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育过回经是不是如果可以回家早一些些?

请问医生,我今年52岁,2月份就没来月经了,但从昨天开始又好像有点出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绝经几个月后有回经现象还是有什么问题?_百度宝宝知道「更早生育」对职场女性来说是不是好事?
罗小夕,经济学专业的好奇宝宝
现有的回答大多建立在自己的经历或主观感受之上,作为一枚未来的女博士,答主也曾深深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也为此查阅了一些学术研究。简单的答题目录如下:
Part 1 为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难?
Part 2 扒一扒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
Part 3 从学术研究延伸出的建议
Part 4 一点自己的想法
(Part 1、2 偏学术,觉得枯燥可略看,再跳至 Part 3、4)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难,为什么依据主观感受,或者通过简单比较自己周边女性的工资情况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太靠谱的!除了样本有偏以外,核心问题是内生性实在太严重了!
1. 生孩子与女性劳动参与率以及工资率低互为因果。
?从劳动参与率来说,一方面有孩子(或孩子个数更多)的女性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照顾孩子,会导致其减少工作时间,甚至最终退出劳动力市场;但另一方面,那些工作本就比较清闲或是家庭主妇的女性,有更强的意愿生孩子(或生多胎)。所以,到底是生孩子导致工资变低,还是工资低的人本来就更愿意生孩子呢?
?从工资率来说,一方面,像题中所描述的,生孩子会导致女性的工资下滑(或者是丧失潜在的晋升机会);但另一方面,工资率低的女性生孩子的成本(或者说是代价)也相对更低,从而她们也会更愿意生孩子。生孩子与女性工资率低,孰又是因,孰又是果呢?
2. 不可观察的异质性,也就是说有一些难以观察到的特质同时影响着女性生孩子和劳动参与的决策。比如说,女 A 和女 B 今年都 30 岁,学历背景也都差不多,女 A 天生就比较有事业心,女 B 则更顾家。有事业心的女 A 工作更拼,月薪 8k,一心扑在事业上,也没有太考虑生孩子;顾家的女 B 则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家庭,28 岁就生了孩子,但月薪只有 5k。表面上看起来,女 A 没孩子女 B 有孩子,所以是生孩子导致 B 的月薪比 A 低了 3k 么?但事实上生孩子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女 A 和女 B 的工资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人事业心进取心方面的差异,但这一点却是难以观测和量化的。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要判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孩子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就需要召唤严谨的学术研究啦!(也就是说再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一个生了娃,一个没生娃,比较两者工资的差异才是我们最终寻求的准确答案。但这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但经济学学者们总还是有其他办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扒一扒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经济学学者们就注意到“生育陷阱”的现象,即女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如工资收入和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参与率有着负面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这个问题,解决内生性,这些文献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类:
1)联立方程 (Cain and Dooley, 1976; Fleisher and Rhodes, 1979; Hotz and Miller, 1988)
2)利用 panel data 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Waldfogel, ; Waldfogel,1998; Joshi et al., 1999; Lundberg and Rose, 2000; Anderson et al., 2002; Gangl and Ziefle, 2009)
3)工具变量,孩子数量常用的几个工具变量如下:
a. 是否生了多胞胎 (Rosenzweig and Wolpin, 1980; Bronars and Grogger, 1994; Angrist and Evans, 1998; Jacobsen et al., 1999; Ca?ceres-Delpiano, ; Vere,2011; Hongbin Li et al.,2015; Silles, 2016)
b. 有性别偏好时,第一胎孩子的性别(Angrist and Evans, 1998; Cruces and Galiani, 2007; Daouli et al., 2009; Ebenstein, 2009)
c. 是否患有不孕不育症(Hotz et al.,2005; Cristia, 2008; Agu¨ero and Marks, ; Ashcraft et al., 2013),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孕比数比”,该指数是从医学及生理学文献中获得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怀孕失败风险概率的比率,依据父母双方的年龄测算而来(贾男等,2013)。
但是,但是,但是,令人忧伤的是,以上文献并没能得出统一的答案!多数认为“生育陷阱“的确是存在的,少数认为不存在。但有 2 点值得注意:第一,近几年认为“生育陷阱”不存在的文献占比呈升高趋势;第二,相较于以发展中国家女性为数据的文献,以发达国家女性为数据的文献认为“生育陷阱”存在的比例更高。
接下来,我在国内和国外的比较 TOP 的 journal 上选取了比较近期的 4 篇 paper,与大家分享。(注:这 4 篇文章采用的方法都是工具变量,因为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用工具变量比联立方程和固定效应能更好地处理内生性。)
第 1 篇:中国城镇女性
贾男等(2013)在《工资率、“ 生育陷阱” 与不可观测类型》(《经济研究》2013 年第 5 期)讨论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做的一个描述性统计。下图的横坐标是生育年龄,纵坐标是工资率(i.e. 小时工资)。可以看到, 虽然 25 岁左右生育的女性样本最多, 但这部分人的工资率却是较低的, 而 30 岁左右生育的女性工资率最高。
(注:作者的数据来源是 CHNS,选取了其中年龄在 17—52 岁之间,且生育年龄在 20—41 岁之间的城镇女性。最终的城镇生育女性人数为 449 个,样本观测值为 926 个)
另外,看这个图的时候,其实我会有些迷惑,为什么 35 岁左右生育的女性工资率会下降的那么快,比 25 岁生育低那么多....有点不符合我的直觉...但作者没给解释。图中工资率是根据 CHNS 2010 年公布的个人工资收入(工资和奖金的总和)插值以后的数据计算而来,并不是每个女性生育当年的数据,所以可比性较差,可以看着玩玩。
为了克服之前提到的内生性问题,这篇论文采用了非线性转换、工具变量和混合密度估计方法。然而,我目前的水平还难以从技术层面评判这篇文章的好坏(羞愧捂脸...我会好好学习的...),但还是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文章的思路。
女性的生育时间到底怎样决定的呢?作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如下图示)。
一种是内生类型,如果有的女性已经预期到生育对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加之避孕手段的普及,那么她们就可以选择生育的最佳时机以最小化生育对工资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 存在一部分女性, 可能会内生地选择生育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生育年龄由自己决定。
另一种是外生类型,这部分女性不避孕或避孕失败, 其生育的最终结果是外生决定的。
根据作者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女性,生育的负面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外生类型,生育当年的工资率会下降 17. 6% (并且只对当年工资有影响,前后几年几乎都不受影响),而内生类型的工资率虽然也降低了,但这一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内生类型的女性有计划地进行生育决策, 她们选择在工作状态不稳定、收入较低时推迟生育, 而在收入较高时生育, 因此生育对其工资率的影响不显著。
第 2 篇 中国农村女性
说完城镇女性,来看看农村女性。Hongbin Li et al.(2015) 利用生双胞胎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生育对农村父母双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胞胎导致的孩子数目增加,并没有影响农村父母的劳动供给,却显著增加了与祖父母同住的概率。数据来源是 Chinese child twin survey,调查范围包含了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 14 个县级市。
第 3 和 4 篇 其他发展中国家女性
Marks (2008) 在 AER 上发表的 “Motherhood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Infertility Shocks” 研究了孩子数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OLS 结果显示,孩子数量对劳动参与率有负面影响。但将“是否患不孕不育症”作为工具变量的 2SLS 回归结果显示,孩子数量对劳动参与率并没有影响,有孩子并不是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阻碍。补充一点,作者数据来源是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共 6 个拉丁美洲国家 DHS 的数据。
时隔两年,这两个作者又在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上发表了“Motherhood and Female Labor Supp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Evidence from Infertility Shocks”, 研究思路大致相同,但是将数据扩充为了 26 个发展中国家,同时考虑了测量误差,还纳入了 unpaid 的女性(上一篇只包含了 paid 的女性)。全样本(下表 Panel A)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子样本(Panel C)的回归结果显示,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基本没影响。但 Panel B 和 D 显示,生育会降低年轻女性和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终于到重点了!前面说了那么多,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得到哪些建议呢~
1. 摆正思想,不要有畏难情绪[微笑脸]。表面上看,孩子数量与劳动参与率和工资率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很大程度上这是女性内生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很多女性是因为能从孩子和家庭中获得更多辛福感,而主动放弃了叱咤职场的机会,而不是被迫为之。再说了,即便你是女强人类型,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多半也没有你想象那么大!很有可能只是是一个短期影响!
2.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来子[认真严肃脸]。第 1 篇文献表明了,外生型女性会比内生型女性受到更大的冲击。所以大家要尽力避免这样的措手不及,打乱你原本的人生路径。
3. 尽早进行长远规划,与另一半共同协商生育的最佳时机以最小化生育对工资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有计划地实施。虽然根据描述统计显示,30 岁左右生孩子的女性工资率比较高,但大家所处的行业、职位等等千差万别,对于早生好还是晚生好,我想并没有一个统一答案,最好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 针对比较有事业心的女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请父母或保姆帮助照看小孩。但与此同时,你也会丧失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这都需要自己权衡取舍,有舍有得嘛。
其他答主已经提出了很多有智慧的建议,重复的我就不赘述了~
最后,还想对这个问题本身发表一点看法。
在中国,家庭主妇(或主夫)似乎被当作一份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身份,很难得到重视和尊重。一方面,可能是长久以来的社会文化因素使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家庭付出的价值难以被量化,不像你在职场上,你的工资能较好的体现你的价值,而我们天生容易去追求做那些价值容易被量化的事情,忽视那些价值难以被量化的付出。欧洲一些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规定,当夫妻双方收入差距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提高对低工资一方的税率,以此激励低工资的一方放弃工作,回归家庭。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财富,养育孩子和处理家庭事务也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主妇也是一份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在我们进行职业决策时,或许也可以把家庭主妇纳入考虑项。
另外,当我们在探讨女性因为生育而“被迫”更多回归家庭的时候,是否意识到,有一部分男性也“被迫”放弃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题主在题干中也提到,这种不平等是由于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导致的不平等,与性别歧视的观念无关。在进行家庭分工的时候,我们习惯以性别作为划分依据,囿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但是,实际上,我们更多地应该以比较优势和个人意愿作为家庭分工的依据,擅长家务事、能从家庭得到更多幸福感的一方就更多回归家庭,能从职场得到更多成就感的一方就更多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当我们在看到“女强人 + 家庭主夫”这样的分工模式,不再投以讶异的目光,不再说男方吃软饭的时候,或许也是女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顺畅的时候。
懒得整理参考文献了....
相信你们也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早泄会不会影响生育啊? - 知乎2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卵巢早衰还能生育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