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迪生长发育各个阶段阶段,长期坐着,骨盆会不会发育不好

这三种坐姿虽然可爱,却会影响孩子骨骼发育,赶快纠正!
多数宝宝在4-8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从晃晃悠悠地被拉着坐。渐渐的,学会依靠辅助支撑靠着坐,再到不依靠任何辅助能独立坐稳了。
有妈妈说,自家宝宝从刚开始学坐时就喜欢用W坐姿,看起来很是可爱,就是不知道长期下去会不会对宝宝的腿部发育有影响?
在这里,树妈妈要给各位妈妈提个醒了,这可是典型的不良跪坐方式,宝宝坐不好,会影响骨骼和腿型发育,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宝宝的一生的!
警惕宝宝这些不良坐姿
不良坐姿一:"W"坐姿
所谓的“W坐姿”,就是宝宝屁股着地,腿摆成像英文字母“W”的造型。这个坐姿看起来萌萌哒,宝宝用这种坐姿,身体可以和地面接触面积达到最大,肌肉张力低,坐得最稳也最省力,宝宝会感觉很放松。一些学爬或学走路的宝宝,爬着爬着或走着走着摔倒了,就顺势坐成了“W”型。
“W 坐姿”不仅可能造成孩子大腿弯曲,导致腿型成X状,还会对膝关节造成损害。
长期这样坐的话,可能会引起骨盆倾斜,内八、外八等异常走路姿势,也让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不良坐姿二:跪坐
“跪坐”,就是腿向下折坐姿,大多数在宝宝出生后,腿脚都不太直,有一定弯曲,这种情况通常到 2~3 岁会开始好转。刚学会独坐和爬行的宝宝最容易跪着坐,也爱跪着玩。
如果宝宝长期跪坐,身体的重量都压在小腿上,就可能加重小腿弯曲的情况。
另外,跪坐过久,慢慢的身体就会前倾,对宝宝的脊椎发育非常不好,容易形成驼背。
不良坐姿三:弓腰或驼背坐
除了W坐和跪坐外,还有弓着腰或驼着背坐,腿朝上躺卧在沙发上等。
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形成驼背,还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影响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宝宝的正确坐姿有哪些?
两腿向内弯曲,形成一个环状。
这也是一开始宝宝练习坐的时候最鼓励的坐姿。
长坐/V型坐
两脚自然伸直或成V型打开。
据说,这种坐姿是最适合宝宝的身体发育的哦!
这种坐法是盘腿坐的延伸,一条腿伸直,一条腿向内弯曲
坐在地上、两脚弯向同一边。
如何纠正宝宝的不良坐姿?
1、给宝宝后背垫一个靠垫。给予宝宝支撑,这样能放松背部肌肉,坐得更舒服。
2、从背后抱着宝宝坐,陪宝宝一起玩。你坐在宝宝后面,这样他的头部和背部可以靠在你的胸膛上,一起玩游戏、读绘本,享受亲子时光!
3、如果宝宝一直都用错误坐姿,纠正了很多次也没用的话,可以咨询医生,检查下肢骨骼和肌肉发育状况,通过物理治疗进行纠正。
坐姿对一个人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妈妈们可得注意,多鼓励或者有意识地帮助宝宝轮换不同坐姿,纠正不良习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无标题文档
人的一生要经过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生长发育直至衰老的变化,生长是指生物体内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体积的增大。人的生长过程是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衰亡的持续过程。在外观上表现为组织、器官大小、长度和重量的增加,以及组织的更新和修复。发育指身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广义上包括心理、智力和行为的改变。
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经过婴儿期的的快速生长后,个体的生长发育进入相对缓慢阶段。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加快,形态和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技能的健全,性的萌发和成熟。由于青春期中生理发育变化的不均分布,人们将青春期分为青春前期、青春中期和青春后期,且每个阶段都具有其发育特点。
当身高、体重达到稳定水平,骨骼、牙齿的钙化基本完成,性发育成熟,具备了繁殖后代的能力时,生长发育到达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发育在形态、生理和心理上已经达到成年阶段。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从出生的第一年,我国婴儿平均身长从50.6cm增加50%达75cm ,此为第一次生长高峰。5 岁以后人体的生长速度趋于缓慢,直到青春期开始,增长速度有大大加快,进入青春期的生长突增。此时身体的变化十分引人注目,其增长几乎涉及全身骨骼、肌肉和绝大多数内脏器官,且由于全身骨骼增长的速度不完全相同,人体整体骨骼框架改变,呈现明显不同的男女体态——二性体态。
青春期生长突增具有下列特点:
明显的性别差异:
无论在起止时间、增长幅度和侧重的部位上,青春期生长突增都显示明显的性别差异。青春期开始,女孩在9岁,男孩在11岁开始身高出现明显增长,女孩每年可增长5~7cm,最大达到9~10cm。男孩大约平均每年增长7~9cm ,甚至到每年10~12cm。因为男女孩身高突增的时间不同,所以两者之间的身高出现交叉增长现象。9~10岁,女孩的平均身高比同龄的男孩高,出现第一次交叉,标明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在生长高峰过后,女孩的生长速度减慢,而此时男孩的生长突增正在进行,13~15岁以后男孩的身高又超出女孩,出现第二次交叉。之后男女生的增长差距继续增加,18岁时男生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和小腿长等绝对值都比同年龄女生高,其中身高、肩宽的差距更为显著,形成成年男子身体较高、肩部较宽,而成年女子身体丰满、髋部较宽的不同体态。
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产生变化
在生长时期,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顺序是先下肢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躯干的向心律。以头与身高相比:胎儿时,头占身高的1/2,2岁时约占1/5,6岁时为1/6。成年人则占1/8。机体躯干的比例比较恒定:成年人的躯干是新生儿的3倍。成人的上肢为出生时的4倍。下肢则从初生时占全身的15%,发展到成年后占全身比例的30%。7岁前,人的上、下肢的长度相差不多,进入青春期下肢增长很快,达到初生时的5倍。概括起来,从出生到成年,人体的头增加1 倍,躯干增加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加了4倍。
体重的增加
青春期体重的增加是内脏、肌肉、脂肪组织和骨骼迅速生长发育的结果。我国初生男婴平均体重为3.27kg,半年后达到8kg,1岁时为10kg 。随后体重增加趋缓。到学龄期体重为1岁的2倍达到20kg 。青春期开始后,男孩的体重增加1倍达40 kg,成年后,体重为60 kg。与身高相似,男女孩的体重增加同样出现交叉现象。但在发育成熟后,体重还可以增加。
脂肪组织的增加:
女孩从青春期开始,脂肪增加呈上升趋势,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女孩脂肪分布于腰、臀部,形成女性特有的丰满圆润的体态。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8%,骨骼占36%,女孩体脂肪含量高是正常现象,过分担心是否患了“肥胖症”盲目减肥是没有必要的。男孩在体重突增之后,脂肪组织逐渐减少,最终脂肪占体重的18%,骨骼占42%。所以青春期后男孩呈现肩宽体阔、肌肉坚实的健美体形。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我国近几年青少年的身高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营养知识的贫乏,特别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宠,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可见“小胖敦”,减肥夏令营火暴,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国民体质,有报道称近三年我国国民平均身高下降1厘米,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下移。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为双重型发育曲线,但机体其它器官、系统的发育并非如此,有的器官生长与整体平行,有的则与整体发育不一致,虽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从总的趋势看仍是统一协调的。
生理学根据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规律,将其分为四个类型:
一般型器官的生长: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大部分器官的生长有共同规律。
①运动系统:包括骨和骨骼肌的生长
骨的生长与整体生长大致平行,骨骼的生长与体重的增加基本一致。但是,骨骼各部分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头部在出生时占的比例最大,下肢比例很小。四肢骨和躯干骨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加,四肢骨中首先生长的是手和足,然后是前臂和小腿,上臂和大腿。躯干骨的生长与上臂和小腿一致,骨盆到青春期才开始充分生长,使躯干的胸、腹比例改变。由于小腿的生长停止在大腿和躯干生长之前,所以坐高与身高的比例在性成熟后略有增加。(新生儿70%、3岁57%、青春期开始时52%、成人53%~54%)当四肢骨的骨骺与骨体结合后,骨的生长停止。头颅中,脑颅在出生后迅速生长,到6岁时脑颅体积以达成年体积的90%,直到性成熟时脑颅的生长才停止。面颅在初生时占的比例很小,以后随咀嚼肌、鼻旁窦和牙的生长逐渐加大比例。
另外,从骨的成分看,少年儿童的骨骼有机成分较多,韧性大,可塑性较强。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的钙质增大,骨质较硬,所以老年人容易骨折。(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使体内钙质降低,进入中年需要补钙,避免骨质疏松。)
骨骼肌中各肌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比较大的肌肉先发育,比较小的发育较晚。肌肉力量是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的。新生儿肌肉占体重的23.3%,8岁儿童为27.2%,15岁时为32.6%,17~18岁时为44.2%。少儿肌肉含水分比较多,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无机物较少,肌纤维较细,富于弹性,但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水分逐渐减少,有机物和无机物增加,肌力也不断增加。特别是青春期(女性11~13岁,男性13~15岁)身高开始增加显著时,肌纤维的长度明显增加,而当16~17岁,身高增加趋缓时,随着体重的增长,肌纤维明显变粗,肌肉坚实有力。总的说来,肌纤维的总数在出生后有所增加,骨骼肌的体积显著增大,肌纤维变得粗大而伸长。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使得男孩的肌肉生长较女孩更迅速有力。13~17岁使女生的腰腹肌力量为男生的2/3,臂肌静止耐力是男生的1/3,下肢爆发力为男子的3/4,速度和速度耐力为男子的4/5。
鉴于青春期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因此,在体育锻炼和劳动中即要注意保护,避免高负荷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另外,由于青少年其他系统的发育较运动系统早,需要特别注意心血管系统的保护。
②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发育是与身高体重的增长同步的
心脏的重量在出生时为20~25g ,占体重的0.7%,1年后增加1倍,3岁时为3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可增长到12~14倍。随着心脏重量的增加,心肌纤维弹力增加,心肌变得厚实,心脏功能增强。
儿童期新陈代谢旺盛,由于他们的心脏发育不全,需要增加心率以供应机体组织的需要。所以从心率来看,新生儿为120~140次/分,4~7岁为80~100次/分,8~14岁为70~90次/分,16岁后达成人水平72次/分。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脉搏次数越多。因为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到10岁时才发育完成,所以儿童心率在10岁后才稳定。
从心输出量来看,出生时心脏的血容量约22~24ml ,1岁时增加2倍,7岁时增加到5倍,约100~120ml。青春期开始时为140ml,随后血容量增加的速度逐渐加快,18~22岁时达到240~250ml ,是出生时的12倍。而左心室壁厚度15岁时增加为出生时的2.5倍,心肌收缩力增强。所以心输出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7岁时每搏输出量为23 ml ,12岁时是41 ml,青春期结束时每搏输出量达到61 ml,与成人相同。
随着每搏输出量的增加,心脏的射血功能逐渐完善。年龄小,心输出量少,而血管发育比心脏早,相对管径大,血流阻力小,血压较低。随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增加,大约在13~14岁时达成人水平,高压90/130mmHg,低压60~80mmHg 。
青春期由于性腺、甲状腺分泌旺盛,高压升高达150 mm Hg ,为青春期高血压,多发生在身高增长迅速的青少年身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现象会很快恢复正常。
③呼吸系统:
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血管丰富。7岁左右,肺的组织结构与成人基本相似,肺泡数量较少。此时儿童胸廓狭小,呼吸肌较弱,肺容量相对较小,而代谢旺盛,需氧量大,所以他们的呼吸频率较快,出生时呼吸频率为40次/分,5岁为25次/分,成人为17~18次/分。
10岁前肺的增长主要是肺泡数目的增加,青春期开始后肺生长旺盛,12岁时肺的重量为初生时的10倍。肺的呼吸功能随之增加,10岁时肺活量只有1400 ml ,每分钟的摄氧量为1.4L ,男女生相差不多。13~14岁,肺活量急速发展,达到 ml ,男孩的摄氧量急骤增加,出现性别差异。20岁时男孩的每分钟摄氧量为3L,女孩只有1.7L。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也在显著升高,当17~18岁,青少年的肺活量进入稳定期后,他们的血液可以携带更多的氧气,有利于进行较持久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④消化系统:
儿童大约在2~3岁时乳牙(20个)出奇,6~7岁开始换牙,12~14岁乳牙、恒牙(32个)交换完成。随后还会长出12棵恒牙,最后长出的牙叫智齿。需要注意的是,在25岁之前,牙齿并没有完全钙化,碰到坚硬的东西,容易断裂,因此要注意保护。
新生儿的肝脏除了具有代谢、解毒和排泄等方面有重大作用外,还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以适应迅速的生长需要。5~6岁的儿童肝占体重的3.3%,成年为2.8%。儿童肝脏有大量血管,由于肝小叶和肝细胞分化不全,容易充血,对病毒的抵抗力差,容易产生疾患。但儿童肝脏的再生能力强,所以患病后及时治疗,恢复较快。
⑤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的改造已基本发育,两肾重量共23 g ,占体重的1/100~1/133,成人为1/200~1/225。1岁时肾的重量为初生时的3倍。此时,肾皮质发育不全,肾功能较差。进入青春期,肾又开始迅速生长。
儿童膀胱位置较高,随年龄增长,逐渐降入骨盆盆腔内,20岁时降入骨盆腔底部。10岁时膀胱容积为750 ml ,15岁时达1000 ml 。儿童男女尿道均短,且粘膜柔嫩,容易感染。青春期后,尿道显著增长,女性为3~5 cm ,开口于阴道前庭。男性为20 cm 兼有排精功能。
⑥内分泌系统
大部分内分泌腺属于一般型器官生长,但不同的腺体发育是有差异的。当人体外形的生长还没有表现时,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已经升高。青春期时,机体内激素的分泌量最高,白天分泌少,夜间分泌多。
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出生时已发育很好,在4岁以前和青春期生长最迅速,功能也比较活跃。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影响重要的激素,其作用需要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协同完成。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幼儿会出现“巨人症”,成年由于长骨生长停止,出现“肢端肥大症”。若分泌不足出现“侏儒症”。
甲状腺在人体出生后已形成,青春期发育最快,重量达20g 左右,生理功能达到最旺盛时期。女孩甲状腺的体积较男孩稍大,有可能出现甲状腺代偿性肥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主要功能为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对全身发育有广泛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盛,患者出现多食、基础代谢率增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产生易激动、失眠、烦躁、多语、心动过速、体重降低和突眼等症状。此为“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幼年会出现“呆小症”,成年则为“粘液性水肿”。后者皮肤变厚,有粘液样蛋白质积存于皮下组织,形成粘液样水肿。基础代谢率降低,性机能降低,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嗜睡。甲状腺激素的成分为三、四碘甲腺原氨酸,碘是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50~500 ug,1/3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以满足机体合成需要,这就是“地方性甲状腺水肿”俗称“大脖子病”。
肾上腺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除了对糖、蛋白质和脂肪有促进代谢作用之外,最主要的是它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的抵抗力,产生“应激反应”和“抗紧张”作用,多用于临床治疗,由于它可以使人体脂肪重新分布,因此病人会出现脸圆背阔的向心性发胖。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体内钠、钾代谢,保钠排钾,调节水的重吸收,影响泌尿功能。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为雄激素,其活性相当于睾酮的1/5,分泌量很少,所以它对男孩的作用经常被睾酮掩盖,但它对女孩阴、腋毛的生长,阴蒂、大小阴唇的发育及生长突增有很大影响,是影响女孩青春期发育的主要因素。
神经器官的生长
包括脑、脊髓和眼球等器官的生长是身体发育的领跑者。新生儿脑重约350~380g ,出生半年后达600g 左右,1岁时为950g 。此时,神经元数量和长度都在增加,进而向大脑皮层深入。在神经纤维增长的同时,神经干的髓鞘化也在迅速进行,6岁时大脑半球一切通路几乎都髓鞘化了。这样就能对刺激有准确的反应,这是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阶段。8岁时,脑的生长已基本完成,平均脑重为1321g ,21岁脑重为1382g ,成人平均脑重为1400g。在此过程中脑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进行着复杂的分化,脑的沟、回增多加深,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的结构功能在强烈发展,形成联想、概括、抽象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使大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初生儿小脑发育很差,3岁时,小脑与成人基本相同,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出生后一年,植物神经基本发育完成。
出生时,大脑兴奋性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的抑制技能开始发展,直到青春期,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才达到平衡。7岁之前,大脑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入学后,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逻辑思维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淋巴器官的生长
人体大部分器官在青春期都有突出的生长,只有淋巴组织和胸腺例外。在学龄期胸腺通常比成年大,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随体重的增加而比例逐渐下降,20岁后开始退化,45岁以后逐渐萎缩。
生殖型器官的生长
生殖器官在出生后10年的发育非常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
性发育是青春期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包括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症是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殖系统机能的生长发育和逐渐成熟,在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大量事实证明激素在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的性别差异中有极大的作用,早在胚胎期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就已形成,出生后2~3年成熟。在青春期前,这一系统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当青春期来临时,该系统的分泌活动活跃起来,我们将该系统称为性中枢,它与激素的关系可总结成:性中枢: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释放GnRH,它对腺垂体释放FSH和LH有促进作用,而这两种激素都可以刺激性腺释放性激素。同时,释放激素量的多少对腺垂体、下丘脑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不同时期,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不同,性中枢的活动也不同。在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和成熟的下丘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的影响,下丘脑对性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性中枢从抑制转入兴奋,各级活动依次加强,导致性腺的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成熟。
男女出生后即呈现的性别差异为第一性症,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受性腺内分泌——性激素的影响,机体出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显著特征为第二性症。
男性的第二性征:
①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喉头变长,声带变厚,音调低沉)
②长胡须;(上唇出现密实茸毛或胡须,随后扩展至上唇中部、下唇中部和下颌)
③阴毛、腋毛先后出现;(先笔直后卷曲,腋毛比阴毛晚一年)
女性的第二性征:
①声调变高;(声带增长变窄形成)
②乳房隆起;(青春期开始时,小而隆起的乳房组织产生一个明显的圆丘形隆起,随之乳晕和乳头继续增大,形成一个明显增大的圆形乳房)
③骨盆变宽,臀部变大;
④阴毛和腋毛先后出现;(先笔直后卷曲,腋毛比阴毛晚一年)
雌激素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也促进骨骺闭合。所以成年女性比成年男性矮。
雌激素促进皮下脂肪沉积,雄激素促进肌肉发育。由此构成男性健壮,女性丰腴的不同体形。
雄激素可使咽喉部扩大,声带增厚。因此男性有喉结,声音低沉。
雌激素可促使乳腺导管增生,并使乳头、乳晕着色,而孕激素可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性激素对不同部位的毛发有刺激和抑制作用。
雌激素刺激头发生长,抑制须髯和胸毛的生长。女性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对正常毛发生长起重要作用,如果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则会出现脱发现象。男性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控制须髯的生长,并有抑制额部特定部位的头发生长,而阴毛和腋毛的生长则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控制。太监由于缺乏雄激素而不会出现秃顶现象。
青春期发育时各种特征的出现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但出现的基本顺序大致相同。男孩睾丸最先发育,其次是阴茎的增大,身高生长突增,阴毛、腋毛依次出现,身高突增高峰后,肌力开始突增。首次遗精发生时,体格发育已趋于减慢,初期精液中主要为前列腺液,有活力的精子不多。女孩发育顺序为生长突增,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最后发生月经初潮(表2-1,图3-8、9、10)。
年 龄(岁)
子宫发育,骨盆开始变宽,臀部开始变圆。皮脂腺分泌增多。
乳头、乳房开始发育,阴毛出现
睾丸开始增大
阴道粘膜出现变化,乳头、乳晕突出,内外生殖器变大
喉结开始增大,前列腺开始活动。
乳头色素沉着,乳房显著增大
阴毛出现,睾丸、阴茎增大
月经初潮,腋毛生长
声音变粗,乳部发涨
月经渐变为排卵的、规律的周期,有明显的骨盆变化。
阴囊色素增强。腋毛生长,开始长胡须,睾丸增长完成,出现遗精
脸上长痤疮,骨骺闭合,停止生长。
脸上长痤疮,面部和身体长毛
骨骺闭合,停止生长。儿童穿高跟鞋影响发育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儿童穿高跟鞋影响发育
儿童穿高跟鞋影响发育
成&小公主&,也会给孩子穿上一双美美的高跟公主鞋。这些鞋子虽然不似成人高跟鞋有五六厘米甚至更高的跟,但也有很多鞋跟高达三四厘米。专家表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常穿这样的高跟鞋,可能导致扁平足、拇指外翻等脚部畸形,影响孩子的正常脚部发育。
医生&常穿儿童高跟鞋影响发育
近几年,未成年儿童穿着几厘米的高跟鞋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昆明的大街小巷经常能见到身穿吊带裙脚踩小高跟的小姑娘,有些女孩甚至年仅四五岁。这一现象也引起不少人的担忧,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常穿高跟鞋真的好吗?
&青少年骨骼、软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穿着高跟鞋并不好。&昆明市第一人民骨科主任段洪说,穿着高跟鞋站立和行走时,重量会集中在脚前掌的第1至第3跖骨处。同时,这些脚趾还会受到鞋尖的挤压,出现鸡眼。跖骨之间还会形成神经瘤,从而出现顽固而反复的疼痛症状。不仅如此,正在发育期的孩子长期穿着高跟鞋,还可能引致足部肌肉无力而形成扁平足;鞋尖的挤迫,形成或者加重拇外翻畸形,引来拇囊炎、锤状趾等一系列疾患。
此外,段洪表示,儿童的踝关节还处于发育中,肌力薄弱、关节不稳,很容易跌倒和崴脚。而此时如果还要穿高跟鞋行走,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和受力不均匀,比穿平底鞋更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穿着高跟鞋还会导致膝关节负荷压力明显增加,使退行性骨关节病提前发生。&穿高跟鞋身体必须前倾,这样增加了骨盆的压力。如果发育中的女孩经常穿高跟鞋,甚至可能出现骨盆发育畸形,影响今后的生育。&
&对没有明显足、踝畸形的青少年,应该于全身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完全成熟后再穿高跟鞋,即18岁以后。&段洪主任表示,即使是成年人,每天穿高跟鞋的时间也以不超过4&5个小时为宜,且最好选择5厘米以下的鞋跟。
店&3岁小孩就有高跟鞋穿
在淘宝网上,卖儿童高跟鞋的店铺不少,输入&儿童高跟鞋&这一关键词,就找到了相关店铺640家。在一些网店的销售记录上,部分款式的女童高跟鞋已经卖了近千双,店主甚至还用&爆款&、&镇店之宝&之类的词语来描述鞋子的受欢迎程度。
在昆明金江路一家童装店,橱窗里有十多个款式的女童鞋都带有跟,其中最高的跟约有3厘米。
螺蛳湾的童鞋批发市场,儿童高跟鞋更是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在适合三四岁孩子穿的26&30码的儿童高跟鞋里,大多数鞋跟在1.5厘米&2.5厘米之间,也有适合3岁儿童穿的3厘米高跟鞋。
而码数稍大点的高跟童鞋鞋跟更多在2.5厘米&3.5厘米之间,也有鞋跟高达4厘米的童鞋。
螺蛳湾一家鞋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很多小姑娘看到这些高跟鞋都会哭着吵着要买,比较受小女孩的青睐,部分家长也喜欢给孩子穿高跟鞋。&有一次一个妈妈要给她只有两岁多的女儿买小高跟穿,但孩子太小了,店里没有合适的。&老板娘说,一般带跟的鞋子只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穿,太小的厂家也不会生产。
虽然有些顾客是冲着儿童高跟鞋来的,但不少店家也表示,很多家长在购买时还是有所顾虑,不会给孩子买高跟鞋,&店里最好卖的还是平底的运动鞋&。
妈妈们&大多表示&有顾虑&
在记者随机调查的50户有18岁以下女童的家庭里,27位父母表示不会给小孩穿高跟鞋,占到调查总数的54%,其原因大多是担心影响儿童发育、怕孩子摔跤等;有18位父母表示可以考虑或偶尔会买给女儿高跟鞋穿,占总数36%;另有5位父母则认为穿高跟鞋对小孩脚部没有影响,孩子喜欢,穿着也漂亮,会给女儿买高跟鞋,占了调查总数的10%。
而对于孩子本人的调查中,表示喜欢高跟鞋,想要拥有或者已经拥有高跟鞋的小女孩有30名,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0%。另有40%的女孩会因为学校不允许、个人不喜欢或害怕被同学取笑等原因从不考虑穿高跟鞋。
杜女士有个5岁多的女儿,&她总是吵着要高跟鞋,说同学都在穿&。杜女士说,自己并不想给孩子穿高跟鞋,怕影响女儿的身体发育,&还是应该成年以后再穿吧&。
螺蛳湾一家童鞋店的店主张女士说,自己店里就有儿童穿的高跟鞋卖,但自己7岁的女儿却从来不穿。&她们学校不允许穿高跟鞋,同学里也就没有人穿,她说如果自己穿了会被同学取笑。&张女士说,如果孩子愿意穿高跟鞋,自己并不会阻碍,还一再保证这类高跟鞋&很稳,不会摔跤&。
如何为孩子选择一双舒适的童鞋
一、&鞋子要合脚,不能太紧。太紧的鞋子会影响儿童脚部肌肉和韧带的发育,脚趾受挤压,还容易发生畸形。应选择所有的脚趾能够非常方便地伸得进鞋子里,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的鞋子。当然,过于宽大的鞋子会影响正常行走,而且会妨碍孩子走路的正确姿势,选鞋还是应以合脚为宜。此外,由于儿童双足长得快,鞋子一旦不合脚就要换掉,生长速度较快的孩子最好2到3个月换一双鞋。
二、&鞋底材质要软,不能太硬。对于童鞋的材质选择必须是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太硬的鞋子容易磨破脚,或让骨头出现顽固而反复的疼痛症状,且容易引起平足症。最好选择防滑性能优良,底面较软的鞋底,同时也应适当考虑鞋底的结实耐磨性。
三、鞋子要透气,防止因为脚汗而变得潮湿不堪。童鞋的材质以布质为佳,比较活泼的孩子可以选择透气、材质柔软的运动鞋。最好不要选择皮鞋。因为脚部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皮鞋较硬,会压迫局部神经血管,影响脚趾、脚掌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会造成脚部畸形。而且皮鞋透气性差,易引起脚气。轻便、舒适、透气好的布鞋更有利于儿童活动和脚部发育。
如果您有与“儿童鞋儿童鞋安全儿童鞋子童鞋孩子穿鞋”的相关问题,请向提问
看了儿童穿高跟鞋影响发育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