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这个安规电容的作用在硬盘上面起什么作用吗

实用电脑周边 篇二:笔记本升级好助手:佳翼 S2707 光驱位硬盘托架 拆解评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实用电脑周边 篇二:笔记本升级好助手:佳翼 S2707 光驱位硬盘托架 拆解评测
先直接说重点:优点:实用:现在笔记本的性能瓶颈基本都是硬盘,会升级固态对体验提升非常大,大容量固态较贵,买了这款产品后原机的机械硬盘可以当做数据仓库;便宜:其实对于其做工用料来说,已经不算便宜了&性能够用:性能够用,接驳机械硬盘速度稳定可靠缺点:做工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总结:如果您的笔记本计划或已升级固态,强烈推荐购买本类产品将原机械硬盘保留使用(当然如果能找到做工更优质的产品更好,本款产品不推荐购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保留大容量存储空间。导航栏:如果不喜欢看请大家直接跳到感兴趣的章节第一章:选购过程/(原因)第二章:开箱、安装过程(一拿到手就打开装上去了,以下是伪开箱)第三章:接驳机械硬盘简测第四章:拆解及做工详解第五章:评价建议前言:比较想做个小透明,之前的晒单使用体验文章都是匿名发布的,但是现在大妈要求众测想要中测,必须要有非匿名的原创文章,于是不能愉快的匿名了。第一章:选购过程/原因& &因最近在张大妈这里看到有值友混51、还有晒单X220、海淘X220的文章,中毒想体验一下ThinkPad,没钱买新的,于是也去淘了个二手洋垃圾来玩玩。为了提升体验,硬盘升级固态是必须的,于是就在京东入手了固态,但是、但是固态好贵啊&,最终选了个便宜的200G。在升级固态之后,发现尼玛200G完全不够用啊,系统用掉70G、装个游戏几部电影就不见了40G......就想到了利用光驱位再装个机械硬盘做数据仓库。于是在天猫找光驱位硬盘托架。&以下是天猫链接:基本上各品牌各型号的光驱都可以找到对应硬盘托架加装硬盘,也就是说本贴内容适用于几乎所有带光驱的笔记本电脑。光驱位硬盘托架,品类齐全,适用于各种品牌型号笔记本电脑,欢迎选购!考虑到这产品只是简单的实现托架、转接口的功用,品牌、型号基本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随机选了一个29.9元的(成交价29.9元):(以下链接是另一款,我买的那款已下架)专机专用 免工具 无需改装 镁铝合金 专利防震第二章:开箱、安装过程(一拿到手就打开装上去了,以下是伪开箱)快递过来的时候外面还有个箱子,包装尚可接受:为节约成本,且因销售渠道是在天猫,无需陈列展示,商品外包装直接采用瓦楞纸箱,虽是明智选择但仍有失精致。拆开包装全家福:一袋螺丝(这袋螺丝没有用上)、气泡袋包装的托架本体硬盘托架本体:粗看做工用料还不错,正反两面都由不锈钢覆盖,边角处理也还OK,没有刮手毛刺。安装硬盘及上机:▼下面是安装在笔记本的图,笔记本是ThinkPad T430,先取出原机光驱,再将托架安装入笔记本,特别简单:第三章:接驳机械硬盘简测从网络搜索到的信息获知,T430的光驱位接口也是SATA 3,接口速度不会成为性能瓶颈。一、测试对象与平台:因为对硬盘了解比较少,在速度测试方面仅简单测试,仅供参考,不够全面还望谅解,托架装入的硬盘为日立5400转 320G硬盘,比较老的一块盘:& & & & & & & &(主硬盘是建兴T9 200,下面的名称才是这块机械盘的名称)二、文件拷贝测试:▼从固态拷入存有5部电影共9.51GB的文件夹,手机秒表计时约3分21秒58完成:拷贝时速度约33-40M/S间,在每个文件开始时会达到70-80M/S,一般平稳于35M/S。▼同一个文件夹(5部电影共9.51GB),从机械盘拷回固态,手机秒表手动计时约2分2秒87完成,速度稳定在80M/S左右(可能是此盘的读取速度上限):三、CrystalDiskMark测试和CrystalDiskInfo检测:CrystalDiskMark 简称 CDM,是一款比较流行的硬盘/存储器性能测试工具,它的体积很小巧,而且界面比较简单,上手很容易,而且使用也很方便,你可以带在身上随时测试你的设备。它能够测试硬盘的连续读写、随机读写的速度,借此可以比较硬盘性能的优劣。CrystalDiskInfo 简称 CDI,它主要的功能不是用于测试性能,而是一款实用的硬盘健康诊断工具,启动它之后你就可以直观地检查硬盘的全部健康状态、温度以及更多一些相关的资料。它除了支持一般的机械硬盘之外,也支持 SSD 甚至部分。四、CrystalDiskMark测试数据与对比:▼台式电脑的硬件平台(请无视公司机器配置):▼台式机7200转 250G的机械硬盘CrystalDiskMark测试数据:▼左:托架内的测试数据、右:台式机的硬盘测试数据:竟然读取速度和随机写入数据都超过台式电脑7200转的硬盘,有点出乎意料,说明此硬盘托架能发挥出装载的硬盘性能(本来想装固态拆下来装入托架测试的,但经过拆解后发现基本没有必要去测了---里面的PCB除了3个贴片电阻外无其他电子元件)。第四章:拆解及做工详解从拆开包装拿到托架第一印象觉得还不错,毕竟30块钱的价格,还要啥自行车?看着正反双面全覆盖的不锈钢外壳,手感不错,边角处理也还行,没有毛边倒刺,但在仔细看后,就会发现表面的往往只是假象。▼在简单的对比之后,就发现此款托架面板塑胶存在坑洼不平的现象:虽然知道此类硬盘托架只是一个转接的作用,但是很好奇想要知道托架的内部结构及电子元器件情况、也很好奇这么白菜的价格,商家能有钱赚吗?于是决定进行拆解,结果在拆解后发现这托架的做工真不敢恭维。。。▼开盖发现LED灯就这样塞在这缝里,并没有设计led灯的安装位置▼托架面板与托架本体设计的尺寸有问题,固定脚有修剪的痕迹、线材也没有设计相应的线槽▼面板与托架本体竟然通过两处塑胶来固定,而且还是采用火烫的这种方式?这种工艺应该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吧???▼拆下后盖后可以看到托架背部也很简单,右侧的PCB背面也非常简洁▼继续拆下PCB,在拆下PCB后竟然掉落下直径约1MM的一小块锡,如果这块锡掉在SATA接口针脚处,可能会有引起短路的风险,可见厂家的SMT部门质检很马虎▼PCB板的正面也很简洁,除去两个SATA接口插件外,只有3个电阻,右侧那个最大的电阻还只是起连接作用的0欧姆电阻▼很明显可以看到SATA接口插件上面留下了很多锡印、接口插件的塑胶部位也有烫伤、PCB板上也有很多小锡球、而且接口针脚存在较严重的空焊、虚焊。说明厂家在生产时,SMT部门的工艺很差,而且在过完锡炉补焊的维修人员手艺也很差。▼LED灯板上也同样布满锡珠第五章:总结单从价格上来看,29.99元还包邮确实便宜,可能是整台笔记本上最便宜的模块化部件了吧,也迎合国人购物追求高“性价比”的心理。但是从做工、设计来看,这款产品是非常糟糕的:面板与托架的衔接通过热烫这种原始工艺是比较影响产品稳定性的、面板与托架设计的尺寸或许存在问题(竟然要通过剪面板支脚的方式装配)、托架内部没有设计LED线槽、生产商的SMT部门工艺非常落后、生产商的员工焊锡技能也比较欠缺、产品内外部通体未发现QC检验标签,可能存在未检测便出厂的可能性......再看回硬盘托架的零部件,大批量采购的前提下,预估整个托架的零部件成本不超过5元人民币,再加上人工成本、平摊设计成本预估3元/件,再加上包装材料等成本,每件托架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0元以内,然后算上邮费,所以在售价29.9元的情况下,每件的毛利一样可以达到10-15元左右。从此款硬盘托架内部做工和结构设计来看,销量这么高的这款托架产品很可能是出自于作坊式小工厂之手,而且很可能厂家连标准生产流程和检测标准都没有,劣质产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用户的笔记本造成潜在危险。期待商家能推出更高阶的产品,不要一味的追求低价,可以考虑生产更高品质的托架产品,稍提高销售价格,以保障用户电脑安全。结论在最上,到此完结。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文笔粗敝,错陋之处难免,还忘能不吝赐教指正。感谢!&各位值友,再会。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5)
水星动力Wide Wheel 猛兽版 电动滑板车
【轻众测】EraClean Keeper 汽车空调滤清器
Danny Robot 小丹机器人
福维克Kobold VK200+SP530 二合一硬地清洁机
KNOMO CROMWELL克伦威尔卷盖双肩包
布丁豆豆 双语学习机器人
小米8 智能手机
荣耀 Play 智能手机
赞180评论147
赞174评论92
赞94评论192
赞433评论212
赞624评论327
赞419评论217
赞434评论321
赞311评论59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单片机、电路板
连接器、接插件
其他元器件
电脑硬盘的分类介绍 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代表什么意思
电脑硬盘的分类介绍 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代表什么意思
今天有网友提到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来讲讲有关硬盘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电脑硬盘的分类在电脑配件中,电脑硬盘主要起到保存数据的作用,在电脑中主要分为IDE硬盘、SATA硬盘、SCSI硬盘,现在大多数都是使用SATA硬盘了,IDE硬盘越来越被市场淘汰,而SCSI通常是用在服务器中,所以家许电脑SATA硬盘是主流,不管是容量及速度上都非常不错。二、硬盘中的Ma
今天有网友提到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来讲讲有关硬盘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电脑硬盘的分类在电脑配件中,电脑硬盘主要起到保存数据的作用,在电脑中主要分为IDE硬盘、SATA硬盘、SCSI硬盘,现在大多数都是使用SATA硬盘了,IDE硬盘越来越被市场淘汰,而SCSI通常是用在服务器中,所以家许电脑SATA硬盘是主流,不管是容量及速度上都非常不错。二、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是什么意思在电脑中我们通常会碰到安装多个硬盘的情况,可能还得安装光驱什么的,这样就必须分出主从关系,这样就有了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Master就是主盘的意思,Slave就是从盘的意思,那么要这个主盘从盘干什么呢,这里就得涉及到一个系统启动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多数启动会设置为主盘来启动,相对应的在CMOS BIOS中会有一个设置,也就是第一启动硬盘,如图所示:通过CMOS的设置Master可以正确引导我们的系统,如果你没有设置好我们的硬盘Master和Slave,电脑无法认出那个是你要做为系统的硬盘,当然如果你电脑中只有一个硬盘,那么就无所谓了,如果是二个硬盘就必须设置一个为Master,一个为Slave,否则可能在CMOS中会认不到其中的一个或全部认不到,这就我们要求通过设置Master和Slave的跳线来设置,具体的设置方法可以看看硬盘上的说明标志,如果要设置为Master就把跳线按图设置到Master位置上,如图所示:好了,通过以上的讲解你现在应该明白了硬盘的Master和Slave是什么意思了,也能够明白通过硬盘的Master和Slave设置实现电脑使用多个硬盘了。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电脑硬盘的分类介绍及硬盘中的Master和Slave代表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华强电子网网站的支持!
型号/产品名
深圳市索兴电子有限公司
重庆旭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东都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东都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东都技术有限公司正在阅读:老王的监控又失灵了?硬盘意外断电会有什么影响?老王的监控又失灵了?硬盘意外断电会有什么影响?
  【PConline 杂谈】昨天有一篇警方通报让硬盘断电上了热门头条,紧接着退出娱乐圈多年的陈冠希老师又躺枪了,因为很多人又记起了十年前陈老师修硬盘搞出来的一次娱乐圈大灾变。想想看10年前的硬盘都能修好,现在的硬盘反而因为断电修不好了,HDD硬盘这么多年都没进步,被SSD阵营掀翻一点都不冤枉。回到硬盘断电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意外断电事故,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影响,是真的会导致硬盘挂掉、数据损失,还是说没啥影响,HDD/SSD扛得住意外断电吗?  不论是SSD硬盘还是HDD机械硬盘,日常使用中遭遇天灾人祸等意外并不稀奇,大家打开自己的硬盘,用CrystalDisknfo软件查看下硬盘SMART信息,C0项不安全关机次数就是记录了硬盘非正常关机的次数,使用几年的硬盘出现数十次不安全关机都是很可能的。计入不安全关机的情况包括意外停电、强制关机等等,比如电脑有时候死机没反应了,就只能强制关机再开机,这时候都会算作一次不安全关机,会在SMART信息中留下记录。  既然硬盘断电出现的频率不低,那么这些意外情况到底会到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分析这个意外情况就更复杂了,而且要区分HDD硬盘和SSD硬盘,这两种产品的原理、结构大相径庭,断电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断电对HDD机械硬盘的影响  我们现在用的HDD硬盘驱动器属于IBM发明的温氏硬盘,是一种融合电子、机械结构的高科技产品,其内部结构主要由磁头、碟片、马达以及主控芯片、缓存、接口等组成的,原理是马达带动磁盘高速旋转,磁片是有磁性的,磁头通电就会改变磁片极性,磁头跟磁盘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但又不能完全接触,这样就能读取或者写入数据了。了解这个结构之后,普通人也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风险了&&磁头碰到磁盘就容易产生事故。  HDD硬盘的机械结构很复杂,所以很脆弱,进水、震动、过热等都可能导致磁头、磁盘受损,而意外断电也有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伤害:  &物理损害&&最坏的情况就是意外断电导致磁头、磁盘物理损坏,特别是在读写运作过程中,磁头有可能因为突然断电而垂直落在磁盘上,最坏情况下要么是磁头被损,要么是磁盘被划伤,从而形成物理坏道。  &逻辑错误&&导致HDD硬盘出现逻辑错误的因素比意外断电要多得多,病毒感染甚至某些软件操作也有可能引发逻辑错误,比如分区表丢失,有些人遇到过硬盘格式突然变成RAW这样的情况吧,这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不过这种伤害对HDD硬盘来说并不算严重,也是最容易修复的一种,很多硬盘工具比如Diskgenis等都可以修复硬盘逻辑错误。  好在HDD厂商经过多年教训之后也早就做了一些预防,目前大多数HDD硬盘都支持断电时磁头保护技术,可以在断电瞬间把磁头归位,确保HDD磁盘不会与磁头发生摩擦事故。不过这种预防措施不是万能的,意外断电次数多了,总会有中招的时候。HDD受损后的管理及修复  如果真的很不幸遇到了HDD硬盘问题,那么普通人有什么办法呢?首先是检查下硬盘的状态,如果BIOS自检中已经不能识别硬盘,那么普通人可能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在保的可以考虑去送修,过保的要看自己的数据重要性如何,有重要数据的只能去找厂商或者电脑城做数据恢复生意的人尝试修复,这种修复就可大可小了,有的店铺可以用软件工具恢复用户数据,如果他们也修不了,那么返厂之后,HDD厂商可以使用开盘之类的手段帮助用户恢复一部分数据,这也要看运气成分了。  如果玩家损坏的硬盘能正确识别,系统磁盘管理中也能看到,但是看不到分区,自己可以尝试使用Diskgenis、傲梅分区助手之类的工具搜索丢失的分区表,多数情况下分区表丢失不会影响数据保存,这样可以无损恢复硬盘数据。  如果这一步也不行了,那么就要尝试检测、修复坏道了,Diskgenis这样的硬盘工具不只是可以检测坏道,还可以屏蔽坏道,这里要强推一下。SSD硬盘损坏与恢复  与粗大笨重、结构复杂的HDD相比,SSD简直是各种完美,除了单位价格还拼不过HDD硬盘之外,SSD超强性能、不怕震、体积又小的优势使其迅速受到了企业级用户欢迎,不过SSD硬盘同样会受到意外断电的影响,有些人可能体验过U盘拷贝数据时意外被拔出而导致U盘挂掉的问题,SSD跟U盘受损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跟闪存的特性有关,后者写入数据的过程中有Erase(擦除)、Program(编程)操作,期间就需要精确的电压控制,一旦意外断电,就有可能导致一些页面受损,从而形成坏块。  SSD是如何应付意外断电的呢?它不像HDD那样存在机械部件,所以只要维持一些电子就可以避免断电导致的损坏了,这也就是SSD硬盘中的PLP(Power Loss Protection)断电保护技术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PCB增加储存电能的电容,下图就是Renice公司早前推出的一种带PLP保护的X9系列SSD硬盘,电路周围直接有放了四个电解电容。  不过电解电容虽然电容量大,但是体积实在是太大,跟SSD不相称,所以有些PLP硬盘使用的是钽电容,体积更小,几乎不影响PCB布局,不过钽电容的缺点在于电容量较低,需要使用多颗并联,不过这又会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所以带PLP保护技术的SSD主要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消费者级SSD很少做这种规模的断电保护,Intel个别消费级别产品早前也是有带电容的,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如果玩家的SSD也因意外断电等问题导致损坏,修复过程跟HDD硬盘差不多,如果硬盘还能识别,主控自带的磨损算法会对坏块做屏蔽,绕过这个区域,因此基本上不会影响用户使用,代价就是牺牲了一部分容量。如果是逻辑错误,那么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Diskgenis之类的软件尝试重建、搜索分区表。不过SSD硬盘因为TRIM技术的存在,丢失的数据有可能直接被清空,所以数据恢复的可能性会比HDD硬盘少,这点就要注意了。总结: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备份重要数据  总之,不论是HDD硬盘还是SSD硬盘,在遭遇了意外断电等因素之后都有可能导致硬盘损坏,只不过损坏的程度要看具体情况,运气不佳可能导致物理损坏,这时候不论修硬盘还是找数据都要花费不小的代价。如果只是逻辑错误,那么使用硬盘工具软件还是可以找回来数据,硬盘自身损害也不会多大。  人们常说硬盘有价,数据无价,硬盘再贵也不过是几百几千块钱,而一旦数据丢失了,无形价值损失才更严重,所以平时还是要养成好的使用习惯,家里电压不稳的就检查下线路,买电脑别选太便宜的电源,因为电源的质量也会影响整机稳定性,SSD硬盘也别贪便宜,优先选择自己有闪存的品牌,比如三星、英睿达、Intel等等厂商。电商价格读取中...&  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养成好习惯,重要数据时刻记得备份,不行就网盘、U盘/移动硬盘各备份一份,做到狡兔三窟,万无一失。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电器里面的电容!是起到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电器里面的电容!是起到什么作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电器里面的电容,根据不同的电路特点可起不同的作用(与相应的电容数值有关)。常见的作用有:1、滤波作用。在电器中的电源部分,要把交流电整流成脉动直流电,再经电容器滤波输出较平稳的直流电作为电器工作的电源。这种电容器的电容一般数值较大。2、耦合作用。把前后两级电路(直流隔离的两级)的信号进行耦合,使前级输出的信号经电容器传递到下一级而不影响两级电路的工作点。这种电容数值居中。3、旁路作用。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用的较多,在偏置电阻两端接有一个电容器,使信号直接经电容器通过。4、构成振荡电路。比如在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中要用到电容器。5、电机中构成启动电路。
采纳率:66%
电容有多种。不同的电容在不同电路中起不同的作用。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要看在电路中怎么应用。
是抽油烟机的电容!如果不要电客,电机可以直接接220V转动吗?
不可以。那是启动电容。
明白!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分工作电容和起动电容,有起动电机的作用
是抽油烟机的电容!如果不要电客,电机可以直接接220V转动吗?
不行,那会烧坏电机的
👌!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重定义Modern UI,打造完美Windows全新体验
查看: 123664|回复: 832
积分1695最后登录精华1阅读权限50主题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威望15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PCBETA RC1, 积分 16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5 积分
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本帖最后由 长风傲天 于
19:58 编辑
& & 写在前面:最近固态硬盘降价,看论坛的情况也有不少景友入手了,只是没见过几位同学真正理解固态硬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所以写一些东西出来,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 部分内容及配图来自PCEVA论坛超级版主neeyuese,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 我已经尽量避免写过多不易理解的概念,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说法有问题,还请谅解。------------------------------------------------------------------------------------------------------------------------------& &&&1楼:固态硬盘基本原理& &&&2楼:固态硬盘正常使用指南& &&&3楼:固态硬盘选购的品牌参考& &&&不想看原理的童鞋请往下走。鸡蛋板砖随意。------------------------------------------------------------------------------------------------------------------------------&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 & & &&&要理解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的基本原理,首先得研究一下普通机械硬盘。借用网上的一张图片:
17:00 上传
& && & 上图是一款双碟的机械硬盘。任何机械硬盘的结构都是一样的:电路板上的主控制器芯片负责与芯片组之间的通信并且控制硬盘内部的运转;盘片是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固定在硬盘中部的马达上旋转(这里就有了转速的区别:5400rpm指的是每分钟盘片旋转5400转,7200rpm则是每分钟7200转);磁头(图中那个近似于三角形的部件)则沿着盘片的径向移动。磁头的移动过程就是硬盘寻道的过程(这句话不太严谨,但是除了断电归位等情况之外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至于“寻道”,则是和盘片的结构有关。& &
17:01 上传
& & & & &&盘片上划分为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即一个磁道。早期的机械硬盘从圆心出发向四周发散出角间距相等的一系列直线(当然实际上没有直线存在),直线与同心圆线围成的最小区域就是一个扇区(如上图)。这样的划分,在硬盘的容量不大的年代还是简单易行,但是随着硬盘技术的进步,磁道的划分越来越密集,必然导致外圈的扇区物理长度远远大于内圈的扇区,造成浪费。所以现在的硬盘都不用圆心发散的直线来划分扇区了,而是从外圈磁道开始取一定长度作为一个扇区,然后从外向里一个一个编号下去。这个编号就是扇区的地址,我们要确定文件在哪里全靠这个地址。扇区都有固定的大小,一般是512字节,现在的支持先进格式化的硬盘都采用4096字节作为一个扇区了。& & 至于扇区地址、LBA等等问题,与SSD的原理关系不大,所以不再叙述。但是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机械硬盘要读出数据,必须要磁头找到对应的磁道和扇区(对于多碟的机械硬盘首先需要确定柱面),这全部依靠磁头的驱动马达来驱动(磁头本身是依靠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来悬浮的)。马达等等机械装置的反应速度毕竟不快,所以机械硬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寻道操作(每次寻道大约10ms左右)。尤其是对于零碎的小文件读写来说,由于文件所在扇区不连续,需要不断地要进行寻道,这样就产生很悲剧的性能。但是对于持续读写来说,由于不需要进行不断地寻道,所以不存在寻道时间。所以机械硬盘的随机读写能力很差(不超过0.1MB每秒),但是持续读写能力并不差(而且随着单碟容量的提升和磁盘阵列的组建,持续读写速度可以比固态硬盘更快)。
& && & 看到这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使用固态硬盘的电脑普遍比使用机械硬盘的电脑反应快呢?& & 这是因为,系统分区在日常中进行的读写操作绝大部分都是随机文件读写,这正是机械硬盘的软肋所在,因为机械硬盘在这种情况下花费在寻道这件事上的时间非常多,其他硬件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如果你使用机械硬盘作为非系统盘,那么性能和固态硬盘的差别不大——比如一部电影放在SSD和HDD上去播放,这个没什么区别。
& && &提高HDD性能的方法之一是组建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有多种类型,而且有些阵列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作为自动备份而组建的,这一类我们不去谈。通常用于提高性能的磁盘阵列是RAID 0.比如,使用两块硬盘组建RAID 0之后,当有数据从芯片组传输给硬盘,这个数据会被自动划分成两部分,每个硬盘各自存储一部分,这样的话理想状态下RAID 0下写入速度翻倍;读取也是类似的原理,每个硬盘各自拿出各自的数据,理想状态下读取速度也是翻倍的。
17:03 上传
& & 但是RAID 0对于随机读写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所以要凭借组建RAID 0来提高系统盘的性能,很困难。但是RAID 0的原理却也是应用在我们之后要讲到的SSD上的。
& &不得不说的U盘 & & 为什么要说U盘?因为U盘和固态硬盘是类似的结构。
17:03 上传
& & 这张图是雷克沙16G的U盘拆解图。其实U盘的最重要部件就两个:主控制器芯片,还有NAND闪存颗粒。主控制器芯片负责与芯片组进行通信,并且负责操作NAND颗粒;而NAND颗粒本身就是一个存储器件。你可以将其理解成为很多电容器组合成的装置。
& &固态硬盘的原理
& & 这张图是Crucial M4-CT128M4SSD2固态硬盘拆解之后的电路板。对比上面的雷克沙U盘拆解图,你发现了什么?
17:16 上传
& && &没错,结构和那个U盘很像,只不过NAND闪存芯片更多而已。附上这个电路板的背面照片。重点是那颗DRAM缓存颗粒。除去这个颗粒之外,其他的结构和U盘完全类似。
19:58 上传
& &&& 1、NAND颗粒& && &NAND颗粒之间的关系,类似于RAID 0。那么固态硬盘可以看做是“由U盘组成的RAID 0”。& && &NAND是半导体存储颗粒的一种(还有其他的种类,比如NOR。但是NOR不用在这些东西上)。至于这个颗粒的物理结构是如何,这个没有必要深究。我们需要关心的是NAND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 首先得知道NAND是怎么制造的。制造NAND和制造CPU等等处理器类似,都是使用高纯度硅,切割成晶圆之后使用光刻机和化学溶剂将设计好的电路蚀刻上去,然后用金属材料“镶嵌”制作而成的。这样做出来的是一个布满NAND芯片的晶圆。将晶圆切开,然后对切割后的芯片精心挑选测试,封装后就可以出厂了。整个工艺虽然和制造CPU类似,但是电路等等方面还是简单不少的。& &简单地说,NAND可以视作是由很多很多个电容器组成的集成电路。NAND分为SLC(Single Level Cell)、MLC(Multi-Level Cell)、TLC(Trinary-Level Cell)等等(目前只有这三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区别:SLC是“单层”,MLC是“双层”,TLC是“三层”。事实上可以这样理解:SLC是指分别将电容器的充电状态(有电荷)和放电状态(无电荷)视为0和1;MLC则是电荷全满、电荷2/3、电荷1/3、无电荷这四种状态,定义成00、01、10、11;TLC则是又增加了几个中间值,有000至111这八种定义。那么SLC的一个Cell(一个“电容器”)只能存储1bit,MLC是2bit,TLC则是3bit。同时也很自然地可以明白,SLC可以很清楚地判断一个cell里面到底是0还是1;但是MLC就不太容易判断了,因为不同量的电荷表示不同的数据,电荷稍有流失就会导致出错;TLC出错的几率更大。所以从稳定性而言,SLC最佳,MLC次之,TLC最差。另外这些Cell都是有“惰性”的,连续充电放电若干次之后就无法保存电荷了,造成数据出错。从这个方面而言,SLC也是最耐充放电的,MLC次之,TLC最差。所以SLC使用寿命最长,MLC次之,TLC最差。就充放电速度而言,SLC最简单,速度也最快;结构越复杂速度也越慢,所以MLC次之,TLC最慢。& & 要了解更多关于SLC、MLC、TLC的知识,可以参阅一文。总之从上一段可以看出,无论是速度还是稳定性,SLC都是最佳的选择,MLC次之,TLC最差。但是我们也知道了同样的一个“电容器”,SLC存储的信息只有MLC的1/2,也是TLC的1/4,所以SLC的成本也是最高,而且无法做成容量很大的芯片。目前SLC的NAND产品大多数用于企业级的半导体存储器上,民用以MLC和TLC为多。之后我们还会分析MLC用于SSD也并不是不好;但是目前而言TLC用于SSD,那么稳定性是绝对不够的。& & 继续讲NAND。数据在NAND中不能没有组织,否则无论什么设备都不能读出这些数据究竟是什么。类似于机械硬盘的扇区,固态硬盘也有自己最小的文件存储单位,叫做Page。目前的NAND颗粒,Page的大小并不一致,但是也只有两种:4KB或者8KB(1KB=1024字节)。Page相当于一组规律化组合的“电容器”。机械硬盘上的文件必须占用整数个扇区;固态硬盘也是类似,任何文件占用的空间必须是整数个Page。这个与文件系统无关,属于硬件层面。& && &&&Page上面的一层组织是Block。128个或者256个Page组成一个Block。拿CrucialM4-CT128M4SSD2来说,它的NAND颗粒的一个Page是4KB,128个Page组成一个Block(一组固定的规律性组合的Page),所以一个Block是512KB。上一段已经说过,NAND的最小写入单位是Page,任何文件都必须占用整数个Page。这里的Block也有类似作用:任何的擦除(“电容器”放电)都必须是整数个Block。也就是说你要擦除NAND里面存储的信息,每次最少擦除一个Block,也可以擦除任意整数(当然不能是负数)个Block;但是你想擦除单独某个Page,那么对不起,办不到。一定数量(2的幂次方)的Block构成更高一级的结构Plane,然后一般是两个Plane组成一个Die,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芯片了。& & 借用neeyuese大大的一张图来说明NAND的组织结构(图中的这个NAND的Block由256个Page组成,所以一个Block是1024KB):
18:50 上传
& && & NAND有个特性:你要读取NAND中的信息,那么速度会很快;但是如果你要给NAND写入信息,尤其是NAND原有的信息需要覆盖的时候,速度会非常非常慢。但是无论是读还是写,操作系统本身甚至于电脑本身都是无法控制NAND芯片的。操作NAND芯片需要借助于主控制器芯片。主控芯片也是影响SSD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 & 2、主控芯片& & 任何存储设备都有主控制器芯片的,否则主板南桥芯片(或者intel现在使用的单芯片组)无法直接与存储层进行通信。从开篇讲的HHD的结构,到后来讲到的U盘、SSD,主控芯片都是最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 目前固态硬盘上普遍使用的主控制器主要有SandForce、Marvell、Samsung、intel、JMicron等等几家。SandForce和Marvell都是很常见的主控,使用这两个主控的SSD比较多,品牌也多;Samsung则是三星自己做的,只用在自己家的SSD上;intel的主控也是和三星主控类似的情况,不过从520系列SSD开始intel自己已经不做主控了,产品全部使用SandForce的主控;JMicron的主控则是臭名昭著,因为天朝很多山寨厂家做的山寨渣SSD大都是JMicron的主控,性能出奇地烂,稳定性也极差,虽然新版有发布但是也没什么起色——建议是看到JMicron有多远躲多远。另外还有一些主控,但是民用SSD上不是很常见,这里就不谈了。& & 主控制器芯片大多数都是一个ARM处理器(手机上的就是ARM处理器)。SandForce和Marvell的主控一般都是(其实最常见的也只有一个型号,新版主控莫纳还没发布,但是也是一样的结构)双核心ARM处理器,Samsung 830系列SSD上的主控则是三个核心的。& & 主控负责与芯片组之间的通信,接受ATA指令与数据,并负责将数据写入NAND或者从NAND读出。之前谈到NAND颗粒之间的关系类似于RAID 0,就是说这里主控读入数据会分散到各个NAND颗粒上去,多个颗粒共同读写,这样的话速度自然就快了。至于具体量化的细节,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看,这里也就不谈,知道主控对多个NAND颗粒同时写入或者读取就足够。
----------------------------------------------------------------------------------------------------------原理部分枯燥无味。。以后有时间继续补,现在开始更新下面的应用部分。
<p id="rate_831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学习进步啊,未来估计就是SSD的天下咯。&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74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40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8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01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36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4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04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64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8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原理部分才是最好的&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78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46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学习了。谢谢&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79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65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79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4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69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44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活动奖励&PB币 + 30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98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15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6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78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0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47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4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35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PB币 + 100
" class="mtn mbn">
积分1695最后登录精华1阅读权限50主题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威望15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PCBETA RC1, 积分 16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5 积分
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本帖最后由 长风傲天 于
20:13 编辑
固态硬盘正常使用指南
& & 从原理部分我们可以知道,固态硬盘相比于普通机械硬盘的优势,在于其极小的“寻道时间”(当然对于SSD而言没有磁道,但是这个响应时间还是有的,姑且也可以叫做“寻道时间”)和天生比HDD结构快很多的随机写入速度。但是很多人买SSD都是冲着“读写500MB/s”这样的字眼去的,其实这些数据都有水分,并且这些都指的是持续读写速度。对于SSD而言,持续读写速度只要不慢得离谱就可以了,并不占重要地位(任何一款SSD测试软件的评价标准中持续读写所占的权重都不高)。对于SSD而言,最最重要的是随机读写能力。& & 但是SSD有个天生的问题是其性能会随着NAND被污染(写入了数据就是“被污染”)程度的加重而迅速退化。为了保证SSD性能的稳定,日常使用中应该注意一些方面:
& && & 1、确保SSD运行在AHCI模式下,并且操作系统使用WinNT6.1或者更新版本& & 先从操作系统说起。SSD的兴起毕竟不是很长时间,微软从Windows NT6.1系统才开始对SSD提供完美的支持。这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是Trim指令。& && & Trim是ATA指令的一种,由微软提出,并在Windows NT6.1操作系统(Windows 7以及Windows Server 2008 R2)中首次实现。Trim需要操作作系统支持,所以不要想着你在XP下用什么软件也能实现Trim,很遗憾告诉你除了NT6.1或者更新的NT6.2(即Windows 8)等等之外都是不可以的。这个指令的作用是标记已删除的文件,并且通知SSD主控制器这些文件已经无用,这样主控就可以在空闲时间提前擦除这些文件对应的Block块。之前说过SSD的擦除速度很慢,所以这样提前擦除的操作可以维持SSD性能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打个比喻:没有Trim的情况下就好像等着用盘子的时候才开始洗盘子,速度自然非常非常慢;有了Trim的情况下主控会在空闲的时候先把可能要用到的盘子洗掉,这样等到用盘子的时候就不需要等待了。& && & Trim指令只能在AHCI模式下通过特殊版本的AHCI控制器驱动才可以传输。并不是说系统支持Trim主控也支持Trim就能用,驱动也必须要支持。目前最新的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和AMD SATA驱动都完美支持Trim指令;微软自己的msahci.sys驱动也可以但是性能不佳。& & 另外AHCI模式下开启NCQ(原生命令队列)之后对于随机读写性能的提升是成倍数的,效果非常明显。
& && & 2、务必“4K对齐”& & “4K对齐”现在已经被说烂了,可惜的是没几个说的是对的。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XP系统对于机械硬盘的使用讲起。这里也不用说这么多。& & 总之4K对齐之后对于SSD的性能和寿命都大有好处。& & 对齐的方法很简单:使用Windows 7原版安装镜像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删掉原来存在于SSD上的分区,然后新建分区即可完美对齐。或者将SSD作为从盘挂到Win系统下,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程序删除未对齐分区然后新建分区即可。
& && & 3、当心掉电问题& && & SSD的寿命会随着写入数据的增多而损耗。写入数据量越多,寿命损害越大。当写入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电容器”将不能有效保存其中的电荷,造成数据丢失。在前面原理部分已经解释过这个原因,这里就不再叙述。& & 但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想要把SSD的寿命通过写入数据来损耗至尽,是一件希望不大的事情。不过饶是如此,SSD死亡的概率也是比机械硬盘大很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意外断电,即“掉电”。& & 掉电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者死机蓝屏的时候。掉电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出什么麻烦,但是也有一些情况,轻则丢失整个FTL表(可以理解为数据与存储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和模拟机械硬盘状态的模拟层),重则丢失主控制器固件。总之这两种情况下,自己维修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能送回厂修理。
& && & 4、避免“碎片整理”& & 碎片整理操作对于固态硬盘而言百害而无一利。简洁一点来说,适当的“碎片”反而有利于SSD的快速响应(考虑RAID 0的原理,文件平均分散在各个部分上的时候整体速度最快)。最最重要的原因是碎片整理操作会对固态硬盘造成大量的数据写入,白白损耗SSD的寿命。& && & Windows 7在检测到SSD之后会自动在计划任务的磁盘整理中去除SSD。注意不要自己手动开启即可。
& && & 5、关闭SuperFetch服务& & 这一项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过实际上当你的SSD速度很快的时候,打开SuperFetch已经毫无意义了,开启这个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小的SSD写入。至于其他更深的原因,就不清楚,总之是微软和intel联合建议的操作。& & 事实上当你的SSD速度足够快的时候,readyboost功能也是自动被禁用的。系统会提示“磁盘速度太快,使用readyboost毫无益处”。& & 方法是在“计算机管理”中禁用SuperFetch服务,并且设定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位置下EnableBootTrance、EnablePrefetcher、EnableSuperfetch三项的值为零。
& && & 6、及时更新固态硬盘固件& & 固态硬盘会不断有新的固件发布。新的固件会带来性能以及稳定性的提升,总之更新没什么坏处。& & 要想维持SSD的高性能,不断更新固件是必不可少的。新的固件可以去驱动之家搜寻(最好去固态硬盘制造商的网站上去寻找)。
& && & 7、纠正自己的心态& & 见到的各种帖子几乎都在说“换了SSD之后开机速度会多块多块”,事实SSD完全不是为了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开机速度而生的。SSD确实会使开机快那么一点,但是不会太明显,甚至有人出现过开机更慢的情况。不要总认为你换了SSD之后开机就应该5秒之内,多一秒都不正常。& && & SSD真实的意义在于保持系统的快速响应。因为SSD的随机读写速度很快,所以启动装在SSD中的任何程序,都可以快速响应。除此之外,和HDD在使用上并无区别。& & 尽量少跑测试。任何测试SSD性能的软件都会对SSD造成不小的数据写入量。而且,请注意删除也是一种写入,而且删除操作造成整个Block的擦除,带来的损害比单纯的写入更大。
& && & 8、不要过分“优化”& & 世界上本来没什么“Optimize”。如果你是为了让计算机更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那么改改功能做些“Customize”也是不错的,但是请适度。
& && & 9、笔记本注意睡眠和休眠& & 很多SSD在笔记本上使用时,睡眠和休眠都会当做意外电源中断处理,也就是掉电。& & 如果你确定你的笔记本和SSD有这样的情况(建议定期查看SSD的SMART),请不要使用睡眠和休眠功能,等待SSD厂商发布新版固件解决。
<p id="rate_18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三连帖或以上&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3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2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0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不错对技术文&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93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1&PB币 + 1
" class="mtn mbn">
积分1695最后登录精华1阅读权限50主题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威望15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PCBETA RC1, 积分 16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5 积分
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本帖最后由 长风傲天 于
22:50 编辑
固态硬盘选购参考
& & 这一部分先从主控开始谈。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SSD,其主控也就是SandForce, Marvell, Samsung, JMicron, intel这几个。
& & 山寨厂商的最爱:JMicron& & 至于JMicron主控的产品,我之前已经说过,唯一的建议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其他的,不解释。
& & 最有发展潜力的主控:SandForce& && & SandForce主控的产品没有DRAM缓存,所以掉电时丢数据的风险也比其他主控小一些——但是直接丢固件死亡的概率还是蛮大的。目前来说SandForce主控最开放,产品也最多,而且往往看起来性能都比其他主控的产品好得多。但是这个主控的性能是最虚的一个:SandForce的主控有个独一无二的功能——压缩。它可以将数据压缩后存放进NAND颗粒(但是SSD返回的可用空间不会因为压缩而增大)。之前已经说过,NAND颗粒的写入速度很慢,尤其是民用的MLC,写入是相当慢的。譬如有个50MB的数据,SandForce主控把它压缩成5MB,然后花了0.1秒存储了这5MB,它会报告写入速度是500MB/s(原始数据50MB除以花费时间0.1秒)而不是实际速度50MB/s(实际写入大小5MB除以花费时间0.1秒)。所以你不要看那些SandForce主控的SSD广告上那些华丽的500MB/s读写速度,那些数据都是测最容易压缩的0fill这样的文件来的,一般情况下的文件根本没有那个读写速度。对于不可压缩的数据,SandForce主控的写入速度并不快。比如SandForce主控搭配8个8GB NAND同步颗粒(颗粒越多写入速度越快。联系RAID 0原理就能明白。所以SSD一般都是容量越大写入速度越快),存储音乐或者mkv之类的视频,持续写入速度可能只有不到40MB/s。日常应用中的数据不是都好压缩也不是都不好压缩,所以算下来8个NAND颗粒搭配SandForce主控,日常平均90MB/s的持续写入速度还是有的,持续读取也可以平均440MB/s。& & 不过这个主控有个很奇葩的特点:如果你写入的数据很多,导致NAND寿命消耗殆尽,主控会自动限制你的写入速度,保证你在保修期(一般是3年)之内绝对写不坏。有时候这个速度限制很无语(会限制到2MB每秒)。& & 使用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很多。这个之后写各个品牌评价的时候会详细叙述。总之虽然SandForce现在不是很完美,但是独特的压缩算法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尤其是intel和Micron都投入了SandForce的阵营。
& & 目前的性能巅峰:Marvell& && & Marvell主控(具体型号就不写了,反正旧版的就一个型号,新版莫纳还没出)的产品你一定不会陌生:固态硬盘性能的标杆Crucial M4(即“美光M4”)。M4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性能之王,拥有其他SSD无法匹敌的速度。现在也有性能同样出色的Plextor M3系列(浦科特),也同样是Marvell的主控。当然M4是性能的标杆并不仅仅是因为主控给力,它的NAND颗粒也是非常非常好的成色。这个后文再表。& && & Marvell主控的特点是速度稳定,即使NAND被重度污染也可以保证性能不悲剧。但是有个小瑕疵是有些机器上兼容性不佳,譬如ThinkPad(别号“M4杀手”)安装Marvell主控的固态硬盘有不少悲剧的,服务器主板上的兼容性也不是很好。& & 这个主控比较依赖好品质的NAND颗粒,你配一个渣颗粒上去就没性能了。所以用这个主控的厂家不是很多,但是产品都不错。
& && & 半路的黑马:Samsung& & 实际上三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SSD生产商,但是主控一直没什么特色。不过最近三星830系列上的新版三星主控表现不俗。除了多队列随机写入性能比起Marvell主控的几款略有不足之外,其他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三星的主控只在三星自家的SSD上面用,这样的SSD整个盘全是三星自己的东西,稳定性很不错。
& && & 其他:& && & Intel自己的主控已经不做了,全面转投SandForce。Intel自己的主控各方面都比较平庸,但是兼容性出奇地好,没听说过什么不兼容的情况。笔记本上用intel的产品向来比较省心一些,哪怕是ThinkPad.
& & 关于NAND颗粒:& & 看过了上面这些对于主控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SSD的选择有一定了解了。但是SSD的性能还与NAND颗粒有关。半导体存储颗粒其实都类似,制造商就那么几个:内存颗粒的制造商只有三星、海力士、尔必达、美光、南亚等几家;类似海盗船、OCZ、金士顿之类的厂家虽然也造内存,但是都是从前面那几家造颗粒的买来内存颗粒,自己拿个电路板组装一下而已,他们自己不制造内存颗粒的。NAND颗粒的制造商就更少了:只有三星、东芝、IMFT(intel Micron Flash Technology,intel和美光的合资工厂,intel占49%股份,美光占51%股份)等非常少的三四家。一般来说,内存颗粒制造出来后,颗粒制造商会把品质最好的和最不好的都卖掉,自己留下来一部分品质中规中矩的做一些自己的内存卖掉;所以高端内存往往是芝奇、海盗船等品牌的高端货,低端内存往往是金士顿普条、记忆科技、威刚等品牌的坑爹货,三星黑条等等则是中端的平民神器。NAND颗粒也是卖掉很多,自己留一些。往往最烂的颗粒都不会自己留下来的,都卖掉,自己留下来好的做自己的SSD卖。那么最烂的这些颗粒去哪里了呢?一部分做成了各种U盘等等存储器,一部分做成了山寨SSD,还有一部分居然也被某些“正规厂家”做成了正牌SSD去卖了。
& & 对于品牌选择的建议:& & 推荐品牌:Plextor(浦科特)、Samsung(三星)、intel& & 理由:Plextor在国内的销售体系还算完善。产品采用Marvell主控和Toshiba高品质NAND颗粒,性能无可挑剔。尤其是M3系列,旗舰型号M3P的性能比起当初的性能之王美光M4都要强。但是Marvell的通病,有时候会有蛋疼的兼容性问题。ThinkPad用户不推荐。& && & Samsung 830系列是个人最为推荐的一款,因为性能比起Plextor基本不差,价格却便宜很多。而且从里到外全是三星自家的设计,整体兼容性非常好。不过淘X上的东西大多数都没保修的,尤其是所谓的“简包”百分之百没有保修,请当心。& && & Intel的产品虽然性能没有Plextor那样耀眼,但是售后服务质量没得挑。正品的Intel如果有问题,打intel售后电话,联邦快递会主动上门取修的,所有售后过程都免费。新版520系列用的是intel“专用版”SandForce主控,性能很不错,而且5年质保。追求稳定、安心、品质的童鞋首选。
& & 次推荐品牌:Crucial(英睿达)& & 理由:其实Crucial(英睿达,就是美光)的固态硬盘性能一直都是领跑的,产品采用美光优秀的同步NAND颗粒,品质无可挑剔,理论速度和其他大部分厂商所用的异步颗粒就是DDR内存问世那样的意义。而且独有的FTL自动修复技术,可以在掉电损坏FTL之后不需要返厂就可以自动修复(但是固件损坏还是无法自动修复。。。)。虽然同样是MLC的NAND颗粒,但是美光C300和C400(即M4)系列采用的美光原厂颗粒的实际擦写次数在6000次以上(行内标准是3000次,很多产品连3000次都达不到。我自己见到过一块M4的擦写次数是6100多次的,依旧在正常工作)。& & 但是美光在国内的代理很混乱,一旦出问题,售后是个天大的悲剧。对于SSD不是很熟悉的童鞋而言可能压力不小。而且M4树大招风,市场上体质好的M4不好找,返修货和渣雷遍地都是。对于缺乏经验的新人而言,还是推荐性能同样出色甚至更强的Plextor M3P。
& & 不推荐品牌:威刚、金士顿、OCZ、东芝& & 这几个品牌本来也不怎么坏,只不过各有那么几个213的东西,导致整体感觉不佳。& & 威刚用SandForce很欢乐,标的性能各种虚假。其实这也没什么,SandForce的产品都是这样——但是威刚居然明目张胆在产品中用颗粒生产厂商淘汰的废品颗粒(没有打标签的,一般叫“白片”、“黑片”之类),而且价格居然也卖好颗粒产品的价钱,赤果果的坑爹啊。这还不算,为了提高性能,有几款产品居然用跑不上同步模式的渣异步颗粒强开同步,不稳定就不说了,丢数据都是很常见的。& && & OCZ让人无力吐槽。从国外硬件评测网站的数据看,SSD返修率前十名全是OCZ的产品,渣雷的神榜简直被OCZ垄断了,其质量低劣可见一斑。其实OCZ是比威刚还要疯狂用白片的,所以质量不可能好的。& & 金士顿卖内存的时候,普通的低端内存穿个马甲戴个“骇客神条”的帽子就能买个坑爹的价钱,到了SSD市场他还是这个样子:产品性能非常一般,和Crucial、Plextor、intel之流完全不能比,价格却是很有的一拼,一贯坚持的坑爹作风。& & 东芝放到这里其实很冤屈。东芝的产品并没有多么不好,只是性能实在不堪入目——好在东芝有自知之明的,价格不是很高。但是就那个性能,还是不值得推荐。
& & 见到就得躲的品牌:各种山寨& & 这种东西简直让人无力吐槽。国内的厂商总是那么富有创新力:JMicron的主控,买来的打着intel标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颗粒。只能说“山寨V5”。常见的牌子有“金某”(比如“金胜”、“金速”等等)。
&很好呀。。。&
&和我推荐的完全一样。浦科特、三星、intel,其他都不推荐!&
&测了这么久的SSD,才知道这些事情-。-~~~来自V5&
&说得非常好!膜拜~~&
<p id="rate_85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4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9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61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74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没早点看到,入了金士 顿的,希望RP够强大。.&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29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31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25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7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61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91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25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0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44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300
" class="mtn mbn">
积分1695最后登录精华1阅读权限50主题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威望15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PCBETA RC1, 积分 16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5 积分
UID1376823帖子PB币5209 贡献0 技术130 活跃78
本帖最后由 长风傲天 于
22:59 编辑
累死了。。求安慰。
&安慰安慰&
&多少米?&
<p id="rate_641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41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8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我也写了一个SSD的啊……&PB币 + 5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33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优秀文章/资源/回复&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8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真的不错,辛苦了!&PB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23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PB币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不错,内容简洁明了&PB币 + 2
" class="mtn mbn">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本帖最后由 阿伯才的风格 于
20:01 编辑
终于解除浏览限制了
先来支持一下,占楼慢慢看
另外,对于2l的碎片整理和禁止superfetch,我觉得我还是想保留自己的意见
另外,似乎没看到改索引位置的建议,是觉得不靠谱吗?
&没必要修改索引位置。那点写入不算什么。&
积分3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30主题UID884966帖子PB币3831 威望7 贡献0 技术56 活跃626
PCBETA Beta1,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UID884966帖子PB币3831 贡献0 技术56 活跃626
正在使用SSD,今天看完之后受益匪浅啊。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积分386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30主题UID2642251帖子PB币40 威望33 贡献0 技术6 活跃38
PCBETA Beta1,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UID2642251帖子PB币40 贡献0 技术6 活跃38
的确,碎片整理和预读取开不开十分纠结,哪种都有自己的理由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恩,你要这么说我也不反对其实……
积分4903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70主题UID2265352帖子PB币4032 威望505 贡献0 技术93 活跃593
PCBETA RC2, 积分 49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7 积分
UID2265352帖子PB币4032 贡献0 技术93 活跃593
长风终于抛出技术贴了&& 科普贴吧?辛苦了!受益匪浅呐!
积分540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40主题UID599987帖子PB币2771 威望5 贡献0 技术31 活跃410
酱油会会长
PCBETA Beta2, 积分 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0 积分
UID599987帖子PB币2771 贡献0 技术31 活跃410
一直犹豫要不要入一块~~~
积分7304最后登录精华1阅读权限255主题UID2266471帖子PB币100287 威望308 贡献1 技术52 活跃7473
我这是在哪</
UID2266471帖子PB币100287 贡献1 技术52 活跃7473
255权限终于放下来了
积分8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主题UID1042030帖子PB币105 威望0 贡献0 技术0 活跃6
PCBETA Alpha,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UID1042030帖子PB币105 贡献0 技术0 活跃6
学习了& &谢谢楼主
积分14284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20主题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威望533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PCBETA SP1, 积分 1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6 积分
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看了楼主的科普贴。哥淡定 很多,不再急着换硬盘了
&128GB的大概700多。没保的简包货,64GB的甚至有150元的。&
&还会降价的。。。不过早买早享受。我小推荐一下三星830,现在价格蛮不错。&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ysh_0212 发表于
看了楼主的科普贴。哥淡定 很多,不再急着换硬盘了
我还以为你要下定决心换了呢……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本帖最后由 阿伯才的风格 于
21:06 编辑
长风傲天 发表于
固态硬盘选购参考
& & 这一部分先从主控开始谈。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SSD,其主控也就是SandForce, Marvell, ...
对主控倒不是很了解……
不过那个限速的特点确实奇葩……
&绝对写不坏。。。尤其是OCZ的。&
积分14284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20主题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威望533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PCBETA SP1, 积分 1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6 积分
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阿伯才的风格 发表于
我还以为你要下定决心换了呢……
现在理解为毛硬盘那么贵了
80g=8g(u盘)*10
积分14284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20主题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威望533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PCBETA SP1, 积分 1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6 积分
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还是机器好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ysh_0212 发表于
现在理解为毛硬盘那么贵了
80g=8g(u盘)*10
这种理解方式大丈夫?
积分14284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20主题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威望533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PCBETA SP1, 积分 1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6 积分
UID1398781帖子PB币15248 贡献0 技术140 活跃628
阿伯才的风格 发表于
这种理解方式大丈夫?
嗯啊,元件都一样的,不过是是设计为自动化复杂
积分7061最后登录精华0阅读权限100主题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威望0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PCBETA RTM, 积分 7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9 积分
UID1333998帖子PB币34129 贡献0 技术19 活跃903
……话说长风啊,就不能不点评么……
感觉这个功能很坑爹啊……回复起来好不方便的……
7周年庆典勋章
8周年庆典勋章
The Big Rich Man!
9周年庆典勋章
这里可以进行实名操作:
Copyright (C)
pcbe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容补偿柜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