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与救援医疗救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不加一分钱 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_网易新闻
不加一分钱 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月1日前,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刘春梅)今年4月1日前,我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昨日,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在115个县的3138个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超过全省60%。到今年4月,我省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要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30万人口以上县(区)今年要创建二甲医院
省卫生厅厅长沈骥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后,我省对基本药物制度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平均采购价较国家零售指导价下降49.79%,降价幅度居全国第三。我省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重点落实政府兜底的财政补贴政策,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去年这一资金投入就达到了4.4亿元。
今年,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还将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并大力推行电子病历和常见病临床路径,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沈骥透露,到今年底,要力争所有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创建一所二甲医院。在卫生应急方面,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国家级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并建立一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移动医院),强化高海拔医疗救援队的建设,承担起云、贵、川、藏、渝地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医疗卫生资源我省总量不足配置不均
据沈骥介绍,目前我省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61人,护士1.13人,每千人口床位3.30张,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22.0%、59.2%、46.0%,但与全国及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均仍是严重制约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
此外,我省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障公益性的体制和机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农村等基层卫生也面临着生存发展和人员稳定的两重压力。各类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地震、洪水、生产事故等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也对公共卫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是药品零差率销售
实行药品零差率,也就是进价多少,就卖多少钱。
以前是医院按中标价采购后再加一部分价格销售给患者(约15%),零差率就是医院不加了,直接按中标价销售。
基本药物是指最基本,不可缺少,满足人们所必须的药品,如感冒清热颗粒、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按照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所有药品只从全省公布的招标目录中选择。
作者:刘春梅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灾害的名词解释_百度知道
灾害的名词解释
我有更好的答案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医院感染控制的几项要点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8月9日0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度,东经82.89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天灾不可逆,地震发生后,做好医疗救援工作十分要紧。
评估医疗救援环境与可利用的感染控制资源
调查可以利用的感染控制资源,如是否有消毒剂,有哪些消毒剂?是否满足需要,还需要哪些消毒剂?有哪些消毒灭菌设备,能否满足手术器械消毒灭菌需要,还需要哪些设备,是否可以得到,不能得到怎么办?消毒剂和消毒灭菌设备短缺的应急办法是什么?参加救援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感染控制意识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是否知晓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水平如何。目前收治伤员的种类,主要外伤种类,伤病员是否有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病等。对于医院而言,要对与救援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如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留观与隔离场所等进行重点检查评估。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争取资源,保证消毒灭菌和饮食卫生
对发现的问题和资源短缺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争取支持;实在有困难的要想具体的应急办法。对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必要时可以考核和工作巡查时督导。对于现有的资源和已经争取到的资源,如消毒剂供应不足或等待消毒剂时,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先满足最重要、最关键的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外科手术的需要,伤口处理的需要,隔离环境消毒的需要。在及时报告困难和等待救援物质时,感染控制工作要顾及抢救生命第一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到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最好,如金属器材明火烧灼、沸水久煮等。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尽量达到基本要求
医疗器械使用之后须彻底清洗,再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如受条件所限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时,可采用煮沸30 min以达到高水平消毒(煮沸30 min,冷却,再煮沸30 min,再冷却,再煮沸可杀灭芽孢);不具备煮沸消毒条件时,可以使用含有效氯1 000mg/ L的消毒液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30 min,方可用于下一位伤员。
(简易)手术室的管理
明确分区管理
临时搭建的简易手术室应明确分区管理,可分为伤员手术区、医务人员手消毒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醒目、清楚。各区域之间尽可能设实际屏障如木板,甚至划线。条件较差者,最低要求达到清洁保洁要求。
遵循无菌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用医疗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要求。做好接台手术时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做好伤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等,应当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灭菌,第1次的消毒可采用含有效氯1 00mg/ 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
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可以使用含有效氯500 mg/ 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所有物体表面、手术台面、地面等。保持地面和墙面、天花板的清洁。
手术衣,对医务人员的手术衣,应当先消毒再常规处理。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 mg/ 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有条件时,医务人员可以穿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手术衣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伤口处理原则,不要缝合污染的和感染的伤口,让其敞开等待二期处理;& 6 h的清洁—污染伤口和清洁伤口,先初步处理,48 h后再缝合;切实做好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抗菌药物只能到达伤口周围,不能进入坏死组织和异物等感染源;不推荐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和用抗菌药物冲洗伤口。
破伤风的预防,按要求接种破伤风疫苗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伤员隔离基本要求
加强对感染伤员的隔离 在遵守“按照伤员病情轻重分区安置”的前提下,应将普通伤员与感染伤员(如破伤风感染伤员、气性坏疽伤员、肠道感染伤员等)分病房或者分区域安置,同类感染伤员因条件所限可一起安置,但不同类感染伤员不得混合安置。
隔离病房或区域应标志明确、醒目,并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入口处配备手套、速干手消毒剂、隔离衣及外科口罩。
卫生宣教对伤员及其家属和陪护进行基本卫生知识的宣传,注意个人卫生,鼓励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对伤员所处环境的消毒可使用含有效氯500 mg/ L的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每天2次,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在救治伤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接触伤员伤口、血液、体液及污物时,应戴手套,当手有损伤时,应戴双层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接触特殊感染伤员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隔离病房或者隔离区域时,应脱去隔离衣、口罩,并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
(3)正确处理锐利器具,锐利器具使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或者置入耐刺、不渗漏的容器内。
(4)必要时,根据疾病控制部门要求接种有关疫苗,如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环境卫生与医疗废物的处理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保持医疗救治场所内部及周边环境清洁,经常清扫;做好防蚊防蝇防鼠工作,尽量清除杂草污物、积水,设置纱门纱窗,进行灭蚊灭蝇。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使用后的感染性医疗废物置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集中处置;无条件时,应置入固定不渗漏、带盖的容器内,定点收集,集中处置。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或者置入耐刺、不渗漏的容器内,集中处置,以防止医务人员、伤员及其家属与陪护人员被锐利器具伤害。医疗废物应当集中放置,标志清楚、醒目,并有防污染扩散和与人群接触的措施。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可以采取焚烧方法处置医疗废物,烧后的灰烬和残渣及时掩埋;不能焚烧时,采取深埋。深埋前,用含有效氯1 000 mg/ 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60min。对于不能及时处置的医疗废物,应定期在医疗废物的表面喷洒消毒剂,以防孳生蚊蝇,传播疾病。
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等厌氧菌感染的诊断与手术的处理
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其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潜伏期一般为伤后1~ 4 d(6 h~ 6 d)。早期诊断的三大特征为:伤口周围触诊有捻发音;渗液细菌涂片发现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X线平片检查发现肌群中有气体存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显著下降,白细胞计数通常不超过12× 109/ L~ 15×109/ L,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确诊依据为厌氧菌培养检测到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或溶组织梭菌等病原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原菌DNA阳性。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肌肉坏死者,均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去除一切失活坏死组织和异物。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拆线敞开伤口。青霉素对预防气性坏疽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应将患者隔离,患者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 1 h,最好用高压蒸汽灭菌,换下的敷料应销毁,以防交叉感染。对气性坏疽患者进行手术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高度警惕灾后传染病对医疗救援工作的危害
地震之后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用水的卫生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群集中居住并且拥挤(如密集的帐篷区或其他临时性住所等)、公共卫生服务中断(如儿童接种疫苗)、病媒生物(如蚊虫和啮齿动物)的常规控制中断、气候变化(如气温骤然升高或降低、暴雨)等。虽然一般的公共卫生措施与加强的疾病监控系统相结合即足以预防和控制易流行疾病的传播,但由于伤病员多、住院环境差、人员流动性大、消毒隔离条件有限、存在传染病患者同样需要救治等情况,在医疗救援场所除可能发生外科感染暴发外,还可能发生传染病的暴发,因此ICP需时刻关注灾区传染病的疫情,对救治的非外伤病员进行传染病甄别,尤其是发热、腹泻、脑膜炎和腮腺炎患者。对这一类患者要按传染病管理(包括灾区临时性要求)进行报告和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当灾区居民需要接种某种疫苗(如甲型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腮腺炎、白喉破伤风、水痘、钩端螺旋体、伤寒等疫苗)时,同样要考虑在场的患者与医务人员同时接种。
参考资料:
吴安华(WU An-hua),《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十大要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
转自:感控联盟
3、文章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灾害应急与救援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