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阿里巴巴新零售混改中国联通混改最新消息

中国联通“混改”净利猛增176% 今年继续探索新零售|中国联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联通“混改”净利猛增176% 今年继续探索新零售
中国联通“混改”净利猛增176% 今年继续探索新零售
  交出首份“混改”成绩单 净利猛增176% 今年继续探索新零售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文 多
  3月15日,中国联通发布了2017年数据。据联通于A股发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全年中国联通公司经营业绩成功实现反转并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中国联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0.2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增长176.4%。4G新增用户7033万户创历年新高,4G用户总数达到1.75亿户。
  作为三大运营商唯一“混改”试点企业,“混改”进程如何这一次得以揭晓。通信主业之外,联合“混改”伙伴,中国联通已经开了体验店,做起了零售生意。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2018年将积极推进渠道运营向线上、线下全触点运营转型,线下推动渠道向新零售转型,探索推广新零售门店。
  宽带收入下滑 将避免价格战
  中国联通去年一年的业务中,一方面是4G用户借助多样化的互联网定制化套餐实现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宽带业务收入下滑。
  据早前中国联通在H股市场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累计到达数2.84亿户,全年累计净增数2034万户。其中4G用户累计到达数1.75亿户,全年累计净增数7033万户,较2016年4G用户净增数明显增长,4G用户市场份额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同在2017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4G用户增长分别约为1.15亿、6017万户,分别累计达到约6.01亿户、1.82亿户。
  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4G用户新增用户方面,联通和电信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中国移动方面增速有所下滑,中国联通和电信正在慢慢蚕食市场份额。2017年全年,中国移动累计净增1.14亿户4G用户,远远低于2016年的新增约2.23亿户。
  宽带方面,截至2017年末,中国联通全年新增130万户,联通、电信、移动有线宽带用户总数分别为0.77亿户、1.34亿户、1.13亿户,中国联通排在末位。市场增速低于其他两家运营商,2017年全年联通实现固网业务服务收入908.7亿元。
  对于宽带业务继续保持低迷,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固网宽带领域的竞争,从2016年开始变得比较激烈。2017年联通在宽带的用户尽管没有出现负增长,但是收入较去年出现了2.6%的负增长。未来,中国联通仍然要避免价格战,通过视频内容和智能家庭,通过非价格因素来获得市场。
  牵手网络巨头继续改造门店
  去年8月,中国联通揭开“混改”面纱,引入BATJ在内互联网企业等约780亿元巨资。
  今年2月8日,中国联通举行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副总裁尹兆君、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卢山、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和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胡晓明得以进入董事会,在管理层获得话语权。
  据《证券时报》报道,王晓初在上述股东大会上表示,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以及各战略股东已经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新零售、基础通信业务等8大领域展开实质性合作。
  更为明显的是,由于混改资金的加入,中国联通自由现金流同比提升5.6倍至429.2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46.5%。
  此外,作为一家通信服务提供商,联通混改之后的一系列动作中,新零售也格外引人注意。王晓初在2018年工作会议上表示,联通将推进互联网化运营,通过新零售、无界零售,加快新零售互联网化,加快产品互联网化。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此次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在渠道建设上,2018年将推进渠道运营向线上、线下全触点运营转型。同时持续拓展触点合作,线下推动渠道向新零售转型,探索推广新零售门店,建立以门店为核心的立体化营销体系。
  去年12月,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中国联通智慧生活体验店”在上海开业,除了联通传统的入网、缴费业务之外,体验店集合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及数码家电类产品。此外,联通与京东、苏宁分别打造的智慧生活体验店也已亮相。中国联通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体验店不仅仅是试点,还会进行推广。
  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十几年前开始,电信运营商为联系用户就建立了完整的渠道体系,中国联通营业厅和社区合作店遍布全国,而这些对于苏宁、京东、阿里的线下零售布局无疑是一大互补。马继华同时表示,新型零售的核心并不仅仅是渠道融合,而是数据打通。如果忽略了数据打通和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的融合不仅不会发挥出协同效率,相反还会成为负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文章关键词:
@@status_text@@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如何看待联通混改方案? - 知乎47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分享邀请回答2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如何解决未来成长性问题?
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了,作为以集团整体进行股改的标杆股,加上运营商和BATJ们的投资等因素,成为媒体和业界人士分析评论的热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中国联通混改,如何看?个人重点关注三个点,即:参与投资的股东、员工持股和未来业绩成长性。而关键还是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以下分析基于中国联通于日下午在官方渠道发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2017中期业绩公告》及相关内容(虽然公告发布内容有些小小的插曲,但不影响对基本情况的分析)。一、参与中国联通混改的股东价值分析根据公告内容,战略投资者向联通A股公司认购约90亿股新股,并向联通集团公司购入19.0亿股联通A股公司股票,共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35.2% ,价格为每股人民币6.83元”,总交易价格约为人民币780亿元。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有四类:1、大型互联网公司5家,分别是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和苏宁(在第一次公布的内容中苏宁放在了垂直行业公司类中,修改后放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类,这可能有点抬高苏宁了)。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将在零售体系、渠道、内容、家庭互联网、支付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度协同;2、垂直行业公司四家,分别是滴滴、网宿科技、用友、宜通世纪和光启kuang-chi。与垂直行业公司在物联网、CDN、系统集成领域深度合作。3、金融企业产业集团,有中国人寿(第一次公布的方案中还有中国中车,但中国中车在自己的公告中声称并未参与。但《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中车集团获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通过基金间接参与了联通混改)。与金融及产业集团在产业互联网、支付金融领域合作。4、产业基金,有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前海母基金。产业基金则为联通提供其投资的大量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进行更多对接的机会。从上述四类战略投资者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股东的基本价值点具体来讲:1、大型互联网企业,除了公告中所说的几个点外,其实还是各有侧重,具体来说,从中国联通和腾讯合作的大小王卡、和阿里合作的蚂蚁宝卡情况来看,更多的与这些企业的互联网渠道对于基础电信业务放号以及流量售卖的价值点。和百度的合作,结合百度在AI方面的布局,重点是通过AI对联通业务的改造和带动。而阿里、京东、苏宁本身还是虚拟运营商身份,因此在基础电信服务方面,与中国联通也有紧密的结合点。总之,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价值点是全方面的。而且,从将来同业竞争的角度考虑,大型互联网企业参与了中国联通的投资之后,今后如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有类似的动作,会受到更多的约束。这种约束对于中国联通是有利的。2、垂直行业公司,网宿是国内最大的专业CDN公司之一,双方的合作价值点不言而喻。而滴滴在数据方面的积累也是十分丰富的,物联网的合作也有很好的基础。用友在企业服务方面颇有建树,同时用友也是虚拟运营商身份,双方在基础电信服务方面有基础,可以通过企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因此,这类公司比较有看点的是另外两家,即宜通世纪和Kuang-chi光启,从这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业务介绍来看,只能说,是非常垂直的合作点。可能反应在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中,这个类型的企业不太好找。根据公开资料,宜通世纪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内从事专业通信软硬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的产品是系列信令采集分析产品和光口采集设备等。Kuang-chi光启是一家全球化的创新集团,2010年由5位杜克大学、牛津大学博士归国创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主要业务涉及航空航天工业、新型空间服务、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新型无线通信等产业。3、金融企业产业集团,主要是在产业互联网和支付金融领域,但从目前腾讯和阿里在金融支付领域的成就,其实有没有中国人寿都影响不大,但从未来发展变化角度来看,腾讯和阿里在支付领域不是没有变数,所以选择一些备份也是必要的。4、产业基金,从面上看,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前海母基金可能更多是打酱油的,或者它们连一般的财务型投资者都不算,因为比较强势的财务投资者都会追求比较快的投资回报,会有必要的对赌协议。但是,从中国联通的这个混改来看,显然短期的对赌协议是不适用的。因此,我们联系这两家基金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其实他们也不是财务投资者,是战略投资者。如果我们结合中国联通在财务投资公司的运作情况来看,未来在其他投资方面,股东之间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通俗的讲,是有可能带着联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一起玩。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注册,股东包括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发起人)、建信投资、招商金葵、中国兵器、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交建、中车资本和金融街集团10家中央和地方国有、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母子基金、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服务与中央企业发展,支持央企行业整合、专业化重组、产能调整、国际并购等项目,促进国有骨干企业、行业优化布局。前海母基金:2016年1月份成立,来自4类LP,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保险金融机构,一批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控制人。基金管理方在发布会现场介绍,前海母基金整体投资策略追求低风险,中高收益,以参股优质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主,以直接投资和短期投资为辅。一句话,参与中国联通混改的战略性投资者都很不简单,对于中国联通而言,跟着这么多战略投资者一起玩,机会很多,也很容易出现挑花了眼或者自己跟不上趟的问题。到那个时候,就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核心团队的人员的能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二、员工持股的意义不仅仅是打鸡血在中国联通公布混改方案之前,曾有传言说员工持股方案可能高达13%,根据我所掌握的一般信息,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上限是10%。因此,13%的员工持股比例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对持股的强烈期待。最终公布的比例是2.7%,这个比例个人认为也已经是很难得了,毕竟是一家大型央企的整体股改,牵扯到员工持股的具体操作细节很复杂。如前文对战略投资者的价值分析所提到的,中国联通跟一群高手一起玩,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所以对于核心团队的再锻造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而员工持股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企业,主要也是对核心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如果面积过大,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这个持股计划,主要在于对关键人员的激励上。但又不仅仅是解决打鸡血的问题。结合员工持股计划,个人认为至少还会有一下几个动作在后续逐步展开。一是从员工持股的价格来看,3.79元,按照股改停牌前的收盘价7.47元,折价将近一半。相比战略投资者的认购价格也超过80%,当看到这样的定价的时候,一些看表面数字的人表示非常羡慕。其实,大家都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这样诱人的价格,意味着必然有其他一些对价,比如纳入员工持股计划的人的薪资待遇可能要做重新的考虑,这样做也有利于至少在锁定的三年里把联通的人工成本有效的降下来。另外,未来联通的发展成功性,在一些人看来也还是存在不确定的,即对混改引入BATJ这些战略投资者的价值还有一定的怀疑。因此,3.79元是不是一个完全无风险的定价,也不能完全说死。此外,如果员工持股对团队士气的提升带来积极的作用,加上互联网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对内部效率的改善,意味着业务流程等都会出现变化,可能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因此,员工持股计划,不仅仅打鸡血这么简单,联动效应还在实施之后。三、未来业绩成长性的预期和可能的手段如前文所述,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公布之后,业内人士和行业分析人士,对于中国联通未来的发展前景的预期也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总体上来看,我个人还是比较不确定的乐观看好中国联通的未来业绩成长性的。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增收角度来看,从基础电信服务和创新业务收入两个方面来看,基础电信服务,通过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企业的合作,重点依赖互联网线上渠道拓展,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主要是中国移动)手上抢市场份额,当然另外两家尤其是中国移动不会被动等着挨打,但有些竞争,未必是对称的。因此,在基础电信业务方面,对现有的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会发起强有力的挑战。在创新业务方面,互联网企业和垂直行业公司都会有更多的切入,共同做大蛋糕,一部分分给中国联通,或者处于战略需要,一部分合理转移给中国联通。从而,使得中国联通在营收上得到改善。二是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从4G开始,电信运营商都在提基础电信服务网络要做减法,要进一步互联网化,按照互联网的思路而不是本地网的属性来进行管理。这个工作在5G时代,特别是在引入了BATJ大型互联网企业之后,有望真正得到改善。同时,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对于中国联通提升效率,线上渠道对于降低经营成本,都会有促进。三是如果线上的效率得到提升,那意味着线下的营业厅等实体渠道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盘活,或出租或出售,获得这部分盘活的资源的效益。此外,通过金融企业集团和产业基金的合作,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其他央企、国有企业或者项目的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三个方面都能对中国联通的未来成长性带来积极的价值。中国联通混改方案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可以获得约800亿的资金补充,主要用于4G网络的能力提升和5G网络的发展布局上,从网络的投入来看,800亿之巨也不过只够短期用。从长期来看,还是从体制机制、企业活力、业务发展、团队战斗力等方面解决企业未来成长性的问题。因此,对中国联通未来成长性的预期,才是最为关键的。而作为央企混改标杆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预计正式方案实施后,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动作跟进。【文/笨手蛇,仅用于所授权平台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091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狗尾续貂,蛇叔画足,同归殊途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虚拟运营商微信公众平台中国联通混改渐入佳境,为何股价却屡遭打脸?_【快资讯】
中国联通混改渐入佳境,为何股价却屡遭打脸?
中国联通的混改大幕已经开启,不过A股市场的投资者们似乎不怎么买单。在几个月内,中国联通的股价几经波折,截止到上周五收盘,中国联通的股价已经回落到6.83/股,当天最低价为6.81元。巧合的是,这个价格正是BAT等巨头入股时的非公开价格。而实际情况是,市场上叫嚣着“抄底二马”的投资者却寥寥无几,中国联通的股票成交量再创新低。而同样是“二马争霸”的新零售领域却是另一番光景。随着永辉与腾讯的投资关系曝出,一系列新零售概念股在一周之内连续上涨。从近期中国联通的混改进度来看,这个电信巨头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到了巨头之间的新零售布局。从门店改造、引入电商功能到后端的系统共享,俨然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电商实体店。同是新零售的自家兄弟,也就让中国联通的股价有了一种被错杀的意味。与此同时,由中国联通发起的“各主题免流量卡”业务倒逼中移动、中电信联合外部互联网合作伙伴入局,争相推出定向免流量业务。这意味着,未来当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下,用腾讯视频还是用优酷视频,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我们的天然喜恶,而是手机SIM卡的免流量规则。第一次,看似已经脱节的电信运营商们竟成为掌握手机App生杀大权的执剑人。这场混改所关乎的不仅仅是中国联通的未来,也是一场关乎互联网巨头生存空间的SIM卡生态战争。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规模化的线下营业厅网络在电商制霸的年代,许多不盈利的实体店成为传统零售大鳄们的负资产。但今非昔比,互联网巨头频频加码实体店建设。阿里与腾讯系不惜重金控股线下零售商超,就连许多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社区夫妻店都开始面对“二选一”的问题。今年4月份,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高调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同期阿里巴巴也高调宣布,零售通将在未来一年覆盖100万家零售小店,并推出了零售通线下项目天猫小店,称财年内“天猫小店”将突破1万家。不难理解,在零售行业陷入增长瓶颈的当下必须寸土必争,通过“万物皆入口”完成零售版图最后的拉锯战。通过百度地图在北京范围内搜索“中国联通营业厅”,可以得到1621个准确的门店地址;中国移动营业厅的搜索结果更是高达1844个,可见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有着相当可观的门店数量。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的一大段时间里,这些门店的存在感被大大扼杀。手机销售、话费充值等增值服务的应用场景被扩展至线上,营业厅门店仅作为销号过户等非常规业务的必去场所。不过即便如此,很多营业厅门店还是门庭若市,数亿用户产生的长尾效应不容小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营业厅作为连接用户与企业的枢纽,本应该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一旦营业厅内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得以提升,大量长尾流量也会得到一个可观的增收通道。同样的跨界零售,营业厅场景有哪些新的可能性?随着中国联通混改进程走上正轨,近期阿里、京东、苏宁也纷纷与联通营业厅开展了门店改造计划。根据新闻稿显示,这些被改造的智慧门店将和各大混改参与方的电商平台捆绑,通过门店输出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库存的购物功能场景。以阿里巴巴参与的中国联通智慧生活体验(上海苏州路店)为例,店内提供包括AR购物、云货架、天猫精灵等功能,俨然一个电商实体店的既视感。用更加通俗的话说,中国联通正在成为各大零售巨头的新零售入口。联系上周国内A股市场新零售概念股大涨,中国联通股价却跌跌不休的尴尬情形来看,或许很多投资者尚未理解新零售的本质。比起在大润发接入支付宝,中国联通的新零售入口价值又能差到哪去?不只是中国联通,其它电信运营商甚至是“两桶油”的加油站,都有可能成为新零售的战场,不把它们列入“新零售概念股”是不科学的。电信营业厅的门店布局与传统商超不同,传统商超往往要将周边人流、区位属性作为开店的考量标准,难免在覆盖面上有所取舍。电信营业厅自身的功能属性导致其必须从全局角度覆盖更多区域,这恰恰是其作为新零售入口的优势所在。联通的门店改造计划与顺丰前两年主推的“嘿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二者的命运却不可同日而语。嘿客的滑铁卢很大程度上受三大因素所致:一是顺丰公司轻营销的企业基因,让普通用户无法准确了解到嘿客的全貌与愿景。二是顺丰单打独斗进入零售市场,不打招呼就动了产业链其它势力的奶酪。三是生不逢时,嘿客诞生的2014年尚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参差不齐的O2O企业充斥着整个浮躁的市场,全民移动支付的趋势还在培养中。现如今,嘿客当初所面对的阻力已经逐渐降低,又恰逢阿里京东竞争白热化,中国联通的门店改造计划自然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重要筹码。迟来的联通在线,以及它错综复杂的新使命12月8日,联通在线公司宣布成立。联通官方通稿称,联通在线将实施“185”生态战略,发力消费互联网领域。似曾相识的表述难免让人把联通在线与中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横向对标。不过咪咕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经成立,如今的版图布局俨然是一个“迷你BAT”,联通在线几乎迟到了三年。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年这个数字本身,已经是一个绝对壁垒。在中国联通最初的混改方案里就有“创新业务”这一项,联通官方公告称,将在零售体系、渠道触点、内容聚合、家庭互联网、支付金融、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与四家互联网公司展开重点合作。另一方面,BAT旗下在大文娱方面已经做出大量版权投入,为何要为联通注入资金去做一件看起来重复的事情呢?另一个细节值得回味,今年7月咪咕阅读与腾讯阅文集团因为版权问题而闹的对薄公堂,咪咕阅读起诉阅文集团合同违约,索赔6亿元。此外,咪咕公司旗下咪咕影院、咪咕视频、咪咕善跑、咪咕游戏、咪咕动漫、咪咕音乐等多个板块已经与BAT等互联网巨头产生了正面竞争。就像腾讯拥有微信与QQ两大分发神器一样,咪咕借助中移动的海量用户与手机预装功能,也拥有强大的产品分发能力。就在联通与BAT巨头推出定向App免流量卡之前,咪咕就上线了名为“咪咕流量”的服务,通过这种定向流量福利让中移动用户回流至咪咕生态内。移动互联网初期,百家争鸣下的APP生态完全让流量成为了其附属品,用户自主决定把流量“打赏”给哪个移动App。中移动通过定向流量影响用户行为趋势的打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游戏规则,这一举动牺牲了运营商的部分流量收入,却让他们找到了一张消费互联网的入场券。在社交场合下,几大互联网巨头的高层从未把中移动甚至咪咕视为竞争对手,但中移动近年来的财报显示,其盈利能力已经进入上升通道,笑傲其它两大运营商。结合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板块布局,中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互联网巨头产生了冲击和压力。可见,联通在线的登场也就有了几分战术打压的意味。做互联网消费离不开版权采买这个大坑,联通的对外口径称,目前已发展了众多互联网合作伙伴,视频领域超300家,音乐领域超900家,游戏领域超700家。联通的互联网能力整合到联通在线后,将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战略投资者展开更深入合作。由此可见,联通在线的后端大概率接入合作伙伴的版权资源,而非另起炉灶重金布局;前端的独立品牌经由SIM卡、合约机预装生态与用户发声交互。这也同时为几大互联网巨头一直深陷亏损泥潭的文娱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增收窗口。大可不必对联通的“不务正业”过于担忧,也不必对联通在线过度解读。这会成为SIM卡生态下的新常态,也是电信巨头与互联网巨头之间新的平衡与制衡。如亚当·斯密描述,在创新到达极限的情况下,市场最终会形成自然垄断,成长为稳定的公共服务,自来水、电力甚至是如今被规劝合并的共享单车体系皆是如此。就像马化腾倍感无奈的那样,腾讯和阿里在太多领域存在竞争。而现在,有了一种新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水电煤不是AT当中的某一家公司,而是一张SIM卡所能影响到的一切。于是画风突变,新的战争开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混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