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绿色伴有绿色豆腐渣样白带图片块状物是怎么回事 宝宝十个月拉肚子一个礼拜了

宝宝护理锦囊集
我的图书馆
宝宝护理锦囊集
  宝宝护理锦囊集
  75种症状快看医生(ZT)
  孩子生病在所难免,但父母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情况下该去看医生?出现哪些症状是片刻也不能耽误的?
  孩子身体的一点点不舒服,都可能引起父母的内心不安或紧张,更不要说严重疾病带来的情绪波动了。在细心的观察和照顾下,父母经常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或只是孩子身体的轻微异常。
  下面是婴幼儿常见的异常状况,有的稍微延迟看医生也无关紧要,但有些需要立刻去医院检查,哪怕是夜里一点钟。
  出现下面症状,不要太紧张,但也不能大意,可以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去医院。
  1. 行为异常:婴儿不2. 会说话,3. 他无法用语言告诉你哪里不4. 舒服,5. 但他的身体会“说话”,6. 如果他出现目光呆滞、反应缓慢、过度睡眠或难以入睡,7. 持续不8. 断地哭闹等现象,9. 都预示着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10. 疼痛:婴儿的身体疼痛会让他表现得烦躁易怒,而11. 且不12. 容易安慰,13. 甚至喂奶都很艰难。如果婴儿在平躺时尖声哭闹,14. 可能是常见的耳部感染引起的。
  15. 呼吸障碍: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时有憋气现象,16. 或持续不17. 断的咳嗽影响了睡眠,18. 都要去检查。
  19. 四肢柔软无力:婴儿的四肢无力或者不20. 会摆动四肢,21. 幼儿步态异常,22. 都要去医院检查。
  23. 颜色改变:手指24. 甲、脚趾甲发青,25. 或者脸色发青或苍白,26. 有时预示着呼吸或循环系统存在问题。皮肤发黄可能暗示出黄疸或肝脏有异。
  27. 持续发热:发热是人体对抗某种感染的反应,28. 有些偶尔的体温略高持续时间很短,而29. 且身体其他方面很正常,30. 并无大碍。但是,31. 假如身体高热或低热伴随着精神萎靡,32. 就要及时看医生。
  33. 呕吐或腹泻:婴儿呕吐虽然让父母烦恼,34. 但也有的并不35. 严重,36. 特别是有些吐奶并不37. 意味着疾病,而38. 是生理现象。但如果呕吐伴随着精神不39. 振,40. 显出病态,41. 或是呕吐的频率和数量比较严重,42. 就要看医生了。腹泻也如此。
  43. 尿量的变化:尿量显著的增多或减少要准确告诉医生。
  44. 大便异常:大便的频率或颜色、性状的异常改变要如实告诉医生。
  45. 皮疹:孩子皮肤上出现的色斑、水泡、溃疡、麻疹或者任何发红的、流液的、脱皮的斑点都需要医学诊断。
  46. 皮肤感染:任何发热、红肿、柔嫩或疼痛的部位有扩展迹象都要看医生。
  47. 不48. 愈合的小伤口:手上割破一个小伤口问题不49. 大,50. 但如果你看到伤口处变得发红、发黄或流脓,51. 或者两天后变得疼痛或更厉害,52. 都要去医生处检查。
  53. 流鼻血不54. 易止住:如果孩子流鼻血,55. 你捏住他的鼻子或者在鼻子上敷了冰袋,56. 过了10分钟发现鼻血仍然没有止住,57. 应该马上去看医生。
  58. 轻微症状变得更严重或无法解决:感冒一般两周后会自愈,59. 如果在此期间孩子发烧或咳嗽,60. 应去看医生。
  61. 肿胀的眼睛、手或脚:任何浮肿都需要注意观察,62. 找到原因。
  63. 眼部疼痛或流液:可能是结膜炎,64. 也可能是眼部有异物。
  65. 逐渐加剧的腹部疼痛:轻微腹痛的孩子可能会扭动不66. 安,67. 一般在你轻轻地按揉腹部后就会有所好转。如果他不68. 让你动他的肚子,69. 宁愿自己待着,而70. 且无法站立,71. 可能是阑尾炎或其他问题。
  72. 腹部胀大:腹部的异常胀大或柔软值得警惕。
  73. 肚脐或大腿根部突出:这可能显示有疝气存在。
  74. 阴囊胀大或疼痛(男孩):这可能是因为疝气或阴囊未正常下降引起的。
  75. 上身出现多处青紫:任何不76. 明原因的青紫都需要经医生的仔细检查。
  下面的症状需要你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
  半夜一点钟,你听到孩子的哭声后惊醒,发现他的体温突然异常升高,喂了退烧药,你会怎么做?守着他到天亮,还是马上出发去医院?有些症状当然可以等到天亮再去医院,但出现下面的紧急情况,你最好立刻带孩子去医院,也许耽误了一会儿,就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1. 高热
  人体的发热是对感染的正常反应,很多时候不必过虑。但如果3个月以内的婴儿体温升到100。5°f以上或大一点的婴幼儿体温升高到101。5of以上,不要迟疑,立刻看医生。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病毒引起的,但也有的是细菌感染造成的,有些会对婴儿造成严重后果。
  不同的孩子引起发热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除了观察体温的变化以外,还要注意其他状况。比如一个孩子如果温度在101°f,但同时伴有呻吟、昏睡或极度不安等状况,而另一个孩子已经发热到103°f,但没有其他状况,那么前一个孩子会让医生更加警惕和担心。
  2. 呼吸困难
  如果孩子在白天感冒了,那么夜晚可能会出现咳嗽,表明咽喉发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单纯的咳嗽可以在家里稍微处置,如让孩子呼吸清新空气或洗个淋浴以吸入水蒸气等,从而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孩子明显喘息,呼吸急促或非常缓慢,或者每次喘气会使肋骨随着牵动,都要立刻看医生。
  当然,咽喉发炎不是引起呼吸困难的惟一原因,其他原因比如鼻窦炎、过敏反应等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些都需要医学诊断。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如哮喘,当疾病发作时也要去医院。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要警惕,即气管异物带来的呼吸困难,如果孩子不小心吞下异物阻塞气管,你能用正确处置方法帮他排除异物最好,否则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带他去医院取出异物,恢复呼吸。
  3. 呕吐绿色物体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呕吐不必夜里去医院,但如果孩子的呕吐物是深绿色,就很严重了。呕吐物的这种颜色通常显示胆汁分泌和作用异常,从而造成肠内消化异常。出现这种情况,也应该即刻去医院。(如果孩子在晚上吃了大量的豌豆泥或菠菜碎末,另当别论。)
  4. 惊厥
  大多数情况下,惊厥是温度快速升高造成的,这种高热惊厥会使孩子四肢抽动、紧咬牙关,甚至昏迷。孩子的皮肤会出现淡蓝色,体温很高,双眼上翻,引起父母的极度惊慌。待孩子平定后去医院,医生会想办法使孩子的体温降下来,而且能够让孩子感觉舒服点,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
  另外一种罕见情况是,癫痫和脑膜炎引起的惊厥。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状况而体温却不高,惊厥的时间持续超过3~5分钟,赶快拨打急救电话。
  5. 脱水
  婴儿和低年龄幼儿在发热、呕吐或腹泻的情况下很容易脱水,为避免出现脱水,在上述情况下最好每隔15分钟就喂孩子一点电解液或者果汁水等,无论如何,要为他的身体补充水分。如果他拒绝喝水或者其他液体,而出现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或前囟门凹陷,必须立刻去医院。脱水不容忽视,严重时它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6. 头部受伤
  孩子从床上跌落或走不稳跌倒是很常见的现象,一般并不严重。但如果跌落或跌倒后他出现意识不清、甚至昏迷,视线模糊,或者喷射状呕吐现象,这表明情况严重,可能是脑震荡,不要迟疑,立刻看医生。
  7. 剧烈腹痛
  大多数腹痛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或只是单纯胀气,但个别情况是阑尾炎或肺炎造成的。如果孩子抓着胃部在床上翻转不安,或是用膝盖顶着胸部,而且尖声哭闹,无法控制,立刻去医院。婴儿无法告诉你他到底有多疼,你也无从判断,但如果你感到极度不安,还是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比较好。
  8. 尿中或便中带血
  孩子尿中或大便中出现一丁点血迹有时无需担心,也许只是轻微的肠道撕裂。但出现这种症状还是要去看医生,以排除胃肠道异常,如梗阻或胃壁撕裂等。父母的直觉也很重要,假如你的直觉告诉你确实有问题,那就不要迟疑,马上看医生。
  新生儿出现下列症状,马上看医生:
   直肠温度超过100。5°f。
   呼吸困难。
   多次吐奶或呕吐呈喷射状。
   脐部化脓或红肿
   包皮环切? 处化脓或红肿(做了此手术的男孩)。
&&&&&&&& 出生一周后每日尿量少于8次。
    宝宝发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帮到大家
  由刚开始那个慌慌张张六神无主的妈妈到现在井井有条也是打磨出来的。总结下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小孩子发烧通常是在下午和晚上突然起来的。
  1. 一般我会先看看孩子的症状里有没有咳嗽,2. 半夜发热如果不3. 超过38.5我不4. 用退热栓,5. 只给他在头上垫块毛巾。一旦超过就要用一粒退热栓,6. 记下时间,7. 5小时内不8. 能再用。
  9. 自己在家尽量不10. 用药,11. 怕影响病情,12. 影响医生的判断。早上一定带小孩到医院找熟人(大家别拍我哈,13. 还是熟人好办事点)检查后再用药。
  14. 上医院爷爷奶奶都不15. 要去,16. 爷爷奶奶心疼孩子,17. 添乱。
  18. 去医院要及时,19. 最好2个人一起,20. 一个先带孩子在外面,21. 另外一个去挂号,22. 找好医生后再进去,23. 看完了就赶紧带孩子出来,24. 不25. 要让孩子在医院里晃,26. 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27. 药要坚持吃,28. 一定要定时定量,29. 最好能用本本记下时间,30. 吃药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31. 有些药空腹吃比较好,32. 有些饭后比较好,33. 不34. 伤肠胃。
  35. 除了退热栓,36. 其他的药都有药程的,37. 不38. 会立即见效,39. 对待孩子,40. 一定要有耐心。
  41. 对孩子进行密切42. 的观察。
  43. 尽量不44. 吹风,45. 但还是可以出去透气。
  46. 房间要经常换空气,47. 多喝水、梨水、银耳汤。不48. 消化的鸡蛋、发物等要少吃。尽量吃点好消化的。
  49. 如果加了抗生素,50. 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加益生菌冲剂,51. 避免孩子感染腹泻。两者服52. 用时间尽量间隔2小时。
  躲在阴影里__婴儿皮肤的日光防护
  ----来自莱恩医学教授的办公桌
  在以儿童的开心时光为主题的那些美妙的图画里,太阳通常都是在自己脸上挂着个大大的笑容。你对夏天的回忆也许构成了你对孩子朝代的最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而对于你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但是,就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太阳其实对你的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太阳毕竟是散发辐射的。臭氧层为我们挡住了大部分的辐射。可是有两种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光依然能够穿透过来:紫外线辐射,可灼伤我们的皮肤,导致皮肤癌,和紫外线辐射,造成皮肤癌以及皱纹和其它衰老迹象。
  灼伤、晒黑、额外的斑点及黑痣,这些都是皮肤所受辐射损伤的迹象。虽然对于一些人来说,晒黑似乎是健康的,但其实那是受伤的标志-表明皮肤在尽力保持自己不受太阳辐射的照射。太阳的大多数致癌和致衰老作用都源于一个人在20岁以前所受的太阳辐射。经常在阳光下活动的儿童长大成人后患皮肤癌的可能要大得多。所以,应当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保护孩子的皮肤。
  然而,了解了太阳光线的真相不应该使夏日的快乐黯然失色。你可以用三种方法来保护婴儿的皮肤不受太阳的伤害:
  1. 经常用防晒油挡住大多数的有害辐射。
  2. 避免阳光辐射,3. 特别是在中午,4. 此时的辐射最强烈、危害性最大。
  5. 用衣服6. 或帽子遮住孩子的皮肤。
  防晒油
  防晒油的制作有了很大改进,使得保护孩子的皮肤不受阳光照射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你应知道,虽然防晒油能减少阳光对皮肤的伤害,并阻挡住大部分的辐射,但它不是100%的防护。如果你了解不同的的防晒油是起作用的,你大概就能够有效地加以使用,并为你和孩子选择合适的一种。
  防晒油有两种:物理防晒,可把辐射从皮肤上反射走;化学防晒,将辐射吸收或分散掉。
  物理防晒油通常是较稠密、不透明、油腻腻的。一般的物理防晒油都是用氧化锌或氧化钛制成的。你常常可以在海滩上的救护员的鼻子看到这种防晒油。
  现在的化学防晒油比起以前的用起来要舒服多了,而且也不像物理防晒油那么油腻。各种品牌使用不同的化学成份来阻挡太阳光。所有防晒油都标有阳光防护系数,系数越高,对阳光的防护作用就越大。
  浅色皮肤的人需要阳光防护系数高一些的防晒油。阳光防护系数为15的防晒油可保护一般白色人种的皮肤不受灼伤。但是,各种颜色皮肤的人都应记住,即便它不造成灼伤,所有阳光辐射也是有害的。
  以下是购买防晒油的快速指导:
   寻找能够紫外线过滤和紫外线两种光线的防晒油。
   选择皮肤防护系数高的防晒油。该系数越高,? 防晒油给人的感觉就越油腻。选择你或孩子能够承受的最高系数。
   如果你的孩子对一个防晒油有反应,? 试试另外一种。
   防晒油已被批准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年龄更小的婴儿手上和脸上,? 你也可以放心使用化学防晒油。
   选择防水的防晒油。你可能需要在一天中重复? 涂抹防晒油,? 不? 管你在什么地方或者防晒油的声称效力有多久。
  避免阳光
  当天空是蓝色的时候,你可从天空接收到辐射,即便你没有直接收到太阳辐射。辐射也可透过云层。不论是否阴天,太阳辐射在中午时都是最强的。为了保护婴儿的皮肤,不要让她受到强烈日光的照射,教会她尽可能躲到阴影里。
  下面是应当记住的几件事情:
  11点到下午3点之间,应躲在树下。在大陆美国的多数地区,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阳光是最猛烈的。在这些时段里避开阳光,婴儿可避免50%的有害阳光辐射。
  如果你的身影比你的本人要短,应找个荫凉处。这是一个记住在中午要躲避阳光的好方法,特别适用于不知道时间的小孩子。
  不同的阴影有不同的阳光保护系数。在海滩上使用太阳伞,可将有害阳光辐射削减2/3,其阳光保护系数达到3。一棵有阴影的大树的阳光保护系数为15,森林的阳光保护系数为30。
  窗户并不能有效过滤阳光。窗户可挡住一些紫外线,有助于防止灼伤,但是不能过滤紫外线光线。当你的孩子在汽车中或在室内玩耍时,你应当记住这一点。你可能仍然需要阳光防护。
  有些药物是婴儿的皮肤对阳光更加敏感。向你的儿保医生咨询你孩子吃的药是否有这种副 作用。
  遮盖衣服或帽子可有效保护儿童皮肤不受阳光照射。密织衣物可阻挡住大部分的辐射。当你在夏天给婴儿穿衣服时,应记住这一点。帽子是靠不住的,因为儿童不想老戴着帽子。在玩耍时,帽子又热有碍事。为有效地阻挡阳光,帽子应当有宽边。棒球帽没有什么遮挡阳光的作用,因为它把颈后部位和耳朵暴露给阳光,使其易于被灼伤。
  秋天到,预防腹泻早知道!
  有些内容可能以前的妈妈贴过一些。我在这里把比较有用的集中总结一下,方便大家参考。秋天就要到了,最近很多宝宝都出现腹泻的症状,希望本周话题能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有妈妈有切身的更好的经验,欢迎跟帖!
  腹泻原因
  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可由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后者主要是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所致。在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在夏季,则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夏季发病数量高,尤其是在人工喂养的宝宝中更容易发生,因为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由于引起腹泻的细菌不同,各种腹泻的表现症状也不相同。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多发生在夏季,起病比较缓慢,开始比较轻,然后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孩子的大便有腥臭味,多见水样、黏液状大便,少数孩子出现脓血便。
  金黄色葡萄糖细菌引起的腹泻
  多是由于孩子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大便,且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孩子脱水情况严重。
  霉菌引起的腹泻
  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或是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样大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治疗:治疗时首先要避免滥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万古霉素或青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这种腹泻起病较急,开始多出现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当日可排出水样大便或蛋花汤样大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孩子脱水比较严重。
  这种腹泻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以对症治疗或服用中药。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例如:吃得太多,胃肠无力把食物消化完,轻则大便次数多,重则发生呕吐。如果母乳不足或过早用粥类、粉糊糖类等食品喂养婴儿,可因粉糖类发酵而使胃肠胀气,导致腹泻。突然更换食物种类,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食品也可导致腹泻的发生。
  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只要适当地调整食物的比例和分量,停止吃那些不适宜的食品,多饮水,防止发生脱水,大多数孩子可以自愈。
  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
  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分泌较少,杀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又稀释了胃酸,这样,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杀死,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另外,婴幼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胃肠道的负担相对来说就较重了,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同时,夏季孩子体内水分蒸发较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不能以奶水来代替水。还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此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治愈。
  关于宝宝腹泻的判断与对策
  1. 如果仅是拉肚子,2. 胃口好,3. 精神好,4. 可不5. 带宝宝去医院仅带大便去即可。
  6. 大便一定要两个小时内的有效,7. 过期不8. 能用来化验,9. 故宝宝大便后要立即去医院,10. 挂号后可不11. 需等医生,12. 直接向护士站要求开化验单,13. 化好后再等着看医生。
  14. 如果是轮状病毒,15. 则吃药是没有什么用的,16. 象感昌17. 一样需要时间才能好。吃点蒙脱石控制一下不18. 脱水就可以了。
  19. 如果是细菌性的,20. 则一定要用药,21. 才能好的快。
  22. 如果频发水样便,23. 一定要看医生,24. 还要不25. 停的补充水份,26. 必要时输液补水,27. 坚决不28. 能发生脱水的情况。如果眼窝下陷,29. 嘴唇30. 发干,31. 就是脱水的症状。
  32. 如果大便出现果冻粘条,33. 夹有浓血,34. 即使是晚上也必须立即看急诊。
  35. 不36. 要吃脂肪的东西,37. 奶粉,38. 奶,39. 米粉都停掉,40. 吃婴儿专用的豆奶粉,41. 或是米汤。
  食疗方法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1.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2. 加水200毫升,3. 文火煎至50毫升,4. 1次服5. 完,6. 每日2~3次。
  7.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8. 连皮切9. 碎,10. 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11. 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12. 大于1岁者,13. 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1.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2. 放在瓷杯中,3. 以沸水150毫升冲泡,4. 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5. 。
  6.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7. 山药15克,8. 共煮粥,9. 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10. 。
  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1. 乌梅汤:乌梅10只,2. 加水500毫升煎汤,3. 酌加红糖,4. 以之代茶,5. 每日服6. 数次。
  7. 橘枣茶:取红枣10只,8. 洗净晾干,9. 放在铁锅内炒焦,10. 取洁净橘皮10克,11. 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12. 用沸水浸泡10分钟,13. 饭后代茶饮,14. 每日分2次服15. 。
  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1.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2. 连皮切3. 成块状,4. 放人锅内,5. 加水适量煎烂,6. 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7. 栗子汤:取栗子3~5枚,8. 去壳捣烂,9. 加适量水煮成糊状,10. 再加白糖适量调味。
  秋季腹泻
  秋天到了,预防秋季腹泻应该引起重视。本帖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季腹泻的常识和治疗、护理方法,仅供参考!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在秋冬季高发,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小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又较重,所以称为“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以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和自限性为特征。
  目前正是秋冬季小儿腹泻发病的高峰期。小儿秋冬季腹泻发病的高峰期是从每年的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该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血球。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又低下,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就是说,即使不治疗,多数病孩在一周左右也会自然止泻。问题在于当严重吐泻时,若医治护理不周,小儿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秋季腹泻的治疗一般有四个原则:
  1. 在较少影响营养的情况下,2. 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
  3. 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4.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5. 良好的护理。
  秋季腹泻食疗方
  1. 小麦粉250克,2. 炒至焦黄,3. 每次取2匙以沸水冲调,4. 加少许白糖调味饮服5. 。
  6. 荔枝干(去核)、莲肉各5-7. 7枚,8. 出药15克,9. 粳米30克,10. 加水适量熬煮成粥,11. 加白糖少许调味服12. 食。
  13. 乌梅10枚,14. 水煎取汁,15. 加粳米60克煮粥,16. 熟后加冰糖少许调服,17. 对小儿久泻不18. 止有良效。
  19. 党参10克,20. 苓12克,21. 生姜3片,22. 加水煎取汁,23. 入粳米30克煮粥服24. 食,25. 对小儿虚寒腹泻有效。
  26. 薏米仁、粳米各30克,27. 加水适量煮粥,28. 粥熟后加少许白糖调味,29. 每日分2次服30. 食。
  31. 猪肚1具(切32. 片),33. 粳米30克,34. 山药15克,35. 加水适量煮粥,36. 粥熟后加少许食盐调味服37. 食。
  38. 栗子肉7-39. 10枚捣烂,40. 加水适量煮糊,41. 调入白糖服42. 食。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使用抗生素无效,可口服下列药物:(1)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肯特令,这类药物既能保护肠道黏膜,又能固定病毒颗粒,抑制其复制和传播。服用的方法是在两餐间服用。(2)微生态制剂,常用的有整肠生、培菲康、丽珠肠乐等,可起到保护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存在,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注意此类药物不能与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同服。(3)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a-干扰素、聚肌胞等,如果患儿伴有发热,酌情给予退热药;合并细菌感染,可加服抗生素,但都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去除蚊虫叮咬后发痒的多个方法
  1. 肥皂涂抹止痒。蚊虫叮咬时,2. 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3. 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4. 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5. 可迅速消除痛痒。
  6. 用食用碱面水少许涂擦,7. 也可很快止痒。
  8. 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9. 不10. 要擦干,11. 然后用一个湿手指12. 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13. 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14. 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
  15. 鲜马齿苋茎叶少许,16. 在手里揉搓出水后,17. 涂擦患处,18. 具有止痒消肿效果。
  19. 用切20. 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21. 擦一分钟,22. 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23. 即使被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24. 均可用大蒜擦,25. 一般12时后即可消炎去肿,26. 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27. 氯霉素眼药水止痒。被蚊虫叮咬后,28. 可立即涂搽1至2滴氯霉素眼药水,29. 即可止痛止痒。由于氯霉素眼药水有消炎作用,30. 蚊虫叮咬后己被抠破有轻度感染发炎者,31. 涂搽后还可消炎。
  32. 白胡椒20克,33. 捣碎浸泡在60度白酒100克中,34. 将容器密封置于阳光下曝晒3-7天,35. 即可搽蚊虫叮咬处,36. 每天1-2次,37. 可镇痛,38. 止痒,39. 消肿。
  40. 取六神丸10-60粒,41. 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42. 涂于蚊虫叮咬处,43. 每日3-5次。
  44. 用扑尔敏1片,45. 蘸唾液反复46. 涂擦叮咬处,47. 止痒效果佳。
  48. 雄黄10克,49. 大蒜(独头蒜或紫皮蒜)10头去皮,50. 浸泡在60度纯白酒200克内,51. 待10天左右,52. 即可搽蚊虫叮咬处,53. 每天1-2次,54. 可解毒、镇痛、止痒、消肿。
  55. 医治蚊虫叮咬肿包的窍门:蚊虫叮咬后在患处形成的肿包又痒又难受。消肿办法:取大米适量,56. 加食用碱煮成米粥,57. 待其晾凉后,58. 轻轻挑出米粥表面一层粥膜,59. 放在肿包的部位上。粥膜破裂融化后,60. 肿包处将消肿、止痒。尤其当毒蚊子或秋后的蚊子叮咬后使用本窍门,61. 去肿效果最佳。
  62. 也可以用吊兰叶片消肿。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63. 物,64. 绿色的叶子呈尖端、条形、丛生状,65. 气味芬芳。取其叶片尤其是吊兰的叶片放在手中轻微揉搓,66. 使之汁液外渗,67. 敷在患处,68. 可消除肿包且能止痒护肤。
  69. 用无机膏涂抹,无机膏可以治虫咬皮炎,很对症,效果不70. 错,而71. 且没什么副作用.
  72. 七参连软膏,以前也叫湿疹膏,中药的,效果很好,特别适合小宝宝用,没有刺激,止痒也快.
  说说夏季腹泻与夏季饮食
  夏季日照充足,气候炎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孩子的饮食、腹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夏季谨防病从口入
  夏季天气炎热,不宜吃燥热食品,但亦不可贪凉。很多孩子吃了过多的冷饮,容易咳嗽、闹肚子。冷饮比胃里的温度低20度-30度左右,过冷的东西进入胃里,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急剧收缩、痉挛,造成胃黏膜严重缺血,致使胃酸、胃蛋白酶等明显减少,使胃的消化能力、杀灭细菌能力、免疫能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容易引发胃部不适或导致胃病。儿童的胃肠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多地食用冷饮或过冷食物更容易造成他们的胃黏膜损伤,这是近年来儿童期胃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冰箱中存放过的熟食,要先经过高温加热或煮过以后再食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最容易繁殖,污染食物,加之高温季节饮水量大增,使胃酸稀释,杀菌作用锐减。因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饮食有关。
  另外,夏天要特别预防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为鸡、鸭、鱼、肉、蛋、乳及剩饭、剩菜、凉拌菜等,主要是因加工不当、未彻底灭菌或食物遭污染、未充分加热所致。预防食物中毒,除了保证正确的加工方法,彻底灭菌以外,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
  二、夏季如何预防腹泻
  夏天,孩子容易腹泻是由孩子的生理特点所决定:
  1. 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2. 特别是胃酸比成本低,3. 杀菌能力差;
  4. 再加上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5. 又稀释了胃酸,6. 这样,7. 病菌就不8. 能过多地进食饮料,9. 又稀释了胃酸,10. 这样,11. 病菌就不12. 能被胃酸杀死,13. 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14. 进入肠道而15. 引起腹泻;
  16. 儿童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17. 这不18. 利于食物的消化,19. 容易引起消化不20. 良,21. 导致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22. 需要足够的营养,而23. 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24. 与成本对比,25. 儿童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26. 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7. 夏天气温高,28. 细菌容易繁殖,29. 也是增加了感染的原因之一。
  对于小儿腹泻的防治,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1. 提倡母乳喟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2. 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3. 比牛乳及一切4. 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5. 且卫生、经济、服6. 务方便。母乳喟养可预防小儿腹泻。正用母乳喂养的孩子,7. 不8. 要赶在夏天断奶,最好是待秋凉后再断奶不9. 迟.
  10. 放弃奶瓶,11. 改用碗勺喟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12. 不13. 易清洗消毒,14. 特别是橡胶奶头,15. 很容易污染病菌,16. 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17. 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为了孩子的健康,18. 父母们不19. 妨一试。
  20. 不21. 要滥用抗生素:目前小儿腹泻,22. 应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23.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24. 或者由于饮食不25. 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26. 抗菌药物不27. 但无效,28. 反而29. 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30. 引起菌群紊乱,31. 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32. 如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33. 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34. 通过生物拮抗作用,35. 抑制病菌的生长,36. 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的,而37. 且无副作用的。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病,38.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三、夏季如何预防厌食
  夏季由于机体调节体温,本身就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加上天气闷热,休息、睡眠欠佳,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这些都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活动;而夏季出汗多,饮水也多,使已减少的胃液被冲淡,以致食欲大减。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
  生活中,应注意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帮助孩子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对于消化能力本来就差的孩子可以经常给予按摩腹部,帮助消化。同时,让孩子适量运动,使气血畅通,以增强食欲。
  调节饮食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1. 少油腻,2. 多饮水
  夏天孩子胃口不好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时候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是必要的。饮食不要太油腻,清蒸鱼、凉拌饭等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吃得稀一点,象绿豆粥、百合粥,既爽口又有清热的作用。还应多让孩子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可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促进孩子的发育。另外,还应补充水。比如午睡前或午睡后让孩子吃点水果,喝点酸奶、菜汤或白开水等。
  3. 少喝果汁与饮料
  果汁口感好,且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但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若饮用果汁过多,必然影响孩子主餐的进食量,使其体内营养状况失去平衡,造成营养不良,一般每天以不超过100毫升为宜。
  4. 注意补钙
  据临床医生报告,夏季也是儿童佝偻病的高发期。天气炎热,孩子食欲差,进餐量减少,孩子从食物中摄取的钙质也相应减少,加上出汗多,钙丢失得也多。同时,夏季日光曝晒,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机会也不多。这样一来,钙的摄入量少而排出量增多,易发佝偻病就不难理解了。防范的措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量钙片和维生素D(每天用量400单位)。即使轻度腹泻也可不停止补钙,补钙对腹泻有收敛的作用。
  5. 限吃甜食
  大量的糖分进入孩子体内,可升高血糖,当血糖过高时,即可造成危害:一方面促使被汗液污染的皮肤上细菌生长,易引起疮疖、痱子、痈肿等皮肤炎症疾患;另一方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打破血液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从而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
  介绍两款夏季宝宝菜谱
  1. 糯米固肠汤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糯米30克、山药15克、胡椒末、白糖适量
  制作: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
  用法:食用时,加白糖适量调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小儿脾胃虚寒泄泻者
  2. 芡实山药糊
  来源:《本草新编》
  原料: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
  制作:先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为细粉,糯米粉及白糖一并拌和均匀,备用。用时取混合粉适量,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芡实山药糊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空腹食用,每次用混合粉50-100克,连用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虚久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薄、体虚羸弱者
  宜忌:患小儿急性肠炎、菌痢腹泻者忌用
  还有针对小宝宝的食性腹泻的DD
  有些父母不懂喂养原则,不知道按需喂养,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了一哭就喂的习惯。这样会给婴幼儿的胃肠道造成很大的负担,引起过食性腹泻。临床上根据过食物质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
  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
  其特点是:每日排便数次至数十次,粪质粗糙,呈绿水样或糊样,量多、泡沫多、有酸臭味,有时可见粪便中有小白块、多量的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豆类)。
  蛋白质过食性腹泻
  其特点是: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呈黄褐色稀水便,有刺鼻臭鸡蛋味。
  脂肪过食性腹泻
  其特点是: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呈灰白色稀便或糊状,量较多,外观似奶油,内含较多奶块或脂肪滴,臭味较重。
  小儿过食性腹泻是喂养方法不当造成的腹泻,只要根据发生的原因调整饮食的种类和量,即可治愈。
  送给新手妈妈------常见育儿18问
  初为人母,难免对一些育儿问题以及小宝宝出现的一些现象产生疑问,有时还会因孩子的异常反应而焦虑不安,四处求救,结果仍未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就年轻妈妈在育儿当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孩子不2. 停地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
  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
  那么,如何让宝宝的停止打嗝呢?在宝宝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它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3. 孩子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孩子比较省事;而有些孩子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孩子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婴儿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婴儿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孩子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孩子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姿势。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则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孩子的枕下、背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但是没多久,孩子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宝宝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
  孩子l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5. 囟门是否可以碰?
  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洗头时令碰伤囟门,因此,孩子出生数月尚不敢给孩子洗头。
  孩子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6. 孩子为何经常打喷嚏?
  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婴儿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婴儿的鼻粘膜比较薄弱,因此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
  7. 突脐要紧吗?
  突脐是婴儿的常见现象,有的孩子的肚脐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时突出两厘米高,但却无疼痛感。
  突脐是怎样造成的呢?有人认为突脐是孩子哭闹所致,故称“哭肚脐”,而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是分娩时助产士的技术不高,肚脐的结扎方法错误所致。一般说来,当妇女即将分娩时,胎儿的肚脐孔会自然闭合,但也有少许胎儿是在肚脐孔尚未闭合时出生的。肚脐孔未闭合的婴儿,一用力,则会因腹压增高而使肚脐外突。突脐对婴儿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无需特殊治疗,肚脐孔就会随着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闭合。一般在出生了3个月后即闭合,绝大多数突脐的婴儿在出生1年后其突脐均会消失。
  8. 如何使生病的孩子保持安静?
  若孩子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孩子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
  若宝宝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整夜抱着孩子,好让他乖乖地睡。
  刚开始发烧,宝宝往往全身发抖,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时,可以用热水袋,电热褥等在床上加温后让孩子安睡。
  若孩子在炎热的夏天发烧时,则应该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因为此时关闭门窗,孩子不易人睡。
  在孩子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孩子感到疲劳。
  9. 新生儿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若在喂奶后将孩子轻轻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孩子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较多。对此就注意纠正喂养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扭转、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10. 如何预防臀红?
  臀红又叫尿布疹。由于新生儿皮肤柔软,若大小便后不及时换尿布或擦洗臀部,孩子的皮肤就会受尿便酸碱性刺激和湿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严重的可出现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非常疼痛。
  预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用过的尿布要烫洗干净,再在日光下晒干,保持尿布的清洁和柔软。孩子大小便后要给他(她)洗净臀部和会阴处,擦干后扑上爽身粉或涂5-10%的鞣酸软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肤。
  若已发生尿布疹,要设法使患处保持干燥、清洁。大小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再涂上龙胆紫或尿溴红。
  11. 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牛奶或奶粉中维生素C和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喂养的小儿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D。
  母乳喂养的小儿,若母亲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柑桔水果,小儿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所以吃母乳的孩子易缺乏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办法是给小儿服用鱼肝油,给小儿喝桔汁则可补充维生素C。
  12. 小儿何时开始出牙?
  小儿乳牙共二十个,约六个月开始出牙,至2-2.5岁出齐。小儿出牙时间差异比较大,有些早至4个月,而有些却迟至10个月左右,都属正常情况。二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大约等于月龄减4-6,例如14个月小儿出牙8-10个。
  13. 如何知道婴儿是否对添加的食物过敏?
  婴儿对某些食物过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尝试新食物时,更容易发生。一般食物过敏的反应是出疹或腹泻,因此,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先添加单一的食品,一旦发生过敏,即可找到过敏的食物,待婴儿适应单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种类的辅食。
  14. 13、如何预防婴儿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贫血的婴儿有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长迟缓等表现。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出生时婴儿的体内储存有丰富的铁,加之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可以满足宝宝头四个月的铁需要。但四个月以后,必须有规律地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给婴儿添加1-2个蛋黄,每周二次在婴儿辅食中加入肝泥。可以大大减少贫血的发生。若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菜汤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
  15. 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摄入不足所致。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人体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当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较少,晒太阳太少,小儿就会患佝偻病。预防佝偻病要注意以下措施:1)提倡母乳喂孩子,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2)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16. 如何让宝宝睡好觉?
  许多年轻的父母经常询问"如何让宝宝安安静静睡觉?"这的确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让孩子吃饱十分重要;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孩子入睡;让孩子听有规律的声音如轻柔的节拍声等;给孩子一个与白天不同的利于入睡的环境。如关掉电视机,收音机,减弱室内光线及尽量减少嘈音;保持室内温度在19-21摄氏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睡眠时间是没有规律的。
  17. 怎样让孩子安全睡觉?
  婴儿睡觉应采取仰卧位。其他体位只有在医生的指导时才能使用。此外,为使孩子睡眠时安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二岁以前,不要让孩子用枕头睡觉,枕头有时可使孩子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单;不要给婴儿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让孩子太热不好,甚至有危险;还要使用安全婴儿床。
  18. 每天孩子睡觉的时间是多长?如何安排?
  每个孩子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新生婴儿需睡18-20小时左右,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差不多。随月龄的增长,婴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6个月时为14小时左右,6-12个月为12-14小时,而且晚上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要安排好宝宝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比如到户外晒太阳,中午或早晚这段时间安排听音乐或做游戏,这样可适当缩短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消耗其精力,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这种训练可从4-5个月开始。
  19. 宝宝啼哭怎么办?
  婴儿尚未具备语言功能,哭吵是表达要求或反应身体不适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婴儿哭吵是因为饥饿,口渴,尿湿,尿布不干净以及要抱等,这种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啼哭:喂孩子母乳及其他食物,让孩子吃饱喝足;抱孩子走动,并轻轻摇动;给孩子哼小调,说话或让其听些柔和的声音;给孩子适当的玩具或坐在窗边向外望等。由于护理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过紧,环境过热过冷,物件疼痛,热水袋烫痛等引起的哭吵,则必须仔细查看,怯除诱因。哭吵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应,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肠绞痛等,此时婴儿的哭声多呈痛苦状,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闹停止,多伴有发热,咳嗽,吐泻,面色苍白,精神柔弱或呻吟等病理特征,这属病理啼哭,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夏天来了,防治痱子、蚊咬全攻略!
  防治痱子
  痱子,又名“汗疹”,原因是大量且持久的出汗,造成汗孔阻塞而引起。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泡。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轻擦之后易破,多于1-2天内吸收。干后有极薄的小磷屑。
  先说防
  1. 保证室内通风干燥,2. 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28度之间最为理想,3. 不4. 要让宝宝对着空调吹冷风,5. 避免着凉感冒。
  6. 勤洗澡,7.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8. 天热时一天可洗2-3次。在洗澡水中可以滴几滴宝宝金水或花露水,9. 藿香正气水,10. 十滴水等,11. 或用马齿苋煮水给宝宝洗澡,12. 都可以防痱。
  13. 衣服14. 透气,15. 给孩宝宝穿宽松的全棉质地的衣服16. 。
  17. 多喝水,18. 给宝宝吃西瓜,19. 绿豆百合汤,20. 金银花茶,21. 菊花茶等清热解毒的东西。
  22. 凉爽时玩耍,23. 不24. 要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带宝宝去室外。
  再说治
  1. 局部用温水清洗,2. 擦干后撒上痱子粉,3. 亦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患处。
  4. 洗澡之后,5. 用纱布沾点盐水轻拍长痱子的地方,6. 之后用温水清洗干净,7. 这样每天一次,8. 很快就会痊愈。
  9. 初生痱子,10. 可取鲜马齿芥(这个字应该是“草头”,11. 底下是“见”,12. 不13. 会打)1500克,14. 洗净加水煮10-15分钟,15. 放温后洗患处,16. 擦干后浦一些痱子粉,17. 忌冷洗或热烫。
  18. 苦瓜取汁:苦瓜捣乱取汁,19. 擦涂患处,20. 痱子翌日即散
  21. 用牙膏涂擦,22. 可使皮疹消退,23. 通身爽快舒适。
  24. 把鲜黄瓜切25. 成片,26. 轻轻涂患处,27. 一日3至4次,28. 几日便可见效。
  29. 将西瓜洗净,30. 削去内层残留瓜瓤,31. 用来擦患处,32. 浴后擦效果更佳,33. 两分钟左右,34. 就有凉爽蔭适的感觉。每天3次,35. 一般两天后即可见效。
  防治蚊咬
  先说防
  1. 最环保、省事、保险的办法---蚊帐!
  2. 在床四周喷些风油精,3. 可以防止蚊子靠近。
  4. 在宝宝身上涂些强生婴儿防蚊液,5. 但要注意,6. 6个月以上宝宝才可以用。
  7. 液体蚊香,8. 比较适合小宝宝用。
  9. 用电蚊香时,10. 在电蚊片上滴几滴风油精,11. 效果很好。
  再说治
  1. 绿药膏,2. 非常便宜,而3. 且很多妈妈反映效果不4. 错。
  5. 完美芦荟胶,6. 对宝宝皮肤无刺激,7. 能消炎、止痒,8. 但对毒蚊子咬的包不9. 管用。
  10. 强生的花露水
  11. 宝宝金水,12. 虽然很多妈妈对其中含酒精不13. 能接受,14. 但还是有很多妈妈愿意用,15. 觉得效果不16. 错。
  17. 娥罗纳英
  18. 母乳,19. 最经济、安全、方便的措施。
  夏天还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大人抱着宝宝的时候,要尽量减少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抱宝宝的时候胳膊上最好搭一块纯棉毛巾之类的。不然搂抱时间长了,皮肤相接触的地方非常爱出汗,还不透风,宝宝特别爱长痱子。
  婴儿护理全攻略
  1夜间喂奶应避免的危险
  妈妈似乎在睡梦中惊醒,突然下意识地摸一摸孩子,孩子一动不动,打开灯,孩子青紫,抱起来向医院冲去,一切都晚了,孩子呼吸道被奶堵得满满的,窒息死亡。
  忙碌一天的妈妈,到了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当宝宝要吃奶时,妈妈睡得正香,朦朦胧胧中给孩子喂奶,很容易发生危险,尤其是躺着给孩子喂奶,就更容易发生意外。
  夜间喂奶和白天喂奶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有以下:
  1、光线暗,视物不清,不易发现孩子皮肤颜色,不易发现孩子是否溢奶。
  2、妈妈困倦,容易忽视乳房是否堵住孩子的鼻孔,使孩子发生呼吸道堵塞。
  3、可能会躺着给孩子喂奶,妈妈处于朦胧状态,孩子含着乳头睡着了,这时有
  能发生乳头堵住孩子的鼻孔而造成窒息,也有可能溢乳而发生窒息。
  4、妈妈怕半夜影响其他人的睡眠,孩子一哭就立即用乳头哄,结果半夜孩子吃奶的次数越来越多,养成不好的夜间吃奶习惯。
  从以上几点来看,妈妈应该象白天一样坐起来喂奶,喂奶时光线不要太暗,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皮肤颜色。喂奶后仍要竖立抱并轻轻拍背,待打嗝后再放下。观察一会儿,如安稳入睡,关掉亮灯,但是,一定要保留暗一些的光线,以便当孩子出现溢乳时及时发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不幸的事例:刚刚出满月的孩子由于溢乳导致窒息死亡。只是一点的疏忽,给宝宝过满月,妈妈很累,晚上宝宝要奶,妈妈朦胧状态躺着把乳头送到孩子嘴里,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听到孩子叫了一声,没有开灯,室内很黑,妈妈懒了一下没动。但不知为什么,妈妈似乎在睡梦中惊醒,突然下意识地摸一摸孩子,孩子一动不动,打开灯,孩子青紫,抱起来向医院冲去,一切都晚了,孩子呼吸道被奶堵得满满的,窒息死亡。
  这样的事例还不止这一个。这是写给新手妈妈看的,新手妈妈能受这样的刺激吗?最后我还是决定写它,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妈妈们知道有这种意外的可能,就会加倍的小心,就会避免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因为,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如果发生就是百分之百了。
  2警惕童装杀手
  医疗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穿了游离甲醛超标的服装后,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等病症。专家提醒,选择童装时必须注意,做到一买、二闻、三洗、四观。
  一买:甲醛主要来自廉价的染料和助剂,因此不要给孩子购买进行过抗皱处理的服装,尽量选择小图案的童装,而且图案上的印花不要很硬,也尽量不要购买漂白过的童装。
  二闻:闻闻童装上是否有股刺激性特别浓重的气味,由于经营场所一般面积较大,有时气味难以闻得出,那么拿到家里就容易判别得出了。
  三洗:甲醛往往比较容易溶解于水中,为预防万一,童装买回家后,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不要迫不及待给孩子穿上新衣服,以免误事。
  四观:给孩子穿上新衣服后,如出现皮肤过敏、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甲醛惹的祸,要尽快到医院诊治。(诸达鹤)
  3宝宝似病非病六征象
  孩子出生后,由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体格发育很快,婴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流口水、生长痛以及呼吸暂停等现象,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注意识别,以便更好地做好家庭护理,使宝宝健康地成长。
  一、流口水
  口水实际上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不仅具有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而且可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具有杀菌作用,防止口腔内细菌生长和繁殖。3-4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时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尚不协调,表现为常流口水。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造成唾液大量分泌,这时口水就流得更多。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不是病态,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吞咽功能发育完整后,这种生理性流口水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二、腿弯
  在夏秋季节,几个月的婴儿衣着少,父母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小宝宝的两个小腿有点向内弯曲,以为是得了佝偻病。其实,这种小腿向内弯曲并非是佝偻病,而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孩子在母亲子宫内身体呈一种屈曲状态,以致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看上去小腿有些弯曲。此外,从小宝宝身体的比例上看,头大,上身比腿长,看起来两小腿又短又弯。对于这种两小腿弯曲的现象,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自行矫正的。
  三、拥抱反射
  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母亲或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发出响声,会发现孩子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我们会以为孩子发生抽筋。其实这并非是抽筋,而是一种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拥抱反射。若缺乏这种拥抱反射则说明孩子一是大脑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二可能是神经系统有损伤或病变,颅内出血或其它颅内疾病。
  四、呼吸暂停
  仔细的母亲有时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呼吸不但不规律,有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并为此惊慌和不安。其实,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现象,这与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有关。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钟,且无其他任何不适症状,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忧心忡忡。
  五、生长痛
  有些幼儿白天玩的时候好好的,到了晚上会诉说腿痛,父母仔细检查未见红、肿等现象,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生长痛。其原因是幼儿生长发育快、腿部的负担过重,下肢骨端充血,从而引起腿痛,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长痛的特点是小腿轻度胀痛,以午后和傍晚较重,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消失的。
  六、白色尿
  在冬天,有些婴幼儿排到便盆里的小便呈淘米水样,不少父母以为是乳糜尿而紧张起来。其实,这种淘米水样小便是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进食含有草酸盐和碳酸盐类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或香蕉、桔子或柿子等水果时,尿液中草酸盐和碳酸盐就增多。当这些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后,遇冷就会有尿酸盐或磷酸盐等盐类结晶析出而变混,似淘米水样。此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多见于婴幼儿,通常情况下这种尿液对孩子的健康无害,只要平时多给孩子喂些开水或口服一些维生素C,几天后淘米水样小便就会消失。
  4婴幼儿每日对营养素的需求
  婴幼儿每日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成人不同,婴儿愈小需要量相对愈高。同时婴儿体内营养素的储备量相对小,适应能力也差。一旦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功能紊乱,短时间内就可明显影响发育的进程。
  (1)热量:以单位体重表示,正常新生儿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是成人的3~4倍,正常婴儿初生时需要的热卡约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418~502千焦),而成人为每公斤体重30~40千卡(126~167千焦)。这种高的热量需要在初生时为最高点,以后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在1岁左右时为80~100千卡(335~418千焦)。
  (2)蛋白质:用于维持婴幼儿新陈代谢,身体的生长及各种组织器官的成熟。所以这一时期处于正氮平衡状态。对蛋白质不仅要求有相当高的量,而且对质的要求也很高。母乳可以为新生儿提供高生物价的蛋白质,而人工喂养者由于蛋白质的质量低于母乳,所以,蛋白质的需要量高于母乳喂养者。母乳喂养时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牛奶喂养时为3.5克;主要以大豆及谷类蛋白供给时则为4克。另外,婴幼儿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远高于成人,同时由于婴儿体内的酶功能尚不完善,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也多于成人,即对于成人来说是非必需氨基酸,而对于婴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婴儿自身不能合成这些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供给。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质和量都强于植物性蛋白,母乳中的蛋白质都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也包括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内。
  过量的蛋白质对婴儿无益甚至有害,可能出现腹泻、酸中毒、高渗性脱水、发热、血清尿素和氨升高等。
  (3)脂肪:婴幼儿需要各种脂肪酸和脂类,初生时脂肪占总热的45%,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占总热的30~40%。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必需脂肪酸的参与,所以必需脂肪酸提供的热量不应低于总热量的1~3%。
  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肥胖。
  (4)碳水化合物:婴儿需要碳水化合物,母乳喂养时,其热量供给一半来自碳水化合物,婴幼儿膳食中如果没有碳水化合物,很难避免酮症的出现。新生婴儿除淀粉外,对其它糖类(乳糖、葡萄糖、蔗糖)都能消化。由于乳糖酶的活性比成人高,所以对奶中所含的乳糖能很好的消化吸收。4个月左右婴儿,能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婴幼儿期碳水化合物以占总热量的50~55%为宜。
  (5)矿物质:4个月以前的婴儿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增加肾负荷并诱发成年高血压。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存量大致与出生体重成比例。足月儿平均身体的铁储存可满足大约4~6个月的需要。铁缺乏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尽管母乳的含铁量低于大多数配方食品,但是,母乳喂养婴儿的铁缺乏却较少见。为了预防铁缺乏,应给用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常规地补充铁剂。
  (6)维生素:对母乳喂养的婴儿,除维生素D供给量低外,正常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我国规定1岁以内婴儿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每天200微克。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量是随热能供给量而变化的,每摄取1000千卡热能,供给维生素B1和B20.5毫克,烟酸的供给量为其10倍,即5毫克/1000千卡。关于维生素D我国建议1岁以内婴儿每天摄入10微克,但它的摄入量随日照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7)水:正常婴儿对水的每日绝对需要量大约为每公斤体重75~100毫升。可是,由于婴儿从肾、肺和皮肤丢失水较多,以及代谢率较高,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婴儿易发生脱水,失水的后果也较成人严重。因此,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水150毫升。
  5幼儿“学舌”好处多多
  一些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里以后,往往愿意向父母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也就愿意“学舌”。
  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看,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理解语言的阶段以后,就进入了语言活动阶段。孩子“学舌”就反映了他们说话的需要。他们把在幼儿园里的所做所想对父母讲,也时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父母认真听了,孩子更愿意亲近,热爱父母,两代人的感情会随之增进。
  孩子“学舌”,可能讲自己感到高兴的事,使他处于愉快之中,保持着愉悦的心境,这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孩子不高兴的事,也抒发了内心苦闷,家长可从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孩子“学舌”的时候,也是心里最活跃的时候,他回忆一天的活动,会选用尽可能完整、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这对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
  6营养专家指导婴儿辅食细节
  在刚添加辅食时,量应该特别少,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
  味觉半岁时最敏感
  一般认为4-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比较好,如果较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孩子的味觉在半岁时发育比较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很多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添加某种辅食时,在母乳喂养之前,让他尝一尝这种辅食的味道,并不给他吃,如果母乳喂养后孩子没有吃饱,然后再给他吃辅食。在母乳喂养之前,孩子处于饥饿的状态,那时让他尝辅食的味道,比较容易接受它的味道。
  添加辅食征兆:当孩子吃完母乳,仍然觉得饥饿,仍然哭闹;只喂母乳,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不太好,不能达到正常的速率。
  蛋、谷类、肉、水果的意义
  应该先给孩子添加蛋黄、谷类等(比如米粉、蛋黄,从这两样东西开始。)一般来说,每隔一到两周给他添加一种新的品种,在这期间,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添加之后,观察孩子是不是对这种辅食适应,比如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有没有发烧、拉肚子、或者孩子不舒服等;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隔一到两周后再添加新的品种。在蛋黄、谷类添加完之后,依次添加肉类、鱼类、虾、水果、果泥、菜等,大人能吃的,小孩也要逐渐添加上去。不能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让孩子吃鱼、肉,孩子不容易消化,胃肠道的酶也是一个逐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有的妈妈在小孩2个多月时就让他吃水果汁,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水果主要是补充一些维生素。但是,水果不具备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中的任何一种,从严格的角度说,孩子不能靠吃水果过日子。在4个月以后给孩子添加水果,一般也不把它作为辅食添加,因为它不是非常必须的。在后期,才可以把水果作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开始量是很小的
  辅食添加应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开始喂养辅食时,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后,喂一到两勺米粉,喂1/4个蛋黄,或更少一些,随着孩子身体发育需要以及对某一种辅食适应了,可能吃的会多一些。
  年轻的妈妈一定要注意: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孩子吃很多。辅食添加的时间可以在母乳喂养之后,也可以在母乳喂养的间歇添加。
  一般小孩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大人也只够塞牙缝。可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够了。添加辅食后,可以根据体重的增长来衡量孩子吃的量够不够。比如添加辅食后,孩子的体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长很好,表明孩子的营养已经够了。如果辅食的量不够,孩子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不爱活动,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太好等。
  多次、少量、现做
  小孩刚开始添加辅食时,量比较小,所以在制作辅食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有时做一点,孩子吃不完,父母觉得每次做,挺费事的(一天要添加两、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里,下次拿出来稍加热就给他吃。其实,冰箱里并不是安全的,细菌的感染在冰箱里仍然可以进行。我们主张孩子的辅食尽量现做现吃,可以把生食(比如猪肝等)切成小块分别用保鲜袋装起来,冻在冰箱里,在吃时,只取出一小块给孩子做,而不是冻一大块,然后都做了,放在冰箱里分顿给孩子吃。现在商场里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标签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吃。如果这种食品不被污染的话,是可以的。不过,有的父母在打开之后,先给孩子吃,忘记把剩下的存放起来了,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再盖上,把它放在冰箱里。在这个时间,难保不被污染。
  常见错误理念
  显富、溺爱、主观。
  孩子进食,不管是辅食添加还是母乳喂养,目的是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能够健康的成长。调查发现,有些父母喂养孩子的动机是家里贫福的象征。爱孩子、关心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喂养,把孩子喂养的比较胖,这说明家里比较富裕、经济状况比较好,这些复杂、不太健康的动机,容易喂养过度,导致肥胖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不太正确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偏食、挑食。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喜好添加给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喜欢的就买给孩子吃,不喜欢的也就不做给孩子吃,这是很错误的。
  生理需要变成感情索取
  在喂养的模式方面,家里一般就一个小孩,吃饭时让孩子感觉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几个人追着喂孩子,小孩可以把吃饭的行为延伸为对其它东西的索取,比如,不让看电视就不吃;而不是让孩子明白吃饭是生理需要,肚子饿了,就应该吃。比较好的家庭,主张孩子在进食方面尽早独立,他们把孩子的吃饭看做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国外有很多家庭是食物由父母来提供,孩子坐到餐桌上,他想吃什么,吃多少,由他自己来决定,这样对于孩子正常的生理调节起到更好的作用。因为父母觉得孩子饿了,就给他吃,事实上孩子并不一定饿,因为他需要的不多。
  7如何让宝宝安度夏秋之交
  宝宝白天在幼儿园是最让妈妈惦记的,生怕由于各种原因而生病。我们请启明双语幼儿园的董园长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提醒年轻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宝宝提高在幼儿园的健康水平--
  宝宝的衣
  给宝宝穿纯棉、真丝或麻质衣服,吸汗而不刺激肌肤;不要穿化纤质料的衣物;
  宝宝的衣物应每天换洗,保持爽洁;
  衣服、裤子应较为宽大,利于通风。
  宝宝的食
  帮助宝宝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多饮凉白开、绿豆水,最好不喝甜饮料;
  饮食不宜过于油腻、辛辣,多吃清淡食品;
  生吃的蔬菜瓜果需在淡盐水里浸泡45分钟以上(以除去表层残留的农药成分),然后洗净食用;
  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
  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冰水;
  吃冰淇淋要适量,一次不要吃太多;
  多吃水果,但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应稍放后再给孩子吃,以免刺激肠胃。
  宝宝的住
  适当延长幼儿的午睡时间;
  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间滞留,空调室温应在27℃~28℃左右,可开一扇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每天洗头、洗澡,洗时可在水中加几滴花露水(防蚊驱虫)。
  宝宝的行
  户外活动注意防晒,不在阳光下长时间玩耍;
  为幼儿提供玩水环境;
  身体大量出汗后,不要在空调或电扇前近距离直吹;
  身上有汗时不可用冷水擦身或冲凉降温;
  如果出现外伤,应及时清洗、消毒伤口。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如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易怒、爱发脾气等,应注意观察、耐心询问,用轻柔的语言、亲切的动作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解决,使他们逐渐稳定下来。
  8预防孩子感冒的十项措施
  孩子患感冒时哭闹不安,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是使父母头痛的一个问题。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使孩子不感冒或减少感冒的次数。
  1、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
  2、衣着要适当:衣服切勿骤增或骤减。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穿戴过厚过多,结果常适得其反,更容易感冒。
  3、要吃好早餐:吃好早餐,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4、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感冒。
  5、尽量保持室温相对恒定:室内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6、着凉之后,采取措施:孩子着凉受寒之后,应该马上到暖室或炕上暖和一会儿,同时喝些热茶或热汤或牛奶,如能喝些姜汤则更好。
  7、家里有人感冒,立即隔离:家里有人感冒,应不准病人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是不能面对面坐着,也不可同床睡觉。
  8、托儿所有人感冒时,也应隔离:发现有孩子感冒,不能继续入托、入园。如发生较多的儿童感冒,应对孩子活动场所,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开窗换气、晒被褥。
  9、感冒多发或流行时少外出: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止传染。
  10、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疾病:据研究,患有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这些孩子平时应该抓紧治疗慢性病。
  9养育孩子的正误观
  婴儿满月时理发,将来长出的头发又黑又浓
  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此时婴儿的头皮相当娇嫩,抵抗力差,剃“满月头”难免会刮伤皮肤,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新生儿裹“蜡烛包”既能防感冒又能避免“罗圈腿”的发生。
  其实“罗圈腿”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是维生素D缺乏症所致。裹“蜡烛包”限制了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使皮肤、关节的感受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会影响脑的发育;其次,新生儿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尤其在哭闹时,胸廓的扩张受“蜡烛包”的限制,强行捆直双腿还不利于髋关节的稳定,容易诱发髋关节脱位,反而使孩子长大后出现步态异常。
  婴儿口中的白色小珠球,俗称“马牙”,必须挑破擦掉,否则会引起发烧。
  口腔中的白色小点并不是牙组织,而是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唾液里的矿物质混合在一起堆积而成的,不久就会自然脱落。如果强行挑擦去除,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炎症,甚至感染。
  10 0——1岁宝宝的大便及其问题
  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将会排出粘稠、黑色的物质,称作胎粪。胎粪为胎儿在子宫中的肠内容物,必须在开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体外。以后孩子排便渐渐形成了规律,粪便也变得硬了一些。只要婴儿健康、幸福、增重,就没有必要注意孩子的大便,不必为孩子的大便过份担心。不同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随着孩子的发育,大便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开始时,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为3-4次,过几周后,大便的次数可能会减少到每两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现象。另外,以下现象也属正常情况:稀薄、不均匀的粪便;绿色的粪便;吃过就有大便;有时每天大便次数达6次。
  吃母乳的婴儿的大便
  孩子出生后,会排出颜色为绿-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粪。以后婴儿将会排出淡黄色的粪便,为正常哺母乳时的粪便。孩子每人的排便次数并不重要,次数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几次,少的每几天一次。婴儿的粪便一般为糊状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没有气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几乎能吸收所有的东西,废物很少,这也说明为什么孩子有时三天才排出一次粪便。请记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婴儿,辛辣的食品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吃牛奶婴儿的粪便
  在孩子消化功能稳定下来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数比较多,粪便质地较吃母乳孩子的粪便硬、发黄、有异味。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粪便柔软,像软皮鸡蛋-样,但是正常孩子的粪便应该是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给孩子饮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间,也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凉开水。在孩子达到几个月后,可以在饮水中加一些干梅汁或滤过的水果汁,预防粪便干燥。
  孩子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如果加糖,或者牛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孩子的粪便一定会疏松、变绿或呈凝乳状。这时你应该停止在奶中加糖,如果长期不见好转,请与医生联系。
  大便的变化
  只要孩子正常,就不必关心孩子的粪便有无变化。颜色的深浅变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质地略干略稀也并不说明孩子有什么毛病。如果不放心,请向医生、社区护士或者医生咨询,他们一定非常愿意为你服务。粪便偶尔变稀,不能说明孩子有什么异常或是有什么感染,但是如果粪便水样,伴有突然的颜色变化、气味的变化和排便次数增加,一定要与医生联系,特别是在怀疑孩子有病的情况下。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的问题。
  随着孩子的生长,孩子吃了不同的食物,例如某种水果或者蔬菜都会引起粪便的变化。如果孩子吃到某种食物后,大便变稀,就要在几天之内不给孩子吃这种食物,过一段时间后再给孩子加少量的这种食物。
  请注意,甜菜根会使粪便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粪便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或绿色。
  粪便中出现血丝是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可能不严重,例如肛门周围的血管破裂,但还应该去看医生。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血液、脓液、粘液,说明可能有肠道感染,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11如何给孩子吃药
  时值隆冬,肺炎、感冒、流感等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尤其是孩子,冬季更易感染疾病。治疗中,正确给孩子喂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给孩子喂药,药量如何掌握?喂药需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告诉你如何做。
  喂药需要的物品很简单,一个中等大小的不锈钢小勺、一个小酒盅和一块小毛巾即可。喂药前必须按标签查对所服药物,包括药名,即是否这次应服的药;药品质量,如果片剂发霉、变色不能用,水剂混浊、变色、有霉坏味不能用,放置时间过久的药和已过期失效的药也不能服用;还应核对应用剂量。服药前半小时至1小时将所需服用并能够同服的药片、药水按规定剂量同时置入小酒盅中,并放少量温开水浸泡。等到服药时药片已完全溶化,喂服非常方便。有人临服药时将药片用勺、擀面棍或瓶子碾碎,或者用小锤子砸碎。这样做不但不易将药片粉碎,影响服用,同时必然造成一些损失,使药物剂量失之准确,也容易使药物受到污染。
  喂药前先准备好温度适宜的糖水。将已溶化好的药物用小勺子混匀。孩子可以躺在床上,亦可抱在家长怀里,颌下围好小毛巾,使孩子头略侧向一边。家长将药倒入勺中,一只手轻轻捏住孩子双颊,另一只手将小勺放在孩子口内,紧压住下齿使药液顺口角慢慢流入口中。无论孩子怎样哭闹、挣扎,小勺始终压住下齿,不离孩子的嘴,直到药物全部咽下。然后将勺取出,倒入少许糖水,与勺内残药混匀,再次喂入。如果动作熟练,整个过程用不了两分钟,同时能保证药物毫无损失地喂下去。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应鼓励它们主动吃药,尤其要锻炼整片吞药。某些糖衣片或胶囊制剂整服既方便,又可避免药物的苦味;有的肠衣片整服还能减少胃部刺激症状和保证疗效。对于已经具备吞服药片的孩子,拒绝服药,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决,让孩子明白药是非吃不可的。同时讲明道理,使孩子主动配合。
  中药药量较多,但有些新生儿和小婴儿喂服并无困难,放入奶瓶中就像喝糖水那样喂,不妨一试。当然,小儿服用中药应煎浓一些,尽量减少药量,每次可以浓煎至1/3至半茶杯。当然不能煎糊,煎糊的中药是不能服用的。同时,婴幼儿服中药可增加服用次数,即每剂药可分两次甚至更多次数。
  12 1--2岁宝宝的饮食问题
  孩子在1-2岁之间开始表现出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孩子常会表现对某种物偏好,只喜欢吃某些食物,而不喜欢吃另外一些食物。例如孩子可能对肉一眼不看,去吃酸奶和水果。一周后孩子可能又不再想吃酸奶,只想吃奶酪和水果。成熟的父母这时不会表现出大惊小怪,没有什么食物具有魔力,孩子不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找到了另种食物,它里面同样含有所需的营养。不要花时间给孩子做那些不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还总有些不高兴,你只需要做一些孩子特别爱吃的东西就可以。研究表明,只要能保证孩子的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孩子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吃你为他选择的食物,孩子的口味不等于你的口味。如果你特别关心自己孩子的幸福和健康,你便能很快地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不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在孩子吃什么这件事上,要做到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喜欢吃饭
  我不赞成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伪装起来给孩子吃,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拌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里,或者诱导孩子吃一勺不喜欢吃的食物后再给吃一勺喜欢吃的东西。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一种食物,你可以选择另一种孩子喜欢,而且含有类似营养的食物。如果孩子明确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物,欺骗或利诱的办法只能导致孩子不吃所有的食物。引入新食物可选择在孩子比较饿的时候,这时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吃某一类食物,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的营养失去平衡。除此之外,挑食没有什么坏处,一定要记住你对这件事越上心,孩子表现得就越强烈,孩子渐渐地学会用这种方法摆布大人,所以一定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体重问题
  如果孩子能够吃到合适的食物,孩子不会过重也不会过轻。他会自己调解食物,在特定的时间里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所以孩子过重或过轻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没能把合适的食物给孩子。
  超重的原因是孩子摄取了大量含有脂肪的肉、过多的含糖饮料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糕点、饼干、果酱和糖果食品),也可能你常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或者是玩栏里,没能让孩子用爬行或走路等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多活动,玩得越开心越好。
  体重不足
  除了专门限定饮食,否则孩子不会自己有体重下降的可能。与其他同龄和同性别的孩子比起来,孩子的体重可能略低,但从孩子自己的生理和体型的特点角度讲,孩子不一定属于体重偏低。很多的家长都担心自己孩子的体重过小或过瘦,但是孩子天生很健康、很小也很瘦,这一点与成人中也有身材小和体型瘦的情况一样。如果营养均衡、发育正常。那么你无需为孩子担心。
  13怎样带孩子看病
  孩子身体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容易生病,及时带孩子看病,是父母亲的责任。那么,如何科学地带孩子看病呢?
  首先,不必追求到大医院。虽然大医院的医生多,分科细,医疗设备先进,诊治疑难病准确率高。但是,大医院病人多,病种杂,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就更大,这是不足之处。对孩子来说,大多患的只是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一般的医院都具有诊治能力,而且相对污染少。这样,孩子被传染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同时,近处就医也可免奔波之苦,有利于孩子健康。
  其次,父母切勿指名要药,因为疾病千变万化,非常复杂,不要认为用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若“药不对症,参鹿亦毒”,潜在危险,应十分小心!带孩子就诊时,要将孩子的用药情况如实向医生反映,使医生能更好地“辨证施治,对症下药”,以达“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特别是孩子的药物过敏史(如对青霉素等是否过敏),更应及时提醒医生,以利安全、有效地用药。
  再次,尽量减少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医院虽是治病的场所,但也是疾病交叉感染的地方,孩子体弱,抗病力差,如果在医院逗留时间过久,必然增加被传染的机会。离开医院后要注意洗手、洗脸,防止传染。
  14 哪些婴儿不宜吃母乳
  绝大多数的婴儿都能用母乳喂养,只有极少数的患某种先天性疾病的婴儿不宜用母乳喂养。
  如患苯丙酮尿症的婴儿由于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为酪氨酸,而使苯丙氨在体内堆积,严重干扰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智能落后,毛发和皮肤色素减退,头发发黄,尿及汗液有霉臭或鼠尿味。当确定小儿患这种病时应摄取低苯丙氨酸的饮食,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乳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最好不吃母乳或仅吃少量母乳,而应摄入无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的水解蛋白质,再辅以奶糕及米粉,蔬菜等,并应经常检测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还有一种疾病叫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使乳糖不能消化吸收,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长期腹泻则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低下及反复感染,这时小儿也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如果母亲患有某些疾病如肺结核,精神病,恶性肿瘤等,她们的婴儿也不宜吃母乳。
  15 儿童切忌常吃葡萄糖
  有不少家长疼爱孩子,把口服葡萄糖作为滋补品,长期代替白糖给孩子吃,牛奶、开水里都放葡萄糖。其实这种法是不可取的。
  这是因为首先口服葡萄糖吃起来甜中带微苦,并有一点药味,还不如白糖和冰糖好吃,多吃几天孩子就会感到厌烦,影响食欲。其次,食用白糖,先要在胃内经过消化酶的分解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而食用葡萄糖则可免去转化的过程,直接就可由小肠吸收。但是,如果长期以葡萄糖代替白糖,就会造成胃肠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影响除葡萄糖以外的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导致儿童贫血、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抵抗力降低等。
  可见,葡萄糖容易消化吸收,对于消化差的病人,尤其是低血糖患可以及时补充糖分,但作为常用食品,不如白糖、红糖或冰糖,如长期用来代替食糖反而对健康不利。
  16 20个月应重点开发哪些智力
  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开关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以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更忌急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然而,对孩子的启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孩子上公园。进大自然,游玩时,可运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观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昆虫、植物、名胜古迹等,采用边游玩边观察,边讲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提问的好习惯。为入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那些家长不顾儿童的特别拔苗助长,一味地让孩子读英语,背古诗,做算术,0岁识字,三岁扫盲,并不可取。但担心孩子太小,怕用脑过度也是错误的。三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是智力发开的关键时期,孩子大脑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引导等外来刺激下,脑细胞反获得急恰在此时生长,开始工作,并逐渐发育成长,成熟。因此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启迪.
  17 哄宝宝睡觉的几种错误方法
  摇睡可能造成“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会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陪睡对宝宝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从宝宝一出生,就应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的依赖心理,严重者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通宵亮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还可能增加患近视眼的几率。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减慢发育生长速度。
  摘自--扬子晚报
  18 容易得尿布疹的情况
  1.宝宝身体不适,抵抗力减弱时.
  2.宝宝腹泻时,大便中带有大量的细菌,未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干净.
  3.使用不干净的尿裤,尿裤本身即带有太多细菌.
  4.尿裤的吸收力不够,不能有效锁住尿液,未能保持皮肤之干爽,使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
  5.使用透气性不佳的尿裤,加上穿着时间过长,会使宝宝的皮肤长时间处于闷湿的环境中.
  19 尿布疹的预防和治疗
  1.尿布疹的成因是皮肤在闷热的环境下与尿液结触。所以选择吸收力强,透气性能好的尿裤,可保持干爽和不闷热,杜绝了病变的环境,自然减少尿布疹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妈妈要帮宝宝及时更换尿裤,防止宝宝长时间穿着又湿又潮的尿裤.
  3.家长在为宝宝更换尿裤前,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避免手中的细菌污染尿裤或将细菌带到宝宝身上.
  4.更换干净尿裤前,特别是当宝宝排便后,必须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棉质纱布予以擦拭干净,并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可涂些润肤露,以滋润肌肤同时减少与尿液的接触机会.
  5.每天应让小屁股有一定时间接触空气和阳光,使肌肤能自由自在的呼吸.
  6.若不慎感染尿布疹,应保持患部干爽,可让小屁股适当曝晒于阳光下,患处不宜用力摩擦,清洗后应用棉质纱布吸干水分,并可局部涂抹凡士林或消炎药膏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物.
  7.尿布疹严重者应及时送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带绿色豆腐渣会自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