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开始前由谁为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上麻醉、插呼吸机、及插尿管?

麻醉师是救命的(聚焦·走近麻醉师(下))|医生|神经阻滞麻醉_凤凰财经
麻醉师是救命的(聚焦·走近麻醉师(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成都三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郑传东说,在整个手术期间,麻醉医师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紧跟手术的进展程度,根据各种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不断调整各种麻醉药、其他辅助药物的使用策略,最终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患者的安全。
本报记者 王君平 王明峰《
版)图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右二)在临床手术中为患者插管。陈唯韫摄麻醉决定手术成败整个手术麻醉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能否顺利与成功等,均在麻醉科医生的掌控之下去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当选世界麻醉药理协会主席,是该学会第一次由中国学者担任这一要职,标志着中国麻醉界学术地位已跃升至世界前沿。公众对麻醉医生的理解,还停留在打一针麻药的认知水平。黄宇光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过去美国人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不过就是给病人打一针那么简单,怎么拿的薪水却是美国医疗行业最高的呢?美国著名华裔麻醉学家李清木教授说了一句名言:“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他接着说道:“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不再争论麻醉科医生工资是否太高。外科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救命的。患者却把功劳都算到了外科医生头上,认为治病救命的都是外科大夫。一位10岁的男孩在手术中突发心跳骤停,经过抢救,外科大夫放弃了,感觉没戏了。参与抢救的麻醉大夫并没有放弃,一直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最终孩子得救了,可家属感谢的是外科大夫。成都三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郑传东说,在整个手术期间,麻醉医师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紧跟手术的进展程度,根据各种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不断调整各种麻醉药、其他辅助药物的使用策略,最终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患者的安全。郑传东说,麻醉科医生工作时间连续而超长。手术尚未开始,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已经开始;手术已经结束,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还要继续。整个手术麻醉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能否顺利与成功等,均在麻醉科医生的掌控之下。黄宇光曾祖母88岁那年,患了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当地医生不敢麻醉,老太太因此去世。而前几年,一位105岁的老人小腿骨干性坏死需要截肢,否则毒素吸收将导致其很快死亡,当时患者循环不稳定,需要多巴胺维持血压,如果采用全身麻醉或常用的椎管内麻醉,很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状态;老人身体本来就有肺部感染,全麻插管也容易导致感染恶化。全身麻醉也不是,局部麻醉也不是,黄宇光采用神经刺激定位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保证患者单腿麻醉,术中呼吸循环平稳,甚至连尿管都不用插,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关。麻醉科是医院的枢纽如果把医院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外科大夫相当于战斗机群,而麻醉科就是平台和甲板。麻醉科发展得好,可支撑很多其他学科的发展黄宇光一位同事在手术前给患者家属讲手术的各种并发症风险时,患者家属一脸不屑。等他讲完了,患者家属不客气地问他:“你一个打麻药的,能知道这么多吗?”现代麻醉在我国历史短暂。1989年,卫生部颁布文件,明确规定麻醉科属于二级学科、临床一级学科。一些医院刊登招聘麻醉医生的医疗信息,附加高学历麻醉医生的优厚待遇,在招聘类别里将麻醉医生列入医技科室。待遇虽然优厚,但很多医院对麻醉科的定位一无所知。麻醉科医生所用药物,大多是具有剧毒和严重呼吸循环抑制的药理学副作用,所用药物剂量常常要精确到以微克计算,稍有差错便可对手术病人酿成重大的医疗安全事故。郑传东说,这决定了麻醉科医生在工作的每一天,都要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神经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加之人力的短缺,导致麻醉科医生每天工作10小时成为常态,有时甚至会工作更长时间,麻醉科医生已成为具有高度猝死风险的群体。郑传东说,医院开展各种高、精、尖手术,都少不了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但当申报各种成果时,往往都只是手术科医生的功劳,鲜有提及麻醉科医生的贡献。相反,当发生医疗纠纷追责时,手术科医生往往会习惯性地找麻醉科医生工作的漏洞。就算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没有任何差错,有时也会与手术科医生承担连带责任。说起麻醉科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地位,黄宇光最有发言权。他说,麻醉医生不是幕后英雄,麻醉科不是瓶颈科室。如果把医院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外科大夫相当于战斗机群,而麻醉科就是平台和甲板,既要麻得过去,还要醒得过来,保证外科手术的安全和高效。目前,麻醉学科日益成为手术学科快速发展的引擎,成为医院多科协作中的重要平台学科。郑传东说,麻醉科属于医院的平台和枢纽科室,发展得好可以支撑很多其他学科的发展,反之,就可能成为其他学科发展的掣肘。麻醉科工作场除了住院手术室是主战场,还有胃肠内窥镜室、人流室、介入室等开展各种舒适化治疗和检查的科室,他们参与全院各科会诊和抢救工作。这无疑对麻醉科专业水平和科室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更大压力。麻醉医生是多能医生麻醉科不只是临床辅助科室,而要成为临床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麻醉应该没有禁忌症,让危重病人重获生机要给孩子做手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儿麻醉。国际先进医院的麻醉是全麻、插管、机器,孩子一来就直接上机器,但新生儿手术完后拔管很困难,呼吸机往往得戴两三天,特别是早产婴儿。这是因为小孩对麻醉特别敏感,比如产妇打一针麻醉,小孩生下来就不会呼吸。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说:“我们的办法是根本就不给那么深的麻醉,而是趁孩子睡着后再用局部麻醉,如果是腹部的手术就打一针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这样手术做多久都没关系,而且手术做完后,停止给麻药,孩子马上就会醒过来。”可见,中国小儿外科的麻醉发展得很高级了,比国际上发展早得多。患者做完手术麻药过后,血药浓度降低,患者会疼痛难忍,甚至是痛不欲生。医生常说,做手术哪有不疼的?黄宇光认为麻醉讲究合理调控,既不过,又不缺。1993年他从美国学成归国,引进了手术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让患者自己调控药量。什么时候给药、给多少药,患者的感觉比医生更清楚。麻醉学科作为发展时间最短但却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并不为患者所熟悉,也缺乏兄弟科室理解与认同。让麻醉科医生窘迫的是,由于工作不为人理解,不但让麻醉科医生缺乏被认同感,更严重的是阻碍了麻醉学科的发展。郑传东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麻醉学已经到了精确麻醉、可视化麻醉的时代,这就要求医院增添各种新的设备和药物、开展各种新的技术,但与其他学科相比,麻醉科得到的支持力度要小很多,提出的发展要求通常难以获得医院层面的理解和支持。麻醉科医生必须具有多科医生的能力,是通晓各种手术步骤的内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甚至影像科医生等。郑传东说,麻醉科医生不能说是全能,至少可说是多能的临床医生。我国现有麻醉医生10万多人,是美国的2倍,但从手术室与麻醉医生配备比来看尚有巨大缺口。黄宇光说,除了麻醉医生数量不足,我国麻醉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均衡,亟待加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麻醉医生执业水平。前几年,我国一些医院不时出现低级错误,有的右腿手术却切掉了左腿。黄宇光在国内率先倡导推行手术三方核对制度,让患者家属、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在不同时段共同确认,并在协和医院普及严格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麻醉医生正逐渐成为手术安全体系的主角和引领者。如果手术中出现的失误未上报,会受到严格的处罚;而按规定上报失误,不仅不会受到处分反而得到相应的奖励。黄宇光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称之为“带着放大镜”找错误。他说,只有及时发现人为的错误,形成向错误学习的习惯,优化制度和流程,从系统上堵塞漏洞,才能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郑传东说,麻醉科应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体现出麻醉科医生的价值。出路就在于大力进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麻醉科自身的实力。黄宇光说,麻醉科不只是临床辅助科室,而要成为临床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麻醉应该没有禁忌症,要让危重病人重获生机。手术结束,麻醉没完(延伸阅读)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对于全身麻醉病人,应使其神志完全恢复清醒,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局部感觉、运动功能应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循环、呼吸、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发生麻醉并发症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本报记者 王明峰整理)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心脏手术苏醒后的注意事项
  心脏手术时,患者一般都要使用呼吸机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麻醉清醒后,患者通常会感到咽部不舒服,不能讲话,因此气管插管正位于患者的咽喉部位。此时虽然病人会觉得很难受,但是一定要明白呼吸机的重要作用,主动配合相关治疗。在气管插管的这段时间,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放松,因为一个乐观并充满信心的心态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在该期间患者感到口渴、饥饿、口中有痰、伤口疼或想要大便时,一定不要张口说话,而应通过手术钱了解的各种常用手势来表达您的需要。
  除此之外,患者在拔出气管导管之后的4小时内是不能喝水的,若感到口唇干燥,可在嘴唇上放置湿纱布,同时也可提前自备含水量较高的润唇膏免灾气管导管拔除后可屠宰嘴唇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通常在有监护的情况下,患者是插着导尿管的,您感觉到的想小便的感觉其实是一种不适应感,这是由于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所造成的,小便会立刻通过导尿管流出,不会产生蓄积。遇到这种情况时若患者能放松心情,一般这种感觉会在适应后消失的。
  当患者运用手势还是无法表达您的不适时,可以通过写字来说明相应的意愿。但是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在插管和麻醉状态下,患者往往难以书写清楚。
  在刚进行完心脏手术后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自身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要坚持下去,同时要相信医生,因为监护室24小时内都有医生会随时观察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当然也要相信自己的家人,在患者未脱离呼吸机支持钱,他们都在等候您康复的好休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肺癌切除新技术:不插管不全麻 醒后走回病房|胸腔镜|插管_凤凰资讯
肺癌切除新技术:不插管不全麻 醒后走回病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广医一院胸外科在5年前国际上出现的‘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他说,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一般都能在4小时内恢复进食与行走功能,年轻的患者甚至可以在术后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康复的速度。部分简单胸外科手术,如肺大疱切除术、手汗症根治术、肺段切除术等,甚至可以在24小时内出入院。“可以说,‘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革命性地实现了将部分胸部手术变为‘日间手术’。”
原标题:肺癌切除新技术:不插管不全麻 醒后走回病房  来自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的40多位洋专家在广州接受“无管”胸外科微创手术培训(右二为何建行)。图片由通讯员提供广医一院胸外科专家全球直播“无管”胸外科微创手术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方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说是胸腔手术,必定是凶险万分的大手术,不在医院住个十天半月出不了院;在很多影视剧中,万一不幸需要做胸腔手术,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肯定会插满管子上呼吸机,术后久久不能醒来……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传统的胸腔镜肺癌手术中,患者不仅要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来呼吸,术后也要留置胸管、尿管等,经常还要在ICU观察24小时后方可以进食、活动。然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再次“刷新”了我们对胸腔手术的认识。12月9日,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无管”胸外科微创手术培训班上,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胸外科专家现场观摩了13台“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其中10台由广医一院胸外科专家主刀,3台由西班牙Coruna大学医院微创中心主任Diego Gonzalez教授主刀。12月10日,中外专家又联手完成了两台“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和4台复杂手术,并通过网络面向全球的胸外科医生进行了直播。据悉,跟传统的气管插管微创胸腔镜手术相比,这种“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可以让患者在术中无须气管插管,术后无须留胸管和导尿管,而且,患者在4小时内即可进食和行走,有的患者甚至可以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很多患者可以手术当天就出院。通讯员韩文青全球直播患者上午手术,下午达到出院标准12月10日,当天上午,何建行和他的团队在直播镜头下,在自主呼吸麻醉下,通过两个5mm的切口,做完了一台心包囊肿的切除手术,用时仅10分钟;广医一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汉章教授和他的团队,也在自主呼吸麻醉下,完成了一台双侧交感神经链的切除手术,用时仅30分钟。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术后仅1小时,两个患者就已清醒,自己走回病房,而且很快就恢复了进食、饮水。当天下午,他们达到了出院标准。他们还自己步行到会场,与参加培训班的专家交流术后的感受,并在第二天参加了医患交流“派对”。在当天的直播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是何建行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右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型手术。据介绍,这需要在全腔镜下同时完成肺动脉机械成型和支气管切除重建,是一台超高难度的手术。而且,患者的手术病灶还侵犯到了心包,切除难度更大。何谓“无管”术中不插管,术后不留胸管和尿管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方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教授介绍,所谓“无管”,就是患者在术中无须气管插管,手术过程患者保持自主呼吸,无须借助呼吸机,术后无须留置胸管和导尿管。“这是广医一院胸外科在5年前国际上出现的‘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他说,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一般都能在4小时内恢复进食与行走功能,年轻的患者甚至可以在术后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康复的速度。部分简单胸外科手术,如肺大疱切除术、手汗症根治术、肺段切除术等,甚至可以在24小时内出入院。“可以说,‘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革命性地实现了将部分胸部手术变为‘日间手术’。”“当然,我们说的‘无管’,并非每一台手术都不需要插气管、留置胸管和导尿管。”何建行教授说,有时可能在不插气管、留置胸管的情况下,留置导尿管,有时也可能需要留置胸管,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这些‘管子’,能免则免。” 传统手术易致术后咽喉疼痛、咳嗽、感染“要分析‘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就要先分析一下传统的‘有管’手术的缺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君介绍,在传统的胸腔镜手术中,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手术。而全身麻醉需要使用肌松药,会使得患者包括呼吸肌在内的全身肌肉都完全处于松弛状态,患者在术中不能自主呼吸,需要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才能呼吸。然而,术中气管插管,可能会增加引起各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包括:肺部感染、通气压力肺损伤、肺扩张损伤、支气管痉挛、心功能受损及心律失常等,此外,也会给声带、咽喉等带来损伤,引起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刺激性咳嗽等不适,同时,气管插管也可能会带来机械性肺损伤。而且,由于麻醉中使用了肌松药,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使清醒,也不能马上恢复行走、进食等功能。此外,由于全身肌肉的松弛,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都需要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对膀胱和尿道,都有刺激作用引起术后不适。在传统手术中,由于担心术后有渗出或积液,通常都在术后在患者体内留置胸管,而留置胸管,就会有伤口,也就更容易引起感染。这些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从而影响术后的快速康复。“无管”优点无“插管”损伤,术后恢复快刘君介绍,“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采用的是静脉复合麻醉技术,并不需要使用肌松药,因此,患者在手术中“只是睡着了”,但全身肌肉并没有处于松弛状态,因此,完全可以自主呼吸。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就意味着不需要气管插管,就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使用自主呼吸状态下静脉复合麻醉技术,可以避免肌松药的残留作用,降低因气管插管引发的各系统并发症几率,术后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恢复更快,康复也会比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更快。由于在麻醉中没有使用肌松药,术后根本不需要留置导尿管,术中如果手术时间短,也不必插导尿管。至于胸管,由于越来越精细化的手术,术后留下的积液很少,经临床反复观察,术后的积液一般可以自我吸收,因此,“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已无须留置胸管。“相对传统的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采用‘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术后的禁食时间、术后的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刘君总结,可以说,这项新技术有三大优点:一是患者可以更快速地康复。传统的气管插管术后进食时间通常为麻醉后24小时或术后第二天,而“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对全身植物神经影响较小,通常在术后4~6小时即可以进食,加快胃肠蠕动,增加肠内营养吸收与代谢,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恢复;在出院时间上,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而传统的“有管”微创胸腔镜手术,至少需要住院一个星期。二是可避免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肌松药的残留作用通常表现为:肌力恢复时间延长,呼吸肌肌力不足,通气能力不足,有效通气量下降。由于非插管麻醉患者在术中未使用肌松药,则避免了这一麻醉副反应,术后呼吸肌功能恢复更快,从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三是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在对比研究中发现,非气管插管组的炎症水平低于气管插管组,因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少,使用抗生素时间也较短。技术难点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须紧密配合刘君介绍,“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的配合,除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精湛程度要求高外,对麻醉医生的要求也相当高。在非插管麻醉中,麻醉医生需要将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肋间神经阻滞、术中迷走神经阻滞、胸膜表面浸润麻醉等多种麻醉方式进行个体化的组合与搭配,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术式进行评估与选择,既保证患者的术中稳定,又利于其术后康复。同时,还需要麻醉医师对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有着相当高的承受能力和应付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比如,万一在手术中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经过处理不能缓解,就需要术中更改麻醉方式,麻醉医师需要在患者侧卧的体位下,进行气管插管,这是对麻醉师能力的基本要求。”他说,不过,这种在手术中转为气管插管的病例仅有2%。适宜人群肺功能差的患者是最大受益者“如今,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标准根治术式,仍然是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淋巴结清扫。”刘君介绍,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等都可以采用“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而如手汗症、胸膜活检、肺大疱切除、周围型结节等较简单的胸腔镜手术,更适宜采用“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有了这一技术,最受益的人群是肺功能差的患者。”意大利罗马大学医院胸外科、国际最早开展非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Eugenio Pompeo教授解释,因为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而言,气管插管的风险比较高,经比较,在手术之后,非插管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要比插管的患者少。不适宜人群BMI超过30不宜做“无管”手术何建行教授也坦承,“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也并非适合任何人群。比如,肥胖者就不适宜采取这种手术。他解释,这主要是因为肥胖患者的器官负担重,在手术中,横膈肌容易被压迫。“因为BMI小于23的患者,基本都可以做‘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但如果患者的BMI超过了30,就不宜做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257
播放数:1504
播放数:3264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手术前为什么要插尿管?
我的图书馆
手术前为什么要插尿管?
很多住院做手术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术前准备重要的一项就是插尿管,可是这根小小的橡胶管放在尿道里实在是不舒服。插尿管的目的何在?就是想给病人点“颜色”看看吗?如果病人不配合,术后就不给病人拔尿管了?在医患矛盾如此尖锐的今天,我相信每一个在正规医院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每天无不是认真地遵守诊疗常规和上级医生的指示干好每一项工作,下班的心愿就是这一天既没有出错,也没有病人投诉。因为即使我们干的再好,也可以被病人投诉态度不好,而无缘无故就被病人扣上一顶“态度不好”的帽子,也是我们不愿意面临的无奈的伤痛。就说插尿管吧,显然不是哪个医生心血来潮下个指示,护士就给病人去插了。插尿管,医学术语叫做导尿术,指的是从尿道或者非尿道途径将导尿管或者其它性质引流管插入膀胱中引流出尿液的过程。导尿是有适应症的,不是为了诊断疾病,就是为了治疗疾病,或者是术前的准备,适应症如下:为尿潴留患者引出尿液,减轻痛苦;协助临床诊断,留尿做细菌培养、包括普通细菌培养和膀胱灭菌尿培养;膀胱病变,如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颈狭窄时用以测定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容量和膀胱压力;膀胱病变诊断不明时,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抢救危重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以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尿失禁和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并训练膀胱功能。留置导尿术可以说是大部分手术前必备的术前准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持续性排空膀胱,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术中损伤膀胱和影响手术操作,比如盆腔器官术前准备,避免盆腔手术误伤脏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的作用,泌尿系统手术后也便于引流和冲洗,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插尿管,男女大不同,男性尿道长约18-20cm,女性的尿道长约4-5cm,所以在插尿管的时候,护士放入的导尿管的长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也请您放心,是否正确把尿管插入膀胱而不是误差入其他器官,也是有迹可循的。操作过程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看到尿液排出,这就是插入膀胱最有利的证据。术前插尿管看来是必须的,相信大家已经无疑义了,可是插尿管确实不舒服。这也是有原因的,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可导致膀胱痉挛,同时患者的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引起尿道口疼痛。因此男性患者导尿时使用利多卡因已经成为国外的一种操作常规。但是目前,国内外女性患者导尿时仅常规使用不同的润滑剂对尿管进行润滑,而不常规使用利多卡因以缓解插管时疼痛。看着是不是有点歧视女性哦!但是有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导尿前尿道内注入利多卡因、或用利多卡因乳膏(凝胶)润滑尿管可以降低插管时疼痛,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率。期待着女性患者导尿时也把使用利多卡因作为一种操作常规。对于尿管的选择,临床常规使用的橡胶导尿管因质地较硬、对尿道粘膜刺激性大、不宜固定及易脱落等影响,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是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妥,不需胶布外固定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导尿管型号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号型,比如14Fr气囊管对大多数患者比较合适,该尿管粗细适中,成人患者较能接受。而对于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可以导致患者强烈的应激反应,我们也可以选择麻醉后插尿管导尿。比如笔者所在的医院的妇科的大部分手术,就已经选择在女性患者麻醉满意后,由手术医生亲自给患者无痛下插尿管,不仅避免了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情,也减少了不良刺激和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参考文献:1、杜少英,杨楠,陈玉芳,窦昊颖,利多卡因用于女性导尿术的荟萃分析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Mittenberg W,Canyock EM,Condict D,et al.Treatment of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following mild head iniury .J Clin Exp Neuropsychol, -836
3、何海燕,刘树林,赵艳红,麻醉术前后导尿术的效果比较 [J].河北医药,) 3、徐金花,冯启云,妇产科手术患者在麻醉后行留置导尿术的护理干预评价.中国保健营养,2013,05.4、《诊断学》第8版.(【付虹医生】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需要转载,请联系本文作者付虹,微信公众号rainbow_96sina!)
馆藏&217371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