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癌症治疗最新消息怎么选择更好的医院和治疗方式?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癌症怎么治&11位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日08:51&&来源:
原标题:11位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 & 肺癌专家:吴一龙 鼻咽癌专家:马骏 结直肠癌专家:汪建平 甲状腺癌专家:王深明
  乳腺癌专家:廖宁 妇科肿瘤专家:生秀杰 血液肿瘤专家:王顺清 肝癌专家:王百林
  胃肠肿瘤专家:王存川 淋巴癌专家:罗荣城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专家:林丽珠
  近几日,患滑膜肉瘤的21岁青年魏则西的去世备受关注。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 《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广州每1000人中就有2.6人患有癌症。万一不幸患癌,如何理性、科学就医?如何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案?广州日报记者特别邀请到11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肿瘤专家, 详细解读各种癌症的治疗。
  吴一龙 我国肺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肺癌:早期&1厘米可手术切除
  “与人们错误的观念相反,吃药,往往是晚期癌症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才是早期甚至中期患者的最佳手段。”
  吴一龙
  我国肺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吴一龙教授介绍,在中国,目前每年新发肺癌71万人,平均每隔30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肺癌。在各地尤其是城市,肺癌已经高居死因首位;从发现至死亡,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短至一年半载。
  吴一龙指出,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减少20%的肺癌死亡率。手术切除小于1厘米的癌变,都不用做化疗,而且术后生存很好,80%以上的患者术后生存期在10年以上,而且20%的10年后死亡,很多是死于其他疾病的。这样的有效性,已经几乎算治愈了。
  吴一龙强调,肺癌治疗前,“要唱三部曲”:病理诊断、肺癌分期、基因检测。
  病理诊断,通过手术、活检、穿刺等方法,诊断病灶是否癌、是小细胞癌还是非小细胞癌。肺癌分期,采用PET/CT作为检查方式,判断肺癌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很好地定位肺癌的灶点,有没有癌转移。非医学人员,只需知道分期是属于原发性,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就可以了。基因检测,确诊肺癌后,花2000元左右做基因检测,检查是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做完这“三部曲”,吴一龙建议,按照肺癌分期、基因检测结果,来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是一期肺癌,手术是毫无疑问的最好的治疗方案,赶快让医生做手术,可以彻底治愈;到了二期肺癌,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三期肺癌,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程度,要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到了第四期肺癌,则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了。
  “与人们错误的观念相反,吃药,往往是晚期癌症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才是早期甚至中期患者的最佳手段。”吴一龙教授指出,如今早期肺癌手术一般只在胸部打两个孔,以胸腔镜进行微创手术,非常安全。
  此外,很多肺癌患者没有做基因检测,甚至明知没有基因突变,却坚持试吃靶向药。这让吴一龙非常着急――临床医学证实,如果没有基因突变的靶点,服靶向药物的有效控制生存期仅1.6个月,这种“有效率”与不吃任何药品没有差别,耽误病情、增加费用,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此次魏则西事件中的“细胞免疫治疗”,吴一龙指出,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肺癌患者中“很红”,很多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免疫细胞抽取,医学培育增殖后,再回注到身体内,做一次抽一次血,费用高达2万元/次。不过,最新的全国肺癌高峰论坛上,全国95%与会肺癌专家均表态:“不主张现阶段做细胞疗法,它应当在实验室做研究。”尽管国家卫生部门曾出台过一份细胞治疗的技术标准,但规定标准仅用于实验室研究,而非临床;尽管不少地方医保将该治疗的费用列入医保报销,但实质上这是违反医学伦理学要求的,因为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本不该收取费用。
  马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
  鼻咽癌:早期患者只需要进行单纯放疗
  “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疗,放疗就可以了。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疗,把肿瘤打小,然后再做放疗,也可以在放疗的同时加化疗。化疗情况非常复杂,要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
  70%~80%的病人在确诊鼻咽癌时就已经到局部中晚期。因此,一旦确诊,患者通常很着急,要求立刻治疗。“很多病人不知道,病理诊断仅仅是诊断的第一步,还不能马上开始治疗。”马骏解释,目前鼻咽癌的诊疗模式是基于肿瘤的TNM分期的,T代表局部肿瘤侵犯情况,N代表局部淋巴结转移程度,M代表有无远处脏器转移。
  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方式大不相同,比如早期患者只需要进行单纯放疗,而中晚期患者则要进行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那么,为准确判定患者的TNM分期,这个时候还需要做鼻咽+颈部MR以及全身检查来判定疾病的分期,才能为患者下一个准确的临床诊断,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放疗是鼻咽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则视病情分期而定。“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疗,放疗就可以了。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疗,把肿瘤打小,然后再做放疗,也可以在放疗的同时加化疗。化疗情况非常复杂,要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马骏指出,放疗对口腔黏膜和皮肤会有一定损伤,治疗开始前要先处理好口腔隐患,放疗期间要注意口腔保洁,多喝水、漱口,保护颈部皮肤,应该穿着宽松低领、棉质吸汗衣服。
  很多人担心放疗有辐射性,或者会带来声音嘶哑等后遗症。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害怕放疗。随着性能更为优越的调强放疗设备的引进、“精准放疗”策略的实施,放疗带来的后遗症已经大大减少。做完放疗,基本是3-6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每年复查一次,检查项目为做鼻咽镜、鼻咽磁共振、X光和B超,排除转移病灶。放疗后常有病人耳内流脓,平时注意不要感冒,洗澡时不要让耳朵进水。
  汪建平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
  结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有助“保肛保功能”
  直肠癌患者“保住肛门”的愿望往往非常强烈。过去,对于很多位置靠近肛门的直肠癌,受适应指征的限制,很难让患者如愿。如今,随着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实施,肿瘤有望在手术前缩小,这就具备保肛的条件。
  汪建平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
  十年间,结直肠癌在广州的发病率上升了50%,目前已位居全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我国,60%左右发病在直肠部位,而其中60%左右发病在中低位直肠。汪建平指出,接近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差。
  汪建平表示,确诊为结直肠癌后,患者仍需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核磁共振),以便进行术前分期,判断肿瘤对于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远处器官有无转移等情况,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其中,CT看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会更清楚,而对于结直肠癌尤其是直肠癌,MRI在肿瘤局部浸润、周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鉴别和术前分期上更有优势,二者结合来看会更为准确。
  近年来,医学界推行“精准医疗”,MDT(多学科诊疗)成为其中的主流模式。汪建平指出,每位患者的肿瘤情况和身体状态都不同,需要MDT小组充分讨论,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及获益。“新辅助放化疗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我们在MDT讨论时,如果直肠癌的位置太低,或者患者保肛愿望很强时,术前加入放化疗的手段也许会有可能让肿瘤缩小、降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考虑新辅助放化疗。”汪建平指出。而由他所牵头的一项关于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最新研究中发现,如果肿瘤位置相对高一些,或者处于直肠后壁的肿瘤,甚至有可能通过单纯化疗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从而避免放疗的副作用。
  对付结直肠癌,汪建平坦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依然是外科手术,而在治疗肿瘤的基础上,保住性功能,排便、排尿等是他所致力的方向。其中直肠癌患者“保住肛门”的愿望往往非常强烈。过去,对于很多位置靠近肛门的直肠癌,受手术适应指征的限制,很难让患者如愿。如今,随着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实施,肿瘤有望在手术前缩小,这就具备保肛的条件。事实上,汪建平也成功地为一些肿瘤已接近肛门括约肌1厘米的病人保住了肛门。而术后三至五天,医生在查房的时候,通常会问病人一个很隐私的问题:夜间是否有勃起?这是因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由于易伤及病人盆腔的自主神经,导致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不过他也表示,有些病人直到术后十几天才出现夜间勃起。
  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不仅可以有助于“保肛保功能”,也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有数据指出可以使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10%左右。不过,汪建平强调,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和肿瘤的特性,目前仍有30%左右的结直肠癌病人对术前放化疗不敏感。
  王深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甲状腺癌:
  脾气相对“温和”
  不需切掉全甲状腺
  甲状腺癌是一种脾气相对“温和”的恶性肿瘤。尽管新的诊疗手段层出不穷,但在甲状腺癌治疗方面,手术仍然是最主要、也是效果最好的根治方案。
  王深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十年前,广州市每10万人中有4.5人罹患甲状腺癌;到了2011年,其发病率已达到10.53/10万人,8年间上升了134%。
  一听说“得了甲状腺癌”,许多人马上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其实,和其他癌种相比,甲状腺癌是一种脾气相对“温和”的恶性肿瘤。“部分甲状腺癌可以不需手术,终身吃药控制。因此有专家建议,甲状腺微小癌,本身没有生物活性的,可以不用去管它。现在的问题是医生未能准确判断哪些甲状腺癌属于这些范围。”王深明教授说,鉴于恶性肿瘤对病人的打击较大,当怀疑甲状腺结节是恶性时,还是建议治疗。“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王深明说,即使是微小癌,也有40%会出现淋巴转移的情况,骨转移和肺转移的概率是10%~20%。微小癌的手术通常不需要全甲状腺清扫切除,术后也不需放、化疗,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手术治疗甲状腺癌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目前的手术方法可以使刀疤很不显眼,满足美容需要。
  即使是不能切除的甲状腺癌,也能采取别的治疗手段,比如药物治疗,但复发率较高,为50%。
  由于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不适合20岁以下患者,未生育的妇女须格外谨慎。同时,同位素治疗要掌握剂量,剂量过小控制不住,剂量过大又会造成患者“甲低”,需终身吃药补充甲状腺素。
  现在还可以采取介入治疗。它主要作为辅助手段,例如可在手术前先介入治疗,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手术是第一步,多数病人还要在一定时期内服用甲状腺制剂,例如优甲乐,进行替代治疗,或者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有小部分病人可能还要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廖宁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主任
  乳腺癌:
  最优治疗在于个性化
  不可向病友“拿经验”
  乳腺癌的近年综合治疗情况越来越好,死亡率远低于肺癌、肝癌等,乳腺早期癌治愈率(以5年为标准)都在95%以上,中期一般都在70%到80%。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主任
  廖宁教授介绍,乳腺癌一直高居我国女性癌首位,发表于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特刊的《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指出,全球每100个新确诊的乳癌病例中,有12个来自中国。
  在患者眼中,选择肿瘤科还是乳腺科,内科还是外科,就意味着选择保乳还是手术切除。在专家眼中就不是这么简单:切不可向病友“拿经验”,比如别人保乳成功,我也想保乳;别人吃靶向药好,那我也吃。
  廖宁指出,乳腺癌实为一组疾病统称,它至少可分为4个亚型:Luminal A型、B型,HER2阳性型以及基底细胞样癌(三阴)型。LuminalA型最常见,约占乳腺癌总数的60%。
  乳腺癌治疗已由过去单一的手术切除,转向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最优治疗是个性化精准治疗,而其基础是基因分型。以HER2阳性乳腺癌为例,它对于常规化疗、放疗不敏感,而今国内外权威指南均要求,必须进行规范化的抗HER2靶向治疗,并能明显获益。对患者来说,确诊后,检测HER2直接决定了治疗方案的起点。检测手段主要有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显色原位杂交法(CISH)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后两种方法准确性更高。
  廖宁推荐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最新发布的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接受以内分泌治疗和序贯化疗为基础的系统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应作为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下小部分情况除外:ER+患者可选择内分泌治疗,对于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可疑内分泌治疗耐药可直接选择化疗。
(责编:许心怡、权娟)
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说。
晨起第一次便便竟预示癌症
健康的便便应该是条状的黄棕色的软便,有臭味,但不至于臭不可闻。如果大便很黏腻,有排不尽的感觉,异味大,说明体内湿热重。癌症治疗不一定要去最好的医院,这样选择才是最合适的
文|北大肿瘤医院李少雷医生
是否非要去肿瘤医院?
基层医院和北上广的大医院怎么选?
多方咨询“货比三家”会不会引起医生的反感?
医生看法不一,如何选择对的?
是否非要去肿瘤医院?
显然不一定,综合医院也有肿瘤科,可以做化疗甚至是放疗,如果需要做手术,可以安排在相应的外科进行手术。但如果去综合医院,最好选择大型的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有良好的协作关系,肿瘤的治疗是一个整体,尤其是那些非早期的肿瘤,需要涉及多学科治疗,换言之,如果得了肿瘤,最好外科、内科甚至放疗科都去看一下,如果不同科室给的意见不一致,则提示病情没那么简单,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找更多的医生或者换一家医院了。
肿瘤医院在综合治疗理念方面,比一般的综合医院要有所优势。现在好多医院都开设有肿瘤中心,比如肺癌中心,肠癌中心等等,也就是一个中心内聚集了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等掌握不同技术的医生,如果能在这样的中心就诊,则是幸运的,减少了病人在不同科室之间就诊的不便利性。
基层医院和北上广的大医院怎么选?
理想情况下,生命诚可贵我们都愿意去大医院看病,水平可靠放心,即使治疗效果不好,也不懊恼无遗憾,反正尽力了。相反如果在基层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则会自我埋怨悔当初,要是一开始去大医院就好了,也许就得救了。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这样,肿瘤的治疗周期长,基层人民去所谓的大地方看病,抛家舍业一耗可能就是大半年,真的折腾不起。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去大的医学中心寻求医学建议,然后和基层的医生充分沟通,如果基层的医生认同其他专家的意见,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执行这些治疗,在一些重要的治疗节点,比如疗效评估或者更改治疗方案时,再次去所谓的大医院寻求建议。毕竟,绝大多数的治疗都属于常规治疗,不同医院之间没有本质差别。那么,以下现实的问题来了。
多方咨询“货比三家”会不会引起医生的反感?
人类原罪的七宗罪里就包括Envy(嫉妒),所以从人的本性上来说,病人多方咨询货比三家引起医生的反感是必然的,但是,我想所有的医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会控制自己的情感,理解病人多方咨询并不是出于不信任,而是因为茫然和无知,本能的会希望多找几个医生咨询一下。所以,尽管放心的去多方咨询吧,真知灼见经得住考验,如果一个医生连这点都想不通对病人反感的话,我想病人也没必要选择这样的医生继续看病。
医生看法不一,如何选择对的?
如果所有的医生对病情的判断都一致,则问题就好办多了,说明治疗办法是确切的,疗效如何也是可预见的。但如果,医生之间看法不一致,公婆各说各有理,往往提示病情是复杂的,或者疗效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见性的。病人在这种时候一般会趋利避害,那些说病情不重、还可以、没问题的医生会更容易获得她们的青睐。一些虚假的医疗广告,就是抓住了这种心理,比如某某不孕不育医院,某某男性医院,某某骨科推拿医院包治包好,大医院都治不好的不孕不育、阳痿早泄、腰腿疼痛,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医院又怎么治得好。好像扯远了,医生看法不一致时,那些大的学术中心、医学中心或者综合性肿瘤中心经验丰富的医生,给我们的建议应该被优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抗癌圈官方网站
泽愿网络快站,阅读历史文章!参与社区交流
今日搜狐热点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往期回顾 请选择往期
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韩国料理有致癌风险?
吃隔夜饭菜会致癌?
五行蔬菜汤防癌又治癌?
碱性食物可防癌?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发物?
癌症也能吃回去?
葱蒜真的能防胃癌?
常规体检为何查不出癌?
标志物升高等于患癌?
乳腺增生会致癌吗?
怀孕遇上乳腺癌?
吃加碘盐致甲状腺癌?
第14期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第15期 晚期癌症究竟该不该治?
第16期 验孕棒能测出睾丸癌?
第17期 癌症化疗风险大于疗效?
第18期 八成癌症因环境引起?
第19期 一次性餐具致癌风险多大?
第20期 你是否忽视了重金属致癌?
第21期 装修不当也能致癌?
第22期 身边家电辐射真致癌?
第23期 雾霾致肺癌是真是假?
第24期 BRCA1突变需切除乳腺?
第25期 手机诱发脑胶质瘤?
第26期 炒菜1小时=半包烟?
第27期 乙肝离肝癌并不远?
第28期 早期肺癌一定要开胸?
第29期 憋尿易致前列腺癌?
第30期 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第31期 白血病都需骨髓移植?
第32期 体检时能放弃指检?
第33期 癌前病变等于癌?
第34期 胸片正常却是肺癌?
第35期 新发糖尿病背后是胰腺癌?
第36期 老胃病患胃癌错在哪?
第37期 黑痣何时会“恶变”?
第38期 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
第39期 防癌食物到底靠谱吗?
第40期 中老年莫名骨痛是癌?
第41期 朱莉为何向卵巢动刀?
第42期 癌症治疗该怎么选?
第43期 靶向药物背后的故事
第44期 每天三杯酒诱发肝癌?
第45期 胃没事=没胃癌?
第46期 “肿瘤君”究竟多可怕?
第47期 已婚还打宫颈癌疫苗?
第48期 蹲着尿能预防膀胱癌?
第49期 “朱莉们”如何防乳癌?
第50期 喝酒脸红易患食道癌?
第51期 癌症发生怪命不好?
第52期 大便粘马桶肠癌前兆?
王远东:手术治疗把好肿瘤治疗第一关
王远东教授介绍,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和临床应用最普遍(约80%的实体瘤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已被临床所公认,目前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进一步扩展,目前手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治疗、重建与康复。那么手术治疗的效果又如何呢?哪类肿瘤实施手术治愈的机率更大?对于这两大疑问,王远东教授表示,对于有些类型的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治愈率能达99-100%,如乳腺原位癌。
同时手术治疗还是获得足够的标本的有效途径,可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全面评估该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患者的病理分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当然了,手术也不是绝对的万能钥匙”,王远东教授称,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加深,手术治疗的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所以仅仅手术祛除病灶部位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王远东教授提醒,理性认识手术治疗,克服抵触、侥幸及“鸵鸟心态”,尽早接受科学、规范化治疗,才是肿瘤患者求得生存的上策。但同时,王远东教授表示,抵触是因为不了解,认为“手术创伤大,身体受不了,做手术就是从鬼门关走一趟,不死也半条命”的患者在临床上较多见。对此,王远东教授表示,随着外科技术进步,手术治疗已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指导专家:王远东,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外一科主任
你清楚了解肿瘤治疗方法吗?
是的,我了解
张军一:肿瘤化疗应“趋利避害”
肿瘤的化疗即指用化学药物的方法治疗肿瘤,即药物口服和静脉、腔内使用,让药物进入血液和肿瘤组织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化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属全身性治疗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肿瘤,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均需要化疗疗法,特别是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化疗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的细胞对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不同。一般来说,增殖速度快的细胞及幼稚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偏高,而癌细胞是体内正常细胞变异而来,其增殖速度比正常细胞快,而且幼稚细胞比例较高,因此癌细胞对化疗比正常组织敏感。化疗药物对身体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就表现为化疗的副作用。
化疗副作用越大化疗效果会不会越好?病情复发后化疗效果为什么变差?对于这些患者普遍存在的疑问,张军一主任表示,认为副作用越大效果越好是误解,副作用大小不能等同于疗效的好坏,而复发的病人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体内的癌细胞对化疗产生了抗药性。
那么,化疗适用症主要有哪些呢?张军一主任介绍,在临床上,对于实体瘤而言,化疗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辅助化疗、二是新辅助化疗、三是全身化疗。对于化疗敏感的肿瘤,通过全身化疗甚至大剂量化疗加骨髓移植达到根治的目的。
指导专家:张军一,主任医师、副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副主任
每年1.5万女性死于卵巢癌
盛信秀:70%的癌症患者都需要放疗
 据统计,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控制,约有40%的恶性肿瘤可以用放疗根治。放疗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皮肤癌、扁桃体癌、舌癌、喉癌等。根据不同肿瘤的性质和治疗目的,放疗可分为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姑息性放疗和根治性放疗。
放疗可引起一些毒副反应,但临床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放疗一般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免疫功能低下等;2.放疗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院不适、腹胀、腹泻等;3.放疗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降低,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骨髓抑制;4.放疗局部反应:由于身体各组织部位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不同,且放射线的类型、剂量 、照射面积也不同,所以,人体各组织部位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患者不要畏惧放疗的副作用而不愿接受治疗。放疗本身对肿瘤患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医生会想办法减轻放疗副作用,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放疗期间除保持良好心情严格遵医嘱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医生指示定期做全身体格检查,便于医生修改放疗计划;二是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适当药物如含量为16.2%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补充营养素,提高生活质量;三是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四是保护射野皮肤勿受理化刺激,防日晒及外伤,野内皮肤勿贴胶布、膏药,勿用刺激性药物擦拭皮肤。
指导专家:盛信秀,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四科副主任兼放疗中心副主任
放疗风险大于疗效?
罗荣城:生物治疗成肿瘤治疗新势力
 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它主要通过运用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药物、细胞、基因等),以达到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防御能力、清除肿瘤微小病灶、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据罗荣城院长介绍,生物疗法治疗肿瘤,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效果确切,有效率高。对有些癌症,有效率高达70%;二是无放、化疗毒副作用,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及其产品,而不是传统的放射线或化疗药物来杀伤肿瘤细胞的,因此病人不痛苦,耐受性好,杀瘤特异性强;三是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癌效应,对多发病灶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同样有效;四是可以帮助机体快速恢复被放、化疗破坏的免疫系统,提高远期抗癌能力;五是对癌症术后防复发效果显著,远期抗癌效果良好。而且,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单次有效,多次使用,效果更佳。
罗荣城院长表示,生物免疫治疗不仅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少数晚期肿瘤病人通过免疫治疗后也能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而且因为这种治疗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也是那些年龄较大,机体免疫差,害怕放化疗毒副作用患者的最好选择。同时对放化疗不敏感者或无法耐受的肿瘤患者;部分不适宜做手术、介入治疗和其他治疗的晚期肿瘤病人,进行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命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部分病人通过免疫细胞治疗可明显减少肿瘤的体积,争取手术或其他治疗机会。
指导专家:罗荣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兼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
靶向药物“无效”后未必要停药
保留器官功能首选微创治疗
 据李爱民教授介绍,肿瘤微创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影像技术为导向,集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和高新科技(如射频消融、激光、超声聚焦、内镜、腔镜等)为一体,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等优点的现代肿瘤治疗方法。
肿瘤微创治疗是目前种类最为繁多的肿瘤治疗方法,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腔镜下手术,即采用腔镜技术切除肿瘤,手术创伤较传统方法明显减小。二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改革;三是旨在将肿瘤原位灭活的治疗方法。
具体而言,微创治疗的特点及优势主要有:(一)创伤小,治疗只需在体表开非常小的切口或不需切口,恢复快;(二)定位准确,选择性好,局部疗效确切,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的器官功能;(三)重复性好,可以多次进行治疗;(四)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
总的来说,微创治疗不仅仅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而且有助于术前减轻瘤负荷,可以有效的解决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问题。微创治疗既是一种姑息性治疗,也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是一种人性化、个体化治疗。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将为更多受脏器功能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影响而不能手术的病人带来了福音,为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同时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指导专家:李爱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副院长
指导专家:李黎波,主任医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肿瘤二科主任兼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心主任
李金瀚:中医药治疗肿瘤大有可为
中医能治疗肿瘤吗?很多人都会提出类似问题,这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迷惑。但对于具有中、西医双重学历,能熟练将中西医治疗手段灵活运用于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李金瀚教授而言,答案是肯定的。40余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让他对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颇有心得和体会。
据李金瀚教授介绍,近年国内研究证明,绞股蓝、北沙参、人参、太子参、黄芪、麦冬、女贞子等中药既有益气养阴扶正作用,又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祛邪作用。在临床肺癌治疗中,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也屡见不鲜。其中以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的结合应用最为常见。
指导专家:李金瀚,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肺癌内科首席专家
病人在确诊癌症以后,多数家属都会急于选择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可对于如何选择治疗方式,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往往道听途说,找错了医生,甚至上网按照搜索到的虚假信息就医。癌症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同一种癌症,但是不同病情,可能需要找不同科室的医生,复杂的病情还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诊疗。所以,只有正确的选择了诊治方法,在以后的治疗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精彩专题回顾
对于癌症治疗,我有话说
出品:39癌症频道
特别鸣谢: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 通讯员:吴剑鹏、陈芳、吴佳仪、赵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