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的健康纠结第226期:饭后纠结要不要纹眉马上刷牙

当前位置:
&&&&&&正文
晨光读书会第226期:认知驱动下的自我迭代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场景快速更迭,因此我们始终处于学习和认知跃迁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要有所收获,每天都要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转念之间,跨年演讲已经陪我走过了三个年头,本次跨年,再度毫无悬念地被两大知识网红的跨年演讲刷屏:罗振宇和吴晓波。放眼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能力开跨年演讲、引发刷屏和讨论的知识IP,目前确实只有罗振宇和吴晓波这俩人。这是一场深刻的新商业启蒙运动,当这些新鲜的词汇,带着元气磅礴的冲击力扑面而来之时,你很难不被触动,心生好奇和动力:我该如何跟上时代,掌握大趋势背认知推动的个体生活变革后的方法论?
期数:晨光读书会第226期,2018年开篇第一期主题:认知驱动下的自我迭代主讲嘉宾:新乡学院张磊副教授时间:日周四下午4:00地址:新乡学院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版权所有:新乡学院-图书馆 本网站最佳浏览器为:IE7.0以上版本E-mail:tushuguan@xxu.edu.cn寡人的健康纠结第85期:眼镜要不要一直戴着?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85期:眼镜要不要一直戴着?
核心提示:不少近视患者纠结于眼镜该不该一直戴着,专家表示,中度以上近视的应该长期戴着眼镜矫正,防止度数加深,但中度以下近视可根据需要选择戴还是不戴。
  近几年来,由于课业繁重、电子设备过多、不良用眼习惯等原因,“四眼族”的阵容不但越来越大,还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寡人每每看着二三年级的小朋友,每个人都顶着硕大的眼镜扮柯南,心里总忍不住叹息。关于戴眼镜这个问题,想必有人听说过这样一种传言:眼镜要一直戴着近视才不会加深,时摘时戴眼镜度数会一直加深。但也有不少爱美人士纠结着一个问题:眼镜戴久了,眼眶就会变形,眼珠还会往外凸,多丑啊!因此,在近视加深和眼睛变形之间,不少乡亲纠结了。
第八十五期
眼镜要不要一直戴着?
  本期话题:眼镜要不要一直戴着?()
  本期出场人物:小莹子
& & &寡人的健康纠结
  说到戴眼镜这个问题,寡人不禁想到了中学同桌兼死党的小莹子,这姑娘是个超级爱美又臭屁的,近视度数600多,还坚持为了爱美不戴眼镜,走在路上冲着她挥手打招呼,除非你在她视线范围2米之内,否则绝对别想她能够看得清你。相比小莹子,寡人就是个规矩的好孩子,200度不到的近视,眼镜却天天都敬业地架在鼻梁上,美其名曰“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关于戴眼镜的问题,寡人也没少和小莹子争执,她坚持认为眼镜戴久了眼睛变形极度影响美感,而寡人则坚持眼镜一会儿摘一会儿戴会让近视度数加深,那么到底是一直戴着眼镜好,还是需要的时候戴比较好呢?
& & &中度以上近视建议一直戴眼镜
  由于戴眼镜的问题寡人和小莹子从中学争到大学毕业也没争出个结果,寡人于是向南方医院眼科副主任董冰松取了取经。董主任认为中度近视以上的近视建议一直戴着眼镜,这样比较方便于生活,不会出现一些因看不清而造成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近视度数的加深。那么,多少度的近视称为中度近视呢?董主任介绍,所谓中度以上近视是指300度以上的近视,如果近视在300度以上,最好是能够一直戴着眼镜。如果有的乡亲坚持认为不戴眼镜比较不影响外形美观,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小莹子那样走路走到一半差点撞电线杆上去,或者路上平白出现一个小坑就直接不形象地狗啃泥了的情况,这样不仅形象全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的事情,寡人无论如何都认为是不合算的。
& & &一直戴眼镜会不会造成眼球突出
  其实吧,像小莹子那样高度近视却不愿意戴有框眼镜的乡亲,大多数都信奉一句话,那就是“长时间戴着眼镜,会导致眼眶内凹,眼球凸出,显得非常难看”。作为标准的爱美人士,小莹子是一定不会允许这种状况在自己的身上出现的,故,小莹子就算在路上走三步摔一跤,也坚决不肯长时间戴着眼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寡人询问董主任后,董主任表示,其实长期带着有框眼镜是不会导致眼珠突出的,换一个角度说,眼珠突出其实并不是因为长期戴有框眼镜的关系,而是高度近视的关系。
  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几乎所有高度近视都有眼轴增长以及眼球后极处巩膜的显著变薄。在度数较高的例子中,这种变薄可以扩展到赤道部,但眼球的前半部比较正常。这种患者的眼球明显增大,并且突出,加上眼轴增长,因此眼球突出会显得更加明显,从外表上来看的确非常影响美观。因此,中度以下近视如寡人者就算长期戴着眼镜,也是不会出现眼球突出的,而高度近视的乡亲如果出现了眼球突出的情况,那也是因为眼镜自身的病变产生的外观变化,和无辜的眼镜是没有关系的。
& & &中度以下近视没有必要一直戴眼镜
  董主任认为,中度以下即300度以下近视的乡亲们,完全没有必要一直戴着眼镜,因为一来中度以下近视不会因为看不清楚而对生活造成困扰或者危机,二来也不存在像中高度近视一样不长期戴眼镜矫正就会加深近视度数的危险。因此董主任认为,如果是度数比较浅的学生族,完全可以上课的时候戴眼镜,放学回家以后就摘下,家长没有必要一直要求孩子戴着眼镜,当然如果有像寡人一样本人愿意一直戴着眼镜的,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把眼镜摘下。要不要戴眼镜,完全可以按照本人喜好来决定。但是董主任也特别提醒,不能因为自己近视度数不高就掉以轻心,要知道,不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常常对着书本电脑一对就是几个小时,不放松眼睛,也不注意眼睛的清洁和保护,近视度数也会加深。因此乡亲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哦!
& & &寡人纠结的结果:
  根据寡人向专业医生请教的结果,一般中度近视以上的近视患者最好一直保持戴着眼镜,这样有助于矫正近视,不易使度数加深,同时,一直戴着眼镜并不会成为眼球突出的原因,因此爱美的乡亲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至于中度以下的近视患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戴,不需要的时候摘,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戴摘眼镜的时机,但低度近视的乡亲们需要特别注意眼睛的保护和清洁,不能因为自己的近视度数低就对眼睛保护掉以轻心,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01/17 06:26
从小,寡人的太上皇就教育寡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可惜寡人越长大东西丢得越散乱,找眼镜找钥匙找手机简直是比家产便饭还要便饭,结果,寡人没有听从太上皇教诲乱丢眼镜的结果就是寡人一屁股下去,彻底与自己悲催的眼镜说拜拜了.无奈之下重新去配眼镜,心里想着&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楞是给配了一副蹭亮蹭亮的眼镜,可配眼镜的小哥却很纠结地问寡人:&你确定要配这么清楚的眼镜吗?&咦?难道眼镜竟然不是越清晰越好吗? 本期话题:选眼镜越清晰越好吗?(更多寡人的健康纠
02/27 07:25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86期:眼镜是有框的好还是隐形的好 核心提示:不少人因为爱美的关系更愿意选择隐形眼镜,但隐形眼镜会磨损角膜,专家认为有框眼镜比隐形眼镜更健康.如果不得不戴隐形眼镜,一定要选择优质的材料和优质的保存药水,还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度数的隐形眼镜才好. 前两天回家遇到堂哥,看到他脸上隆重挂彩心中大惊,赶忙表示问候.提到原因,堂哥哀嚎:&打球的时候戴着眼镜呢,朋友一个急传,直接朝我面门扔过来了!&闻言寡人只好对着篮球爱好者的堂哥默默表示哀悼.从高中开始,除了班上哥们儿常常因为脸上的眼
02/08 05:56
自从家里买了个小米盒子,爹亲大人每天看电视看得不亦乐乎,反正想看的,总归找得到.这不是,某天突然想起来,把83版红楼梦给翻出来看了,寡人瞅见的时候,正好看到林妹妹初入贾家,一家人吃完一桌饭,丫头上了一杯茶,然后各自用茶漱口再重新换杯茶--啊!真是可恶的有钱人!不过,饭后漱口这是个不错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饭后马上刷牙好不好?漱口又好不好呢? 本期话题:饭后要不要马上刷牙?(更多寡人的健康纠结) ■饭后马上刷牙好不好? 每天中午寡人在公司里吃完饭,准备上个洗手间回来惬意地睡觉时,总能在洗手间里看
12/21 14:27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171期:为何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核心提示:其实,消化时间中的任何时间都可能会发出咕噜声,只是有些表现不明显.不过,还有一些咕噜声,是在&告诉&你身体生病了.所以,在拿起食物前,请确保你是真的饿了. 肚子饿了?总会有信号提醒你.最直接的就是&感觉到了饥饿&,你会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感&.当然,还会有&饿得头晕眼花&.&饿得肚子咕咕叫&等等信号,这其中,肚子饿时最明显.最常见的信号就要数这&qu
04/21 16:52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138期:高跟鞋天天穿好不好? 核心提示:高跟鞋,常与&时尚&.&性感&.&美丽&相关,却也与&杀手&.&刑具&.&裹脚布&相系,让人又爱又恨!究其因,实为过度关注其&高&! 古人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是人类现代生活不可或缺之物,而高跟鞋之于女人,更甚于&不可或缺&之需.其能增加高度,增进诱惑力,使行之有风韵等.然,寡人唯爱其
03/02 06:25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131期:吃夜宵到底健不健康? 核心提示:所谓,世间万物皆有平衡!否则此消彼长问题多多.夜宵即如此,作为一日三餐外的额外加餐,若能帮助补充三餐的不足达到人体需求平衡亦可,否则便是破坏膳食平衡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夜宵,即为一日三餐外的加餐.而今,这种&加餐&正日渐猖獗的披着&正餐&的外衣游走在绚烂多姿的夜生活空间里.或三更半夜时补充的一顿饭,或满足口欲发泄情绪的一堆零食,或加班族如正餐般要做营养的食物享用.其之于健康,好与不好的界限也变得不那么明显,
01/14 18:03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81期:冬天老上火怎么办? 核心提示:冬天是一个特别容易上火的季节,人为什么会上火呢?上火的原因和症状有哪些?上火了以后,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手段去灭火呢?本期寡人的健康纠结来和乡亲们纠结下关于冬天上火的种种健康问题. 艳阳才没挂了几天,又悲催地下雨降温了,于是寡人兴致勃勃想要邀请众姐妹们一起去火锅店里腐败一把,结果她们却无情地拒绝了寡人的盛情邀请,这个说上火口腔溃疡着呢,那个说上火嗓子疼着呢--最后,寡人只好在一群人&上火&面前败下阵来,接受了吃火锅这一美好计划胎死腹
07/08 12:00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51期:走路的姿势透露了什么?
每个人走路的姿势是不同的,仰着头走路怎样?低着头走路怎样?内八字如何?外八字又如何?这一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走路姿势透露的秘密. 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走路的姿势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为啥人走路的姿势会多姿多彩喃?难道仅仅是为了多姿多彩才多姿多彩的吗?非也,每件看似平常的事情里面通常都包含着不蛮平常的东西,走路的姿势就位列其中.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纠结一下,从你走路的姿势可以看出什么?健康?性格?亦或是均可? 本期话题:走路的姿势透露了什么?(精装
10/16 04:06
寡人的健康纠结第71期:鸡肉怎么吃才健康?
核心提示:炸鸡翅什么的估计是某些小孩子的最爱了,但其实,鸡肉是热性的,油炸这一烹调方法又是很助鸡肉热性高涨的,所以,这样的鸡肉吃法很不利于健康. 如今,二师兄的肉是越来越贵了,贵到乡亲们去买猪肉的时候,都觉着很是心疼那些粉嫩粉嫩的钞票.但是,不吃肉吧,又显得咱生活不够小康,于是,智慧的乡亲就选择了价格比较便宜的鸡肉.但是,这个鸡肉怎么吃才健康喃?不,寡人说的&怎么吃&不是指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而是说用什么烹调方法,是炸着吃.烤着吃,还是&>&&>&2017福利汇总第226期:(=^oェo^=)
热门视频:
热门图片:
Trackback (0)
还没有Trackback您好, []|
众所周知,大脑的存在非常重要。大脑支配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情感表达等等,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大脑也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大脑出现问题,对人的日常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与麻烦,甚至危及生命。本期《名医堂》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刘加春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擅长疾病:颅内动脉瘤、脑与脊髓血管畸形、脑出血、烟雾病、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均有较深入的研究。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笼统的理解,发生在脑血管的或者脑血管病因起病的病,那都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具体分的话有很多分类,一般来讲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有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但是当然有些具体的其他的一些分类。正常情况下,它不容易出现,但是在脑血管有一些畸形或者有一些像动脉瘤一些薄弱的环节的时候,它可能会容易出血。
为什么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这么高?
脑血管疾病,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脆弱,而是说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一样,他本身组织上有些退化,再加上那种高血压、高血糖等等的一些危险因素,在人群当中的发病率很高,所以脑血管它作为一个受力的大气管,它容易出现一些病变,退行性的病变。另外脑血管还有一些和先天因素或者是一些生理因素发育等等有关的一些疾病,所以总体上它发病率确实是比较高的。
关于脑血管疾病的意见和建议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致死致残率很高,这一个知识,大家一定要脑子里边有这根弦,一定要知道,就是对它要敬畏,知道得了很严重,那么你才能知道去预防。还有一个就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要适当的,有节律的,有规律的运动,在饮食上也要去。 再一个就是熬夜,特别精神紧张要注意调整。在工作生活身体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注意调整。
名医堂第226期:青少年猝死的风险预测及防治
主持人续续: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医堂》。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那支配着人类一切的生命活动、语言、运动、情感表达等等。那如果大脑出现了问题,会对人的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多的非常大的困扰和麻烦,甚至危及生命。
那本期《名医堂》我们请到的是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的主任医师刘加春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关于脑血管疾病的一些知识,刘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到《名医堂》节目。
刘加春:你好,谢谢,大家好!
主持人续续:刘主任,我首先想问您这个什么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常见的疾病都有哪些?
刘加春:笼统的理解,发生在脑血管的或者脑血管病因起病的病,那都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具体分的话有很多分类,一般来讲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有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但是当然有些具体的其他的一些分类。
主持人续续:这个脑血管很容易出血是吧?
刘加春:正常情况下,它不容易出现,但是在脑血管有一些畸形或者有一些像动脉瘤一些薄弱的环节的时候,它可能会容易出血。
主持人续续:我听说就是我们国家的心脑血管的疾病的发病率非常的高,是第一位的是吗?
刘加春:对。这个不只是我们国家,其实是整个全世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是比例是相当高的,但是从我们最近这些年来的一些对于心脑血管病的一些报告,我们每年都会出版这个心血管卒中或者是脑血管卒中的报告,那么来看心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是排在第一位的
主持人续续:那是因为这个脑部的这个血管比较脆弱吗?为什么它的发病率这么高?
刘加春:脑血管疾病,它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脆弱,而是说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一样,它首先和人的这种随着年龄增长,机能的一些退化,他本身组织上有些退化,再加上那种高血压、高血糖等等的一些危险因素,在人群当中的发病率很高,所以脑血管它作为一个受力的大气管,它容易出现一些病变,退行性的病变。
另外脑血管还有一些和先天因素或者是一些生理因素发育等等有关的一些疾病,所以总体上它发病率确实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续续:那您刚才讲到这个脑血管疾病多数都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吗?
刘加春:以中老年发病率多,老年人发病率更高一些,因为脑血管疾病分两大类,我刚才提到。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达到了大约80%,那么国内外有不同的报道,但是一般公认的这个数据是有十个脑血管疾病大约有两个人是出血性的,还有接近八个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你们经常听说的什么脑梗死等等,脑血栓这些。
主持人续续:这个脑梗死跟脑血栓的听起来都是危害程度特别大的疾病。
刘加春:对。
主持人续续:那失血性的话就是脑出血了。
刘加春:脑出血就是血从脑血管里边出来了。
主持人续续:破裂出来了。
刘加春:脑血管缺血就是脑血管堵了,堵塞了,造成了脑细胞的失去供血了,造成细胞的坏死,那么就造成它的,我们叫脑梗死。
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的这三种疾病,他的致残致死率都非常的高吧?
刘加春:非常高,这些年来的报道都是一样的,都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致死、致残率在我国是最高的,特别是致残率目前来看没有太多争议,就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脑血管疾病最好就不要得或者是说预防是特别特别的重要的,对吗?
刘加春:对,你说得很好,就是脑血管疾病虽然是危害很大。
主持人续续:您说了三种都把我给吓着了。
刘加春:发病率也很高,但是实际上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主持人续续:可防可治的,我们先讲一讲防,我们怎么防?
刘加春:防,我们就是从脑血管疾病的一些致病的因素去出发,我们医学上讲有几个预防的层面,有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等等,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都流行走步,锻炼身体等等,不要使自己胖了,这些就是对于危险因素的预防。
我们知道一个人胖了,他就容易血脂高,容易发生血糖高、高血压等等,我们从这些环节去入手,这是第一个层面。
主持人续续:就是胖人得脑血管的疾病的高一些?
刘加春:或者是打个比喻,不是瘦的人就不得,瘦的人也能得,比如从预防的角度上去打个比方。另外比如说我们发现某个患者有高血压或者是有糖尿病,那我们就要把血压控制好,把血糖控制好,这样它就在发展为脑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降低了。这就说我们对已经有危险因素进行一个预防,还有的人,他已经发生了脑血管疾病了,比如说他得过一次脑梗死了,那么我们就用药物或者其他的方法,包括一些外科的,还有介入的方法,来对他一些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他治疗,防止他再复发,这又是一个层面的预防,所以脑血管病的预防是可以防的。
主持人续续:那脑出血的话,是不是这个脑梗死到一定程度就会脑出血了?它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吗?
高乐峰:它不是。你说的一种情况是出血和梗塞可以互相转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梗死就是梗死,出血就是出血,它是两个发展方向,有些时候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由于常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者动脉发生一些变形,玻璃样变性等等,他就容易出血,但动脉硬化也容易发展为梗死,脑血管堵塞这两个方面都可以。
主持人续续:反正是都是危害程度是非常大。那出血,是不是一般这个人可以抢救的,能存活的这个比例能有多高?
刘加春:也不是说脑出血就那么大,也不是每个患者都挂了。其实脑出血主要是看他的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量,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量越大,那么死残率越高。还有一个我们大脑是分区的,有些区域是重要的功能集中的地方,有些区域就是功能不太集中,或者是目前发现没有很明确的功能的地方。
他发生出血,如果量不是太大的话,甚至有些人没症状,如果量大的话,那就不管发生在哪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我们说的脑疝,就是脑组织被出血压的移位了,移位严重的,它就会压迫到其他的组织,影响到脑脊液循环等等,压迫神经,甚至严重的就会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等,这就说的脑疝,出现脑疝那个死亡率比较高。
主持人续续:就是这个血已经这个压迫到大脑的其他的一些神经组织了,是不是?
刘加春:对。
主持人续续:那刚才您也讲到就是说肥他的一些危险因素,有肥胖,然后高血压、高血脂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吗?糖尿病。
刘加春:我可以给大家说几个,随便说几个,大家都能够其实都都能听说的或者都能够到网上去或者一些科普的东西都能看到的。刚才你提到了几个,一个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就是高血脂,还有就是肥胖。我们说的这个体重指数吗?刚才说的体重指数高,肥胖的还有就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比如说有这个心律失常的,或者是还有一些心脏的其他疾病,房颤等等。
主持人续续:这个心血管它也可以影响到脑血管。
刘加春:就打个最常见的就是房颤就是心房颤。
主持人续续:在心里面的慢放电。
刘加春:他的心房的失去了正常的这种波动,是一种颤动,那么他影响到这个心脏的排血输出,他有时候在这个心房里边容易形成血栓,那么这个血栓脱落了以后,它就可以到达脑血管,也可以到其他的循环里边去,那么就这个栓子脱落就可以造成这种脑血栓。
主持人续续:明白就是这个栓,其实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但是我们这个大脑就是实在是神经系统集中的一个部位,危险比较多。
刘加春:当然有些栓到了四肢等等,可能你感觉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到了脑血管里边去,哪怕是一个小血管,有可能,你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
另外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危险因素,比如说这个人以前得过脑血栓的,他就有这种病史的人,他再发生这种复发的概率就高,还有就是他有家族史,遗传的因素等等,还有很多,现在包括同型半胱氨酸高,还有其他一些情况都可以成为危险因素,还有生活习惯不好,吸烟、酗酒、熬夜,这都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确定危险。
主持人续续:我觉得您刚才讲的这些就是都是还是挺常见的,特别特别的常见。那我想知道有一些事情真的是没法避免,比如说这个高血压、高血脂,然后糖尿病,有些人得了可能他就终身都有了吗?
那说如果是能不能有一些症状,就是这个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前有没有一些症状,然后提醒大家在可以去做一些更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呢?
刘加春:通常会有的,但是有些因为这种一些脑血管疾病,它在发展过程当中比较缓慢,可能被忽视了。我们说的这个要从预防的角度。刚才你提到一些症状的问题,我们不妨就是分两大类情况,一种是这些人有症状的,我们怎么去警惕,我们把这个症状和你心脑血管病联系在一起,我们做好防治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症状的人,我们怎么去筛查,怎么去预防,比如说有症状,最常见的头疼、头晕,这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而且又没有特异性的一些症状。
但是恰恰比如说我们有些人脑子里边长瘤的或者血压高,生气的时候都可以头疼,睡眠不好,但是有些时候,你比如说脑子血管里边有个动脉瘤或者有一个脑血管畸形,也可以表现为头疼,如果是老反复发作头疼,特别是一些处在一种高发人群。
主持人续续:刚才您讲的那些高危人群。
刘加春:有些还有一个是年龄分布吗?年龄分布又不太一样。头晕,比如说老年,中老年人,五六十岁以上的这些人群经常发生头晕的话,那我们还是建议再有针对性的去查一查脑血管,有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脑血管狭窄,我刚才提出一些因素的时候还没说到这,就脑血管狭窄,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他没有这些症状,但是他可能有血糖高,血压高,这个被发现了,这些要及时地去干预的,或者是有一些也没有血糖高、血压高,就是一个很健康的人,但他已经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了,那我们要警惕,不是你没有这些危险因素,你就一定不会发生,只有你的岁数的增加了,你到了一定年龄,你就可能会发生怎么办。
主持人续续:多大年龄呢?
刘加春:一般到了中年以后,多数老年人群。
主持人续续:四五十岁吗?
刘加春:四五十岁比较少,但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四五十岁也不算少见,如果没有危险因素的话,那么60岁以上,每年我们有些都进行查体吗?查体的时候就有侧重的去查一查这个脑血管。其实脑血管检查有些筛查的手段也不复杂,只是大家不去关注而已。
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到这个检查这个手段,我们体检的时候是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监测到这个脑血管是不是有问题了?
刘加春:一般没有症状的这些作用,从查体的角度上来讲,大家多数是做一些无创的,比较简洁的快速的,再一个是经济的一些手段,我们有时候也是要考虑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最常用的就是彩超和做颅内的超声检查,一个就是颈动脉、椎动脉在这些都有比较浅表的部位,那么可以用彩超去去通过看他的血流,看他的这个管壁都能看判断通道的信号的变化,来判断有没有这个血流的异常,有没有血管管腔的变化,颅内可以通过颅内的,说是我们叫经颅多普勒,英文叫TCD,三个字母,其实也是一个超声检查,来看颅内的循环情况,就能够初步的筛查很多疾病,脑血管狭窄,甚至脑血管畸形都可以看出来,当他发现有问题的时候,他提示出有问题,我们再做一些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比如说核磁共振CT等等。
主持人续续:我觉得这个我们每年体检的时候,好像没查过。
刘加春:我发现了好多的单位,不是去医院查体,他们就是在制定这个长期计划的时候,有些单位比较好,根据年龄有分层,有些单位不是,都是做统一的一个检查,我们觉得不太合理。
比如说我们就建议在这种老年人群,比如退休的或者是50岁以上的,就是做我刚才说的是检查,增加一下脑血管的一个检查。
主持人续续:我觉得我们体检好像没有关于针对血管的检查好像都没有,比如有做个心电图。
刘加春:一般在年轻人群当中,它发病率低。我们说发病率很高,但是它主要是发病在中老年,年轻人有,青年卒中的也不少。
主持人续续:对,现在好像看到一些新闻说那个在办公室里猝死什么的,然后也都是脑出血,然后脑淤血,脑出血和脑溢血是一种疾病吗?
刘加春:老百姓一般笼统的讲是什么,在这种医学在我们专业上讲一般不说脑溢血,就是脑出血,有这种青年人,特别是中青年的这些,特别是劳动强度比较大的这些人有猝死的情况不少见。
主持人续续:现在还越来越多了。
刘加春:越来越多,就是我认识的人当中也都不少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那个工作节奏太强,然后又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一般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我说的他不去在意这些事情,反而这个时候就有危险。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他脑血管发育有问题,加上他后来有熬夜或者有工作压力等等,工作节奏太强了,可能诱发了他的发病,比如说有的人就是发现了他有一个脑血管畸形,可能在正常的活动正常生活当中,他感觉不到,可能有剧烈运动或者连续熬夜等等可能就出血了,也有的是其他的。中青年当中也有不少的发生的这个脑血栓的,有些人可以出现动脉夹层等等,也有这种情况。
主持人续续:那中青年人一般,这种发病的人群他们是不是都有这种高危因素都比较多一点?比较胖,然后有糖尿病、血糖高、血压高这样。
刘加春:这种偏高,但是确实有的人没有这些我们常说的危险因素,而是在他的血管它的结构上,或者是他在某个阶段,这个血管发生一些反应,所以我们说有些是一种退行性改变,比如说有些疾病,我们也说不太清楚,有些比如说血管炎,他有可能就是血管发生一种炎性反应,我们说免疫反应,它可能造成管腔狭窄甚至血管这个分离,造成这个我们说的夹层动脉剥离,他照样可以出现出血,出现脑血栓等等。
主持人续续:刘主任,我想问您就是在您这个科来看的患者是不是一些急诊的患者挺多的?就忽然就出现脑血管疾病,然后特别紧急的这种情况?
刘加春:占了相当的一大部分比例。
主持人续续:相当大的比例。
刘加春:你像我们神经介入科相对还少一点,特别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多一些,比如说脑血栓,一般急性脑血栓的多数都去就诊神经内科脑,脑出血的突然昏迷了,异常脑出血的多数神经外科接诊的多。
主持人续续:要做开颅手术的就去外科是吗?不做开颅手术的就在内科。
刘加春:也不一定。有些分类就是神经外科,他也可以治疗,不用开颅的一些脑出血等等,甚至有些脑血栓也可能。现在神经科,我们讲究神经内科的医生神经外科的医生,他有些背景知识都是相通的,有些基本的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也都达到一定的层次,都可以互相转。
主持人续续:那我知道介入科是不是原来是属于神经内科。
刘加春:介入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应该是90年代以后,才逐渐把它独立为一门学科,现在发展的也比较快,确实在特别是在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当中为患者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带来很多的社会效益。
但是他严格来讲,他不是神经内科,也不是神经外科,他也不是介入,就我们说神经介入也不单纯的是介入科,它实际上是一个交叉学科,融合交叉或者几个学科当中都都互相互相通着的,你像我,我原来是个神经外科医生,我一直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那么分为90年代上,就是99年开始,我就开始学习逐渐的以神经介入为主,就到现在,基本上就是做神经介入工作,但是我也做神经外科的工作相对就少了。在这个时候,同时我得回过头来去跟着神经内科的老师这些年来去学习很多的知识,因为我刚才提到这些疾病吧。脑血管病它不光是神经内科,也不光是神经外科,也不光是神经介入医生做,介入它只适合区别于外科的手段。外科开颅,开放式手术,那我们是通过这种血管,从血管内的途径,一般我们经过股动脉或者经过桡动脉这个主动脉等等上去,从血管里的到达病变,来把病变治疗了,所以就是他借助于这种X射线取得影像,所以我们把它叫介入科。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神经介入科,就刚才您讲的这几种脑血管疾病,他的效果治疗效果都是可以去做治疗的是吗?
刘加春:对。现在我提到的好多的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介入都可以治疗。
我举几个常见病的例子,第一个就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叫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我们可以放支架,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心脏血管狭窄放支架,这个大家好像老百姓都知道,但是脑血管也可以,而且放的历史也不短,有几十年的历史,脑血管也可以。
还有一个就是动脉瘤,我们刚才提到出血的只是说脑出血,还有一种出血方式,也就是颅内出血的一种,叫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就是脑子表面和有一层膜叫蛛网膜,就和我们鸡蛋表面有一层膜,里边的一层,很薄透明的,它和脑子之间形成一个腔,里边正常是一些和清水一样的叫脑积液,出血出在这个腔里面。
主持人续续:这里面有血管是吧?
刘加春:对,我们很多这个颅内的大血管都是走现在这个蛛网膜下腔的,所以它破裂的时候,造成这个蛛网膜出血,就等于我们的脑子泡在血水里边,它比脑出血的危害更重,死亡率更高。
主持人续续:不知道在哪儿下手。
刘加春:尤其这个出血方式,最常见的一个病叫脑动脉瘤,就脑血管里边,脑血管到动脉上有一个包,凸起一个包来叫动脉瘤,它就比较薄弱,它容易破,一破就出血,造成这种,动脉瘤也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一般的方法就是把动脉瘤里边用弹簧圈给它填塞了,填塞了那个血充进去了,不就好了吗,就防止它再出血了吗?还有一种就是脑子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就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发生短路了,或者有一团异常的血管,它既可以出血,又可以引起癫痫,又可以头疼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血管里边到达部位,往里边打一种胶,这种胶就把那个畸形或者把路给堵住了,这样它就把这个动静脉的短路给它切断了,这病也就治好了,不用开刀。介入可以治很多的病,这是最常见的三类疾病。
主持人续续:我们都知道这个支架,对于支架这个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那您刚才讲到的那几种也能通过这种血管进行治疗是吧?
刘加春:对。
主持人续续:这怎么能够到达?
刘加春:我们这个人的血管就像一棵树一样是吧,上半部分脑子的血管像那个树冠那些分支树枝,那么到四肢,你就把它理解为下面是树根,中间的这个心脏发出的主动脉,像树干一样。这些血,它这都是心脏射出来,然后一级一级血管都是出去,那么它都是相通的,我们通常就是从一个血管进去,现在的导管技术还有导管材料都很好。
主持人续续:你知道从哪进?
刘加春:从股动脉,就大腿跟,自己能摸着。
主持人续续:从这里做脑血管的。
刘加春:对。
主持人续续:我以为要从脖子或者是从……
刘加春:你说脖子这是应该是有至少50年以上的历史。
主持人续续:原来最早。我就感觉到这儿最近。
刘加春:以后从70年代开始,多数就是……
主持人续续:都是从大腿根这儿。
刘加春:这个安全,竖着操作起来也好,然后它是通的吗,我们通过股动脉、髂动脉,到了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到了主动脉弓,然后在往上脑血管,拐个弯就上去了,就可以把导管插到脑子血管,我们导管可以到脑子的很细很细的血管,到它的末梢血管上去。
主持人续续:好神奇。不是它是有一个东西让它在这个血里面去漂是吗,然后我们来控制它到达这个地方是吗?
刘加春:放支架的导管不是漂的,它是靠有导丝,导丝靠竖着,通过连转这个导丝改变方向,引导着它把这个导管就能插到病变的地方。
主持人续续:外面是有一个电脑,那个小图是电脑?
刘加春:目前还是以人来操作。你就是由人来操控这个事,但你说的外边电脑那是什么?是获取影像的那个系统,我们叫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系统,那个就是他外边有些,你看到这些显示器,结果它这个系统很复杂,他把你获取的这种原始的图像数字化以后,那我们竖着在这个屏幕上,就能看到把血管的形态都画出来,我们导管走到哪,也能看到,有路径图,我们做一个路径图就看到血管的形态,我们导管在血管里边怎么走的,就是看到的。然后竖着就操作了,就准确的到达你的要到的地方去。
主持人续续:天哪,这个好高科技。
刘加春:对,将来更高,我想将来现在那个你听说那个什么机器人手术等等,将来可能可以介入这个领域也可能会做到。
主持人续续:那也就是说这个介入的这个在脑血管疾病的这个应用可以比原来的手术更精准,然后损伤更小吗?我听起来是这个意思。
刘加春:对,他的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小,病人恢复快。你比如说做动脉瘤吧,那个开刀手术,那就得颅开开,是吧,分离脑子找到病变,从外边把它处理了,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剃头,不需要开颅,我们就是从那个大约1到2个毫米的一个皮肤的切口,导管进去,我刚才说的这个路径,这个方法把那个弹簧圈放到动脉瘤里填了,然后做完以后,病人第二天可以下地,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微创,为什么?他是通过生理的管道上去的,他不是你人为的在开了一个,找到病变。
主持人续续:明白。那您刚才也讲到这个脑血管这个动脉狭窄,那我们的这些疾病的话,这脑血管疾病是不是之前都有一些狭窄的征兆,或者是一些阻塞的,稍微阻塞一点的征兆,然后才会引发这样的这样的病?
刘加春:脑血管狭窄不一定有症状,我们一般强调症状性狭窄和非正常性狭窄。狭窄必须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它才可能引起症状。还有一个就是我一说起来就比较专业了,就是脑血管它里边是有一些吻合的,我左边的血管和右边的血管,其实是有时候是有交通的,你比如说我左边的血管窄的很厉害,甚至是闭了,但有可能没症状,为什么它那个交通开放,右边的血管的血过来带长了,但有些人窄的可能不严重,他就有症状,为什么?他颅内潜在的这种交通没有开放,他可能窄个50%,他就头晕或者是出现脑缺血的那些症状,甚至出现脑血栓的症状,他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这个我们首先是从症状和非症状的区分,再一个就是狭窄程度去分,然后通过,最主要的是这两个方面,再加上一些影像的手段来评价脑的血流状态,就我刚才提到吻合的情况,脑的情况等等来决定,是不是你是要只是吃药来控制或者是你需要做介入还是做外科手术等等。
主持人续续:是这样,那这个介入手术。您刚才也讲到就是现在应用的比较多的是这三种,那会不会这个手术风险大不大?然后如果做不好的话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后果。
刘加春:我刚才说的这个介入最大的好处是微创,创伤小,恢复快,但是我包括每次跟病人交流,还有跟学生讲课的时候也强调一定不要认为它微创就没有风险,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发生率低,但它依然可以发生风险,为什么你想想就行了。
我们整个操作它是导丝、导管,包括支架都是在血管里面,那么某一个血管出现问题,它支配着一片脑子是吧,你有导丝、导管在走的时候,血管破了,那就造成我说的脑出血或者蛛网膜出血,那后果都很严重,也可能你在做的时候,它有血栓堵了,放完支架形成血栓堵了,那就形成脑梗塞,这些潜在的风险是不少的,当然有一些预防措施,包括一些术前、术中的用药,还有一些手法、技术等等,有一些措施,如果是严格的培训,遵守这种基本原则去做的话,那么这种风险比率可以压得很低。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神经介入科的这个发展的话,也是您刚才讲了有20年了。
刘加春:不止,在国内不止神经介入发展不只是20年,我说的有些疾病的治疗有20多年。
主持人续续:那原来是在就是在心脏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多,然后现在就是在脑的这个领域的话,也是发展得很快。那您觉得这个这个学科在近些年来有一些什么样的突飞的一些发展和技术的一些创新吗?
刘加春:这个问题非常好,就是牵涉到学科的进展。最近几年我们这个神经介入学科有几个很显著的一个发展,最大的一个是对急性卒中的处理,急性脑血栓吧,你就理解。
主持人续续:危害特别大的那种。
刘加春:急性脑梗死,特别是这个大血管堵塞引起的。我们有这些方法发生脑血栓或者脑缺血以后,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内科用药来保护脑子,减轻一些水肿反应等等,度过这个急性期康复。还有一个就是想办法打通血管,在第一时间把这个血管给疏通了,以前都是……
主持人续续:血流过去就没事了。
刘加春:你血流恢复了,他才恢复的希望更大嘛,挽救的希望更大。过去以前有静脉溶栓,这个在90年代就得到了一些实践,研究的肯定,后来有动脉静脉联合溶栓,再后来有动脉溶栓,就是我们就会介入到血栓部位去打那个溶栓药,把血栓化开。
主持人续续:溶栓就是把它堵着的地方给它打通了是吧,原来就是吃药,现在可以做介入。
刘加春:这几年这几年最大的进展就是叫做机械取栓,通过物理的方法把这个血栓给它驱走,就是介入干的工作,这个已经在15年的时候,我们的国内的指南都已经明确的推荐,那么欧美的指南也都在推荐。14年15年,国外的一些研究的结果陆续公布以后,就给予一个最高级别的推荐。
主持人续续:这个紧急快。
刘加春:好多病人因此而受益急性血栓,但是他强调了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时间窗,一般发病不能时间太久了,太久了,你打通了也没用,你打通了反而容易出血。一般像我们多数推荐在六个小时以内,有些特殊的部位,可以比如说后循环的,时间窗放得宽一些,八个小时的,甚至还有延更长时间的。它那个时间窗的突破可能随着研究的进展,他会有新的这种提法或者新的理论提出来。
还有一个进展就是对于原来我们介入很头疼的像是比较大的动脉瘤等,就是在这个血流,立足于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改变这个动脉瘤里边的血流方式,我们血流导向装置以后你上网一查就是密网支架血流导向装置,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进展。
主持人续续:不让它这么流了,让它换一个流法,是吗?
刘加春:动脉瘤吗,这是一个血管,旁边一个动脉瘤,那么传统的方法是往里填东西,但是有些动脉瘤,比如说假性动脉瘤,大型动脉瘤你填的再致密,它也容易复发,你填得很好,我半年一年复查的时候动脉瘤又长了,那怎么办?后来就在这个动脉里边放支架,这个支架比较密,编制的,它对里边这个血流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个血流主流顺着支架里边走了,对它这个动脉瘤里边这个流畅改变很大,慢慢的自己就萎缩了,形成血栓就消失了。
主持人续续:确实都是……
刘加春:对,有很多进展。
主持人续续:就是听起来都是直接受益的,这个事情。那一般人这个得这个脑血栓是会只堵一个地方吗?还是有几个地方都会堵?
刘加春:绝大多数病人就是一个我们说是一个循环系统发生堵塞的多,也有同时发生多个系统的,比如说椎动脉或者基底动脉发生的,那么大脑中动脉也发生,甚至两侧发生的。这种病变最常见的往往是什么?往往是他的血栓的来源比较特殊,第一个就是就是比如说心脏来源的,因为心脏这个血打出去,可能很多同时抓,到了各个系统去了,它就可能同时发生这种好好几个部位的栓子脑梗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人全身的因素,比如说血压突然低了是吧,突然不知什么原因或者是高龄或者是没喝水,两天没吃饭,熬夜,也没喝水,血粘稠,然后血压又低,这个时候也容易发生,而且发生有可能发生多个系统。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刚才我们讲到就是这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还有介入科,那作为一个患者,我想来检查我这个脑袋里边的血管是不是有问题,或者是说已经有问题,我来就医,那我应该怎么样来选择科室呢?
刘加春:我想就是觉得不管是不管是国内包括国外,绝大多数患者就诊的是神经内科的多,神经内科,一般他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当他发现了脑血管的一些病变的时候,是靠内科的手段不能处理的,他就会把他分诊到或者是推荐到外科或者是神经结构。
一般到我们介入科的,多数情况都是发现到血管需要处理的地方,或者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指导到底是处理不处理,我们再去接诊这种病人。
主持人续续:所以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是吧,医生会给你建议说,最后你再看。
刘加春:对我刚才说了,神经内科医生,介入医生还有神经外科医生,他基本的知识都懂。如果说你就头晕,那你到了,你就先到我这儿吧,神经外科或者神经介入科我来看,我会给你做一些检查,发现你不需要我来处理,你就单纯需要药物治疗,那药物治疗又不是我的强项,我就会推荐去找神经内科的专家来进一步的处理。
主持人续续:明白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脑血管疾病不管是怎么样都是危害程度真的是特别大的,然后最好还是不要得。您还是再给我们强调一下我们的网友朋友们应该怎么样预防?然后还有最后就是也希望给我们真的是有这个相关疾病的一些朋友们,再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
刘加春: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致死致残率很高,这一个知识,大家一定要脑子里边有这根弦,一定要知道,就是对它要敬畏,知道得了很严重,那么你才能知道去预防。预防就是从什么开始呢?从越年轻的时候开始最好,不要等着我有糖尿病我不管,等到最后发现有脑梗了,我再回过头来去治糖尿病,不是的,我们有高血压糖尿病都不可怕,只要是我们现在能够把它控制住的,它就会延缓对一些器官的损伤,甚至不影响寿命,只要你控制好的,所以就是重视,一个是重视,及时发现有没有这些危险因素,要及时的干预,争取是以防为主。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推荐,这个现在我比较高兴,发现大家包括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很重视这种锻炼。生活习惯的改变,要适当的,有节律的,有规律的运动,在饮食上也要去。大家都知道,哪些老百姓老说大鱼大肉老吃不好,营养过剩不好,有节制,还有就是避免一些不良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是大量饮酒,还有就是抽烟,抽烟就是我们建议,就是戒烟。这个酒我们说可以少量的喝一点还可以。
再一个就是熬夜,特别精神紧张要注意调整。在工作生活身体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注意调整,主要是还有就是当你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比如说头疼、头晕、乏力,或者有时候出现突然出现胳膊没劲了,麻了或者一个眼睛看东西发黑等等很多的征兆的时候,不要大意,要及时的去就诊,做一些针对性的检查。有时候你发现这些问题可能及早的去治疗就好了,反而你不管它,也许过了不多久就会发展成一个大面积脑梗,就是严重问题。
主持人续续:有小问题一定要去发现,就觉得是这个精神状态不好或者是亚健康状态,要去关注。好,那再次感谢刘主任做客我们本期名医堂节目,那我们这期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纠结要不要辞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