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死的人得了抑郁怎么办,怕是抑郁症死亡率患者里最懦弱的人了吧,不敢面对这世界,也不敢面对死亡

我很压抑,恐惧.害怕不敢见人不敢出门不敢到外面去觉的大家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一点小小的挫折我就会很丧失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我好痛苦.好难受请各位兴理大师帮帮我.
每个人都有轻微的抑郁,自己有突破抑郁的欲望,证明你还不是抑郁证,你每天可以对着镜中的自己大声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找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说说话,再把圈子扩大。相信自己!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上看看,多了解一下这个方面的知识有好处,没事别吓唬自己
你怎么觉得自己是抑郁呢?你在怕什么呢?你受了什么小挫折呢?你自己都说是小挫折,为什么要在意啊?别人?别人有不认识你,干嘛要异样的看着你?那是你给自己的心理暗示。你越是萎缩,越是害怕,大家也许看你很奇怪,所以会投来那种目光也许。但是你要是挺直腰版走,大家佩服还来不急呢!老人们会羡慕你,“看看,这是谁家的娃这么精神。”放松点,你什么都没做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没病,走出去,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你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你可以带着音乐走在街上,分散你过于紧张的神经。做几个深呼吸,把新鲜的空气呼进来,不开心的吐出去,时常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不就那么回事吗?谁没犯过错?可是都好好的活着啊!如果说犯错了就怕出门,那街上就没人了,呵呵,你说呢?人不怕错,就怕错了你就站不起来了,那怎么有机会改错呢?
(*^__^*) 嘻嘻……,希望你看到我的答复后能展开你的愁眉,偷偷的在屋子里照镜子,看看自己展开的愁眉,是不是漂亮了呢?
笑一笑,就有自信了,你踏不出去的是自己的心门,敞开心扉去倾诉,每个人都会像我们这些答问题的人一样细心的聆听的。
一定要幸福哦!
不是的!你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多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找些
事情做,例如看书、学习等,私生活简单的时候多用知识充实自己,
以后你会发现受益不浅的。抑郁症是期待目...
首先需要去咨询治疗抑郁症,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该怎么办。
其实自己有点回避去面对问题,不够主动去解决问题。
请用上述抑郁症量表来测试. 权威的.
抑郁症,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应该属于“忧”的一类。也就是跟肺病相关。所以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首先要回忆自己是否有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果没有这种疾病史,也需要去检查一下。...
我一个人也不爱出去,和你差不多,那就不出去呗,有时候叫儿子陪我出去玩,在或者老公,自己出去确实没意思,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勇敢面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自述!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勇敢面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自述!健康剧场百家号前年4月清明节从福建老家回到工作地福州后,我一贯的浅眠开始变成了连续的失眠,每晚固定在同一时刻(凌晨两三点)醒来,曾困扰我多年的头痛也在频频加深。我一直坚定且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偏头痛,如往常一样睡一觉或是吃点止痛药就会愈好的。但实际,情况并未像预想的那般不治而愈,头痛愈演愈烈。五一三天小假,因工作需要,我带着头痛连着高强度的工作了三天后,实在撑不住,便听从单位领导建议,去了医院。以往求学期间的头痛,我只需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即好。工作后,并不能给我足够的时间来休养,回想我上一次因为头痛求医是在去年五月,头痛似乎已经成为我一种定期复发的病症,由此我才开始重视。抑郁症五一期间,我今年第一次因为头痛求医。当时医生建议做CT检查,我自认为不至于那么严重,没做检查,只是让医生开药止痛,而实际,连那些药我都没敢吃(担心依赖性),三天后,头痛感就消失了。但失眠并没有好转,越来越糟糕,从曾经的只醒来一次、再难入睡演变成了一夜醒来三四次几乎整晚无眠,期间头痛亦有反复。到今年九月底十月初开始,头痛再不愿离开我,长日伴我左右、形影不离,加之糟糕的睡眠,我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谷。我自知自己天性敏感多思,但也有一定的内省力和情绪自控力。这一次,我却无法让自己再次感受到情绪的波澜,心里装了一滩死水,无力感一次次袭来,冲击到心灵内核深处,从无望到绝望,轻生的念头好几次一闪而过。我开始对自己感到害怕,对自己的陌生感前所未有,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无用、无存在感、无价值感。我再次想到求医。前年国庆,因为头痛第二次走进医院。遵照医生建议,做了CT检查,最后医生诊断为枕大神经炎,并不经意地提醒了我可能患有轻度抑郁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天在我心上开了一扇窗,我向学心理的同学求证,她帮我确认了心中的那个疑问。但我仍半信半疑。抑郁症经过第二次求医吃药无好转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并向信赖的师友倾诉我可能患有轻度抑郁症,当时与我一直联系紧密的初中语文老师苌楚老师给我发来她曾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一本书的电子版——弗里德里希?弗拉赫的《神秘的潜力—论抑郁》,该书较全面描述了抑郁和抑郁症的原因、性质及其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我如获至宝,认真潜读,觉察自己也许真的是患了抑郁症,但仍以为自己还能通过自我调节愈好。一直对我帮助甚大并对我有一定了解的师姐冯娜也建议我先自我调节恢复。随后,我与在财新集团任职记者的好闺蜜王玲长聊了三个多小时的电话,在她的建议下,我开始阅读财新集团常务副主编张进老师的博客,他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并经过西医治疗痊愈。另一方面,单位同事亦关心我的病情,在他们的建议和帮助下,十月底,我来到福州某三甲医院就诊,这是那年因为头痛第三次求医。帮我看病的医生是脑系内科主任医师,她是优秀的脑科专家,也是业界的权威。当时,我自认为自己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并对照检查过,一直以自己还能与人正常交流、工作也未受很大影响为由断定自己还没到抑郁症。主任问诊初始我也没有很好配合,我一直在驳斥他的诊断,以至于主任当场生气差点中断问诊,她非常恼火的责问我,“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如果你可以当自己的医生,你不用来找我治疗了!”我这才意识到身在医院得听医生的,才配合慢慢详述近来状态,初步诊断为抑郁状态。我窃喜抑郁状态就是还没到抑郁症的程度,也许能靠自己调节,不用依靠药物。但她依然建议我入院用药物治疗,因我这种天性敏感质人,若长期情绪低落,很难靠自我的力量走出低潮,并告知抑郁状态的治疗原理与抑郁症无异,同样需要长时间服药并定期复诊。我犹豫不决,害怕一旦用药就会依赖,也担心工作时间安排。在跟单位领导沟通后,他建议我安心养病,无需牵挂工作。于是,当天我赶回福州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入院治疗。当夜,我一边收拾一边眼泪不自觉地下落,几近泪尽,心里根本不情愿也不甘心入院,因为一入院我就要面对一个极不想承认的事实——我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后因流泪中断收拾,我便与师姐聊天,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稍有好转并不断在心里为自己打气,自我鼓励。终于,在10月30日,我来到了医院入院治疗。我告诉苌楚老师,我入院治疗了,她发来信息连着说了三个幸而——“幸而发现得早,幸而在医疗发达的福州,幸而你求医了”,不难看出老师对我的关切和担忧,而我也的确是个大大的幸运儿——这是我在出院后,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10月30日星期四,是我入院治疗的第一天。那天上午9点左右,我从福州赶到医院。上午,朋友珍姐一边跑上跑下按照流程帮我办理入院手续,一边不停地安慰我鼓励我。据她所描述,当时的我脸色暗沉,神情恍惚,整个人木讷得很,好像需要别人下口令才懂得挪动脚步。办完出院手续,珍姐送我到神经科五楼——我所住院的病区,便离开了。护士告诉我给我安排的床位还没腾出,我被安排在医生办公室等候床位。头痛缠身的我几已丧失思考能力,很乖顺的听从安排。既来之,则安之。随后,便有医生来问诊,我积极配合医生,详述状态,并根据之前的自查告知诱发因。同时,隔壁的房间传来女孩的哭声,我闻声也突然好想像她那样哭一场,但是眼泪已经流不出来了。其实,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我的情绪便开始处于持续低潮期了,几乎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刻流泪,当时已有同事领导提醒过可能是抑郁,建议我去求医,但我没有重视。由于春节回家给了我一个缓冲的机会,后来清明节再次回家,所以这种情绪上的低落还未反映到躯体上成为器质上的病变。医生给我诊断为抑郁障碍(即抑郁症),表面上我是接受了这个诊断,但内心仍旧拒斥。如我亲友所说,这么开朗大方、性格外向的人怎么会得抑郁症呢?因为常人一般都会误以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经过之前的了解,抑郁症是一种功能性障碍,从微观层面来讲,抑郁症亦是一种器质性病变(抑郁症是患者大脑内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三种神经递质失衡所致),必须通过药物治疗,这是我十分肯定的事实。但我仍坚持自己还未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我自认为入院做完相关检查差不多就可以出院了。医生问诊结束后,已近中午十二点,但床位仍未腾出。我一个人在外吃完午餐,随意逛了一会,回到医院,直到下午两点,我跟着护士进入病房。病房里紫外线消毒的味道久未退散,把行李随意搁置后,我就坐在了病床前的座椅上,无心整理。随后,有人来铺床,顺便给了我一套病服,我脱口而出,“可以不穿吗?”我知道内心里仍在与“我是病人”这样的字眼作强烈的抗争。当晚,我根本无眠。晚上十点,护士给我吃了一片阿普唑仑(一种安眠药),一闭眼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汹涌而至,头痛时刻缠绕着我,走廊内的人声、电梯铃响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护士每一次巡房(每隔一小时巡一次房),我都是醒着的状态。凌晨三点,我再次服用了一片阿普唑仑,效果甚微,我仍是醒着的状态多。到早上的六点,护士来帮我抽血检验,我问时间,知道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10月31日星期五,入院第二天。护士抽完血后,我终于有了点睡意,沉入睡眠。八点半左右,有医生过来与我聊天,问我昨晚的状态,心里在想什么,我如实回答。医生问我这时候最想要谁的关心,我答没有。她奇怪,“怎么会没有呢?”我告诉她我已经很习惯一个人独自面对这种很黑暗很孤独的时刻了,自幼年开始自己就会决定很多事情了。这算得上是一次心理干预,医生离开后,有护工拿着预约好的检查预约单带着我在院内在各大楼间穿梭,我的精力只能集中在脚步上,因为我怕跟不上护工而走丢。做完一天的检查,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检查过的项目有哪些。下午,我站在病房的阳台上,看到窗户是设了门帘关卡的,心里苦笑——“是为了防止病人下跳吗?”晚上,姐姐从深圳赶来陪我。她在九点多到达医院,跟她聊了会天,就到服药的时间了,我吃了一片阿普唑仑后,慢慢沉入了睡眠。直到第二天护士来叫醒整理病房,我才知道我竟然安稳的睡了一晚。事后回想原因,可能姐姐的陪伴让我心安了一些,加之慢慢适应了病房的环境,才换来了我的一夜安眠。11月1日星期六,入院第三天。基本已经适应病房环境的我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排斥身上的病服了。之前的无眠便成了嗜睡,白天我也昏昏欲睡,一直困乏打不起精神,曾经以阿普唑仑助眠过的我深知这是其中的副作用。姐姐见我困倦无力的状态,一方面很心疼,另一方面也在督促食欲全无的我按时进食。上午姐姐陪我做了检查后,下午冯娜师姐携友来探望,后单位同事也来看望,聊天过程中,我的状态也慢慢转好了一些。那一晚,我亦安睡了一夜。11月2日星期天,入院第四天。早上医生来查房,询问状况,告诉我当晚会加药。我询问医生出院的时间,还有多少项检查未做?是不是所有的检查都做完后就可以出院了?医生回答让我住院并不是为了做检查,病情好转平稳好才会让我出院,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心里只为住院安排7天时间的我当时听了,心情瞬间黯淡下来。尽管下午有朋友来探望,陪我聊天,那一晚我仍不能像前晚那般安眠了。那晚开始,医生给我服用文拉法辛的抗抑郁药,硅硫平辅助治疗。文拉法辛为75mg剂量,硅硫平为4/1片。依然服用一片阿普唑仑助眠,凌晨三点左右,我又开始了失眠,再次增服了一片阿普唑仑。11月3日星期一,入院第五天。清晨起来,我去洗手间,头昏昏沉沉,刚坐在马桶上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胃里像有什么坚硬的器物在搅动一般,恶心乏力,我借助还未丧失的最后一点意识回到房内,倒在床上,心悸中,出了一身的冷汗。事后,叫来护士,我知道这是药物的副作用开始发生了。姐姐当天下午回深圳工作,她本想再多请几天假来陪我,但我深知人生长路,更多地都是一个人在走,即使是病痛,我亦想要一个人去克服,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那晚的睡眠中,也在半夜醒来过一次,但很快就再次入睡了。11月4日星期二,入院第六天。前一天的昏昏欲睡,无力疲劳,体位性低血压……这些症状逐渐减轻。但食欲不振、味苦口干、排尿困难、便秘、轻度震颤等一些细微的症状仍在,并且可以独自去做检查了,这一天我认识了同患抑郁症的病友Dan姑娘(即第一天问诊时在隔壁房间大哭的女孩)。入院前,我曾对朋友说“我不害怕入院,但我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这句话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但实际也没那么可怕,用张进老师的话说,“副作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副作用的大小,与患者本身关系很大,与其服药时的内环境有关,包括心理状态。无论如何,副作用和抑郁症对人的精神、肉体的摧残相比,微不足道。”当晚,文拉法辛开始增量为150mg,改用4/1片奥氮平辅助治疗,压躁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抑郁症,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11月4日星期三,入院第七天。我知觉到自己情绪有一点波动,对自己患病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也能够很专注地翻动手边的书籍了,头痛失眠仍未消褪,心情多数时候仍沉郁。医生来查房时,我有了更多的疑问。当时我问医生为什么用的是文拉法辛?我也了解到目前抗抑郁药物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分成八大类,差不多几十种。医生给我的答复是文拉法辛是作用于双通道(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最强,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也较强)的药物,在全球临床经验里最普遍。其实我想要的答案是在该院用此药成功的案例最多(当时我仍在担心药物的疗效),但实际我就诊的精神心理科是该院于今年5月份新设立的科室,尽管是在医疗条件比较发达的福州,独立出来的精神心理科仍然少见,就算所有案例都被治愈,其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抑郁症治疗一般都耗时几月甚至一年)。下午,单位领导和同事来探望,后我又去找之前认识的病友姐妹聊天,并认识了同在她的病房里的性格开朗的一位奶奶,还有隔壁病房准备出院的女孩。同病相怜,都在病中的我们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倾聊。我与Dan,几乎一见如故。当时,刚刚大哭过一场的她眼睛仍红肿着,听到我问“你怎么流泪了?”她的眼泪就下落不止,她告诉我眼泪流下来根本无法控制,并打趣说“不去拍韩剧真是浪费了”,逗乐了整个病房。从那天开始,可能有了“同道中人”的陪伴,我开始心安了,也有了笑颜。当晚,整夜安眠.11月5日星期四,入院第八天。我的心情仍旧有些许起伏,但一直未搅动那滩死水。我心中“药物是否有用或治愈”的疑虑似乎比前一天更深了。我向医生重复询问前些天几乎每天都在问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医生的答复都是还需要多住些时日,要调好药量,病情有好转平稳后才能出院。如果我坚持要求出院,他也可以让我出院,但不建议我马上投入工作。经过这些天的了解,我的管床医生似乎已经认识到了我有女强人的潜质,他知我个性要强,并建议我要适当放下。从11月6日入院第九天开始,我服用的文拉法辛增量到225mg,奥氮平剂量仍是4/1片。从11月9日入院第十二天开始,我服用的奥氮平增量至2/1片。其间有两晚醒来过但都很容易再次沉入睡眠,头痛仍在,较之前已减轻了一些。并且会时不时的出神发呆,仍旧觉得脑袋笨重得很。觉得自己呆呆的,笨笨的。一直服药到12日即入院第十四天的下午,我突然感觉身心皆轻,压在心里的大石块一下子掉落了。那天开始,我是真的感受到药物的疗效了,之前的绝望感、想自杀的念头都消失了,我当即给好友王玲和冯娜师姐发信息,“我像是看到了奇迹的发生,虽然头痛还在,但已不能成为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了,那个完整的我正在一步步回来”。那种阳光照进阴暗的心房的感觉真的很想让你拥抱全世界,是可以为之喜极而泣的。同在病中的好姐妹Dan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变化,她跑来与我深情相拥,告诉我“宝贝儿,我好开心,感觉那个从前的自己又回来了”。她问我现在的我最像什么时候的我?我答是大学毕业最后那段时间,因那时的我最无忧无虑最轻松。她说她是高中的自己,因那时的她是全能的Dan,最自信也最开心。我们互诉衷肠,感觉有泪盈于睫。那是这么久以来我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好美,值得我们好好去爱。那天晚上,我并没睡得很好,但已不同于前段时间压抑式的失眠。我心绪平和,开始回想过去的种种,第一次那么肯定地确认并接受自己是患有抑郁症的,不是之前所谓的抑郁状态,并且是处于轻度转向中度的阶段。张进老师也曾有所述,“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经有一个估计: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予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正常,大概需时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终会选择自杀。”我属于那中间的三分之一,并且我的抑郁症可追溯至童年时期,因自小家境贫困,激励我不断努力求学改变自身境遇,而我又有完美主义倾向,常常为自己定立过高的要求,克己求全。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与现实处在一场长期的拉锯战中,读小学时就已经开始感觉到头痛,中学时更是经常头痛、流泪,并有过轻生的念头。到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整个学期我都几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同学沟通交流。因为到遥距家乡几千里的哈尔滨去求学,要适应新的文化新的环境,对于敏感的我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幸运的是,到下学期我就加入到学生社团组织中,并开始利用博客纾解心绪,很快我便走出了情绪低潮期。后来南下福州读研,直到在岭南文化渊厚的福州工作,再一次适应新的文化与环境。这些年的生活,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迁徙的状态,我的心绪也随着这些环境的改变和其间经历的种种而起起落落,其中的艰难与煎熬,若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真的很难感同身受。入院前一天,我发了微信状态“感同身受从来都是一个假动词”。而那一晚,我拿起手机,写下了“久违了,亲爱的你。感谢所有”。“其次,许多人依然把在精神压力面前感到抑郁看成是软弱的象征,因此,抑郁常常引起患者的窘迫感。简而言之,许多人宁可忽视抑郁症的征兆,也不愿承认在生活中许多场合,抑郁是唯一健康的反映。抑郁的产生是面对精神压力时产生的心理生物反应。人在自己一生中都必须对付大量艰难险阻。因为人是一个心理健康整体,所以,每一缕思绪,每一份感情,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中化学成分的相应变化。而他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与处理也同时表现在生理与心理两个平面上。”“许多人都未能意识自己得了抑郁症,原因还在于他们虽已注意到自己身上有个别抑郁症的症状,但未能将其与自己情绪的全面改变联系起来。由于他们觉得自己遇到精神压力时尚未想到跳楼或者吞食过量安眠药之类的事,所以他们不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正在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尽管别人对精神压力的反应可能是急性的,病逝更严重:一连好几个星期受到沮丧、惶恐之苦;是认真对付呢,还是听之任之呢?这种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折磨得他们死去活来。”直至今时,我仍惊异于自己会与“抑郁症”三个字联系起来,尽管我已全盘接受我是抑郁症患者的事实。抑郁症早已是世界四大常见病症之一,在美国,几乎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会经历一次抑郁症,在中国,记录在案的患者就近一亿,这还不包括那些不敢正视得病事实的患者(据笔者估想这应该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字)。国内的自杀者之中,有六七成死于抑郁症。就在我入院的第二天,著名作家、诗人陈超先生自杀,不免除抑郁症的自杀因由。早先,著名翻译家孙仲旭先生因抑郁症辞世。听闻这些消息,我的内心哀痛不已,并深深感到惋惜。生命可贵,抑郁症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正视并积极面对,很快能走出黑暗,重见光亮。愿惜福,健康过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健康剧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健康的身体是靠长期的积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五一快来)
(my.estate)
第三方登录:陈奕迅的《打回原形》是官博菌耳机里经常单曲循环的一首歌,因为其中的两句歌词总是莫名戳中内心——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脑海中总是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所以常常被贴上“怪人”的标签。“怪人”的标签也曾经困扰着我,直到遇见这本奇书——《高兴死了!!!》,官博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同伴相见的喜悦。“终于有人懂我了”,或者“虽然大家都说你是个怪人,但我是懂你的呀”,就是这种感觉。
《高兴死了!!!》一本关于抑郁症患者的书,更是一本教人快乐的书。它脑洞清奇,遣词风格非常鬼马陆离,很有幽默感。这本书奇在它的作者珍妮罗森,她本身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在我们狭隘的观点里,精神病患者总是会疯疯癫癫、低落消极,又有谁能想到,她不仅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还能写出一手阳光的文字。
做自己的疯子夺回生活的主动权珍妮·罗森,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抑郁症患者」,颠覆了世界对抑郁症的认知。她从小患有抑郁症、回避型人格障碍、会引发轻度自残的冲动控制障碍等十几种精神疾病,有时候,因为情绪失控,她一周都无法起床;有时候,她的小确幸仅仅是“最近三天都没有自残”&&这种糟糕状态持续多年,直到一位好友的意外去世才让她的状态迎来转机。珍妮愤怒于这个世界没有来由地不公平,于是她怀着“报复世界不公”的想法,决定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她试图疯狂地收集一切快乐的瞬间,用它们去抵抗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珍妮在网上发起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运动:#高兴死了#,鼓励所有抑郁症患者——只要有机会,就要疯狂地做一些开心的事情,因为对抑郁症患者而言,糟糕的状态随时可能来袭。令人惊讶的是,几小时之内,活动就火遍了全球。许多人第一次去尝试了那些曾经想而不敢、不可理喻的趣事,体验到强烈的快乐感。她自己还带头做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后来也都记录在了书中:和朋友一起出门,她毫无预兆就跳进喷泉;龙卷风来了,她跟在后面狂奔,还煞有介事地在里面寻找UFO;电影《暮光之城》首映那天,她披着一条真狼皮参加首映会,冲着吸血鬼的粉丝大喊:支持雅各布(电影中的狼人,吸血鬼的对手)!
她选择用一种近乎疯狂的美式幽默的方式对抗抑郁症,你或许无法理解,但也不必理解,只需通过珍妮字里行间调侃的语句,就能感受到散发于字里行间的一种我想让自己好起来的状态。珍妮在自己精神状态尚可的时候记录下她的生活和各种奇怪的念头,生活实录集结而成的这本书看起来疯疯癫癫,叫人发笑,笑着笑着又潸然泪下。你并不孤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忧郁症患者的自述,还不如说是一个疯狂的人的回忆录。地狱之上便是人间,让珍妮在疾病中坚持乐观面对人生,除了自己的坚强乐观外,更多的还是家人的陪伴。书中许多关于亲情、爱情细节的描写也让人羡慕不已。
由左到右:珍妮丈夫、珍妮、珍妮父亲、珍妮女儿、珍妮母亲如果说珍妮的生活是一出戏,那她的丈夫维克托绝对是最佳&捧哏&,他包容理解,是解开珍妮噩梦的天使。他们用实力诠释了“她在闹,他在笑”的升级版——她在疯,他陪她发疯。珍妮狂爱收集动物标本,爱到她经常会拿着一只死浣熊坐飞机。但维克托极其厌恶标本,它们赤裸裸的目光看得人发慌。有时维克托一掀开被子,就发现里面藏着一只死浣熊,吓得蹦两米高。但谁让他爱她呢?维克托爱珍妮的方式就是比她还要疯——在他们结婚纪念日一个月前,维克托买了一个超大的熊头标本送给珍妮,珍妮高兴地抱着熊头嗷嗷叫。
没错,笑中带泪的文字里还有满满的狗粮。“上个月,在维克托开车送我回家休息的路上,我告诉他:&有时候,我感觉如果没有我,你的生活会变得更轻松。&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我说:“或许会变得轻松,但不会变得更好。&”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看一个个温暖的故事,珍妮用一种很轻松的口吻诉说了她的故事,忧郁症患者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在忧郁症患者的世界的主色调并不是灰色,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五彩缤纷。珍妮虽然在承受着痛苦,但也有幸福的阳光照进她心灵的窗台。
珍妮在写这本书时已经完全接受自己是个精神病患者这个如此残忍的设定,她用一种过来人的豁达告诉你,无需恐惧,你并不孤独。这就是她的生活,一半洁白,一半鲜红。用我乱七八糟的故事照亮你我的人生现在对待抑郁症的方法大多运用药物治疗,其实心病更需要灵魂的共鸣。珍妮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只是简单讲述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而且鼓励着身处低谷的人们走出困境。
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而是展现出一个勇敢的人热忱的活法儿,“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再次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珍妮这样鼓舞着自己,也间接的鼓舞着读者去自己探索内心的声音,我们应该像珍妮做个有趣的人。
《高兴死了!!!》就像一位向导,将行走在抑郁症长夜里的人引到光明之路,照亮心灵深处,从而鼓励着人们,一起走过人生的沼泽与黑暗,迎接内心的重生与涅槃。《出版人周刊》这样评论它,这本书给予人们希望,这位屡次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极有洞见地向我们诉说,黑暗如何让她更珍惜每一个光明的日子。
世界之大,我们可能都是别人眼中的怪人,充满着各种不想被公之于众的古怪特质;我们可能都有病,只是病的种类不同,而你只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总有糟糕的日子。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搜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来狠狠回击。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希望《高兴死了!!!》这封一个怪人写给所有怪人的情书,可以治愈你陈年的“小确丧”。
如果你翻到了这里,说明这本书成功引起了你兴趣,或许碰巧你也是个可爱的怪人,官博菌决定任性送出这本《高兴死了!!!》给你。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Ss2AIBrBTKBPVGupBGfsxZHzBeJcGLQDxdEh3hZkay41N3.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得抑郁症会想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