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守恒正确吗

质量守恒定律怎么理解最好_百度知道
质量守恒定律怎么理解最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共有四种理解形式,即: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注意是“化学变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例1:将100 g酒精和50 g水混后后得到150 g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解析: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在初中范围内认为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2、注意是“质量定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如: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CO + O2
2CO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体积的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例2:用A、B、C、D四个相同的封闭装置进行某物质在氧气中缓慢氧化实验。实验前用弹簧秤称重,四个装置的重量均恰好等于10牛。A装置留于本地观察,假设B装置运到月球称重,C装置运至南极称量,D装置在太空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上称重。结果A装置仍为10牛,B装置重量小于10牛,C装置重量大于10牛,D装置重量为0牛。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一定守恒,你认为正确吗?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质量守恒,而题中四个装置在实验前后称量的是却是重量。由于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物质所受重力不等,月球重力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太空为失重状态,所以重量当然不一定守恒,但是其质量是永远守恒的。3、注意“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的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指反应后新生成的,不包括原先就存在的。例3:11 g碳和33 g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44 g二氧化碳,对吗? 解析:判断是否正确的关键,就是要看11 g和33 g氧气是否都参加了反应。由化学方程式:C + O2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很显然,33 g氧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11+33) g,即小于44 g。此题的说法是不对的。例4: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为25 g,B为10 g,C为5 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 g,B为21 g,并有新物质D生成,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解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由题目条件确定利用第一种理解形式,关键是弄清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以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很明显,A和C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C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是:A:25 g-10 g=15gC:5 gB、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B生成的质量为:21 g-10 g=11g由质量守恒定律,设生成D的质量为x。则:15 g+5g=11g+x ∴x = 9g故反应中A、B、C、D之间的质量比为15:11:5:9二、如果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不管反应进行如何,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可以看作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扩展,由质量定恒定律发展而来,也不难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纯净的锌片6.5 g恰好和93.7 g稀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可知,6.5 g锌可生成0.2 g氢气和13.6 g氯化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锌溶液,如果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完成,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为(6.5+93.7) g,反应后物质为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所以氯化锌溶液质量=(6.5+93.7) g-0.2 g=100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3.6g/100g×100%=13.6%。例6:现有100 g澄清石灰水和2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 g,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与沉淀质量总和等于(100+20) g即120 g。所以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2) g即118 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可知,过滤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沉淀质量2 g不难求出生成碳酸钠质量为2.12 g,所以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12g/118g×100%=1.80%。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这实际上是质量定恒定律的基础,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守恒的原因。例7: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解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解答:选C例8:某有机物4.6 g完全燃烧,需耗氧9.6 g,生成CO28.8 g,水5.4 g,试判断该有机物中(
)A.只含C、H元素
B.只含C、H、O元素C.不只含C、H、O元素
D.不含氧元素解析: 本题初看与例7差不多,学生很容易做错,实际上须通过计算来判断该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两种元素,关键是判断该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和其它元素.计算可知:8.8 gCO2中含C质量 8.8 g×=2.4 gO质量 8.8 g-2.4 g = 6.4 g 5.4 gH2O中含H质量 5.4 g×= 0.6 gO质量 5.4 g-0.6 g = 4.8 g∵产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为:24g + 0.6g=3.0g<4.6g∴该有机物中不只含有C、H两种元素.四、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各类原子个数也不变既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原子种类也就不变了。各类原子个数不变,这实际上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例9:黑火药是我国石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S + 2KNO3 +3C ==== K2S + N2 + 3X,则X的化学式是(
D、CO2解析: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的原子数目均已守恒,反应物中还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X显然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又X前有系数3,所以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正确答案为D。总之,质量守恒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上只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应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谢谢了,我知道怎么理解了
记住就好。
在一个系统中,能量恒定。同时,质量转化也如此
这涉及微观粒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质量守恒定律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科学家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 A+B =C+D的化学反应,其中A和B的质量和等于C和D的质量和。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物质质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一个物体在作用时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质量才会相同,若是在大气中,某些反应质量会变重,是因为与空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和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把放在(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口,放入一粒火柴大的。在锥形瓶口的上安装一根,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与玻璃管放在上用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磷 +氧气点燃 =(P+O2点燃P2O5)
:4P+5O2=2(P2O5)(条件:点燃)
P4+5O2=P4O10(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发黄光,并且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并且,天平平衡。这与燃烧相同。
1.白磷的取用及其注意事项:白磷是一种易自燃而又有剧毒的物质,通常把它贮存在水里,切割白磷也在水中进行。取白磷,要用镊子,不可用手接触,表面的水分可用吸干,接触过的东西上往往有磷的碎粒,不能随便乱放,白磷的碎粒和吸过白磷表面水分的滤纸,一定要烧掉以保证安全。
2.气球的作用:系气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气体膨胀造成瓶塞被冲开。瓶内气体膨胀时,气球被吹大,冷却时气球缩进瓶内,起保护作用。
3.:由于点燃白磷时需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取出,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再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这一操作会因为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出而造成实验时托盘天平不平衡。
方案二在100mL中加入30mL的稀硫酸铜溶液,用将几根铁钉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范围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发展
1756年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把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的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化学家廊道尔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化学反应因没有原子变化,质量总是守恒的(无论是还是)。根据的,化学反应只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里面,物质的元素数目无论在反应前或反应后,都是一样。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等几个方面。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在物理学中)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领域
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应用
物理方面,质量守恒主要应用于解决问题以及功能转换,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应用
化学方面,质量守恒主要用于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学元素物质的量计算,主要遵循下列规则。
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或的。
(2)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实例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4)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影响
自从(Einstein)提出和质能关系公式之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000g 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g,和原来1000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则将
这两个定律合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1756年俄国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质量。”1774年法国A.-L.拉瓦锡重复类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学家J.-S.用和制备,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0.002%。19世纪末,H.H.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
狭义相对论
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光速c=km/s (一般取300000km/s)。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这条定律只在微观世界得到验证,后来又在核试验中得到验证)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者
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
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罗蒙诺索夫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白雅琴,郭立新.浅谈质量守恒定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996:76-77
周金娣;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的探讨: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2013:96-98
.搜狗百科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独学任务】 【复习巩固】1、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 字表 达式和符号表达式。(1)红磷燃烧&&&&&&&&&&&&&&&&&&&&&&&&&&& ;&&&&&&&&&&&&&&&&&&&&&&&&&&&&& (2)铁丝燃烧&&&&&&&&&&&&&&&&&&&&&&&&&&&&&& ;&&&&&&&&&&&&&&&&&&&&&&&&&&&&&&&&& (3)木炭燃烧&&&&&&&&&&&&&&&&&&&&&&&&&&&&& ;&&&&&&&&&&&&&&&&&&&&&&&&&&&&&&& (4)硫燃烧&&&&&&&&&&&&&&&&&&&&&&&&&&&&& ;&&&&&&&&&&&&&&&&&&&&&&&&&&&&& (5)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 ;&&&&&&&&&&&&&&&&&&&&&&&&&&&&& (6)分解过氧化氢 制氧气&&&&&&&&&&&&&&&&&&&&&&&&&&&& ;&&&&&&&&&&&&&&&&&&&&&&&&& (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 (8)水的电解&&&&&&&&&&&&&&&&&&&&&&&&&&&& ;&&&&&&&&&&&&&&&&&&&&&&&&&&&&&& 以上反应都属于&&&&&&&&&&&& 变化,其判断的依据是:&&&&&&&&&&&& 【学习新知】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阅读课本92-94页)
3、写出(1)红磷与氧气反应;(2)铁与硫酸铜反应(3)镁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网]
【对学任务】1、观看“白磷燃烧实验视频”和“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视频”,回答以下问题:▲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 较存在什么关系?
实验 白磷燃烧 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分析讨论:(1)锥形瓶底部为什么铺一层细沙?(2)玻璃管上端套气球的目的是什么?
2、 观看实验5-1和实验5-2视频,回答以下问题:实验方案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分析讨论:(1)上面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从天平平衡角度回答)?
(1)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2) 以上两个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群学任务】通过上述的实验探究,思考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请从宏观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展示任务】展示群学中的疑问或成果。【课堂反馈】课本98页,第3题和第4题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什么?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物质总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物质所含有的总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就是参加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质量保持不变
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扫描下载二维码质量守恒定律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不灭定律一般指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科学家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 A+B =C+D的化学反应,其中A和B的质量和等于C和D的质量和。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物质质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一个物体在作用时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质量才会相同,若是在大气中,某些反应质量会变重,是因为与空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和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把放在(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口,放入一粒火柴大的。在锥形瓶口的上安装一根,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与玻璃管放在上用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磷 +氧气点燃 =(P+O2点燃P2O5)
:4P+5O2=2(P2O5)(条件:点燃)
P4+5O2=P4O10(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发黄光,并且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并且,天平平衡。这与燃烧相同。
1.白磷的取用及其注意事项:白磷是一种易自燃而又有剧毒的物质,通常把它贮存在水里,切割白磷也在水中进行。取白磷,要用镊子,不可用手接触,表面的水分可用吸干,接触过的东西上往往有磷的碎粒,不能随便乱放,白磷的碎粒和吸过白磷表面水分的滤纸,一定要烧掉以保证安全。
2.气球的作用:系气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气体膨胀造成瓶塞被冲开。瓶内气体膨胀时,气球被吹大,冷却时气球缩进瓶内,起保护作用。
3.:由于点燃白磷时需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取出,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再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这一操作会因为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出而造成实验时托盘天平不平衡。
方案二在100mL中加入30mL的稀硫酸铜溶液,用将几根铁钉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范围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发展
1756年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把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的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化学家廊道尔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化学反应因没有原子变化,质量总是守恒的(无论是还是)。根据的,化学反应只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里面,物质的元素数目无论在反应前或反应后,都是一样。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等几个方面。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在物理学中)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领域
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应用
物理方面,质量守恒主要应用于解决问题以及功能转换,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应用
化学方面,质量守恒主要用于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学元素物质的量计算,主要遵循下列规则。
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或的。
(2)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实例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4)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影响
自从(Einstein)提出和质能关系公式之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000g 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g,和原来1000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则将
这两个定律合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1756年俄国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质量。”1774年法国A.-L.拉瓦锡重复类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学家J.-S.用和制备,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0.002%。19世纪末,H.H.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
狭义相对论
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光速c=km/s (一般取300000km/s)。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这条定律只在微观世界得到验证,后来又在核试验中得到验证)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者
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
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罗蒙诺索夫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白雅琴,郭立新.浅谈质量守恒定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996:76-77
周金娣;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的探讨: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2013:96-98
.搜狗百科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质量守恒英文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