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qc30要好的bose耳机qc35二代吗

索尼WI-1000X、Bose QC30无线降噪耳机对比评测
上次,笔者(莫昌佑)在《索尼新静界 索尼WI-1000X无线降噪耳机体验评测》一文对WI-1000X的整体效果(降噪/音质/佩戴)有一个较为正面的评价,但是后续也有很多读者私信我们,询问Bose QC30与WI-1000X这两者该如何抉择,由于当时并未能接触到Bose QC30这款产品,所以无法做出解答。而现在笔者(莫昌佑)已经同时拿到了这两款市场热度较高的无线降噪耳机,希望各位能在看完本文后对这两款无线降噪耳机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并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外观外观方面,索尼WI-1000X和Bose QC30两者都采用了颈挂式的设计,Bose的颈圈为类肤材质,磨砂手感,而索尼WI-1000X则是,通过铝合金、塑料以及仿真皮革三种材质进行混搭。Bose QC30是两根耳线直接从颈圈上并出,无法收纳,也正是因为无法收纳,耳线的长度也较短。而索尼WI-1000X在颈圈左右两边采用隐藏式的收纳,用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耳机线材放入左右颈挂缝隙处。索尼WI-1000的按键全部集中分布在颈圈内侧,右边是环境音与降噪切换功能键、左边依次是通话/播放键、音量加键、音量减键、电源键。WI-1000X整机只有5个键,4个按键在左颈、1个按键在右颈,按键为3D立体式设计,防误触,日常使用起来,基本会有误触的情况Bose QC30的按键则是分布在颈圈的右侧和耳线上,右侧内部只有一个蓝牙/开关机键,线控上则是音量调节/曲目切换/降噪大小调节。耳塞部分,由于两者都是无线降噪耳机,它们的听筒背部都设有用于降噪的收音开口(内部是降噪麦克风)。虽然两者都是入耳式设计,但是Bose QC30为侧入式,而WI-1000X为传统入耳式佩戴Bose QC30的重量在60~70g,采用O形颈圈设计,贴合人体颈部,整机的重心位于圆心的附近,颈圈的躯干富有弹性。由于Bose QC30没有耳线收纳的设计,因此它本身的线材较短,但在不同颈长的用户佩戴后也不会出现耳线太短的尴尬局面。WI-1000X的重量在60~70g,重量与Bose QC30差不多,佩戴上后颈部可以很好的贴合WI-1000X内侧的仿真皮革,通过隐藏式线性收纳,用户根据个人尺寸将耳机线材适度的抽出,以选取最佳的线材长短。WI-1000X在设计上有稍微有些向下倾斜,而且由于耳机本身的重心放在了按键的部位,所以WI-1000X的佩戴是非常稳固的。体验App索尼WI-1000X功能方面,WI-1000X支持索尼官方的Headphones App,手机通过蓝牙/NFC连接上WI-1000X后,即可在Headphones App中调节相关音效选项。WI-1000X加入了自适应声音控制模式,它会根据用户的使用状态自动识别四种不同的使用场景:正在停留、正在步行、正在奔跑、搭乘交通工具,在四种不同的场景下,WI-1000X会自动调节环境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环境声的大小,以及决定是否开启降噪,例如在用户处于停留状态时,它会保留较多的环境声,让用户可以在戴上耳机的状态下依然能而听到周围的人声,在搭乘交通工具的状态下,它则会关闭环境声并同时开启降噪模式,让用户最大限度的聆听音乐。如果用户觉这项功能并不适合自己,也可以在Headphones App中关闭自适应声音控制这项功能,长期开启降噪模式。除了自适应声音控制模式外,WI-1000X还率先支持了索尼独特的气压降噪优化技术,在飞机上,通过气压降噪优化技术,对环境气压进行检测,并调整至当前气压下最合适的降噪效果,满足高空降噪的需求。除了以上两项之外,Headphones App还支持声音位置模拟、环绕(VPT)、声音均衡器、声音质量模式等等音效调节功能,非常的全面。Bose QC30相比于WI-1000X,Bose QC30官方的App功能性将对简陋一些,主要是可通过App来调节Bose QC30的降噪强度。音质&降噪降噪:Bose QC30的降噪在功能区分上没有索尼WI-1000X那么智能,索尼WI-1000X有多种降噪模式,会随着用户使用状态的改变而自适应变化,调整最佳的降噪状态;而Bose QC30则是直接有一个降噪调节,用户可以自主调节降噪程度,Bose QC30的这个降噪在调节到最大值的时候,它的降噪程度比索尼WI-1000X要强一些。Bose QC30的降噪比较暴力,用户可手动调节,在我们使用了两周之后,确实是发现它的最高降噪水平要比索尼WI-1000X强一些,能隔绝更多的外界环境音。相比之下,索尼WI-1000X的降噪效果虽然比不上Bose QC30,但它的降噪依然能满足绝大多数使用场景,可以有效的隔绝周围环境音,在车声、街道人声、办公室人声、建筑工地环境噪音等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而且能智能识别场景,自动配置降噪方案。而Bose QC30的降噪则是力度较猛,特别是在降噪开到最大值的时候。虽然Bose QC30的降噪比索尼WI-1000X更强一些,但其实我们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强的降噪,降噪效果也不是越强越好,主动式降噪的原理是使用反向声波来抵消外界噪音,当这种反向声波刚好中和外界噪音的时候,这是最佳的状态。而如果用于降噪的反向声波强于外界噪音的话,虽然它也能起到降噪效果,但相比于那种“刚好中和”的状态,降噪过猛的情况下多余的反向声波就会变成“噪音”,同时还会影响耳机的音质。也正是因为如此,Bose QC30的降噪虽然很强,但却不能简单的评价为“更好的降噪”,而WI-1000X降噪虽然没那么强,却更适合大多数用户,用起来更舒心。音质:Bose QC 30的低频量大,动感强,但是音有些杂,整体的解析低,单薄欠缺爆发力;中频棉柔,但是人声在部分情况下会显得有些稀疏,男声浑厚,有沧桑感,女声不够纯净,能听到齿音,相比于女声来说,Bose QC 30更适合听男声。Bose QC 30的高频表现要好于中、低频,高频延伸有序,衰减顺滑,泛音较少。正如笔者(莫昌佑)之前在《索尼新静界 索尼WI-1000X无线降噪耳机体验评测》中写道的那样,WI-1000X大体上保持了索尼无线耳机家族的一贯风格,中、低频突出,高频稍弱的特点,总体的风格偏流行、ACG。与Bose QC 30相比,虽然WI-1000X并不是一耳朵的区别,但也很可能是两耳朵、三耳朵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Bose QC 30的强项在于高频,弱项在于中、低频,而WI-1000X则是刚好相反,它优势在于中、低频,高频表现稍弱。索尼无线耳机家族一惯的风格是中、低频突出,但是却不是以量著称,索尼很喜欢将低频调成爽快但不轰耳的感觉,WI-1000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WI-1000X的低频量感比Bose QC 30低,这是很明显的,但它却拥有更佳瞬时动态响应、低频高低起伏明显,层次分明,整体更具爆发力;中频方面,WI-1000X偏女声,中频微微前突,声感偏甜,偶尔也会有破音部分,但是不多,特别是齿音方面WI-1000X控制得比较得当,齿音很少,而男声相比Bose QC 30就没有那么沧桑,属于那种小鲜肉的声音;高频是WI-1000X的弱项,它的高频没有中、低频那么华丽,音色较为朴素,延伸不高,仔细听能听到些许泛音的情况,但是仍然可以接受。总结Bose QC 30和索尼WI-1000X是无线降噪耳机市场中的两款热门产品,由于两者的造型、品牌影响力、价格这三方面都比较接近,许多用户会将两者进行对比。在笔者(莫昌佑)的实际体验过程中,Bose QC 30确实是拥有更强的降噪效果,用户可以直接调节耳机的降噪大小,但这种将主动权交给用户的做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用户,多数用户都不清楚当前的环境需要多大的降噪值。相比于一般用户,Bose QC 30更适合那些经常处于强烈噪音环境下的老司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要把降噪开大最大就好了,因为这样做肯定是没错的。而WI-1000X则是一种更智能的降噪,虽然它的最强降噪效果不如Bose QC 30,但它能给用户最适合自己的降噪(自适应降噪),对于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环境噪音来说,这样的效果已足够。至于音质方面,则是因人而异,索尼WI-1000X偏中、低频,Bose QC 30偏高频,索尼是清纯的女声,Bose是沧桑的男声。综合来说,无论是Bose QC 30还是索尼WI-1000X,都是市面上非常不错的无线降噪耳机,特别是这种颈挂的方式,不仅为耳机提供了更强大的续航支持,在用户不使用的时候还能直接挂着,笔者认为这样的携带方式相比于AirPods等全无线式产品在不使用的时候要放回盒子里要更为便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合作媒体:安静听一首,Bose QC30 降噪蓝牙耳机体验丨数字尾巴
请绑定手机号
亲爱的尾巴用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绑定手机才能发布内容,感谢你的理解
作为主降噪蓝牙耳机,Bose QC30 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两千多的售价又让一些预算有限的人站在了徘徊的边缘。今天有幸体验到这款产品,就跟大家聊一聊 Bose QC30 。
造型上,Bose QC30 有一个比较大的颈环用来装下大电池和主动降噪芯片。对于 QC30 的外观,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酷很有科技感,而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造型略显夸张。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戴这么一副耳机出门会有些张扬或者不搭,同时也在考虑它的重量问题。可当真正上手的时候发现它比想象中的轻很多,戴在脖子上以后(确切的说是挂在脖子上)重量完全忽略不计,如果有衣物阻隔的话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看上去有些张扬的造型在佩戴之后比想象中的要收敛一些。
QC30 颈环的造型有点像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造物者的飞船,半圆U形的颈环两边较大,是耳机芯片和电池的位置,比较硬不能弯曲。中间较细的连接处则较软,可以调节颈环开口的大小,方便进行佩戴。颈环使用了比较贴近肤质质感的材质,有点像那些手环的材质,所以穿戴过程中即使会和皮肤接触也不会有异物感。不过颈环的做工有点粗糙,会有缝隙不匀或者封装处比较毛糙的情况出现,而且不太耐脏,特别是在更容易凸显异物的黑色机身上,一点点灰尘都容易被放大。
QC30 的颈环在实际体验中会出现一个问题,颈环会“窜”,当你当当正正的戴着它一边走路一边听歌时,可能没一会它就“跑偏了”。
在颈环右边的内侧是 QC30 的开关键和蓝牙电量指示灯,按一下即开实现开机与手机连接,长按实现关机。或许是出于防止误操作的考虑,这颗按键的键程不是一般的硬,已经硬到难按的程度。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操作,特别是当挂在脖子上进行盲操作时。同样位于右侧的还有 USB 充电口,位于右侧的底部,USB 口的的塞子使用橡胶材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盖合不严的情况。
线控开关同样位于右侧,采用了弯月的造型比较符合耳机线的走势。线控正面是音量的加减键和播放/暂停键,侧面是降噪的加减键,背面是 NFC。按键的键程同样有点偏硬,但不会像开关键那么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QC30 采用了侧入耳式,降噪麦克位于耳机腔体的背面。耳机腔体采用塑料材质,重量谈不上轻盈但也谈不上重。外侧是深蓝色的金属材质,个人很喜欢这个配色,低调却又不乏时尚。
Bose 为 QC30 提供了 S/M/L 三个型号的耳塞,对于我使用M号刚刚好。耳塞的设计和材质都非常不错,耳塞的材质非常柔软,佩戴起来很舒适,而且佩戴时间久了之后也没有出现压迫的疼痛感。
QC30 采用蓝牙连接的方式与手机等播放工具连接,可以通过传统蓝牙的连接方式进行配对连接也可以通过 NFC 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连接过之后以后再使用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按一下位于颈环内测的开关键就可以自动连上了,整个过程只需要一秒钟左右。QC30 可以同时连接两款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 QC30 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再播放语音消息或者玩游戏耳机就会没有任何声音。或者当一款设备正在播放音乐而另一款设备突然有信息提醒时,也会出现耳机没有声音的情况。
作为主打主降噪的 QC30,可以进行直接调节降噪的效果,也可以通过“ Bose Connect”App 来进行降噪效果的调节。调节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在适应了之后,再跟别人聊天完全不需要把耳机摘下来聊完了再戴上,可以通过把降噪调小或者关闭来进行聊天,反正我是不太喜欢听音乐的时候被聊天打断的感觉。
对于降噪效果表现,在调节降噪程度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降噪强弱的变化。不过对我来说,降噪要么全开,要么不开,不会存在开的弱一点这种情况。而在降噪全开的情况下,降噪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开启后音乐播放的时候有一种世界都安静了听歌的感觉。当然这也并不非代表所有的背景噪音全都能够消除,在车站机场这种比较嘈杂的地方还是会有一点杂音的,不过在这些地方为了安全和避免错过广播还是不建议开启降噪。
除此之外 QC30 的抗风噪能力表现也很出色,还具有防汗性,所以在运动中也是可以使用的,但硕大的颈环还是让我觉得有点累赘。
在电池电量的表现上,QC30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可以使用 10 小时,在实际体验中,因为使用的时间比较碎片化,每天大概听歌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可以使用 4-5 天的时间,听歌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可以用两天左右,算下来大概可以使用 9 小时左右。可以通过APP来查看耳机电量情况,耳机每次开机的时候也会播放剩余电量,不过是英文播报。
在音质表现上,对于蓝牙耳机来说 QC30 的音质表现让我满意,而且得益于主降噪所听的音乐能够表现的很纯净,也能听到更多的细节。但是人声相对来说有点偏小,所以在听音乐的时候总感觉音量没开够,其实此时音量其实已经开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我正常听歌的音量是百分之五十左右。
我对 QC30 的感受从一开始不太接受拥有硕大颈环(项圈)的外观到后来觉得还挺有个性再到有些喜欢,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主降噪的效果,几个朋友在试听之后对降噪效果均表现出肯定。蓝牙无线耳机已逐渐成为潮流,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相信在音质表现上也会越来越好。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Bose qc30 实际使用体验怎么样? - 知乎49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588分享邀请回答bilibili.com/video/av15442004给我自己打波广告,多谢大家厚爱,一直有人零零星星点赞,这是我的体验视频截图。104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降噪耳机中的 No.1,BOSE QC30 体验跟 BOSE 的渊源,得从2012年说起。那时自己第一次去苹果店,兴奋地摸了所有的 Mac、Mac 配件,又试了店里所有耳机。最后买的一堆设备里就有 AE2i。(更换过耳罩,依旧坚挺的AE2i)当时并不知道 BOSE 这个品牌,只觉得 AE2 ,佩戴舒适、外观低调。音色调教不浮夸,能准确还原音乐原声,非常喜欢。之后 AE2i 一路用下来,再没关注过其他耳机。8月初去看《战狼》,离开影有一段时间,去逛了商场苹果经销店。店里摆的是 QC25,开启降噪按钮的那一下,被这个效果惊到了。商场本身是比较吵闹的,这么一对比,真的会有一种世界都清净了的错觉。之后去其他店里试了 QC35,QC30。降噪效果和佩戴舒适度方面,QC35 都要比 QC30 好。但是考虑到要长期佩戴和夏天过热的问题,最终决定先入手 QC30。外观QC 30 延续了 BOSE 产品一贯低调、内敛特点,从包装盒到耳机,都非常的路人。(外包装)(抽屉)(内包装)打开包装,内封面还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暖色调的配图,让原本冰冷的耳机有了一点点温度。耳机主体由项圈和耳塞两部分组成。黑色的材质,佩戴状态很不起眼。只有放桌子上,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外形不一样的耳机。虽然项圈里塞了电路板、电池。但整体重量控制的很好。脖子不会有任何负重感。(耳机主体)随耳机附送的收纳包是硬壳,防护效果不错。降噪表现 我们平时在噪音环境呆久了,大脑会启动自我保护,分散注意力,去适应噪音。但如果你集中注意力,刻意去听周围的声音,就会发现办公室空调声音、马路汽车噪音远比想象中吵杂。(地铁噪音)我用手机 App 测试了一下(不一定精确,可以作为一个大体的参考)。地铁上的平均噪音是 95分贝,在加速期间甚至逼近100分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40-60分贝:正常谈话的声音 50-53分贝:洗衣机的工作声60-80分贝:10米外经过的汽车70分贝:10英尺(约3米)外的真空吸尘器;美国环保署认定的人类能忍受(不产生听力损失、睡眠障碍、焦虑、学习障碍等)的最大噪音85分贝:长期作用下会引起听力损伤90分贝:10英尺(约3米)外经过的公共汽车或卡车;食物搅拌机可能只看数据还是没有概念,这个声音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地铁上关闭降噪的瞬间,耳朵有刺痛感,就好像别人在你耳朵边大喊一声的那种。而我每天通勤需要乘坐50分钟地铁,可怕。办公室的噪音怎么样呢?由于写字楼中央空调的存在,产生大量的低频噪音,办公室内噪音也达到了 68分贝。而我们每天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是10个50分钟。(办公室噪音)QC30 的降噪功能可以过滤绝大部分的低频噪音,我在地铁,开启降噪后,实际感觉就只有 40分贝了,只在地铁加速时听到一些声音。QC30 对人声无法做到完全隔绝,可以听得到地铁报站和其他人的说话声。但仍然可以降低2-3倍的人声,办公室同事沟通的声音几乎听不到。音质音质因人而异,比较难描述,建议带自己熟悉的歌到店里对比。我个人感觉,AE2i 整体的声音很清澈,通透,人声的表现尤其好。而 QC 30低音的部分很沉,很散,有点发闷,挺久了耳朵容易疲劳。也许是因为中学时代生活在小镇,没有噪音污染。在夜晚室内等低噪音环境下使用 QC30,会重现记忆中那种味道,纯净、没有污染的音乐。软硬件操控耳机的功能键比较简单。项圈右侧是一个操控按钮加电源蓝牙指示灯。单按开机,长按关机,开机状态下单按会触发蓝牙配对。(电源开关)线控上面有两组按键。正面:音量减、播放/暂停、音量加。侧面:降噪等级的增减。(线控)注意,所有的按键都非常硬。硬到我举不出类似的产品例子。软件部分体验还是比较好的。(BOSE App)主界面可以控制降噪级别、音量、播放/暂停。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蓝牙设备,但是同一时间只能听到一个设备的声音。我测了一下它这个机制,推测用了类似队列的东西。比如同时连接 Mac 和 iPhone。当 iPhone 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如果 Mac 开启了音乐,耳机还是会继续播放 iPhone 的。耳机会让 Mac 排队。一旦关闭 iPhone 音乐,Mac 音乐会立即被播放出来。所有连接过的蓝牙设备也会被记录起来。可以在这个列表里,选择 2 台设备来使用。另外有一个好玩的功能:Sony 手机在连接 QC 35之后,可以免解锁密码。使得缺少指纹识别的 Xperia Z3 也变得更好用了。续航开箱时,耳机有 70%的电量。到 10%电量报警,大约用了有8个小时。只降噪,不开音乐的话,续航会更久。测试两个半小时只开降噪,消耗 10%的电量。耳机的续航时间至少在 13-15小时。充电:用电脑的USB口,从10%充电到100%,用时2.5小时整。其他注意事项QC 30的耳塞设计虽然优化了佩戴舒适度的问题,但它仍然是一款入耳式的耳机。在长时间佩戴之后,会因为耳塞和皮肤的接触,导致皮肤不舒服,需要做好耳机的清洁消毒。在佩戴过程中,项圈会贴皮肤,汗液没法排到空气里,会在项圈上堆积。不建议跑步、走路的时候佩戴。(出汗测试)耳塞的橡胶圈比较容易吸附灰尘以(及耳屎),务必做好耳朵的清洁工作。(刚开箱未使用,就已经吸灰了)由于主动降噪耳机无法处理风噪,即使是严选大头风扇这种几乎没有噪音的风扇,用最小风量对着你,你立刻就能听到风噪声,仿佛置身于9月份的若尔盖大草原。
***QC 30的优点: - 降噪效果突出- 脱离了有线的束缚- 外观低调,不起眼QC 30的缺点:- 做工一般,按键手感差- 需要两天一充- 音质比不上千元有线耳机选购建议在我看来,QC 30上面列的那些缺点其实都无关紧要。只要你工作、生活中存在噪音污染(这几乎是必然的),那么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先买 QC 30,还是先买 QC 35的问题。因为同时满足可长时间佩戴和降噪出色的耳机,就只有 BOSE 一家。如果你像我一样再用 HHKB Pro,那更不需要犹豫了,因为 QC 30可以免费帮你把键盘升级为 type-s。***看了下自己微博历史,日入的 AE2,日入的 QC30。五年,也算是一种缘分吧。54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不只有玩具。安静听一首,Bose QC30降噪蓝牙耳机体验-闽南网
安静听一首,Bose QC30降噪蓝牙耳机体验
来源:数字尾巴
&  作为主降噪蓝牙耳机,Bose QC30 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两千多的售价又让一些预算有限的人站在了徘徊的边缘。今天有幸体验到这款产品,就跟大家聊一聊 Bose QC30 。&  造型上,Bose QC30 有一个比较大的颈环用来装下大电池和主动降噪芯片。对于 QC30 的外观,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酷很有科技感,而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造型略显夸张。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戴这么一副耳机出门会有些张扬或者不搭,同时也在考虑它的重量问题。可当真正上手的时候发现它比想象中的轻很多,戴在脖子上以后(确切的说是挂在脖子上)重量完全忽略不计,如果有衣物阻隔的话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看上去有些张扬的造型在佩戴之后比想象中的要收敛一些。&  QC30 颈环的造型有点像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造物者的飞船,半圆 U 形的颈环两边较大,是耳机芯片和电池的位置,比较硬不能弯曲。中间较细的连接处则较软,可以调节颈环开口的大小,方便进行佩戴。颈环使用了比较贴近肤质质感的材质,有点像那些手环的材质,所以穿戴过程中即使会和皮肤接触也不会有异物感。不过颈环的做工有点粗糙,会有缝隙不匀或者封装处比较毛糙的情况出现,而且不太耐脏,特别是在更容易凸显异物的黑色机身上,一点点灰尘都容易被放大。&  QC30 的颈环在实际体验中会出现一个问题,颈环会"窜",当你当当正正的戴着它一边走路一边听歌时,可能没一会它就"跑偏了"。&  在颈环右边的内侧是 QC30 的开关键和蓝牙电量指示灯,按一下即开实现开机与手机连接,长按实现关机。或许是出于防止误操作的考虑,这颗按键的键程不是一般的硬,已经硬到难按的程度。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操作,特别是当挂在脖子上进行盲操作时。同样位于右侧的还有 USB 充电口,位于右侧的底部,USB 口的的塞子使用橡胶材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盖合不严的情况。&  线控开关同样位于右侧,采用了弯月的造型比较符合耳机线的走势。线控正面是音量的加减键和播放 / 暂停键,侧面是降噪的加减键,背面是 NFC。按键的键程同样有点偏硬,但不会像开关键那么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QC30 采用了侧入耳式,降噪麦克位于耳机腔体的背面。耳机腔体采用塑料材质,重量谈不上轻盈但也谈不上重。外侧是深蓝色的金属材质,个人很喜欢这个配色,低调却又不乏时尚。&  Bose 为 QC30 提供了 S/M/L 三个型号的耳塞,对于我使用 M 号刚刚好。耳塞的设计和材质都非常不错,耳塞的材质非常柔软,佩戴起来很舒适,而且佩戴时间久了之后也没有出现压迫的疼痛感。&  QC30 采用蓝牙连接的方式与手机等播放工具连接,可以通过传统蓝牙的连接方式进行配对连接也可以通过 NFC 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连接过之后以后再使用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按一下位于颈环内测的开关键就可以自动连上了,整个过程只需要一秒钟左右。QC30 可以同时连接两款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 QC30 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再播放语音消息或者玩游戏耳机就会没有任何声音。或者当一款设备正在播放音乐而另一款设备突然有信息提醒时,也会出现耳机没有声音的情况。&  作为主打主降噪的 QC30,可以进行直接调节降噪的效果,也可以通过" Bose Connect " App 来进行降噪效果的调节。调节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在适应了之后,再跟别人聊天完全不需要把耳机摘下来聊完了再戴上,可以通过把降噪调小或者关闭来进行聊天,反正我是不太喜欢听音乐的时候被聊天打断的感觉。&  对于降噪效果表现,在调节降噪程度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降噪强弱的变化。不过对我来说,降噪要么全开,要么不开,不会存在开的弱一点这种情况。而在降噪全开的情况下,降噪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开启后音乐播放的时候有一种世界都安静了听歌的感觉。当然这也并不非代表所有的背景噪音全都能够消除,在车站机场这种比较嘈杂的地方还是会有一点杂音的,不过在这些地方为了安全和避免错过广播还是不建议开启降噪。&  除此之外 QC30 的抗风噪能力表现也很出色,还具有防汗性,所以在运动中也是可以使用的,但硕大的颈环还是让我觉得有点累赘。&  在电池电量的表现上,QC30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可以使用 10 小时,在实际体验中,因为使用的时间比较碎片化,每天大概听歌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可以使用 4-5 天的时间,听歌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可以用两天左右,算下来大概可以使用 9 小时左右。可以通过 APP 来查看耳机电量情况,耳机每次开机的时候也会播放剩余电量,不过是英文播报。&  在音质表现上,对于蓝牙耳机来说 QC30 的音质表现让我满意,而且得益于主降噪所听的音乐能够表现的很纯净,也能听到更多的细节。但是人声相对来说有点偏小,所以在听音乐的时候总感觉音量没开够,其实此时音量其实已经开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我正常听歌的音量是百分之五十左右。&  我对 QC30 的感受从一开始不太接受拥有硕大颈环(项圈)的外观到后来觉得还挺有个性再到有些喜欢,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主降噪的效果,几个朋友在试听之后对降噪效果均表现出肯定。蓝牙无线耳机已逐渐成为潮流,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相信在音质表现上也会越来越好。
“夏夜与美食更配”在泉州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趁着夜里的些许凉意,约上亲朋好友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se qc35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