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师与做好学生的要求关系

教师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中华少年》2015年07期
教师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宇国;;[J];教育探索;2009年01期
王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杨兰生;;[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王苗雨;;[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邓玉喜;蒋锐;王晚英;谢娟;王铁生;;[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李向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杨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2期
杨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宋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何琛姣;;[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1期
周燕;;[J];考试(教研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玉喜;蒋锐;王晚英;谢娟;王铁生;;[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江梅;[D];广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惠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刘科荣;邱瑞玲;;[J];高教探索;2006年03期
吴学兵;吴海云;;[J];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孙英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22期
杨福章;;[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4期
刘建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5期
昌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5期
陈敏;;[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道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龙钢;;[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3年Z1期
肖顺;;[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9期
李从耀;;[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年12期
柳烨;杨川;;[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3期
王向红;;[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
谭庆;黄小娥;冯莉苹;向阳;;[J];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雷友发;;[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4期
史东清;;[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22期
赵五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冯义平;[N];江苏教育报;2010年
山东阳信实验中学
孙瑞刚 张广昌;[N];学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拒绝访问 | news.51sxue.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news.51sxue.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f491ddf67e43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青少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98贴子: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收藏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班主任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班主任的个人素质不同,教育风格各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知识渊博见长,可以风趣幽默取胜,也可以亲切和蔼感人。&
&&&&第二、逐步加深师生感情。中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三、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与班级发展相协调的和谐因素,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是班主任与全体中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人的情感,具有调节行为的功能。并且,人的情感从来就不是单向交流的,它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在中学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中学生的情感反应,而中学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这就表明,班主任的良好行为表现,满足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中学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
&&&&第四、学会期待。班主任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
&&&&因此,班主任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良好可行的期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可行性要强,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校情、班情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其二,针对性要强,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其三,尽可能与中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一致起来,避免中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其四,对班集体而言,注意提出对整体的期待,并力图将个体期待与群体期待联系起来。这样,处于这个班集体的同学就比较珍视班级融洽的心理气氛,从而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处理班级事务,利于师生两方面的发展,更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从而可以事半功倍。&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写得太好了!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把学生看成教育的客体,无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另一种观点是“儿童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他认为教师应该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而只充任一名看守者和助理者。他提出:教师不要站在学生前而的讲台上,应该站到学生背后去。只在学生有困难时去帮助他。并认为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儿童为中心是如同把地球当中心变成以太阳为中心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显然,“儿童中心论”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从现代教育观点看,完整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必须看到两个方面: &&&& (一) 学生是教育对象&&&&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校长、教师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学校中是受教育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从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由各自的任务与条件所决定,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使其智能得到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培养优良身心素质,他必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质量负责,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从教师的条件说,作为职业要求,教师是经过了专门培养,掌握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具有教育理论与业务能力修养,有条件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培育学生。而从学生的任务与条件看,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初期,他们的知识、经验都还比较少,要获得顺利发展,在不很长的时间里,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理所当然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实施教育的客体,这是客观存在,是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体现。但是,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并不排斥在学习和发展中成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从事精神生产,现代社会讲教育产业,教育产业的产品是人才,是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不是简单的移植或给予的过程,只能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品德,都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与实践,通过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一切教育教学任务都不可能由教师单独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传统教育派关于“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说法,是片面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人的社会化,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对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学校和教师使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实现这种转化,即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使教育的社会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来分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因,学生自身需要、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才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所不能取代的。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有:学习任务完成的决定性、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教师教的制约性,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特征对教师的影响性。总之,学生不是一个可被教师任意加工的对象,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学习程度、态度、个性等制约着教师的教。&&&& 完整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要肯定学生是教育对象,要接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可松懈教育的职责,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指明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以往的教育理论研究重视不够的方面,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也常常讲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而实际上,无论是开展教育教学还是在教育的经常工作中,多是把功夫下在研究教材上,很少去深入研究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至今还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贯彻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来&&&& 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而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首先就是指使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精神的方法。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越强,这两者本来是有机结合的,实践中必须完整理解,统一实践。&&&&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教师教完全是为了学生学,所以,教育过程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学习,有能力继续学习和提高,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既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共同特征又有个别差异。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个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前,己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认识,有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这些主体因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制约着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要求的提出,教育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才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 学生是一种主动的认识过程,掌握知识由感知、理解、到巩 固、应用,都离不开学生的主观努力,需要参与实践活动。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听和论,必须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思考、体验,不仅要积极动脑,还要动口,发表意见,参加争论,还要敢于动手,去实验,去创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更加需要重视其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受锻炼,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体验,才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与道德观念,自觉去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体现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对学生主动精神的尊重。&&&& 可见,认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对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它对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你那全是废话
给老师甩几千什么都好说
登录百度帐号浅谈新教师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_百度知道
浅谈新教师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教学工作便更难以收效。而作为一名新教师,刚一走上岗位,有的是刚从学生的角色转变过来,对于马上要转变角色,必然有点不适应。那么,新教师要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怎样才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呢? 新教师刚上任时,因为年轻、朝气,大学刚毕业的他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很有激情的想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受过的高等教育影响的他们,对于在处理学生关系这一块上更是希望能通过用爱心而不是强制、被动的方式来和学生相处。而凭借着他们的优势,他们确实可以做到,大多数新老师可以和学生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在师生打成一片的同时,问题又来了。由于老师对与学生的关系一开始没有明确,到后来学生便会分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区别老师与自己的关系。于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便会像课堂外那样,不严肃,嘻嘻哈哈,有时候对老师不是很尊重。这时候,新老师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因为自己已经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了,有时候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此时学生已经对自己不再惧怕了,要树立威严又好难。于是,新教师开始困惑了:我对他们那么好,不凶他们,不体罚他们,还那么关心他们,为什么他们上课的时候还那么不听话呢?进而极度沮丧,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曾经学过的知识,不知如何是好。 那么,新教师要怎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呢?如何使自己有作为老师的威严的同时又让学生喜欢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首先,正确定位。一开始,你就要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要正确区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你是一名人民教师,你的职责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那么你就要一切从育人出发,真正做到育人。就是说,你时刻也要紧记,自己是一名老师,自己有着育人的重任,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慎重。而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你传道的对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是很健全,很多都需要你去教育、去指导。你既然作为他们的老师,那么,在与学生交往的时候要分清角色,注意与学生的距离,不得太密,不要让学生对你的角色产生误会。也不要太绝对了,让学生觉得你和他们有区别,认为你不好接触。 其次,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因此,新教师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老师的个人素质不同,教育风格各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知识渊博见长,可以风趣幽默取胜,也可以亲切和蔼感人。而不管是用什么方法,你都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严,让学生在第一次见面后,喜欢你的同时也知道要尊重你,这样在你今后的教学中才能把握住学生。 再次,逐步加深师生感情。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也就是说,新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可以再以后的交往中慢慢进行。这一点年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到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也可以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而这些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了解和接触学生,慢慢做到的。而且要适度的去做,不要超过了一个作为老师的度。这样也就可以进一步的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了,让学生喜欢你。 最后、尊重和信任学生。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还小,任性、调皮是他们的天性,是正常的。他们虽然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而且,对他们要有耐心,这以点很重要。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你对他们耐心了,他们才会让你去了解他们。人的情感,具有调节行为的功能。并且,人的情感从来就不是单向交流的,它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所以,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了,师生的关系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新教师还可以向老教师请教经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老教师因为从教多年,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是非常有认识的。所以,他们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你可以向他们学习经验。 总之,新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需要时间去探索和在经验中不断的学习的。从教伊始,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身心,都会碰到挫折,所以,要时刻鼓励自己,只要自己去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找到一种能和自己的学生和谐相处的正确方法。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www.wenku1.com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日期: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大安乡光美小学:段绍美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教学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小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教师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同,教育风格各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知识渊博见长,可以风趣幽默取胜,也可以亲切和蔼感人。第二、逐步加深师生感情。小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第三、尊重和信任学生。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与班级发展相协调的和谐因素,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人的情感,具有调节行为的功能。并且,人的情感从来就不是单向交流的,它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在小学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反应,而小学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教师。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这就表明,教师的良好行为表现,满足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第四、学会期待。教师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因此,教师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良好可行的期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可行性要强,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校情、班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其二,针对性要强,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其三,尽可能与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一致起来,避免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其四,对班集体而言,注意提出对整体的期待,并力图将个体期待与群体期待联系起来。这样,处于这个班集体的同学就比较珍视班级融洽的心理气氛,从而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处理班级事务,利于师生两方面的发展,更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从而可以事半功倍。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如何做到关爱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