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针刺放血疗法已好,为什么还像针刺样疼,彻夜难眠,有何处方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挺杰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带状疱疹痛彻心腑是何怪病?
带状疱疹痛彻心腑是何怪病?
春秋季节,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年病人到疼痛门诊来就诊。他们表情痛苦,手捂面部或撑起上衣,不断呻吟,眼中充满恐惧和绝望,恳求医生为其解除疼痛。当询问病情时,他们会诉说头面部、胸背部等部位撕裂样、闪电样疼痛,不能洗脸、梳头,不能衣服接触,甚至“风吹发动”都可诱发剧烈疼痛。查体可发现病人一侧的头面部或胸背部有散在或大片红色皮疹,轻触皮肤可诱发剧烈疼痛。发生在头面部时,犹如鲨鱼盘头咬眼,俗称“盘头鲨”;发生在胸背、腰腹部时犹如恶龙缠腰,老百姓称之为“缠腰龙”。有些病人认为这是“脏病”而羞于启齿,默默承受痛苦,甚至有些病人认为是恶魔缠身而求神拜佛。其实,这种疾病在医学上称之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攻击皮肤和神经所致,对病人造成的痛苦之大超出常人想象。许多病人彻夜难眠,满床打滚,数日滴水不进,甚至有些病人不堪折磨而采取自杀的方式摆脱痛苦。
带状疱疹病毒并不是近期感染的,实际上它就像一个“特务”,多年潜伏在机体的神经节中,由于有强大的“防御部队”-免疫系统在守护机体的安全,因此病毒不敢贸然搞破坏活动,就像一颗隐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机体的防御系统出现漏洞,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它就会在防御薄弱的地方“爆炸”,破坏机体的“信息系统”-感觉神经和“领土”-皮肤粘膜,导致信号错乱产生剧痛,领土受损出现皮肤粘膜疱疹。因此临床上,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过度劳累的人群、免疫疾病病人、肿瘤放化疗病人、近期精神遭到重创老年人(如亲人离世)等,因为这些人群免疫力遭到严重破坏。
在带状疱疹进行早期破坏的时候,如果机体的免疫力得以恢复,或者有外界“援兵”-医疗干预的救援,可使机体损害得以康复;但如果机体的防御系统久于疏漏,导致病毒长期“横行霸道”,造成机体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损害,就会发生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的顽固性疼痛,这就是所谓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当今世界疼痛治疗的难题之一。因此,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早期使用“外援部队”-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和法昔洛韦以抑制和杀灭病毒,使用镇静药物或抗药物稳定机体的“司令部”神经中枢,应用抗药物如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消除感觉神经的过度放电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早期派遣“维修部队”对机体的神经系统进行修复,这就是神经阻滞技术。通过精确定位穿刺,把“营养物质”-消炎镇痛液送到受损的神经部位,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如果病毒严重侵犯了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上述措施无力对抗,导致司令部长期“瘫痪”且无法修复,不得已采取最后一招“导弹导航”打击,通过物理或化学神经毁损方法自行毁灭无法修复的司令部,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而且不幸的是收效往往差强人意。
下面介绍一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般特征和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但也有因发病时疱疹巨大、或发生大面积破溃或感染,愈合后会形成疤痕。一般来说,从出疱到皮肤痊愈病程约2~3周。&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而且这是真正造成病人痛苦的“罪魁祸首”。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关系。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更久,是疼痛的世界难题之一。&
由于带状疱疹发病较急,疼痛较剧,且在发病之初不断有新疹出现,真如龙蛇爬行一般,有些患者会感到恐惧。而且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缠腰龙如果在腰上缠绕一圈就会死人,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除常见于腰、腹部外,还可发生于胸部、四肢、颈部、耳、鼻、眼、口腔等。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以及胃肠道或泌尿道带状疱疹。&
对带状疱疹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 带状疱疹是魔鬼缠身:这是一种迷信、没有科学的错误认识,应该充分相信科学,相信医学,尽早到正规大医院就诊,而不是求神拜佛、驱鬼消灾,贻误病情。
2.&&&&& 带状疱疹是一种“脏病”:由于看到红色疱疹,而自以为得了某种无法治愈的皮肤病,或者以为自己感染了某些见不得人的细菌或病毒,因此不敢去医院,甚至不该告诉家人,等到了疼痛无法忍受的程度而就诊时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3.&&&&&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传染的,不需要特殊与家人和同事隔离。
4.&&&&& 带状疱疹是单纯的皮肤病:带状疱疹表现为皮肤疱疹损害和神经损害,不是单纯的皮肤病,其危害不在于皮肤的改变,而主要在于神经受侵犯引起的神经痛,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这应该属于疼痛科的范畴。治疗的关键就是尽快消除神经炎症和损害,仅仅关注于皮肤改变往往贻误治疗时机。
5.&&&&& 带状疱疹一定有皮肤改变:这种认识也不全面。有一些病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疱疹或仅有不易察觉的小皮疹,但疼痛剧烈,这被称为“无皮损型或微皮损型带状疱疹”,值得关注。
6.&&&&& 带状疱疹可以自行痊愈不需治疗: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多数情况下皮肤改变在2-3周可痊愈,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将长期残留严重的神经痛。早期积极治疗既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促进皮肤和神经的恢复,预防后遗痛的发生。
得了带状疱疹应该怎么办?
1.&&&&& 立即到医院就诊:病人可到皮肤科、神经内科和疼痛科就诊。这三个科室对该症非常熟悉,不会误诊。有许多报道,腹部带状疱疹疼痛被当作胆囊炎和阑尾炎而做了外科手术。我们也遇到过一侧上肢剧烈疼痛患者被误诊为颈椎间盘突出而准备行颈椎手术,庆幸的是,直到手术前上肢出现了大量疱疹这才免遭一劫。
2.&&&&& 一般性治疗:早期可以给予阿昔洛韦或法昔洛韦等抗病毒来抑制疱疹病毒的活性;疼痛严重者可给予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等抗癫痫药来止痛,曲马多对此病的疼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充分休息提高自身抵抗力;局部皮肤理疗等等。
3.&&&&&& 特异性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这是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最关键而且是最有效的方法,且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神经阻滞的部位、方法和使用药物。一般来说,对于胸背部、腹部的带状疱疹,首选相应节段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或胸椎硬膜外腔神经阻滞;对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根据受侵犯神经的分布范围,采取三叉神经分支或颈神经阻滞。阻滞所用药物为局麻药+适量甾体类激素+维生素B12等。对于交感神经受到侵害的特殊病人,还需配合进行颈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上述治疗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只有疼痛科的专业医生才具备这种资格和能力。
4.&&&&&& 辅助性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尤其适合于肿瘤放化疗病人、、免疫缺陷病人。可应用胸腺肽、干扰素等增强或调节免疫功能。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神经痛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胸背部、腰腹部及头面部,单侧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其实质是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激活,侵犯神经和皮肤,导致皮疹和剧烈的针刺样、刀割样或闪电样疼痛。其中神经受损是引起带状疱疹疼痛和疾病转归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治疗至关重要。除了口服抗病毒药和止痛药、保护皮肤粘膜免受感染等一般治疗外,最关键的治疗是早期通过阻断受侵神经的疼痛传递,恢复正常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消除神经痛并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针刺样、刀割样或闪电样疼痛,轻轻触摸或衣服摩擦就会诱发剧烈疼痛,尤其是伴有局部皮肤出现皮疹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疼痛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就医指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拥有一流的专家、教授、博士及有经验的疼痛医师,拥有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已为数百位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好评。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8:12
张挺杰大夫的信息
张挺杰大夫电话咨询
张挺杰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张挺杰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挺杰大夫提问
张挺杰的咨询范围:
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 各种神经痛, 18岁以上, 全国
张挺杰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带状疱疹注意事项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好评科室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分类问答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治疗――保护神经,修复神经是关键
作者:[1]&单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7722&&
15:42:02&&
文字大小:
带状疱疹是常见病,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迟早会有一次发作。许多带状疱疹患者都会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人切齿穿心,彻夜难眠,甚至痛不欲生,刻骨难忘。带状疱疹是神经损伤性疾病带状疱疹之所以会产生这刻骨铭心的神经痛,最主要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并损伤相应的外周神经的结果。因此带状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损伤性疾病。
带状疱疹是常见病,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迟早会有一次发作。许多带状疱疹患者都会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人切齿穿心,彻夜难眠,甚至痛不欲生,刻骨难忘。带状疱疹是神经损伤性疾病带状疱疹之所以会产生这刻骨铭心的神经痛,最主要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并损伤相应的外周神经的结果。因此带状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损伤性疾病。带状疱疹的发作,从皮肤出现疱疹和疼痛开始到疱疹消退,一般要经过2~3周的时间,这就是病毒肆虐,侵害破坏神经的一个完整过程,而目前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往往也需要2~3周的时间。所以有些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发作时让人咬牙切齿,不敢呼吸,抱头呼叫,寝食难安,万念俱灰,有生不如死的感叹。说明我们目前的治疗手段可能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控制住病程的发展,不能及时地控制疼痛,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有效地阻断病毒的肆虐,控制病毒对神经的侵害,拖延到后期常常会造成神经的损伤,遗留下后遗神经痛。一般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局部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典型症状是:原疱疹部位的皮肤剧烈疼痛。有的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有的人不能触摸,甚至衣服磨擦都能引起“火烧火燎”样灼痛,疼痛区域内夹杂有麻木,或者难以忍受的瘙痒,那个奇痒难耐的滋味,伴随着各种疼痛,严重影响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在目前医疗条件下,60岁以上带状疱诊患者约有30%以上会留下后遗神经痛,年龄越大,患后遗症的机会越大,疼痛得也越严重。这种神经痛持续的时间较长,病程短者几个月,长者十余年,患者苦不堪言。长期慢性疼痛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精神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自理能力丧失,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俗称“不死的顽症”。在医学界,疼痛已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和慢性过程,它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朋友,特别是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患者都感叹比生癌开刀还痛苦。患者最后只得饱受疼痛折磨,或者长期服用止痛药,少数患者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愿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一致的观点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终身疾病,需要多种镇痛药物联合使用。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对许多药物不敏感,治疗上非常棘手,目前的种种镇痛方案,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早期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神经,避免病毒对神经的进一步侵害,仅仅单纯依赖止痛药物,效用有限。所以我们在早期不仅要关心皮肤上看得见的“疱疹”,更要关注皮下正在被病毒蚕食、破坏的神经纤维。关注神经――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有效手段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本身是潜伏在健康人体的神经节中的,它的复苏、繁殖都是在神经节中实现的,因此当它复制产生毒力时,最直接侵犯并损伤的是相应的神经,最后才播散到皮肤,形成疱疹。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病毒肆虐时神经纤维的炎症反应,以及后期对神经纤维的破坏。如果在急性期不能有效地控制神经纤维上的炎症,保护神经,那么随后的2-3周时间里,神经就可能产生明显的损伤,最后神经纤维逐渐变性,萎缩,坏死,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因此从发病早期我们就要抗病毒与保护神经并重,尽早控制病毒发作,抗神经炎症,阻断病毒对神经的侵害,保护受累神经。临床上对不同阶段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治疗结果表明:如果抗病毒与保护神经同步进行,急性期就能有效控制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的损伤,控制剧烈的疼痛;上千例病例资料追踪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不到1%。说明只有抗病毒与保护神经同步进行,才能彻底控制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就有可能避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后期针对后遗神经痛,我们面对的是受损的神经纤维,就需要从营养神经角度进行治疗,重点在于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才能达到彻底治疗神经痛的目的。两千例病例临床实践证实,通过这种方法治疗,可明显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达到80%以上。只有尽早营养神经,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才能切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在早期是可治之病,关注受损神经,保护神经,就可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而后期积极治痛之因,促进受损神经修复,远远胜于单纯镇痛。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简介:
许纲,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康复医学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康复工作多年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关注今日:28 | 主题:470071
微信扫一扫
顽固性带状疱疹的治疗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2年零34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带状疱疹的病人,不分季节发病,用了很多抗过敏的药都没效果&如息斯敏,塞庚定&,推钙加维生素 c及地塞米松,都没效果,请问谁有办法的?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西米替丁0.2g,每日3次,睡前再服0.4g;地塞米松1.5mg,每日3次;赛庚啶2mg每日3次;维生素B12 100ug,肌注,每日一次,平均10天左右疼痛消失。 老年人常遗留神经痛,有维持数月到数年不等。若无效可行局部封闭,但须重复多次。曾在网上录得一文,讲述甚为全面,拿来作为参考。
     参考资料:   〖定义和概述: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病因〗   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对此病毒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 中老年居多。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见。   病程 一般为半个月左右。   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   皮疹特点 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 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   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泡,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      〖诊断〗 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在明显的神经痛,伴局布淋巴结肿大。 中间皮肤正常。 很少复发。 〖治疗〗原则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感染止痛,息斯的明,VitE 300mg/日 抗病毒,无环鸟苷,0.2/次,3/日 局部:1-2%龙胆紫外涂。   预后 有自限性,愈后可留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可留后遗神经痛。      七、几个发生的在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一)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域的带状疱疹 单侧面的额部、头皮红斑水疱,眼周可明显肿胀,结膜潮红充血,在结膜乃至角膜上出现水疱,可发生溃疡性角膜炎,愈后形成角膜云翳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疼痛剧烈(Fig2)。   (二)耳带状疱疹 由于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面瘫,耳鸣、耳聋听觉症状,在外耳道及鼓膜上有疱疹(Fig3)。   (三)胃肠道、泌尿道带状疱疹   〖鉴别诊断〗单纯疱疹   〖预防治疗〗   一、营养神经 口服或肌注B放抗生素,如B1、B12等。   二、抗病毒  万乃洛韦   300 mg   口服   2次/日    无环鸟苷   200 mg   口服   5次/日    聚肌胞   2 mg   肌注   1次/2日    干扰素  300万U  肌注   1次/日   三、止痛   口服去痛片等镇痛药片。布洛芬(芬必得)300 mg 口服 2次/日。    吗啡控释片   30 mg  必要时口服    脊柱旁神经节封闭治疗。   四、激素   早期口服强的松对减轻炎症及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9966331方案(强的松 45 mg 2天,30 mg 2天,15mg2天,5 mg 1天)。   五、外用治疗 早期红斑水疱,可外用收敛性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    有糜烂、坏死,可以0.1%利凡诺尔液作湿敷,外用抗菌素软膏。    利福平涂膜剂有保护,抗菌作用。    眼局部滴疱疹净眼药水,外涂抗生素眼药膏。     六、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有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的作用。    后期神经痛可作红外线,音频电疗法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多发于成人。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平时不致病,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沿相应的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的皮肤区域而发病。皮损常沿一侧肋间神经从后上方向产下方伸展或头面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表现为皮肤疼痛及附近淋巴结肿痛。治疗方法有镇痛,抗病毒,抗炎,激光照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选用散瞳剂。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治疗以消炎抗病毒为主。如认真治疗,可以根治。   【处方】    1.注意休息,认真服药、擦药。    2.如发现有眼部、面部或肢体活动不利等要及时再次就诊。如有胃肠道或胸部的不适也应及时就诊。    3.服用止痛药物后2小时内应卧床,以免因头昏而发生意外。    4.未生过水痘的小儿可能会受到传染,因而要注意隔离患者,以免波及小儿。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这种病毒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即会发病。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   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止痛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1%樟脑、5%硫磺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加扑粉外用,注射维生素B12。连累到眼部的,可用疱疹净眼膏。必要时,可注射转移因子或丙种球蛋白。此外,应查出诱发带状疤疹的疾病进行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常见于腰胁间,蔓延如带,故有“缠腰龙”之称。在中医学中,还有许多名称,如“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等都是指本病。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由于带状疱疹发病较急,疼痛较剧,且在发病之初不断有新疹出现,真如龙蛇爬行一般,有些患者会感到恐惧。而且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缠腰龙如果在腰上缠绕一圈就会死人,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除常见于腰、腹部外,还可发生于胸部、四肢、颈部、耳、鼻、眼、口腔等。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以及胃肠道或泌尿道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但是临床表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水痘是一种传染病,那么带状疱疹是不是也会传染呢?   表面上看,这两种病没有什么关联。水痘好发于3~9岁儿童,无神经痛;带状疱疹多见于40 岁以上的成年人,疼痛剧烈。二者的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也不相同。然而这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后引起的两种致病过程。带状疱疹的发生不是由体外的病毒引起,而只能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故称带状疱疹。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①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会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只有一部分出现水痘的临床表现,还有很多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被忽视;②初次感染后人体产生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患水痘,但特异免疫力不能清除神经节中潜伏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③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其诱因有很多,如感冒、过劳、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治疗、烧伤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锑剂、砷剂等)。可见,在人的一生中可先后患水痘或带状疱疹,也可只发生其中一种,或虽感染病毒而无任何表现。   理论上讲,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有病毒,如果对本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接触了疱液会被感染发生水痘,但这种机会比较少。成年人则大多具有免疫力,故即使接触也不会发病。所以,带状疱疹不会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带状疱疹患者也不需要特殊隔离,但应避免与儿童密切接触。   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有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及干扰素等。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等。局部患处可用2%龙胆紫溶液或复方地榆氧化锌油(生地榆10g,紫草5g,冰片2g,氧化锌油加到100g)外涂。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搽。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   (1)热盛证 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亦可服用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盛证 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   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化裁。   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或祛湿收干之药水煎外敷,另外水疱未破者可用金黄散,水疱已破者可用四黄膏外涂。   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   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经常有些中老年患者,在带状疱疹完全清退后仍疼痛不止,局部皮肤完好无损却不敢触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引起,其疼痛的体质是受累神经节的炎症甚至坏死,疼痛的程度轻重及时间长短与皮疹不一定保持一致。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种机能都在减退,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也较困难,故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平素体质较 差,或治疗不及时者,此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本病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目前认为带状疱疹和水系同一病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初次感染VZV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儿童多见)或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侵入感觉末端,再经过移动并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全身红斑狼疮、外伤、放射治疗、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尤其是神经系统障碍时,均可导致病毒的再活动,激发本病。   临床表现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去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的有:   1、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泡。   2、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   3、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   4、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色痂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疤痕。   5、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1)眼带状疱疹   眼带状疱疹为散发,以9-11月分发口香糖多见。临床所见眼带状疱疹伴有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可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后因疤痕形成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2)耳带状疱疹   又称Remsay-Hunt综合症,是由于VZV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间伴重听、眩晕等。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胀和肋腺炎。   (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系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大多见于颅神经颈、或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   (4)内脏带状疱疹   病毒由脊髓后根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或泌尿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或出现积液。   应要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鉴别   单纯疱疹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不沿神经分布,常有反复发作,多见于发热性疾病、胃肠功紊乱及月经不调等患者。   疱疹性湿疹   皮疹多形性,无一定好发部位,多对称分布,自觉剧痒。   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   1、无环鸟苷(ACV)   ACV对VZV的疗效,不如对HSV(单纯性疱疹病毒)敏感。因此治疗带状疱疹,一般均推荐静脉内给药。且宜及早用药,这样可减少新损害的形成,减轻急性疼痛,阻止病毒的气管炎播散和减少内脏并发症。一般剂量静注ACV10mg/kg,每8小时一次;口服800mg每日5次,持续给药5-10天。如辅以ACV霜外用,则更有利于皮损的愈合。   2、三氮唑核苷   每日10-15mg/kg,分2次肌注或静滴,静滴用葡萄糖或氯化钠稀释成1mg/ml的浓度缓滴入。有选择发病不超过5天的带状疱疹患者,给予200mg一次肌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7-10,能明显地缩短病程和减轻疼痛。   3、阿糖腺苷(Ara-A)   每日10-15mg/kg,静注10天,早期应用可减少急性痛和后遗神经痛,加速痊愈。   4、干扰素   如人血白细胞干扰素(HLI),高剂量(每日5.1-10u/mg)早期应用可作为高危患者活动性感染的辅助治疗。方法:HLI,10u/ml肌注每日2次,每次4ml,6天为1疗程。更可应用重级干扰素(IFN-a)加生理盐水10ml稀释外,日擦4-6次。亦有一定疗效。   二、止痛   急性期止痛   常规用镇痛剂:阿司匹林、散利痛、消炎痛、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等。   
  眼带状疱疹的治疗   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一般局部滴眼即可严重的可全身应用。其次是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常用滴眼剂有无环鸟苷、病毒唑、疱疹净、酞丁胺等 。对HSV-I角膜炎应首选无环鸟苷滴眼剂。   耳带状疱疹的治疗   一般多采取支持及对症入理。急性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有止痛和加速面瘫恢复的功效。       带状疱疹的几个问题
日14:28 新浪生活   问:我每天打的阿莫西林是杀病毒的吗?为何会在打的过程中被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是否因为自身的抵抗力的减弱时才会被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得过一次后,是否终身免疫?   带状疱疹的传染性强吗?对小孩该如何预防?   吴大夫答: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药物是抗细菌的没有抗病毒作用。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常常是由于幼年患水痘,病毒潜伏在身体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病毒活动致病。所以是在自身的抵抗力的减弱时病毒开始活跃,导致疾病,但这种病毒是很早以前就感染了的,不是现在才感染的。年轻人的带状疱疹一般能在2周左右好转,而且不会复发,终身免疫。带状疱疹有一定的传染性强,如果没有得过水痘的小孩,尤其是2-3岁的小儿童应该注意隔离,本病是空气传播,可以带口罩并注意家里通风等。否则容易让孩子出现水痘。    带状疱疹不危险 (文章来源: 《每日新报》-健康快车 )   提到“带状疱疹”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它的别名“蜘蛛疮”却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了,很多患者听老人说过,当带状疱疹能够围绕身体一周时,人就将一命呜呼了。所以,当人们听说自己患了疱疹的时候都非常害怕,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从医学角度讲,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本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的小水疱、血疱或脓疱,常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所以称为“带状疱疹”。当带状疱疹发生时或发生前,患者往往会觉得有不同程度的痛感。这里,我们需要强调,带状疱疹一般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即使皮疹泛发至身体的另一侧,只要及时治疗,通常无须担心会有生命危险。这种疾病大多数人一生只得一次,因此正确的认知与及时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公安医院皮肤科陈敬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      【治疗】   一、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①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赛庚啶2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②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3-5次。糜烂者涂2%龙胆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③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三、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减低剂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适当服些镇静止痛药。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节,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水痘-带状疱疹是一种DNA病毒,体积210~250nm。可经呼吸道传播,但传染性很小。   相关文章: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台湾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 高宗桂主治医师 博士 选自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   一、带状疱疹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描述:   a.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   (一)现代医学描述:   a.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状。   b.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   d.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f.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   g.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h.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j.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病等。   l.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4-6周。   m.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45岁。      (二)传统医学描述:   a.《医宗金鉴》之“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   b.有干、湿不同,紅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c.《外科启玄》中有关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   (一)现代医学治疗:   1.下列数种情况要特殊治疗:   (1)脸部:带状疱疹有可能留下疤痕,而且面积不小,故一定要及早治疗。若在三叉神经的眼支干,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导致视力受损。   (2)年老者:超过六十岁,带状疱疹会造成严重且持续数月的神经痛。神经痛是因神经纤维本身发炎而引起间歇性的刺痛。   (3)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带状疱疹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脑炎。   以上三种情形,可使用Acyclovir 800mg,每天五次,连续使用五天,可抑制病毒繁殖。使用Acyclovir第二天,可开始用Prednisolone 6O mg/天,可抑制神经发炎,连续使用十天,但Prednisalone勿用于免疫不全者。      2.处理措施   (1)一般患者应注意勿发生细菌感染及减轻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药膏。   (2)冷敷: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泡纱布冷敷,一次30分钟,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速干燥,减轻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则应减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适等定能减少。   (4)剧痛时,可服用Demerol一颗。   (5)神经痛可用Capsaicine软膏镇痛。   (6)减轻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疗效。   (7)一般内服皮质类脂醇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疗后之神经痛。   (8)沿神经节以Ethylchloride喷雾冷冻为简单有效方法。   (9)但止痛剂对许多病患并无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对神经痛影响很大,故应鼓励患者恢复原有工作。      建议处方如下:   (1)Dicloxacillin 250mg,6小时一颗。   (2)Brufen,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3)Panadol,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4)Valium,睡前一颗。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細。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3.5寸。      C﹒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膠、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膠、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針)。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脈: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膠、风市、环跳。      (3)膀胱經: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夾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臥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2至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至30分钟。      四.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针灸治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1次,直到病情缓解为止。   4.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带状疱疹的治疗   身上生了在医学说的胞疹带,吃了很多西药和中草药,外面已好,但体内还是又痛又痒,求诊了很多医生都是无功而返,望各位专家名医帮我诊断一下!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研究所所长,硕导 吴延芳教授   您好,来信收到了。带状疱疹治愈后,常常遗留相同部位的神经痛,年纪较大的人比较严重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可以口服止痛的药物,比如止痛片,卡马西平等,还应口服各种维生素以加快神经损伤的恢复。必要时可做局部神经封闭,能马上止痛,但需多次注射。            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报道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或“蛇串疮”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湿热毒邪侵淫皮肤、经脉而致,以皮肤出现集簇样疱疹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常伴有疼痛,部分患者合并面部神经麻痹、神经痛等后遗症。近年来我们采用灯草灸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5例,均为我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0~40岁者20例,40~75岁者15例,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0~40岁者16,40~75岁者14例,平均年龄44岁。选择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且发病在7天以内、无其它并发症和继发症的病例作为本观察对象。 1. 2 诊断依据 1.2.1 参照《诊断常规》[1]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要点,排除其体格检查的第3、第4点。 1. 2.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蛇串疮”[2]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先取疱疹新近进展的一侧,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以爆有声响为佳;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 cm选疹泡以行灸法。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第1周每天治疗1次,第2周隔日1次,2~3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以聚肌胞2 mg行肌肉注射,每日1次,2~3周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人疼痛程度选用适量止痛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蛇串疮”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②好转:皮疹消退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③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无明显减轻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5中,治愈27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30中,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间疗效比较,χ2=8.435,P<0.01。   4 典型病例   欧某某,女,26岁。华西医科大学医生。初诊日期:。   主诉:左胸乳部疼痛、发红疹5天,加重伴水疱3天。   病史:5天前,病员无明显原因感左侧胸背部疼痛,并沿第4、第5胸胁发出少量红疹,次日红疹沿胸胁间增多,以至左乳头,疼痛加重并彻夜难眠。第3天红疹融合出现水疹,疼痛如刀割,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左侧沿第4、第5胁间呈带状融合水疱并延至胸乳部。   诊断:带状疱疹。   治疗:选左侧第4、第5胁间胸肋两端的疱疹先行灸法,然后沿受损边缘每隔4~5 cm逐一选取受损部位行灸法。治疗后让病员稍休息一会儿,给予单层敷料保护局部创面。经第1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当夜即可入睡。治疗3次后,病员疼痛消失,局部结痂。10天后痊愈。随访6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5 讨 论   灯草灸这种治疗方法来自民间,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中。我们采用该法治疗带状疮疹,取得良好疗效,经对照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聚肌胞(P<0.01)。   中药灯芯草性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其功效为利水通淋,清心除烦;生菜油在民间以其清心火、祛外邪的作用而常用于刮痧之术,其与灯芯草共用于灸法而获祛邪解毒、清热除湿之效。灯草灸治疗带状疮疹,常常使用1~2次即可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较好地控制病变的发展。同时,我们在观察中还发现,以本灸法治疗带状疮疹后,能有效地防止其后遗症的发生。灯草灸法治疗带状疮疹,具有局部见效快、治愈时间短等特点,且简便、价廉,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立倍主编.诊断常规.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胡卡明 王承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高锰酸钾液外涂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或“蜘蛛疮”,是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水疱性皮肤病,以成人和老年人发病较多。带状疱疹通常沿皮肤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局部有明显疼痛[1]。我院于1996年2月—12月,采用高锰酸钾液治疗带状疱疹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本校学生,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18岁~22岁。皮疹分布于胸背部2例,胸背部及上、下肢混合分布者3例。临床表现为乏力、低热、全身不适、睡眠差,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皮疹先为带状红斑,后出现群集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呈带状分布,损害少者1群~2群,多者3群~4群。   1.2 方法 用高锰酸钾1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使用时先用0.9%的氯化钠擦洗局部皮疹处,再用消毒棉签浸透高锰酸钾稀释液,均匀地外涂在带状疱疹表面,每日2次~3次,5d~7d为一个疗程。3例接受治疗1个疗程,2例治疗半个疗程。   2 结果      5例病人中,2例病人用药后3d~4d疼痛明显减轻,90%的皮疹吸收、干涸、结痂,自觉症状消失,未留疤痕,4d~5d带状疱疹痊愈。2例病人用药5d后疼痛减轻,80%的皮疹干涸、结痂,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疤痕,6d~7d带状疱疹明显好转。1例用药7d后疼痛基本消失,70%的皮疹干涸、结痂,自觉症状缓解,带状疱疹明显好转。   3 讨论      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效果不一。高锰酸钾属于一种外用消毒药,应用于创伤及坏死组织,可消毒、除臭,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而具有杀菌作用,可促进皮疹干涸、结痂等。但须注意高浓度对组织、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低浓度时则呈收敛作用,因此,使用时一定要稀释,并现配现用,因久置或加温可迅速失效[2]。      应用高锰酸钾加0.9%氯化钠稀释后治疗带状疱疹病程短、疗效高、简单易行,且无任何副反应,价格便宜,带状疱疹消失后无明显疤痕,是病人乐于接受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山东医学院.护理医学问答(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倪根珊.药物分类及药物概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曹淑芳   山西护理杂志 Vol.13 No.4 1999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0期第22卷 其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一例      卢雪梅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530012 中国广西南宁   关键词: 眼睑带状疱疹;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眼睑带状疱疹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病变,临床常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一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28岁,因“右眼红肿疼痛,视力下降3天伴头痛及右上睑皮肤疱疹”来诊。病前有感冒史。检查:体温38.3°C,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5,双眼眼压正常,右上睑及右前额部皮肤明显红肿,可见大小不等的疱疹,疱疹半透明,成簇状排列,不越过颜面中线,痛感明显,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知觉减退,上方角膜周围呈树枝状浸润,枝形粗,基质弥漫水肿,荧光素不着色,羊脂状KP(+),房闪(+),虹膜纹理欠清,瞳孔直径2.0mm,瞳孔区可见絮状渗出,无粘连,晶体透明,眼底像模糊,血常规检查正常。诊断:眼睑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予疱疹净眼液和阿昔络韦眼液交替滴眼,1h1次;1%阿托品散瞳;每日静滴病毒唑0.6g和地塞米松10mg;每日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隔日肌注转移因子1mg;口服消炎痛25mg、维生素AD 2丸,每天3次;局部皮肤用素高捷疗眼膏均匀涂抹。配合针刺攒竹、睛明、鱼腰、四白、曲池、合谷、太冲,每天1次,留针20min.治疗1天后,体温正常,眼部疼痛、头痛减轻,右上睑及右前额部皮肤疱疹未见增多。治疗10天后,右眼视力1.0,右上睑及右前额部皮肤疱疹全部结痂,疼痛消失,结膜充血消退,角膜知觉恢复,角膜透明,羊脂状KP(-),房闪(-),虹膜纹理清楚,瞳孔直径3.0mm,瞳孔区无渗出,晶体透明,玻璃体和眼底未见异常。   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系亲神经性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内。带状疱疹可分为流行型及症状型两种。前者为三叉神经直接受病毒感染引起;后者由于水痘早期病毒播散于全身后,在某些组织内灭活而潜伏,尤其是在三叉神经节内,以后受某些因素激活而致病。眼睑带状疱疹是因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第1或第2支产生带状疱疹后,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而诱发。文献报道在全部带状疱疹病例中有50%可引起严重的眼部病变。眼睑带状疱疹是沿三叉神经的分支传播,故皮疹和水疱严格限于受累的神经分布的皮区,不超过颜面的中线,多数仅表现在前额,眼睑及鼻部皮肤。带状疱疹在角膜的改变呈点状,片状或溃疡,少数呈现树枝状浸润,角膜知觉减退,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还可侵犯颅神经。眼睑带状疱疹须与单纯疱疹性树枝状角膜炎鉴别,后者一般体温不高,不伴前额及上睑皮肤疱疹,皮肤无痛性敏感度增加,眼痛不剧烈,角膜浸润常位于中央,树枝细,末端膨大,有上皮缺损,荧光素着色,激素治疗病情加重。本病在治疗上运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1%阿托品散瞳、干扰素、维生素B族药物以抗病毒,消炎止痛,配合针刺可以起到止痛、疏风解毒和行气活血的功效。中西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制,故收效良好。   眼睑带状疱疹 【诊断】 【治疗措施】 【病因学】 【临床表现】    【概述】   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典型的病变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各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较少见)的皮肤分布区域,发生群集性水疱样皮疹。但不跨越睑及鼻部的中央界线,而仅局限于一侧。   【诊断】   1.单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和(或)第二支分布区出现成族疱疹,不超过颜面中线。   2.疱疹出现前可有怕光、流泪,剧烈疼痛沿神经分岂有分布,局部皮肤红肿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疱疹大小不一,呈带状排列。初为无色透明,继则混浊化脓,约2周后结痂脱落,留有瘢痕或色素沉着。   4.常并发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偶而也发生眼肌麻痹等。   【治疗措施】   1.迟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高浓度(35%~40%)疱疹净,二甲基氧化硫棉片局部包敷,连用3~4天,可缩短病程并减轻后遗症。1%阿糖胞苷霜局部涂布或阿糖胞苷静脉注射,第一日剂量按每公斤体重3mg,以后每3天按每公斤体重2mg,同时给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0.5%溶液局部敷治或合并口服100mg,每日三次有良好效果。近来用左旋咪唑口服,每次50mg每日三次,亦可用2%~3%花生油剂滴患处。   2.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者,可用1%阿托品液散瞳,以防虹膜后粘连。   3.口服强的松每日50~60mg,一次服用,痛疼减轻后减量。   4.疼痛剧烈者可服复方阿斯匹林,止痛片和消炎痛等有一定疗效。   5.提高机体抵抗力: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和干扰素,防止眼部发生并发症并能缩短疗程,或用恢复期血清或血液注射。   6.中药   ⑴板蓝根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4ml。   ⑵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木通6g、车前子6g、当归6g、柴胡6g、黄芩9g、山栀子9g、生地9g、析蓝根9g、大清叶9g、甘草3g。疼痛剧烈者加生牡蛎、灵磁石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⑶大青叶或板蓝根30g,水煎代茶。   6.对皮肤的红斑、血疹及水疱可给止痒炉苷石冲剂。水疱破溃可用1%龙胆紫液或粗剂涂布,均勿入眼内。   7.以顽固性疼痛,用x线照射半月状神经节。   【病因学】   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其某一主支发生病毒急性感染而致。但其侵犯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常发生在体弱之老年人。有复发性与原发性之分,前者较为少见。   带状疱疹按病因分为流行型(病毒性)和症状型两类。前者可能是属于水痘病毒类型感染而引起。后者则为症状性带状疱疹。实际只是以往曾一度发生感染而潜伏下来的隐患,后来经新诱发刺激而活跃的病变,与流行型者并无本质差别,便后者则多见于年青人且易复发。   【临床表现】   1.发病前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数日后,则在病区出现剧烈的神经疼痛。且有怕光、流泪、皮肤红肿等症状。   2.眼睑皮肤上形成群集性透明小水泡。呈带状排列,继则混浊形成脓疱,破溃糜烂,终则干燥结痂,一般病程约2周,脱痂后,留下色素沉着之浅在疤痕。有些病例疱疹化脓形成深层溃疡,合并相应部淋巴结肿大,痊愈后留下永久必疤痕。每可借此判断其曾患过此病,有时可以在疱疹周围出血,或在眼睑深部形成睑板炎。   3.眼睑皮肤群聚性带状排列之疱疹,依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受累的部位而定,一般出现在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分布区,遍及前额上睑,有时侵犯第二支。则病变分布在下睑颜面部及上唇皮肤等部位,绝不越过前额中线,而侵及它侧。第三支很少受累,三个主支同时受累则更为罕见。神经痛可持续1~2个月,有时数月、数年才消失,愈后遗留感觉迟钝麻木。   4.疱疹出现于鼻侧及鼻翼处,则表示鼻睫状神经受累,致角膜、虹膜、巩膜、葡萄膜、视神经、视网膜和累及眼肌麻痹的可能。   角膜受累、视觉减退,基质混浊甚或形成溃疡。如侵犯虹膜,即使没有瞳孔闭锁,亦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但不常见。      带状疱疹中药外治有妙方    ??带状疱疹古称“火带疱”、“火丹”、“蜘蛛疱”,发于腰部的则称“缠腰火丹”、“缠腰龙”。因多见于皮肤一侧发疹,形如蛇串,故又称“蛇串疱”。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疾病。其特点为骤然发生。出现集簇水泡群,沿一定神经走向分布,一侧性,有神经痛,极少复发。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早使用的是泥土。《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治法是:将土块置于火上煅烧,冷却后研成粉末,与陈久的脂油调制成油膏,外涂患处。《备急千金要方》亦载:“治小儿殃火丹毒着两胁及胁下者,伏龙肝(灶心土)末和油敷之。”明·李时珍治火带疱也用“泥疗法”:“水洗取泥沙研香油调敷”;他还用剪春罗花或叶捣烂,用蜜调敷治此病。在《外科正宗》中亦载有柏叶散、如意金黄散等外治方药。说明外治疗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经验证明,带状疱疹应用中药外治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使用方便,且无副作用等特点。现介绍几则,供选用。   ??●雄黄粉50克,配入75%酒精100毫升,混匀备用。每天2次擦敷患处,如疼痛剧烈,疱疹很多者,则在药液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多数病人一周内可愈。   ??●侧柏叶60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薄荷30克、泽兰30克。共研细末,以水、蜜调膏外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功效。   ??●青黛5份、黄柏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   ??●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均。外涂患处,以结药痂,保持湿润为度。   ??●雄黄2份、枯矾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糊,敷患处。   ??●侧柏叶60克、蚯蚓粪60克、黄柏30克、大黄30克、赤豆60克、轻粉6克。共研细末,菜油调涂患处。   ??●冰片5克、炉甘石10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大黄10克、药用淀粉55克。共制为散剂,干用、水调、油调外敷均可。   ??带状疱疹疱壁溃破者可用黄连膏、或青黛散、黄灵丹、三石散(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等量共研细末)等,用麻油调敷患处。此外,近人多用六神丸化水涂敷,疗效亦十分显著。   王惟恒      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的皮肤病,发病骤然,常见于胸、腹、胁部及眼、鼻、耳部,患处火灼样疼痛,继之出现红斑、疱疹。民间称本病为“蛇蛋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等,应用中成药治疗,效果较好。   1、云南白药 取云南白药适量与白酒适量调糊,敷患处,每日2次,3~7天可愈。   2、六神丸 六神丸适量研粉,醋调外敷患处,每日3次。或用六神丸20粒碾碎与大青叶浓缩液10毫升(含生药15克)混匀涂患处,每日3~4次,用药1~2次痛止或减轻。   3、南通蛇药片 内服:每次10片,每日3次。外用:药片碾碎用70%酒精调糊涂敷患处,每日5~6次。   4、紫金锭 取紫金锭10~20片,碾碎与温开水5~10毫升混匀涂患处,每日2次;同时加服紫金锭0.9克/次,每日2次。   5、喉症丸 取喉症丸150粒研粉加水或醋3毫升调匀,外涂患处,每日4次。   6、牛黄解毒丸 用牛黄解毒丸3丸,去壳取药丸压碎加生理盐水100毫升混匀,外搽患处,每日3~4次。   7、冰硼散 取冰硼散适量与凡士林调糊,敷于患处,每日1次。   8、京万红软膏 患处涂京万红软膏,用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2次。   9、七厘散 用七厘散每次2.2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若疼痛较剧,可加大剂量每次服0.66克。   10、梅花点舌丹 内服:每次1粒(每丸含3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取梅花点舌丹1~2粒,研碎加清茶少许涂于患处。   11、西黄丸 用西黄丸每次2克口服,每日3次。   12、双黄连粉针剂 按照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用双黄连粉针剂6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   陶春祥      带状疱疹的中药治疗进展   山东平阴县人民医院(250400)马万亮 张慧铭 李伟   带状疱疹系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名蛇患疮、蜘蛛疮等。近年临床采用中药治疗,在止痛、缩短病程和预防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据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六神丸   周世杰报道,取六神丸100-300粒,研末后用食醋调成稀糊状,直接涂于疱疹皮损上,每天3-4次,治疗76例,治愈68例,总有效率98.7%。王书杰等报道,用六神丸适量,研成极细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每日3次。与肌肉注射聚肌胞加外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76例,其中治愈、显效、好转共75例,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50例,其中治愈、显效、好转44例,总有效率为88.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紫金锭   处方组成:山慈姑、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朱砂、雄黄等七味中药。朱乾福用紫金锭内服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方法:取紫金锭10-20片碾碎,加温开水5-10ml,混匀后涂于患处,一日两次,至疱疹干涸结痂后停用。同时内服紫金锭,每次0.9g,一日两次,儿童每次内服0.15-0.3g,服至止痛。结果:涂药2-4天后水及血疱及血疱干涸,糜烂处在涂药24h内结痂,止痛时间为2-6天,未见不良反应。   3 季德胜蛇药   取该药适量,用75%乙醇适量搅拌成稀糊状,搽疱疹,每天5-6次,并每次内服10片,一日三次,治疗82例,痊愈44例,平均治愈时间5天。   4 强力宁   强力宁为含甘草酸的复合制剂,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诱生γ-干扰素,产生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风幼茹等用强力宁注射液10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一次。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35例,用药后3-4天疼痛基本消失,痊愈时间5-9天,平均治愈时间7天;对照组15例疼痛减轻时间4-6天,痊愈时间为8-16天,平均治愈时间12天。   5 京万红烫伤膏   将京万红烫伤膏涂于疱疹处,qd,同时口服西咪替丁200mg,一日三次,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全部治愈。用药后均在24h内疼痛消失,皮疹2-3天愈合,3-4天结痂脱落。   6 双黄连   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粉针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抗菌消炎作用,能加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谢春红等报道,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带状疱疹64例。治疗组用双黄莲粉针剂按600mg/(kg.d)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同时用双黄连粉针0.6g加入生理盐水5ml稀释外涂局部,一日三次,对照组,利巴韦林15mg/(kg.d)用5%葡萄糖250ml稀释成1mg/ml静脉滴注,配合聚肌胞外涂局部,一日三次。结果:治疗组36例全部治愈,疱疹结痂时间为2-4天,疼痛消失时间为1-5天,全病程平均6.8天;对照组28例全部治愈,疱疹消失时间4-7天,疼痛消失时间3-10天,全病程平均10.2天。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7 青黛子黄散   由青黛、马钱子、五倍子、雄黄、生大黄、蜈蚣等六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燥湿、抗病毒、抑菌及麻痹作用。沈勇报道,随机分为青黛子黄散治疗组216例与对照组122例。方法:将六味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以食醋调成糊状。用5%白矾水溶液洗净患处,鸭翅毛搽药涂于皮损处,每2-5次。连用1周,不用其他药物。对照组:聚肌胞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肌注,每日一次;板蓝根冲剂15g,每次1包,一日三次。两组均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青黛子黄散治疗组痊愈126例,显效42例,有效38例,无效10例,痊愈率58.3%,总有效率95.3%。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44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痊愈率23%,总有效率91.8%。两组痊愈率有显著性关异(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8 藤黄酊   取30%藤黄酊外搽皮损及疼痛区,每天2-4次,同时每次注射利巴韦林100mg,肌注,每日二次,治愈70例,止痛时间4.2天,治愈时间5天。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研究进展   汤韧 张宜 符旭东 龚时薇(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市43007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成簇疮疹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称“蛇箍疮”,因好发于胸腰部,故亦称“串腰龙”。   六神丸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沿用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在80年代,有人偶然发现,六神九在治疗咽症痊愈的同时,带状疱疹随之好转,遂将其引伸治带状疮疹。近年来,许多医家在应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现将相关内容作一介绍:   1 六神丸的方剂   六神丸有同名异方,如“胡氏六神丸”、“喉症六神丸”等。本文涉及六神丸均指“雷氏六神丸”。该方系姑苏雷氏秘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从方源分析,本方系王洪绪的梅花点舌丹衍化而来,只是将其中的植物药,如血竭、葶茵、沉香、乳香、没药等去掉,保留动物性及矿物性药,使药力更为集中。   其处方如下:牛黄150g、麝香100g、蟾酥100g、珍珠150g、冰片100g、雄黄100g。用白酒适量泛丸,以百草霜150g包衣,打光,低温干燥,即得。   2 六神九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进展   经综合国内文献,共有相关报道11篇,按是否联合用药及用药方法,分为3类介绍。   2.1 六神丸外用、内服并联合用药   王氏报道28例,六神丸内服(每日3次,每次10粒),并外用(温水调涂),联用聚肌胞注射液,全部治愈,平均4.8天,且无疱疹后神经痛。   2.2 六神丸外用并联合用药   于氏报道50例,六神丸外用(水研涂),联用加味(板蓝根,大青叶)龙胆泻肝汤口服,治愈率100%,无遗留痛。   古氏报道11例,六神丸外用(醋研涂),联用季德胜蛇药片(醋研涂),当晚止痛生效,3日内全部治愈。   潘氏报道39例,六神丸用大青叶浓缩液溶后外涂,有效率100%,未见疱疹后神经痛和不良反应。   另有赵氏报道50例,六神丸外用,联合板蓝根注射液:胡氏报道28例,六神丸外用,联合西米替丁;王氏报道9例,六神丸外用(醋调),联用龙胆泻肝汤内服;陆氏报道17例,六神丸与季德胜蛇药片外用等,均获治愈。   2.3 六神丸内服并外用   据报道,对带状疮疹破溃蔓延、剧痛者,内服5~10粒,2~3次/日,重症并外用(化水涂),当晚减痛,3~5天可愈。   吴氏报道35例,内服5~10粒,3次/日,井外用(醋研涂),当晚疼痛减轻,3~5日后可愈。   张氏报道40例,内服8~10粒,饭后1小时服,3次/日,并外用(温水溶涂),总有效率100%。   综上所述,六神丸无论是内服、外用还是联合用药,其治疗带状疱疹的功效已被多次证实,受到临床医生的确认。   3 六神九治疗带状疱疹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3.1 中医理论   中医学称带状疤疹为“缠腰火丹”、“蛇窜疮,’等,多由肝火旺盛,脾湿久郁而致,湿热交结,阻遏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而成。不通则痛,故症见灼热疼痛,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凝聚不得疏泄则起水疱。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   六神丸方中牛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珍珠清肝解热,消毒生肌;雄黄、蟾酥解毒、消肿、止痛;麝香、冰片芳香走窜,善散郁火热毒。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3.2 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功效与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有关。   3.2.1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周氏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带状疱疹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六神丸中的雄黄、蟾酥、珍珠、冰片均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辅助性T细胞,故能获得较好疗效。   沈氏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法测定了六神丸对兔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六神丸可非常明显地激活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处理抗原,具杀菌、抑菌作用,这一作用有益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3.2.2 抗炎作用:沈氏等以六神丸对巴豆油涂小鼠耳所引起的炎症及大鼠对鸡蛋清引起的关节肿胀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氢化可的松、水杨酸钠有相似作用。   另有报道,六神丸的抗炎效果占醋酸氢化可的松的6%,同时发现,蟾酥、牛黄、麝香(2:3:2)3味药材的复合抗炎作用占醋酸氢化可的松的50%,较六神丸增加8.2倍,故该3味药材对抗炎作用的贡献较大。   六神丸的抗炎作用表明,它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性渗出,有益于消肿。   3.2.3 镇痛作用:沈氏采用冰醋酸扭体法证明,六神丸90mg/kg与度冷丁10mg/kg的镇痛效果几乎相等,并认为其显著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某些致炎物质的致痛而产生的效应。   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报道中,多次提及可消除疱疹后神经痛,有的甚至用药后当晚即疼痛减轻。在六神丸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推崇其镇痛功效的,如牙痛、癌症疼痛、炎症或溃疡所致咽喉疼痛,甚至有将六神丸用于食管镜检查和扁桃体摘除术的表面麻醉。   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常很剧烈,六神丸的镇痛作用在稳定病人情绪,改善自觉症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3.2.4 抗病毒作用:除带状疱疹外,六神丸在许多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突出,它们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寻常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性乙脑等等。   六神丸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体外和体内动物实验未见报道,但六神九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广泛应用提示它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广谱抗病毒作用。金氏曾提及这一点,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3 六神丸方剂中雄黄在抗带状疱疹病毒中的特殊地位   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是80年代以后的事,方剂中有7味药材。经比较其他用于带状疱疹的传统方剂,发现7味药中以雄黄出现频率最高。例如敏涛所著《百病外治3000方》中,共收录治带状疱疹方剂33个,采用雄黄的方剂有11个,占1/3,前人偏好雄黄,不知是否与带状疱疹又称“蛇箍疮”,而传统称雄黄可克制蛇虫类有关。现代也有重用雄黄治疗带状疱疹获愈的报道,且病例数较大。   至于重用六神丸中其它成份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则比较少见。   4 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毒性研究   4.1 内服毒性研究   据杨氏综述,应用六神丸致毒副作用者多为超剂量服用,且以新生儿、幼儿居多。故建议严格剂量,新生儿不用,小儿酌用。   经归纳,前述临床报道采用内服的用量范围在每日2~3次,每次5~10粒之间(小儿酌减)。用量符合常规用量要求(口服1次5~10粒,I日1~3次,小儿酌减)不属于超剂量应用。另外,带状疱疹的发病对象以成人为主(新生儿为水痘)。故口服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在按注意事项规定使用的前提条件下,应视为是安全的。   4.2 外用毒性研究   前述11篇临床报道均采用了外用,故外用的毒性是我们要重点考察的对象。   据孙氏和薛氏的报道,外用六神丸可致接触性皮炎,并通过斑贴试验证明致炎成分为高浓度(5%)的蟾酥,六神丸中其它成分是安全的,蟾酥用量在0.5%时也是安全的。据此提出局部应用六神丸要考虑将蟾酥量降至5%以下。   外用六神丸的用法,有将粉未直接撒于患处、醋研外涂和水研外涂3种。在用量方面,除去用量交待不明确的外,其高浓度应用有直接粉末应用:六神丸100%,按前述处方量计蟾酥含量11.76%;低浓度应用有六神丸5粒,用醋1g研涂,按六神丸制法,可算出六神丸重0.0033g/粒,因此,含六神丸1.6%、蟾酥0.14%。两种浓度均有好的疗效。因六神丸外治带状疱疹在较低浓度(含六神丸1.6%)也有效,考虑到蟾酥的致过敏性,建议六神丸应稀释后外用,使蟾酥含量降到5%以下。   另有张氏报道,六神丸研糊用于左眼下睑致角膜损伤1例,故外用应注意用药部位,不可入眼。   5 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意义   当今,国内外用于带状疱疹的西药首推阿昔洛韦,其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机理明确。与之相比,六神丸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5.1 镇痛优势   阿昔洛韦不能解决疱疹后神经痛的问题,往往停药后疼痛复发,而六神丸从治疗开始直到治疗结束后,在镇痛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5.2 价格优势   阿昔洛韦用于带状疤疹的用量为5次/日,800mg/次,疗程10天。目前国产阿昔洛韦(0.1g)每片在2元以上,1个疗程至少800元,与之相比,六神丸(1.6元,20粒/管)则价廉得多。   5.3 耐药性   阿昔洛韦用于带状疱疹的用量在80年代初为600mg/次,5次/日,后逐渐增至800mg,近年据皮肤专家称,因耐药性问题,推荐剂量已增至900~1000mg。而六神丸是综合机理作用,耐药性的问题不像阿昔洛韦那样突出。   5.4 增加了可选方案   抗病毒药是世界各国的研究难点和重点,有所突破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近年,国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趋势,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之一的六神丸在抗带状疱疹病毒方面的成功应用,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加以研究,必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   一、带状疱疹的病因:(一)现代医学描述: a.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 (一)现代医学描述: a.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状。 b.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 d. 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f.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 g.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h.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j.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病等。 l.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4-6周。 m.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45岁。   (二)传统医学描述: a.《医宗金鉴》之“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 b.有干、湿不同,紅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c.《外科启玄》中有关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一)现代医学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疼像针刺一样一阵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