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肘部受伤部位发炀,是怎么回事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p&在网上找电子书,抛开各种常见的搜索引擎不说,各种站点的资源也很多,但站点的质量良莠不齐,有哪些好的电子书下载网站推荐?看了各位的回答,我来盘点一下自己整理的优质网站:&/p&&p&&b&(1)鸠摩捜书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jiumodiary.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jiumodiary.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7edee1889f45_b.jpg& data-rawwidth=&1036&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7edee1889f45_r.jpg&&&/figure&&p&神网站,一个拥有众多资源的搜索引擎。&/p&&p&推荐指数 ★★★★★&/p&&br&&p&&b&(2)BookZZ &/b&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ookzz.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ookzz.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969e4fd6f353ada8eb3c8f99b0320f76_b.jpg& data-rawwidth=&1127&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969e4fd6f353ada8eb3c8f99b0320f76_r.jpg&&&/figure&&br&&p&号称 &i&The world's largest
ebook library .&/i&&/p&&p&推荐指数 ★★★★★&/p&&br&&p&&b&(3)Library Genesis&/b&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en.lib.rus.e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en.lib.rus.e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8331fdf8c330a19dd7e_b.jpg& data-rawwidth=&1461&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8331fdf8c330a19dd7e_r.jpg&&&/figure&&br&&p&拥有100多万本图书让你随意下载。&/p&&p&推荐指数 ★★★★★&/p&&br&&p&&b&(4)Kindle推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kindlepush.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kindlepush.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31a8ae43ddee789ec93_b.jpg& data-rawwidth=&1531& data-rawheight=&8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31a8ae43ddee789ec93_r.jpg&&&/figure&&br&&p&资源较多,能同步到kindle,简直是kindle用户的福音。&/p&&p&推荐指数 ★★★★&/p&&br&&p&&b&(5)万读论坛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kindle10000.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kindle10000.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9f10c70182aea2ad0a90d5_b.jpg& data-rawwidth=&1608& data-rawheight=&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9f10c70182aea2ad0a90d5_r.jpg&&&/figure&&br&&p&资源丰富,更新较快。&/p&&p&推荐指数 ★★★★&/p&&br&&p&&b&(6)益书网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kindbook.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kindbook.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e0f164fbf0a649f037d5c1f61c30c4f_b.jpg& data-rawwidth=&1531&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e0f164fbf0a649f037d5c1f61c30c4f_r.jpg&&&/figure&&br&&p&资源数量质量都很好,但是要钱。&/p&&p&推荐指数 ★★★★&/p&&br&&p&&b&(7)Forfrigg &/b&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orfrigg.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orfrigg.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cc8ee73a7b4f7ea2f7bd299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cc8ee73a7b4f7ea2f7bd299_r.jpg&&&/figure&&br&&p&一个还不错的搜书网站,目前网站出了点问题,无法搜索。&/p&&p&推荐指数 ★★★☆&/p&&br&&p&&b&(8)威锋论坛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feng.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bs.feng.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79b42f0efaac296e7b4ec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79b42f0efaac296e7b4ec_r.jpg&&&/figure&&br&&p&这不仅是Apple产品的论坛。&/p&&p&推荐指数 ★★★&/p&&br&&p&&b&(9)Kindle电子书店 &/b&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mazon.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2df55da8d7d52eccf8b8b8b4988a75a_b.jpg& data-rawwidth=&1894&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2df55da8d7d52eccf8b8b8b4988a75a_r.jpg&&&/figure&&br&&p&各种资源,亚马逊官方,有免费资源。&/p&&p&推荐指数 ★★★&/p&&p& ——————————————————————————————————————————&/p&&p&关于笔者,一位80后叔叔。&/p&&p&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思考的灵魂&/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xEVzay-EOHJHrWsI9xD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xEVzay-&/span&&span class=&invisible&&EOHJHrWsI9xD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在网上找电子书,抛开各种常见的搜索引擎不说,各种站点的资源也很多,但站点的质量良莠不齐,有哪些好的电子书下载网站推荐?看了各位的回答,我来盘点一下自己整理的优质网站:(1)鸠摩捜书 神网站,一个拥有众多资源的搜索引擎。推…
&p&6月28日已更。不知道哪个是最冷的,干脆多写一点吧。&/p&&p&1.春秋早期打仗非常讲君子风范,一般击溃敌人后不会赶尽杀绝。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又盘旋不能前进,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走。晋军感觉脸上挂不住,一边逃一边转过头来说:“哼(。?`ω??),我们可不像你们有这么丰富的逃跑经验。”(注1)&/p&&p&2.秦始皇规定天子自称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称是“余一人”,至于孤和寡人,是诸侯王的自称。(注2)&/p&&p&3.君主自称寡人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注3)&/p&&p&4.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时其实还剩一个卫国没有灭掉,因为当时卫国已经只剩一座城并且投靠秦国已久,直到秦二世时才将卫君贬为庶人。于是卫国成为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从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续了907年。&/p&&p&5.虽然七夕和元宵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版的情人节,但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注4)&/p&&p&6.西汉最鼎盛的时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武帝时期,而是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时,无论经济、疆域、国际影响力都达到西汉巅峰,并且宣帝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p&&p&7.和尚不能吃肉喝酒,一开始不是佛经要求的,而是佛教狂热爱好者梁武帝萧衍下诏禁止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佛教习惯。(注5)有说楞严经里有记,那已经是梁武帝禁酒肉几百年后的事了。&/p&&p&8.武则天虽然是唯一一个女皇帝,但是想拥有皇帝权力并不是需要“称帝”,而是要“称制”,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也即实际掌握政权,与女皇帝只差个名份。这样来算的话,临朝称制的女性,至少有一打。&/p&&p&9.四川人近代才吃辣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确历史悠久,辣椒虽然是明代传入中国的,但不代表着没有辣椒就没有辣味,在辣椒之前,提供辣味的是芥姜、葱蒜以及茱萸。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里明确说了:(川人)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类似说法也多见于其他文献。&/p&&p&ps.有人纠结辛和辣是不是一回事,这个没什么可纠结的,就是一回事,《广雅》:辢(辣),辛也。《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通俗文》:辛甚曰辣。《新华字典》:辣: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p&&p&10.唐朝时,叫爸爸要叫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爷爷要叫阿翁。另外,不要叫某大官为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每次看到狄大人就不忍直视。&/p&&p&11.高句丽和高丽基本没有关系,高句丽由高句丽族建立,其政权被唐朝灭亡后,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被迁入内地,消失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高丽起源自半岛南端,建国后借用了高丽这一称呼。&/p&&p&12.大多数朝代对皇帝的称呼是圣上、陛下、圣人、皇上,而宋朝普遍叫“官家”。以及除了在电视剧里,皇帝日常口语自称很少用朕,基本还是用吾、我等。&/p&&p&13.古代也是有官方节假日的,并且宋代最长,全年假期达到了上百天。(注6)&/p&&p&14.宋朝以前上朝的时候大臣需要正坐,宋朝之后才开始站着上朝。&/p&&p&太晚了先睡了……待续&/p&&p&———————————————6月24日更新—————————————————&/p&&p&15.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只比秦始皇(生于前259年)小三岁。&/p&&p&16.诸葛亮和汉献帝同一年(181年)出生,同一年(234年)去世。&/p&&p&17.偃月刀也叫掩月刀,是唐宋之间的发明,所以关羽铁定是用不上了。正史中对于关羽的武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描绘,但是南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有记载,声称关羽自采都山铁造了两把刀,起名叫:万人敌。(注7)&/p&&p&18.柳下惠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南朝宋的褚渊是真的猛,山阴公主刘楚玉灰常淫乱,看到姑姑南郡献公主的老公褚渊长得非常帅,就让皇帝刘子业把褚渊送给她玩弄,刘子业就命令褚渊去陪山阴公主,于是褚渊就被送到了山阴公主府上,山阴公主使尽浑身解数,对他百般诱惑,但整整十天都没有得手,最后褚渊以死明志,坚决不肯就范,公主只得作罢。公主说:“何苦呢?”褚渊说:“我可是个老实人。”(注8)&/p&&p&19.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唯一一个国号和皇帝的姓相同的朝代,当然这是一个巧合,因为陈霸先认西周时虞满为祖先,虞满的封地在陈,是陈国国君,谥号陈胡公,于是梁敬帝封陈霸先为陈公、陈王,直到禅让后成为陈朝。&/p&&p&20.唐以前的人们喝茶用的方式叫煮茶法,煮茶时要加点生姜,葱花等佐料…(注9)&/p&&p&21.葡萄酒大约西汉时传入中国,在中国有两千年的饮用历史,比楷体字历史还久,可以说是传统饮料了。&/p&&p&23.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61年),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金哀宗完颜守绪在宋蒙联军兵临城下时不欲作亡国之君,于是禅让给完颜承麟,仪式草草举行完,完颜承麟就赶紧去组织守城,未能挽回颓势,城破被杀。&/p&&p&24.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89岁),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出生百日时登基,一岁时夭折。&/p&&p&待续&/p&&p&———————————————6月25日更新————————————————&/p&&p&2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之中,后世我国诸多政权里,唯独没有以韩为国号的。&/p&&p&26.秦以十月为每年开始的第一个月,汉初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改用太初历后,才改用一月为岁首。&/p&&p&27.汉武帝时才开始出现年号纪年,武帝之前的皇帝直接用年序纪年,比如秦二世元年,汉文帝二年这样,但是皇帝又想改元怎么办,比如汉文帝十六年的时候决定改元,咱们从元年从新开始,于是我们就将文帝元年称作文帝前元年,原本应该是文帝十七年的时候称作文帝后元年,这样来记。但汉景帝改了两次元,所以出现了景帝前元年,景帝中元年,景帝后元年三个元年。于是,我们就看到景帝时出现了一个中二病发作的年份: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p&&p&28.历史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是汉,排的上号的就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汉赵(刘渊)、成汉(李寿)、后汉(刘知远)、南汉(刘?)、北汉(刘崇)等 8 个,如果再算上刘玄、侯景、陈友谅等持续时间较短的势力,总数能达到 20 个左右。&/p&&p&29.西燕废帝的年号叫昌平,北周武帝有个年号叫保定。&/p&&p&30.隋文帝晚年讨厌诗书,于是做了所有讨厌学习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下令废除全国学校,只保留国子学一所限额七十人。就是这么任性。(注10)&/p&&p&31.我们把汉魏皇帝大多都叫某某帝,如汉武帝、魏文帝,后世皇帝大多叫某祖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徽宗、明太祖等,这个区别是武则天造成的。&/p&&p&某某帝是谥号,用来死后盖棺定论,评价皇帝的生平,一般一两个字,大家就用其称呼该皇帝,一般都遵从谥法,叫个文皇帝、武皇帝、昭皇帝等等就好,但是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不按套路出牌,给自己老公定的谥号叫天皇大帝,窝勒个去这下没法玩了,总不能把李治叫唐天皇大帝吧……于是只能改叫庙号为某祖某宗了。而且从此之后谥号字数如脱缰野马一路增长越来越浮夸,到明清时已经长达二十多字了。&/p&&p&至于武则天之前的唐太宗,本身谥号叫文皇帝,所以原本应该注定叫唐文帝了,结果武周之后谥号变浮夸,给太宗多次加谥,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于是也没法叫唐文帝了。&/p&&p&32.作为计量单位的“石”字,字典上以及大多数人都读dan4声,但其实还是应该读本音shi2声,王力先生打趣说:“所以常听人说,最少文化的小学生与最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的发音是一致的,而介乎二者之间的普遍文史知识爱好者会有不同的发音。 ”(注11)&/p&&p&33.我们今天去博物馆里看到的各种上古器具的名字,比如鬲、簋、爵、觚、觯等等礼器的名字,是宋代人考据确定的,近代考古学出现以后,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大量出土,发现上面记得名字居然跟宋人定的名字一模一样。(注12)&/p&&p&34.铁木真的名字意译过来是铁匠,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九铁,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名字意译是纛铁(纛,音同到,仪仗用的旗子),元成宗铁穆耳的名字意译是铁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铁锅。厉害了老铁。&/p&&p&待续。&/p&&p&———————————————6月26日更新————————————————&/p&&p&35.上面说了,谥号和庙号是皇帝死后才起,用来描述这个皇帝,但曹丕的儿子曹叡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上谥号为明皇帝,起庙号为烈祖,我去这不是咒自己吗,果然刚上完一年后就突然得病死了,才36岁。(注13)&/p&&p&36.宁夏的夏来源于夏商周的夏朝,不是因为夏朝在宁夏,而是因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北建立了政权,因为《史记·匈奴列传》里记载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于是赫连勃勃就以夏朝后裔自居,称国号为大夏,从此这片地方就叫夏了,经过后世一系列复杂的行政名称变迁,有了今天的宁夏。(注14)&/p&&p&37.如果司马光没有瞎吹的话,南朝宋武帝刘裕可能是所有皇帝里个人武力值最高的。《资治通鉴》里对刘裕和孙恩的一场遭遇战写道: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去侦察敌情,被敌人发现,受到数千人围攻,于是奋力反抗,侍从都战死了。主将刘牢之见刘裕良久没有回来,于是带人去寻找,结果到达战场后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数千人正在前方逃命,刘裕一个人在后面追杀。刘牢之:Σ( ° △ °|||)︴什么情况。(注15)&/p&&p&38.星座在隋朝就已经传入中国,至迟在宋代已经用来算命,也是有上千年历史了,比我们熟知的算生辰八字的子平术都要久远一点点。(注16)&/p&&p&39.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的父亲叫做来操……(注17)&/p&&p&40.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总共发生过四次,第一次武德九年李世民夺位;第二次神龙元年张柬之、崔玄暐夺取玄武门,逼退武则天;第三次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杀掉武三思,围攻玄武门;第四次景龙四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攻入玄武门杀死韦后。以至于陈寅恪总结道: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系于北门卫兵之手。(注18)&/p&&p&41.“力士脱靴”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唐玄宗,高力士,李白,都去世于公元762年。&/p&&p&42.以前清明节理论上是没有扫墓的习俗的,清明应该做的事是踏青,寒食节才应该扫墓。但是因为两个节日离的实在太近,所以到明清以来慢慢就习俗合并,不区分了。(注19)&/p&&p&43.辽主耶律德光南下,天气太热染病而死,契丹人为了保存尸体防止腐化,于是把耶律德光用盐腌制了一番拉回去了,被后晋的百姓叫做皇帝肉干……(注20)&/p&&p&44.有史可查的地震次数最多的朝代是明代,高达1159次,远超第二名清朝的690次。其中陕西省为地震次数最多的省份,达到了302次。(注21)&/p&&p&其中就包括著名的1556年关中大地震,以华县为震中中心的2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区被夷为平地,累计造成了83万人死亡,创下全球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高纪录,超过第二名唐山大地震三倍多。(注22)&/p&&p&45.唐伯虎因为牵扯到科举舞弊案中被永不录用的那届科举殿试里,王守仁拿到了二甲第七名,都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举。对了,这届科举的状元是伦文叙,伦文叙曾对过一句著名对联:“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说声将军,提防提防。”被周星驰安到了唐伯虎身上。广东人可能对他比较熟悉,留下的传说很多。&/p&&p&待续&/p&&p&———————————————6月28日更新————————————————&/p&&p&46.曹丕跟建安七子的王粲感情很好,王粲死后,曹丕十分伤心,组织大家去吊唁,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葬礼上响起一片驴叫声。(注23)&/p&&p&47.洛阳纸贵的左思曾经上演过男版东施效颦。潘岳(潘安)长得非常帅,年少时出行,满街的女子看见了都上来围着他看,向他的车上投掷水果。左思听说了,也学潘安的样子出行,然而满街的女子见了他都向他吐口水,于是左思伤心的回家了。(注24)&/p&&p&48.公元386年是我国拥有皇帝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东晋、前秦、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后凉、北魏等 8 个政权总共贡献了 13 位皇帝,其中西燕一国就贡献了5位。&/p&&p&49.追封皇帝最多的朝代是北魏,一般朝代建国后会象征性的追封3-5位祖先为皇帝,但北魏一口气追封了三十二位,往前溯了一千年左右,以至于常用的单字谥号基本都用掉了,正经的皇帝只能用双字,比如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这样。&/p&&p&50.北魏正经在位过(有庙号且有年号)的皇帝总共10位,他们的平均即位年龄只有13.7岁,平均寿命29.9岁,除了太武帝拓跋焘,没有活过40岁的。&/p&&p&51.有一次大旱,北齐文宣帝高洋去西门豹祠(河伯娶妻还记得吗)求雨,但是没有效果,于是高洋就让人把西门豹祠拆了,顺带把西门豹的墓掘了。(注25)&/p&&p&52.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铸造的,而是比开元早将近一百年的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造的,用于取代五铢钱。(注26)&/p&&p&53.官衔最长的人是元朝中期权臣伯颜,他权柄最盛时的官衔是: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达剌罕、中书左丞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比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斯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禋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尔、领隆翔使司事。(注27)&/p&&p&54.元朝虽然统治时间只有90多年,但水灾次数高达1870次,为历代之最,并且最后直接亡于水灾引发的大起义。对比之下,宋朝319年有628次,明朝276年有1034次,清朝268年有1581次。这与元朝政府游牧出身不够重视水利有很大关系。(注28)&/p&&p&55.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眼镜店叫做“益美斋精制水晶眼镜铺”,店铺位于明朝晚期苏州街道上五人墓碑旁。【这行写完冷的我自己都打了个喷嚏,配张图吧……&/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4&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b8ba64e15f66699cba742_b.jpg& data-rawwidth=&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b8ba64e15f66699cba742_r.jpg&&&/figure&&p&&i&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苏州市景商业图册》&/i&&/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0e1e811b61f2c5ed129_b.jpg& data-rawwidth=&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4&&&/figure&(&a href=&//www.zhihu.com/people/a95f13e848aaf10ab801dc& data-hash=&a95f13e848aaf10ab801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95f13e848aaf10ab801dc&&@南海&/a&元老院攻略苏州的时候请帮看看是不是真的有233333)&br&&p&额写了好多了…看心情续更。&/p&&p&——————————————————割——————————————————&/p&&p&注释:&/p&&p&注1: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p&&p&注2:《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p&&p&注3:朱熹: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p&&p&注4:《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p&&p&注5:见梁武帝《断酒肉文》。&/p&&p&注6:见《宋会要·职官60》、《宋史·卷163职官三》、《野客丛书·卷16》等。&/p&&p&注7: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p&&p&注8:《南史·褚彦回传》:帝召彦回西上阁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彦回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为移志。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彦回曰:“回虽不敏,何敢首为乱阶?” 《宋书·本纪第七》:主以吏部郎褚渊貌美,就帝请以自侍,帝许之。渊侍主十日,备见逼迫,誓死不回,遂得免。&/p&&p&注9:陆羽《茶经》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p&&p&注10:《隋书·高祖纪下》:(隋文帝)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p&&p&注11:见王力《古代汉语》。&/p&&p&注12:也见王力《古代汉语》。&/p&&p&注13:见《三国志·魏书·明帝纪》。&/p&&p&注14:《晋书·卷一百三十》:(赫连勃勃)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p&&p&注15:《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p&&p&注16:最早见于隋代那连提耶舍译本的《大方等日藏经》。&/p&&p&注17:《新唐书·来俊臣传》: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p&&p&注18:评语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p&&p&注19:《旧唐书·玄宗纪》: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杜佑《通典》: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p&&p&注20:《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为帝羓焉。&/p&&p&注21: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p&&p&注22:《明史》: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p&&p&注23:《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p&&p&注24:《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p&&p&注25:《资治通鉴》:齐主以旱祈雨于西门豹祠,不应,毁之,并掘其冢。&/p&&p&注26:《旧唐书·食货志》: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p&&p&注27: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p&&p&注28: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p&
6月28日已更。不知道哪个是最冷的,干脆多写一点吧。1.春秋早期打仗非常讲君子风范,一般击溃敌人后不会赶尽杀绝。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
亲王揭开了隐藏的真相……&br&&br&&blockquote&&p&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将他镇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解开封印,他才恢复自由,从此甘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五行山是《西游记》的大关窍,到了这里师徒相认,西游记才算是正式开始。&br&&br&那么这座五行山,究竟在哪里呢?&br&&br&我们来回顾一下唐僧离开长安以后的路程。贞观十三年九月三日,唐僧西出长安,先到法门寺暂歇,再至巩州城。这里吴承恩犯了一个写小说常犯的错误,巩州其实在唐代叫渭州,一直到宋代才改名为巩州,所辖大致为今陇西临洮地区。&br&&br&离开巩州城以后,唐僧来到河州卫。河州卫的历史沿革有案可查:秦代这里叫罕羌候邑,西汉初建枹罕县,后改名金城郡。前凉始置河州,隋代河州改名枹罕郡。到了唐代,复置河州,治所枹罕。到了今天,这里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br&&br&唐僧在河州福原寺稍事休息,次日出发,走了数十里,抵达双叉岭。在这里,唐僧的侍从被寅将军、牛处士、熊山君三只妖怪捉去,幸蒙太白金星化成老叟相救。《西游记》原文里说“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br&&br&“走上大路”四个字似是轻描淡写,深究起来却别有隐情。&br&&br&河州是丝绸之路的南线枢纽。商队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过渭河至天水、临洮地区,抵达枹罕——也就是唐代河州。河州境内大部横亘着一条巨大的积石山脉,难以继续西向,商队至此会折向北方,从永靖渡黄河,再西去西宁,越偏都口至张掖。&br&&br&这 条路虽然历经皇朝变迁,却一直顽强地幸存了下来。隋大业五年,隋炀帝为了教训吐谷浑,从长安出发亲率大军,途径陇西(渭州)来到河州,然后自永靖渡过黄 河,抵达西平(宁),走的也是这条路。所以在唐代河州,这条渭州-河州-永靖-西平线依然发挥着作用。从唐僧的路线也能看出,他从长安出发以后,也是严格 遵循这条商道西行。&br&&br&但这并非是河州唯一一条大路。&br&&br&隋炀帝在大业五年那次西征,击败了吐谷浑可汗伏允。为了确保胜利果实,隋炀帝在这里置了四郡,还让一名叫刘权的将军屯兵在河州河源郡积石镇。&br&&br&刘权屯兵的河源郡积石镇,位于今积石山县石塬乡与县城之间,在古河州城的西北方向,积石山脉侧麓。从地图可以看出,隋炀帝屯兵于此,是为了拱卫“河州-永靖”大道,避免吐谷浑从西边发起偷袭。《资治通鉴》里对这个设置的目的说的很明白:“捍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br&&br&既然有了屯兵,那么道路自然也得延伸过去。于是隋炀帝以枹罕为起点,向西南方向修了一条路至龙首山西麓。在龙首山分开两叉,一路南下连接甘南,一路去西北至积石镇。&br&&br&于是,在大业五年以后,河州境内出现了两条路:一条路向北通向永靖黄河渡口;一条路向西南方向,在距离治所数公里之外的龙首山,这条西南道分成两叉,一路转向西北积石镇,一路继续向南至甘南。&br&&br&但是,河州-积石镇这一段的“大路”只从河州修到积石镇,积石镇再往循化方向就没路了,因为他们之间横亘着积石山脉。以隋唐时期的技术力量,还不足以开辟大路。如果沿这条路到了积石镇,再想往西走,就只能折向东南,绕到临夏县境内,再继续西行。&br&&br&了解了这些情况,再来看唐僧的路线,就会觉得颇为奇怪。&br&&br&按 道理,他离开河州以后,应该北上到永靖才是正途。可《西游记》里怎么说的呢?“及鸡方鸣,随唤从者,却又惊动寺僧,整治茶汤斋供。斋罢,出离边界。这长老 心忙,太起早了。原来此时秋深时节,鸡鸣得早,只好有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br&&br&唐僧听见鸡叫就要急着走。却不料福原寺的鸡都是周扒皮养的,喜欢半夜打鸣。四更天是凌晨1-3点,唐长老大半夜地就匆忙出来了。&br&&br&如果唐僧是往北走的话,断不会“迎着清爽,看着明月。”凌晨3点的月亮应该在西边,不会在北边出现。他一路望月而行,还是大路,唯一可能去的,只有位于河州城西南方向的河州-甘南道。他走错路了。&br&&br&可 怜唐长老一心向西,禅心无碍,却不辨路径,本要往北却直奔西南而来,沿着甘南道一路稀里糊涂地走到双叉岭。双叉岭就是龙首山,龙首山距离河州城四公里左 右,与“数十里远近“距离相阖。而且大路至此,一分为二,一去积石,一去甘南,以此二路分叉之特征,被称为双叉岭亦不足奇。&br&&br&唐僧在这里遇妖——活该你这么早起床,正是妖怪们最活跃的时候——被太白金星所救,引上大路。有意思的是,按照常理太白金星应该拨乱反正,告诉唐僧走北线才对。但从后面唐僧的遭遇来看,他却把唐僧引到了西北线,而不是北线大路。&br&&br&太白金星是神仙,怎么会犯错呢?&br&&br&太 白金星在临走之前,留给唐僧两句诗:“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孙悟空被压在积石山脉达里加山下,如果唐僧往北 走,根本就碰不到他了。所以神仙们处心积虑,在双叉岭略做手脚。“走上大路”四个字,指的是唐僧在双叉岭朝西北方向转向,被太白金星带上了西北积石屯兵道 的“正途”。只有这个路痴圣僧走上“正途”,取经故事才能继续发展。&br&&br&唐僧对此浑然未觉,开始沿着西北线移动。再看《西游记》里说的:“三 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岭之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这提供了两则信息:一是没有人烟,说明当年刘权屯兵处已然荒 废;二是“上了峻岭”、“路又不平”,说明唐僧已经越过了屯兵的河塬乡,西北线的官道到这里就到头了,前头全是山岭。《西游记》里说唐僧“牵了马匹,独自 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说明地势险峻,无法骑乘,正是这一段路途的真实写照。&br&&br&唐僧不知道,他不知不觉已经离开大道,正式进入积石山县、临夏县之间的积石山脉崇山峻岭里了。&br&&br&很 快唐僧在山中又遭遇猛虎,所幸被猎户刘伯钦所救。刘伯钦带着唐僧返回山庄,住宿一夜。从遇刘伯钦处到回刘家庄这一段路,基本可以断定他们没有向西,而是折 返回东南方向,因为刘伯钦自己说的:“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积石县是唐代的边境线,如果他们想还在大唐境内,只能往原路 返回或往东南走。唐僧不肯走回头路,那么只有东南一个方向可以选择。&br&&br&刘伯钦的山庄戒备很森严,“走出三四个家僮,都是怪形恶相之类”、 “只见那四壁上挂几张强弓硬弩,插几壶箭;过梁上搭两块血腥的虎皮:墙根头插着许多枪刀叉棒”。从这些描述可见,这个山庄颇有军屯遗风,刘家极有可能是当 年刘权的支脉后人,一身能斗虎的本事说不定就是隋军世代传下来的。&br&&br&这个山庄的位置,当在积石山县和临夏县之间,这一带有直岭、花岭、铜锣沟、雷机沟等等,沟壑纵横,符合书中“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的景象。&br&&br&唐 僧在刘伯钦的山庄歇息一夜,次日上路。“行经半日,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崔巍险峻” 刘伯钦告诉他:“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可知这两界山就是河州卫 国境的地理分界线。&br&&br&而这里,就是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了。&br&&br&这个地方地图上能查到么?能。&br&&br&以刘家庄为中心, 划一个半日路程的圆圈。我们会发现,在临夏麻尼寺沟乡境西北的海东地区,有一座达里加山,临夏州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共享。这里是临夏州的最高点,海拔最高 到4636米,号称河州珠穆朗玛。在达里加主峰东南有一处海拔4250米的天池,四周五峰联立,因此又称为五山池,又名雾山池,是大夏河支流老鸦关河的源 头。&br&&br&这就有意思了,如来镇压孙悟空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按照这个描述的话,五行山跟五峰池的地址是十分接近的。而达里加在藏语里,是“神山”的意思——藏民们供奉的密宗之祖,不正是释迦牟尼的法身大日如来么?&br&&br&也就是说,《西游记》里的五行山,应该就在如今的积石山脉达里加山中。当年唐僧解开封印以后,压制悟空的石匣山体崩塌,变成了一个天池。&br&&br&&/p&&p&书里也是这么写的。刘伯钦“登此山如行平地。正走到半山之中”,到了半山,两个人正在拜别,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来也!我来也!”正是孙大圣。&br&&br&仔 细看他们的行动:刘伯钦等走到半山,方才听到山脚下孙悟空的叫喊,然后三藏法师和刘伯钦牵马下山,才见到石匣里的大圣。可见孙悟空的石匣不在两界山东侧, 也不在西侧,而是在两界山的中间。惟有如此,刘、三藏才会登山到一半,才听见他叫喊,否则早在登山之初就发现了,何必爬到一半才下来呢?&br&&br&由此可见,两界山的山体是自中间断裂开来,形成一个M状。孙悟空的石匣并非位于山脚,而是位于M中底部,唐僧等人自东边登上,登到半山,听见孙悟空喊,继续前行,沿M的左侧斜线“牵马下山”,方才看到石匣。这时他们并不在两界山的两侧山麓,而是位于两界山中央凹陷。&br&&br&考察达里加山和五峰池的地质关系,我们可以知道,两界山=达里加山,五峰池=五行山。两界、五行并非是一座山。两界山是一个左右分裂的山架子,古已有之,而整个五行山则是要到如来镇压孙悟空时,才从天而降,落在两界山的裂口之上。&br&&br&那么五行山是何时落下来的呢?&br&&br&刘伯钦说是五百年前王莽篡汉之时。贞观十三年,是公元639年。500年前,那应该是公元139年,也就是东汉永和四年,汉顺帝在位。而刘伯钦言是王莽篡汉之时,那是公元九年,前后差着130年,估计是口儿相传记错了。&br&&br&永和四年是孙悟空刑期的第一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他大闹天宫被如来降伏,应该是永和三年的事。&br&&br&查《后汉书天文志》:&br&&br&(永 和)三年二月辛巳,太白昼见,戊子,在荧惑西南,光芒相犯。辛丑,有流星大如斗,从西北东行,长八九尺,色赤黄,有声隆隆如雷。三月壬子,太白昼见。六月 丙午, 太白昼见。八月乙卯,太白昼见。闰月甲寅,辰星入舆鬼。己酉,荧惑入太微。乙卯,太白昼见。太白者,将军之官,又为西州。昼见,阴盛,与君争明。荧惑与太 白相犯,为兵丧。流星为使,声隆隆,怒之象也。&br&&br&“荧惑西南,光芒相犯”,这是踢翻老君的炼丹炉;“流星大如斗,从西北东行,长八九尺, 色赤黄,有声隆隆如雷”,这是大圣盛怒之下一路乱打,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荧惑与太白相犯,为兵丧。流星为使,声隆隆,怒之象也” 这是大圣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三十六员雷部神将围着大圣,却不能近身。&br&&br&后汉书总结这段天象说:“辰星入舆鬼,为大臣有死者。荧惑入太微,乱臣在廷中。”妥妥的大闹天宫范儿。可见孙大圣在天庭这一通大闹,不光惊动了神仙,连凡人们都留下了一段华丽的天文记录。&br&&br&而辛巳的天文异象刚刚结束,马上在同一月的乙亥又出事了:金城郡(今永靖)和陇西郡(今临洮)发生了大地震。临夏,恰好就在永靖和临洮之间——不用问,这自然是五行山一屁股砸下来所引发的动静。&br&&br&然后从次年开始,孙悟空就被五行山镇压在如今的临夏积石山脉达里加山下,一直到五百年后遇见唐僧。&br&&br&五 行山飞来是在汉代,去唐年代久远,又缺少记录,只是故老口耳相传,慢慢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一座山来看待。等到了唐王征西定国时,准备划分国界。一般国界划分 的原则多以沟壑岭河为界,唐王看到这座山的M造型,觉得山体的中央凹陷简直就是天然的国境线,于是便以两界为名,彻底把两者混为一谈。刘伯钦说:“这山旧 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就是证据。&br&&br&至此,我们已经对五行山一带的地质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唐僧先入积石山脉,再登两界山(达里加山),登到一半,听到孙悟空的呼喊,寻到石匣(五行山)。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河州境内。&br&&br&发现这个缘由以后,我兴趣大起,决定再仔细查一查,结果发现,河州这个地方,跟孙悟空还挺有缘分的。《尚书.禹贡》云:(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br&&br&积石山脉又叫阿尼马卿山,藏语里是黄河之祖的意思,是黄河上游源头之一。大禹在这里开始治水,再正常不过。可见这临夏之地,还是大禹治水的起点所在。&br&&br&大家都知道,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有一件测量江海深浅的法宝,叫做定海神针铁,也叫如意金箍棒……&br&&br&巧了,孙悟空当年被镇压的地方,恰好也是他的兵器出世之地。&br&&br&这是不是有点太巧了?&br&&br&但巧合还不止如此。&br&&br&上 古之时,共工与祝融争位。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天倾西北,也就是说这不周山位于西北方向。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西北海之外,大 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可见到了山海经的时代,不周山仍旧存在,而这山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不 合”。&br&&br&不合,即是分裂;而且还特别高,可以视为天柱。西北方向同时具备这两种地貌特征的,莫过于海拔4636米的达里加山。“寒暑之水” 显然指的是黄河。黄河在河州这一段的走势,是走西北到东南的斜线,其西侧有积石山脉余脉,其东有烟墩山,与“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的 特征完全吻合。&br&&br&所以在五行山飞来之前,两界山(达里加山)在上古时代,很可能就是不周山。&br&&br&而围绕不周山最有名的传说,不是共工祝融,而是女娲补天。&br&&br&事实上,根据临夏当地民间传说,积石山脉的名字,根本就是来自于女娲补天。相传女娲在此补天,补天用剩下的石头堆成一座高大的石山。这些石头质地与天穹一样,还会随着日出日落变换颜色,所以叫做积石山。&br&&br&我们现在发现了,河州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是天地崩塌之处、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大禹治水的起点,还是孙悟空被镇压的囚笼。这些传奇故事怎么会凑到一处?这几者之间有何联系?&br&&br&女娲补天,把用剩下的石头堆在这里,形成积石山。这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识?&br&&br&中国最有名的石头,除了孙悟空,还有一块。而这一块,恰好就和女娲补天的故事息息相关。这就得引入另外一本与《西游记》齐名的名著《红楼梦》。&br&&br&《红楼梦》里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br&&br&这地方到底在哪里?还是要去山海经里找答案。《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日月所出” 大言,就是胡说,胡说即是无稽。于是通过大荒-大言-无稽这个坐标,可以锁定这青埂峰是在东海之外。&br&&br&等一等,这个地方,总觉得有些眼熟?&br&&br&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东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花果山上恰好也有一块感了灵性的石头。而且听听这花果山上那石头附近的景色,说“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青者,草色;埂者,堤坝,意即隄埂。明明白白就是青埂之意。&br&&br&于是事实很明显了。东胜神洲海外,即是东海之外;大荒之中,即是花果山;无稽崖青埂峰,则是灵石栖身之地。花果山的那块灵石,正是女娲扔在大荒山的那块。&br&&br&女娲不是在河州补天么?怎么又去了花果山呢?&br&&br&这里其实有一个误解。&br&&br&补天和炼石,是两回事,两道工序。就好比盖房子的时候,混凝土搅拌都是在别处配好,再送到工地来。&br&&br&《淮南子览·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鹰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br&&br&可见女娲那时候并不是只有补天一个项目,她的工程遍布九州。因此她不可能在每一处施工地点都就近设置原料配给,而是要采取一些更有效率的手段——建立一个大的物流中心,把所有原料都集中在此,分散供应。&br&&br&女 娲需要石料、需要鳌足,还需要大量的芦灰。其中鳌足比较难弄,必须要在东海才有,其他物资相对容易取得。花果山号称“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正是百 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可见石料丰富,而且植被丰富,制芦灰也非常便利;花果山又在东海之中,方便捕鳌。从全国救灾布局来看,这是最理想的物资 加工集散地。&br&&br&可见女娲是在花果山炼石,然后再搬运去河州两界山进行补天。虽然常人看来两地距离太过遥远,但对着眼九州的女神来说,并不太难。&br&&br&可是查《西游记》与《红楼梦》,花果山的石头,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而大荒山的石头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两者大小完全不同,岂不是矛盾吗?&br&&br&这其中必有波折,而这个波折与后面的传说大有关系。&br&&br&女娲炼石,显然是在石猴出世之前。《红楼梦》说青埂峰下这石头,“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可以“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就是说它不光可以变化,还会走动。&br&&br&有灵性,说明它这时候变得跟人一样,心态也与人心一般无二。这石头本来就是一腔愤懑,“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如今能走了,按照人的心理逻辑推断,它第一个地方,会去哪里呢?&br&&br&显然是不周山。它没机会去补天,那么去看一眼补天之地,也算是能够稍微弥补一下遗憾。就好像现在的学生,就算没考上北大,好歹亲眼去看一眼也好。&br&&br&于是它就跑到不周山(达里加山),恰好赶上大禹治水,正为缺少一件“能大能小”的量器而烦恼……&br&&br&我小时候听女娲补天的传说,一直有一个疑问。石头炼出来的,都是岩浆,怎么能够用来补天呢?&br&&br&任何神话,反应的都是同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和技术能力。神祗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其现实基础。后羿射日,代表了弓箭的利用;周穆王见西王母,代表了马车的兴盛;龙王的传说,则是先民迈向海洋的想象。女娲炼石,应该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折射。&br&&br&但 没有一个人类文明会无聊到把石头炼成岩浆,因为这没有意义。所以,我认为女娲所谓的“炼石”, 炼的不是普通石,而是铁矿石。女娲搜集石块焚化补天,实际上是一个金属冶炼的过程。古人最早掌握的是块炼铁,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将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海 绵铁,再经锻打成形——这和女娲炼石的步骤十分相似。&br&&br&也就是说,这块无才补天的“灵石”其实是一块铁矿石,它的特征是五彩晶莹。大自然中有一种针铁矿,水合铁氧化物,颜色很丰富,由黄褐色到红色都有,色彩斑斓,从前还被人当作颜色原料使用,在古人眼中当得起“五彩”的名号。灵石应该就属于这一类。&br&&br&这只成精的铁矿石虽然没资格去补天,但经过女娲的冶炼,它变成了一块上好的熟铁。这么一块好材料突然跑到积石山去,遇见大禹,试想治水急缺材料的大禹会怎么选择?&br&&br&不过大禹收复原石也着实费了一番手脚。&br&&br&在唐代笔记《戎幕闲谈》里,记载了大禹在桐柏山与“形若猿猴,缩鼻高额”的淮涡水神无支祁大战。《闲谈》里面提及无支祁有一项特长:“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这个功能与金箍棒是一样的。&br&&br&这条线索说明,无支祁实际上就是金箍棒。可以推想当时的情景:原石抵达积石山,被大禹看中,想要拿他去“辨江淮之深浅”,却遭到了顽强抵抗。他们从积石一路打到淮河,原石化身为淮涡水神无支祁,“惊风走雷,石号木鸣”,最后大禹费尽手脚,才把他压服,镇在龟山之下。&br&&br&不 过大禹并没把无支祁留在龟山很久。《西游记》借龙王之口说得明白:“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可见,很快就送到太上老君那里进一步加碳锻炼,直到从熟铁变成镔铁,也就是钢,才拿来打成棒子,用来测量深浅。而正因为它的材质是针铁矿,所以才被命名为 “定海神针”而不是什么“定海神柱”或“定海神棍”。&br&&br&不过大禹应该没有把材料都用完。&br&&br&《红楼梦》里灵石原矿是“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是个长立方体。再看孙悟空出世时的灵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出铁率低得惊人,也不知道老君的炉子是怎么烧的,兜率宫里贪渎了多少。&br&&br&可怜化身无支祁的原石,大部分精华被淬炼浓缩成了金箍棒,只剩下一块小石头幸存下来,得以返回花果山,孕育出一只石猴。&br&&br&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孙猴子见别的都不趁手,只是金箍棒一见如故。而那金箍棒别人多使唤不了,唯独孙悟空他能随口指挥——盖因两者根本就是一体所出。&br&&br&关 于孙悟空不是石猴而是铁猴的证据很多。孙悟空被二郎神擒住以后,刀砍斧剁,雷劈火烧都拿他没办法,最后还是太上老君出了个主意:“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 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完全是炼铁的口吻。然后老君又建议说“不 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这说明他已经想起来了,自己曾经把原石炼成金箍棒,如今故伎重演,炼这矿渣 又有什么难的?&br&&br&孙悟空一进炼丹炉,躲在有烟无火的巽宫位置,熏出个火眼金睛。他对地形如此熟悉,自然是因为曾经进过一次的关系。&br&&br&等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如来吩咐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也是看穿了他其实是铁矿石成精,要给他大补。&br&&br&高老庄孙悟空抓了猪八戒,吴承恩还插了一首诗:“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把孙悟空比为五行中的金,意指再明显不过。&br&&br&我们更不要忘记,早在《西游记》之前,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孙悟空原型,就是叫做“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br&&br&种种证据都表明,孙悟空和金箍棒是同源所出,女娲补天遗弃的铁矿石成精。&br&&br&但这时候,另外一个矛盾就产生了。&br&&br&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说这块灵石化为石猴,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红楼梦&里却说那块灵石后来化为通灵宝玉,被一僧一道携去了凡尘。&br&&br&一块灵石,如何能有两种下落呢?&br&&br&要知道,第一个拜访五行山的和尚不是唐僧,而是一个叫昙河迦罗的人。&br&&br&昙河迦罗是印度律学大师,自西域前往中土传教。他在曹魏嘉平二年(250年)抵达洛阳。昙河迦罗是从西域过来的,到洛阳最快捷的路是从走西宁-永靖-枹罕-陇西-长安一线。枹罕(河州)是他必然会经过的地方。&br&&br&昙河迦罗来到洛阳以后,除了译经以外,还在白马寺设戒坛,建立羯磨法,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洛阳有一个僧人率先登坛受戒,成为汉家沙门第一人。&br&&br&顺带一说,这人姓朱,俗家名士行,受戒后的法号是八戒。&/p&&p&&br&朱八戒同志在十年以后,从雍州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至敦煌,直抵于阗国求取真经。巧的是,朱八戒想求的经,叫做《大品般若》,乃是大乘佛经的重要典籍。在于阗 国,八戒抄录了《大品般若》梵本九十章六十万字,本打算带回洛阳。但小乘教派的僧侣横加阻挠,游说国王禁止,生怕大乘传到中土发扬光大。八戒大怒,把抄本 扔到火里,说火不焚经,即见佛法。结果抄本在火里丝毫未损,国王无奈,只得应允。八戒弟子把它千辛万苦送回中土,译成汉言,起名《放光般若》——当然,这 是后话了。&br&&br&就在昙河迦罗路过枹罕的同一年,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br&&br&蜀汉卫将军姜维在这一年突然进攻西平。当时征西将军郭淮刚刚卸任,新上任的雍州刺史陈泰在从陇西到西平之间布置了一条绵密的防线,防线的核心就在枹罕。姜维带兵不多,只有一万多人,结果不克而归。&br&&br&当时在枹罕魏军的阵营里,有一个叫张盛的年轻人。这人来头不小,是张道陵的后人,张鲁的第三子。&br&&br&张 道陵在汉中创五斗米教,称正一天师,做《老子想尔注》,始称教内修行体道者为“道士”。张道陵死后,天师之位传至张衡,再至张鲁。张鲁降曹,五斗米教遂冲 破汉中一隅,扩散到中原地区。张鲁去世,其子张富(又名张滋)继嗣。他的四个弟弟张永、张盛、张溢、张巨,都在曹魏有官职。张滋继承的是张鲁的爵位,而宗 教上面的衣钵,则被张盛继承,成为第四代天师。&br&&br&一僧昙河迦罗,一道张盛,两个人在嘉平二年齐聚枹罕。而这时候,孙悟空在枹罕境内的五行山下已经压了一百一十四年。红楼梦里所说的“一僧一道携石远游”,与此相合。只不过在地点上有些含混,误把“补天”处的积石山和“炼石”处的花果山混为一谈了。&br&&br&积 石山脉真是这块灵石的克星,它在这里一未得选入补天之列,又被大禹炼去了大半菁华。如来选择把孙悟空镇压在此,显然也是存了借用此地的运势克制猴子的念 头。但这样还不足以放心,所以释教与道教联手派出了昙河迦罗和张盛,又去了一趟五行山,故意说些红尘中荣华富贵,让顽石动了心思。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云 云,全是马甲。&br&&br&经过一番唇舌诱惑,释道两家的目的最终达到了。那石灵不知是计,以为两位仙师要帮自己恢复自由,毅然留下孙悟空的肉体在山 下受刑,自己跟着这一僧一道下了山去。《西游记》虽未明言此事,却用了两句诗隐晦表达其中关节:“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可见这时候的孙悟 空,灵与肉分开了。&br&&br&其实昙河迦罗和张盛带走的,不是什么“善根”,而是“恶根”,说的再明白点,是孙悟空的戾气。只有先去除孙悟空的滔天戾气,才能保证他乖乖跟唐僧西去。&br&&br&这 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唐僧遇见的孙悟空,暴戾之气大不如前,即便是偶露不耐,也是残余性情使然,稍加念咒即可平服。但这一灵肉分离的举动,也并非是全无 代价。戾气一去,战意也随之低落,结果导致曾经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实力急遽跌落,在取经路上经常拿一群山精兽怪毫无办法。&br&&br&若是当年的齐天大圣,哪用得着十四年功夫才把唐僧护送到西天?如来和天庭为了维稳,也只能选择忍受低效率的基层执行力度了。&br&&br&围 绕这个分离出来的戾气石灵,道教和释教做了一个交换——释教放弃对石灵的控制,相应的,昙河迦罗前往洛阳开创了沙门戒律,让佛法在中土更加广大。而得到石 灵的孙盛则在永嘉年间南渡,携印剑经箓来到鄱阳郡中的龙虎山里隐居,开创正一道龙虎宗。那块代表了孙悟空“戾气”的石灵,也被存放于此。&br&&br&从此历代张天师,即以龙虎山为祖山,代代相传。后来到了北宋嘉佑三年,洪太尉去龙虎山去寻天师,此时是30代天师张继先在位。洪太尉妄自尊大,发现山中有一处伏魔殿,非要开门,结果在里面发现一块石碑。他掀开石碑,误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br&&br&《水浒传》是怎么描述当时情景的呢?“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br&两句单独看,都没什么特别奇怪的,但如果把巨灵神和不周山的典故并列,唯一的重合点,即是孙悟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明显暗示,此石碑与孙悟空有着莫大的关系。&br&&br&这块石碑,自然就是当年被张盛带回龙虎山的戾气石灵。张继先解释来历时说:“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这个“洞玄国师“指的是第十四代天师张慈正,在位跨越大唐太宗、高宗两朝。&br&&br&张盛带石进山是西晋永嘉年间,这么多年都平安无事,为何到了张慈正时代才想起来要封锁魔王呢?&br&&br&那自然是因为孙悟空在贞观十三年出世,惊动了与他同气连枝的戾气石灵,于是后者在同一时间也试图离开龙虎山,它成功了。成功逃脱束缚的它化身成了一头六耳猕猴,直奔取经队伍而去,引发了真假孙悟空的故事。&br&&br&如来在真假悟空之争时曾讲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说的就是当年孙悟空一分而二灵肉分离的掌故。这六耳猕猴正是悟空心中的戾气所化,两者本为一体。&br&&br&对 此,明末董说的《西游补》里说的更明白:“老人道:“大圣,吾叫做孙悟空。”行者道:“我也叫做孙悟空,你又叫做孙悟空!一个功劳簿上,如何却有两个孙倍 空?你且说平日做些什么勾当来,等我记些事实罢 了。”老人道:“若问我的勾当,也怕杀人哩!五百年前要夺天宫坐坐,玉帝封我弼马温做做。齐天大圣是我,五行山下 苦一苦,苦一苦,苦得一个唐僧来。”行者大怒,道:“你这六耳猕猴泼贼!来耍我么?看棒!”耳中取出金箍捧望前打下。 老人拂袖而走,喝一声道:“正叫做自家人救自家人,可惜你以不真为真,真为不真!”突然一道金光飞入眼中,老人模样即时不见。行者方才醒悟是自己真神出 现,慌忙又唱一个大喏,拜谢自家。”&br&&br&这一段故事,把两者的关系分剖的明明白白。所谓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的真神、是他心中所存的戾气。&br&&br&我们之前考证金箍棒与孙悟空的关系,也是一体。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六耳猕猴化身成假孙悟空,却能与真悟空的金箍棒抗衡,盖因此三者系出同源,俱是无支祁连一体所化之故。&br&&br&六耳猕猴在取经路上险些酿成大祸,幸亏如来及时出手,让它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碎成一百零八块散碎石片。唐僧师徒继续西行,而这些散碎石块则被如来遣人送回龙虎山。&br&&br&&b&本 来压制悟空是释、道两教联手所为,如今道教失察走了魔王,反被释教解决,道教失去面子不说,弘教的主动权也因而丧失。是以大唐自太宗以降,崇佛之风日盛, 几十年后彻底压过道教——如来当初不让昙河迦罗争石,故意让道家张盛保管戾气石灵,无疑是早就算到了这一步。取经只是幌子,谋取中土佛权是真。&br&&br&戾气石灵被送回龙虎山以后,惹出祸事的张天师不敢掉以轻心,建起伏魔殿,把这些碎片死死封住,历代不许开启。直到洪太尉出现,这些石灵才挣脱而出,又酿成一番大祸事。道教好不容易经营出一个崇道的宋徽宗,生生又被这一意外事故搞乱了局面。&br&&br&这 一百零八魔王闹了一段,相继感神归位。道教到了这时节,方才明白如来的用意,自然不敢再把它留在龙虎山,干脆把碎片重新熔炼一起,炼出一个混世魔王,在释 教默许之下送入凡间应劫。等到劫数满了,一僧一道再次出现,把它回到花果山青埂峰下的本源之地,故意在石上记录下一段凡间经历,前面嫁接补天缘由,中间一 大段经历俱被删削,好教世人以为这石灵自补天被弃以后一直在这里,不曾离开,而真实经历再再无人知晓。&br&&br&在空空道人降临之前,《红楼梦》言 这石头经历所谓“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其实就是指它数次化形遇劫的离奇经历:一世为女娲之石,落选补天应劫;二世为水神无支祁,大战禹神应劫;三世为定海 神针,炉中熔炼应劫;四世为齐天大圣,五行山下应劫;五世为戾气石灵,灵肉分离应劫;六世为六耳猕猴,惨遭棒杀应劫;七世化为一百零八魔王,神聚蓼儿洼应 劫;直到第八世才变成通灵宝玉,荣国府家破人亡应劫。&br&&br&空空道人见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记载着木石前盟金玉良缘,自以为得了真传,实是买椟还珠,只取走了悬幌虚饰,殊不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八字后头,才藏着偌大的故事哩。而那通灵宝玉上镌刻的“莫失莫忘”,想来该是石灵记忆被篡前喊出的最后希冀吧?&/b&&/p&&/blockquote&&br&祥瑞御免。
亲王揭开了隐藏的真相…… 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将他镇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解开封印,他才恢复自由,从此甘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五行山是《西游记》的大关窍,到了这里师徒相认,西游记才算是正式开始…
&strong&秉着音美、形正、意善的起名原则,我先从姓名学角度分析,不仅罗列案例而且结合姓氏加以分析。&/strong&不过笔者对中药了解不多,所以希望对中药很了解的朋友做补充。&br&&br&依照惯例,所有图片为png格式,供流量控放心阅读。文中正常字体为普通分析部分,黑体字为重点推荐或重要提示,下划线为不推荐部分或反面教材。我先从笔画少的开始分析。&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64f5d79d50ee59be72f96f38843da77_b.jp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64f5d79d50ee59be72f96f38843da77_r.jpg&&&/figure&第一张图里可供起名的中药名实在不多,像“人、卜、儿、八”这些字都是在起名中极难用的字,“刀、干”这种字戾气略重,不宜用于起名,“大、小”会显得格调不高,“川”字用尾不用中,“马”字用首用不尾,这么算来剩下的实在不多了。&br&接下来就是可供借鉴的部分了。&br&&ul&&li&广白:简洁明快,可用于“任、何、陆、赵”等左小右大结构的非一声姓,不宜用于“王、丁”等简姓和“欧、左”等字形开口朝右的姓。&/li&&li&川柏:川字放中间会影响整体字形一般慎用,但这个名字意象实在太好,所以还是可以用一下,宜用于“冯、陆、杨、孟”等笔势明朗的姓,不宜用于一声字姓、“王”这样横多竖少的姓和“周”这种和“川”走势相近的姓。&/li&&li&马蔺:马字用首不用尾,所以此名仅供马姓考虑,用于起单字名。此名的好处是格调高,缺陷是蔺字字形略直,会和马姓的跃动感形成鲜明反差。&/li&&li&&strong&子苓&/strong&:上图最佳,百搭名字,首先推荐。需要注意的是,用子字时最好不要和姓能组成词,李姓和胡姓属于这种情况。不过王子、李子、凳子等也不算什么坏意象,&strong&而孙姓就不要考虑这个名字了&/strong&,子苓的格调会被孙姓完全破坏掉,孙姓不宜考虑任何接子字的名字。特殊提一下孟姓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否则三个字都朝左会有三个小兵端着枪排成纵队前进的即视感。&/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94bbf555a39bdd9df3466e8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94bbf555a39bdd9df3466e8_r.jpg&&&/figure&&br&&ul&&li&天冬:简洁,格调高,但适用性不强。适用于“白、吴、文”等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意象刚健、飘逸或严肃的姓。&/li&&li&天龙:本是好名,但用户过多显得俗套,最好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罕见姓。&/li&&li&方海:简洁明快的好名字,而且用户并不太多,可供很多姓氏考虑。最适合“陈、郑、蒋、沈、韩”等较为严肃的姓,不宜用于“王、梁、杨、张”等ang韵姓和笔画较少的姓。方姓取此单字名效果一般,无亮点也无硬伤。&/li&&li&文元:简洁而意佳的好名字,适用度极高,格调一般,&strong&姚姓勿用&/strong&。&/li&&li&玉竹:意象和字形都不错,音韵尚可,格调一般,适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王姓等字形与玉相近的姓和叶姓等声母为y的姓。&/li&&li&云苓:总体上说没“子苓”好用,但对于李、马、陶等姓来说比“子苓”好用,马姓接子字不太好,接云字简直是标配。&/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3959ebd63d7fbc1a34011e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3959ebd63d7fbc1a34011e_r.jpg&&&/figure&&br&这张图里可用的名字真不多,“艾”是起名常用字,但这三个显然不好用;“竹、芷、苏”这些字都不错,但搭石字和白字显然不是最适合的,总之这些名字不是首字不好用就是末字难用……但也可以多说两句。&br&&ul&&li&白芨:白姓可起此单字名,格调不错。&/li&&li&半夏:算是这些名字里最好用的,但”半“字毕竟不百搭。适用于”刘、陈、徐“等笔画较多的二声字姓。&/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7bf238df97cd4d572b8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7bf238df97cd4d572b8_r.jpg&&&/figure&&br&这张图里可用的也不多,“血、肉”这种晦意字是一定不能用的,“地”字也算了,起到名字里会有“伏地魔”的即视感,“竹茹”等名字音韵实在太差,不做推荐,请注意加下划线的是我提醒慎用的。&br&&ul&&li&&u&朴硝:&strong&不要认为这个名字好用,这个药材的正确读音是po xiao&/strong&而非pu xiao。所以要起一个读音为pu xiao的名字的话最好别用硝字,换成霄字较好。&/u&&/li&&li&&u&百合:意象本来不错,不过未来五十年内还是慎用吧,本来格调就已经被拉低了,最近还被添加了一些容易被人想歪的意象。&/u&&/li&&li&合欢:何姓起单字名“何欢”不错,其他姓氏起此名效果一般。&/li&&li&决明:&strong&决字戾气重不好用&/strong&,这里提出这个名字是建议换掉决字,改成“觉明”效果会好很多。&/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f7f0f855c3feed9eec3_b.jpg& data-rawwidth=&711&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f7f0f855c3feed9eec3_r.jpg&&&/figure&&ul&&li&苏木:其实比苏叶好用,适用于“陈、罗、唐”等意象偏正的二声字姓。&/li&&li&杜仲:适合杜姓起此单字名。&/li&&li&远志:意象很好,算是百搭,但问题是用户过多,格调不高。&/li&&li&沙棘:沙姓单字名可以考虑,其他姓氏起名最好不要放沙字在中间。&/li&&li&灵芝:本是名贵药材,不过用于起名的话太有名反倒会拉低格调,音韵不错,简体字形不错,适用于四声字姓。&/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dfcddec9b43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dfcddec9b43_r.jpg&&&/figure&&br&&ul&&li&青黛:意象不错,其实效果一般,适用于意象偏婉约的二声字姓。&/li&&li&京墨:很容易被忽略的好名字,注意“京”字的搭配,最好不搭“刘、唐、余”等姓,适合搭意象偏儒雅、字形不对称的二声字姓,所以“徐、梁、韩、冯、袁”等姓是不错的选择。&/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eea320f7299bda119b0bc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eea320f7299bda119b0bc_r.jpg&&&/figure&&br&看到这里就需要特殊提下了,&u&珍珠、茯苓、茴香、胡椒这些常用的名词要慎用于起名&/u&,免得落入俗套,再说孩子晒黑了绰号变成黑胡椒怎么办……&br&&ul&&li&南星:用字普通而不失格调的好名字&strong&。“星”字现在是一个被低估的常用字,其实搭配得当非常好用&/strong&,配南字算是妙笔。起这个名字要注意搭配意象开阔明朗的姓氏,如”张、郭、潘”等姓,不宜配意象婉约的姓和二、三声字姓,女孩慎用。&/li&&li&厚朴:意象偏朴实、谦和的好名字,音韵百搭,只要不搭“候、楼、柳”等ou、iu韵的个别姓氏即可,缺点是厚字的厂字框太扎眼,如果看着不顺眼可以考虑换成后字。&/li&&li&香茹:意象不错,但论格调的话还是“相如”高些。&/li&&li&贯仲:不介意孩子被起外号叫“观众”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名字,既刚正又古朴,很适合男孩子,音韵略蹩嘴但百搭。&/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fd0169cae11b184b7b0fe26dfa7973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2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fd0169cae11b184b7b0fe26dfa7973_r.jpg&&&/figure&&br&这页确实乏善可陈,妙字基本被配坏了,有些戾气重的一定不能用,海龙意象不错但却是俗名。&strong&有知友说浮萍是个好名字,我实在不敢苟同,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起轻飘飘的乃至轻浮的名字,最好也不要触及飘零、飘逝、流离等意象,免得孩子长大后不满意乃至自卑。名字动则须如鲲鹏般有力,静则宜如日月般永恒、如松柏杨柳般植根或如藤蔓似有枝可依,切莫动而无力、行而无向。&/strong&&br&另外我还注意到这里有个名字叫“通天”。这令我想到我在之前的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们对于不同的姓名会有不同的看法吗? - 林江仙的回答&/a&提到的,&strong&高调、浮夸的姓名会引起大众反感,&/strong&一个简简单单的帅字尚且会引起半数以上人的反感,更何况是像“通天、神明、大帝”这种名字。而且将“天”字用于末字时最好前承一个接地气的字,以避“登天”之嫌。&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66cca297c2bc32bcca9675_b.jp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2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66cca297c2bc32bcca9675_r.jpg&&&/figure&&br&这页的情况比上页好一些,简单分析一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黄字不中置,但可用同音字替换;&strong&野字不是不能用,使对了会有奇效,用“野”字的至妙之处在于前承明亮字后接毅重字&/strong&,如“光野、新野、野正、野承”等;虫字旁的字除“蝶”等极少数字外一律不用;&strong&鹿、羊、虎等褒义动物可以用于名字中,但切忌物象化,涉及动物名称时要注意搭配,使名字尽可能地产生正面的抽象意象&/strong&,避免形象化,也就是说,涉及器官、食材、代谢物质的字和相关同音字是不适合搭配涉及动物名称的字的,上面的鹿角和鹿茸明显是反面例子,正面例子有“鹿白、松鹿、骏虎、虎城”等。&br&&ul&&li&黄柏:黄姓可用此单字名。&/li&&li&菖蒲:建议将“菖”字替换为“昌”字,搭配非ang韵的二、三声字使用。&/li&&li&菘蓝:意象不错,可搭配非一声的单体或左右结构字使用。&/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3b70dab4fa65c47e1d4_b.jp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3b70dab4fa65c47e1d4_r.jpg&&&/figure&&br&&ul&&li&&strong&紫苏&/strong&:这是一个众推名,意象、字音、字形都不错,但未来面临流俗的可能。此名适用度很高,不适用于王、李、孙姓,最适合笔画数适中的二、四声字。&/li&&li&紫芝:音韵契合不佳,没紫苏好用,但格调略高一些。&/li&&li&紫苑:较紫苏明快一些,适合张、何、韩等温婉度适中的姓氏,不宜用于马、高、牛等奔放型的姓氏。&/li&&li&寒水:气势偏冷的名字,需要注意姓氏搭配,尽量搭冷热度适中的姓氏,如张、郭、冯等,避免搭配李、朱、庞等热型姓,宋、白、严等冷型姓和,高、钟等增势姓。&/li&&li&檀香:檀香是个好意象,但香字势必影响格调,将香字替换为“相、湘”等字效果则会好很多,改成哪个要看姓氏。若姓氏为王、于这种结构简单的字,用湘字好些;若姓氏为笔画数目适中的字,可以考虑用相字;姓氏笔画数太多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音韵上问题不大,除了带an韵的韩、谭、栾等姓和带t的唐、陶等姓都没为题。注意要避开动物谐音姓。&/li&&/ul&&br&二字药材名就分析到这里,资料不全,如有重要遗漏欢迎在评论区里提醒我补充。接下来分析三字的。话说三字药材名里面可用的更少,而且不好全用,我简单说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2d6f60cc1dc72d6c001cfeec5658cf5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2d6f60cc1dc72d6c001cfeec5658cf5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16db0b3dbf9_b.jpg&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16db0b3dbf9_r.jpg&&&/figure&&br&&ul&&li&山道年:&strong&道年二字可用&/strong&,此名典雅而古朴,适用度高,最适合张、周、郑、谢等风格古朴、气质相配的姓氏。这种名字可能会显得老气,所以还是最适合有文化底蕴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喜欢可爱风的家长不太待见这种名字。&/li&&li&川木通:木通二字可用,宜配一声字姓,郭姓神配,也可搭苏、安等格调优雅的姓氏。搭配高、周等姓氏时最好将“木”字改为“沐”字,以免字形呆板。&/li&&li&小叶朴:叶朴二字可用,吴姓神配,简体字区最好搭上下结构字的姓,二、四声为佳。叶姓不建议取此单字名。&/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daca306ec65dbb9eabbc3f_b.jp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daca306ec65dbb9eabbc3f_r.jpg&&&/figure&&br&&ul&&li&文冠木:文姓可直接取此名,其他姓氏冠木二字可用,梁姓神配。&/li&&li&&u&水蔓菁:蔓菁二字太复杂,意象虽好但不推荐用。&/u&&/li&&li&四方藤:方藤二字可用,宜搭配笔画较多的姓氏,不配ang韵。&/li&&li&&strong&四季青&/strong&:季青二字简洁明快,很适合用在名字中,百搭,最适合宋、蔡、范等风格典雅的姓,若姓氏笔画较多可将“青”字换为“清、卿”等字。勿配李姓,勿将季改为继。&/li&&/ul&&br&后面的图片信息含量不高,所以不贴了,仅从中总结一些可供借鉴的。&br&&ul&&li&冬凌草:冬凌二字可用,风格偏冷,需要搭配温度适中的姓氏。&/li&&li&素馨花:&strong&素馨&/strong&二字可用,素是高俗字,馨是庸雅字,二字搭配到一起正好各显其长。这个名字风格清新明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和一些婉约风比较难驾驭的姓氏。当然涉及鲜花的名字就不要往牛马上贴了,这里我要说的是胡姓,素字是连接奔放型姓氏和婉约型尾字的极佳媒介。&/li&&li&徐长卿:最有典故的药名。传说文人门客徐长卿亲采一味草药为宋太祖赵匡胤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老胃病,却说不出此药之名,于是宋太祖将此味药材命名为徐长卿。实际上此药别名寮刁竹,并非一个好意象。但美好的典故似乎比潜在的意象更重要,人们依然喜爱这个名字。我也很高兴能将这个名字作为本文的收笔之处。&/li&&/ul&&br&&strong&终于写完了,先感谢题主,提出这样一个好题目,激起我的灵感,让我不邀自来又写了这么多。&/strong&&br&&strong&最后再谢谢诸位读者,做这些分析算是把我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如果觉得有趣有干货请点个赞。若真的看上其中某个名字尽管去用,谨慎一些,参考上面提到的建议,勿错配姓氏就好。&/strong&公共平台或媒体需要转载还请事先联系。&br&&br&---------------------------------------------------------------------------------&br&做一个小补充。一些知友看了这篇文章后吐槽自己的姓氏不好起名,其实这是误会,不好起名的姓氏很少,常见的这些姓氏都是好起名的。产生这些误会的原因不是在于这些姓氏不好起名,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起文中提到的这些名字,最典型的就是李、王、孙、黄、朱、牛这些姓氏。&strong&这些姓的共同特征是意象明确、色彩浓厚、生活常用、容易让人产生联想&/strong&,并不适合搭配中药和各种花花草草的名称,&strong&确切地说,这些姓氏不宜搭配描述形象事物的文字,更适合搭配表意抽象的文字。 &/strong&李清照、王羲之、孙伯符、黄庭坚、朱常洛、牛僧孺 这些名字算是这些姓氏起名的典范,实际上,现代这些姓氏与悦、雅、宏、博等表意抽象的流行字字搭配也能取得意象和谐的效果,只是格调上要差一些。&strong&而刘、赵等表意不明的姓氏,反倒更适合搭配表意形象的文字,&/strong&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很多刘姓的好名字里都会有带草字头或木字旁的字。&strong&张、陈、宋、蒋等姓氏有表意,但不容易引人联想,算是表意程度适中的姓氏,这类姓氏是百搭的,既适合搭配形象意象,也适合搭配抽象意象。&/strong& 希望大家看了这些会对姓名搭配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秉着音美、形正、意善的起名原则,我先从姓名学角度分析,不仅罗列案例而且结合姓氏加以分析。不过笔者对中药了解不多,所以希望对中药很了解的朋友做补充。 依照惯例,所有图片为png格式,供流量控放心阅读。文中正常字体为普通分析部分,黑体字为重点推荐…
可以成体系,留坑,现在开始写,一向对一楼的封神体系和其他楼所说的道教神话不感兴趣,二楼等了好久还没有填坑,手痒就先开始写了,我认同的中国古代神话是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及少量吸收后世神话作为补充的洪荒体系。长文慎入。&br&&br&——————————日第一次更新————————————————————&br&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br&&br&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br&&br&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b&神话时代&/b&,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b&英雄时代&/b&,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br&&br&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br&&br&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br&&br&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br&&br&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b&雷神&/b&,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br&&br&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b&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b&,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br&&br&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b&三皇 &/b&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br&&br&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br&&br&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们发明了修炼的法门,后来都搬到了西边的昆仑和东边的蓬莱三岛。现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交合的后代无误,至于伏羲和女娲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被昊天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咦,女娲不是捏泥土造人吗?这种说法仅见于《风俗通》,是孤例,不予采纳,在多数文献里和出土文物都证实了是伏羲和女娲结合成为人类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说法应该和小时候妈妈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道理,小羞羞的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br&&br&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风姓部落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尝遍了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医疗,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神农和炎帝其实是两个人,后世常误以为是一个人,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而已。史记中已有暗示:“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意为神农的后代治理已经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黄帝的敌人。《史记封禅书》明确指出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的炎帝显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写“炎帝神农氏”的文献,意为炎帝出于神农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农。&br&&br&接下来就到了五帝时期,五帝是哪五帝呢?这里采用《吕氏春秋》的说法: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黄帝-轩辕,北方玄帝-颛顼,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嚣。注7&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72cde55d44c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72cde55d44c_r.jpg&&&/figure&我猜测太昊和伏羲并非一人,应当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没有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佐证,只好依旧当做一人,太昊伏羲修炼成圣后,昊天上帝册封他为青帝,掌管东方,历经女娲和神农两个部族的长期统治之后,神话时代的主线故事——三次神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正式展开!&br&&br&话说太昊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少典,少典虽然没什么光辉事迹,却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囧rz,给大神跪了)注8。黄帝继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继承了神农部落,居住在姜水,该部落有个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黄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两次神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br&&br&阪泉之战,《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手肘部疼痛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