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和周立波关系《手机》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说了半天,让崔永元痛恨的电影《手机》到底想表达什么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因为崔永元的缘故,一部十五年前的电影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手机》。不过,现在大家都在关心娱乐圈黑幕,对电影本身关注不多,而我认为,《手机》本身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由于是十几年前的老电影了,年轻的朋友可能没有看过,这里把情节简单复述了一遍——著名电视谈话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严守一(葛优 饰)在去电视台录节目时,把手机忘在家中,手机中所藏的他与情人的秘密被妻子于文娟发现,随即与他离婚。不久,戏剧学院台词课教师沈雪(徐帆饰)成为严守一新女友,两人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后,沈雪发现严守一的手机响铃方式由响铃改成了震动,产生了猜疑。原来严守一有一个一直割舍不掉的秘密情人——某出版社女编辑武月(范冰冰饰)。因为武月,严守一与于文娟离婚。现在,为了不让沈雪发现武月的存在,严守一开始不断对沈雪说谎,生活朝一团糟的方向发展。最终,沈雪还是发现了严守一与武月的不正当性关系,严守一鸡飞蛋打,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爱情。记得我是在一个冬夜里,在清华大学大礼堂看的这部电影。当时觉得虽然号称贺岁片,但一点也不像喜剧,也许叫惊悚片更合适一点。据说,这部影片热映后,妻子普遍开始检查丈夫手机,离婚率也因此大增。要理解这部电影,必须首先理解编剧刘震云——中国当代文学“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一员骁将。“新写实主义”是对“新写实小说”的一种艺术理论概括。这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学创作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新写实主义”作品的特点是淡化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追求描写生活的“原生态”,致力于描写生活琐事、性爱心理和生命冲动等。“新写实主义”的作品着重对现实负面现象的揭露与批判,笔触很有锋芒。但这类作品对生活取材的偏狭和对生活理解的欠缺,使作品的主题缺乏亮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总的来看,“新写实主义”采取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叙事框架,属于伤痕文学的接续和变种。如果说,伤痕文学的重点是抱怨历史的“错误和痛苦”,“新写实主义”则重点论证现实生活也是毫无意义的,无非一地鸡毛而已。其中不言自明的暗示,则是除非能够经过西方文明的彻底洗礼,否则中华文明是毫无希望的。1987年后,刘震云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手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作品。这些小说展示了一个灰暗的、毫无希望的世界。《手机》则借助电影的力量成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笔者过去经常批评冯小刚的作品解构一切,《手机》也是这样,只不过这次是对解构进行解构。精英们终于可以不顾忌任何道德了,再也没有人像《编辑部的故事》里的牛大姐、《我爱我家》里的傅明老人那样,用一张婆婆嘴整天唠叨道德教条了,却蓦然发现,人欲横流的日子并不好过,它意味着猜忌、警觉、被抓现行、最后的藏身之所被打破,意味着你最亲密的人就是你最凶险的敌人,意味着绝对的孤独和精神上的无家可归。在《手机》里,严守一看上去得享齐人之福,偎红倚翠,但他实际却不过是一只被围捕的“猎物”。他只有和于文娟在一起的时候是安全的,此后,他先是成为武月的猎物,不旋踵又成为沈雪的猎物。他既要防范武月的追猎,又要防范沈雪的陷阱,终于在双向围堵中束手就擒。他没有得抑郁症,却因为嗓子失声而失去了工作。武月和沈雪则双双弃他而去。武月是可怜的。范冰冰把这个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她在追猎严守一,但前提是首先让自己成为严守一的猎物,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她都无偿奉上了,但得到了什么呢?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所有和她有关的人,都只想占她便宜。沈雪看着贤惠,却有种说不出的寒意。这种寒意源自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她知道严守一靠不住,于是像一位24小时都保持高度警惕的哨兵,时刻注视着这位和她同床共枕的主持人。她和严守一的“恋爱”、同居,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战斗。她会在严守一喝醉的时候翻他的包,说是替他整理东西;她会在严守一上厕所的时候突然闯进卫生间,目的是要搞清严守一是不是躲起来和情人通电话。她目光如炬,心细如发,即会火力侦察又善用激将法,三招两式就让严守一现了原形——但她的胜利,恰恰是她最大的失败。张国立饰演的费墨教授戏不多,却是浓墨重彩的人物。费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很龌龊,整天幻想着和女学生上床。他好色、假清高,和X大教授沈X、X航的长江学者陈X武等相比,他最大的缺点是还不够无耻。他缺乏性自信,这促成了他的悲剧——既没有真正得手又要背上和女生开房的名声,最后只好远走他乡。刘震云当年塑造费墨这个角色时,看来是严重缺乏想象力——他也没有想到教授堕落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最大胆的想象。费墨的功用在于,要对《手机》的全部悲剧提供一个理论解释。这一点,他做到了。费墨认为:1. 出轨行为源于“审美疲劳”,于是就有了合理性;2. 一切悲剧都源于技术进步。“还是农业社会好呀!那个时候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上京赶考,几年不回,回来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掏出自己的手机)现在……近,太近,近得人喘不过气来!”费墨的理论打动了严守一,所以在最后他回老家为奶奶送葬时,把手机抛进了火堆里。如果说《手机》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它确实是“写实主义”的。《手机》为我们揭开了文化精英生活的一角,让底层社会的观众窥到了他们虚伪、堕落的生活。难怪崔永元会对《手机》耿耿于怀15年。小崔是一个非常爱惜羽毛的人,但以他为原型的严守一,主持着“有一说一”的节目,却无时无刻都在“有一说0”、“说二”、甚至“说三”、“说四”,总而言之没有一句实话。这种事情,搁谁身上谁都会生气。但《手机》给出的解释却是荒诞不经的——明明是精英的道德问题,却甩锅给技术进步。而放过了对精英的严厉追问,也就在客观上构成了对精英的掩护,甚至把前述对精英的“揭露”也一笔抹杀了。冯小刚、刘震云都是极聪明的人,他们都知道谁可以得罪,谁绝对不能得罪。《手机》的另一个问题是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希望。《手机》只是展示出轨的后果是可怕的,但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值得遵循的道德原则?冯小刚和刘震云都没有告诉观众,相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手机》里,没有一个人、一个家庭是幸福的。走出影院的观众,除了对自己的“另一半”更加警惕,视手机如手雷,想出更多花样在通讯录上作假,隐瞒真实信息之外,可以说一无所得。严守一和于文娟离婚前,他们的家庭生活虽然平静,但也索然无味。毁灭家庭是可怕的,重建家庭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严守一只好“病”了,费墨则只能远走爱沙尼亚。《手机》就这样把一种文化、文明的失败主义结局摆在了国人面前,一地鸡毛就是必然归宿——这仍然是八十年代历史和文化逻辑的延续,也仍然是“第五代”电影逻辑的延续。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壮哉,五对负重轮!
特朗普已经看烦了吧?带你看看更大的美国
两岸时政观察员
欢迎关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众号
聚焦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观网现任作者读者前任小编
你知道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辅仁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韩国亚洲研究所所长
资深媒体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
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一个写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观察者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国际政治观察者 观网专栏作者
炮塔越多越革命!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书评人。
前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现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原香港发展局局长助理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美国道乐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
同名公众号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生活即宪法,宪法即生活
万丈高楼平地起,NB社区在这里
留日同学总会关西分会秘书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文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翻万卷书,游千里路,会百家才。
非著名民航评论员,伪空乘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演化之眼看世界
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思想与文明观察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有些话,只说给懂的人听。
两岸时政观察员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
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传统、文化、历史、服饰、礼仪
国际观察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全真教龙门派玄裔弟子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王者,艺术般的辅助位。
北京、香港、悉尼三地媒体人
稿费即正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研究美国智库及两岸关系
观察者网特约作者,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生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作家、四行仓库及紫金山精日事件爆料者
用科学思维看世界
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
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台湾政大硕士,独立时事评论人
南亚观察员
独立学者,专注产业经济发展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独立军事研究学者
军事观察员,独立撰稿人
驻台十年的“老台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崔艳梅和崔永元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