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戒除王者荣耀如何戒掉游戏网瘾瘾?

拒绝访问 | news.61ef.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news.61ef.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a17c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王者荣耀」是怎样让你家孩子上瘾的?
本期作者:王者农药分析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说:
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到一个‘隧道’或‘蛹’的状态,在豁然开朗之前,必然有一段自我封闭的过程。青春期是‘蛹’的时期,在青春期即将到来的时候,作为毛虫,可以说已经迎来了晚年。
《王者荣耀》目前已吸引5000万的日活用户,注册用户突破2亿,有媒体预测王者荣耀日活用户或将高达7000万。随着游戏的火爆,玩家却在游戏中发现,“小学生”玩家已经入侵这款MOBA手游。
据统计,传统电竞游戏主力人群为21-30岁,而腾讯浏览指数却指出,《王者荣耀》这款MOBA游戏的主力人群却推前到了11-20岁(53%)。
你家孩子喜欢上“农药”了吗?
也许是在出去游玩的汽车上、也许是在午饭时间的饭桌上,你是否看到你家娃拿着手机,而手机里时不时发出“Double kill”的声音。
13岁孩子花光学费买英雄皮肤
经济的消耗
今年七月,来自陕西的十三岁孩子——峰峰迷上了手游王者荣耀。放假在家没事干就拿妈妈的手机玩王者荣耀。峰峰想着给英雄买些皮肤,在游戏中自己的英雄会更酷炫。在妈妈给别人发红包时,峰峰偷偷记下了微信支付密码,于是买了十几个英雄的皮肤,花了父母一个月的收入(原本准备给他的学费钱)——共计3870元。
与时间的消耗
17岁的小刘为了冲到荣耀王者段位,窝在宿舍床铺上连续激战40多个小时,中间只闭眼3小时且只靠着外卖随便应付了一顿饭!
结束游戏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头晕、头痛,连站也站不稳,送到医院,医生最终确认,因为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没有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能量,综合因素导致小刘患上了脑梗……
看了这两则案例,我们不禁好奇
游戏年年有
为何“农药”能够席卷神州大地
让少男少女们无法自拔
为此,黑鹰收编了许多专业心理学理论
来为大家做个简要的分析
“农药套路”
王者荣耀最成功的一点,也是其他游戏无法做到的一点就是,它把基于腾讯体系的社交属性发挥到极致。
孩子(也包括成人)除了在游戏里面推塔杀人头,还可以顺便完成联络感情、撩妹等功能。
本来和新同学、小伙伴没有太多的接触,结果偶然间发现对方也在玩王者荣耀,结果几局玩下来,发现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了。
或许你很少和以前的玩伴、朋友联系,但是发现对方也在玩王者荣耀以后,你们常常几个人一起组队开黑,以前一个月在微信上都不一定说话,结果现在天天语音组队开黑,颇有种“三缺一,就差你了”的即视感。
其实孩子只需要用手一点,便可以卸载掉手机上的王者荣耀,却无法轻易将社交关系清除掉。
即使孩子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王者荣耀卸载,却发现放学一回到家,他的朋友开始发起语音聊天,用“五缺一”来诱惑他,他说不玩是不是不合群?是不是不善解人意?于是他只好回答说:等我几分钟,我重新装一下王者荣耀。
“来一局吗?”
试问谁能拒绝这一来自朋友亲切问候呢?
一句话胜过所有,一句话表明了你我的感情一口闷。
“农药套路”
当你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时间一会儿就过了?几个小时感觉起来就像几十分钟一样。而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前所未有的专注,不管是漫画书的剧情还是桌上的食物,都无法干扰他。
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而他认为进入心流状态的四个前提是:
内在奖励感
在一局游戏中胜利了,孩子会获得认同感和掌控感。
清晰无障碍的目标
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目标就是和队友一起推掉对方的水晶。努力打小兵、打野怪就能赚金币,赚了金币就能买装备,买了装备就能提升攻击和防御能力......目标明确。
及时反馈感
当孩子打完一局后,他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评分,和对团队的贡献。如果他在一局中输出、贡献最多,则能拿到mvp。
平衡的技能水平和挑战
买了一个新英雄时,孩子往往会在最初被虐得很惨,然而在一局局练习中,他逐渐了解新英雄的技能,享受到了逆袭的快感。
“农药套路”
契可尼效应
你能够清楚地记得一个月前看过的那部悲剧结尾的电影,却早已忘记那部happy ending的电视剧。契可尼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当孩子在打王者荣耀排位赛的时候,处在青铜段位的玩家希望自己升到白银段位,逐级向上,然而,一到关键赛局的时候,系统就会为其匹配胜率极低的坑队友,所以孩子会发现,打了一个晚上,段位还在原地踏步。
所以呀,孩子想轻轻松松上段位是很难的,原本计划打到这个段位就不打了,可是却只能留给明天、后天、一天天···
不要只怪游戏和孩子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就会感慨一句:
哎呀,这游戏真害人啊!
我们可以发现问题,
当然也可以解决问题
游戏是孩子们去体验生活的一个方式
要不你去打麻将干嘛?
你给他关上了游戏的门
有没有给他打开一扇世界的窗?
你要告诉孩子,
这世界上有比”农药“
更重要的事在等着你
孩子一见面聊王者荣耀很可怕?
不,如果两个孩子一见面就开始聊奥数题和陶渊明的文笔才更可怕。可怕到自己晚上都睡不好,想着自己以后怎么教自己的孩子。
关于“玩”的教育,核心就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比“玩”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把“玩”剔除出去。
前文说到,某孩子偷偷记下妈妈支付密码花钱买皮肤的事,你是否对这个孩子责备不已?
这类孩子,就算没有王者荣耀,也有胆量拿爸妈的钱去铺垫别的爱好。是谁给他这种勇气?是游戏,还是梁静茹?都不是。事实上,哪怕没有这个游戏,这种虚荣心也一直会膨胀。
说到底,这不是游戏的问题。
孩子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家庭财富的共同拥有者、参与者和守护者。如果他们偷偷使用不属于自己支配的钱,哪怕是买教辅与其他学习资料,也需要被严肃对待。
所以,面对游戏,我们应当严肃而又认真地把”孩子沉迷于游戏“看作为一种家庭问题,让孩子明白”游戏“并不是最好玩的。
在人生的前20年,是耽误不起哪怕半年时间的。因为这个阶段所有人都在同一轨道竞速,差了一点点很可能以后要用半辈子去弥补。
没人愿意孩子失足,我们要做到父母的责任。
“专药专治”
很多家长非常奇怪,一边向黑鹰抱怨着家里孩子沉迷于王者荣耀无法自拔,一边却自个儿当着孩子面不停刷着朋友圈、搓着小麻将。
孩子是很需要模板与榜样的。在你对孩子呵斥之前,想想自己平时是什么样的,至少给孩子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专药专治”
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因为”王者农药“走上极端的孩子们,都处在没有足够关怀的家庭。
这些家庭忙于生计,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且这类家长都不愿意去学习教育方面的理论,觉得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即可。
如果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能与爸爸妈妈来一次促膝长谈,看到爸爸妈妈真诚的眼神,相信他们也会在游戏方面收敛许多。
“专药专治”
孩子为什么去玩游戏,许多孩子会说因为无聊呗。是的,许多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打游戏能让他有一种释放的快感。
那与其让孩子坐着打游戏,还不如花些时间陪孩子出去踢踢足球、打打篮球···培养他的户外兴趣爱好。一来强身健体,二来充实生活。
“专药专治”
来小鹰营地
来小鹰营地,孩子们将会有绝对充实的生活,却学习各项技能、了解各种历史、制造各种工程···哪有什么时间顾得上打游戏。
在小鹰营地,孩子不仅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能听大白鲨导师讲讲物理结构;和米奇导师完成神奇实验;与黑鹰导师谈天论地···
那么多神奇又好玩的营地活动不多来体验下?
更多营地活动
可在公众号底部“课程报名”获取
EAGLES CAMP
EAGLES CAMP
谢谢点赞!
今天的赞化作了黑鹰明天的口粮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帮儿子戒除手机游戏瘾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关于打游戏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也很无奈。据说学校里男孩子的话题主要是关于游戏,没有打过游戏的男孩子甚至插不上话,觉得没面子,这也成了打游戏的&同辈压力&的理由。即使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学习之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
为了美女青睐,众人瞩目的沉溺
对今天这个时代的男孩子而言,诱惑最大的,可能当属网络游戏。
只要留意这一两个月媒体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样的悲剧总是频频发生:
广西,一9岁男孩,每天凌晨2点,趁父亲熟睡,登录4399小游戏网站,沉溺于一款叫&火线精英&的游戏,还偷偷用父亲的微信和银行卡支付功能买了近2万元的游戏装备。
浙江,一13岁男孩,因为痴迷用手机打《王者荣耀》,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导致骨折,孩子醒来后继续要挟父亲:&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游戏账号。&
四川,一14岁男孩,放暑假期间和同学们进了一个王者荣耀的玩家QQ群,QQ群里有人拉他们去直播平台,说是看高手怎么玩王者荣耀。就这样,男孩认识了一个女主播&大乃敌&,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独宠大乃敌&,网红女主播说,只要打赏的钱多,就能让男孩登上榜单前几位。为了获得美女青睐、大众瞩目的价值感,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男孩偷偷打赏女主播16万元。这16万元是在服装厂打工的父母十年省吃俭用存下的全部积蓄。
圣经上说:&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作为一名家有11岁男孩的基督徒妈妈,我想分享儿子这一年来戒掉游戏瘾的故事。
我家的游戏时间:从禁止到默许
其实,我们在雨娃很小的时候是禁止他打游戏的。
后来,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放弃了家门口的公立学校,让雨娃上了教会学校。读一二三年级时,没有孩子打游戏,雨娃自然对游戏也不是太热衷。
但到了四五年级,也许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身边打游戏的男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班的男同学也开始有了手机,聊起游戏。某个孩子家长甚至将大型游戏机放在家里。男孩子们都喜欢去那个孩子家玩。我们的态度也由开始的禁止变为放松。
之前,为了方便联系,我们给了雨娃一个旧手机,于是,他分别在我的手机、他爸爸的手机、他自己的旧手机上下载不同的游戏,我经常看到我的手机上出现几个莫名其妙的游戏软件,但没太在意。
雨娃常常去同学们家玩,有时他们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我们没办法远程监督,无法弄清楚他在外面玩游戏的时间,但又不能禁止他和朋友玩,便想,与其这样,还不如劝他少去同学家玩,在自己家玩就好,这样我们可以控制他的时间,只要适度,也问题不大。
最初,我们规定雨娃一周可以打游戏20分钟,为了充分利用这宝贵的20分钟,雨娃甚至分成四次来玩,每次5分钟,又跟我哭穷说:&打开软件还要1分钟,还要做准备&&&
他知道我心软,看他可怜就不会太计较,而且,每次计时器响了,雨娃很少立刻关掉游戏,总是可怜巴巴地说:&这一局玩完了我就关好吗?&我们也心软默许了,就这样,每次的5分钟磨磨蹭蹭地变成了8分钟、10分钟&&
此外,为了鼓励雨娃做事,我和爸爸也常常用打游戏做条件。在家里,雨娃做事有点喜欢拖拉,可能是因为动力不足,而增加游戏时间是我们激励他做事的杀手锏。
比如,雨娃从小就学钢琴,有时学的钢琴曲比较难,他就抱怨说太难了,其实他还没开始尽力呢!这时,如果我们说:&你把这曲子弹熟练,我给你增加10分钟游戏时间!&他会立刻着手练习,效率特别高,而且再难的曲子都可以攻克。
就这样,在这种&讨价还价&拉锯战中,雨娃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多。
儿子开始有点上瘾了
后来,雨娃对手机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大,经常和同学聊游戏,有时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我听得一头雾水也不好打断,我很希望儿子什么都跟我讲,这样我能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有时一起坐地铁。满地铁的人几乎都在看手机,至少一半年轻人在玩游戏,雨娃总是凑到人家旁边看别人打游戏,看得津津有味,我不想让他看,可他总是被吸引过去。有时和爸爸去听音乐会,在地铁上一玩就玩一路。
我曾经看过一篇微信文章,说是中国人坐地铁几乎都在看手机,而外国人坐地铁更多是在看书,以此证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素质差异。其实,在中国大城市地铁上,看书并不容易,有时挤得都想吐,打打游戏追追剧也是暂时忘记痛苦旅程的好办法,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雨娃是那个在地铁上寥寥无几的津津有味看书的小孩儿,所以对此也比较纠结。
颇惭愧的是,我作为家长,也并没有特别好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段时间,我因为生病回家赋闲,一度情绪很消沉低落,正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开心消消乐&这款颇为简单的游戏,就下载了一个,等车、坐地铁或排队时特别无聊会打一会儿,后来在家没事儿也会玩,一级一级地升级。
我玩游戏被雨娃看见,他还会给我支招,告诉我怎样才能更好过关。小孩子总是在游戏方面无师自通,各种规则都不知道从哪儿琢磨出来的,他经常求着要帮我过关。
不过,我玩过游戏后,心里有种空虚自责的感觉,觉得自己堕落了,便默默卸载了游戏,告诉雨娃我再也不打了。雨娃有点遗憾,甚至怂恿我重新下载一个。
我不玩了,孩子还是继续玩&&他会趁我们不注意就躲起来玩,尤其当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时,也搞不清楚他在做什么,真是防不胜防。而我发现雨娃安静下来了就要去看看他是不是在打游戏,就像每天都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好在雨娃很诚实,当我看他好像鬼鬼祟祟拿着手机时,问他:&你是不是打游戏了?&
他会诚实地回答:&是。&
&玩了多久?&
&不知道。&
&下次再偷偷打就扣掉每周打游戏时间!&
雨娃自然乖乖答应,但你不问他绝不会主动说,你惩罚他他也认。
老师的当头棒喝
直到有一次,雨娃所在的教会学校开家长会,一位曾经在游戏软件公司工作过的老师上台分享。他说设计游戏时有几个要素:一是尽快让玩家上瘾,并且不分年龄,二是设置诱惑,尽量让玩家花钱买装备,三是设置各种关卡级别,让玩家产生虚幻的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
这位老师曾经连续打十几年游戏,有时可以狂打一天不吃饭,直到他醒悟这样下去太荒废生命,有悖他的信仰,才彻底戒掉。他说:&其实游戏就是消耗你的时间和金钱,给你虚幻的成就感,孩子千万不要玩。&
后来,这位老师辞去游戏公司的高薪工作,当了教会学校的老师。
那天家长会对我是个极大的提醒,开完会后,基督徒家长们坐在一起交流,有位妈妈说:&明明知道是毒品,我们还给孩子吃吗?&那晚,我们几个家有男孩的妈妈都发现了自己孩子容易对游戏上瘾,当机立断,决定在各自家里禁止玩游戏。这样,即使男孩子们之间互相串门,也能防微杜渐。
法定游戏时间的取消
那天深夜,我和丈夫商量好,决定以后不再让雨娃玩游戏。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儿子的房间,躺在他旁边和他聊天,还没等我说话,雨娃就先说了:&妈妈,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你给我的游戏时间太短了,能不能再多一些?我去某某同学家,他家家长很好,都根本不管他打不打游戏&&&
我只好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他,也讲了家长会老师的分享,还有游戏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nn160#qq.com(#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孩子迷恋游戏,你有好的除瘾办法吗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那么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就不会那么大,孩子要玩手机游戏,手机游戏的魅力在于能带给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沉迷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机游戏。
近日,关于《王者荣耀》玩家低龄化的话题在网络上热议,一些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加入了这个游戏,并且玩得入迷。由于《王者荣耀》门槛极低,因此造成了《王者荣耀》玩家低龄化异常严重。腾讯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这款游戏的玩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孩子要玩手机游戏,家长该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学生家长、一线教师和专职心理教师,听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
《王者荣耀》玩家低龄化
前不久,温岭的一位妈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坐在床上,拿着手机认真地玩着《王者荣耀》,在他身旁趴着小男孩的爸爸,同样盯着手机玩《王者荣耀》。这名妈妈感慨到:“父子俩都迷上了《王者荣耀》,该怎么办?”
女大学生小冯和室友迷恋《王者荣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常跟室友组队玩通宵。在小冯看来,大学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玩游戏纯属休闲娱乐,说有多迷恋也谈不上。跟其他一些男生爱玩的游戏不同,《王者荣耀》门槛比较低,所以很多女生也玩得很嗨。
自《王者荣耀》火爆以来,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午饭时间热闹的小餐馆里、无聊的候车室里,都能经常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手机里时不时发出“Double kill”的声音。这就是最近被人们热议的《王者荣耀》专属配音,而这些手游用户有的是步入学堂的小学生,有的是紧张忙碌的打工仔,在大家的簇拥下,《王者荣耀》可以说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款全民游戏。
跟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群体自律性差,他们对《王者荣耀》太过迷恋容易引发一些恶性事件。
例如:6月22日晚上六点,13岁男孩毛毛因为痴迷打《王者荣耀》,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和,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
不久前,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
由于《王者荣耀》玩家低龄化的话题引起热议,7月2日,腾讯方面发出游戏“限时令”:7月4日起《王者荣耀》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老师家长都头疼
游戏的目的本是休闲娱乐,但太过迷恋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王者荣耀》每局平均需要二三十分钟,而正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如果长期沉迷于《王者荣耀》,将会严重影响学业,因此在家长群甚至整个教育界都广遭诟病。
临海一名中学生家长林女士说到这个手机游戏就气不打一处来。“我家孩子本来学习在班里中上水平,自从迷上《王者荣耀》之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了,今年中考连普高线都没上,真的是气死我了。”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发现儿子玩这个游戏是在一年前,当时儿子大半夜躲在被窝里玩,她当即没收了他的手机,后来,学校老师又多次反映孩子在校期间偷玩手机游戏。
林女士认为,导致孩子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王者荣耀》,因为玩得入了迷,还让孩子养成了偷拿家里钱买手机的坏习惯。
家长王先生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平时回家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拿起家长的手机玩《王者荣耀》,不仅不能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即便是完成了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一开始见他在玩,我没有引起重视,以为完成作业了任他放松一下也可以,但是后来发现这游戏能上瘾,再制止效果就不佳了。”王先生说,现在他都不敢在家里乱放手机了,生怕孩子拿去玩游戏。
除了家长,老师们也在为学生玩这款游戏而头疼。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教师金老师就发现班上有同学在玩这款游戏,只是小学生没有手机,也不可能将家长的手机带到学校,基本都是放学回家后在家里玩。
“偶尔玩一玩游戏放松一下其实也无妨,但是玩得多了或多或少肯定会影响学习,因此家长的监管很重要。”金老师建议,家长的手机一定要保管好,给孩子使用也仅限出门在外需要跟家长联系的情况下。
手机游戏的魅力在于能带给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沉迷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机游戏?临海市回浦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小丽认为,这是因为游戏本身具有吸引力,符合青少年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陈小丽介绍说,爱玩游戏的人往往是生活没有目标和成就的人,以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人,他们会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游戏当中。比如,有些人生活中没什么朋友,比较孤单,而在游戏里,可以认识很多网友,并和他们组团打游戏,只要游戏打得好,就可以获得队友的认可,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这块短板。
再比如,有些学生成绩平平,在学校表现并不突出,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属于没有成就感的那一类,而在游戏里,每一次过关升级都会获得奖励,他们便会从中获得难得的满足感,从而更加喜爱这样的游戏。
临海一名中学生小卢也是《王者荣耀》的爱好者,他玩游戏完全就是在里面寻找成就感。“我在班里就是一名无名小卒,属于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那类,但在游戏里面不一样,只要我玩得好,装备多、等级高,我就能获得很多权利和崇拜。”
“如果一个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那么他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是有所缺失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所以他们才到虚拟世界里寻找。”陈小丽说,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带着情绪一味地反对孩子玩游戏,那么效果往往是很差的。
破解方式:堵不如疏,禁不如防
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玩游戏,并且视游戏如洪水猛兽,当发现孩子玩游戏后,要么严厉批评,要么没收手机,但效果都不佳。陈小丽认为,要破解孩子沉迷游戏这个难题,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有所讲究,总的来说,堵不如疏,禁不如防。
“经常有家长来咨询的时候抱怨说:‘我让孩子不要玩游戏,孩子却反过来指责我什么都不懂就知道不让玩。’”陈小丽建议,对于那些已经对手机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家长不妨跟孩子一起玩,一起探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再尝试着做工作。或者采取“厌恶疗法”,抓住青少年“你越让我干什么,我越不愿意干”这样的心理,强迫孩子每天完成承受不了的游戏量,直至孩子反感不愿意再玩。
预防孩子玩游戏成瘾,家长应该在孩子刚开始玩游戏时就有所掌控。首先合理的规划游戏时间,不能无节制的任由孩子玩耍,要让孩子养成规划时间的习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这个自律意识。
还没开始玩手机游戏的学生家长也需要注意预防:不要让手机成为孩子的玩伴。如果从小就把手机交给孩子,让手机成为孩子的玩伴,那么孩子长大了就很难离开手机,到那时候再去禁止就很难了。
陈小丽认为,对于《王者荣耀》引发的社会焦点,家长们除了抱怨以外,更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考虑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是不是自身给孩子留下的影响不好。另外,家长们平时最好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不能老是忙的时候让孩子玩手机,不忙的时候自己玩手机,这种习惯性的动作其实在有意无意间已经习染了孩子的好奇心:究竟手机里有什么,妈妈和爸爸为什么老是拿个手机用指头在拨动。
“在我看来,如果家长平时能够给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玩伴,那么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就不会那么大。”陈小丽说,现在很多孩子习惯跟电子产品玩,甚至不会跟人玩,这点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国搜小威
点击加载更多
头条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王者荣耀》出台最严防沉迷,惨遭小学生瞬间破解!
7月2日,王者荣耀发布“将推最严防沉迷措施:12岁以下每天限玩1小时”的消息,并推出实名认证。腾讯方面表示,此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有小学生发帖称“机智的我随便上网找了个身份证,居然通过认证了,谁也别想阻止我开黑去了!”
心理专家指出,时间限制只是一方面,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是家庭问题,要解决根本还在于父母家长本身。对于孩子沉迷上网、玩游戏,与其强制杜绝、粗暴干预,不如合理疏导。
孩子沉迷游戏瘾,家长首先要反思
令人意外的是,采访中,多数专家一致认为,孩子过度依赖网络、玩游戏,家长首先要反思。
“在我所接触的被送来戒网瘾的孩子,多数是被家长骗来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趴到电脑前,就担心是否孩子上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邱鸿钟说,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成瘾在社会中并不是很普遍,真正成瘾需要治疗的孩子只是少部分。
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广州市心海榕心理咨询机构于东辉介绍,可以这样说,大部分沉迷网游游戏的孩子,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家庭问题,比如父母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关照,或是父母感情不和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等因素,都是导致孩子转向网络寻求心理安慰的诱因。
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专家沈家宏说:“沉迷游戏、网瘾是孩子用自我破坏的方式在表达自我的存在感,是给予父母的一个信号———家庭出现了问题。”很可惜目前多数家长难以意识到,或是不愿意承认自身的问题。
因此,在面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不能片面指责孩子的过错,要反思家长存在的问题。贾福军总结道,“家庭幸福,关爱得到满足的孩子很少会沉迷网络。”
根源没解决,“限玩1小时”、“实名制”也是无用功
有一个家长自述,夫妻自孩子小时候离异,在母亲的培养下长大,学习期间成绩不是很理想,有一点自卑情绪。目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也能够胜任其职务,但是,在业余时间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极少与他人接触沟通。
广东省精神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分析说,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并不属于网瘾,只能算是行为习惯不良。“因为他的正常工作未受影响”。
于东辉也谈到,游戏企业“12岁以下每天限玩1小时”的做法,当然值得肯定,不过时间限制只是一方面,有些人自制力强,多玩一会,依然生活、学习部受影响,但有些孩子则不行,即便被限制“玩一小时”,自觉没玩够,还会想其他办法。比如有媒体采访,一名初二男生应对“王者荣耀”实名认证等防沉迷制度,他的对策是“在网上搜身份证号,不用自己的”。山东一名三年级小男孩则声称自己用的是“哥哥(大一)的qq号登录,不受限制”。
沈家宏提出,衡量网瘾的标准不能走入指标化的误区,尤其不应简单看上网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网瘾、游戏沉迷
在网瘾的治疗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曾经盛行一时的行走学校,被查封的各类戒网瘾训练营,被披露的杨永信电击疗法等相对比较暴力极端的疗法,不仅难以达到效果,甚至加重孩子的抵触心理,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给孩子带来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双重摧残,受到人们的普遍批判和弃用。
1、戒网瘾先解决家长的问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邱鸿钟推荐,家长可以采取与孩子签协议的方法。即家长与孩子沟通达成共同协议,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内使用网络,协议必须双方坚守。邱鸿钟还强调:“如果不做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解决好家长的问题,戒除孩子的网瘾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再犯。”
邱鸿钟进一步举例说,家长不应在洞外叫:孩子赶快出来,洞里有危险,而是应该走到洞中,拉起孩子的手,与他们沟通交流,一起从黑洞中走出来。
2、强制关电脑、断游戏易起反效果
看到孩子沉迷网游游戏,有家长愤而强制断网、不给网游戏,这种做法在心理专家看来,未必能起到理想效果。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指出,训练营的方式是被动的,不自愿的,其实不属于心理学所说的行为治疗方式,因此没有效果。
邱鸿钟也谈到,如果是被强制进行治疗的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在治疗中要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不可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因症施治”。
3、调节家庭系统给孩子关爱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冯夏婷建议,可以借鉴学习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制度,主动与孩子交流,而不是被动地等,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的心理需求来疏导满足孩子,让有类似心理困惑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及早介入,预防孩子对网络产生依赖。
沈家宏认为孩子网络成瘾是个人在家庭系统中的问题,所以需要调节家庭系统,让孩子与家长建立爱的联系,让家长来替代网络给予孩子的满足感和价值实现,解决网瘾问题要从修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开始。
在戒除网瘾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家庭的重要性外,专家们还强调网瘾者自身的认知。另外,专家们还劝告家长们,在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的治疗中切忌急躁,不能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能强求一种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而且家长们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治疗过程中,与孩子共进退。
【记者】李劼
编辑 李劼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创造更多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才能戒除网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