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历任校长05年校长是谁

华工出了个女院士|校长|大学_凤凰教育
华工出了个女院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是广东高校中唯一当选的院士,也是当选的3名女性院士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吴清平是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专业1996级(博士)校友。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韦英哲昨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0位新院士,广东占3人,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也是新增的3名女院士之一。至此,广东高校有3名“院士校长”。广东新增3名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此前公布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广东17人入选名单,华工占3席,华工校长王迎军为其中唯一女性。昨日,中国工程院70位新当选院士正式出炉。广东共3人当选,其中华工校长王迎军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孟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记者了解到,此前户口、单位在广东的两院院士为29位。广东已有3名“院士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是广东高校中唯一当选的院士,也是当选的3名女性院士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吴清平是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专业1996级(博士)校友。王迎军当选院士后,在广东高校中,将有3名校长有“院士”头衔,另外两名是今年年初上任的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和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陈十一,他们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校由女性任校长并不多见,在广东的公办本科高校中,目前也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药学院三所高校由女校长执掌。华工全职院士增至8人王迎军,197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17年后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之后陆续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华工人。至此,在华工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6人(含双聘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双聘院士13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也就是说,华工的全职院士从原来的7人增至8人,包括此前当选院士的何镜堂、吴硕贤、曹镛等人。 王迎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所大学的科研成果要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是关键点。华工探索实践出了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模式、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同时还重视和地方的合作,把科研转化平台放到校园外面。院士简历王迎军提出骨组织再生修复生物应答理论女,1954年生,河北唐县人,工学博士,材料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十八大代表。1978年、1981年、1997年分别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12月任华工材料学院副院长,2003年9月任华工副校长,2007年11月任华工党委书记,2011年12月起任华工校长,2009年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等。在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提出骨组织再生修复生物应答理论。孟建民主持设计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1958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博士。1997年1月~2006年6月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2006年6月~2009年10月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2009年10月至今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从业30余年,他主持设计的一系列建筑作品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如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荣获中国建筑设计金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荣获卫生部颁发的“十一五”全国优秀医院设计大奖。他主持设计的其它重要工程有2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优秀设计奖、中国建筑设计金奖、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等各类专业奖项80余项。吴清平为瓶装水发展解决重大难题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近5年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6项。创建矿泉水及饮用纯水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工艺分析方法和难点解决关键技术,为中国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2005年荣获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行业突出贡献者称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4729
播放数:2256
播放数:754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年度人物:李元元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年度人物:李元元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入选理由: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有色合金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设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10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或部省级技术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曾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广州百名教育新秀(1991)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历届行政领导(续) - 华南理工大学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届行政领导(续) - 华南理工大学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华南理工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样本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南理工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样本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李元元校长简介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yyli@scut.edu.cn
  李元元,男,汉族,广东梅县人,1958年10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1973年10月上山下乡参加工作。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7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攻读)。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在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任教。1987年6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12月任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作为高访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1998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2003年9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委。2004年10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任,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主任委员、铸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编委,《中国机械工程》编委,《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会副主任,《铸造》编委会副主任委员,《CHINA FOUNDRY》(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副主编。
  长期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973”和“863”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2项,国防军工项目12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部、省科技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92篇,EI收录152篇,ISTP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参编著作3部。指导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7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被评为广东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广州百名教育新秀(1991),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1993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1995年),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1996年),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 先进个人优秀奖(2001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2002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等。2005年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作为负责人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广东省高校第一批“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学校党委办公室、人事处、高等教育研究所。
注:学校党政领导分管部门含各部门合署、挂靠、代管机构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网站维护: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南理工大学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