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被罚没写作业罚抄是体罚吗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_网易亲子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家训》里有一则: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桶取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筒被踢时发出的,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了。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与其他人的直接劝阻相比,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有明显的效果。分析他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和写作业没有关系,但它里面包含的教育思想却可以运用到儿童的作业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和家长却把方法用错了。最典型且最愚蠢的做法是以“写作业”作为惩罚手段,来对付学生的某个错误。许多家长或教师的口头禅就是“你要再不听话,就罚你写作业”。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普遍了,惩罚手法之多之重,简直是触目惊心。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孩子被老师罚作业,我可以帮他写吗?
罚抄这项教学传统,可以说是老中青幼四代同堂跨越代沟的共同经历。谁小时候没被罚抄过呢?特别是违反纪律或者考试考砸的时候,被老师勒令罚抄,父母多半也坚决拥护老师罚得对(不额外赏你一顿打就不错了),你还有什么话说?抄得再累也是自己理亏,自找的。
所以,当看到这位麻麻问“我可以帮他写么”,我心中一暖,这简直是熊孩子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妈妈”啊!
对于这件事,且不说可不可以帮他写,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该让孩子被这样罚抄。孩子犯了错,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的确有责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令他加深印象。但问题在于,孩子应得的惩罚是什么,怎么衡量惩罚的度?
因为课堂上说话就被罚写近10页田字格,从量上来看,这显然是责罚过重了。虽然10页顶多也就1000字,但孩子写字原本就比成人要慢得多,再加上他们只会一笔一划用力地写正楷,这可以抄一个晚上了。我们成人偶尔办事要用正楷字填表时,就可以重温那工工整整背后的酸爽了。
同时,孩子也有权利知道老师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对的,他们无需为老师的错误买单导致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果不做,这怎么向老师交代呢?简单地说,如果老师相对容易沟通,那我们可以直接和老师私聊。但鉴于会这样布置作业的老师往往可能不太开明,那么最保险又无奈的方法就是上面这位妈妈所说的:模仿孩子的笔迹,右手写不像就换左手,帮孩子写了吧。
然而,代写归代写,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到位。因为代写并不是为了纵容孩子不写作业,而是让他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那孩子偷懒怎么办?但能让孩子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往往不是父母的监管,而是父母的信任。总是质疑孩子不乖,可能他就真的不乖了。
最后,其实我们(包括老师在内)都是从罚抄走过来的一代人,所以遇到孩子的学习问题,下意识地就会出杀手锏布置暴力作业。但只要意识到这是错误的,相信很多老师都会乐意选择更有智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出发点,希望给更多老师带来善意的提醒。
各位父母怎么认为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罚写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吗? - 知乎3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过多地罚写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www.wenku1.com
过多地罚写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日期:
过多地罚写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陆平小学 廖丽琼 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孩子不要追求过高的考试分数,因为高分往往要付出“不一般”的代价,比如大量占用主科之外的课时,布置超量的作业,反反复复地抄写、训练,直到确信孩子牢记所有的知识点、掌握每一类考试类型——这样的付出实在是得不偿失,孩子的灵性、童年的欢乐、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兴趣,都会被磨灭殆尽! 记得刚当上老师时,曾教过一年级的新生。经过两个星期的接触观察后,发现他们聪明活泼,记性不错,但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上蹿下跳,根本不能安静超过五分钟。作业则是潦潦草草,错别字也很多。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改观。于是请教同学,支招说,对付他们这些“牛皮”学生,就得罚,而且得重罚,罚到他们怕了,不得不听了,到时你就好上课了,作业也会好改多了。听了以后,想想也对。六七岁的小孩子,吓唬吓唬他们,还怕他们不听话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课堂上说:“谁要是不好好坐在凳子上听课,下课后就不得出去玩!”在布置作业时则说:“哪个要是写不好,或者是写错的,错一个字,写十次!“并且以此为规,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没坐好,下课后留下来罚坐。如此一来,经常有七八个学生,每节课下课后都没办法离开座位一步,甚至于连课外活动课也被迫呆在教室中。而作业也是同样如此。错一个字,写十遍;错一个,又是十遍。有些同学光是改错字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刚开始实行时间效果还可以,许多学生觉得新鲜,并且想看到那些平时表现不是太好的同学被教师罚,所以大部分还都能按要求完成。但是几个星期过去了,有的人天天都被留下来,罚坐,罚写。从羞愧到麻木,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反正老师肯定得放我回去的,大不了在教室里不出来就不出来,回家再玩;老师在我就坐好,老师不在,那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见到“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后也加入到被罚的行列,整个班的学习成绩、纪律等都非常地差,其他老师来上课都反映,课堂纪律非常难以维持。我一听,大势不妙,赶紧请教其他教师,经过老教师的解答,我才明白自己的做法非常失败,没有方法。其实小孩子天生并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满汉全席”人人爱吃,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一个人,让他天天吃满汉全席,而且规定他必须顿顿吃够多少,少吃一口就罚多吃一百口——这样做上一段时间试试看,这个人以后再见到吃的不吐才怪呢。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我知道很多小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老师跟他强调了许多遍:“难忘的意思就是难以忘记,牢记在心底,所以是心字底的‘忘’而不是王字底的‘望’。”孩子早已懂了,刻意问他时,他一定会说,是这个“忘”,但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考试时,他可能会毫不思考地随手写上了“难望”,自己根本就意会不到错了。针对这样一种“太随意”的情形,我必须帮助他们懂得何谓“用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的第一堂语文课,务必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动手做“小练习”,练习的内容,根据课堂主要内容来确定。有时候纯粹是抄写词语,也有组词、补充句子、排列乱句、阅读课文重点段落理解问答等。因为量少,一般又是前半课讲过的内容,所以,当我问学生:“这样的练习该不该再错?”孩子们都说:“不该!”于是我顺势又说:“既然都是讲过的,不该错的,那么错了就应该罚写作业对不对?”“对!应该!”所有的孩子都一致赞同。在布置小练习的同时,我便一起将罚写的作业也布置好,一般布置再抄写生字词、抄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等。并一再声明:“小练习全部做对,就舒舒服服地看课外书;做错了,不但要订正两遍,还要做罚写的作业,,,,”之所以不怕麻烦地每次都强调这句话,就是要提醒孩子:“用心做小练习,学习就会很轻松。”仔细观察此刻孩子做练习的情形,和以往晃来动去的样子大不相同了!个个是如此定神、专心。看来惩罚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样的惩罚是师生事先一致认同了的,错了的孩子也甘心受罚,绝不会造成什么心理上的伤害。而事实上,我所谓的“罚”还另有意图,那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除了偶然的或性格上的粗心,一般是智力上薄弱的孩子比较容易出错,他们需要多抄写几遍才能把生字词记住,所以所谓的“罚”并非是无意义的抄写。同时我也制定了相关奖罚措施:其中一条是,如果你给自己小组“刮了风”,吹倒了红旗!那么你将受到自己小组的成员的惩罚(当然,不再是罚抄作业,或是罚劳动),罚你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跳舞等,总之是你愿意的一件事,当然,我每一次也都会在旁边看着。记得有一天,罗江在课堂上大家正兴奋的时候,突然爬到桌子上来。班长看到了报告了我并让他当场做一件他愿意的事,他想了想说:“我会学动物叫!我叫给大家听听吧。”说完,就绘声绘色地学了起来。“喵喵,,,,”“汪汪汪,汪汪汪,,,,”“哞——”“呱,,呱,,呱,,”,,,,在他学完后,我表扬他说:“看来平时罗江同学很细心观察,不仅叫得很像,就连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看到我们班的高手可不止一位啊!”后来,同学们都此契机引导下,逐渐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不认为被罚是一件丢脸的、难以完成的事情了,有时也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艺、或是想露一手而故意出错,但都被我进行了善意的批语,同时班里的学习、纪律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细读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后,我越觉得学生会因为讨厌被罚写作业而讨厌写作业,因讨厌写作业而讨厌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时常伴有这种讨厌的不良情绪,我们谈何快乐学习?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因小失大?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应该反思我们这些陈旧的、并一直认为是正确的做法?杜威说过:“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很流行的笑话。说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罚写一百遍自己的名字。其中一个孩子很快写完被放走了,另一个孩子写好长时间还没写完。老师批评他写得太慢。这孩子憋了一会儿,终于大着胆子对老师说:“老师,这不公平,他的名字叫丁一,而我的名字叫阿布杜拉o库依艾兹o克里斯o哲罗姆拉丁o乌力特利古拉赫。”——所有的家长和教师,在开心一笑时,应该有多少反思啊!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没写作业自己处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