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散热甲功五项的临床意义义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来源:&&   |
  (一)产热过程   1.主要的产热器官:从影响整体体温的角度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2.机体的产热形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   3.产热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NE及生长激素等)和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及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等)。   (二)散热的几种方式   1.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一种散热形式。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及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2.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及物体的导热性能,临床常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的患者降温。   3.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对流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气温差及风速。   以上三种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效;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便成为惟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可分为不显汗和发汗两种形式。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液的蒸发又称显汗。临床常用蒸发散热的原理给高热的患者酒精浴降温。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2014年湖南对口高考医卫专业考纲_文档下载
2014年湖南对口高考医卫专业考纲
性、生成及调节;熟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1、掌握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心输出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肌的生理特性;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熟悉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及其临床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静脉血回流的影响因素;微循环的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水肿。
12、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临床的关系;化学因素(CO2、缺O2和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熟悉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13、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生理作用。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及主要途径。
14、掌握基础代谢率;机体散热的方式及临床意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异。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的调节。
15、掌握尿生成的过程;渗透性利尿、水利尿的概念;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熟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的概念。
2014年湖南省对口高考考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电子,各专业考纲。...2、旅游类、财会类、商贸类、文秘类、英语类、师范类、医卫 类和服装类考生...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试题(2010-2014年)_职高对口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试题(2010-2014年)原题机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湖南省 ...湖南省2014年对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湖南省2014年...2、旅游类、财会类、商贸类、文秘类、英语类、师范类、医卫类和服装类考生选考...2014年湖南对口高考计算机应用类考纲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附件 8: 2014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 ...湖南省2014年对口高考《... 5页 1下载券 2012...数学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 医卫类和服装类考生选考内容 (1)了解逻辑联结词“...
附件11: 2012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医卫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2014全国高考状元联手分享状元笔记 衡水中学文科学霸高中数学笔记 清华附中文科学...2014年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计算机应用考试大纲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年...2014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和...2010湖南省普通高考对口... 17页 4下载券2010-20... 2014年笑话大全之让你笑个够 儿童笑话大全爆笑 爆笑笑话精选68份文档
新市场...2014年湖南省对口高考旅游类专业真题53827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今日推荐 88份文档 2014全国高考状元联手分享状元笔记...2014年湖南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医卫类和服装类考生选做 答题要求 从四个选项 中选出一项 直接填写最 终结果...2017福建医疗卫生招聘备考:发热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当机体因致热原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则称为发热。我们总结发热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一)发热的临床分度,正常成人腋下温度波动于36℃~37℃之间。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①低热:37.5℃~38.5℃;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过程:发热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
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①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到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②缓升型:体温缓慢上升,数日内才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持续期:体温处于高峰,已达体温调定点水平,散热开始增强,产热并未降低,所以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增快,出汗等。此期可持续数小时(如疟疾)、数日(如肺炎、流感)或数周(如伤寒)。
3.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防御作用及适当治疗,致热原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除,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开始下降。此期表现为皮肤潮湿多汗,有时因大量出汗,体液丢失过多,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尤其年老降体弱者较易发生。
体温下降的方式有两种:
①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有大汗。见于疟疾、肺炎球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②缓降:体温于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将患者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连接各体温数值点形成体温前曲线,该体温曲线称为热型。热型对发热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意义。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别在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高峰,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并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但受很多因素影响,热型可以变得不典型,如由于使用抗生素,及时控制了感染,或由于解热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不典型。此外,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以上是总结的发热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更多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医学基础知识备考资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公务员最新的工资改革政策
军队改革、部队改革正式上演!
今日搜狐热点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 新陈代谢 2 . 兴奋性 3 . 内环境 4 . 生物节律 5 . 神经调节 6 . 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 人体细胞的功能 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 人体化学变 化的规律 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适应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4.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 收缩反应 B. 神经冲动 C. 分泌 D. 电位变化 E. 反射 5.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 种族遗传 B. 先天获得 C. 数量较少 D. 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 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 中枢 B. 突触 C. 效应器 D. 外周神经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 反馈信息 B. 控制信息 C. 控制系统 D. 受控系统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信息 B. 反馈信息 C. 干扰信息 D. 参考信息 E. 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 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 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 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 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二、选择题 1 . C 2. A 3.E 4.D 5.D 6.B 7.B 8.B 第二章 细胞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 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阈值 3. 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的方式进行传导 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 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 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 4.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 A.K+ B.Na+ C.Ca2+ D.Cl5. 骨骼肌细胞的 Ca2+ 贮池主要位于 A.胞浆 B.细胞核 C.横管 D.终池 6.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 A.收缩活动 B.分泌活动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7.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顺电位梯度 D.需要膜蛋白的介导 8. 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 变为-70mV 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9. 比正常兴奋性低, 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10.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和复极过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11.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去极化反应随阈下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 C.不表现不应期 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合 12.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证据是,肌肉收缩时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 H 区缩短 B.暗带长度缩短, 明带和 H 区不变 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13. 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14. 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 A.单收缩 B.强直收缩 C.等张收缩 D.等长收缩 15. cAMP 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A.腺苷酸环化酶 B.蛋白激酶 AC.蛋白激酶 C D.蛋白激酶 G 1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A.刺激强度 B.刺激频率 C.刺激时间 D.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7. 微终板电位是由 A.神经末梢动作电位引起的 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D.是由一个 ACh 分子,作用于 终板膜引起的 18. 在收缩过程,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 B.初长度 C.传导性 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19. 细胞内可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 A.磷脂酶 C B.磷酸二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 20. 下列因素中可使骨骼肌收缩加强的是 A.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上 Ca2+的通道 B.阻断神经末梢 ACh 的释放 C.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胆碱酯酶 D.阻断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门控通道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关于跨膜转运正确的描述是 A.O2 与 CO2 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 B.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 Na+内流属经通道易化 扩散 C.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 Ca2+内流是主动转运 D.复极过程中的 K+外流属经通道易化 扩散 E.Na+的跨膜外移和 K+的内移是主动转运 2. Na+泵 A.是一种酶 B.是一种通道蛋白 C.能分解 ATP,主动转运 Na+和 K+D.受细胞内 Na+ 和细胞外 K+的调节 E.能主动将 Na+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3. 关于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极化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 B.去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 C.反极化是指跨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状态 D.复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增大恢复极化的过程 E.超极化是指膜内电位负值超过静息电位的水平 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有结构特异性 B.饱和现象 C.不依赖膜蛋白质 D.竞争性抑制 E.逆着电-化学梯度进 行 5. 关于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正确的描述是 A.接头前膜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B.接头后膜是 N 型乙酰胆碱受体 C.产生的终板电位具有局部反应的特征 D.终板电位可刺激周围的肌膜形成动作电位 E.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6. 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A.是 M 型乙酰胆碱受体 B.是化学门控通道 C.和乙酰胆碱结合后该通道开放 D.与终 板电位的产生有关 E.可被箭毒阻断 7. 关于离子通道的论述, 正确的是 A.一种通道只能转运一种离子 B.多数具有特异性阻断剂 C.通道的开闭只决定于膜电位高低 D.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 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8. 动作电位: A.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扩布 B.是可兴奋细胞具有的共同特征 C.多个阈下刺激共同作用 也不能引发 D.具有全或无特性 E.可以进行总合 9. G 蛋白耦联受体 A.可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可激活鸟苷酸结合蛋白 C.是一种 7 次跨膜的整合蛋白 D.其配体主要是各种细胞因子 E.可结合 GDP 或 GTP 10. 酪氨酸激酶受体 A.介导各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 B.分子中只有一个跨膜 α 螺旋 C.膜内侧的肽段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域 D.通过激活 G 蛋白完成信号转导 E.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不需要第二信使的参与 二、问答题 1. 试述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各自的功用。 2. 物质被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3. 比较物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异同。 4. 跨膜信号转导包括哪几种方式? 5.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包括几种方式?G 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何 种作用? 6. 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静息电位相当于 K+的平衡电位。 7.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锋电位相当于 Na+的平衡电位。 8. 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刺激必须使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动作 电位? 9. 局部兴奋有何特征? 10. 刺激运动神经会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列举每一个环节并论述其机制。 11. 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参考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D 6.D 7.D 8.C 9.D 10.C 11.D 12.A 13.D 14.B 15.B 16.B 17.C 18.D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D E 2.A C D E 3.A B C D E 4.A B D 5.A B C D E 6.B C D E 7.B D E 8.A B D 9.B C 10.A B C E 第三章 血液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A. 维生素 B12 B. 维生素 K C. 叶酸 D. 铁 E. 内因子 2. 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 肝脏 B. 脾脏 C. 胸腺 D. 所有骨髓腔的骨髓 E. 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 3.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Na+ B.K+ C.Cl- D.Ca2+ E.HCO3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A. 溶血 B. 血栓形成 C. 叠连加速 D. 脆性增加 E. 凝集反应 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 A. 铁 B. 铁和蛋白质 C. 维生素 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维生素 B6 6. 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7. 血友病 A 是缺乏哪个凝血因子引起的? A. 因子 Ⅴ B. 因子 Ⅶ C. 因子 Ⅷ D. 因子 Ⅸ E. 因子 Ⅺ 8.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A. 血小板减少 B. 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C. 维生素 K 减少 D. 抗凝血酶 Ⅲ 减少 E. 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9. 在生理情况下,使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 外源性 ADP B.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DP C. 血小板内的 cAMP D. 血小板释放的 5-HT E. 外源性 cAMP 10.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类型 B. 血浆中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C. 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D.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E.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11. ABO 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2. Rh 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A. 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B. 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C. 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D. 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E.B 和 D 都可能 14.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的 ATP 主要通过下列哪条途径来供给? A. 葡萄糖有氧氧化 B.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 C. 脂肪酸 β 氧化 D.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E. 嘌呤核苷酸循环 15. 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 红细胞比容增大 B. 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C.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E. 红细胞体积增大 16. 在下列白细胞中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指: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17. 某人的血细胞与 B 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 B 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 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E.A 亚型 18.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去除 Ca2+ 的作用 C. 抑制因子 Ⅹ 的激活 D.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 增强抗凝血酶 Ⅲ 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9.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A. 红细胞体积增大 B.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C. 红细胞数量正常 D. 与 EPO 缺乏有关 E. 与维生素 12 和叶酸缺乏有关 2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 A. 不易粘附于血管内膜 B. 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 C.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 D.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E. 不能吸附凝血因子 21.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NaCl B.KCl C.CaCl2 D.MgCl2 E. NaHCO3 22.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α- 球蛋白 B.β- 球蛋白 C.γ- 球蛋白 D. 白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23. 区别造血干细胞与祖细胞的主要细胞表面标志是: A.CD34 、 CD38 和 Lin B.CD34 、 CD38 和 CD3 C. CD34 、 CD38 和 CD19 D.CD34 、 CD38 和 CD14 E.CD34 、 CD38 和 CD36 24.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 A. 肝脏 B. 肺脏 C. 肾脏 D. 心脏 E. 肌肉 25. 下列哪种细胞不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26. 原癌基因 c-mpl 表达的蛋白质 Mpl 的配体是: A.BPA B.EPO C.TPO D.IL-1 E.IL-3 27. 下列哪种因素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小? A.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减少 B. 红细胞内的粘度增大 C. 红细胞膜的弹性升高 D. 红细胞膜的粘度降低 E. 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大 28. 在基因治疗中,选择造血干细胞作为导入目的基因的靶细胞的主要理由是,利用其: A. 多向分化能力 B. 增殖潜能大 C. 自我更新能力强 D. 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所占比例大 E. 目的基因导入后容易控制 29. 造血微环境不包括下列哪个因素? A. 基质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细胞外基质 D. 造血调节因子 E. 神经和血管 30. 人白细胞上最强的同种抗原系统是: A.ABO B.MN C.Ko D. PI E. HLA 二、问答题 1. 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2. 血液有哪些功能? 3. 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 4. 试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鉴别方法。 5. 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临床治疗学上有什么意义? 6. 试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7. 缺乏铁、维生素 B12 和叶酸引起的贫血有何不同?为什么? 8. 试述 EPO 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理。 9. 简述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10. 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1. 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 12. 血液中有哪些抗凝因素?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13. 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14. 简述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特点。 15. 简述 Rh 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6. 简述输血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E 3.B 4.C 5.C 6.D 7.C 8.B 9.B 10.D 11.E 12.D 13.C 14.B 15.C 16.E 17.D 18.E 19.B 20.D 21.A 22.D 23.A 24.C 25.D 26.C 27.B 28.C 29.B 30.E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 选择题 A 型题 1 .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 和 K+ 的平衡电位 E.Ca2+ 和 K+ 的平衡电位 2 .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 A.Na+ 内流引起 B.Ca2+ 内流引起 C.K+ 外流引起 D.Cl- 内流引起 E. 以上都不是 3 . 超常期是指: A. 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 B. 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 C. 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 D. 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 E. 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 4 . 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 A.Ina B.Ica C.IK D.ICl E.If 5 . 功能合胞体是指: A. 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 B. 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 体 C. 所有心肌细胞的大小都相同而且彼此相通,故名 D. 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 名 E. 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 6 . 以下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 A. 静息电位水平 B. 细胞直径 C. 舒张去极化 D. 细胞间连接 E. 肌浆网功能 7 . 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表示: A. 心房肥大 B. 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 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 心室肥大 E. 心室内传 导速度减慢 8 . 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 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 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 心肌每次收缩都依赖于细胞外 Ca2+ 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 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 收缩,心肌呈 “ 全或无 ” 收缩 E. 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 9 . 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期 C. 快速射血期 D. 减慢射血期 E. 心室舒张期 10. 射血分数是指 : A. 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B. 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 C. 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之比 D. 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 E 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 11. 心指数是指: A. 心脏每搏输出量 B. 心脏每分输出量 C. 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D. 单位体表 面积的心输出量 E.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 12. 第一心音标志着: A. 房室瓣开放 B. 房室瓣关闭 C. 动脉瓣开放 D. 动脉瓣关闭 E 心房强烈收缩 13 .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外周阻力 D. 心输出量 E. 做功量 14 .容量血管是指 A. 大动脉 B. 大静脉 C. 肺静脉 D. 肺动脉 E. 静脉 15 .交换血管是指 A 小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网 D 通血毛细血管 E. 真毛细血管 16 . 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 A. 小动脉起始部 B. 微动脉起始部 C. 后微动脉起始部 D. 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E. 小动脉和微 动脉之间 17 . 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A. 小动脉 B 微动脉 C. 后微动脉 D. 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 、 B 均是 18 . 静脉容纳血量的大约 A.50 %~ 60 % B.60 %~ 70 % C.70 %~ 80 % D.50 %~ 70% E.60% ~ 80% 19 .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关系是 A.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正比 B.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反比 C. 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 D. 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 E. 没有确定关系 20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 扩散 B. 滤过 C. 重吸收 D. 吞饮 E. 以上都正确 21 .安静时,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为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肺静脉 D. 小动脉 E. 微动脉 22 .外周动脉与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 A. 脉压较大,平均压较低 B. 脉压较大,平均压也大 C.. 脉压较小,平均压较大 D. 脉压较 小平均压也较小 E. 没有确定关系 23 .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 A. 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B. 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C. 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 D. 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 E. 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24 .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时,降中峡是在下列那个瞬间形成的 A.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 快速充盈期结束时 25 .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 A. 外周阻力的大小 B. 心率快慢 C. 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 D. 回心血量的大小 E.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 26 .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组织代谢产物 D. 乙酰胆碱 E. 组胺 27 .下列物质中,那一种与器官血流量的调节无直接关系 A. 二氧化碳 B. 乳酸 C. 肾素 D. 前列腺素 E. 腺苷 28 .心肺感受器兴奋时 A. 促进抗利尿素释放 B. 使心迷走紧张加强 C. 使心交感紧张加强 D. 使肾血流量减少 E. 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 29 .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A.CO2 和 O2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H+ E.HCO330 .使肺血管舒张的体液因素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紧张素 D.5 -羟色胺 E. 前列环素 31 .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泌密度最大的是 A. 皮肤 B. 骨骼肌 C. 心脏 D. 脑 E. 肾脏 32 .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 A . 有 α 、无 β 、有 M D . 有 β2 、有 M B . 有 α 、有 N C . 有 α 、有 β1 、有 N E 有 β1 有 M33 .下列那种情况下,颈动脉窦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 A. 平均动脉压升高 B. 平均动脉压降低 C. 动脉血 po2 升高 D. 动脉血 H+ 浓度升高 E. 静脉血中 pco2 降低 34 .下列那种因素会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 右心室压升高 B. 右心室压降低 C. 右心房压升高 D. 右心房压降低 E. 主动脉压升高 35 .当右心输出量成倍增加时,可引起 A. 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增加 B. 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增加 C. 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减少 D. 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E. 肺血容量减少,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36 .舒张冠状血管作用最强的代谢物是 A.H+ B.CO2 C. 乳酸 D. 腺苷 E.ADP 37 .刺激心交感神经,冠状动脉 A. 先舒张后收缩 B. 先收缩后舒张 C. 收缩 D. 舒张 E. 无反应 38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 A. 血流速度加快 B. 心输出量增多 C. 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 动脉血压升高 E. 外周静脉压升高 39 .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总称是 A. 血管收缩神经 B. 血管舒张神经 C. 血管运动神经 D. 血管紧张性神经 E. 以上都不对 40 .心肌和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共同特点是 A. 刺激强度增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也增加 B. 超过最适初长时,肌小节长度变化明显 C. 肌肉的自然长度接近于最适初长 D. 儿茶酚胺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 E. 超过最适初长时,肌肉的做功能力明显降低 41 .动脉血压呼吸波的形成,是由于呼吸周期中 A. 肺循环的血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随之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B.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C.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E. 血管平滑肌本身的紧张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42 . β- 内腓肽与下列哪一种激素的前体相同 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松果体素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肾素 B 型题 A. 外周阻力 B. 每搏输出量 C. 心率 D. 大动脉管壁弹性 E. 心肌收缩力 43 .生理状态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是 44 .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是 A. 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 B. 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C. 收缩压和舒张压等量升高, 脉压变化不显著 D.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 E. 收缩压下降,收缩压升高 45 .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搏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 46 .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增高 E.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7 .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导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48 .慢性肾病时出现水肿,主要原因是 A. 左侧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上方 E. 右下方 49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心室功能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 50 .在儿茶酚胺作用下,心肌的张力-速度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 A.α 肾上腺素受体 B.β 肾上腺素受体 C.M 胆碱受体 D.N 胆碱受体 E. 不确定 51 .心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肌的哪一种受体 52 .心迷走神经作用于心肌的哪一种受体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5 -羟色胺 E. 不确定 53 .交感缩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54 .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心室等容收缩期 B. 心室舒张期的早期 C. 心室舒张期的后期 D. 心室等容舒张期 E. 心室 收缩期的后期 55 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是在 56 .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达到最大值是在 A. 等长自身调节 B. 异长自身调节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57 .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心缩力增加,这属于 58 .剧烈运动时,心缩力增加,搏出量增加,这属于 A. 动脉血压升高 B. 中心静脉压降低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59 .血量增加可引起 60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可引起 A. 动脉血压降低 B. 心输出量减少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61 .牵拉一侧颈总动脉可引起 62 .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 A. 醛固酮 B. 抗利尿激素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63 .循环血量增加时,释放减少的是 64 .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增加的是 A. 心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 B. 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65 .在失血时 66 .颈动脉窦内血压升高时 A. 器官血容量的变动范围大 B. 组织液的压力为负压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67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是 68 .脑循环的生理特点是 X 型题 1 .关于血液粘滞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红细胞比容的增大而增大 B. 随血流切率的增大而下降 C. 随血管口径的增大而增大 D. 随血管口径的减小而减小 E.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正确叙述是 A. 血流速度较快 B. 可以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C. 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D. 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E. 在骨骼肌组织中较少见 3 .刺激心迷走神经可使 A. 窦房结自律性减慢 B.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C.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 心室肌收缩明显减弱 E. 房室传导阻滞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 A.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B. 肾脏排钠排水减少 C.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加 D. 体循 环平均充盈压降低 E.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加 5 .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增强 A. 动脉血压降低时 B. 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时 C. 血容量减少时 D. 情绪激动时 E. 由直立变 平卧时 6 .关于血管运动神经纤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交感缩血管纤维可使全身小血管收缩 B. 副交感神经纤维可使全身小血管舒张 C. 有些动物支配骨骼肌的交感神经中含舒血管纤维 D. 脊髓背根中含舒血管纤维 E. 副交感神经对某些器官有舒血管效应 7 .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包括 A. 迷走舒血管紧张 B. 心迷走紧张 C. 心交感紧张 D. 交感缩血管紧张 E. 以上都正确 8 .心肌收缩强度取决于 A. 心肌的收缩能力 B. 前负荷 C. 后负荷 D. 心率 E. 参加收缩的肌纤维的数目 9 .正常心动周期中 A. 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收缩期内 B. 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内 C. 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内 D. 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内 E. 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前 10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特点是 A. 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本身 B. 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 C. 兴奋时可使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D. 兴奋时可使心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E. 兴奋时可引起外周阻力下降 11 .在呼吸周期中,肺循环发生的变化有 A. 吸气时,肺血容量增大 B. 吸气时肺循环阻力增大 C. 吸气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 D. 呼气时肺血容量减小 E. 呼气时,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液增多 12 .能引起动脉脉搏上升支斜率变大的因素有 A. 每搏输出量增加 B. 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 C. 外周阻力降低 D. 主动脉瓣狭窄 E. 外周阻力 增高 13 .心肺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常可引起 A. 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减弱 B.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C. 心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 D. 肾 素释放减少 E.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4 .下列因素可使心排血量减少 A.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兴奋 B. 颈动脉窦内压升高 C. 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 D. 增加心舒末期容积 E. 缺氧,酸中毒 二、名词解释 1 . 心室功能曲线 2 . 膜反应曲线 3 . 心力储备 4 .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5 . 平均动 脉压 6 . 中心静脉压 7 . 微循环 8 . 有效滤过压 9 . 轴突反射 10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三.问答题 1 . 请对比心肌、骨骼肌生理特性。 2 . 心室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异同?它们有什么生理意义? 3 . 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发生原理有何不同?有什么实践意义? 4 .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原理。 5 . 为什么期前收缩的动作电位往往小于正常心搏的动作电位? 6 . 试述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7 . 为什么室性期前收缩后面有代偿间歇而房性期前收缩后面没有? 8 . 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的起搏原理有何不同? 9 . 房室延搁的发生原理和生理、病理意义是什么? 10 .心电图的各波段代表什么意义? 11 .心肌收缩和骨骼肌比较,有哪些特点? 12 .心脏的有效泵血靠什么?心房在心脏泵血中起什么作用? 1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14 .心泵功能的储备取决于哪些因素? 15 .简述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16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17 .简述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生理意义。 18 .简述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19 .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20 .简述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21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哪些? 22 .简述血管紧张素 Ⅱ 的生理作用。 四、问答题 1 . 试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2 .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3 . 试述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及生理意义。 4 . 试述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5 . 自主神经对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有何影响? 6 . 试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7 . 在实验中分别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与外周端,动脉血压有何变化, 机理如何? 8 . 机体在安静的情况下,动脉血压是怎样保持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机制又 是如何? 9 . 什么是局部血流量的调节,其一般机制如何? 10. 试述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调节。 11. 脑循环的特点和一般调节如何? 12. 为什么人在蹲久了突然站起来时会感到头晕眼花,甚至出现晕厥?若是在剧烈运动后 立即停止活动,也会出现上述情况,又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B D E E 6-10 E C B B C 11-15 D B D E E 16-20 D E B C A 21-25 E A E B D 26-30 C C E A E 31-35 A E A C B 36-40 D B C C D 41-45 A A B A A 46-50 B A B E D 51-55 B C B C A 56-60 B B C A C 61-65 C C C C C 66-68 D C D X 型题 1 . ABE 2 . ABC 3 . ABC 4 . ABE 5 . ABCD 6 . ACDE 7 . BCD 8 . ABC 9 . BC 10.CDE 11 . ADE 12 . ABC 13 . ACD 14 . ABCE 第五章 呼吸 一、 选择题: A 型题 1 .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 .肺的舒缩活动 B .肺的弹性回缩 C .呼吸运动 D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 .肺内 压与胸内压之差 2 .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 .呼吸道内存在一定压力 B .吸气肌收缩 C .呼气肌收缩 D .胸腔膜密闭 E .肺内压 低于大气压 3 . 下列使呼吸道口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跨壁压减少 B .呼气时 C .吸入气中 CO2 含量增加 D .副交感神经兴奋 E .交感神 经兴奋 4 .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 .潮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肺活量 D .补吸气量 E .用力呼气量 5 . 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 A .无效腔 B .肺活量 C .肺泡通气量 D .每分通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6 .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气体的溶解度 B .呼吸膜的厚度 C .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 .气体的分压差 E .气体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7 . 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 .补吸气量 B .潮气量 C .补呼气量 D .深吸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8 . CO2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 O2 快 20 倍,主要原因是 CO2 A .为脂溶性 B .在血中溶解度大 C .易通过呼吸膜 D .分压差比较大 E .相对分子量比 O2 大 9. 每次平静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新鲜空气约占功能余气量的 A . 1/2 B . 1/3 C . 1/4 D . 1/5 E . 1/7 10. 单位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 ml 数称为 A .潮气量 B . 每分通气量 C . 肺扩散容量 D . 肺泡通气量 E . 时间肺活量 11 .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 A . 减半 B .不变 C . 加倍 D .增大,但小于加倍 E . 减少,但大于一半 12 .波尔效应反映的是下列哪项对氧离曲线的影响 A . 温度 B . 2 , 3 二磷酸甘油酸 C . H+ 浓度和 Pco2 D .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 . Po2 CO2 或 O2 进出血液的必经形式 A . 物理溶解 B . 氧合血红蛋白 C . 碳酸氢钠 D .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 . 碳酸氢钾 14 .切断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 A . 变浅变快 B . 变浅变慢 C . 变深变慢 D . 变深变快 E . 不变 15 .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 A .血液中的 H+ B .血液中的 CO2 C .脑脊液中的 CO2 D .脑脊液中的 H+ E .血液 中的 PO2 降低 16 .低 O2 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 .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 .直接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 .直接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器 17 . CO2 对呼吸的兴奋主要是通过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 .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 受器 D .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 .通过生成 H+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18 . 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时间 CO2 潴留,若吸入纯 O2 可致呼吸暂停。原因是这种病人呼 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A .高 C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 .高 CO2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 .缺 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 .缺 O2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 .缺 O2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19 .血液中 H+ 增高兴奋呼吸,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理由是 A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H+ 不敏感 B . H+ 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C . H+ 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 D .血液中 H+ 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E .脑脊液中的缓冲系统缓冲了脑脊液 H+ 20 .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激素有 A . 醛固酮 B . 胰岛素 C . 多巴胺 D . 糖皮质激素 E . 雄激素 B 型题 A 潮气量+补吸气量 B 肺总容量-余气量 C 深吸气量-潮气量 D 补呼气量+余气量 E 潮气量+补呼气量 21 .肺活量等于 22 .补吸气量等于 13 . 下列哪种形式是 23 .功能余气量等于 24 .深吸气量等于 C 型题 A 气道阻力 B 肺泡表面张力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25 .弹性阻力 26. 非弹性阻力 X 型题(多项选择题) 27 .下列哪些指标中含有潮气量 A 深吸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肺活量 D 肺总容量 E 补呼气量 28 .一侧开放性气胸的病人常出现 A 吸气困难 B 呼气困难 C 回心血量减少 D 淋巴回流增加 E 吸气时纵隔移向患侧 29 .下列哪些因素能使气体扩散速率加快? A 肺水肿 B 气体分压差增大 C 通气/血流比值正常 D 运动 E 肺血流减少 30 反映肺扩张难易程度的指标有: A 肺扩散容量 B 肺活量 C 肺顺应性 D 比顺应性 E 气速指数二、问答题 1 . 试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来源、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 . 试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3 . 增大无效腔,呼吸有何改变,为什么? 4 . 试述 CO2 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 5 . 简述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 6 . 为什么临床上易出现缺 O2, 而 CO2 潴留不明显 ? 7 . 29 岁男性患者,因右下肺肺炎入院。血气分析显示,动脉 O2 分压( PaO2 ) 49mmHg (正常值 100mmHg ) PaCO2 38mmHg (正常 40mmHg ), pH7.42 ;每分 通气量 12L / 分。第二天因右肺炎症加重,呼吸增加到 30 次 / 分,虽吸入 100 %氧气, 但 PaO2 仍只有 63mmHg , PaCO2 分压反而降至 32mmHg 。 ( 1 )请解释该患者 PaO2 和 PaCO2 同时降低的原因。 ( 2 )你认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C 2 D 3 E 4 E 5 C 6 D 7 E 8 B 9 E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D 16 D 17 E 18 C 19 B 20 D 21 B 22 C 23 D 24 A 25 B 26 A 27 ACD 28 ABC 29 BCD 30 CD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一、单项选择题: 1.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A. 具有展长性 B. 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C. 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D. 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E. 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2. 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乙酰胆碱 C.5- 羟色胺 D. 谷氨酸 E. 血管活性肠肽 3.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Na+ 跨膜扩散 B.Ca2+ 跨膜扩散 C.K+ 跨膜扩散 D.Cl- 跨膜扩散 E.Mg2+ 跨膜扩散 4. 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 A. 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 B. 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 C. 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 D. 量少、 粘蛋白少的唾液 E. 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 5. 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 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 幽门腺分 泌黏液 E. 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6. 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A. 促进胃酸分泌 B. 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 促进胃黏液分泌 D. 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 促 进胃肠道黏膜生长 7. 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A. 盐酸 B. 脂肪 C. 乙酰胆碱 D. 高张溶液 E. 去甲肾上腺素 8. 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 Na+ B. 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 C. 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 D. 进入黏膜的 H+ ,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 重黏膜损伤 E. 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9. 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激活胃蛋白酶原 B. 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 pH 环境 C.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D.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E. 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 10.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 A. 迷走神经 B. 交感神经 C. 抑胃肽 D. 胰泌素 E. 壁内神经丛 11. 肠胃反射可 A. 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 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C. 抑制胃的排空,抑制 胃酸分泌 D. 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E. 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 12.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 盐酸 B. 组织液 C. 肠激活酶 D. 胰蛋白酶本身 E. 糜蛋白酶 13. 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 盐酸 & 蛋白质分解产物 & 脂肪酸 B. 脂肪酸 & 蛋白质分解产物 & 盐酸 C. 蛋白质分解产物 & 脂肪酸 & 盐酸 D. 盐酸 & 脂肪酸 & 蛋白质分解产物 E. 蛋白质分解产物 & 盐酸 & 脂肪酸 14. 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 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 B. 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 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 D. 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 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 15. 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 A. 胰蛋白酶 B. 糜蛋白酶 C. 胰脂肪酶 D. 胰淀粉酶 E. 羧基肽酶 16. 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 迷走神经兴奋 B. 交感神经兴奋 C. 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 D. 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 E. 小肠 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17.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 胆盐 B. 胆固醇 C. 胆色素 D. 脂肪酸 E. 无机盐和水 18. 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 胰泌素 B. 胃泌素 C. 胆盐 D. 盐酸 E. 胆囊收缩素 19. 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 唾液 B. 胰液 C. 胃液 D. 小肠液 E. 胆汁 20. 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 胃 B.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C. 空肠下段 D. 回肠 E. 大肠 二、 X 型题 1. 下列哪几项正确地描述了壁内神经丛? A. 由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组成 B. 与植物神经支配无关 C. 含有单胺能和肽能神经纤 维 D. 调节肠运动 2. 影响胃运动的激素有 A. 胃泌素 B. 胃动素 C. 胰泌素 D. 抑胃肽 3. 胃液分泌的胃期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 A. 交感神经 B. 迷走神经 C. 迷走神经和胃泌素 D. 局部神经丛反射 4. 下列能诱发肠胃反射的因素有 A. 小肠受刺激 B. 十二指肠内压增加 C. 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增加 D. 十二指肠内蛋白质分 解产物增加 5. 胆汁的生理作用是 A. 乳化脂肪 B. 中和胃酸 C. 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D. 促进维生素 A,D,E,K 的吸收 6. 胆囊收缩素的生理作用是 A. 促进胆囊收缩 B. 促进胰酶分泌 C. 引起胰泌素释放 D. 抑制碳酸氢盐的分泌 7. 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A. 胃泌素 B. 胰泌素 C. 迷走神经兴奋 D. 胆盐 8. 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水 D. 脂溶性维生素 9. 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 C. E. 大 A. 肠腔中钾的浓度 B. 肠腔中钠的浓度 C. 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 D. 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 度 10. 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 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 B. 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 C. 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 D. 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 三、问答题: 1. 支配消化管的神经有哪些?有何特点? 2. 消化管平滑肌有何生理特性? 3. 胃肠道激素有哪些?它们由何种细胞分泌?有何生理作用? 4. 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5. 何谓胃排空?影响胃排空的因素有哪些? 6.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分别由何处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什么? 7. 试述胃酸的分泌机制和黏液 - 碳酸氢盐屏障。 8. 在生理情况下,为什么胃酸不对胃黏膜进行自身消化? 9. 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10.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在消化过程中起何作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11. 胰液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 12. 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胰液分泌的调节各有何特点? 13.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什么?具有何生理作用 ? 14. 胆汁的分泌和排放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15. 试述钠和水的吸收机制。 16. 试述蛋白质的吸收机制。 17. 试述糖类的吸收机制。 18. 试述脂肪的吸收机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C 8.A 9.E 10.A 11.C 12.C 13.A 14.A 15.B 16.D 17.A 18.E 19.B 20.B 二、 X 型题 1.A,C,D 2.A,B,C,D 3.B,C,D 4.A,B,C,D 5.A,B,C,D 6.A,B 7.A,B,C,D 8.A,B 9.B 10.C 第七章 能量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 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蕴藏着大量能量的化学键是 A. 氢键 B. 碳氢键 C. 氮键 D. 氯键 E. 氧键 2. 人体所需要能量的 70 %主要来自 A. 核酸的分解 B. 糖蛋白的分解 C. 糖的氧化 D. 脂肪的氧化 E. 蛋白质的氧化 3.1 mol 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完全分解净合成的 ATP 为 A.2 mol B.10 mol C.28 mol D.38 mol E.56 mol 4.1 mol 葡萄糖经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为有氧氧化的 A.1/5 B.1/10 C.1/15 D.1/18 E.1/25 5. 激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 A.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 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C. 脂肪酸代谢 D. 氨基酸代谢 E. 蛋白质代谢 6. 脑组织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 氨基酸 B. 胆固醇 C. 蛋白质 D. 甘油 E. 葡萄糖 7. 关于脂肪供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人体所需的能量约 30% ~ 40% 来自脂肪 B. 脂肪酸在肝内可生成酮体 C. 内源性脂肪由糖和氨基酸转变而来 D. 饥饿时脑组织不能利用酮体 E. 心肌可利用酮体 8. 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甘油三酯 D. 蛋白质 E. 乳酸 9. 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 磷酸肌酸 B.ADP C.ATP D. 环磷酸腺苷 E. 葡萄糖 10.1g 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 A. 食物的热价 B. 食物的氧热价 C. 呼吸商 D. 非蛋白呼吸商 E. 能量代谢率 11. 食物的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是指 A.1g 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B.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LO2 所产生的热量 C.1g 营养食物氧化时消耗的 O2 量 D.1g 营养食物氧化时产生的 CO2 量 E. 机体 CO2 产生量与耗 O2 量的比值 12. 有关 respiratory quotient 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糖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1.0 B. 脂肪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0.71 C. 蛋白质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0.80 D. 计算 respiratory quotient 时, CO2 产生量和 耗 O2 量的单位可用 L 或 mol E.respiratory quotient 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耗 O2 量与 CO2 产生量的比值 13. 测定呼吸商的数值接近于 1.0 ,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混合食物 14. 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混合食物,其呼吸商通常为 A.1.00 B.0.85 C.0.80 D.0.71 E.0.50 15. 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时,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A. 呼吸商 B. 非蛋白呼吸商 C. 食物的氧热价 D. 单位时间内的耗 O2 量 E. 身高和体重 16. 下列哪一项是呼吸商降低的主要原因 A. 酸中毒 B. 碱中毒 C. 肺过度通气 D. 糖转变为脂肪 E. 剧烈运动 17. 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肌肉运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 B. 环境温度在 30 ~ 35℃ 时,能量代谢最稳定 C. 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 D. 环境温度< 10℃ 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 E. 进食全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增加 30% 的热量 18. 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是 A. 身高 B. 体重 C. 年龄 D. 性别 E. 体表面积 19. 影响能量代谢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 激素水平 B. 肌肉活动 C. 高温 D. 精神活动 E. 年龄 20. 能量代谢量稳定的环境温度是 A.5 ~ 10℃ B.10 ~ 15℃ C.15 ~ 20℃ D.20 ~ 30℃ E.30 ~ 35℃ 21.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 A. 蛋白质 B. 糖 C. 脂肪 D. 矿物质 E. 无机盐 22. 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清晨、空腹 B. 清醒、静卧 C. 肌肉放松 D. 环境温度在 10 ~ 15℃ E. 以上都不是 23. 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女子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人 B. 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高于儿童 C. 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 D. 身高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基本相等 E. 体重相同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24. 用相对数值表示基础代谢率,其正常变动范围是 A.0 ~ ±5 % B.±5 %~ ±10 % C.±10 %~ ±15 % D.20 %~ ±25 % E.±25 %~ ±30 % 25.basal metabolism rate 的单位一般是 A.kJ/(m.h) B.kJ/( cm.h) C.kJ /(kg .min) D. kJ /h E.kJ/(m2?h ) 26. 测定某人的基础代谢率相对值为 +60% ,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疾病 ? A. 垂体功能低下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D. 阿狄森氏病 E. 肾病综合征 二、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 2. 食物的热价; 3. 食物的氧热价; 4. 呼吸商; 5.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6. 基础代谢率。 三、问答题 1 .简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其 ATP 的作用。 2 .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测算机体的产热量? 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之。 4 .测定 BMR 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能量代谢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B 6.E 7.D 8.D 9. C 10.A 11.B 12.E 13.A 14.B 15.D 16.B 17.B 18.E 19.B 20.D 21.A 22.D 23.C 24.C 25.E 26.B 二、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等过 程。 2. 食物的卡价: 1g 某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3.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4. 呼吸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 CO2 产量与耗 O2 量的比值( CO2/O2 )。 5.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热量 “ 额外 ” 增加的现象。 6.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每 m2 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 体温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机体的 A. 表层温度 B. 深部平均温度 C. 腋窝温度 D. 口腔温度 E. 直肠温度 2. 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A.35.0 ~ 36.4 ℃B.36.0 ~ 37.4 ℃ C.36.7 ~ 37.7 ℃ D.36.9 ~ 37.9 ℃ E.37.0 ~ 38.2 ℃ 3. 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释放出的化学能,约有 ---- 以上用于维持体温 A.20 % B.30 % C.40 % D.50 % E.60 % 4. 机体活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脑 B. 肾 C. 骨骼肌 D. 皮肤 E. 肝 5. 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脑 B. 肾 C. 骨骼肌 D. 皮肤 E. 内脏 6. 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 ---- 方式来增加产热 A. 穿衣 B. 皮肤血管收缩 C. 寒战 D. 停止发汗 E. 提高代谢率 7. 机体的散热器官不包括 A. 肺及呼吸道 B. 泌尿道 C. 消化道 D. 皮肤 E. 肝 8. 皮肤的散热方式不包括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 D. 蒸发 E. 加温吸入气 9. 安静时散发热量最多的方式是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 D. 蒸发 E. 加温吸入气 10. 关于传导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直接传导的方式散热 B. 皮肤的热量传给衣服 C. 与皮肤温度有关 D. 脂肪的热导率很高 E. 与接触物的热导率有关 11. 关于辐射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热射线的形式散热 B. 与有效散热面积有关 C. 与风速有关 D. 与皮肤和气候的温差有关 E. 安静时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 60 % 12. 关于蒸发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蒸发水分的形式散热 B. 与发汗有关 C. 与不感蒸发有关 D. 与气温、湿度无关 E. 蒸发 1g 水可带走 2.43kJ 的热量 13. 关于对流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热量传给液体 B. 将热量传给气体 C. 风速越大,散热越多 D. 穿衣越少,散热越多 E. 与皮肤温度无关 14. 安静状态下,当气温升至 ---- 左右时,人体汗腺便开始发汗 A.21℃ B.24℃ C.27℃ D.30℃ E.33℃ 15. 发汗的基本中枢位于 A. 脊髓 B. 延髓 C. 中脑 D. 下丘脑 E. 大脑皮质 16.---- ,发汗量越少 A. 劳动强度越大 B. 环境温度越高 C. 环境湿度越大 D. 风速越大 E. 活动汗腺数量越多 17. 支配小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甘氨酸 E.ATP 18.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项反应? A.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 皮肤小动脉收缩 C. 皮肤血流量降低 D. 皮肤温度降低 E. 皮下动 - 静脉吻合支开放增多 19.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下丘脑 E. 大脑皮质 20. 关于体温调节的过程,错误的是 A. 温度信息多途径输入 B. 整合中枢在下丘脑 C. 以 PO/AH 为中心 D. 传出信息多途径输出 E. 与调定点无关 21. 调节体温的中枢整合机构中心部位是 ---A. 脊髓 B. 延髓 C. 中脑 D. 下丘脑的 PO/AH E. 大脑皮质 二、问答题 1. 在实际应用中,应怎样合理选用测定体温的部位? 2. 体温的正常值及体温与人体生命的关系如何 ? 3. 试述产热器官和产热方式。 4. 机体深部的热量是如何传到皮肤的? 5. 试述机体散热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日常应用。 6. 按照辐射原理,试想人体如何可以改变自己的有效辐射面积? 7. 衣服与散热的关系如何 ? 8. 在 40℃ 的环境中,人体的机能会发生那些变化?为什么? 9. 试述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及其作用。 10.PO/AH 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如何 ? 有何依据 ? 11. 试述调定点学说及体温调节过程。 12. 试述发热、中暑的产生机制及救治设想。 13. 试述低体温目前在医学上的应用及未来应用的设想。 14. 低温医学的应用前景如何?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E 6.C 7.E 8.E 9.A 10.D 11.C 12.D 13.E 14.D 15.D 16.D 17.C 18.E 19.D 20.E 21.D 第八章 排泄 一、单项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肾锥体的叙述请指出何者是错误的? A .肾锥体位于肾髓质 B .肾锥体含有肾小球 C .肾锥体具有集合管 D .肾锥体将尿液排空到肾盏 2 . 下列肾脏何种结构主动转钠,而水则随着被动重吸收 ? A .近端小管 B .髓襻降支 C .髓襻升支 D .远端小管 C .髓质收集管 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 A . K+ 含量 B .蛋白质含量 C .葡萄糖含量 D . Na+ 含量 4 .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5 . 肾小管不同节段重吸收 Na+ 的最大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髓袢升支细段 C .髓袢升支粗段 D .远端小管 6 . 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尿浓缩和尿量将出现下列何种现象? A .尿稀释,尿量减少 B .尿浓缩,尿量增加 C .尿稀释,尿量增加 D .尿浓缩,尿量 减少 7 . 应用下列何种物质能够准确测出肾小球滤过率? A .果糖 B .对氨基马尿酸 C .菊粉 D .尿素 8 . 营养不良的患者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醛固醇分泌减少 D .尿素生成增加 9 . 肾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 A .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 B .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C .肾血管内皮细胞 D .集合 管上皮细胞 10. 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是 A .肾小球滤过 K+ 的减少 B .肾循环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 C .肾循环血量增加,动脉 压增高 D .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 11. 肾小球进行滤过的直接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肾小囊内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集合管内压 12. 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是 A .葡萄糖、维生素 B .肌酐 C .尿素 D .氨 13. 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 A .重吸收 Na+ 排 K+ ,使血量增加 B .重吸收 K+ 排 Na+ ,使血量增加 C .排 H2O 排 Na+ ,使血量降低 D .重吸收 Na+ 排 H2O ,使血量增加 14. 肾髓质组织间隙液渗透压的特点是 A .和血浆比有很高的蛋白质 B .和血浆渗透压相等 3.原 C .比血浆渗透压低 D .越向肾髓质深部渗透压越高 15. 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的部位在 A .髓袢 B .近端小管 C .远端小管 D .集合管 16. 血中醛固酮增加对泌尿的影响是 A .尿中 Na+ 增加 B .尿中 K+ 增加 C .尿中尿素增加 D .尿中水增加 17. 肾脏内髓部高渗尿的形成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K+ B . NaCl C . NaCl 和尿素 D . NaCl 和 KCl 18.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即所谓的水利尿,主要原因是 A .醛固酮分泌减少 B . ADH 分泌减少 C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D .肾小囊压力减少 19. 菊粉的血浆消除率为 A . 200ml/min B . 75ml/min C . 125ml/min D . 600ml/min 20. 正常条件下的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 A . 10% B . 20% C . 30% D . 1% 21. 肾小球滤过液中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细段 C .髓衬升支粗段 D .远端小管 22. 某物质在肾动脉中具有某种浓度,而在肾静脉中其浓度为零,其血浆清除率等于多少 A .血浆清除率大于 125ml/min B .血浆清除率等于 125ml/min C .血浆清除率小于 125ml/min D .血浆清除率等于零 23. 血浆清除率是零的物质为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菊粉 D .碘锐特 24. 调节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 .醛固酮 B .肾上腺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肾素 25.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 A .水利尿 B .尿崩症 C .尿失禁 D .尿潴留 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肾小囊内压增高 B .肾血流量减少 C .血浆液体渗透压降低 D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 性降低 27. 用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请指出下列实验结果何者是错误的 A .放血后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B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0ml ,尿量增多 C .静脉注射垂体 后叶激素 2?l ,尿量增加 D .静脉注射 20% 葡萄糖 10ml ,尿量显著增加 28. 近端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 .分泌醛固酮 B .释放抗利尿激素 C .释放肾素 D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9. 某患者尿素的清除率为 80ml/min ,菊粉清除率为 125ml/min ,两者有差异,其原因 为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肾小管可以对尿素进行重吸收 C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D .肾 小管重吸收功能减弱 30.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 25% 葡萄糖溶液 100ml ,患者倾刻尿量显著增加,测定尿糖为阳 性,分析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管容质浓度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 B .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C .肾小球 滤过率增加 D .肾小管对 Na+ 重吸收减少二、问答题 1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差异? 2 .肾脏滤过大量的液体,然后又将其 99 %的重吸收,这是为什么?有什么生理意义。 3 .假定肾脏不发生自身调节,如果肾单位的输入小动脉收缩,此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 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输出小动脉收缩,该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又发生什么变化?解释其 原由。 4 .比较肾皮质和肾髓质供血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有何生理意义? 5 .请你用实验证明肾血流的自身调节。 6 .一位肝硬化( cirrhosis of the liver )的患者血浆蛋白比正常人低很多,而他的肾小球 滤过率却比正常人高很多,为什么血浆蛋白浓度低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说明其原理。 7 .一个人体重 50kg ,他的总血量是他体重的 8 %,他的心脏每分钟泵出他的总血量一 次。他的肾血流量是心输出量的 25 %,请计算流经该人肾脏的血流量是多少。 8 .说明 Na+ 重吸收的机制,其他的溶质(有机的化合物或离子)如何与其耦联进行重吸 收。 9 .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有什么影响?影响的部位在哪里?并说明其影响的机制。 10 .髓袢升支和降支转运离子和水有什么特征?在尿液浓缩中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A6.C7.C8.A 9 . A 10 . B 11 . A 12 . A 13 . C 14 . D 15 . B 16 . B 17 . C 18 . B 19 . C 20 . D 21 . A 22 . B 23 . B 24 . C 25 . B 26 . B 27 . C 28 . D 29 . B 30 . A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 1 .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 2 . 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 3 . 参与神经 - 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 毒蕈碱受体 B N 型 ACh 门控通道 C M 型 ACh 门控通道 D 促代谢型受体 E 突触前受体 4 . 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 Ca2+ 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 .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B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 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 . 脊髓内由 Renshaw 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 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 羟色胺 7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 .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 K+ 、 Ca2+ 尤其是 Ca2+ C K+ 、 Ca2+ 、 Na+ 尤其是 K+ E K+ 、 Ca2+ 、 Cl- 尤其是 Ca2+ 9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 和 K+ D Ca2+ E Cl10 .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 1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 Renshaw 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 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 羟色胺 12 .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 13 .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 震荡式联系 14 .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 15 .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16 .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 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 B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D 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E 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 17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 A 多突触接替 B 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C 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D 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 E 是上 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18 .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 A 位于中央后回 B 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C 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 D 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E 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B Na+ 、 K+ 、 Cl- 尤其是 Na+ D Na+ 、 K+ 、 Cl- 尤其是 Cl- 19 .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α 纤维 B Aγ 纤维 C Aδ 纤维 D B 类纤维 E C 类纤维 20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引起情绪反应 B 定位不明确 C 传入神经纤维属于 Aγ D 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 E 主要表 现为慢痛 21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揭示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记录脑电图 B 记录皮层诱发电位 C 记录皮层电图 D 记录事件相关电位 E 膜片钳 22 .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 A 癫痫 B 精神分裂症 C 高血压 D 糖尿病 E 智力低下 23 .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 α-β-θ-δ B β-α-θ-δ C α-β-δ-θ D β-α-δ-θ E δ-θ-β-α 24 .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 A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B 血压下降 C 心率减慢 D 做梦 E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25 .当脊髓前角 α-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γ-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的敏感性增强 D 梭外肌收缩 E 梭内 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 26 .当脊髓前角 γ-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 梭外肌收缩减弱 C 梭内肌收缩减弱 D α-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 少 E α-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 27 .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 B 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 C 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D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 E 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 28 .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 A 脊髓休克 B 去大脑僵直 C 去皮层僵直 D 呼吸暂停 E 血压增高 29 .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 A 屈肌反射 B 腱反射 C 血管张力反射 D 排尿反射 E 翻正反射 30 .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 B 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C 红核的神经递质 释放量异常 D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 E 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 31 .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A 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 B 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 C 脊髓小脑主要调节 肌紧张 D 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E 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32 .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 A 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 B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C 运动区定位的总 体安排是倒置的 D 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 E 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 33 .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传导通路是 A 皮质脊髓束 B 顶盖脊髓束 C 网状脊髓束 D 皮质脑干束 E 前庭脊髓束 34 .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 A 脊髓血液供应不足 B 神经 - 肌接头部位的兴奋传递功能降低 C 失去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 营养作用 D 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 E 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减弱 35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 A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B 汗腺 C 心肌 D 骨骼肌 E 平滑肌 36 .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 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 心跳减慢 C 促进胃肠运动 D 促进消化液分泌 E 促进胰岛素分泌 37 .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A 摄食 B 水平衡 C 生物节律 D 内分泌 E 排便反射 38 .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 调节突触前膜的 Ca2+ 内流 B 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C 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D 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 E 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 39 .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C 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 D 抑 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40 .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 A γ- 氨基丁酸 B 甘氨酸 C 多巴胺 D 谷氨酸 E 5- 羟色胺 41 .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 B 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 有分裂再生能力 D 具有缓冲胞 外 K+ 的功能 E 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 42 .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 髓板内核群 B 腹后核 C 感觉接替核 D 联络核 E 接替核和联络核 43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刺激的强弱 B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C 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D 反射中枢的突触 接替次数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44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 翻正反射 B 紧张性肌牵张反射 C 腱反射 D 屈肌反射 E 交叉伸反射 45 .脊髓前角 γ-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 A 抑制 α-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B 直接兴奋 α- 运动神经元 C 提高肌梭的敏感性 D 发动肌牵 张反射 E 抑制肌牵张反射二、问答题 1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解释其形成原因。 2 . 神经 - 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与中枢的突触传递有何异同? 3 . 试述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结构基础以及突触传递过程、特征和生理意义。 4 . 试述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 5 . 试述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6 . 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哪些特点? 7 . 脊髓能完成哪些主要的反射?各自的反射弧与生理意义是什么? 8 . 脊休克的形成与恢复说明了哪些问题? 9 . 如何理解在运动调节过程中的 & 最后公路 & 原则? 10 . 低位脑干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 11 . 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和调节中有何作用? 12 . 试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 13 . 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在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各有何作用? 14 . 两个睡眠时相的特征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 D ) 2 .( C ) 3 .( B ) 4 .( C ) 5 .( B ) 6 .( C ) 7 .( A ) 8 .( B ) 9 .( E ) 10 .( C ) 11 .( A ) 12 .( C ) 13 .( E ) 14 .( C ) 15 .( A ) 16 .( B ) 17 .( D ) 18 .( B ) 19 .( E ) 20 .( C ) 21 .( B ) 22 .( A ) 23 .( B ) 24 .( D ) 25 .( D ) 26 .( A ) 27 .( A ) 28 .( B ) 29 .( E ) 30 .( B ) 31 .( A ) 32 .( D ) 33 .( A ) 34 .( C ) 35 .( D ) 36 .( A ) 37 .( E ) 38 .( B ) 39 .( D ) 40 .( A ) 41 .( A ) 42 .( A ) 43 .( D ) 44 .( B ) 45 .( C ) 第十二章 生殖 一、选择题 ( 可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 1. 精子发育成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精子细胞 D. 精子 2. 睾丸能分泌哪些激素? A. 睾酮 B. 抑制素 C. 雌激素 D. 甲状腺素 3. 哪些激素调节睾丸的生精过程? A. FSH B. LH C. 抑制素 D. 睾酮 4. 曲细精管上皮由哪些细胞构成? A. 生精细胞 B. 间质细胞 C. 支持细胞 D. 颗粒细胞 5. 从精原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要经过 _______ 过程。 A. 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 C. 细胞分化 D. 细胞增生 6. 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整个过程平均约需 _______ 天 A. 34 B. 54 C. 14 D. 64 7. 男性体内的雄激素绝大部分由什么细胞产生? A. 支持细胞 B. 间质细胞 C. 生精细胞 D. 颗粒细胞 8. 雄激素在哪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 胚胎期的性分化 B. 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C. 精子的发生 D. 副性征与性功能的维持 9. 睾丸分泌的睾酮通过什么机制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 A. 正反馈 B. 负反馈 C. 主要是正反馈 , 也有负反馈 D. 主要是负反馈 , 也有正反馈 10. 卵泡生长发育期间可以出现什么卵泡 ? A. 初级卵泡 B. 次级卵泡 C. 成熟卵泡 D. 闭锁卵泡 11. 卵泡生长发育受以下哪些激素的影响 ? A. FSH B. LH C. 雌激素 D. 睾酮 12. 卵巢能分泌哪些激素?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抑制素 D. 雄激素 13. 关于双促性腺激素双细胞学说,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LH 与卵泡膜细胞上出现的 LH 受体结合,促使胆固醇合成为雄激素 ; B. FSH 与卵泡膜细胞上出现的 FSH 受体结合 , 促使胆固醇合成为雄激素 C. FSH 则与颗粒细胞膜上出现的 FSH 受体结合,产生芳香化酶。将由内膜细胞产生转运 至颗粒细胞内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 D. 雌激素也通过卵泡细胞上出现的雌激素受体,促进卵泡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诱导卵泡 细胞上的 FSH 或 LH 受体数量增加 ; 14. 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是 _______ 。 A. 雌二醇 B. 雌酮 C. 雌三醇 D 孕酮 15. 关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作用,哪些说法是错的? _______ A. 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抑制; B. 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正反馈作用; C. 排卵前形成的雌激素高峰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反馈作用; D. 排卵前形成的雌激素高峰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 16. 以下关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增加子宫肌的兴奋性增高,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分娩 ; B. 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内膜的腺体、血管和基质细胞生长 ; C. 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糖原含量增加 , 有利于阴道乳酸杆菌的生长 , 增强阴道的 抵抗力 ; D. 青春期前雌激素分泌过少,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成熟 ; 17. 以下关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防止子宫收缩,保持胚胎生长的环境 ; B.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子宫颈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粘液,具弹性和易拉丝的特性 ; C. 孕酮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避免将胚胎排出子宫 ; D. 孕酮抑制输卵管细胞的增生、分泌,减弱输卵管的节律性收缩 ; 18. 关于月经周期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 健康女性的月经周期约为 21 ~ 35 天,平均为 28 天 B. 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C. 由于卵巢分泌激素的周期性波动,月经周期表现为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 D. 月经期和增生期处于卵巢的黄体期中,分泌期则对应于卵泡期; 19. 妊娠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A. 受精和着床 B. 妊娠的维持 C. 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 D 排卵 20. 关于精子获能,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精子获能后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B. 去能因子的顶体抑制作用被解除,使精子的 “ 去能因子 ” 脱落或活性改变,精子膜活化, 从而恢复精子的受精能力; C. 附性腺产生的 “ 去能因子 ” 可使已经获能的精子丧失受精能力; D. 精子获能的主要部位在阴道,其次是输卵管等处; 21. 关于受精的生理过程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受精是精子和次级卵母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B. 受精地点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C. 精子获能后,才能受精; D. 精子进入卵细胞内,激发卵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并排出第一极体; 22. 下列关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的阐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是糖蛋白激素,由 a 亚单位与 b 亚单位构成; B. 促使月经黄体向妊娠黄体转变; C. 促进雌、孕激素的合成并调整母体的免疫功能; D. 妊娠 8 ~ 10 周时 hCG 的分泌达到高峰; 23. 自然分娩可分为哪些产程? A. 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直至子宫颈完全开张; B. 胎儿由宫腔排出,经子宫颈和阴道到母体外胎盘与子宫分离; C. 胎盘、胎膜和脐带等妊娠附属物排出母体; D. 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直至胎盘排出母体; 24. 以下关于抑制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睾丸曲细精管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 B. 对垂体的 FSH 的分泌有增强作用 C. 抑制素可直接作用于腺垂体 D. 参与下丘脑 - 垂体 - 睾丸轴的调节功能 25.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 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 在卵泡期受雌激素的影响 , 子宫内膜的增生; B. 在卵泡期 , 子宫内膜同时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 C. 进入黄体期 , 内膜受雌、孕激素联合的影响; D. 在月经期 , 内膜因缺血坏死而崩溃,内膜剥落随之出血; 26 .雌激素对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一个月经周期中,血中雌二醇浓度两度形成分泌高峰; B. 排卵前夕的高峰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C. 排卵前夕的高峰促进 LH 的分泌,从而引发排卵; D. 黄体期出现的后一高峰则反馈地抑制垂体激素的分泌; 27. 着床过程分为哪些阶段? A. 胚胎定位于子宫内膜特定的拟着床的部位; B. 胚胎粘着于特定部位的子宫内膜; C. 胚胎以酶的作用等方式进入子宫内膜; D. 胚胎吸附并种植于输卵管上皮 ; 28. 胎盘可分泌哪些激素 ? A. 人胎盘生乳素 HPL ; B. 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 C. b- 内啡肽; D. 孕激素和雌激素; 29. 以下关于精卵结合的描述 , 哪项是错误的 ? A. 精子需要经过子宫、输卵管,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 B. 受精通常发生在输卵管的间质部; C. 精子与卵子相融合即成为受精卵; D. 精子和卵子各含 23 条染色体,受精卵则含有 23 对染色体; 二、简答题 1. 男性的生殖功能具有哪两个功能,有什么特点? 2. 精子发育成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3. 睾丸能分泌何种激素?简述男性激素的生理功能。 4. 睾丸的生精过程受哪些激素调节? 三、问答题 5. 卵巢的功能是如何调节和控制的? 6. 试述月经周期的形成机制。 7. 试述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 8. 试述雄激素分泌的调节。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 . A,B,C,D; 2. A,B,C; 3.A,B,C,D 4.A,B,C 5. A,B,C 6. D 7. B 8.A,B,C,D 9. B 10. A,B,C,D 11.A,B,C 12. A,B,C,D 13.A,C,D 14. A 15.A, C 16.A,B,C,D 17.B 18.D 19. A,B,C 20.D 21.A,B,C 22.A,B,C,D 23.A,B,C 24.B 25.A,C,D 26.B 27.A,B,C 28.A, B, C,D 29.B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 1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包括 A.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B.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C.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 中枢神经 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E.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 .激素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A. 血液运送 B. 经组织液扩散 C. 神经轴浆运输 D. 经腺体导管分泌 E. 自分泌 3 .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胺类激素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腺激素 D. 胃肠激素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4 .关于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加强或减弱靶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 B. 为靶组织活动提供额外能量 C. 为靶组织代谢添加 新成分 D. 内分泌系统的信息是电信号 E. 以上都不对 5 .当激素受体上调时 A. 激素 - 受体复合物内化 B. 受体结合部位全部被激素占据 C. 靶组织对激素的反应减弱 D. 激素受体的数量增多 E. 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减弱 6 . G 蛋白耦联膜受体介导的第二信使不包括 A. cAMP B. IP3 和 DG C. cGMP D. Ca2+ E. PIP2 7 .下列哪项不参与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控 ? A. 靶腺分泌激素的长反馈调节 B. 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短反馈调节 C. 下丘脑自身超短反馈调 节 D.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 E. 单胺类神经递质 8 .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 雌激素和睾酮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E. 糖皮质激素 9 .关于甲状腺腺泡细胞的聚碘作用错误的是 A. 需要激活 Na+,K+-ATPase 产生能量 B. 依靠腺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功五项的临床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