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不是都有走出强迫症的都是天才?

你真的有强迫症吗?我来告诉你真相文/若杉跟抑郁症一样,强迫症也是一个特别时髦的病。“我有点强迫症”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每每这样说起,语气中还略微带着一点小小的得意。“工作狂”、“A型人格”、“处女座”常常是强迫症的“重症人群”。仔细想来,发现我身边有强迫症的人还真不少。我的很多来访者有强迫症。一个来访者跟我说:“老师,我有强迫症。”“症状呢?”“比如有时候我在知乎收藏了一个特别好的回答,再看时就一定要翻回到原文;比如我写读书笔记,过后翻阅时就一定要把书重新找出来,再读一遍。”我的朋友也有强迫症。比如某次跟一个朋友吃烤串,点了一盘毛豆。再看时,发现朋友把吃完的毛豆壳整整齐齐的摆了一排,从桌子左边到右边。还有一个朋友,晚上睡觉要不停的检查门窗。冬天的时候,因为一遍遍的从被窝里爬出来检查实在太冷,她还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关门以后,用手机拍个照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一眼手机,然后才能安心睡觉。还有我自己,貌似也有强迫症,比如只要拿起一本书,不管好坏我都会看到最后一页;比如即使再冗长的电视剧,只要开了头,我就一定会看到结尾,并且从不跳集,不拉快进。所以,强迫症真的“大同”到“人人皆而有之”了吗?当然不是。 究竟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最新版(DSM-V)给出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A. 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强迫思维被定义为如下,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的焦虑或痛苦。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强迫行为被定义为如下: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B.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 或者写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C. 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 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D.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从心理体验上来讲,强迫症最典型的特点是:反复思考和重复行为是自我不协调的,患者备受煎熬。比如强迫性洗手,明明手已经洗脱皮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洗,往往陷入一种洗与不洗都难受的两难冲突境地。不过,自称有“强迫症”的你,看完了诊断标准,有没有觉得,你离强迫症还差了许多。别急,还有一个概念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不同的是,强迫性人格者内心并不觉得痛苦,他们的自我是协调的。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人格具有条理分明、固执已见和躬行节俭的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冥顽不化,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严守规矩,坚持己见。所以,准确的说,你口中的强迫症,只是强迫性人格。你熟悉的《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谢耳朵,就有着最典型的强迫性人格特质。 为什么会有强迫症?关于强迫症的成因,其实很复杂,但多数与“控制感” 有关。弗洛伊德认为,发展出强迫障碍的个体在婴幼儿期具有高度的躯体敏感度。如厕往往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关于控制感的主题,根据弗洛伊德的观察,他治疗过的强迫症者大多经受过过早或过严的大小便训练,或者父母在这个阶段干涉过多。而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强迫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原生家庭对控制的处理。比如一个家庭中,母亲过于控制,秩序感太强,对孩子几时睡觉、几时吃饭、吃饭要注意何种礼仪、睡觉要注意把脱下来的衣服摆放何处等等行为都有严苛的要求,这个孩子往往在长大后会有强迫症或强迫性人格特质。强迫型人格的功与罪因为强迫型人格者往往具有做事细心谨慎、完美主义等特质,因此不仅会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也往往是事业上的成功者。比如对数字敏感度要求较高的财务工作,比如对品质要求极高的设计工作,强迫性人格特质往往都会助其有更好的表现。有些强迫型人格还表现为强迫性助人,比如雷锋,比如南丁格尔。当然,强迫型人格也有其坏处,最常见的表现是所有的事情都瞻前顾后,难以做决断。南希·麦克威廉斯在她的著作《精神分析诊断》中讲过一个案例:她的一个思维强迫的女性来访者,在怀孕初期选择了两位产科医生,这两位医生工作于不同的医疗中心且在接生方面观念对立。这位女士在整个孕期一直反复比较哪家医院和哪个医生更好,斟酌自己是否已达到住院标准,直到即将临盆也没能做出决定,最后因分娩临近,不得不就近去了一个小诊所,由当时的值班医生接生。此外,强迫性人格还常常犯着“一叶障目”、“因小失大”的错误,比如太过在意某句歌词,而忽略了整首歌,太过在意楼体外立面的颜色而忽略了工程整体的实用性等等。絮叨了这么多,你的强迫症,不,强迫型人格,好些了吗?————The End————作者介绍:若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心理专栏作者。人生最大的理想是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写不同的文章。个人公众号:Rosan_life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强迫症患者都是天才?
强迫症患者都是天才?
生活中,强迫症的人群为一直都被认为是执拗性的精神疾病,但是不能否认他们身上有很多“未爆发潜能”,因此不少人将强迫症患者等同天才,但实际上强迫症患者与天才是有距离的。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强迫症患者明知某一行为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天才们都有强迫症:
天才们都有追求完美的特征,这种特征也正是强迫症的典型特征,于是天才拥有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强迫思考、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观念。这种状态会使天才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感,于是他们会通过强迫自己思考、工作来消除这种焦虑不安。
天才们的责任感异常强烈,强烈到可以忘记自己的存在,历史上出现过有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婚礼仪式进行中跑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的事,过分强烈的责任感使外人看来天才只不过的疯子、傻瓜而已。
天才们的自卑感与生俱来,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似乎从来没有满意过,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面对着自己的作品总是觉得不够好,然而这些不好的作品在一般人看来,已是高不可攀。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自卑感,使他们的作品水平不断的提高,到了一般人不能达到的水平。
强迫症患者身上的才能是不容否认的。“症状就是未爆发的潜能”,“强迫症,是大自然对强迫性人格在和平时期所遇到的障碍和扭曲的一种天然修正”。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种潜能无法真正释放出来,而只能通过症状“折中的”、“妥协的”、“隐晦的”、“象征的”表达呢?因为我们的“仔细”和“毅力”都只使出了一半,症状就在告戒我们要把自己的才能完全的表达出来。简单说,仔细、耐心、谨慎、怀疑、善于思考等才能仅仅释放到了解决理性的问题这方面上,就是只用到了学习上,却没能将这些才能也同样释放到情感上面。患者没能挖掘和利用他们身上敏感细腻的情感感知能力,导致情感受到压抑。症状是修正,但不是要把我们修正成大大咧咧的人,而是要教会我们平等的对待理性和情感,既要仔细的对待理性的问题,也要发挥自己细腻的情感感知能力,不要压抑情感,这样我们才能完善。
不要企图将强迫症患者变成大大咧咧所谓潇洒的人,不能否认他们的理性、敏锐、仔细、谨慎、善于思考和怀疑精神。他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发挥这些天生的优势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而不是否认这些才能,逼着他们“潇洒”。许子东:林彪具有强迫症 是天才的缺陷|陈水扁| 林彪_凤凰卫视
许子东:林彪具有强迫症 是天才的缺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陈水扁因身体原因获准保外就医,保释金两百万新台币。陈水扁认为以自己的身份,两百万的保释金太低了。凤凰卫视1月14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终于有一个跟台湾有关系
窦文涛:怕风,你知道林彪吗,怕风怕光怕水什么的,怕到一个什么程度,怕到就说他这个家里这个几层窗帘,他这个窗帘上甚至弄小纸条,他看有一丝风进来他就拉肚子,跑去拉稀,但是这个跑肚拉稀我认为又是完全是心理,照这么说的话是跟某种神经衰弱心理有关的。 许子东:可是偏偏这么一个怕阳光的人,后来只有他有资格站在红太阳的边上,就是只有他靠近毛主席。 窦文涛:你就说为了去,表示我要去开一次会,要在公众场所露一次面,这对病人来说,你就觉得好奇怪,他在自己家里坐着,窗门都必须闭成那样,水龙头滴水的声音不能听到,听到就崩溃了,可是这样一个人,他又要第二天去跟毛主席一起上天安门广场检阅百万的人,他又能去,而且他做足了什么样的准备,在那站一会。 孟广美:应该就是强迫症,这就是强迫症,有一部电影就是托尔森演的,他出门之前一定要把门反复的一二三四五,关五次,然后上锁一二三四五,然后走路的时候他要往前走五步,然后退后两步,再往前走,就说这种强迫症每个人症状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相信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就像你讲必须做到很好很好的心理准备,要突破自己的心防。 许子东:也是天才的代价。 孟广美:对。许子东:林彪具有强迫症 是天才的缺陷 许子东:林彪打仗是个天才,年纪很轻打过那么多的仗,天才必有特别的缺陷,他后来的缺陷就是这两个,他讲的对强迫症,不仅上天安门的时候是强迫症,在家里那个也是强迫症,你讲的那个题目太大,政治家的病真是能写好几本书了,陈水扁的事情我倒是想到全世界来说,你执政过的一把手后来被后面取代的人送到牢里或者彻底打倒,这个比较集中的是亚洲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也都有这样的情况,反而西方国家呢好像他们用了一个什么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就算是你是总统,你犯了大的事情,他们也有个方法就是让你给你特赦掉,本来是有罪的但是下去了。 孟广美:会封顶就是了,不会让你那么的。 许子东:欧洲也是,你没看到一个人一下去就坐牢,这个情况好像是,就是东南亚这一带,你看都有过,韩国、菲律宾,菲律宾是来来去去几次,印度尼西亚。 窦文涛: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美国总统,贪了多少个亿,难道不需要坐牢吗。 许子东:肯定有一些方法早就限制他不能走到这一步,所以使得尼克松就窃听人家的开会对方政党的开会的东西,他窃听,他就要下台,克林顿跟莱文斯基就要差点被弹劾,所以他们一个是之所以不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一套制度的保证,但另外从后果来看,使得他们好像对这个第一个这个人,对他好像有一个叶利钦当初普京代替他的时候,据说我也只是据说,就他也谈了很多钱,但是最后他下来的时候是等于就是说,我下来但是你不能清算我的这个东西。 孟广美:条件交换。 许子东:所以叶利钦现在不大提起,普京也不大去讲他,中国还觉得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弄掉还不好,叶利钦这个例子很多时候用这个方式的,你把权利交出来,我们就不追究你了,就这样,但是台湾的这个陈水扁这样下来,一般的台湾人心里,一般的台湾人,台湾蓝绿分的太清楚,没法来公平客观的判断这个情况,他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太过分,就是说原来当家的人现在就要坐牢。 孟广美:其实蛮多人挺同情他的,尤其他可能现在两年前有一次出现的时候,那时候他就一直希望能够保外就医,他出来讲话都讲不清楚,走路就是非常的步履蹒跚,手就有点像中风一直抖,我那时候看了那个片段之后心里真的特别的难过,我就觉得说这个没有必要去到这么的,然后我刚才没讲完,你问我希望,我希望他被特赦的,为什么,刚才我跟你讲到他现在在台中监狱里面那样子的一个条件,这叫民脂民膏啊,老百姓纳税的钱,他现在回去保外就医住家里一个月,也就是说随时回去看你,如果你病情好转,你随时得回去,我相信他一定会很努力的希望让自己维持那样的病情尽量的留在外面。 许子东:天天维持七十几次漏尿。 窦文涛:不容易,肾得好。 许子东:开闹钟。 孟广美:他在家里面自己那样子的居家照护一个月15万台币,3万块人民币。 许子东:就替台湾人民省了很多钱。 孟广美:NO,他现在在家里面这么样一个保外就医的状态,台中监狱的那个场景还得随时为他保留,所以我说赶紧的,小马赶紧特赦他吧,你特赦他他就回家自己吃自己,自己照顾自己,我相信他回家之后精神状态好基础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窦文涛:要不就干脆毙了,这还省钱了。 孟广美:太坏了。 许子东:不是台湾人。 窦文涛:我是觉得为什么我觉得他这个病好奇怪,最近我还看了一个电影,挺好看的,看的我眼眶常湿,叫爱的方程式,讲霍金的,你就看这个霍金也是,他的这种病算不算叫渐冻人的病,逐渐逐渐的丧失了胜利的能力,霍金就是这样,因为当时给霍金诊断病情就是两年就死,然后他老婆就是说我给你两年,但是反倒你知道吗,命运就是这样,反倒他一直活下来了,当初的承诺也出现了复杂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女人,我要知道你就跟你生命中两年也很好,可是没想到,20年了,开玩笑啊,我就觉得一个病,但到最后对他的,偏偏这种病对大脑完全没影响。 许子东:对性也没影响。 窦文涛:对性也没影响。 孟广美:他应该是肌肉有问题。 窦文涛:他浑身就丧失了对你肢体的控制能力,他完全不能动了。 孟广美:是不是分成神经跟肌肉,他是肌肉萎缩,他神经还在,是这个原因吗。 窦文涛:你神经你也控制不了。 许子东: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性能力是人非常基本的能力或者最初的能力,德国那个时候战争的时候二战的时候做过一个试验,因为他们要抢救他们的飞行员,他们在挪威那边打仗,所以就找了一些犹太人做实验,把犹太人男人冰冻,让他全部冻的完全失去知觉,然后就找犹太的女的来说,你现在想办法让他活过来,活过来你就活,就他能够活过来你就活,他这个怎么把一个完全冰冻的人活过来,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把他放在热水里,放在蒸汽房,或者怎么怎么给他什么,都没用,最后就是性,就是两个德国犹太的女的抱着他,只要他性一有反应他就活过来了,要是他性都没反应就死掉了。 窦文涛:所以你看中国人过去讲性命,为什么叫性命,主要就是说,可以给你们看一段,这个霍金对他也是很佩服的,主要是这个演员太像了,怎么那么像,我觉得好惊讶,就是这个演员从年轻的时候活蹦乱跳,演到霍金在轮椅上,怎么那么像霍金,你可以看一段。 你说阿扁的这个病啊,就是跟咱们老说,就说人精神直接就会摧残身体,跟这个有关系吗? 许子东:当然,就是你刚才那个片段就是我想到人就是有了边界,有看到局限了,才会思考自己,两个时候你会人会想到自己的局限,一个就是生病了,一个就在牢里,所以在牢里生病,这是一个双重的看到,尤其是对于一个曾经权利那么大,为所欲为的一个人,突然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局限,看到了自己所有的行动的局限。 窦文涛:我觉得人就扛不过身体的,甭老说什么灵魂,我就发现你就是发个烧,窗外的明媚阳光你就跟你隔绝了,就人的身体,你的体温下降一度,你是什么都没有了。 许子东:真的很奇怪,你身上平常你一个牙齿痛,就全搞惨了,自己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病,但只要一个牙齿痛,人这个机器真是一点不能出毛病,陈水扁。 孟广美:还是觉得男生真的比女生娇气多了,你们两个人听一下刚才那个对话,简直是,就像小孩在对话,那个发烧怎么样,那个牙疼怎么样,对我来讲我是一个很少吃药的人,真的觉得有很多病你就得扛过去的,你靠吃药是没有用,意志力一部分,饮食一部分,休息一部分,药我觉得,我们太大的病不敢讲,就生活中像大家刚才讲的小病,发烧感冒牙齿疼,头疼,我觉得意志力很重要。 窦文涛:我觉得男人这方面真不如女人,就是男人对自己的,男人自私,就男人这种自怜或者说对自己身体的注意程度,相起女人,女人老觉得坚强多了。 许子东:人生病了以后他对看周围世界的眼光会不一样,感受能力也会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医患矛盾,这些卫生方面的事情大家特别,比如前一阵为了一张手机的拍照,的那个手术,这真的不是什么大的事情,没有什么大错大是大非,但是在网络上引起非常广泛的一个争论,就是非常非常广泛,我有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来,当时没来得及讲,一个人生病以后,他对周围的世界的感官会有什么变化,前阵到上海的医院,很不容易,他们很多人讲内地的医院不好,其实内地有个非常好的一个情况,他的CT,什么磁力共振,价钱都比香港便宜好多,但是你知道,医生也非常好,出现什么问题,被推进手术间的时候,就走到室外了,就看到阳光了,旁边就是停车场啊,后来我问他,我说一定要走这吗,他说这是近路,就是没考虑到病人的感受,你知道当你换了手术。
[责任编辑:王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2257
播放数:1504
播放数:3264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淡定天才&强迫症&|&韦斯·安德森
淡定天才&强迫症&|&韦斯·安德森
日02时39分来源:
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美国电影导演兼编剧
“生命虽然滑稽如戏,
却依旧值得去等待最后的惊喜。”
安德森电影其苦乐参半的悲喜剧形式,非传统的场面调度及明显的风格化倾向都公认受到了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和路易·马勒(Louis Malle)的影响。安德森也曾多次声称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的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是他长久以来的灵感源泉。同时他也深受美国经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和塞林格(J.D. Salinger)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名言“美国人的生命中没有第二幕”( "There are no second acts in American lives," )和安德森电影的很多主人公都对得上号,他们往往会从成功事业和卓越声望中迅速跌落(虽然后来有些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卷土重来)。塞林格的影响在《瓶装火箭》中可以看到(Anthony和他妹妹的关系模仿了《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的霍顿(Holden Caulfield)与菲碧(Phoebe)兄妹,而且俩女孩都有个叫做Bernice的朋友),在《青春年少》中也看得到(Max和霍顿一样被名校扫地出门)。《天才一族》中Tenenbaum家的构成也回应了塞林格笔下的格拉斯(Glass)一家,Glass家孩子们各自成功所走过的道路和Tenenbaum家完全一致。而且,《天才一族》中Etheline看望Margot,后者浸泡在浴缸里的场景也映射了《弗兰尼与祖伊》(Franny and Zooey)中相似的场景-祖伊(Zooey)浸泡在浴缸中,边抽烟边和母亲交谈。
安德森其风格化的电影中具有的青年审美情趣来自于漫画的影响,比如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的《史努比》(Peanuts)(《天才一族》和《青春年少》);另一处较少提及的影响是法国摄影家Jacques Henri Lartigue,《水中生活》主人公Zissou的名字来自于Lartigue的兄弟,而他的摄影作品和安德森电影的画面也有相似之处。
韦斯·安德森是好莱坞不多见的充满强烈个人风格的一位导演。虽然他的机动性远不如科恩兄弟,自我沉醉迷幻度不比大卫·林奇,想象力如论如何超不过鬼才米歇尔·冈瑞,书呆子劲更是比不上前辈伍迪·艾伦老头子,但这位1996年正式出道的德克萨斯导演在好莱坞硬是拼出了自己的一块天空,响当当开山立派,成为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年轻导演之一。
使用俯视视角来呈现桌面上的物体,例如书本或文档。这种手法有效地提供或增加了喜感。
所有作品都以一个慢镜头收尾。
作品中所使用的歌曲大多来自于60、70年代的英国乐队,例如滚石(Rolling Stones)、披头士(The Beatles)等。
演员阵容中经常有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 卢克·威尔逊(Luke Wilson), 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 比尔·墨瑞(Bill Murray), Kumar Pallana, Dipak Pallana, Brian Tenenbaum, Stephen Dignan, 和安杰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
喜欢用极度广角变形镜头来呈现可观的桶状变形效果。
频繁使用take/double take技术-镜头先呈现一个人物或动作,接着迅速摇镜头到另一个人物或动作,最后再摇回来-通常是用手提摄影来实现。
作品经常以一个破碎或异常的家庭圈子为焦点。
作品中至少会有一个人物已长大成人,却仍在期望得到父母或父辈的认可。
而韦斯·安德森电影中最被津津乐道,也是最为有趣的一个特点则是:对称
韦斯·安德森对于对称的痴迷,简直达到了偏执的地步!这也成为了韦式作品最鲜明的特征。
1969年5月1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Melver Leonard Anderson就职于广告业,母亲Texas Ann Burroughs曾经是考古学家,后来改行做了地产代理。 安德森在休斯顿当地的St. John's School度过了中学生涯,此学校后来也被他用作个人第二部电影《青春年少》的外景地。就像电影主角Max Fischer一样,当年的安德森也曾在学校的Hoodwink剧院(如今已被拆毁)舞台上排演自己的剧作。
之后安德森去了德克萨斯大学主修哲学,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事业伙伴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1994年他俩合作拍摄了一部13分钟的黑白短片《瓶装火箭》,此短片得到了制作人James L. Brooks的关注,在他的帮助下,片子被送去圣丹斯电影节参展,并且由哥伦比亚公司出资将短片重摄扩展成了全长同名电影《瓶装火箭》。
安德森现居住在纽约或洛杉矶,他的好友有电影人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和演员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他的兄弟Eric在其电影里担任场景设计师,另一个兄弟Mel是名医生。
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与安德森合写了剧本《水中生活》,而鲍姆巴赫的电影《鱿鱼和鲸》则是由安德森担当制片人。安德森经常与摄影师罗伯特·D.犹门(Robert Yeoman, A.S.C.)合作,在音乐方面,他则经常邀请马克·马泽斯堡(Mark Mothersbaugh)创作音乐。安德森的电影创作灵感也常常来源于他的朋友Stephen Dignan和Brian Tenenbaum。他的兄弟埃里克·蔡斯·安德森会出演一些角色,也常在剧组帮忙,曾为安德森的电影《青春年少》拍摄花絮。
1998年的《青春年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获得了许多电影节的大小奖项,同时还被《首映》杂志评为1998年度最佳电影。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在色彩斑斓的画面中蕴藏着细腻浓郁的情感,仿佛一张风情独具的油画,让人耳目一新。
2001年的《天才一族》,韦斯·安德森第一部汇聚了众多明星的作品,有人说它有伍迪艾伦的风格,更为安德森带来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
2005年,安德森为《鱿鱼和鲸》做制片人,这部作品是由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获得两个奖项(导演奖Directing Award,编剧奖Waldo Salt Screenwriting Award)。2006年,安德森导演为美国运通公司导演商业广告《我的生活,我的卡》。
2007年9月,韦斯·安德森为AT&T公司拍摄了六个商业广告,分别为:《学生》(College Kid)、《记者》(Reporter),《妈妈》(Mom)、《建筑师》(Architect)、《演员》(Actor)和《生意人》(Businessman)。除了电视广告,这个广告项目也包括网络、平面和户外广告。安德森拍摄的电视广告是AT&T公司称为“你的无缝世界”(Your Seamless World)的广告计划的一部分,由广告代理公司BBDO/New York策划。每条广告都以安德森的独特风格瞩目某样主题,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每条广告都介绍一个不同职业、身份的AT&T用户给观众。广告创意是不同职业的人,站到摄影机面前,滔滔不绝于他们要通过移动电话服务来联系起相距遥远的地点的需要,人物后面的背景所在的地点,则根据人物叙述做着改变,例如从伦敦首映式红地毯转到战争创伤中的贝鲁特,再转到布拉格的学生公寓等等。
2007年,欧文·威尔逊再次加盟安德森电影,拍摄《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剧本由安德森、罗曼·科波拉(Roman Coppola) 、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共同创作。安德森还为《穿越大吉岭》拍摄了一个类似前传的13分钟短片《骑士酒店》,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照例是主演,并请来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友情出演。
2009年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改编自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同名儿童图书。),一向特立独行的韦斯·安德森,又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居然拍了一部定格动画!这也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第一部动画,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大获丰收,《娱乐周刊》等媒体甚至给出了惊人的满分评价。
2014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被誉为其跨入大师行列的巅峰之作,韦斯·安德森那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在片中发挥到淋漓尽致,画幅变换,四层故事结构等手法更是引得影评人们惊叹连连。不仅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更是在第二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拿下了9个提名,4个大奖的好成绩!
韦斯·安德森鲜为人知的几件事
没有人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更懂得细节的重要性。从《特南鲍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到《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om),再到新片《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安德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展示了复杂的、令人一眼就可以辨认出的立体世界。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细心布置的野营帐篷、Crayola蜡笔颜色的可携带电唱机,以及破旧的《国家地理》杂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喜欢这类东西的人。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安德森自己的生活是否就像一个悉心料理的古董店?通过下面这些信息,你可以了解到这位美国最伟大的、最特殊的电影导演某些鲜为人知的方面。
1. 安德森出生于休斯顿,他创造了《月升王国》里的卡其童子军(Khaki Scouts)。实际上,他本人也是一名童子军成员。他说,“我只是参加了几次集会,并没有获得任何头衔。”
2. 显然,他在“印度指南”(Indian Guides)组织中的表现更好,该组织是由当地基督教青年会发起的,类似于“幼年童子军”(Cub Scouts)。在该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会获得一个土著美国人名。安德森说,“我的名字是‘奔跑的美洲豹’,我哥哥的名字是‘老鹰’。哦,不对,应该是‘逆戟鲸’;或者应该是‘虎鲸’,几年之后被我改成了‘逆戟鲸’。”
3. 他喜欢回到过去。在假期,他经常会去香榭丽舍大街的一个小店面。在那里,“你可以在笔记本中输入你的地址,然后就可以看到那个地方50年前或者是100年前的景象。我就是他们的目标客户。”
4. 他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或许是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 )主演的《粉红豹》系列。
5. 他拍摄的电影《特南鲍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经常被比作美国作家J·D·塞林格(J. D. Salinger)笔下的格拉斯一家的故事。但是安德森表示,自己这部电影的灵感部分来自于海伦·克雷斯韦尔(Helen Cresswell)的儿童系列图书《The Bagthorpe Saga》。
6.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他会用“米色螺旋笔记本”做笔记,笔记本的纸张是浅绿色的,大概为大众式平装书大小;而且每部电影总是使用7个笔记本。
7. 尽管他对笔记本的要求很精细,但是笔记本的存档工作却比较随意。安德森说:“我一般把它们放在工作地点的抽屉里。”
8. 他上七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在巴黎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微笑着说,“不知道为何,我就是这么认为。”
9. 他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区和纽约市的东村都拥有住宅。
10. 尽管他想在巴黎安度晚年,但是他并不会讲法语。安德森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说服自己学习法语,但是我不敢保证这一点。有些人就是没有语言天赋。”
11. 他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在卢浮宫,是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在19世纪中期的雕塑作品“圣女贞德像”。
12. 他讨厌乘坐飞机,而是比较喜欢坐火车旅行。
(素材及图片来自网络,鸟人与鱼整理编辑)
微博:@鸟人与鱼 | 微信ID:nryy2012
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
并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都有哪些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