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训练了前庭觉训练方法触觉本体觉对孩子起了作用

  摘要:幼儿时期,由于大脑对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正确地组织与分析,以致整个身体不能有效动作,表现出动作协调性差、自理能力不佳、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称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心理学家研制出一些特殊器具对孩子进行专门训练,给予机体足量的感觉刺激,促使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促进孩子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本文对儿童感统失调训练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 滑板 网缆 圆筒 平衡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4.18.170   生活中常有一些孩子动作笨拙、协调性差、自理能力不佳,或者胆小、退缩、缺乏自信,还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做作业拖拉磨蹭、学习效率不高。这些问题令家长非常头疼,虽然花费了许多心血,却收效甚微。经过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儿童大脑对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正确地组织与分析,以致整个身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家就对儿童感觉统合问题予以研究。197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完善了这一理论,个体表现出的问题、神经生理机制、预防与矫治的办法都在她的论著中详细阐述,引起心理学界与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科学家根据这一理论研制出一些特殊器具,如滑板、网缆、圆筒、平衡台等,利用这些器具,以运动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专门训练,给予机体足量的听觉、视觉、触觉、前庭觉、平衡觉、本体觉刺激,促使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组合,培养孩子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即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1990年北京最先在国内引进此项训练方法,并逐渐向全国其它大、中城市进行普及推广。经过训练,原先胆小退缩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手脚笨拙、协调性不佳的孩子变得灵活;好动不安的孩子注意力有效改善。由于此项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在运动中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活动强化训练,融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运动性为一体,既锻炼身体素质,又加强心理品质,更促进智力提高,因而受到众多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感觉统合训练首先需要家长根据儿童日常生活表现填写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从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触觉防御、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具体测试,从而客观地判断儿童是否感统失调和在哪个方面失调。同时,家长要回忆儿童的成长史,从孕期母体状况到分娩,以及后天成长环境、养育方式等。通过了解详细情况,帮助家长寻找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最后,根据个体不同测试情况,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进行及时有效的系统训练。通过训练,孩子大多会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尤其在胆小、退缩、自信心不足以及动作不协调方面最为显著,总体有效率85%。下面根据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实例作具体介绍,以帮助大家增进认识。   个例1:陆某某,男孩,八岁半。主要问题是缺乏自信,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自理问题都有极强的依赖心理,经常等着成人来帮忙,不主动做任何事情,因为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好。虽然妈妈大多鼓励引导,但效果不佳,扬不起这孩子自信的风帆,妈妈非常焦虑。   经过询问成长史,该儿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出生时体征一切正常。但满月后开始出现频繁地喷射性吐奶,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幼年时体弱多病,说话、走路都较晚。由于孩子身体不好,所以家里人对他百般呵护,精心照顾,孩子很少有自我活动的机会,缺少大的运动训练和爬行锻炼,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也极少,在跑、跳、攀爬等运动方面的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差距较大。其它方面与同龄孩子相仿,性格温和、安静,爱阅读。   测试结果韦氏智商=108正常;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106正常;感觉统合评定:前庭平衡重度失调,本体感重度失调,触觉防御正常,学习能力轻度失调,结论感觉统合失调。   个例2:黄××,男孩,七岁。主要问题多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有干扰其他同学的现象,常忘记家庭作业,奶奶每天帮助记录抄写,做作业效率低,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小便,玩铅笔橡皮,要不停督促;另外,协调能力差,经常摔跤,一不小心就会撞到门墙、桌椅(尽管看到了,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撞上去了),跳绳、溜冰等显得笨拙有困难;生活自理不佳,吃饭时双手协调不良,饭粒撒得满地都是,穿衣、扣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笨拙。   该儿童为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偏轻,由祖母带大,过于呵护,幼儿时期不会爬行,很少自己动手,生活起居全由家长包办。因为怕弄脏衣服、怕不安全,很少下楼户外游戏,总是在家与电视玩具为伴,与同龄孩子交往机会也较少。稍大后在运动方面比较欠缺,家里人虽注意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出现学习上的困难,感到非常焦虑。   测试结果韦氏智商=106正常;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98正常;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前庭平衡重度失调,本体感重度失调,触觉防御正常,学习能力重度失调,结论感觉统合失调。   个例3:魏某某,男孩,九岁。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易怒,有攻击性行为,易产生消极情绪。在家里高兴时有说有笑,手舞足蹈,情绪易兴奋;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表现出极大的厌烦与抵触情绪,和父母大声争吵、哭闹。在学校易和同学发生摩擦,别人不经意的举动会引起他的反感,并激烈争吵,还伴有攻击行为,同学们避而远之,老师也很头痛。   该儿童为不足月生,剖腹产,体弱,从小由祖辈帮助照看,照顾较多,爬行与运动少,上学后与父母单独生活在一起。父亲要求严厉,时时处处都希望孩子按标准去做,轻则说教,重则责打,孩子厌烦惧怕。母亲因为孩子幼时体弱多病,所以比较迁就宠爱。父母常为如何教育孩子发生争执。孩子对自己急躁情绪事后表示后悔,但难以控制。比较爱学习,成绩一般。   测试结果韦氏智商=103正常;瑞文测验=111正常;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前庭平衡中度失调,本体感觉正常,触觉防御中度失调,学习能力正常,结论感觉统合失调。   测试显示这三个孩子智力发育都是完全正常。他们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不佳造成的,也不是故意不听话,和家长有意作对,而是因为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平衡所致。由于幼年时照顾保护过多,孩子与外界接触单一,感觉刺激量获取较少,尤其是缺少最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刺激,而这三项感觉系统是遍布身体最广、最早影响神经发育,又最不为大家关注的感觉刺激,因而造成大脑神经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述三例的共同点是照顾过多,运动很少,而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它体现大脑内部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大脑综合处理不同感觉器官传来信息的能力和大脑指挥人体行动的有效性。实际上,不仅感觉统合的理论强调儿童时期感觉―运动学习的重要性,其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孩子感觉运动能力发展不足是造成其今后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对于上述三例感统失调的孩子,首先要进行运动方面的强化训练,对幼年时所缺少的感觉刺激及时补救。通过滑板爬行对前庭器官产生大量的刺激;俯卧吊缆插棍练习促进身体、手、眼的配合,提高孩子注意力;进行趴地推球提高颈背肌肉力量,改变不良体态;独脚椅训练提高孩子身体自控能力;用大笼球滚压、毛刷抚刷身体,增加触觉训练,改善情绪等等活动,带给大脑、前庭、触觉和肌肉关节大量的刺激,产生顺应性反应,促使孩子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等能力的发展。其次,还要进行脑力强化训练,通过视觉追踪、辨别图形、划消数字符号代码、迷宫训练等活动,着重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训练,家长了解到孩子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生理发育不完善所致,克服了焦虑与急躁情绪,表示如果早些了解相关知识,就不会出现心中的困惑,同时家里人统一了教育态度,给予耐心引导帮助。这三个孩子先后进行了三个周期的感统训练,情况大为改善。感觉统合功能训练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可以自己玩的活动,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并从中感到快乐,而且通过感统训练,他们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逐步发展,身体各部分协调性加强,情绪逐渐稳定,人际关系发展较好,性格开朗,具有自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长尚不了解感觉统合的知识,人们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与技能技巧的学习,实际上如果感觉统合发育良好,将会对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有些家长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总认为孩子年龄小,等大了自然就好了,殊不知这种等待的心理会使孩子错过最佳矫治时期,造成遗憾。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儿童出现上述问题,并多次帮助教育无效时,既不要焦虑急躁,更不可埋怨指责,因为这既非儿童有意不听话,也不是有所隐讳的疾病,而是个体发育不成熟所至。家长应及早让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系统有效的训练,得到具体的指导与帮助,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汉荣.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及其矫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3]杨霞.儿童心理健康家长手册[M].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4]武汉荣.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及其矫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欣,安徽建筑大学附属幼儿园,安徽合肥 230022
【相关论文推荐】
特惠价格推荐!1-3月出刊,赠送当期期刊!
检测对比库为最权威版本,本站客户免费使用!
编辑在线免费修改稿件,直到文章排版录用!
所见刊物100%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刊物。
开启绿色快速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出刊。
论文服务订单可提供国家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正式报销发票。
论文发表成功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
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是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偏离了儿童年龄段的正常水平。常见的感统失调主要发生在前庭觉、本体觉、触觉和视听觉上。而其中前庭觉失调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对儿童影响最深远的。
前庭觉最基本的作用是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由于地球一直在旋转,人一直被重力影响,对人来说,保持平衡是人体第一大事。要保持平衡,人要调动起身体的各个感觉系统,而这里面,前庭觉的基本作用,感知空间位置,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所以人接受到的各种感觉信息,都要先和前庭觉一起到前庭神经里进行处理。其次,前庭觉帮助大脑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不管我们人是处于动态还是静态,前庭系统都必须迅速地调节,让人体始终明确自己的平衡状态,才能让我们保持清醒和专注。前庭觉的最后一个作用是前庭神经会将信息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前庭觉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七大类的问题:
第一,运动问题。包括平衡感不良;运动计划能力差;
第二,空间感的问题;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问题。
第三,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
第四、身体不协调;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
第五、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
第六、专注力问题,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性格上也可能比较喜欢惹别人、浮躁、脾气差。
第七、话多.但是缺乏组织性,喜欢重复别人的话,用词混淆。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前庭觉是否失调呢?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30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极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调。
对于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觉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六类运动。
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旋转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等
摇晃运动:秋千上的,大龙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来摇晃。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势的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带来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变化的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游戏。
在训练中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完全是可以组合起来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前庭觉的训练强度必须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来定,过低可能毫无效果,过高则可能引发不适的反应,如呕吐等。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攥写,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东方启音”ostwechat,为您分享专业的“免费学习视频”关于言语训练知识、家庭技巧与方法、行业动态等微课堂!每周更新,微信看视频,随时随地学方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国内首家儿童言语治疗与发展的专业机构,美国香港专家,咨询热线:400-8818831
在线就能学习言语训练,登录学说话网站,专家公开课、讲座免费学。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前庭本体觉.PPT 19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前庭本体觉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被动多感觉输入活动 工具:优质手术刷、小振动棒、浴巾、床单、铁锅、秋千 方法:按本体觉-触觉-前庭觉或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的顺序操作, 作用:能减轻感觉防御,使警觉状态保持在理想水平
尝试不同方法摇晃刺激: 该小儿在前后摇晃时非常害怕,而左右摇晃刺激显得非常舒适 改变刺激物 该小儿在用手等刺激脸部、口腔时害怕 而用软胶刺激能安静接受 被动多感觉输入活动:注意事项 由孩子决定刺激需求 严密观察反应,避免诱发紧张、癫痫等 多用持续来回深压 刺激四肢、背部容易接受 烦躁时试用本体觉或改变刺激物 安静封闭环境 1次/2h,6次/d 被动多感觉输入活动:注意事项 振动:主动在口腔内外或耳朵上振动,表明强烈渴望刺激
当主动放下振动器,不可鼓励
活动类型:速度、幅度、规律性不同,作用不同,按需选择
秋千:两点悬挂——直线活动,一点悬挂--旋转活动
先用两点, 后过渡到一点悬挂秋千上活动 被动感觉输入 孩子出生时重度窒息 治疗前哭闹不止,易激惹,呈角弓反张 触觉本体觉被动输入 治疗师温暖自己双手,稳稳地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慢慢地安静下来 在背部及四肢躯干关节继续给予深感觉输入 背部按摩 关节挤压 深触觉和本体觉输入后 治疗师双手始终稳稳地压在孩子身上,翻身, 轻轻挤压关节,孩子慢慢安静入睡 被动多感觉输入 孩子早产,出生窒息,并发生呼吸暂停、感染
病情稳定后于相当于胎龄34周左右开始在养育箱内多感觉输入
图为口腔刺激按摩
被动多感觉输入—前庭刺激 仰卧、俯卧位 前后、左右方向轻轻小幅度摇晃
扣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本体觉输入,能让孩子安静 常用主动参与的感统活动 触觉活动 前庭平衡觉训练活动
本体觉活动
视觉及听觉活动
动作计划活动
两侧协调及手眼协调活动
小肌肉及书写活动
听觉刺激 + 视觉刺激 + 主动参与活动
学习 听知觉代偿性干预策略
安静、活动量较少的空间 拍其肩膀或叫其名字,以提供听觉信息 相互检查或重述重要观点 利用多感官方式 提供适当的休息使听觉得以加工重新组合 借助电脑视觉回馈 提供课前浏览 不鼓励使用录音设备 前庭平衡觉训练活动 蹦球活动
引导向前滚爬 前庭平衡觉训练活动 不倒翁活动,提供本体觉、前庭觉、姿势控制及动作计划等机会
视知觉训练 将各式玩具 向前滚进前方的框内 各种悬挂器材—平板秋千
各种悬挂器材 组织摇荡+手眼协调活动
椅形秋千 柱状秋千 南瓜秋千 拉架秋千 滑板、斜坡、滑梯
在各种姿势下进行各类游戏活动 斜坡活动可提高滑翔速度
单独或结合秋千等使用 孩子躺在筒内时积极引导参与滚动游戏 各类治疗球
利用球在多种姿势下蹦跳,爬行
及手功能训练如插木栓等
爬上爬下,动作运用能力要求极高 玩比赛游戏
迷你弹床 可边蹦,边玩抛接球等活动 重力被、弹力背心、弹力重力背心
每次使用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 增加本体觉、触觉刺激,使人安静
刷子、触觉工具
唾手可得的触觉工具 父母的手   安慰奶嘴 各种颜色质地玩具 双手操作的玩具 毛毯、毛巾、浴巾
柔软的玩具 水 沙 波波池 面条、粘胶
波波池 波波池内加强触觉输入及动作运用 利用进出波波池做更大难度的活动 引导主动爬进 在池中玩 引导爬出 感觉
失调 自闭症 智力障碍 脑性瘫痪 语言障碍 学习障碍 注意力缺陷  多动症 感觉统合治疗的应用 感觉统合治疗 由感觉经验和成功的适应性反应组成 一对一的治疗方式 实现大脑感觉加工整合 透彻理解,谨慎运用,长期治疗,多方配合 使用不当者无效,甚至有害 治疗目的(总目标) 促进大脑发育成熟 大脑有效处理感觉信息 作出与环境需要相适应的反应 提高专注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兴趣
学习表现 行为 专心 与父母、朋友间的合作度 粗大、精细动作,动作计划 生理自理能力的技巧 自信心与自我肯定 语言沟通能力
根据适应性反应推断反应偏差层次
合适的注意 良好的自我调节
反应迟钝 正常调节 不正常调节 适应性反应偏差 第一层次: 感觉调节异常(防御和迟钝) 第二层次:姿势控制触觉分辨障碍 第三层次:动作计划、行为组织障碍
治疗层次及目标
从适应性反应偏差层次确定治疗目标层次 第一层次:调节感觉系统失调 第二层次:改善姿势控制及触觉分辨能力 第三层次:促进动作计划及组织能力的发展 治疗原则
安全的环境 能提供多样刺激的活动器材 难度适中,“有点难又不太难” 充分发挥内驱力
个性化的强度、时间、频率 随时调整活动 动静、粗细搭配交错,3:2
治疗原则——治疗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技术支持:当前位置:&>&&>&&&&自闭症学校的感统训练方法讲解
自闭症学校的感统训练方法讲解
& &&里面都有专门的感统室,其实感统室对于自闭症患者们来讲作用非常大,在我们外人看来,没有多大的区别,下面自闭症学校霍老师为大家讲解感统室的作用。
& &&感统训练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触觉功能训练、前庭觉功能训练、本体觉功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其中前庭觉功能训练是感统训练的重心。
& &&1、触觉训练开始谈起。触觉训练针对两种情况进行训练:一是触觉过分敏感,二是触觉过分迟钝。触觉训练从单的方面讲,可分为专项训练和伴随性训练两大类。专项训练是指以触觉刺激为主的专门训练,训练的各种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突出触觉刺激这一主题,属于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 &&2、前庭功能训练:适宜刺激是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转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躯体直线加运动和上下加速运动)如:身体失衡、身体旋转和骤起急停等。前庭训练有三个维度进行训练,即参训个体完成角加速度运动。直线加速度运动以及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组合运动。
& &&3、本体觉功能训练:是各种运动方式以及肢体内或者肢体间的动作协调。
& &&感统室有着多种训练目的,对来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自闭症学校老师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训练,能够有效的把感统室提升到最大化的环节。
服务项目:
地  址:长沙市雨花区环保科技园兴安路口职教中心对面多一度网吧3楼
电  话:9  传 真:  邮 箱:
版权所有:长沙市晨阳自闭症康复中心  湘ICP备号  
咨询热线:
扫一扫二维码保存联系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庭觉训练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