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药酱香是治疗胃病的中药什么病的

中药脑安清是治什么病的_百度知道
中药脑安清是治什么病的
中药脑安清是治什么病的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药脑安清是治血瘀性头痛病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安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秋冬季节,扩张型心肌病中药治疗很重要
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往往容易加重,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下肢浮肿,或心悸、胸闷、心绞痛等为临床主要特征。由于扩张型心肌病病机复杂,临床研究尚不透彻,西医对此只能对症处理。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普遍认为较合理的方案。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世界性的疑难顽症--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同样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从根本上逆转心室重构、回缩心脏,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那么,中医药是怎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
多年来,单纯采用西药进行对症处理,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进展。如何更好地控制住病情,减轻患者病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呢?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中成药玉丹荣心丸可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机入手,精选多味名贵中草药组方,针对不同程度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玉丹荣心丸从根本上起到阻断病情进展、修复受损心肌细胞、回缩心脏的作用。
玉丹荣心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荣养心肌、修复心肌,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心肌损伤病灶局部供血供养,促进心肌细胞代偿修复。
二、逆转心室重构,回缩扩大的心脏。
三、降低凋亡基因的表达。玉丹荣心丸使过度表达的Bcl2和Bax基因表达下调,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很多临床研究机构也对玉丹荣心丸做了深入研究,证实玉丹荣心丸在保护修复心肌、治疗心脏扩大等方面的特有作用,近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也显示玉丹荣心丸在扩张型心肌病方面有良好治疗作用。
玉丹荣心丸是在10万级的净化环境下生产完成,并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试验。临床应用近20年来,高度有效安全,是广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详解:水产动物病害施用中草药防治大全
用中草药治疗动物疾病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就记载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的描述。同时我国又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兽医药文化传统,走特色发展之路,符合国情。利用中药作为动物疾病防治的主要药物,既解决了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又消除了化学药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一、防治鱼病的三十二种中草药
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杀菌能力强,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疥疮病等。
每立方米池水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又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白菖蒲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有抑菌、抗真菌作用,可防治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等。
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叶各4~5千克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药渣和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
按每50千克鱼重用水辣蓼加铁苋菜1千克混合,加水5千克煎煮2小时。取药汁拌饲料连喂3天,可防治草鱼和青鱼的肠炎病。
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又名铁马鞭、铁扫帚,生于村边路旁、效野荒地。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破瘀活血、祛风行湿,通经活络之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治疗多种鱼类疾病,在草鱼的赤皮、烂鳃、肠炎、出血4大病并发症中,可单用或与金银花、大青、鱼腥草等同用煎汁泼洒或内服。在治疗甲鱼红脖子病、鳗鱼烂鳃病、赤点病和爱德华病时,可与筋骨草、车前草同用。
每100千克鱼用马鞭草与车前草各0.5千克,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煎汁拌米糠。冷却后捏成团,连喂5~6天。可防治草鱼、青鱼肠炎病。
别名:卷子树。又名油子树、白乌柏、木摔树等,落叶乔木。以果、叶入药。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类、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为酚酸类物质。有杀菌、消肿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并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增效作用。乌柏叶可防治鱼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用法:将1千克乌柏叶干粉(或鲜叶4千克)用20千克2%生石灰浸泡,并蒸沸10分钟全池泼洒。每万尾鱼用乌柏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与饲料拌和,连喂3~6天,可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为百合科植物,以鳞茎入药,大蒜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为白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蒜臭,是一种植物杀菌素,有杀菌作用。新鲜大蒜头中无大蒜辣素,而有一种无色无臭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的作用下,大蒜氨酸变成大蒜辣素及二硫化丙稀基而发挥作用。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肠炎病、烂鳃病、锚头骚病等。
按50千克鱼喂大蒜头1千克,捣碎成汁,拌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6天。可防治鱼的肠炎病。
又名奶浆草、血见愁、铺地红等,一年生草本。药用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抗菌谱广,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而具有止血散瘀、清热解毒作用。主治肠类、烂鳃病。
使用方法:每100千克鱼用鲜品2~2.5千克煮汁,拌入饵科投喂,每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投药前,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
每50千克草鱼用地锦草1千克加水4~5千克,煮沸半小时。取汁拌面粉调成糊,拌入嫩草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草鱼和青鱼肠炎。
肠炎病:用地锦草、铁苋蒜、辣蓼治疗,每10千克鱼用三种干草各50克,或鲜草200~250克,煎煮成药汁,与饵料混合做成药饵,每天投喂一次,连续3天。烂鳃病:每50千克鱼每天用0.25~0.5千克干粉,以面粉制糊,拌和饵科,连续投喂3~4天。
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嫩枝叶15千克,折成数段小捆后堆在饵料台周围,连用2次。可防治鱼赤皮、水霉病。
在马尾松的针叶中,含有松节油、二戊烯等成分,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可用来防治多种鱼病。
每亩水面用马尾松鲜叶15千克,研细,加水25千克洒入池中或按每5千克鱼用捣烂的马尾松叶0.5千克、食盐50克,拌和饵料喂鱼,可防治鱼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也可按每亩鱼池水深1米,用马尾针叶35千克,浸泡在鱼池进水口处,每天翻动一次。以上这些方法,对治疗鱼的赤皮、烂鳃和肠炎病效果都较好。
当鱼发生锚头鳋和鱼鲺病时,可每亩鱼池用马尾针叶15千克,捣碎后浸泡于水中,用浸出的汁液向鱼池泼浇;或每亩用带枝的新鲜马尾松针叶25千克,扎成数小捆,均匀地放入鱼池中;也可每亩鱼池用马松针叶10千克、苦楝叶或苦楝果5千克,切碎后熬汁25千克,向鱼池中遍洒,每天一次,连洒3天,均可扑灭鱼锚头鳋和鱼鲺病。
当鱼池发生青泥苔时,可每亩鱼池用马尾松针叶20千克,经浸泡后,加水磨碎成浆汁25千克,向鱼池中泼洒,每天1次,连续2~3天,青泥苔即被杀死。
每亩水面用桑树叶5千克、苦楝树根6千克、豆饼1千克、菖蒲12.5千克,研碎混合,全池泼洒。可治锚头鳋病。
11.苦楝树叶
又名苦莲子树,为楝科落叶乔木。根、茎、叶、果均可入药, 含川楝素、生物碱、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毛细线虫等。
使用方法:取其枝叶每亩30~40千克,直接堆沤于池中、5~7天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苦辣树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能治鱼鳃隐鞭虫病和车轮虫病。或每亩水面用苦楝树叶5千克扎成捆投入池塘,每隔两天翻动1次,治草鱼烂鳃、肠炎、赤皮和锚头鳋并发症。
每亩水面用鲜柳树叶10~15千克,扎成捆投放水中,树叶烂了再更换1次。可治草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每亩水面水深0.8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0.2千克,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可治草鱼肠炎病。
按每亩水面用生姜6千克、枫树叶6千克、桑树叶1.8千克、樟树叶5千克,混合煎汁2小时,加猪血0.6千克、食盐1.2千克全池泼洒,可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每亩水面用辣椒粉0.25千克、鲜生姜0.5千克,加水10千克熬成辣姜汤,加入15千克冷水全池泼洒,可治疗鱼小瓜虫病。
16.烟叶(烟叶秆)
主要含烟碱等成分,主治肠炎病,兼治烂鳃病、赤皮病。
每亩水面用烟叶0.5千克,加水煮2小时,取药汁全池泼洒。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瘀、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
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克/立方米,使用前可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室温下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将药液均匀地洒入水中,可防治鱼黏细菌病。使用大黄时加上0.5克/立方米硫酸铜,疗效更好。
内服用量,5~10克/千克鱼,碾成细粉末拌饵,连用二次(1次/天),可防治黏细菌病。
禁与生石灰合用。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保胆、保肝、解毒、消炎及使血糖上升等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鳃病、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病、肠炎、尾柄病等。
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比例拌饵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煎煮三次。使溶液浓度达1%,全池泼洒,连用三天(1次/天)。
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根状茎含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味极苦,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又名檗木、檗皮、元柏,落叶乔木。含小柏碱、黄柏碱、木兰碱以及黄柏内脂和黄柏酮等,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每100千克鱼用仙人掌0.5千克、大黄粉0.5千克;仙人掌去刺捣烂加水浸泡1~2天,大黄粉浸泡12小时左右,盐适量,三者同拌入饵料中投喂,连用5天,随后用硫酸铜液全池泼洒,对细菌性鱼病及寄生虫病疗效较好。
含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等,有解毒、消肿、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等功能。穿心莲对嗜水气单胞菌无明显的抑菌效果,这些结果与穿心莲体外抑菌作用很弱的结论一致。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穿心莲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更多的可能是利用它具有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而不是它本身直接的抑菌作用。
可防治肠炎病,每50千克鱼用干草1千克或鲜草1.5千克,煮成药汁后与饵料混合,待晾干后投喂。
葫芦科植物,含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对虫体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由于兴奋作用可使虫体缩短,活动显著增加,甚至引起痉挛性收缩。南瓜子与槟榔合用,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使虫体迅速停止活动,完全瘫痪。
可用来防治九江头槽绦虫病,每万尾8厘米的鱼种,用南瓜子0.25千克研成粉与0.5千克米糠拌匀,连续投喂3天。
为水龙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多年生草本,主含绵马素、绵马酸等,所含绵马酸对绦虫有强烈毒性,有驱虫作用。可防治鱼类毛细线虫病、许氏绦虫病,用贯众的乙醚提取物,每千克鱼用4克,做成药饵一次投喂。
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有果穗的全草,俗称臭草,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有祛风杀虫、燥湿解毒之功。药理试验证明,土荆芥油对蛔虫的作用先为兴奋,后麻痹,最后产生不可逆强直;对霉菌、致病性皮肤真菌、疥螨、鲺鳋、钩虫、线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主治疥疮、体内外寄生虫等病。
临床上治疗鳗鲡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可单用土荆芥鲜品煎汤药浴或与苦楝根皮、烟叶等共同煎汤药浴,驱除体内线虫或其他寄生虫,可与百部、使君子等拌料投喂。
为豆科落叶小灌木,广布房前屋后山坡湿地。根、叶入药,有燥湿、止痒、杀虫之功,能抗原虫,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主治疥癣、皮肤病和体内外寄生虫病。临床上治黄鳝皮肤打印病(红斑病)和鲤鱼竖鳞病,可用苦参煎水泼洒,也可和土荆芥等同用;治疗甲鱼疥癣、毛霉病等可与百部煎汁共用。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大青叶主要含靛甙、大青叶素、β—固甾醇等,其水煎剂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常与黄连、桅子、赤芍、金银花等同用,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疗疮、腐皮、烂鳃、烂尾等病。
用法与用量:按水面1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5千克加黄连1千克,加水三次煎汁至药液20千克,全池一次泼洒,连用3日,效果较好。
为石榴的干燥果皮,主要含鞣质、生物碱等,具有收敛止泻、杀虫和抑菌作用。
按每50千克鱼用石榴皮50克、槟榔30克,共同碾碎成细粉,拌匀于5千克饲料中自由投喂,连喂3~5天,对水产动物的原生虫、蠕虫病及水霉病有较好效果。其5-10克/立方米的水溶液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波豆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线虫病、绦虫病等。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主要成分为夏枯草甙、生物碱及维生素B1等,具有清热散火、散郁结和抑制病毒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对虾杆状病毒病、斑点叉尾鮰病毒、黏球菌等所致的鱼病。
用法与用量:按每1亩水面,水深1米,取夏枯草和甘草各2千克,用水煎煮3次,至溶液20千克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3~5天,可有效防治上述各种疾病。
又名苦蒿,为菊科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干燥或鲜品全草,本品主要含青蒿酮、侧柏酮、樟脑、青蒿素等。
在治疗水产动物疾病时,常与黄芩、丹皮联用。用法与用量:按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青蒿5千克、黄芩1千克、丹皮2千克,加水100千克,文火煎至60千克,取滤液分两次一天内全池泼洒,对鱼类的细菌病、蠕虫类寄生虫病、真菌性疾病疗效显著,预防时用量减半。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茎叶或新鲜全草。主要含侧柏酮、侧柏醇、杜松烯、水芹烯、VA、VB、Vc、KCl、鞣酸等物质,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等作用。
按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艾叶干品10千克或鲜草30千克加水60千克,文火煎至30千克,取滤液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5天,对鱼类的浮头、出血、赤皮、泛池及黏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为棕桐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含生物碱,以槟榔碱为主,为驱虫的有效成分。槟榔碱对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虫体瘫痪,失去其吸附于肠黏膜的能力;又由于本品的拟胆碱作用,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虫体排出。
治疗头槽绦虫病,每万尾鱼种用槟榔250克、南瓜子500克研磨成粉,与饵料混合投喂。
二、常见五类鱼病的中草药防治
1.病毒性鱼病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抗病毒作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大黄、黄连、黄芩、板蓝根、大青叶、贯众、仙鹤草、紫珠草、黄柏、马鞭草、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等。这类药物对防治草鱼出血病、鲢鳙鱼爆发性病毒病等很有效。在防治其他病毒性鱼病中也有应用。
2. 细菌性鱼病
防治细菌性鱼病的中草药,常用的有苦参、五倍子、生姜、大蒜、鱼腥草、老鹳草、艾叶、金樱子、蛇床子、紫花地丁、地榆、桉叶、乌桕、地锦草等。主要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赤皮、肠炎、白皮、竖鳞、打印、烂鳃、白头白嘴等疾病。
3. 真菌病和其他疾病
防治真菌类鱼病的中草药,常用的有桑树叶、土槿皮、苦参、石榴皮、丁子、射干、枫叶、菖蒲等。
4.寄生虫性鱼病
常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鱼病的草药有苦楝、辣蓼草、大叶黄药、南瓜籽、槟榔、生姜、贯众、百部、五加皮、松针等。
寄生鱼鳃、鳍、皮肤等部位的寄生虫一般煎汁泼洒外用。
体内寄生虫一般采用煎汁或粉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的方法来防治。
5. 甲鱼、龟鳖等动物疾病
中草药在治疗甲鱼、龟鳖等动物疾病中也有较多应用,如板蓝根、连翘、苍耳子、金银花、大青叶混合可以治疗甲鱼腮腺炎;黄连、黄精、车前草、马齿苋、蒲公英等可以治疗龟鳖肠炎病。
三、中草药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时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单一中草药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根据中医兽医学理论,充分利用各种中草药的协同作用,发挥其综合效应,将多种中草药以一定的比例配伍,研制成的复合型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如经试验和临床证实:黄连、黄柏、夏枯草配伍联用时,可增强杀菌作用16倍;黄连与连翘配伍联用时,黄连的抗菌性可增强6倍;黄连与甘草配伍时,其抗菌作用可增强5~10倍。
2.处方设计时配伍要合理,选好主药和辅助药
即按照中医理论所提出的“主、辅、佐、使”进行的科学拟方,依法立方,方有所指,遣药配伍,针对性要强,功能要协调,药理作用要趋向一致。用药之道,贵在因时、因地、因种,根据不同病症灵活组方,“师其法不拘其方”,活泼酌情。
3.注意药味、药性、药理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配方中将二味或数味药物有机配伍,其治疗效果不单是几味药物药效的叠加,而是互相配合,增强了原药药效或产生了新的作用。应严禁相反和相恶,避免有拮抗的配伍,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可能产生的毒害。但也应注意不能将过多的药味随意组合,防止造成药物作用互相牵制或互相抵消,影响疗效,“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
4.在配方对应注意视不同的水产动物有它的特殊性,有着不同的生理、繁殖习性,有其特殊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
如鳖、龟是肺呼吸;而鱼类是鳃呼吸,它们对中草药药物浓度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用中草药作水体消毒杀菌时,其药物浓度就不一样,前者药物用量可大些,后者量小一些。就是同一种鳖,如稚鳖期、幼鳖期、成鳖期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所用的药量也不相同。
4.给药方法(内服或体外消毒、水上或水下投喂、粉剂或煎剂)和剂量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
既不要造成浪费,又不要因剂量不足而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如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用量也不相同,在水下投喂因饲料及药物易溶解到水中,浪费多,药物用量就大,否则就吃不到合理的药量,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所定的配方一般要经过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两个阶段
只有经过生产性试验检验的好配方和防治方法才是有实用价值的。
四、水产动物病害使用中草药防治时应注意的四个事项
1.注意讲究加工方法
由于化学类鱼药的成分单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养殖水体 ,而中草药类鱼药是由多味药配合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体或投喂鱼类,就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故使用前必须采取原药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对鲜药打浆或榨汁使用。
使用干中药还要进行泡制,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煮两种方法。
开水浸泡法是把药放入开水中,浸泡10~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温火煎10~20 分钟,即形成药液。
煎煮法是直接将药煮开后施用。一般常用浸泡法。
2.注意把握用药数量
用药前要对养殖水体体积或鱼体体重进行计算,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出用药量。由于中草药因其季节、产地、泡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属于粗制型产品,其剂量难以把握,故经验数据很重要。
在采用内服方法时,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饲料量的1%~1.5%;治病则用干饲料的2%~3%。
外用全池泼洒时,一般 以每立方米水体10~30克为宜。
3.注意保证用药时间
用药的天数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一般为2~3天,但应以能彻底根治鱼病为原则。注意不可长期投喂单一类中草药,以免使鱼体产生抗药性。如果在2~3个疗程中鱼病不见好转,应调换其他中草药予以治疗。
4.注意配伍禁忌
中草药在配方时,必须要搞清楚各种单味中草药的药性和所含的成分及相互间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药及交替用药时必须弄清药物间的禁忌及鱼体的耐受程度,如黄芩与黄莲不宜合用,有的药物对某些鱼类有极强的毒性或浓重的气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亦不宜使用。很多种药材混在一起很容易导致量过多或是过少,所以在治疗鱼病时一定要注意。
五、水生动物不同病害使用中草药防治的方法
(一)病毒性出血病
1.每万尾鱼种用鲜枫树叶500克加水煎沸30分钟,取汁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为一疗程。
2.每万尾鱼种用鲜枫杨树叶500克研成粉,用热水浸泡一夜,再拌饲料投喂,1次/天,连用5天后,接着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用2天。
3.在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1千克大黄粉拌合投喂(大黄粉用热水浸泡12小时)。
4.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1千克、地榆粉100克,拌匀做成药饵每天投喂。
5.每100千克饲料加入大蒜素1000克、食盐500克、鲜韭菜(捣烂)5000克,拌合做成药饵投喂。
6.每百千克鱼用马鞭草、水花生各250克,捣碎拌饲料投喂,2次/天,连用7天。
7.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000克、贯众5000克,加水30千克煎沸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
8.每亩水深1米,取干大黄2500克,用氨水20千克,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
9.每亩水面用烟叶1000克,加水煮2小时,连汁带渣兑水全池泼洒。
10.每亩水深1米,夏枯草、甘草各2千克,用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10千克,取药液全池遍洒。1次/日,连泼5天。
11.每50千克鱼或每万尾鱼种(以下均同),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粉)250克、食盐250克,与1.5千克菜饼、5千克麦麸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12.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40克大黄加水3~5千克煎煮半小时,同时将120克菜油煮沸,待冷却后将两者混合兑水,全池泼洒,视病情轻重连用2~3次。
13.将鲜地榆根500克洗净,与3~5千克稻谷加水煮至稻谷裂口,冷却后投喂,5天一疗程,对防治肠炎病、出血病均有效。
14.将马鞭草200~250克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左右取药液,水花生500克捣烂取汁,与适量饵料制成药饵喂鱼,7天为一疗程。
(二)细菌性赤皮病
1.每亩水深1米,用枫树、枫杨树幼嫩枝叶各20千克,分扎成若干小捆,分别投入池中,用石头压在水底,每三天翻动一次。
2.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嫩枝叶15千克,分扎成数小捆浸泡在饲料台周围水底,连用2次。
3.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2千克,捣烂并用热水浸泡12小时后,兑水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天。
4.每亩水深1米用鲜菖蒲5千克,捣烂用人尿40千克浸泡12小时后加食盐1千克,全池泼洒,1次/日,连续3天。
5.乌桕叶5千克(方法同4)。
6.每亩水深1米,第一天用生石灰3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鲜苦楝树果5千克磨碎后煎煮30分钟,兑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
7.每100千克鱼用鲜地锦草、乌桕、青蒿各1000克、菖蒲3000克、辣蓼2000克,切碎煎汁拌饲料投喂。
8.每百千克鱼金樱子嫩根(焙干)300克、金银花2000克、青木香200克天葵子100克磨成粉拌饵投喂,1次/天,连续3天。
9.第一天每亩水深 1 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从第二天起,每百千克鱼用地锦草2.5千克(干草1千克)切碎煮汁,连渣带汁拌饲料投喂,2次/天,3天为一疗程。
10.每百千克鱼用仙鹤草5千克,捣碎成粉拌饲料投喂,2次/天,连喂5天为一疗程。
11.每亩水深1米,用干艾叶10千克(鲜艾30千克)加水60千克,文火煎至30千克,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5天。
12.每亩水深1米,用野菊花、菖蒲、车前草各5千克、豇豆叶3千克,一起捣碎挤汁,加食盐2千克、雄黄100克,拌饲料投喂,1次/天,6天一疗程。
13.每亩用菖蒲5千克和芝麻叶5千克切碎,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三)细菌性烂鳃病
1.每亩水深1米,用鲜枫树叶30千克,分扎成捆放入池塘四周浸泡;或捣烂后全池泼洒。
2.每万尾鱼种(或每50千克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6天。
3.每亩水面取鲜樟树叶15千克、枫杨树叶6千克、桑叶2千克、生姜5千克,混合加水煎煮2小时,加猪血1千克、盐1千克,兑水全池泼洒。
4.每亩水深1米用鲜乌桕叶5千克,捣烂用人尿40千克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1次/天,连续3天。
5.每亩水深1米用生姜1千克切碎熬汁,加250克菜油,兑水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6.“三黄粉”拌饲料(同出血病4)。
7.五倍子(同赤皮病 3)。
8.每100千克鱼用黄连300克、百部200 克、鱼腥草200克、大青叶200克,切碎煎汁拌饲料投喂,1次/天,连喂3天。
9.每亩水深1米,取干大黄2500克,用氨水20千克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
10.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5千克、黄连1千克,加水煎成药液,全池泼洒,连用3 天。
11.每亩水深1米,用干艾叶10千克(鲜艾30千克)加水60千克,文火煎至30千克,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5天。
12.每百千克鱼每天用鲜辣蓼3千克(或干粉1千克),切碎煎汁拌饲料投喂,6天一疗程。
13.每亩水深1米,鲜流苏子、八棱麻各2千克,沉浸于进水口池底,用泥封住,上压松树枝叶,隔日翻动,并冲水使药液全池均匀。 
14.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捆,放入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15.每亩1米水深用新鲜松树叶15~20千克,研成细末,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
16.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鲜乌桕叶10千克。
(四)细菌性肠炎病
1.每100千克鱼用水辣蓼、铁苋菜各2千克,加水20千克煎煮2小时,取汁拌饲料投喂,一次/日,连喂3 天。
2.每100千克鱼用马鞭草、车前草各500克,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取汁拌饲料投喂,一次/天,连续5~6天。
3.按100千克鱼用大蒜2千克(或大蒜素1千克),捣碎成汁后拌饲料投喂,一次/天,连续3~6天。
4.每100千克鱼用地锦草2千克,加水4~5千克,煮沸半小时,取汁加少量面粉调成糊,拌嫩草或饲料投喂,一次/天,连续3天。
5.每100千克鱼用大蒜素300克、韭菜4千克(切碎)加食盐500克,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用鲜地锦草1000克、鲜辣蓼2000克,切碎煎沸30分钟,取汁拌饮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4天。
7.每100千克鱼用鲜菖蒲10千克、马齿苋5千克、大蒜头3千克切碎捣烂挤汁,加适量食盐,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天。
8.每100千克鱼用鲜车前草、马鞭草、樟树叶各1000克,加水煎沸30分钟,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4天。
9.每100千克饲料加入黄芩粉5千克(或紫苏粉10千克),调制成药饵,每天投喂二次,五天为一疗程。
10.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鲜辣蓼3千克(或干粉1千克)、艾叶200克,切碎煎汁拌饲料投喂,6天一疗程。
1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鲜穿心莲2千克,煮汁拌饲料投喂,1次/天,连用3~5天。
1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蛇莓1千克,加水煎沸30分钟后,取汁拌饵投喂,连喂6天。
13.发病季节,每亩用鲜蓖麻叶或嫩枝15千克扎成数捆,放入鱼池浸沤可以有较好预防效果。
14.每亩1米水深用生姜250克切碎放入750克煮熟的菜油中,煮沸20分钟,待菜油冷却后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
15.每亩水面用韭菜2.5千克,切碎后加入食盐250克拌饲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16.每100千克鱼用水辣蓼鲜草2千克,食盐200克煮汁,拌饲投喂,上下午各一次,连喂3天。
17.每100千克鱼用捣烂松针1千克,食盐100克煮,拌饲投喂。
(五)细菌性赤皮、肠炎、烂鳃病并发症
1.每亩水深1米用菖蒲、蓖麻(或八棱麻)各4~5千克,打碎成浆液状,稍经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2.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鲜叶15千克,研碎后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或按每百千克鱼用捣烂的马尾松叶1千克、食盐100克拌饲料喂鱼,一天一次,连续5~6天。
3.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鲜叶15千克,研碎后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
4.按100千克鱼用捣烂的马尾松叶1千克、食盐100克拌饲料喂鱼,每天一次,连续5~6天。
5.每亩水面用鲜柳树叶10~15千克,扎成捆浸入池中,叶烂即更换1次。
6.每亩水深1米用柳树叶10千克,人尿40千克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泼3天。
7.每亩水面用烟叶500克,加水煮2小时,连汁带渣兑水全池泼洒。
8.“三黄粉”(同出血病4)。
9.每亩水深1米用樟脑精150克,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10.每亩水深1米用枫树叶、乌桕树叶、大桉树叶各10千克,分扎成若干小捆浸泡在鱼池四周。
11.每亩水面用苦楝树枝叶5~8千克,分扎成捆浸泡在池中,隔两天翻动一次,叶烂即换。
12.每百千克鱼用大蒜、辣蓼、车前草等干草药各500克,煎汁拌饵投喂,一次/日,连喂3~4天。
13.每100千克鱼用大蒜1千克,捣碎拌饲料投喂,6天为一疗程。
14.每亩水深1米,用干艾叶10千克(鲜艾30千克)加水60千克,文火煎至30千克,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5天。
(六)细菌性白皮病(白尾)
(七)水霉病
(八)鳃霉病
(九)白头白嘴病
(十)打印病
(十一)嗜酸卵甲藻病(打粉病)
(十二)指环虫
(十三)鳃隐鞭虫、车轮虫病
(十四)小瓜虫病
(十五)鱼鲺
(十六)锚头鳋病
1.每亩水面用桑叶5千克、苦楝树根6千克、豆饼11千克、菖蒲12千克,分别研碎后混合,全池撒泼。
2.每亩水面用苦楝树枝叶30~40千克,分扎成捆浸泡在池中,隔两天翻动1次,叶烂即换。
3.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叶10千克,苦楝树叶(果)10千克加水熬成汁,全池泼洒。1次/天,连泼3天。
4.每亩水深1米用雷丸、石榴皮各200克,加水煎汁且池泼洒,1次/日,连泼3天。
5.每4~5根号筒杆扎成一捆,每亩放8~10捆浸泡在池底。
6.每百千克鱼用百部300克(碾碎),加白酒500克浸泡,用药液拌饲料投喂。
7.每亩水深1米,用40千克辣蓼扎成若干捆,浸泡在池塘中。
8.发病季节每亩用马尾松叶20千克,扎成多束散放于塘中。
9.每亩1米水深用松针20~30千克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10.每100千克鱼用鲜松叶3千克、食盐0.7千克、大蒜头0.3千克混合碾成粉末,拌饲投喂,每天一次,连喂三天。
(十七)中华鳋病
(十八)九江头槽绦虫等
(十九) 细菌性鱼病
(二十)寄生虫病
(来源:水花鱼)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