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会如何面对不久将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化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1年第34期
朱迪思·巴尼斯特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过这一局面即将结束。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正处于顶点,但在未来几十年中将快速下降;同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快速上升,从现在的12%上升到2050年的31%。
  鉴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如此之快,很多人担心,未来中国会不会面临过少的劳动年龄人口支持庞大老年人口的问题?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储蓄供养老年人口?然而,有很多理由质疑这种暗淡的前景会在中国出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未来十年将会放慢。不过,人口老龄化将不会是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私房课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1.20最终更新&br&&br&先说结论, 放心吧, 老人不会多到让文明灭亡的地步的.&br&&br&
高能预警,以下论证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 请&善良的人绕道&&br&&br&
老人问题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实际上涉及到了两个方面, 正如硬币的正反面. &br&&br&1. &b&贫困的老人&/b&&br&
人类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是善良, 友好,会负担老人直至其自然死亡的种族.
人们看上去都是一个个善良的孝子贤孙,但是实际上, 当老人的负担让我们觉得沉重不堪的时候, 我们之中绝大多数都会抛弃他们。&br&&br&
人类从诞生伊始就面对老人问题, 对其也早有相应的一整套逻辑。
那就是当群体承担不下负担的时候,&b&通过各种较道德的手段提高老人的死亡率&/b&(例如漠视其生活条件降低, 例如漠视其的老年痴呆症状. 例如传说中经常做的弃老, 例如放置其直至死亡再对外宣称其为自然死亡).&br&&br&
这是一个被人们经常使用,却又无视的事实. 你可以看到街边乞讨老者, 可以看到看大门的大爷, 可以看到卖茶蛋的大妈,
可以看到扫大街的阿姨.
每一个人都曾经有一个精彩的一生,其人生的高度不亚于你.
你有时候会纳闷为啥这些人不在家颐养天年,
在外面喝风挨晒.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 他们很可能要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去给儿子攒钱盖房子, 或者为了自己兜里多几个零花钱, 因为他们明白,
没有自己收入,在家里就没有地位, 没有用处就意味着会处于一个被人无视的状态.
被人无视也就离死不远. &br&&br&
我这里不是为了谴责养老制度. 我这里只是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人类对自己的长者其实也一样的残酷.
因为他们老了, 若不从事经验型工作, 老就意味着没用, 意味着缺乏价值.
人类从来不是一个会对缺乏价值的群体仁慈的生物. &br&&br&&br&(ps,
所以我每次看到那个程心的问题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因为他们太不了解人性了,认为所谓的善良会最终统治人间, 其实能够统治人间的只有伪善.
程心不是善者,她在每个选择植的选择其实只证明了她是一个习惯于伪装自己善良的伪善者. &br&&br&2. 富有的老人. &br&&br&&b&
富有的老人不会让文明因他们灭亡,
但是却会将文明吃垮.&u&因为富有的老人拥有过强的政治话语权.&/u&&/b&&br&&br&
这是另一个掩藏在社会规律中的, 人们故意忽视的事实. &br&&br&
富有的老人是什么? 富有的老人代表了社会的权力,金钱,知识,
富有的老人通过血脉将权力和金钱传承. 富有的老人本身组成了社会的基石. 他们曾经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内核和源动力.
现在他们老了, 他们的子女和弟子们遍布社会上下, 他们借此获得了超出他们应有的政治话语权.
富有的老人,也因此成为了社会的一个供养阶层.
他们是这个世界发展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可以使用成吨低效的治疗手段为自己延续几天生命, 可以为了自己年轻时的乐趣消耗大量的金钱.
我们就不举例那些在夏威夷度假的的政客, 也不去说那些北戴河疗养的老干部. &br&&br&
我们的社会体系在代际传承之时要消耗掉大量的维稳成本, 因为根本找不到一个良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些既得利益阶层, 既要让他们高兴, 同样也要让他们的子嗣高兴. 他们想变成老钱, 想变成永固的食利者.
他们的权力过分扩张则堵塞了社会上升管道, 让社会失去了流动性和活力.
这在东西方都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东方是孝道, 西方则是老人团体,.&br&&br& 腹黑一点说, 东方的孝道并非为了孝敬老人而设立, 而是为了巩固老人的权力而设立.
所谓东亚国家的特质就是老人政治特质, &b&是一切为& 富有的老人& 服务的政治体制&/b&.
我们不是敬老, 只是尊敬有权有钱的老人.
东方现有国家形态,是一种为老人的年龄,智力,精神状况量身定做的一种国家形态.
所以我们一直在担忧创造力的问题, 所以我们一直纠结于既得利益过大的问题.
或许日本和我国将来都会面对被&富有的老年阶层&绑架的现实&&br&&br&
用一个形象来形容最合适, 那就是这些富有的老年阶层,实际上就是守护财宝的龙.
慵懒而又强大. 他们事实上阻塞了青年人上升的道路. &br&&br&&br&&b&
结论, 本文并非想要谴责&富有的老人& 或者同情&贫困的老人& .
只是说明一个事实, 那就是老年阶层并非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呈现许多层次的, 许多不同状态的,和你我一样同样是活生生的人的群体.&/b&&br&&br&&b&
老年问题对人类文明来说,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课题,
无论是财富传承还是社会公平, 抑或过大的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缺乏同情.
我们对待我们长者的方式深刻的塑造了我们现有的社会, &br&&/b&&br&&b&
而通过讨论这些问题, 能够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b&
1.20最终更新 先说结论, 放心吧, 老人不会多到让文明灭亡的地步的. 高能预警,以下论证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 请"善良的人绕道" 老人问题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实际上涉及到了两个方面, 正如硬币的正反面. 1. 贫困的老人 首先 人类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是善…
大概在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已经对着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的图表开始思考未来自己要如何发展。印象最深刻的是1990年是中国出生人口的最高峰。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断定,日后中国经济增速会下滑,老龄化会导致这个国家逐步萧条。&br&&br&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从最高时期的12%降低到6%到7%。不能不说我当年还是部分正确的。&br&&br&当然,之所以说是部分正确是因为今天我反而不认为老龄化真的可以摧毁中国。&br&&br&首先,退休年龄已经在延后。这个事情不仅中国在干,美国也在干。在美国,我身边六七十岁的人还在工作并不罕见。最离谱的是一个八十岁的老爷爷还在上班。而中国,提高退休年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问题。&br&&br&其次,尽管劳动人口下降,但中国人口的素质是不断提高的。很多人觉得大学扩招导致了大学生素质降低,其实家父几十年前的大学课本我见过。水平跟我们当前高中课本差不多。扩招让更多人有上大学的机会,大学生成了白菜价。这其实是整个人口素质的提高,现在用人单位不需要抢大学生,相反还要挑肥拣瘦。不需要开出极其离谱的待遇,相反少不满意就可以解雇。其结果是企业的竞争力变得非常强。而这就是人口素质,或者个体生产率的提高。如果个体的产出率提高,那么相比于过去,劳动人口减少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毕竟十个装配工人,也未必比得过一台自动化机器。&br&&br&第三,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中国每次巨大的经济发展几乎都是社会分配制度改革触发的。建国初期以农业贴补工业可谓是极其不平等,但如今工业全面发展起来,反而可以贴补农业。后来国企垄断所有产业导致生产率低下。果断把部分国企裁员减编,又换回了一波经济增长。如今大量财富涌入房地产,全民炒房,把买房当做存款。还有大量人口靠所谓房地产实现了财务自由,年纪轻轻就不参与劳动。这波变革已经提上日程了。大家一定有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从来没有说过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来没有把保护私有财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分配制度上改革的空间非常大。80.70.60后的所有财富几乎都在房地产上,过二十年,如果房价不增值,或者增值较少,那么就等于变相地用老一代的钱来刺激年轻一代的经济。这种事情在中国并不罕见。谁更有竞争力,政策就偏向谁。这是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核心价值观。&br&&br&第四,农业自动化。中国跟美国相比差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国正在努力追赶,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但第一产业的差距却依然很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便是今天依然是个问题。其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生产率或者农业自动化是需要所谓大农场的经营模式。但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和建国初期工业落后,导致今天大农场依然罕见。目前,技术和资金已经毫无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安置原有的农民。这些农民并无太高的文化,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就难以存活。这部分人口比例极大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老龄化,乡村空穴化,这一阻碍将逐步缩减,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已经开始涉足农业,开始用工业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未来这一趋势会愈演愈烈。中国将把自己的短板补上,日渐成为粮食出口大国。而这一时刻一旦到来,所谓经济崩溃的可能性将不复存在。&br&&br&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20万亿,债主是世界各国。可以说,如果美国借在国际上不到钱,美国政府就无法维持。中国也有债务问题,但中国的债务都是国内的债务,中国实际上没有借什么外债。可以说美国政府依靠着借债在勉力维持,而这个基础在于美元的国际化。美元作为世界上第一的储备货币,成为各国争抢的对象。没有这个基础,美国国债就没人要。中国的人民币正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这可以增加中国国债的流行度,从而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保障或弹性。&br&&br&第六,人工智能,上一次深蓝击败俄罗斯象棋大师的时候中国整体缺位。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玩家。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在进行。当播种机,流水线装配都不需要人来手工操作的时候,老龄化也将不再是问题。&br&&br&综上所述,中国可以应对老龄化的手段还很多。而且要记住,人口从来不是国家强大的主要因素,参考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就会知道,人口素质,科技竞争力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这些,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增强,没有看出
大概在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已经对着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的图表开始思考未来自己要如何发展。印象最深刻的是1990年是中国出生人口的最高峰。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断定,日后中国经济增速会下滑,老龄化会导致这个国家逐步萧条。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从…
1、中国人普遍喜欢关注下一代,由于中产阶级没有起来,因此所有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啃老。所谓啃老,就是老人仍然舍不得花费,把钱留给下一代。&br&&br&2、上一代人没有消费理念,普遍节俭持家,等着80后的人成为老人之后,才能起来。&br&&br&在以上的状况下,所有针对老年人的专项投资,基本都是意淫,不会成为大规模,大产业。
1、中国人普遍喜欢关注下一代,由于中产阶级没有起来,因此所有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啃老。所谓啃老,就是老人仍然舍不得花费,把钱留给下一代。 2、上一代人没有消费理念,普遍节俭持家,等着80后的人成为老人之后,才能起来。 在以上的状况下,所有针对老年…
养老产业并不是没有火起来,是早就火的一塌糊涂而你不知道而已。&br&&br&我说的火的一塌糊涂,仅限于在房地产行业的小圈子内。几乎所有的中大型房企都有养老产业模块。&br&&br&是的,现在的养老产业,普遍是和房地产绑定推出的——普遍的意思是,这个比例不低于80%&br&&br&养老产业和房地产绑定,很莫名其妙,但这确实是目前的现状。&br&&br&养老+房产+度假,是过去五年和现在最流行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br&&br&养老产业在中国为什么会是这么个奇葩的存在呢?我还真的研究过,也写过分析和商业报告,当然,都是给房企写的,就不贴出来了。&br&&br&大概说一下原因吧:&br&&br&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太快,十几二十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导致现在绝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是从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小城市居民一样在向北上深和省会城市集中。年轻人买房进了城,或者把小城市的房子卖了去大城市买房,&b&买房子这个过程把老人掏空了&/b&,老人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去考虑舒适的养老问题,所以现在小城市和农村就都只剩下老人。&br&&br&2、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不允许年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之类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否则背后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哪怕老人在养老院或者养老服务机构里活的更舒服些。再结合上一条,就会发现,一方面把老人掏空了,另一方面存在的道德困境,就这两条,短时间内养老产业不可能在中国真正发展壮大——哪怕老人的数量再多都不行、都难以撑起一个庞大的服务产业。&br&&br&3、那为什么养老+房地产+度假反倒就成了当下最火的养老产业模式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一方面在完成城市化,另一方面原本就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居民吃不消现在的城市状况开始出现倒流——新城市居民和老城市居民之间实际上只有一代人的时间差。也就是这个一代人的时间差,撑起了目前的养老产业特点:原本在大城市就有房子的居民,老了以后,去一个安静的小地方买一套小点的房子,开启度假和养老双模式,往往这样的地方房价也会很便宜,经济上可以承受,节假日的时候子女也可以过来度假玩。&br&&br&4、综上三条,当下中国的老人虽多,但养老服务产业,仅存于在上一辈人就是大城市户口的人当中,我们也可以叫他们——中国当下的中产家庭。上一辈人是农村户口或在小城了市户口的,生在哪里长在哪里也老在哪里,他们不是不需要养老产业,而是被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买房子这个事情给掏空了,没有多余的财力顾及自身。&br&&br&补充一点:&br&5、中国要形成真正的养老产业,我的预估是还需要25年时间。等这一代在大城市买了房的年轻人老去,也就是从70后或者80后开始,养老产业就可以真正从大众的层面开始了。
养老产业并不是没有火起来,是早就火的一塌糊涂而你不知道而已。 我说的火的一塌糊涂,仅限于在房地产行业的小圈子内。几乎所有的中大型房企都有养老产业模块。 是的,现在的养老产业,普遍是和房地产绑定推出的——普遍的意思是,这个比例不低于80% 养老产…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日本最严重,欧美次之。他们已经给全世界趟过地雷了,让我们看看日本和欧美的情况,总结点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br&&br&我国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日本每五年年进行一次国势调查。2015年的国势调查显示,日本总人口数为1亿2711万人,比2010年调查时减少94.7万人。截止2015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6%。&br&&br&这么多老人,他们是怎么过活的呢?听听这些词汇就知道了。“老后破产”、“老后难民”、“下流老人”……这些反映日本老年人悲惨生活的新词汇不断涌现。&br&&br&2015年日本新干线上发生了一起自焚事件,自焚者是一名71岁的老人,他在自焚之前多次向周围的人表露养老金太少,“无法生活”。&br&&br&日本老人的养老金差距很大。在大企业工作的人,退休后不仅能拿到政府发放的公共年金,还有企业年金,足够退休后的生活。&br&&br&而那些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找到稳定工作的人,老了之后不得不继续工作,因为他们能拿到的养老金远远不够生活需要。&br&&br&据日本媒体报道,那位自焚的老人曾抱怨说:“我缴纳了35年却只能领取2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150元)。扣除房租和水电费之后就所剩无几。”&br&&br&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是直到65岁才能领到退休金。按照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推算,假设日本国民退休前年收入为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7万元),退休后的开销大约为工作时的三分之二,一年需要400万日元。&br&&br&日本现在的预期寿命高达83.7岁,在退休后,如果需要依靠退休金生活25年。按照这个比例估算,需要1亿日元。&br&&br&如果仅靠领取退休金,一个月大约可以领到24万日元左右。从65岁退休到85岁死亡的20年间,一共可以领到5760万日元,和1亿日元之间差了4240万日元。&br&&br&也就是说,日本老人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至少得储备4240万日元左右。否则就不得不靠打零工来贴补家用。&br&&br&根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2016年“家計調査報告”,一对高龄无职夫妇的月平均支出约为26万7000日元,养老金平均收入约为21万2000日元,这样的话每个月会有5万5000日元的赤字。&br&&br&如果能活到85岁,那么从60岁到85岁这25年的晚年生活里,自己需要准备1650万日元的养老金。&br&&br&所以,按照普通人的一般生活水平估计,缺口是4240万日元。按照总务省的低生活水平估计,缺口是1650万日元。&br&&br&2016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日本50岁到60岁这一代老年人,回答储蓄为零的人男性占30.7%,女性占25.6%。也就是说近三成的日本老年人,没有一分钱的储蓄!&br&&br&随着日本人口、特别是新生儿人口不断减少,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日益下降,日本老年人对仅依靠养老金生活的前景感到不安。&br&&br&有研究预测,自2015年4月起,日本公共养老金的领取额每年将下降1%,预计今后30年内至少会减少20%,更多老年人不得不通过延长工作年限来保障晚年生活。&br&&br&2014年,日本65到69岁的老年劳动者共约374万人,65至69岁的老年人就业率达到惊人的40.7%,创了日本本国39年来的最高纪录。&br&&br&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还有人愿意雇佣吗?为啥不去雇佣年轻人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1& src=&https://pic2.zhimg.com/v2-107cffdda9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07cffdda9_r.jpg&&&/figure&&br&&br&毫不夸张的说,日本的失业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因此,老年人只要愿意就业,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只是薪水并不如意罢了。&br&&br&有人说,这么低的失业率是因为日本的家庭主妇太多,其实日本早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日本了。&br&&br&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政府9日召开内阁会议制订了2017年度《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岁的女性就业率达到了66.0%,这是自1968年实施该调查以来女性就业率的最高值。&br&&br&日本严重的老龄化导致能够出来工作的老人和妇女都差不多出来工作,可劳动力还是不够的地步。如果我国在老龄化最严重的时代也能达到日本如今的经济水平,那么65岁后的大部分人还是得继续工作。&br&&br&有人说,很多老人退休前攒了不少钱,可以投资股市吗?&br&&br&我们来看看日本股市的情况。日本最重要的日经225指数,恰好在日本劳动力数量最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达顶点,接近四万点,随后一路下跌,跌到最低点7000点附近。&br&&br&近几年,日本奉行“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大肆放水,央行自己出钱购买日经225指数ETF,如今日本央行自己已经成为日经225指数九成以上成分股的前十大股东,这才把指数维持在两万点左右。&br&&br&如果有人在日本股市顶点时买入,那么直到现在仍然亏一半,根本不要指望靠这个养老。事实上,如果没有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会带来经济增长率下降,使得股市表现不好。&br&&br&有人说,不靠股票,靠房子可以吗?&br&&br&日本房地产价格于1991年到达最高点,随后开启漫长的下跌之旅。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从1992开始持续下跌,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为65%,所有城市跌幅为53%。&br&&br&相对于股价而言,泡沫破灭后,房价下跌速度缓慢得多。日经225指数在1990年之后的两年内下跌了近一半,而住宅用地价格1992年到2000年10年间年跌幅均不超过5%,累计跌幅21%。&br&&br&楼市这种持续、漫长的阴跌比股市可怕多了,这意味着,很多房子被锁死了,完全没有流动性,再折价也卖不掉。很多人被房贷套牢一辈子,直到退休都还不完房贷,更别说储蓄了。&br&&br&人口老龄化带来土地和房产价格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靠房产很难养老。&br&&br&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一直执行低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如同我国这今年一直维持低利率一样。2016年日本更是开始执行负利率政策,所以靠银行存款利息过日子也是不大可能的。&br&&br&人人皆知美国国债太多,接近20万亿美元,其实不过是1.18倍的GDP。如今日本国债已经超过1000万亿日元,其债务占GDP比重高达230%,为发达国家中最高。&br&&br&更可怕的是,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的三成多,其资产的八成都是国债。也就是说,日本的国债早晚有一天要崩盘,现在没崩盘是日本央行在放水来维持。所以投资日本国债风险很大。&br&&br&所以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很难通过储蓄投资来安度晚年,不得不继续工作。可是年龄不饶人,70岁以后还工作就比较困难了。&br&&br&可日本人偏偏有着全世界最高的预期寿命,在2015年就已经高达83.7岁。按照现在这年年增加的势头,二三十年后增加到90岁也问题不大。而后面这二十年的医疗和护理费用会越来越多。而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医疗和护理费用上升。&br&&br&要知道,日本是从GDP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过来的,尽管现在垂垂老矣,仍然有一定的家底。而中国到了老龄化最严重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攒下足够的家底。至少从现在看,中国已经是未富先老了。&br&&br&其实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日本已经陷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泥潭,也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种种应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试图提高生育率,但收效甚微。政府从儿童补贴、保育设施、职场支援、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br&&br&为了鼓励生育,日本从1972年起就断续施行了儿童津贴制度,2012开始对3岁以下和3岁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br&&br&&br&但不少日本人仍然觉得养育子女是一项沉重负担,加上收入下降和工作不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连结婚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br&&br&2010年的统计显示,日本30-34岁女性未婚率达到约35%,甚至35-39岁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23%。而35-39岁日本男性的未婚率更是高达35%,超过20%的日本男人终生未婚。&br&&br&&br&所以说,如果鼓励生育,也很难阻止生育率下跌,更别说我国现在还在限制生育了。&br&&br&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大部分国民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很难通过吸收外国移民的方式来缓解老龄化,这一点上我国也类似。&br&&br&欧美国家认同多元文化,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但百十年来各种族各民族仍然严重对立,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乃至恐怖主义行动。因此,我国要走吸引外国移民的道路也是很难的。&br&&br&&br&那么普通人还有办法应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吗?有些国家有些不一样的尝试。&br&&br&&br&近几年来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国内金融发展滞后,难以融资,不得不引入外国投资者。其中,加拿大的几支退休基金比较令人瞩目。&br&&br&&br&“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PP)是加拿大退休老人的“钱袋子”,属下机构CPPIB负责该计划所辖资产的具体投资。&br&&br&2011年时,CPPIB就投资了阿里巴巴,还投资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雅虎、软银控股和银湖资本。 &br&&br&早在2008年2月份,CPPIB就开始投资中国,投资了鼎晖投资、中信资本中国基金和弘毅投资等一大批重点投资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  &br&&br&得益于过去数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投资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也让中国市场成了CPPIB眼中的香饽饽,后续动作接二连三。    &br&&br&“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OTPP)是加拿大第三大退休基金,总资产约为 1400 亿加元,近年也陆续投资了方源资本及京东商城。   &br&&br&由于婴儿潮时期人士开始陆续退休,退休基金的支出需求大增,迫使这些原先过于依赖北美股票市场表现的退休金计划开始寻求投资于全球股市及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私募基金的机会,以缓解局部地区单一投资品种涨跌带来的巨大影响。&br&&br&&br&这样的路子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当未来中国老龄化严重、经济失速时,我们可以事先投资那些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较快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像加拿大搭上中国经济腾飞的顺风车一样,我们也可以靠投资这些国家来分享他们经济发展的收益。&br&&br&如今,华为小米和蓝绿兄弟已经在印度设厂,阿里也投资了印度的“支付宝”,显然印度的未来不可限量。那些大佬们已经给大家做出示范了。&br&&br&这些天,埃塞俄比亚的新闻天天刷屏,中国和埃塞深入合作,在埃塞修建了中国工业园,一批中国老板闻风而动,把制鞋、成衣、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埃塞。这些小咖们也已经给大家做出表率了。&br&&br&说到底,老人退休后不事生产,收入其实来源于对那些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的投资回报。资本富余而人力不足会导致收益率低下。如果本国年轻人不够多的话,只能投资年轻人较多的外国了。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日本最严重,欧美次之。他们已经给全世界趟过地雷了,让我们看看日本和欧美的情况,总结点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我国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日本每五年年进行一次国势调查。2015年的国势调查显示,日本总人口数为1亿2711万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536 人关注
288 条内容
133 人关注
178 条内容
204 人关注
7253 人关注
202 条内容
4308 人关注
286 条内容人工智能能彻底解决中国老龄化和少子化吗? - 知乎2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老龄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