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3级口译 英语口译综合能力三级听不懂 实务记录的速度跟不上语音速度 能听懂 谁告诉我怎么练啊

CATTI相关&一些翻译技巧
没有加入小组
我之前一般用本子,现在就在扇贝口译网上翻翻,记录翻译量是个好主意啊,mark 一...
我觉得是中学写英语写伤到了,还好不用写作文。这个的话就到考前买本真题来做做,差不多能过就好了。我觉得综合真要说还是词汇和阅读的考试,像这样不时翻译翻译文章就都有练到了,真题主要就是熟悉题型和控制时间
没有加入小组
唐唐啊,她们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啊,就算是我复制前面的话故意刺激她,那也得有个动...
和为贵。没事就好。补偿你一小下。
翻译的原则。
作者:Epizza    来源:新东方
翻译的原则
1.总的原则
(1)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
  (2)翻译不可太拘泥。拘泥、刻板的翻译因死守原文语言形式而损害了原文思想内容。好的译文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能够直译尽量不意译
  (4)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理解后表达。现就这一点作进一步论述。
    2.结合英文写作特点对语言进行整体理解首先
  英文段落的首句一般为topic sentence,然后展开说明。展开的写法有多种,可分可总,可下定义,可同义重复,可以代词复指等。利用这一技巧,先通读全文,便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时就能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其次,就具体而言:
  (1)对词的理解可以从构思法、词的搭配关系和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
  (2)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句子的内在逻辑、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组成等方面来实现
  (3)对于长句,可采用如下译法:
  顺译法:按照原文顺序译
  逆续法:顺序与原文顺序相反
  重复法:重复前一个词
  分译法:一个句子分成几个部分来翻译
  括号法:在译文后加括号进行解释和说明等
  终合法: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3.表达
  正确理解原文后,还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用规范的汉语表达出来。这些技巧有:
  (1)增词法。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词语,如名词等
  (2)减词法。根据汉语习惯,删去一些词
  (3)肯否表达法。原文为肯定句,译成汉语是为增强修饰效果,可以译为否定句。
  (4)变换法,名词译成动词或动词转译成名词等
  (5)分合法。一个长句可分成若干部分来译,或者把原文的几个简单句用一个句
子表达出来。
  (6)省略法:两种语言由于存在差异,表达时不可能总是对等,经常可以省略一
些词和句子成分,如英语中的冠词汉语里没有,译时可以省略
  4.应试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1)词的指代问题要搞清楚
  (2)汉语知识的应用,如修辞等
  (3)部分否定和否定重点。部分否定,如 否定重点,如I don"t teach because I have knowledge. (我并非因为有知识才去教书) 。否定重点为 because, 而不是teach。
  (4)虚拟语气。这种语法现象有时并非只表示字面意思,它经常有感情色彩,译时要注意。
  (5)要认真地通读全文,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句意,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5.核对原文
  既要核对译文是否准确、通顺,还要注意关键词的采分点。同时不要忘记全文结构的表达,这部分还有0.5分呢。
1.直译意译互动,但侧重于意译。
  四六级英译汉试题中,一般句子能直译出来,但为了达到“准确”的标准,考生在把握了句意,安排好了句子结构基础上,若选用意译,其效果更佳。
例(1)Even a skilled writer probably could not describe all the features that make one face different from another.
解析:此句中“make one face different from another”, 若直译则译为“区别人脸的”。这在汉语表达中不够“准确”。因此考生可根据上、下文(或句),采用意译:即使是最老到的作家也很可能不能描述出不同面孔的区别所在。
例(2)In the 1880s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lard sharply divided between the immensely wealthy and the very poor.
解析:此句中对“sharply divided between the immensely wealthy and the very poor”若采取直译法,则成了大白话:“分成极富的和极穷的”。若意译为“贫富悬殊极大的”,则显得通顺、准确。
注意词义的精选和引申。
  英语中的单词一般都有多种意义,不同的语境、词汇搭配关系的不同都导致词意的不所以考生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或上、下句精确地选择词义。此外,有些词根据字典的释义无法进行翻译,这一需要根据基本词义,进行引伸。
例(1)Then we fed them four unidentified samples of cola one at a time, regular colas for the one group, diet version for the other.
解析:此句中“unidentified”的翻译互关重要,它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句)联系才能最精确地表达出其内涵。根据短文意思,我们可翻译为“没有贴标签的四种可乐样品”。
例(2)In the 1880s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land sharply divided between the immensely wealthy and the very poor.
解析:此句中“land”的翻译能看出考生的功底。直译为“大陆”、“陆地”都没有达意。根据上下文可译为“国家”。
适当地增词或减词。
  在英汉翻译时,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原文含义或为使译文更符合汉语习惯,考生要学会适当地增词(如表转折、让步、因果、假设等关系的连词。)
例(1)While both groups did better than chance would predict, nearly half the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made the wrong choice two or more times.
解析:此句中有while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所以翻译成汉语时一定要增添“但是”,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译文:尽管两组表现得比我们预料的要好,但是每组几乎一半参加者作出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错误选择。
坚持长句短说的表达方法。
  英译汉句子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从句中再套有从句,或者是修饰性定语、状语太长。考生翻译此类长句时,首先把复杂长句层层剥离,分成相对独立的分句,然后逐个翻译这些分句,直至把整个句子意义表达出来。
例(1)Researchers have established that when people are mentally,bio-chemical changes occur in the brain that allow it to act more effectively in cognitive(认知的)areas such as attention and memory.
解析:此句结构较复杂,前that引导宾语从句。宾语从句中又有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还有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修饰changes。此外,还有一个such as引导的短语修饰areas。考生若想翻译好此句子,最好用一个个小短句来表达不同部分的意思。参考译文:研究人员己证实,当人们在动脑筋时,头脑里会产生生化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头脑在一些认知领域(如注意力、记忆力领域等)里更加有效地进行活动。
善于分析句子结构
  做好英译汉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要会分析句子结构。再长,再复杂句子,把主、谓、宾、状、补一一分析出来。考生心里就会明白句意,然后针对各成分,采用不同的译法翻译出来。考生首要的一步就是找出句子主干:主、谓、宾。主干抓住了,其它成分就能能更好地找出。
  总之,英译汉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测试。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上述的命题规律和做题基本原则,一般是能考出理解成绩的。希望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照我们总结的一些规律和提供的一些建议多加练习。
没有加入小组
我没买综合的书……也没打算看的样子,不过笔译大部分都是说实务比较难,实务过了综合...
这样啊,我考前没有好好准备,大概词汇量还是差太远。。。。实务生词很少,而且有字典,时间很宽裕~想开始准备下半年的考试了,但是一个人有点懒惰的
我觉得是中学写英语写伤到了,还好不用写作文。这个的话就到考前买本真题来做做,差不...
也行吧,但总觉得很多词知道意思不会选T T做阅读也不可能都做到,看来是我还没掌握词汇T T
我都无语了。我既不是想提醒你也不是想喷你。我发的话既不是我说的也不是说给你的。我...
= =我不知道糖糖的规矩嘛
好啦,就算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好不~~
主要是一连串的问题把我弄蒙了
其实也对,昨天算了一下,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连要求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也算给自己提个醒吧。
你也别觉得委屈了啦~
唐唐啊,她们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啊,就算是我复制前面的话故意刺激她,那也得有个动...
好类~~受委屈啦,以后还要你们来挑翻译的毛病呢~~
就当是不打不相识了好不~~
到此为止咯~~
没有加入小组
这样啊,我考前没有好好准备,大概词汇量还是差太远。。。。实务生词很少,而且有字典...
我打算考的也是下半年~
没有加入小组
【沪友访谈】CATTI二级笔译考后感想
所属:沪江口译
作者:yhtop,小蕉
沪友yhtop同学刚刚通过2010年上半年的CATTI(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二级笔译考试,正觊觎参加下半年二级笔译的某蕉于是做了个小小的访谈。废话不说,上内容——
1.二级笔译 VS. 高级口译
小蕉:话说,考CATTI之前有考过中高口之类的吗?
yhtop:考过,上海高口,笔试过了,口试挂了
小蕉:那么,二级是不是比高口要难,而且更加专业?
yhtop:这个...不好比...综合能力我觉得都差不多,但是据说CATTI通过率更低一些,好像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要通过这个才能毕业,所以也可以CATTI含金量更高?我个人的看法,哈哈。
小蕉:综合能力其实是不是就看自己的英语水平扎不扎实?
yhtop:恩,大概吧,题量还是蛮大的,5篇文章,貌似。词汇量也蛮大,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偏的语法点考到,不过那两本题集里面都有涉及,翻翻应该问题不大。
小蕉: 嗯哪嗯哪,是这样滴~有打算继续考二级口译不?
yhtop:有吧,明年五月二口,如果时间合适的话。
(CATTI二级考试分为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两部分,综合能力的题型主要是判断、填空、篇章理解、听力综述,实务部分包括汉译英和英译汉,每部分都是一篇必译篇章和两篇选译篇章)
2.考试必备工具——英汉大词典!
(yhtop同学在论坛帖中提及,考试的时候带了一本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英译中的时候帮了大忙。二级笔译的考试是允许带词典的哦,但是电子词典恐怕就不行了。陆谷孙先生这本《英汉大词典》非常权威,是做翻译的必备工具书,但是又厚又重,某蕉曾经在书店看到,于是迅速打消了要买一本的念头……)
小蕉:那本传中的英汉大词典~是不是因为词条解释很详细,所以帮助很大?
yhtop:这是之一,还有就是词条收录比较全,各种诡异的国家地名都有。比方我第一次考的时候,朗伊尔城,这个我小辞典就没查到,但是是个记分点。
小蕉:居然考这么诡异的地名……果然够专业~~那一本厚厚的字典,随身带累不累啊?
yhtop:我第一次考试就是因为这个,结果没买....58分.....所以第二次狠心扛了这本大的,嘿嘿....
小蕉:真的要用扛的啊~~
yhtop:过了不是更爽....双肩包背背也无所谓啦...我前面那个女孩子,还拉了个旅行箱呢...结果也是拖了这本大辞典,我俩当时就相视一笑...
小蕉:那么汉译英的话,有没有人会同时带一本汉英大辞典~
yhtop:也有,看你自己。
3.翻译题的备考经验
(一听要用这么专业的词典,是不是被吓到了?yhtop同学是怎么备考翻译的呢?)
小蕉:汉译英会有很专业的名词出现么?还是更注重翻译的技巧之类?
yhtop:会有的,比方这次出现了一些什么什么边界协议,等等的,翻译技巧....这个看你怎么看,我觉得流畅流利最重要,我平时狠看了一阵子北京周刊,还是很有帮助的。我感觉,他会有一篇比较政治性的文章,什么方针政策之类的,有一片就比较普通平常,不过这个不是我的强项,简直乱翻一气...
小蕉:如果要背两本大字典去考试……恐怖~~是不是英译汉保证不多失分,那么整体得分也会比较高?或者汉译英、英译汉中保证一个考好了,整体分数也会拉上去?
yhtop:额,英译汉占60分哦,自然更重要些...我自己的感觉哦,这次我英译汉明显做的比上次好,汉译英就跟上次差不多...我自己觉得英译汉更重要,不过当然两个都好最好了
小蕉:嗯~了解~~也就是还是可以有所侧重的~那么,准备考试的时候翻译有花多少时间去联系捏?或者看平时的积累,还是拿真题练手?
yhtop:我觉得哦,因为我平时对自己的英语还是比较有自信的,所以就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把教材看了一遍,就是自己翻一遍再对照他给的译文,看差在哪里,然后就是做了那两本题,一本真题,一本全真模拟,然后整理一下错的,差不多这样就够了,平时就多看看英文杂志什么的。
小蕉: 很有针对性的方法哈~那么,如果准备口试的话,有啥计划没有泥?
yhtop:估计还是会先狠练一阵子基本功,然后再看看教材,做做真题吧,这个我比较弱,要多下些功夫...不过还早,要明年五月份呢
小蕉:加油加油,时间这么充裕,努力去考出来吧~
某蕉总结:yhtop的学习方法很好哦,大家发现没?首先,不论考试对英语水平有什么要求,不去管它,好好磨练自己的英语整体水平才是正事。可能你听到的说法是CATTI二级比高口还难,但是考试难不难,老实说不关我们的事啊,它是一个不会动的对手,而我们大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英语考试也不过就那点题型,怕啥?(某蕉从yhtop同学的经验中增长了信心!!)
其次,yhtop同学提到经常看英语杂志,不管是积累词汇量还是提升阅读速度,看英语新闻报导都是很方便快捷的方法,如果没时间啃大部头的原版小说,上网看英语新闻、买份英文报纸看看,也是不错的训练方法——不知道上哪看?点击查看英文报刊报纸网址大全&&
其次就是真题——一套真题搭配一套模拟题,yhtop同学就是靠这两样装备拿下二级的啊,不过不是做做就完事,yhtop同学说了,要记得巩固整理
CATTI考试近年来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正如yhtop同学所言,CATTI确实是更加专业、含金量更高的证书,想专业从事翻译的同学肯定要过这一关的,不想当专业翻译,也可以通过这个考试来挑战一下自己的翻译水平,毕竟备考的过程也是大有裨益的,还是那句老话,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以CATTI为目标的同志们,一起加油!!
没有加入小组
综合比较:上海口译证书、教育部翻译证书和人事部翻译证书
因为是表格,发不上来,因此黏贴网址:
注,报名费用各省不同,以报名时的费用为准
没有加入小组
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所属:沪江口译
来源:CATTI网
(1) 正规专业训练:正规专业训练主要是指进入高等学校或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学位(文凭)教育。七十年代以前的同传译员大多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专业训 练,主要靠译员的经验与天赋,摸索着进行各种各样的翻译工作。而今天,翻译课程已经是许多外语院校的核心课程。专门化的翻译学院、翻译系科也遍布世界各 地。仅以英汉翻译为例:英国就有如下学校开设英汉双语翻译硕士学位课程: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Bath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New Castle等;美国加州的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澳大利亚的the University of Griffith、新西兰的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等也开设了英汉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在中国,翻译(包括口、笔译)一直都是外语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师资的原因,有些高校未能开设口译课。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开设口笔译专业方向课程的机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另外,外交部翻译室对于录用的翻译 人员也进行专门化的职业训练。香港、台湾开设翻译学位课程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国立师 范大学、辅仁大学等。
(2)在职训练:很少有译员一加入到一个机构就可以立刻工作的。一些较大的机构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在职培训,并且定期给予业务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如中国外交部每年招收的译员都要在翻译室培训中心进行约一年时间的在职培训,然后才能真正上场翻译。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机构、还会对译员进行专门化的技术培 训, 使译员熟悉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技巧。
(3)自我训练:提高同声传译技能的另外一条很重要途径就是自我训练。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专门化的职业训练。有些译员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很 长时间,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素质, 如果了解同声传译训练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进行自我训练的。但同声传译的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者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决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 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同声传译水平。当然并非人人都可以进行同传译的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连续传译专 业训练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①影子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 意力分配(split of attention)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做影子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原语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经过一 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到一句话跟读原语。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语 言内容)。在跟读完一段5-8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原语的主要内容。在影子练习的后一阶段,可以安排“干扰”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 进行的同时,手也动起来。要求学员从999开始写起,按倒数的形式往上写999、998、997…。影子练习视个人的基础可以进行3-5周(每周2-4小 时)的训练,练习形式相对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此练习。学员在练习中产生了想用译人语同步陈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②原语概述:原语概述练习是在影子练习的延续。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 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在学员掌握要领之后再逐渐加长。原语概述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短期记忆力、边听、边说、 边想(抓核心内容)的习惯。
③译入语概述: 译入概述练习是在原语概述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原语内容用译人语进行。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并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同声传译。练习时译员不必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而是培养用简练的译人语传达原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点。
④ 视译: 视译(on-sight interpreting)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在练习时,第一步可以找一些有译文的发言稿,边听发言 录音,边做“同声传读”。逐渐过渡到脱离译稿只看原文进行口译。视译时可以用很短时间对原文通读一次,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专业难点做“译前准 备”。
⑤ 磁带练习:同声传译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所涉及到的技巧要平时的练习才能为学习者掌握。因此,要在平时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同传译员。一般正 规训练同传译员的机构都要求受训者除课堂接受的训练外要进行近300磁带时(tape-hours)精听、精练。磁带练习的内容要丰富多彩、题材广泛、音 调齐全,要包括中英两种语言。最好是国际会议发言录音或录像。在练习时,可以把自己的翻译录下来,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及误译、漏译的地方。任何技能 的掌握都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艰苦练习。
⑥ 模拟会议:这一练习主要针对有组织的课堂教学。自学同传的译员可以自我组织几个或更多爱好者一起来做这个练习。练习要求使用同声传译设备。事先给学员布置 好模拟会议题目,如:“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等、要求学员自己准备5-10分钟的发言两篇 (中、英各一篇),由学员自己组织会议、轮流发言、轮流翻译。这一练习形式不但锻炼了学员的口译技巧,同时也使学员掌握了公众演说技巧——口译中另一很重 要的技巧。
没有加入小组
同传经验分享:口译译员必练素材
所属:沪江口译
作者:安妮 来源:同传安妮的博客
(1)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一定要看,而且要对照着看。最好的办法是看一段中文,自己翻译成英文,然后和译文对照,会发现其中的很多问题。我们的官方文章通常比较概泛(说白了就是有些空洞),而且许多语汇可以做多种解释和翻译(subject to various interpretations),这个时候就需要以官方译文为准。例如:“保护”有多种译法,“保护权利”是safeguard,“保护资源”是conserve,“保护人民财产”是protect,根据具体语境不同还可以译为 forestall,save,keep等等。大家作练习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一定要充分比较自己的翻译思路和译文的翻译思路。《政府工作报告》英文基本上涵盖了一年中的大小时事和新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习标准译文对逻辑的把握。中国官方文章中通常使用排比,例如:加大……力度,规范……秩序,提高……能力,实现……社会。乍一看是并列结构,但是你看标准译文,不是并列,而是“加大……规范”是手段,“提高”是结果,“实现”是目标,译文中添加了中文没有的连词。大家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些细微的地方。
(2)时事词汇一定要勤想勤查,比如“三聚氰胺”“霍乱”怎么说。同时要注意,外电的提法和我们外交部的口径常常有差距的,一定要细心比较。
(3)多看看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 Discovery Channel的节目,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吧。口译临场常常会冒出来“炭疽”“霉菌”“伤亡人数”“航空母舰”“粪便(可不是shit啊)”“起重机”各种词汇,知识面一定要广,能够联想,词汇要多,而且随口能说。
(4)多练练普通话和公众演讲。平时说话时候注意纠正自己的口音,减少“哼、哈”或口头禅,练习说话的时候带有笑意,练习公众演讲不紧张,即便说错了也心平气和地改正,千万不能脸红心跳。
(5)多锻炼身体,注重仪表整洁。不要小看这一点,整洁得体的仪表和穿着很重要,特别是在领导人身边跟随进行高级别拜访的时候。同时要懂得礼貌,除翻译以外不要妄加评论,不要没事和对方人员聊天,不要抢着照相,注意躲避相机,注意面带笑容,注意与主讲人多进行眼神交流,加强主讲人对翻译的信心,消除主讲人的紧张情绪。不要在翻译的时候表露自己的个人感情(例如:不屑、愤怒、发笑等)。
(6)记住中文各种官衔名称,例如:部长、司长、处长,还有例如发改委主任不是director而是minister,还有海关总署署长、新闻出版署署长,如果不确定,会前一定要问清楚,千万别讲错。
没有加入小组
成为优秀翻译者的学习方法
所属:沪江口译
来源:北外网院的沪江名师博客
大量阅读(特别是外语):
每日阅读高质量的英文报纸(如THE NEW YORK TIMES,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每周阅读高质量的时事周刊(如THE ECONOMIST),坚持全刊通读, 每周如此;
广泛阅读经济、国际关系、历史、传记、管理以及科普等非小说类的书。
每天听高质量的英语广播和录音,特别是访谈、演讲、新闻分析、授课、辩论节目和新闻广播,重复录音内容,尽量模仿母语者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
分析、总结:
读完若干段落之后,把材料翻过去不看,根据理解与记忆用自己的话将其重点信息与逻辑清楚地讲出来;
听完一段口头讲话,用自己的话将其重点信息与逻辑清楚地讲出来;
练习用简单易懂的话解释相对复杂的概念;
针对信息较复杂的文章,练习写出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语言畅顺的摘要。
加强知识的积累:
积累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动态及相关背景;
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上几门经济学的课或自己阅读经济学入门课本 ;
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与渠道搜集资讯,独立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题研究。
参加演讲课,学习演讲技巧;
练习朗读,并进行录音,尽量做到清晰洪亮、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声音悦耳;
锻炼借助提纲公开即兴演讲的能力。
没有加入小组
从英语菜鸟到通过三级口译经验谈
所属:沪江口译
“人生就像山谷中的回音,你听到了什么,取决于你之前喊了什么。”
我如同是在一个陌生而空旷的山谷里开始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上中学时英语成绩就不好,及格属于不正常现象,往往会让我感到诚惶诚恐,不及格反倒能让我心安理得,用阿Q式的自我解嘲一笑了之:“我是中国人,英语差是爱国的表现!”。于是,高考考不上好学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好在其他科目成绩不错,好歹还能让我上一末流本科苟且度日。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连这都成为了妄想。大学要拿到学位证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消息对于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就好像要驾驶一艘漏水的船渡过汪洋大海。怎么办?作弊吧,怕风险,万一出事连汤都喝不上;不考吧,这证书还挺值钱,没有以后估计很难混。想来想去只有自己硬拼了,求人不如求己,基础差点我花大力气补,一次考不过就考第二次,豁出去了!于是,每天早上我也学着人家屹立寒风口吐“abc”,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大二下期,虽然我的英语说的还是像汉语,虽然语法还是不得要领,但我的应试信心却莫名的暴涨起来,至少我的词汇量大增,一篇文章看下来也知其大意,作文也能用简单句型加词汇组合凑出个模样,于是就踏上了我第一次四级考试的征程,结果大败。我不甘心,心想如果准备更加充分一定能通过。于是半年后再战考场,结果是:复大败,主力尽损。前后一年多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悲伤之余痛定思痛,必须改变学习方法,必须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必须戒除急功近利的心理转而求取长远发展。从此,我一改封闭式、应试化的学习模式,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全面提高英语能力,只是在临考前再按照应试的方式复习一个多月。终于,我的第三次出师赢得大捷,突破了我英语学习的第一个险关,也取得了我多年来第一个英语大考胜利!
也许是之前心态调整得力,也许是我喜欢不断挑战,也许是我已经爱上了英语,四级过后我就报考了六级,不在乎别人说我自不量力,也不管课业繁重无暇备战,我只抓紧时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竭尽全力冲击六级。考试的结果连我自己都感动了,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视死如归,只是平常赴考,就取得了成功。至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能考的英语证书我都拿到了,这个结果,是当初做梦都不敢想的!
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我从考试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了通过考试我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也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很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有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这么一回事,听说这考试巨难,每年通过率极低,通过的人都是巨牛,而且这帮人的前景相当乐观,因为通过这项考试意味着以后可以从事职业翻译。我也知道现在市场上急缺翻译人才,翻译的收入极其丰厚,而且如果命好能进外交部当个翻译,那是相当风光和牛B的,再加上我终于摆脱了纠缠十几年的英语考试梦靥,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自由自在地过起“享受英语”的生活。一开始还能每天坚持朗读和背诵,在英语的海洋里漫游得有滋有味,可是日子一长,没了考试在后头赶着追着,惰性慢慢爬上来。加上专业课内容越来越多,难免顾此失彼,学英语的时间不知不觉被专业课挤占掉了一大半。为了再次燃起斗志,我萌发了冒险一试国家翻译资格考试的念头,尽管很可能成炮灰。
于是我上网查找了一些关于国翻考试的信息。它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类,每类都分二、三级,一般大学优秀本科生(我说的都是非英语专业)和硕士研究生应该可以通过三级考试。二级考试就更倾向于专业人员的考试,非英语专业要想通过,非下一番狠功夫不可。考试时间在每年五月份最后一周的周六和周日以及十一月份的第二周的周六和周日。笔译和口译可以一起报名考试,也可以只考其中一种,只拿一个笔译证书或口译证书。考试前最好是准备半年时间去参加一些培训,能够提高通过几率。
这项考试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口译。口译不仅能练好口语, 还能提高口头翻译能力,一举两得。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报了国翻考试,迫于口试的压力,向来不服输的我必定会逼自己在短时间内痛下苦功练好口语。而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可是一朝辛劳终身受益的财富。所以,为这个考试而投资,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是绝对值得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制定了“先取荆州后取川”的战略部署,决定先考过口译三级,再图二级,最后成为一名翻译。
然而对于备考,我一片茫然。身边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网上信息又纷繁复杂不知如何取舍,自学又怕不得要领,想来想去只好报个培训班跟老师学了。这培训还真是有效果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以往一些对翻译的错误理解,很多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翻译训练,更缺乏对翻译基本要求、技巧以及标准等一些常识的了解,因此在复习时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通过在这里的培训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翻译也不例外。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变化,绝对不是字对字的简单而机械的对接就可以了,而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转换。要做好这一点,非下苦功夫不可,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感,没有大量和广博的阅读,是不可能做好翻译的。我在这里用的讲义,其阅读文章都来源于外交部内参资料,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权威性不言而喻,一期培训下来让我对政治、外交、贸易、科技、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而且每次自测后老师都会对我们的译稿进行核对、润色,为我们指出弱项、系统总结,甚至会给出一些外交部历史上着名的译句让我们对照翻译,找出差距,开阔视野。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在这里明白了,如果热衷于翻译事业,就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翻译学习是个无底洞,不是一天两天能成功的,通过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掌握翻译的要求、标准和基本方法、具备翻译的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接下来的路就要我一个人走了,我一面练着翻译的“内功”,一面根据考试题型安排复习。我把扩大词汇量与注重对词汇的掌握结合起来,将词汇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比如旅游类的专业词汇、政治社科等方面的专业词汇等等。然后还把平时总结出来的高频词汇作一个归类,这样复习起词汇来就更有针对性了。
阅读是翻译资格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我暑假在培训班学到的一些阅读技巧现在能帮我避免重复阅读,当时宽领域的阅读也拓展了我的知识,让我能更好地把握所读文章的内涵,即便遇到看不懂的情况,也能依靠知识储备,结合文章的情景,运用猜测的方法解决问题。另外,经过动脑筋猜测这一过程,再去记忆文章后单词短语,往往印象更深,花的时间更少。
至于听力,那就更得感谢培训了。我学习的速记法,可以用特定的符号将听到的文章内容记录在纸上,即便你当时没听明白内容,但只要将这些符号还原成语句,就相当于把听力转化成为阅读,接下来的事就是慢慢的读听力了:)考试如期而至,而我又像当年考六级那样,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视死如归,只是平常赴考,迎接更为艰难的国翻考试。当然,结果到来的那一刻,我也没有受宠若惊、喜极而泣,只是仰望天空,回想起当年的那个英语菜鸟,回想起这么多年来的英语学习历程,回想起披荆斩棘的一路艰辛,也许,人生就像山谷中的回音,你听到了什么,取决你之前喊了什么,一切结果其实早有预定,绝非偶然。于是我微微一笑,对自己说了一句:这一段你走完了。然后转身,背后还有更远的路……
没有加入小组
英语自考生通过CATTI三笔经验谈
所属:沪江口译
期待以久的翻译资格考试成绩刚出,有点幸运,通过了三笔,心里还是有些欣慰,毕竟网友说往年通过率只有3%左右,还是有点喜出望外,说实在的,这次考试后的自我感觉虽然不坏,但还是不敢期望能通过,静下来,想反思一下这半年的学习,总结经验,以备今年五月的BEC高级商务英语证书、全国翻译资格证书三级口译、北外中级翻译笔译证书,冬播正合适宜。
从上年末通过了全国等级英语最高级 PETS5 后,自以为大概有了八级的底子,想来笔译在今年五月考应该没问题,谁知到了三月那时候报考时拿教材一看,傻了眼,心领神会的句子却表达来,翻译得结结巴巴,才知道翻译和学英语是两码事,才知道翻译是学外语的又一个境界。
正式备考开始,开始是想找家培训的,后来放弃了,原因如下:其一,培训时间太短,一般只有十五天,想来对自身的情况帮助不大;其二,培训费太贵,一个培训其两个星期,要交4000 RMB。决定自学了,却无从入手。开始就上网搜索学笔译的方法,觉得好的就自己照样煮一碗给自己吃。
至于学习教材,众说纷纭,有的说不要教材,教材无用。我不是牛人,只是一个英语自考生,没有经过正式的大学英语教育,有的只是对英语的执着和兴趣。我觉得教材还是最重要的,两本教材,两本配套练习,每本都仔细地看,一般看一课都要一个星期,每天都看上7、8个小时,开始觉得进度很慢,心里很苦。当兴趣成了任务,快乐也会变成痛苦。当厌倦了一本的时候就看另外一本,4本书交替着看,而且先找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来看,心里就不会感觉太累。因为每个单元只是涉及不同的范畴,难度一样,所以顺序倒了没关系。基本上以把文章里面的每个意群都搞懂,不要去找什么重点不重点,有些重点你懂了,是不是重点没所谓,重要的是找自己不懂的,翻书,查字典,有时候还会质疑书上的答案,哈哈,有点不自量力,班门弄斧的感觉。每篇文章自己读懂了,扫除了生词,意群理解的障碍,就尝试着把教材翻译过来,教材翻译完了,就对照着教材的译文,体会其中别人翻译得好的地方,如何用词,如何安排语序,我觉得翻译不能说自己翻错了什么,而是别人翻译的韵味在哪里,有时候对照出来,体会到点,情不自禁的自娱,自嘲,或会意地笑了。
看得太细,时间上觉得考试日益临近,要看的却很多,觉得翻译综合能力其实是考英语的综合水平,而这对每个英语学者再熟悉不过,所以后来我把重点放在翻译实务上,而且上论坛太多人说是因为这门科目不过而和翻译证书擦身而过,到最后来我放弃了看综合能力,全力以赴攻读翻译实务,考试结果证明我的策略是对的。考试成绩:综合:75,实务 66
大概从3月看到六月,有事要回家了,7月到9月,呆在家里,每天只看3、4个小时,有时候还根本不看书,这是我最惭愧的,但是我还是订了考试前三个月的China Daily来看,加强阅读,增加“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中译英中会让你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在这里还是推荐一下China Daily里的英语点津吧,里面的“新词新译”这一栏,应该对中译英来说帮助最大。我觉得象我这样的自学者最缺,最弱的也是这一方面。平时自己随心的时候,看看英语世界,先自己用心翻翻,然后逐句的对着看中英对照,也得益不少。有新近过期的正版 Reader's digest,也是我的爱好,十快钱一本,给自己的英语加点地道味。
我的学习方法也是借鉴网上许多学长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其实我很懒,学不了别人一天学十几个钟头,只有慢点走,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信念,走下去就错不了。
没有加入小组
人事部CATTI考试注意事项
所属:沪江口译
作者:于越 来源:沪江名师博客
以下从个人的经历及对最近几年考试的情况,简单地谈一下考试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三级口译
三级口译综合能力和实务都有一定难度。
三级的综合能力得分有一定难度。因为主观题目占50分,而历年的主观题得分率很低。
所以各位三级口译考生要注意,答题时一定要冷静、客观、集中注意力,这样容易在三级综合能力的前两个题目中得高分,从而保证综合能力的整体得分。每年都会有很多三级考生实务通过,综合能力没有通过,实在是很可惜。所以希望各位三级考生一定要重视综合能力。
三级的实务和二级实务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下面一并介绍。
二、二级口译
二级口译的得分关键点在实务。二级口译如果综合能力没有通过的话,实务一定不会通过。
所以对于二级的综合能力就不再赘述。下面只讲一下实务。
二级的实务近两年的趋势是: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一般不会有较偏的内容。但是考试对于熟练性的考察逐步提高。比如说,从去年考试,二级考试的语速加快,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缩短,这都要求考生对于所翻的内容非常熟悉,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译文并且保证质量。
另外考试可能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
比如说金融危机、全球的环境和能源现状、粮食危机、食品安全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话题,比如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传染病等多年以来都是考试的覆盖内容。
二级考试每一个小段的内容都比较长,想要把所有的细节都翻译出来,需要考试做一定的笔记。
考试的时候做比较并不一定非要用笔记法,只有能把那一小段的内容记住,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所以各位考生不要因为局限于笔记法而导致一些重要的信息没有记住。
二级、三级考试实务部分比较看重细节的,因为几乎细节都是占分的,所以如果译文离采分点太远,那无疑分数不会太高。所以希望大家注意考试中的细节问题。
另外,三级口译的实务中第一部分是对话翻译。内容可能会比较随意,一般都是日常生活用语。这一部分很多考生会出现迟疑的情况。越是简单的内容越会觉得无从开始。
注意,像这样的内容就快速地用自己第一想到的方法翻就可以了。不需要斟酌太久。想得久了反而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另外也会让评分老师觉得考试对于翻译的内容并不熟悉。
总结一下:
1、考场上要注意头脑冷静、镇定、自信。
2、实务考试录音停止之后,开始翻译时不要开口太慢。一般两三秒之后就要开始翻译,停得太久会造成失分。
3、这两天的时间再把最近的一些大事复习一下。记忆一下相关的词汇。
4、沉住气,尽量让自己整个考试的过程中表现一致,不要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最后一个段子也要翻得漂亮。不要因为疲劳影响译文质量。
没有加入小组
人事部三级笔译考试的4个特别提醒
所属:沪江口译
来源:新浪教育
一、语序(英译汉)
我们上课在解决表达问题时提出了4个技巧,就是断结构、换主语、动词化和调顺序,基本上是在维护顺翻的情况下,做微小的调整,这样产生的一个错误倾向是,一些同学在考试时一味顺翻,不顾中文的表达习惯,造成失分。比如2006年11月真题里面的一个句子:
“This new fast recovery of tourism we are observing is kind of strange,” said John Koldowski, director for th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Center of the Bangkok-based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
如果是纯粹的“视译”,也就是某种同传式的译文是这样的:
“‘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我们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有点奇怪。’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他是战略情报中心主任,来自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这样的翻译是以6-9个单词为一个单位,在主句、从句、分词和小词处断句,按照英文的顺序做做动词,换换主语的结果。但是,这样的中文说说尚可,但是是很不规范的书面语,在笔译的时候必须耐心地调整顺序:
“‘我们注意到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这种情况是有一点奇怪。’ 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战略情报中心主任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
因为考试的时候没有草稿纸,也根本没有时间打草稿,所以落笔时脑子里面想好在下笔,可以拿铅笔在原题目上断结构后,标明一下该调整的位置。
二、选词(英译汉)
我们在上课时提出,翻译的时候要尽量地贴近原文,追求最接近于直译的意译,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不追求词藻,原文美,译文就尽量美;原文朴素,译文就别穿花衣服。而在实际操作里,我发现一些同学把不追求用词变成了大概就行,没有意识到选词用词是笔译考试的一个重要采分点,例如在2005年5 月的真题: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cannot be overstated. More than 50% of the world labor force is employed in agriculture.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early 1980s ranged from 67% of those employed in Africa to less than 5% in North America. In Western Europe, the figure was about 16%;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about 32%; and in Asia, about 68%.
划线两处必须翻译成“从事”和“比例”,不能翻成“被雇佣”(因为中文被动句少,而且这里显然不是强调谁雇谁做某事),以及“分布”(因为利用我们的并联,下文的几个百分比已经非常明确地指明了distribution的含义了)。
三、句子的整合不能草木皆兵(汉译英)
在汉译英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句子主谓的大调整是少数的,基本上占到30%左右,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按照中文的主谓宾确定句子主干,寻找恰当的词汇写出清楚的句子。例如在2005年5月的真题里面,真正需要合句的地方只有一处,在主谓上发生变化的只有三处。
由于西藏地处“世界屋脊”,自然条件恶劣,也由于几百年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成的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西藏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但是,50年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其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西藏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000年,西藏全区各族人民已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部分群众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手表等消费品进入了越来越多寻常百姓家。不少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汽车。西藏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处于全国首位。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绝大多数地区的百姓能够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全国和全世界各地的新闻。当地百姓能够通过电话、电报、传真或互联网等手段获取信息资料,并与全国和全世界各地取得联系。由于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预期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5 岁增加到现在的67岁。
四、合句的前提是中文意犹未尽的没点句号(汉译英)
中文一逗到底的时候,就是应该分析“轻重”的时候了。如果内部联系紧密,就该合句;内部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关系,就可以断句。比如上面这段话:
由于西藏地处“世界屋脊”,自然条件恶劣,也由于几百年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成的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西藏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
因为连出了三个逗号才句号,你就要特别的警惕了。如果是口译,句子可以做得很碎:
1. Because Tibet is located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very bad.
2. And because of hundreds of years’ backward feudal serfdom, there have been many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strictions for Tibetan development.
3. So Tibet is still underdeveloped.
但是,稍加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个句子最想说的是西藏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应该做在主句上面,然后是两个原因,而地处“世界屋脊”仅是西藏的伴随状况而已,可以用分词或小词做的很弱。中文的一逗到底是“合”的可能性,内部轻重关系整齐明确就是“合”的必然性了,因为必须要写成:
Tibet, located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is still an underdeveloped area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and various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strictions formed by centuries of backward feudal serfdom.
例如2004年5月真题:
她在1923年到美国去学文学,在旅途中和在美国居留中写下了她的感受。这些都收在一个集子里出版,就是《寄小读者》。
很明显,这句话的“老大”是写感受,然后才会引出这本书;而前半句只是个搭配,伴随状况,所以应该做轻。
Going to the U.S. in 1923 to study literature, she wrote down her impressions on the way and during her stay there.
没有加入小组
人事部CATTI三级笔译考试的8条锦囊妙计
所属:沪江口译
1.字典越大才越好
实务考试可带两本字典。英译汉最大的字典是译文出版社出的《英汉大辞典》,收词20万,录有大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汉译英最大的字典是外研社出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收词14万,收录大量新词和例句。普通牛津、朗文双解词典一般收词不超过8万,且没有专有名词,普通用汉英词典缺少最新词汇,而且例句少,用法少。英英字典不要带。
考试情景1:
2006年5月笔译实务考试英译汉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般牛津和朗文双解字典因不收地名,考试时无法查到。
考试情景2:
2005年5月笔译实务考试汉译英"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屋脊"在一般汉英字典里只可查到"ridge",在大型词典里会有两解"ridge"和"roof",更会有例句:"帕米尔高原地处世界屋脊",因此得到标准答案:"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考试情景3:
2005年5月笔译实务考试英译汉rye,英英字典的解释为a type of grain, the seeds of which are used to make flour or whisky or to feed animals。想十分钟也想不明白是什么粮食,不如英汉字典-"黑麦"那么干脆。
考试情景4:
为了在分秒必争的考试中节约时间,请在两本字典上按照字母顺序作标签,这样一翻就到位了。
2.事先一定要踩点
考前一周电脑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上有考试地点和注意事项,应认真阅读。如2006年5月北京地区考生的三级笔译考试地点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部(朝阳区芳园西路5号)。
考试情景5:
某考生于考前一天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相应的公交线路,乘车前往考点,估算了第二天所需时间。根据准考证的要求,考试提前15分钟入场,迟到半小时不得入内。他还侦查了周边地形,发现考场周围无饭馆,校内食堂不大,小卖部少,因此决定自行带中午的干粮。
3.考试带齐八大件
确认考试当天应该带的东西有:1、准考证,2、身份证,3、手表,4、英译汉词典1本,5、汉译英词典一本,6、黑色或蓝色钢笔或签字笔若干支(实务),7、2B铅笔和橡皮(综合),8、尺子(实务答题时供修改用)
考试情景6:
一些同学长期把手机或电子字典当手表用,但考试时手机必须关机,放在教室前后空处,尤其不允许带电子字典进入考场。
考试情景7:
考试不许带涂改液,下午实务考试并不提供额外的草稿纸,也根本没有时间打草稿。有些同学修改时涂大黑疙瘩,严重影响阅卷老师心情。建议带一把尺子,划直线删改原文。
4.中午饮食不大意
上午11:30综合考试结束,下午1:45入场,2:00开始考长达3个小时的实务,中午共有2小时15分钟休息时间。学校提供几个教室备考。建议大家自带食物和水,迅速占领备考教室的有利位置食宿。不可吃多,不可吃鸡蛋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免血液进胃,脑部缺氧以至昏菜。
考试情景8:
我有一次推荐学生中午喝红牛等易兴奋饮料,结果一高二女生喝红牛喝醉了,造成下午发挥欠佳。所以,饮食也要事先模拟一下。
考试情景9:
中午不宜过多饮水。进入考场后,如同进入监牢,不许出去,除非交卷。因内急影响考试者众,英雄不能被尿憋死。
5.别人交卷不慌张
一切考试都和心理的准备分不开,无论自己水平高低,都要在考试前后保持自信轻松的心态,尤其不要被别人影响。别人交卷快,自己也不可受影响,学耕地老牛,扎实耕耘。
考试情景10:
一考生,早上考综合时发现一人交卷极早,因此受尽打击,严重影响了上午的发挥。但下午考试发现,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回来过……
6.时间分配早打算
综合题的阅读题有增加长度难度的趋势,所以上午考试时,在开始阶段要抓紧时间。实务题英译汉看起来会比汉译英长,但汉译英会更费时,要尽量把时间平均分配。我建议把时间定在1小时40分:1 小时20 分,所以英译汉部分要快做。
考试情景11:
一考生参加考试,因考前练习真题时发现综合部分的阅读简单,没想到那次考试阅读题长度增加,综合后半部分时间不够,考试侥幸61分通过。但下午做实务题时英译汉耗费了2个小时,最后汉译英没做完,最后几句话乱写了几笔,实务考了58,结果没有通过。时间安排好,所差2分不难到手。
7.专有名词必准备
传统学习中大家都不重视人名、地名、事件名、缩写和其他一些专有名词的背记,但是翻译考试的要求是字字矶珠,一个单词也马虎不得,都要翻出中文,同学们有必要专门在考前查看一些口笔译词汇书,至少在脑子里对一些常见的说法挂个号。人事部颁发的2006年5月各级口笔译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中,三级笔译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长难句子理解能力差;2、组织通顺汉语能力差;3、知识面窄,普通常识和背景知识缺乏;4、地名很少译准确。后两个问题其实都与大家以往不重视专有名词有关。(当然也与字典没有带对有关。)
考试情景12:
一考生为一英语专业学生,但三级笔译没有通过,自己不解。后来自己发现原来是把WTO这个词翻错了,你说阅卷老师能让你过吗?
8.卷面书写莫忽视
翻译考试是非常主观性的考试,答题本身就是争取阅卷老师爱惜你可怜你尊重你的过程,所以考试的卷面不容忽视。一些同学没有通过,多是被下午的实务考试挡住了;而很多同学的实务考分往往是57、58分。如果认真把卷面写好,注意做翻译的一些规矩,也许就真可以多得两三分,考试就可以涉险过关。现在大家都用电脑写东西,对用笔写字越来越不注意了,所以在考前两三个月,请大家坚持完全模拟考试,用笔写字练习。
考试情景13:
一学生翻译彭定康告别香港演讲辞的这句话时是这样写的:"But here and there perhaps there will be a touch of personal sadness, as is true of any departure.但是,这里或者那里也许会触动一些人的伤感,任何离别都是如此。(人生自古伤离别嘛!)"请同学们一定放弃这种连批带讲的翻译方法,更不许写个括号,让老师做选择题。
考试情景14:
一次测验,67人中有近30人把中文的逗号(,)和句号(。)写成(.)和(.)。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同学写的字过于连笔或太小太密,以至于我批改的时候十分气愤,气得想要把他撕碎。所以,尽量不连笔,一个一个字认真写,字间稍有距离,行间也有距离,便于改动。
考试情景15:
2005年5月三级笔译实务真题-Over the 10,000 years since agriculture began to be developed,...一个班5个同学都分别译为"自从有了农业的10万年/100年/1000年以来"。数字一挪地方就抄错,反映了应试时的慌乱,关键是缺练。英译汉时,数字应写为中国人最接受的方式,比如12 million,要写一千二百万或1200万,不要写,看着费劲。汉译英35万,应写成350,000按英文习惯补上三位一逗号,显得老练职业。
没有加入小组
CATTI二级笔译经验谈
所属:沪江口译
每次考试成绩发布后,论坛就一片哀鸿遍野的样子,垂头丧气者有之,漫骂考试者有之。我这次二笔侥幸过了,写点不算经验的经验。如果能对大家有用,我会非常高兴。
05年11月,通过三笔:82/80。
06年5月,通过二笔,(分数很惭愧,就不说了,两科反正都没到80。)
今年23岁,大四刚刚毕业,学地理专业。毕业于在云南某二流大学。
2003年,大一。英语基础其实不是特别好,四级92分,六级没到优秀。逛街的时候看到有口译翻译培训,于是就借了6000块钱,同时报了两个班,一个中级口译、一个高级口译,每周一、三、五晚上学中级;二、四、日晚上学高级。一共学了4个月,老师还算牛。但是不太负责,也就是从来讲完课就走,不批改作业。于是那时候我就每天白天在大学里读书,晚上去学口译翻译,10点多下课回家(我没住在宿舍,因为我经常熬夜,不方便)就开始练习翻译,每天精练1000字翻译,并且反复研读标准答案和名家译文,坚持了N个月,把中级翻译、高级翻译、中级阅读、高级阅读四本书都翻译完了。然后翻译了一遍CPC的15大报告(A4纸40页左右)和中国政府白皮书的好几个专题。
翻译班还没有毕业,又借了很多钱,去上海参加上海口译考试,同时通过了中级和高级。
然后回来,我跟那个口译学校的校长说,我来教口译算了。于是我成了口译、翻译老师。那时候已经上了大二,现在想起来,汗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因为着急还钱,所以拿着高级口译证去云南的两所大学,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在大二就在大学里当了英语老师。然后不知道哪个八卦把这个消息告诉21st Century了,竟然还给我发了个专稿,标题很搞笑:叫More a role model than just a teacher.
然后很快把我的负债还清了。无债一身轻。而且教英语的part-time job也让我收入不少。大三的那个假期,去了北京XDF,狂轰乱炸的20天,每天5小时,结识了很多牛人,包括中国前总理的口译员。刺激很大。当然,学口译、翻译非常苦,所以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自我激励一下。我在北京XDF的那个寒假里,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
一个假期学口译 二十出头正当年
三餐每日难果腹 四千学费数现钱
五个钟头日日练 六神无主现苍颜
七套宝书轮番炸 八方学子苦熬煎
九州方圆尽喜庆 十分无奈书案前
百年大计成才后 千里难忘求学艰
万紫千红花开遍 亿万神州舞翩跹
东方一曲歌我志 西天取经天外天
男儿当展风云志 不信今时无古贤
明朝挑灯重看剑 拈花一笑傲山间
回到云南,刺激很大。再次开始发愤。买了一箱子A4白纸(共3000张),然后在上面打上格子,练习口译的note-taking, 和translation. 不过很惭愧,现在还有接近1000张没有用完:)然后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翻译、口译书都买了。每天除了去学校学地理,就是去云南那个外语学校讲中高级翻译课,要么就是在家连翻译和口译。一种癫狂的状态。
似乎是04年,人事部的证书可以在云南考了。可惜我05年才知道(不然就不用跑那么远去上海考上海口译了),然后准备05年11月考试,先考三笔。虽然我的朋友都说,你不用准备了,去考就行。我还是把人事部出版的所有教材都买了,然后在有一个叫做“沪江论坛”上,做“潜水员”,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一丝不苟地把能找到的真题都按照标准规定时间做了2遍。06年5月,大四快毕业,考二笔,我又把中国政府白皮书和政府报告翻了一些。
其实,从大三开始教翻译,还算比较受学生欢迎,其实每个班开班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虽然你们是来上我的翻译课的,但是我告诉你们,翻译其实只能自学。然后我把我每天1000字翻译的手稿拿给他们看,我就是想告诉他们,翻译翻译,其实就是三个more:(而且也不是我发明的):read more, practice more, compare more。
最后,再罗嗦一点,其实有了能力之后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答卷。因为我小时候练了9年的书法,所以写字还算好看。我总是提醒我的学生,平时要练习一下写字,要写的又快又好。05年11月答三级笔译实务的时候,我提前了70分钟交卷,06年5月考二笔,提前了40分钟交卷。还有,其实不用、而且也没有时间去打草稿。下笔之前,要胸有成竹。
还有,我强烈推荐一点资料:
《中国政府白皮书》
《政府工作报告》
《二级口译实务》王燕教授编的,经典啊!!珍藏啊!!虽然贵了点,50块。
Beijing Review
CRI 在线广播
词典推荐:《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200块、《汉英政治经济词汇新编》39块。
后来,在教翻译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05年,大三,翻译了第一本书,美国discovery系列的一本。然后相继给Haier、Yunnan Mobile, Lenovo之类的做了一些口笔译。06年7月,我终于告别了让我痛苦了四年的地理专业。现在成了XDF的一名老师,还做一些兼职笔译。每个月收入大概10-20K,可能这个数字在北京上海不算什么,不过在云南还算能凑合活着。
就这么多,我的梦想是去EU或者UN当同传。呵呵,差距还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大家加油!能顺利通过人事部翻译考试!
没有加入小组
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CATTI经验谈
所属:沪江口译
作者:李鹏 来源:沪江名师博客
我本科的专业并非英语,但本专业的课程不多,空闲时间不少,没事就学英语,纯粹是兴趣使然,后来慢慢接触到了翻译。在校期间,我只是偶尔旁听过一些翻译课程,并没有系统地学过,主要还是靠自学,多做练习,遇有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益,因此本科时还算打了点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学翻译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照法”,将原文和较好的译文对照着看,这是个笨办法,但在我看来却最为有效。谈到翻译教材或辅导书,虽然见到一本买一本,慢慢也攒了几十本,但却没有通读过一本,因为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而书中的有些内容在实践中总是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多做些练习提高得快些。
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与翻译无关,但英语学习也没间断。2005年春天,我决定参加年末的二级笔译考试。先买了本大纲,看了看样题,拟定了备考方案。综合能力考试不成问题,关键是实务考试。备考过程中我坚持勤动手的原则,每天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做一段,真正动笔写,丝毫不马虎。备考过程中切忌光看不练,即只看各种教材而不练习,这样的考生几乎没有通过的希望。翻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实际练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各种问题。教材的例子往往比较典型,但弄懂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就不会遇到新问题,没有哪本教材是万能的。必须要勤于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和总结。教材中的例子是别人咀嚼后的现成品,考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咀嚼,这个步骤断不能省。此外,练习中要动笔写,不能做视译。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试的真实状况训练自己。口说和笔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过程,往往觉得看懂了,能翻译,但落到纸上的译文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汉语是否通顺,英语是否准确,书法是否整齐,卷面是否干净,这都在考察平时是否动笔。
关于资料,我备考二笔时没有购买指定教材,而是自己根据大纲和样题准备了一些,简要介绍如下: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其英译本
2.《中国翻译》编辑部编的《名作精译》(青岛出版社)
3.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
5.网上搜索的我国领导人讲话及其英译本
6.《时代》和《经济学家》等外刊若干
7.《英语世界》和《英语学习》若干
需要指出的是,资料不贵多而贵精,时间有限,因此必须要找到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资料并好好利用。由于我在备考开始之时已经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技巧,所以备考过程中主要以练习为手段,侧重扩大阅读面和提高双语水平。我看的这些书不一定适合所有备考者。如果是刚刚接触翻译的网友,我还是建议找几本翻译教材读一读。至于能力培养,就是要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可参看我写的《英译汉重在理解汉译英重在表达》一文。二笔考试无固定范围,指定教材也就是个参考,千万不可以此为据,猜题目、背译文等方法就更不足取了。
2005年11月的考试我顺利通过,但分数很低,由此我也猜测到评判标准之严格,同时也认识到唯有严格的评判标准方能保证证书的含金量。
2006年1月份我开始准备二级口译考试,由于过了二笔,底气很足,轻敌之念遂生,以为二口不过如此。5月一考,大败而归,综合能力虽然勉强通过,但实务仅得50分。失败原因小结如下:第一,听力不过关。考口译,八成是考听力。虽然我有一定的听力水平,但那是做选择题的水平,听懂个大概也能勾对ABCD。口译考试却丝毫不能马虎,漏听或错听一点,全句的分就没了。第二,笔记不过关。交替传译的测试内容之一就是笔记,而我在备考中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结果在实战中记得一塌糊涂。知道成绩后,痛定思痛,端正态度,认真备考11月的考试。主要方法如下:第一,加大听力训练强度,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即不在乎每天听多少,而是每天听懂多少。我经常一个晚上只练习一段10分钟的听力,一个词一个词地抠。虽然进度慢,但收效很好。第二,学着记笔记。推荐林超伦先生《实战口译》一书,书中对如何做笔记有相当详细的讲解。第三,精读教材。王燕老师主编的这本二口实务教材非常好,讲解透彻,我在第二次备考中细细阅读了几遍,收获很大。
关于资料,仍是简要介绍如下:
1.梅德明主编的《汉英/英汉口译实践》和《新汉英/英汉口译实践》四本书。这四本书是上海高口的辅导书,但也可用来备考二口,因为该套书内容广泛,所选材料也比较新。
2.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音频。记者会译员均来自外交部翻译室,水平之高,足可借鉴。记者会内容广泛,不排除考试中会涉及到相关内容。
3.林超伦的《实战口译》。
4.政经词汇,这需要慢慢积累,没有哪本书是“一本全”。
第二次考口译,顺利通过,兴奋之余也很冷静,就是刚入门而已,要走的路仍很漫长。
没有加入小组
口译专家谈翻译专业考试CATTI
所属:沪江口译
很多的专家知道同传、交传有多难,所以我们制订大纲的时候很难。专业翻译考试例如二级,要求掌握8000个以上的英语词汇,但上面没有封顶。什么是8000以上,以上到什么程度不一样?自身要有语言基础,除此之外还有要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词汇上讲,比如说专业行业词汇,有时候翻译可能不到位。平时用这个词汇的时候是这个意思,但在专业领域里是另外一个意思。例如一个很简单的字,empty land,听到可能会说是空地,实际上在房地产行业里应该翻译成闲置地。语言词汇中有一般性词汇和专业词汇,掌握八级以上的词汇并没有封顶,还要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候翻译不是翻给我们本身,是翻给文化。
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话,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的谚语、俗语,或是一个国家非常有特点的一段话,就会翻译不了。再者是否能够胜任各种正式场合3-5分钟的交替传译,同传还有一个另外的标准。六级只是非外语专业的一个标准,通过了六级考翻译专业考试的话也还是比较困难的。六级英语只是知识结构多了一个内容,并不代表通过外语六级考试就可以做翻译,翻译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这个考试的目的要检验应试者的听力理解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特别是英翻中,还有听力是非常重要的。口译的步骤是这样的:听力、记忆、构思和表达,后面三个步骤完全建立在第一个步骤之上,要是听不懂的话,就译不出。从翻译的层次上讲,听力是要100%听懂的,才能记住,记不住就译不出,这是一环套一环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有没有听力理解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检验一下自己,有没有掌握大纲要求的英语词汇?是不是具备翻译专业工作所需的英语听力?不是说泛泛地听个大概,必须100%的听懂。有时候很难做到,包括一个专业翻译,这个涉及到现场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这个在考试的时候也能体现出来。口译考试也分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包括交替传译的能力和同声传译,这在二级大纲里都能体现出来。考试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考试当中信息处理的完整性,包括语言要规范,是不是能够熟练运用口译技巧来准确完成,应该说要求非常高。从目前的考量来讲,必须具备五关:语言关、知识关、技术关、翻译技能、心理稳定因素,当然还要你的词汇的准备,再就是你的能力。做翻译不讲求通,但要有所知。因为你不知道在翻译中会出现什么东西,当然译前的准备工作会非常地重要。但是就考试而言,政治、外交、文化、法律无所不包,所以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短期的记忆和长期记忆和翻译的各种技能,比如说记忆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的能力,还有就是母语和外语双语表达的能力。
说到翻译技能可能有人会问,我掌握了翻译技巧我就能做翻译吧?可是作为一个翻译必须要掌握翻译技巧,除了技巧外还要有本身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这个考试纳入行业管理机制,比较正规。考试的评分标准是非常细化的,一个人的带子要几个人去听,几个人听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才能确定考生的成绩。对于想通过考试的人,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判断,通过二级考试是中级职称。具备中级职称一般是大学毕业后有五年工作经验。
三级是准专业水平,有的人通过公外六级考试,但是由于工作需要在做翻译,可能不是那么专业,比如迎来送往,陪同等。这些人可以去试一试准专业,因为从现在的起点到专业有太大的障碍,不太容易逾越。三级考试要求掌握5000个以上词汇,但是这个以上也是没有封顶的。从词汇的标准来讲,平时说话有3000个单词80/%的日常用语就会看懂,听VOA news 3000个词汇就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交际(不正式,迎来送往、小型的不正式的翻译)目的也是测验应试者的听力理解及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不是说专业能力,具备一般场合而不是专业场合所需要的听力理解和表达。基本要求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基础非常好,但说话表达还是不那么清晰,这种人比较适合做笔译,口译要求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无明显错译、漏译。
二级和三级考试里有听力综述,这是口译里面非常重要的技巧。三级是听5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译完后要写150个字的听力综述;二级是听6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译完后要写200个字的听力综述。要具备在瞬间抓住综合概括能力,并且在30分钟内写出来。这个能力在做翻译的时候表现特别重大。做翻译听懂了还要表达,要具备在瞬间组织语言的能力,这在翻译考试里体现的应该是非常充分的,框架性的东西一定要抓住。这个就是口译综合能力,也就是听力理解能力。
还有一部分就是口译实务,那就涉及到口译本身。从三级来看是英汉互译还有对话,应该是150字—200个字之间,这个稍微简单点,因为它的语句非常短。口译实务中交替传译,是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它的内容形式不一样。考试大纲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写得还是很清楚的,更多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怎么进一步地提高,要做必要的培训。
做一个真正的翻译是和工作有联系的,是没有间断的。大学英语本科毕业之后,英语能力中上等的,毕业之后从事翻译工作。如果是英语本科毕业,但没有从事过那么长时间的翻译工作,不过想试试自己的能力,能不能通过?这样就需要自己去练习。翻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是通过这次考试,一直不去做翻译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忘了,所以这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因此要好好地训练自己的翻译技能,训练有两种,动态和静态。还有是课下的训练,比如说记忆力的训练,可以听一段新闻,听完之后复述,看能复述多少。还有就是训练听力综述,一段15分钟的东西3分钟综述出来。再有就是做一些跟读练习,这是同传所必须的技能。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母语外语都非常好,但是心理因素不好,听的时候紧张,紧张一定会影响效果的。
从学生来说不能过分讲求方法和技巧,一定要下真功夫,语言的利用是一种技能,但是这种技能不是完全靠技巧能获得的,应该在实践中大量地去摸索。有很多的技巧是在翻译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不能过度地讲求速度和效率,具备了很扎实的双语的能力之后,才能讲求速度和效率。要花时间不断地重复学过的东西,去复习学过的东西,不断地总结积累再前进再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碰到困难一定要克服,持之以恒。
还要非常重视听力的训练。语言是有声的东西,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通过声音去听。翻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学了不去用那永远学不好,在用的当中突然会觉得自己会有一个大踏步的前进,那是因为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这个帖子太久没有人回复啦,你还是开个新帖吧
Really delete this post?
您的电脑上安装了某些视频广告拦截软件,这会导致无法提交学习数据。
您可以退出相应软件后刷新网页继续学习。
大于号&或右方向键或D键
选择相应选项
数字键0到4,0为忘记
显示词根详情(需购买智慧词根应用)
显示派生词信息(需购买派生词应用)
关闭对话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语口译综合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