日演出了由吴晗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该剧一开演即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1959年,历史学家吴晗以如椽史笔,写出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正当人们为敢讲真话、敢斗恶势力,敢为民伸张正义的清官形象海瑞叫好喝彩时,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于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出笼,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鬼火。文章将《海瑞罢官》定性为“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 吴晗也因此被定为“三家村黑帮”,首当其冲地受到迫害,于1969年10月11日早晨不明不白地含冤惨死狱中。1979年7月,中共中央拨乱反正,批准北京市委对“三家村”冤案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吴晗的一切政治名誉。同年9月1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追悼会,中央主要领导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乌兰夫、方毅、邓颖超、胡耀邦、彭真等都参加了追悼会。
为了纪念这位义乌人民的好儿子,中共义乌县委、义乌县文联和北京历史学会协商,准备在吴晗逝世15周年暨诞生75周年的时候,在义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当时义乌县委领导考虑,若能由吴晗家乡义亭区的剧团排演《海瑞罢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于是,组建一个义亭区婺剧团的任务就落到了义亭区委宣传委员何关星和义亭区文化站站长吴秋生的身上。吴秋生原是义乌婺剧团的担纲花脸演员,对义亭区所属的王阡婺剧团、吴店婺剧团、杭畴婺剧团要经常去辅导,故对演员阵容也比较了解。他提议从这三个剧团中抽调演艺水平较高的演员组建一个义亭区婺剧团,得到义亭区领导的认可和三个剧团团长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义亭区婺剧团诞生了。剧团全体演职员听说是为了在义乌举行纪念吴晗逝世15周年暨诞生75周年活动而排演《海瑞罢官》,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人人精神抖擞,热情高涨。大家一致保证排好戏、演好戏。
为了加强剧团领导班子,经义亭区委研究,决定任命政治素质好、原八大队北上南下老干部楼樟栋为团长。为提高演出水平,从其它剧团抽调部分优秀演员充入到义亭区婺剧团。由在原义乌县婺剧团担任过老生脚色的郑生明饰演海瑞,担任过花旦脚色的李芳英演饰海瑞夫人。有了他们的加盟,为保证高水平演出奠定了基础。
为使排演的顺利进行,经义亭区委领导和剧团负责人商量后,决定在金东区低田村进行封闭式排练。虽然区、乡政府没有任何补贴,但没有人有过异议。大家都自带大米、霉干菜,为剧团省下了一笔伙食费。睡觉一律打地铺,也没人有过怨言。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奋斗目标——排好戏。有关领导也十分重视,经常亲自到现场观摩和鼓励,希望大家安下心来排好戏、演好戏,为义乌争光,为吴晗同志争光。
经过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排练,演职员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演技得到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彩排时,义乌的戏剧行家及领导都赶到现场观看,大家一致认为是成功的。于是决定于1984年11月2日,在吴晗的出生地苦竹塘村进行首场试演。演出这天,人声鼎沸,摩肩按踵,村巷为之一空。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还是迟迟不肯离去,三三两两的在交谈着,都说这样的好戏真是妙不可言。
通过苦竹塘的演出后,县、区委领导对演出予以充分肯定。遂定于11月4日在义乌剧院隆重公演。这一天,“三家村黑帮”之一、吴晗生前好友廖沫沙和夫人高戈,吴晗胞妹吴浦月,吴晗儿子吴彰夫妇等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义乌观看演出。中共金华地委副书记马际堂,中共金华地委宣传部部长陈培德,中共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义乌县县长姜补根及义乌县领导吴璀桃、杨守春、经维勤等都观看了演出。各级领导及北京贵宾一致肯定,演出非常成功。北京贵宾和地县领导还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吴浦月当即向廖沫沙提出邀请义亭区婺剧团进京演出的建议,让北京人民了解吴晗故乡的剧团能演《海瑞罢官》这出戏。在和地、县领导同志交换意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设想很好。廖沫沙说,我返京后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剧团全体演职员听说能上北京去汇报演出,人人都激动得眼含幸福的泪花,大家一致表示,哪怕再苦也要把这出戏排得更好,尽一切努力,把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
廖沫沙同志返京之后,于1985年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经全国政协、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八个部门协商,一致同意邀请义亭区婺剧团进京演出,并发来了邀请书。义乌县委、县政府及义亭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并向省、地各有关部门作出了进京演出安排情况的汇报。义乌县人民政府专门拨款三万元人民币,用于增添服装和道具,以及进京的费用。邀请书由县长姜补根亲自送到义亭区委,并与义亭区委对进京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作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做出了具体安排。何关星同志特地赶到王阡村,和正副团长商量召开全体演职员会议。两位团长得到进京演出的好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当场表态,尽最大努力来报答人民的期望。
当天下午,在王阡村大会堂召开了全体演职员会议。传达了义乌县委和县政府有关进京演出的具体安排。何关星说,这次演出比以往任何一次演出要求都要高,任务艰巨,省地各级有关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玲玩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