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15寸啊,上个16都你行你上不行别比比吗

&主题:为什么很多人都说 蔡司T* E 16-70mm F4 ZA OSS 不行呀?
泡网分: 2.152
帖子: 1641
注册: 2015年04月
我用了之后感觉非常好 比套头16 50好太多了 甩套头几条街 有16 70的摄友谈谈看法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64223&&回帖:224 &&
泡网分: 3.976
注册: 2010年10月
半幅旅游 16-70F4+24F1.8是最佳选择。
泡网分: 11.673
帖子: 1814
注册: 2007年02月
alexluo1981 发表于
广角16和18差别巨大如果是我,购建半幅系统,我会这么选(前提是不升级全幅):
镜头10-18、18-200(第一代)、24f1.8
一套下来16000元。
因为有16-50、18-55、18-200这些镜头在,我是不会买1670的。
泡网分: 0.351
注册: 2012年02月
广角16和18差别巨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1.673
帖子: 1814
注册: 2007年02月
如果楼主是自己用,真的没必要买16-70,不是说16-70不好,而是这两个头差别太小。
当时我买5n时买的18-55和zm25,没买16-70和24f1.8,在体验店亲自对比过。
18-55不如1670,但差别不大。
24f1.8除了光圈大,其他各方面都不如zm25。
这是我的帖子
泡网分: 11.673
帖子: 1814
注册: 2007年02月
泡网分: 11.673
帖子: 1814
注册: 2007年02月
18-55很不错,买前在sony体验店试过,和16-70差别不多,16-70胜在焦段和色彩,但价钱差太多了
泡网分: 36.785
帖子: 8804
注册: 2007年07月
糖小醋 发表于
买了两个都没有质检签名吧。。。
我一年前买的日本亚马逊,什么光轴不正、70端偏软之类的问题一律没有。我那头上最软的是50,不过也还不错。
这是我唯一绕道去日亚买的头,这头十几个镜片,对打磨的精度,马达的精度要求高。
其他镜头就是卡卡库上随便找一家买,没出过问题。只是这个头去大店正价买来。
这头有海量的没有质检签名的水货,就是泰国工厂自己也不好意思承认这是合格品,又没舍得销毁。这种没头没尾的假话还真有人信?
你觉得sony会让不合格产品出来砸招牌?
你当sony是山寨乡镇企业?
泡网分: 36.785
帖子: 8804
注册: 2007年07月
atuz 发表于
太贵,最好是99元,还能买镜头送PS技术给那些人最实用的赠品是充气娃娃
泡网分: 36.785
帖子: 8804
注册: 2007年07月
糖小醋 发表于
买了两个都没有质检签名吧。。。
我一年前买的日本亚马逊,什么光轴不正、70端偏软之类的问题一律没有。我那头上最软的是50,不过也还不错。
这是我唯一绕道去日亚买的头,这头十几个镜片,对打磨的精度,马达的精度要求高。
其他镜头就是卡卡库上随便找一家买,没出过问题。只是这个头去大店正价买来。
这头有海量的没有质检签名的水货,就是泰国工厂自己也不好意思承认这是合格品,又没舍得销毁。接着编
泡网分: 6.619
帖子: 3297
注册: 2016年11月
查尔斯D 发表于
SONY这个E头占据了APSC非常好的黄金焦段,可是F4的光圈有给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赶脚。目前用a6500转接加A头16-50F2.8 和转...那就失去便携的意义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836
帖子: 1165
注册: 2015年03月
这个头看你干啥,用它搞创作是有点难为它,但用它旅游,正合适。偶的旅游搭配就是A/4。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22
注册: 2017年04月
SONY这个E头占据了APSC非常好的黄金焦段,可是F4的光圈有给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赶脚。目前用a6500转接加A头16-50F2.8 和转接头MC11+适马50-100F1.8 直接无视这个毫无亮点可言的菜头. SONY蔡司狼狈为奸
泡网分: 0.087
注册: 2014年08月
这个头总体来说还可以,最赞的是色彩和造型,中心锐度也不错,但有几个问题:
1,F4锐度不咋样,尤其是50mm到70mm这部分,比较肉,收一下就好,所以这个F4比较鸡肋。室内时与A6000搭配,开F4,画质只能说马马虎虎,能勉强看下(也就是不要谈画质了)。拍人没有什么氛围感,只能白天拍拍风景。
2,除了中心,边缘锐度都不太行。
3,对焦速度和精度一般般,拍摄动物题材的不太行。
4,密封性不好,容易入尘。
5,金属机身的老问题,易刮花露白。
总之是个说好不算很好,说差也不算很差的头。 本帖最后由 otimes 于
22:59 编辑
泡网分: 2.377
帖子: 2324
注册: 2012年01月
黄山佛飞鸿 发表于
其实两个功能不同的车搭配用才方便哦
握手~我家的车也是这样搭配的哦~~哈哈哈
泡网分: 19.499
注册: 2005年08月
焦段刻度从16直接到24!
18应该有一个。
富士24的刻度实际为23,更细致。
泡网分: 26.549
帖子: 1219
注册: 2004年06月
5n+小蔡,往小皮包里一塞,简单轻便有保障 本帖最后由 wszcr 于
21:03 编辑
泡网分: 11.673
帖子: 1814
注册: 2007年02月
黄山佛飞鸿 发表于
其实两个功能不同的车搭配用才方便哦
还少摩托车和山地车自行车。
泡网分: 0.196
注册: 2005年02月
试过 才知道
泡网分: 0.206
注册: 2014年08月
这是顺光的
泡网分: 0.206
注册: 2014年08月
很少说1650不好的,因为他便宜。
1670逆光还是很不错的,不愧是T镀膜
泡网分: 0.012
注册: 2013年07月
泡网分: 15.237
帖子: 4739
注册: 2007年10月
ys2000sy 发表于
其实说实话,我算是个器材党,宾得,佳能,索尼,尼康,富士各种单反微单和各种镜头用过不下30种。
目前使用的设备是D800+大三元+35 1.4定+50 1.4定+85 1.4定和105微距以及a.8+E16-70 F4。
自驾游,拍作品我还是要用D800,当背包客旅游或者近郊游玩我还是用a6000.
我觉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像大皮卡和甲壳虫的关系,互相不冲突的。
只是普通入门家用,确实没有必要买单反,毕竟大部分普通人家庭没必要买两个功能完全不同的汽车。其实两个功能不同的车搭配用才方便哦
泡网分: 14.247
帖子: 4757
注册: 2009年02月
本帖由 iPad Mini2 (wifi)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185
帖子: 3223
注册: 2015年02月
ys2000sy 发表于
其实说实话,我算是个器材党,宾得,佳能,索尼,尼康,富士各种单反微单和各种镜头用过不下30种。
目前使用的设备是D800+大三元+35 1.4定+50 1.4定+85 1.4定和105微距以及a.8+E16-70 F4。
自驾游,拍作品我还是要用D800,当背包客旅游或者近郊游玩我还是用a6000.
我觉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像大皮卡和甲壳虫的关系,互相不冲突的。
只是普通入门家用,确实没有必要买单反,毕竟大部分普通人家庭没必要买两个功能完全不同的汽车。你说的没错,但我相信作为这么多器材的用家你应该清楚A整个系统还是比D800+28300G或者D轻便很多的。当然,18200的焦段就意味着跟别家c幅驴变差不多大小,毕竟电子可以小型化,光学要小型化太难。
我也觉得E1670更适合做出行,你这样的分工很好。
我虽然现在主力A7R2,也想把手头的A5100升级成A6300,近郊游套个E1670,真正出门旅摄还可以做增距机。
泡网分: 2.377
帖子: 2324
注册: 2012年01月
小纱 发表于
呵呵 a6300是索尼旗舰c幅机 你觉得观音最低端的100d有可比性??
我没拿本应对位的7d2 用了个70d已经算照顾了其实说实话,我算是个器材党,宾得,佳能,索尼,尼康,富士各种单反微单和各种镜头用过不下30种。
目前使用的设备是D800+大三元+35 1.4定+50 1.4定+85 1.4定和105微距以及a.8+E16-70 F4。
自驾游,拍作品我还是要用D800,当背包客旅游或者近郊游玩我还是用a6000.
我觉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像大皮卡和甲壳虫的关系,互相不冲突的。
只是普通入门家用,确实没有必要买单反,毕竟大部分普通人家庭没必要买两个功能完全不同的汽车。
泡网分: 7.066
帖子: 3532
注册: 2015年02月
没钱买烟 发表于
问题是,买单反的很多是注重性能和拍体育拍鸟拍新闻的,谁会去买的100d这么挫的机身啊?性能都不如微单的单反,买它不是侮辱人格么?单反最经...配个还是可以的。单反镜头性价比高3500元内配齐& &1018& &50&&1.8stm,用索尼系统一个1018都买不到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152
帖子: 1134
注册: 2016年01月
ys2000sy 发表于
换成100D机身看看呢?问题是,买单反的很多是注重性能和拍体育拍鸟拍新闻的,谁会去买的100d这么挫的机身啊?性能都不如微单的单反,买它不是侮辱人格么?单反最经典的搭配是18-135 18-200。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487
注册: 2015年10月
xy26 发表于
我用了之后感觉非常好 比套头16 50好太多了 甩套头几条街 有16 70的摄友谈谈看法吧哈哈,头是&不行&级别没错,特别是50mm以后。
跟价格无关,关键是,你不用这个头,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
所以,还是安心用吧~
泡网分: 28.752
注册: 2003年07月
报个到,先买了a6300,用了一段时间e35/1.8,昨天购进了e16-70。本人相信价格和小蓝标。本人讲市场营销课,明白人不识货钱识货是个真理。具体到每个人,值不值,是个主观性问题。根据我使用遭到众多吐槽的A口16-80za镜头的经验,我还是坚持认为蔡司镜头有我喜欢的特点,觉得值得。而且,客观地讲,只要你细心体会,多用,就会发现那多付出的六七倍的价格还是有道理的。其实,各种镜头都有喜欢的人,自己花自己的钱,自己买自己喜欢的镜头,用着觉得满足,不就行了吗?
泡网分: 7.198
注册: 2009年08月
旅游,出差都用的这个头。觉得很好哦! 本帖最后由 hzljk 于
23:33 编辑
&版权所有:&&&&15寸轮毂换16寸
JR给点意见··15寸轮毂换成16寸轮毂 &轮胎也要换,不知道这样好不好,都知道扁胎很小气,过坑或过砍都容易废胎·· 但是从美观角度来看那没的说。有必要换大一寸吗
在我眼里轮毂只有18以下。。18以上(含18)
2种。。。。
不跨过的话觉得还是算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在我眼里轮毂只有18以下。。18以上(含18)
2种。。。。
不跨过的话觉得还是算了。。。
越大的轮毂肯定好看,但是JR的是小车,只有那么大··
不差钱可以换
16肯定比15的好
15钢圈换16铝圈?科鲁兹?
引用4楼 @ 发表的:
15钢圈换16铝圈?科鲁兹?
嘉年华
引用5楼 @ 发表的:
嘉年华
换了其实不错,尺寸大一点的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也会好些
引用6楼 @ 发表的:
换了其实不错,尺寸大一点的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也会好些
我知道,但是也要换成扁胎,扁胎的质量不敢恭维啊,多跑几次害怕就废了
引用7楼 @ 发表的:
我知道,但是也要换成扁胎,扁胎的质量不敢恭维啊,多跑几次害怕就废了
说到底还是价钱问题
感觉完全没有必要的样子····
要换直接17,18,不然没什么意思,看不大出来效果,另外你改大轮毂不如降车身高度效果好
引用10楼 @ 发表的:
要换直接17,18,不然没什么意思,看不大出来效果,另外你改大轮毂不如降车身高度效果好
提议不错··
换大一号首先费油,然后提速也没之前好
可以啊。不过要注意换好后打方向时轮胎会不会蹭到挡泥板。
轮胎扁一点也没那么容易坏啦。只要你平时开的路不是太烂,而你在烂路上开的不是太猛,就OK了。
扁轮胎多了去了,也没见有谁是动不动就报废的。碰到烂路就稍微小心点。
扁胎的抗损能力比厚胎差些,但不代表扁胎的质量差。而且压根没有LZ说的那么好像动不动就会爆胎。
引用7楼 @ 发表的:
我知道,但是也要换成扁胎,扁胎的质量不敢恭维啊,多跑几次害怕就废了
16担心什么。18以上再担心扁胎娇气的问题
楼上的都没提到最要紧的问题,现在换轮毂的验车都验不过的
引用15楼 @ 发表的:
楼上的都没提到最要紧的问题,现在换轮毂的验车都验不过的
验车时候换回来,而且马上要变成6年免检了
需要换轮胎就一起换,轮毂这玩意在自己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换最好的,要不以后还想换
引用17楼 @ 发表的:
需要换轮胎就一起换,轮毂这玩意在自己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换最好的,要不以后还想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41人参加团购328.00元&699.00元
595人参加团购385.00元&999.00元
85人参加团购226.00元&369.00元
275人参加团购98.00元&599.00元
87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332人参加团购299.00元&599.00元
445人参加团购288.00元&849.00元
223人参加团购129.00元&299.00元
375人参加团购256.00元&1099.00元
304人参加团购189.00元&399.00元
606人参加团购299.00元&969.00元
328人参加团购149.00元&299.00元16寸的轮毂不能用15寸的轮胎?_百度知道
16寸的轮毂不能用15寸的轮胎?
原车15轮胎强行装在16轮毂上会有什么问题?具体什么牌子轮胎适合多2个号的轮毂?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是佳通轮胎的技师,你这样换轮胎很容易把轮胎挤坏的,更别说是强行安装了,不建议你这样干
采纳率:33%
这是大脚穿小鞋,很可能还没穿进去鞋就撑破了
16寸的轮毂不能用15寸的轮胎
尺寸不一样
装不成的,会把胎搞坏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轮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5寸和16寸轮毂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15寸和16寸轮毂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1.15寸轮毂和16寸的直径相差5.08厘米  2.轮毂尺寸其实就是轮毂的直径,经常能听到人们说的15寸轮毂、16寸轮毂这样的说法,其中的15、16寸指的就是轮毂的尺寸(直径)。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16寸比15寸好看。操控性和油耗需加上胎宽与扁平比一同进行参考。
就是尺寸大一英寸。没啥区别
16寸的轮毂大一点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轮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弃暗投明——Apple 苹果 2016款 MacBook Pro 15寸 半年使用报告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弃暗投明——Apple 苹果 2016款 MacBook Pro 15寸 半年使用报告
从标题就知道我这篇文章是力捧新MacBook Pro的,从HTC Mozart到Win 8到后来的Surface Pro 4,微软成功的磨掉了我最后的耐心,从此只有在工作中需要用到某些特定工业软件的时候会接触,其余的真的不想再碰。新的MacBook Pro争议很大,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是及其优秀且符合设计逻辑的一款产品,关于配件兼容性问题和电池问题我也在前半部分做出了说明,整体而言对这款MacBook Pro,我持推荐态度。购买理由在15年底的时候购入了Surface Pro 4的高配版,后来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年,续航、兼容性、稳定性和做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还因为睡死的问题丢失过大量的照片原片(基本让我西雅图行摄成果报废),又因为错过了90天的退换期,一气之下就把SP4折价一千刀出了。前言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话可能并不讨喜,我也不希望像很多人在各种论坛里写的评测,哪怕产品不好也要牙齿打了忘肚里吞,反正钱都花了也不怕别人多一个垫背的。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上个周末到微软店里为Surface选包时一对美国中年夫妇问我Surface实际使用感觉如何,我当时回答的很直接,很多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我都说| 赞556 评论235 收藏513后来换过一段时间的iPad Pro 12.9,稳定性和流畅度是提上来了,但是有一个蛋疼的问题是不能用Photoshop,也不能连机构的网络打印机和局域网(就这两点来说,所谓的“生产力”还遥遥无期),更不要提安装思科的AnyConnect了,而且放在桌上真的太大了,贴着桌面也总是会担心刮花背面,所以趁着14天退换期把它退了,之后一直是用Windows的性能本。现在新的iPad Pro上市了,给没有买的各位一个建议,不是有绘画创作的刚需,还是老老实实买10.5寸的,无论是便携性还是重量都要合适很多,而指望代替台式机和笔记本的,还是不要抱有太大希望。等到16年11月的时候,因为微软和苹果都发布了新的Surface Book和MacBook Pro,就又萌生了购入笔记本的想法,大概是我记性不好所以居然还对微软抱有一丝幻想,很认真的考虑了新的SB,觉得虽然不是10系的显卡但是怎么着也可以拿来临时当平板用,而且传说之前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加上网上针对新MacBook Pro的风评并不好,所以还专程驱车去了壮丽大道上的微软专卖店看了机子,在都要刷卡准备下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台新款Surface Book的键盘已经松动(展示机那时候大概刚上柜一个星期,而SP的键盘松了可以换,SB的键盘坏了就真的不是一码事了),回想起之前遇到的微软的品控问题,并不想再次尝螃蟹,所以马上作罢。回去的路上也顺便看了一下斜对角的苹果,觉得新的MacBook Pro长得还是真不错的,尤其是深空灰,但是因为犹豫接口和续航问题所以也没有急着下单。后来改变我观念的是知乎上一个回答,简直就是当初我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恰逢年末B&H打折(B&H除了纽约州外是全美免税,而且支持一个月退换期,现在用银联还有礼品卡,值得海淘的各位收藏:),没有太多犹豫也就下单了:而这也成为了目前我买过的最不后悔的电子产品(哪怕精灵4P我其实都因为尺寸后悔过),真要说有那么一点后悔的就是因为缺货和犹豫没有直接上到带460显卡的顶配,现在只能等这台机子用腻了再卖掉。嗯,再次印证了如果信了某些粉丝的话去买东西...核心关注关于这一代MacBook Pro,关注最多的就是配件的兼容性和电池的续航,所以这两个问题放在开头讲:电池电池的问题目前已经解决(在macOS 10.12.2之后),顺带也解决了扬声器和显卡的兼容性问题(反观微软真是呵呵哒,听说最新的创意者已经解决了SP和SB大部分问题,再看下距离硬件发布时间都不止一年了)实际测试,办公使用大概可以坚持15小时左右(是的,就是这么多),还要略短于《消费者报告》给出的15寸平均续航是17.25小时(如果有人质疑《CR》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那你可能想搞个大新闻);如果使用Photoshop和Lightroom则要略短一些,但是也有超过10个小时的续航,完全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而就算是不插电用Final Cut Pro,编辑13段航拍素材最后制成6分钟的4K短片之后依然有38%的电量,期间还为一台iPhone 7充了电;但是我的活动监视器好像出了问题,不能计算剩余时间只能计算距离充满还要多久,而且永远是用交流电...有知道的望告知,两张图都是未插电时截取,插电后就开始估算充满需要的时间了。配件新MacBook Pro 15是给了4个USB Type-C的接口和一个3.5mm接口,后者我从来没有用过,前面四个我反正是觉得还算方便,并不存在很多人说的需要带一堆转接线的问题,我记得曾经威锋论坛里有张图说新的MacBook出门要带十多个配件,咋咋唬唬是挺吓人,最后仔细看一下把什么U盘、、鼠标都算进来了,还不止一两个...感情别的电脑不用带啊?如果真的要转接,实际上一个东西就够用了,多合一Hub:各位记得一定要买这种带线的,不要买那什么5合1然后直接用USB-C插口接在电脑上,一个是那种发热很严重,另外就是拔插次数多了容易松...电脑的口容易松&现在我已经很少见到VGA的插口了,这个牌子也有那种但是我反正是用不到,就算要做演示也不会允许你用自己的电脑演示,都是先把演示材料准备好提交上去,审核通过之后在集团电脑上放,真心没遇到过什么临时让你拿着自己的电脑往上插然后就开始讲的情况...以上是针对铁了心想用传统接口并且不想多花钱的人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就推荐另一种思路,你会发现抛弃老接口其实是进步,如果我们就按照苹果的思路直接把所有的线缆都升级了就什么都解决了,而且将来你一定会升级,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用软盘和CD一样(你非要说收藏我也没办法),早升早享受啊:比如U盘,闪迪就有USB-C和USB-A的,两者可以无缝转换,外出遇到老接口可以直接用,回家了可以享受新接口带来的速度(当然我其实根本没有买这个因为文件都用Google Drive共享了,内部网速快的飞起):&而对于移动硬盘,因为是自己储存和备份用,我也不需要和别人交换数据,所以只需要换成USB-C的线就可以了,根本不会用到转接线:至于网上一直流传的那个自家手机不能连接自家电脑的梗...换一根Lighting to USB-C的线是25刀,29W的USB-C充电器是49刀(而且本来就有充电器,完全弃用的必要不大);无线鼠标很多人都知道就不赘述了,Mac用鼠标的机会本来也不算多;所以实际上我自己把需要的东西买完也就只是换了两根线,加一个之前说的Hub应急,还没有超过400块钱(Hub做过半价活动),也就60刀,放给平时可能就是吃一天饭甚至一餐饭的价格?这个价格的电脑我都买了,会因为几百块钱想不开让自己用的委屈么...后来倒是又入手一个闪迪50刀的SD卡读卡器,其实也有那种带SD卡读卡器的多合一Hub,但是嫌弃它不好看而且不能读UHS-II所以就额外买了这款:当然最主要的是我是颜狗,但是哪怕需要额外购买SD卡读卡器我依然还是支持拿掉以前自带的SD卡槽,一是速度慢,可能一般人不觉得,但是如果你一次倒入几百张上千张RAW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以前的SD卡槽有多么鸡肋了,而且你还不能升级;另一个问题就是以往的卡槽用久了有几率坏,而且一旦坏掉就需要拆机更换,一台MacBook Pro用个4年还是正常的吧苹果的思路其实很简单,你换USB-C的东西,你就会方便,不用,就会觉得麻烦。因为USB-C的接口是通用的,所以线材、U盘、移动硬盘买了,以后就是不用苹果了,一样可以用,而且我也出现过朋友的华为没电了,我用移动硬盘的USB-C线给他充电、高铁上长的电源线放在箱子里了,我可以拿移动硬盘的线充电的情况(就是短了一点)当然你如果实在不想买线材和配件,Hub也足够你用了。实际体验体验顺序就从A、B、C、D四面依次说明A面A面这次最大的两个变化就是颜色的选择和灯的取消,如果还算上尺寸的缩小的话,三项变化都是令我满意的。颜色不用说,应该算是市面上笔记本最优秀的色彩选择,无论是对比戴尔XPS还是联想X1C,深空灰都是都是一眼就能脱颖而出,质感满满;而将苹果的Logo从原来的灯换成了现在的镜面,只能说苹果终于摆脱了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那种汽车旅馆的审美了,相比于之前的发光Logo,现在这台搭配深空灰,外出携带也完全没有以往的那种幼稚,商务风格十足;最后尺寸的缩小,对比老款的15寸还是很明显的,重量上更轻,占用空间也更小,基本介于原来的老款13寸和15寸之间,原来设计了装13寸的一款公文包,现在也可以塞进一台15寸的MacBook了:这个品牌是一对法国情侣设计师创立,东西做的非常精致,价格偏高,但是和MacBook整体风格很搭,网站也有中文A面的缺点也很明显,铝合金的强度足够,硬度尚缺,笔记本曾从1米多高的地方脱手掉落,磕到床头柜之后虽然整体结构、屏幕都无大碍,但是转轴处留下了非常明显的痕迹:而如果是X1C甚至是普通ThinkPad,可能连划痕都不会留下。B面B面这一次是MacBook Pro更新的重点区域之一,从外观上看就能发现边框更窄,显得更为纤细,虽然没有XPS那么惊艳,但是也要比同期的Surface好很多,略逊于后来的X1C 2017。比较遗憾的是前置摄像头依然只支持720p,对于一款专业线产品这么多年都没有更新摄像头我也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屏幕分辨率动辄4K,720p的摄像头略微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刚买的时候微信Mac版对摄像头的支持还有问题,现在倒是解决了;屏幕素质不用多说,全黑情况下简直是完爆Surface系列十条街,几乎找不到任何漏光的情况,色域也满足了P3标准(有人觉得P3标准下白色发黄,建议先去了解一下颜色的标准和用辐射标定颜色的方式方法),整体亮度也达到了500尼特(实际应该在470左右)理论上强光下的可读性会有较大提升,对比度也有所进步,这里用NBC的测量结果表示一下:&&&&&&&&NBC表示称其为最优秀的笔记本屏幕并不过分,简而言之,作为摄影师的还是绰绰有余,唯一的遗&&&&憾在于色深依然只有8-bit,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追上iMac的步伐。&&&&&&&&而Retina的屏幕在这么多年以后兼容性已经很好了,完全没有之前Surface上那种高分屏的尴尬(现在再回想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忍下来的,Photoshop上插件要配才能看清):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黑屏状态下,系统通知会从右上角弹出,但是并不会点亮整个屏幕,除了省电外也显得很精致(微信的内容和联系人已经被我抹去,所以看上去会有些奇怪):但是B面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一个是缝隙,另一个就是涂层脱落:相比于Surface Pro,MacBook的屏幕缝隙更容易进灰,而且一旦进灰很难说用吸尘器和纸再把它清理干净,反正我用了Dyson 的V6是没什么用处,各位有方法的欢迎告知;涂层脱落问题我自己倒是没有遇到,但是这个问题从老款的MacBook Pro就有,论坛里似乎也有人遇到过,好在苹果现在提供免费维修,但是依然是一个减分项,每次擦拭屏幕都会担心这个问题。这里推荐一款屏幕清洁布,在美国很常见,似乎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屈臣氏有卖?C面这一代MacBook Pro最大的更新就在C面,Touch Bar、蝴蝶键盘和Touch ID的加入,触摸板面积增大以及扬声器的升级。Touch Bar & Touch ID先说Touch Bar是因为这个功能是本次最大的卖点但也是争议最多的一处更新,有人觉得鸡肋,有人觉得实用,我个人认为这分情况,比如在Photoshop和Final Cut Pro中我几乎就没有用过这个功能,但是在PDF Expert、Safari、以至于浏览各个文件夹的时候,又用的极为频繁。在Photoshop中,对Touch Bar的支持算是到位的,但是因为习惯于鼠标+键盘的组合所以极少会有机会低头去看这块显示屏,而至于旋转、裁剪等操作,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鼠标直接就一根线拉完了的,不会需要额外伸手去触摸,不过如果当初Touch Bar是被安排在了键盘的左右两侧,可能我还会更有兴趣去接受它。在文件夹的浏览中,Touch Bar的作用还是很大的,Mac OS如果需要删除某个文件需要把文件拖进垃废纸篓或是右键选择“移到废纸篓”,但是把删除这个快捷键拖进Touch Bar之后,只需要中指稍微一够就可以直接删除,相比于Windows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把手从鼠标挪开;而像是AirDrop之类的功能也都可以直接拖进来;用得最多的就是上图中最右边的锁屏功能,在Windows中按Win+L也可以锁屏(锁屏完成后屏幕会保持一定时间亮起),但是在有了Touch Bar之后只需要轻轻点击一下就能完成,比之前设置屏幕四角的快捷方式要轻松的多,也不担心误触问题,更不需要合上盖子。各个软件对Touch Bar的支持也是不尽相同,比如App Store就简单的把各个项目列在了上面,但是PDF Expert就把标记、修改等功能加入了进来,在屏幕上就不再需要额外的界面来显示工具栏,阅读面积增大的同时也不再需要去点击各个工具。Safari中主要是收藏夹这个功能很吸引人,有时候在“个人收藏”的界面增加太多的网页之后,很难从一堆图标中找出自己需要的网站,但是这种把网页图标缩略在Touch Bar的方式既美观又方便,切换到新的页面以后也只需要点击就可以打开,并不需要移动鼠标或触摸板;经过自定义设置以后,可以在Touch Bar中加入分享、收藏等快捷键,像什么值得买这种写作网站,还可以直接选择加粗、斜体甚至是居中对齐等操作,所以手基本上不用离开键盘:总体而言我是很喜欢这一功能的,在部分情况下完全面去了操作触摸板或是鼠标的麻烦,也不用在菜单中寻找一些功能,但是对于这一功能的布局,我个人更希望放在两侧而不是正上方,有时候伸手去够,还是会影响用户体验。针对Touch ID能说的不多,因为用到的地方也不算多,网页支付只在苹果官网购物的时候存在,App Store倒是用的频繁,但是也就和解锁屏幕、手机购买软件一样,没有太多的新鲜感;说到解锁屏幕,其实我个人更喜欢Surface系列的虹膜解锁,除了更炫酷以外,解锁成功率也更高,尤其是MacBook Pro搭载的是第一代指纹模块,速度和识别率都要逊于虹膜,而且还不能有污渍。另外指纹模块因为集成了开机键,整体其实略小于左侧的Touch Bar,所以更易收集灰尘。个人觉得最理想的组合就是购物用指纹,解锁用虹膜,实在不能两全,虹膜也要远优于指纹。蝴蝶键盘蝴蝶键盘是这代MacBook上被吐槽第二严重的问题,但是我真的很怀疑吐槽的人目的究竟何在,因为我身边买了的几个人都明确表示过,这是他们用过的最好用的打字键盘(包括机械键盘在内),我个人也是一万个赞同。之前犹豫也或多或少因为iPad Pro的键盘和MacBook 12寸的键盘实在难用,几乎没有手感可言,但是当我实际去体验过MacBook Pro的键盘以后马上就改变了这种观念,打字非常干脆利落,回弹迅速,声音也小(这在实验室、办公室和图书馆中相当重要),不是一些人所谓的能够接受这种手感,而是特别喜欢,一见钟情的那种,以至于我现在都淘汰了我的Magic KeyBoard和Cherry原厂的G80青轴(现在接在台式机上打守望)。蝴蝶键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厚度相比于上代有明显的缩减,我个人觉得手感也要远优于相似厚度的X1C,后者名声大的不行,实际体验之后就觉得过于绵软,回弹无力,在长时间打字以后会感觉很辛苦,总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停留在键帽上:但是用蝴蝶键盘来打游戏那就真的是作死了,先不说control键的位置和传统游戏本不一样,这种短键程打FPS那真的是花式自虐。曾经试过打CS:GO不接外接键盘,就是因为之前太喜欢这键盘的手感,结果真的开打的时候那酸爽...也幸亏是休闲模式,如果是竞技估计队友要背刀砍我。而蝴蝶键盘也基本延续了之前MacBook键盘的通病,进灰、漏光比较严重,两个问题都是因为键帽和铝合金框架接缝过大造成的,这一点iPad Pro和Surface Pro倒反而更有优势。触控板新的触控板怎么说呢,无功无过,对于一个从Windows转战到Mac的人来说,确实触控体验更流畅了,无论滑动还是缩放,甚至是收缩所有窗口,但是你说特别喜欢倒谈不上,因为感觉笔记本的触控板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苹果做得好,而是其他厂家做的太差,别人都是不及格,不代表你80分就是完美了,现在情况比以前还是好很多了,但是Windows的适配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没有哪一家厂家的触控板滑动阻尼有苹果的舒服(小样本不负责任的盲测结果)。为什么说苹果的触控板只能给80,因为很多情况“三指同时按下”来查词还是会被理解成点击右键,只有把手指摆正垂直于空格键,再同时按下才会识别成“三指”;另一个问题就是哪怕现在触控板不能够真的按下了,边缘依然有缝隙,而且大到可以插纸,可以积灰,每次看到真的很烦,如果你用力按就会发现依然还是可以按下的。音响这里借用官方13寸的图,根据苹果的描述是他们升级了扬声器,音量更大音质也更好,但是个人并没有听出过多的区别,也没有仔细对比,所以姑且算作是一个升级的点好了,另外扬声器的孔同样容易被灰堵住,不过可以用吸尘器解决。其他B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灰,除了之前所提到的Touch Bar、键盘和Touch ID外,Touch Bar上方的空白区域也是积灰的重灾区,每次一掀开屏幕,都可以用手机擦出一层灰,这个问题在老款的MacBook Pro上也有,但是苹果一直没有解决。而C面的触摸板、Touch Bar也是指纹的收集器。D面D面主要是散热功能的布局,实话说和老款的MacBook Pro差别不大,都是从两侧抽风再从转轴处排出:转轴处的排气孔整体而言还是规整的,但是也是灰尘聚集地。相比于Surface Pro把散热的出风口集中在了屏幕周围,MacBook的设计可以说是完败,这种设计只要我把电脑放在腿上或是床上,马上就可以感觉到风扇的压力增大、键盘上方的温度骤升:而侧面的进气口反倒是没有太多灰,也不容易被衣物、被褥堵住:实际散热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15寸低配满载负荷温度基本控制在了45度以下:风扇噪音日常状态基本听不到,满载噪音也控制在了50dB以下:总结整体上,因为英伟达和的产能问题,2016款MacBook Pro还是没能达到最理想的配置,哪怕17款的也仍然没能上到10系显卡,这是苹果的责任,尤其在这样的价位,更没有理由推出过渡性产品。但是这款电脑本身,作为工作笔记本,是完完全全满足优秀的标准的,它能够惹人喜欢,也有足够的亮点,如果预算充足,没有理由仍然选择停留在上个时代的老款,更新是值得的。综合来说,以往使用MacBook Pro的用户,值得你们换代;第一次入手Mac的用户或希望Windows和Mac双修的,这也值得你们选购;而指望它媲美最后替代游戏本甚至台式的,还是老老实实继续用Windows;工业用户,这台机器只能作为你们私人外出使用,回到工作岗位上,单位给你什么你用就是了...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4)
文中提到的商品
minij小吉 G1K-MZB水珠壁挂洗衣机(非智能版)
上汽通用别克GL6
【轻众测】CB12 漱口水
Yeelight皓石LED吸顶灯Pro
【轻众测】心想 即热饮水机
A.O.史密斯JSQ26-VT01燃气热水器
vivo NEX 旗舰版
直白 HL3 便携负离子吹风机
赞664评论391
赞144评论100
赞114评论86
赞916评论450
赞572评论196
赞950评论151
赞456评论575
赞566评论35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子早上起来硬的不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