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上京东购买商品的步骤,对辨定银行卡支付是否安全

拼多多产品分析报告
拼多多是最近崛起势头最为猛烈的电商类别产品。由七麦数据可知,目前拼多多在中国App Store应用总榜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抖音。在安卓的各大榜单中也都有拼多多的身影,与此同时,网络上对于拼多多的负面评价也很多,本文将对这款集人气与批评于一身的产品进行分析。
一、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体验版本:4.4.0
体验设备:荣耀V9(128G版)
安卓版本:8.0.0
体验时间:2018.5
2. 产品概括
拼多多为一款电商类的软件,主要功能为商品的购买。其图标同京东以及天猫一样选择以激情的红色为主色调,整体图案为一个由各种商品icon拼接起来的心。
打开后的首页一级入口有五个,和天猫以及京东相同,但是营销策略却与以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同于天猫以及京东的质,拼多多则是主打低价为主,目标人群也多以低消费水平的人群为主。
3. 产品定位
拼多多推出的购物模式为社交+电商,旨在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实惠。从其名称就不难看出,拼多多重在“拼”团以及实惠“多多”。
拼多多首页的功能中有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天天领现金、砍价以及免费团等功能。而这些功能无不是让用户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以及让用户联合起来去“拼”低价。
这一点和京东的差异很大,京东的理念是秉承客户为先,并且保证京东所售商品为正品行货、全国联保、机打发票。京东更多的是在意商品的质,而拼多多则是比较关注商品的价格。
由以上定位分析不难看出:拼多多和天猫以及京东的用户也许重叠度不是很高,但是和淘宝的用户重叠度确是很高的,毕竟在拼多多出现之前,低价格、优惠的购物平台就是淘宝。而以正品以及质量保证为主的天猫以及京东则有不同的用户群体。
4. 用户需求分析
(1)用户画像
上图为百度搜索指数
从中不难发现:拼多多的搜索指数有很强的周期性质,每一个高峰区域都是在周六和周末。
从中可以看出:拼多多的用户以上班族为主,且一般周末并不会进行加班。这一点和拼多多用户相对消费水平比较低的特性是相符合的。
上图数据分别来自于移动观象台以及百度指数
从中可以发现:拼多多的用户以女性用户为主,且年龄都相对比较大,以30-50岁之间的用户为主。
不难想象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用户对于低价格的商品是最为敏感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价格比较低的商品,时间对于她们的价值并不是很高,她们有条件也有精力来通过时间换取低价格。
以上数据来自于百度指数
从数据可以发现:拼多多的用户相对还是比较分散的,虽然用户依旧以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发达城市为主,但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也有不小的贡献。相比较于京东等购物平台而言,拼多多在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比重要大一些。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估计拼多多的用户大约有以下一些人群:
家庭主妇:她们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七大姑八大姨,价格对于她们而言是选择商品最重要的因素,她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关注商品的质量。
此外她们的空闲时间相对比较多,且群体亲密度高,一个产品如果能够获得她们之中一个人的青睐,那么这个产品在短时间内就会在她们之中疯狂传播,她们的消费产品多以低端的产品为主。
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往往还没有什么积蓄,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能力比较低,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却比较多。年轻的身体让他们对于健康等问题暂时还不是十分重视,价格对于他们而言虽然不是唯一但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他们不会以拼多多作为主要的购物平台,但是也不介意在看到低价的物品时进行购买。
退休的老人:他们对于电商购物的了解是有限的,也难以分辨商品的质量等,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在拼多多上花费很多时间而能够少花一点点钱也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本来也没有很多的事情要干,拼多多不仅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还让他们有事情可做自然得到他们的青睐。
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处于一生之中消费欲望最强但是又最一无所有的年纪,对于他们而言,低价的诱惑力也是很强的,且学生的群体性很强,联合拼单等行为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此他们也在拼多多的用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习惯性砍价群体:砍价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了,很多用户都有这种习惯,但是自从电商以及超市成为购物的主要方式以来,想要砍价可以说是比较困难,大多数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的。
而拼多多则给予了这些用户一展拳脚的机会,他们不一定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砍价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所以他们很容意就沉迷于拼多多的各种优惠之中,即使花费的时间代价已经超过了砍价所得也依然乐此不疲。
被拉进去的用户:他们也许本身永远也不会用到拼多多这款软件,因为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但是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交际网。
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是直接被自己的亲友甚至是父母给拉进来的,他们使用该软件的唯一目的也许就是当别人发送过来连接的时候帮忙砍价,仅此而已。
(2)用户需求
根据需求层次的深浅,将用户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词,依次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以及兴奋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可以找到用户所需要的商品并有良好的支付渠道完成支付购买任务;
期望型需求:拥有良好的物流以及售后服务,让用户可以买的放心,买的安心;
兴奋型需求:软件有大量的优惠能够让用户受益,此外能够如拼多多宗旨中提到的那样——让该软件能够成为一款拥有社交能力的新型电商软件,从而满足用户之间实惠分享以及社交化购物的需求。
5. 市场现状和分析
(1)行业分析
以上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从中不难发现:网络零售以及移动购物市场的规模正在逐年增加,且移动购物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
而想到移动就不能不提到微信,作为手机必备软件之一的微信,不仅拥有良好的社交体验还有优秀的支付功能,而拼多多能够通过微信进行分享,无疑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渠道优势。
以上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可以发现:现在的移动电商用户对于促销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用户最希望得到的优惠方式为店铺红包以及签到领现金和限时抢购这三者。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三者几乎是没有任何门槛的,用户可以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这些优惠。而满减需要购买一定的数额才能够享受,好友帮忙砍价则是需要用户花费比较大的精力才能够实现。至于会员,则需要用户在获得优惠之前先自己花钱,自然最不受用户的欢迎。
上图数据来源为艾媒咨询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农村网民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且数量已经达到了2.09亿人,虽然数量依然少于城镇网民的数量,但是农村作为一个各大电商巨头侵入还不是很充分的领域,依然有着不小的潜力。
(2)市场数据
以上数据来源为易观千帆以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中不难看出: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增速是极为可怕的,在一年的时间里,月活跃用户的增加竟然达到了十倍之多,且于2018年月活跃用户直接突破了一亿大关。拼多多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小产品迅速成长为巨头级别的产品。
以上图片数据来源为易观千帆以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中可以发现拼多多的月活跃人数,已经和京东比较接近,并超越了唯品会以及天猫位于第三位。而且环比增速更是高达13.85%,远远高于其它的电商类产品。
不难想象:拼多多现在已经是一个难以被忽略的电商产品了,且如果能够以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很快便会追平京东。
二、产品分析 1. 产品结构图
拼多多的主要功能区分为五个区域,即首页、搜索、推荐、聊天、个人中心这五个区域。
产品结构图如下所示:
从以上结构图不难看出:拼多多的结构设计和大多数电商产品相同,打开后均有5个一级入口。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首页中热门栏目里有很多优惠的购买方式,这与拼多多的产品定位是一致的。
此外精选推荐出现在多个页面之中,这样有很大的可能引起购物时间充裕的用户的兴趣,从而增加销售量。拼多多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分享功能,也是多次出现,这和它定位的社交属性很符合。
2. 用户使用流程图
拼多多的功能非常多,将所有的功能都体现出来很难做到,所以以下流程图仅仅为拼多多众多功能的一小部分。
拼多多的特色功能之一就是拼单功能,在选择好产品之后除了可以单独购买之外还可以发起拼单。发起拼单的价格要比单独购买便宜不少,但是发起拼单需要等到有足够的人购买才能够发货,这种模式可以激励用户邀请其他的人一起购买,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
3. 功能体验分析
(1)多种多样的优惠活动
大多数电商类产品都有优惠活动,而拼多多则是将优惠做到了极致。首页中的优惠栏目有很多,比如: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等。
此外天天领红包以及现金签到,也是对用户很有价值的优惠行为。
以上各种优惠活动按照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直接打折型:这种模式有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9块9特卖。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就是——用户无需付出其它代价就可以享受折扣;
助力打折型:这种模式有砍价免费拿、助力享免费、帮帮免费团。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是——虽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但是用户必须邀请其他的用户来一起完成,自己独立不能够完成任务;
现金领取型:这种模式有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以及转盘领现金。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是——现金领取和购物是分开的,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领取现金而不一定要同时进行购物;
抽奖型:这种模式下能否获得商品全靠运气,有一定的彩票性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拼多多的优惠模式多种多样,作为一款主打低价格的电商软件确实有足够的实惠。其助力打折型的优惠在带给用户优惠的同时也让用户将新的用户带入拼多多,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做法。
而抽奖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商品的销量,用户抽奖的金额不多,因此很多用户愿意进行尝试,虽然每个人的金额很小,但是当用户数量很多的时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抽奖也有可能让那些没有明确购买目的的用户进行尝试。
(2)拼单式的购买
除了电商常见单独购买之外,拼多多的特色之一就是增加了发起拼单的功能。从上面的截图可以发现:发起拼单之后商品的价格都有一定的下降。而幅度则是不一定的,有些商品的下降幅度比较大而有些商品和原件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发起拼单功能是促进销量以及增加新用户的重要方式之一,用户想要尽早的得到自己购买的东西,就会邀请自己认识的人一同进行购买,甚至一个单位的人一起进行购买。
这种购买模式对于用户和商家来讲都是有益的,对于用户价格有所下降,而对于商家则是获得了销售量的提升。
用户除了有明确目的时打开软件之外,有时候也会打开软件仅仅浏览一下。这种行为有点类似于逛街,没有明确的目的。
但是就是想要来看一看,如果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很有可能会进行购买。考虑到拼多多女性用户比较多的特点,将软件打造的比较适合逛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拼多多增加了无处不在的推荐页面,不管用户在查询什么界面,当拉倒底部的时候都有可能是商品的推荐。这样,用户有空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进行查阅看看有哪些东西,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用户购买商品的可能性。
(4)独特的待分享区域
常见的电商类别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些通用的订单功能,例如:待付款、待收货、待评价等。然而拼多多则很特别的多出来一个待分享的功能。
这个功能在电商产品之中是不太常见的,可以看出拼多多在产品中处处透露着自己社交+电商的理念,不论是此处还是购买中的拼单选项,都是希望用户能够和朋友等一起进行购买。
(5)砍价免费拿
该功能是拼多多的特色功能之一,很多文章也都对这个功能进行了评价。这个功能中,只要用户能够让足够多的人帮助自己砍价就能够有机会免费获得商品,然而需要多少用户参与砍价是未知的。
这种模式可以激励用户进行分享,且一旦有一定的用户参与砍价之后,在沉没成本的原理下用户也会坚持将这个活动进行完。
在现在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模式确实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用户,这对于平台而言是一种不错的推广方式。
然而网上很多地方都已经提到, 针对这种模式,很多人已经开始售卖相应的服务,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砍价然后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种做法无疑让这种模式失去了初衷。对于用户而言,还是付费了;对于商家而言,并没有通过这些产品真正的获得用户。而其中真正得益的则是那些砍价的人,他们或通过技术手段,或通过很多账号来帮助用户完成砍价的过程以赚取收益。
三、用户意见 1. 总体来讲,深得用户的喜爱
以上数据来自ASO114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拼多多的好评是远远多于差评的,说明不少的用户在拼多多上既得到了实惠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商品。
此外,从拼多多的用户数量以及规模增长速度上也可以发现其深得用户的喜爱。大多数好评用户都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明显比其它的平台更加便宜且质量也是不错的。
2. 不少用户不满拼多多的分享机制
分享机制的目的是为应用获取足够多的用户,而分享的过程对于用户是很不容易的。试想一个人正在工作,结果收到了一条微信,然后微信的内容是帮我来砍价。用户想着要不就帮忙砍一下吧,结果点开之后不但要下载软件,还要进行注册,用户在忙了很久之后终于帮忙砍了一刀。
这个过程不得不说是伤感情的,如果帮砍的人是比较悠闲的人还好,要是帮砍的人本身是比较忙的,然后发现某个微信好友竟然为了几毛几块钱来麻烦自己,估计帮砍之后也就拉黑了,甚至直接拉黑。
因此如果用户在分享中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好处,自然就会对软件有很强的怨念,因为软件让自己占便宜没有占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微信好友。
这也是拼多多能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很多用户的原因,这种并不经济的拿时间换钱模式,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可以行的通的。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数人是不会有那个耐心为了那点钱付出那么多的工作。
3. 购物体验并不好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拼多多的价格是比较便宜的,但是很多时候商家为了能够将价格压下来,就会选择降低商品的质量。比如:上面的几则评论都是对拼多多的购物体验不满,包括质量问题以及售后问题。
这种问题其实长久存在,很多价格很低的商品都存在有质量问题,因此很多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官方的购买渠道而不会去贪小便宜。
拼多多的特点是让用户得到实惠,但是如果用户低价买到的东西直接不能使用且投诉无门,那么则失去了拼多多的初衷,希望平台能够加强监管,让商家都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4. 用户获得优惠的代价太大
分享模式除了有可能伤害感情之外也浪费用户的时间。以上的评论则是关于时间浪费的,可以发现拼多多的不少功能都需要花费时间,比如:分享或者拼单。用户需要努力的在朋友中拉人和自己一起购买才能够得到实惠。
然而其实正常情况下,朋友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很烦的。以作者为例:如果朋友圈里有一个人隔三差五就让帮忙砍价或者一起买东西,那么作者一定会将他拉黑。
而对于用户而言,要想获得优惠不仅仅面临被拉黑的风险,还要不断的找朋友帮忙,如果运气很差的情况下,有可能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人数没有凑够倒是被拉黑了十几次,自然就会很愤怒。
因此希望拼多多能够比较合理的平衡用户收益和付出之间的关系,不要让用户产生不满的情绪。
5. 砍价免费拿让用户不满
砍价免费拿的特点是:用户的第一刀砍价幅度是很大的,然而到后期的时候砍价幅度很小,且软件并不会告诉用户这个商品究竟多少刀可以免费拿到。
这种模式其实对于用户是很不利的,第一刀的幅度让用户有可能误以为所有的砍价幅度都是这么大,然后任务只需要十个人左右就可以免费拿到这个商品,于是用户开心的进行了砍价的旅程。
但是经过了几十刀之后才发现,后来砍价的幅度很低,几乎一直难以拿到商品。如果这个时候放弃的话,前面的努力又会付诸东流,让用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个时候用户就很容易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事实上既然产品没有说需要砍多少刀可以拿到,自然是没有欺骗的,但是却存在一定的诱导行为,让用户误以为砍价的难度很低。
结果最终也没有完成砍价,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免费为软件宣传了不少。这种情况下对于应用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就很容易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四、如果我是PM 1. 加强对商家的监管
对于任何一款电商类别的软件而言,商家的诚信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频频出现商家欺骗消费者后,消费者投诉无门的情况,产品的用户必然会大量流失。且如果商誉一旦受损,以后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再次让用户回到这个平台了。
此外对于商家而言也需要平台加紧监管,因为如果平台的监管不到位,那么一些诚信经营的商家反而难以生存下去,他们会被一些欺骗顾客的商家所驱逐。
因为用户首次购买的时候,很难知道商家的信誉,而欺骗顾客的产品成本更低,如果不进行处罚,那些商家反而会发展的更加好。
平台监管可以从加强资格审查以及增加处罚力度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商家的入驻难度,让他们必须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且提供一定的材料证明。这样在源头就可以驱逐一些商家,而加大处罚力度则是让商家不要试图抱着侥幸心理来欺骗消费者。
2. 适当降低分享的难度以及用户分享收益
用户分享过程是对平台的重要宣传并会因此获得一定的收益,然而过于难以完成的任务会让用户不满,因此可以考虑同时降低用户收益以及任务难度,让用户分享较少的数量就能够获得成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可能获得更加优质的用户来源,因为如果一个任务需要用户分享数十人,那么用户有可能就会采取技术手段或者找很多根本不会使用产品的人进行分享,这样平台其实得到了一大堆没有价值的账号。
而如果分享数量少,用户就会真心去分享给那些有可能会用这个软件的人,分享的过程也是真正的分享而不是完任务。
同时用户完成任务的收益被降低了,因此平台也没有损失。
3. 适当进行功能整合
拼多多首页热门栏目的功能有点多,一共有16个功能,这样看起来很乱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可以考虑将功能类似的活动合并。比如: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都是折扣,可以合而为一。
砍价免费拿、帮帮免费团、助力享免单都是需要分享之后才能够享受优惠的,也可以考虑合并。而海淘,食品超市以及手机充值并不是优惠功能,可以考虑放在其它地方。
整体来讲,拼多多确实让用户得到了实惠,其推广模式也是成功的,这一点从它的发展速度就能够看出来。
但是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低价的情况下,让很多商品的质量都没有保障。此外,很多用户也根据砍价的规则来谋取私利,利用技术手段来欺骗平台。
希望拼多多在迅速发展之后在质这个方面也能够取得进展,不要成为一个虽然便宜但是商品质量也不好的平台。
本文由 @马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拼多多:阿里电商的心腹大患!
作者:朱思码记
摘要:拼多多已经被官方明文标注为淘宝网在2018年中将重点关注的竞品平台。
2015年9月,移动电商平台拼好货与拼多多宣布合并,后续其A轮投资者名单包括前淘宝网CEO“财神”孙彤宇,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卫、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
2016年9月,拼多多完成由高榕资本,IDG,腾讯投资等领投B轮1.1亿美元投资,拼多多用户总量突破1亿人。
2017年6月,易观发布的电商APP排名中拼多多名列第五,连下卷皮、蘑菇街、百度糯米、折800、楚楚街在内的五大竞争对手,拼多多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日,根据猎豹发布的最新电商APP数据显示拼多多再克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四家,周活跃渗透率仅次于手机淘宝,名列所有电商APP的第二位。
日,在腾讯主导下,京东集团与唯品会达成三方协议,“唯京联盟”在朱思码记抢先曝光到辟谣的5个月后正式做实。17天后,京东再次宣布与美丽联合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所谓“反阿里联盟“在坊间被炮制而出。
日,淘宝、天猫相继换帅,蒋凡和靖捷接棒。
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旗下平台《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当中点名淘宝网制售假货商家向微信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转移。
在短短27个月之前,“拼多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商平台还只是中国电商行业的沧海一粟,而今天这个仅仅B轮的创业公司却因为其闪电般的行业增速而被业界高度重视,甚至在2018年开年的第一周被阿里巴巴首次用“打假的名义”和微信并列一起被点了名。尽管事后双方都未对此事作任何回应,但“兵马未动,公关先行”的惯用战术,使得一颗不起眼的脏弹却意外的将淘宝网与拼多多之间“存在争议”的竞争关系彻底公开化了。
颇有意思的是,1985年出生的新任淘宝网“少帅”蒋凡,与1980年出生的拼多多CEO黄峥曾于谷歌中国时期共事过,而在即将于今年3-4月出炉的2018年淘宝网行业运营重点中,据朱思码记独家获悉到淘宝网内部目前正在组建精锐团队参与其“三位一体”的项目组,着重于场景与商家货品梯队的搭建进而打响所谓“六大战役”,拼多多已经被官方明文标注为淘宝网在2018年中将重点关注的竞品平台。
特卖模式,曾被视为电商生态圈一种极为常见的提升基础性销量的工具且存在了十余年。阿里聚划算、唯品会、京东闪购都是毫无争议的行业祖师爷,然而就在猫狗大战为了“二选一“而打的头破血流时,拼多多却曲线救国借助三四五线地区的增量市场且在不触及两大巨头利益的情况下突然杀出了一条血路,仿佛一夜间成了中国电商行业的第三极。此时此刻,社交电商刺刀已经直抵天猫乃至阿里巴巴的流量根基——淘宝网。
上-淘宝网总裁蒋凡| 下-拼多多CEO黄峥
或许世界上唯有两条杠杆驱动人们采取行动:利益或是恐惧。但想要利用恐惧使自己变得坚强,唯有对自己或对手更为残忍。
淘宝网,是公牛还是奶牛?
显然,过去的2017年对于天猫商城而言是大获全胜的一年。
朱思码记从天猫商城相关小二处独家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天猫商城总体GMV增长率保持在40~50%的区间范围,这显然创造了自2013年上市前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而就2016年Q4季度财报显示天猫增长率仅为34%。无论是外界揣测的二选一政策所发挥作用也好,还是与京东商城强力竞争的客观因素推动也罢,天猫今年业绩的给力表现着实还是给众多商家吃了定心丸,其B端客户的品牌满意度达到了历史新高。于是在2017年双11后,天猫商城挟大胜之势在各类目安插了专门针对商家货品小二,并希望通过深入到商家供应链末端来加强对天猫商家的掌控力度。
但在另一方面,天猫流量的增长率却并没有在今年像GMV那样全面爆发。言下之意——伴随着日聚划算事业部整体并入天猫,2017年8月天猫超市的相关组织架构调整,甚至将本属于B2B事业部的零售通小店冠名天猫小店等一系列的动作均围绕阿里巴巴集团当前将天猫视为大盘的政策,而“流量分配服从大盘“是其政策的核心,换句话说:淘宝流量进一步的转移显然对天猫GMV高增速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支持,但这个转移的速度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淘宝网,亚太地区最大的C2C网络交易平台,由于其平台商家所售货品的深度广度空前巨大,被称为万能的淘宝。在过去14年时间里,淘宝网几乎孵化出了所有阿里巴巴零售电商产品的原型,甚至包括今天的天猫在当年也是挂着“淘宝商城“的名号从淘宝网头部C店卖家中选取其种子商家邀请入驻的,可以说淘宝网是阿里巴巴生态圈的根基与命脉,是绝对不能触及的核心利益。因此在打垮ebay之后的十余年里,淘宝网始终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
那么现在淘宝网情况如何?
据淘宝网相关工作人员透露,2017年年中以来淘宝网内部对商家的管控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松动,而这种松动并不存在所谓商家离开淘宝而寻求新的外部平台——即早年所谓“出淘“的情况,而是基于淘宝网商家自身长期依赖淘宝体系,却因为阿里执行”服从大盘“政策导致淘宝网对C店客户的支持力度下降,也包括推行各种新规政策,进而使得商家表现出焦虑与恐惧。毕竟淘宝网仍然以大服饰行业为主,即使个别类目商家外流也不会影响整体大盘的态势,但2017年双11前的广州沙河,中山,株洲等地的商家上访事件则是管控松动的一个警告性的征兆.
「我们淘宝的运营实际分为两个部分:手淘+淘宝网行业运营,而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手机淘宝的流量体制正处于崩溃边缘,因为天猫商家与平台对流量的需求必然是无止境的,换言之商家的业绩增长和我们本身对自己业绩增长的需求是呈正比的,同时天猫商家间的竞争,和我们与京东以及其他平台的竞争也都是绑定的关系,这存在一个囚徒悖论:敌进我进,敌不进我也绝不可能退」
在未来伴随二选一政策的逐步加深,天猫通过补流量进而提升商家业绩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政策的弊端或许还将持续发酵,而这么做的最终结果或许将彻底把当年冲垮巨头ebay打天下的“公牛“变成了天猫欲求不满的流量奶牛,被”逐步边缘化“的淘宝网或将在可见的未来甚至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商家不满——历史上爆发商家与阿里巴巴之间冲突的导火索无一不是来自于对流量分配政策与官方费用、规则的不满,而这些事件的主角均为淘宝网商家。
另外,彼时一家独大的状况眼下已经不复存在,王朝末年的揭竿而起只能助攻了对手和自立为王的诸侯们,而历史上统一六国的暴秦仅二世便亡了。
今时今日为什么淘宝网会被边缘化?
阿里巴巴旗下零售平台内部将用户分为3个梯队,4成来自于淘宝网上追逐高性价比且背叛成本低于10元的用户,3成为重度依赖网购的用户,2成为潮流先锋用户。而今天更改slogan后的天猫商城显然是在针对后者两大梯队约5成的非价格敏感型客户而极力打造消费升级下的中高端零售平台,进而缓解近年来京东商城越发强烈的竞争压力,但从平台属性看淘宝网并不属于“高品质“或“消费升级”范畴。
淘宝网“永久奉行“自打ebay以来免费开店,不扣点的政策,使得在营收方面只能依靠阿里妈妈的推广费用等形式来获得,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通车、钻展等传统CPC,CPM的收益正在不断下降并被淘宝客这类的CPS所取代,因此今天淘宝网能为阿里巴巴整体带来的实际收益恐怕不尽人意。
在公关方面,淘宝在竞争对手和业界关于炒信、假货、产品质量等问题方面饱受攻击,身为上市公司必然不能继续坚持“有损于企业形象“的淘宝网,因此在2014年工商总局事件后,天猫商城逐步代替淘宝网成为了阿里巴巴新的推广形象,淘宝网似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云提倡“永远客户第一“的精神驱动下,天猫商城的品牌方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客户”。无论是二选一政策还是年复一年的双11狂欢节都离不开这些客户的支持,为此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其实也无可厚非。然而在过去阿里一家独大时纵然可以采取权衡中小卖家和头部品牌方之间近乎每3年一个轮回的流量倾斜政策,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愈发激烈,阿里在移动时代整体新增流量已经无法满足商家需求时,不得不舍弃一部分人的利益来保证大盘的稳定,这显然是“最好的坏主意”。
伴随着所谓反阿里联盟的建立,京东联合唯品会、美丽联合集团,甚至网易考拉和严选,乃至小米生态链这样的组合将在未来对天猫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因此服从大盘政策的后果必然是拖累了淘宝网这个流量母池,采用近乎压榨式的流量援助对于淘宝网这个原本鸟语花香的生态系统结果必然会变成“只留一颗参天大树但周边寸草不生”。
那么“少帅“蒋凡接下来要面对哪些难题?
赤手空拳。在丢失倚天剑聚划算后,淘宝成了赤手空拳的巨人,在社交电商流量高度中心化的今天,手机淘宝当前急缺能够快速在移动端快速聚拢特定人群的频道或产品,曾经的小而美们早已刻在了店铺关闭的墓志铭上,而网红店的逐渐衰落也预示着淘宝需要一个全新概念进而重整旗鼓,聚拢人心。
男性顾客。淘宝网、天猫的天然人群属性更适应女性消费者,而京东商城近几年的发力除了纵向打击阿里在3c,大家电,食品,生鲜,图书,箱包,日化等10几个类目外,更致命的是来自对男性消费者的争夺。因此在未来淘宝网继续领跑女装服饰美妆为首的消费群体基础上,对男性顾客的夺取与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流量争夺。尽管没有微信流量,但淘宝网的流量母池供给仍然很大,但在服从大盘政策短期不变的情况,阿里妈妈方面只能通过战略合作,全资收购等形式,对过去长期依赖阿里流量体系的导购网站,淘客站点,特卖平台,甚至媒体客户予以扶持,进而带动更多全淘宝母池的流量。朱思码记预判2018年阿里妈妈方面对于这类平台将产生多宗投资案,以缓解“极缺”流量的燃眉之急。
不过无论如何,淘宝网养育天猫和其他阿里产品的“流量奶牛”角色仍然不会改变,且将长期存在下去。
「不过我们这个“流量奶牛”假设还必须是淘宝网继续处于无敌的状态,否则早晚就被人宰了吃肉了」一位当年经历过C转B的天猫商家这样评价道。
闪电侠,拼多多
2017年末的一场乌镇饭局被媒体搞出了一个“反阿里联盟”的大新闻,而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PONY马化腾竟然在朋友圈回复的一句“物极必反”似乎暗示了这个说法确有其事。同时,又在不到1个月内饭局主人公:京东与唯品会、美丽联合集团相继结盟,此期间新闻内容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同期档正在上映的电影《正义联盟》,使得外界不断猜测谁会是这个“反阿里联盟”的下一位队员?
《正义联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 “技术宅”巴里艾伦因为一次意外而被闪电击中获得了“无视一切物理定律”并达到超越光速的跑动能力,成为了并肩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海王、钢骨在内的联盟成员。似乎拿两者一对比,同采用红色为主基调的特卖平台拼多多与闪电侠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闪电侠”拼多多是下一位反阿里联盟成员的逻辑似乎又因为其当前流量来源和投资者关系的缘故,在阿里打假拼多多的背景下又能说的通了。
「它短时间能够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外部CPS媒体群的构建和纯货品运营的思路」前聚划算小二认为,在运营层面上看拼多多几乎就是一个翻版2010年的聚划算。尽管出生于中国电商行业绝对的红海期,但黄峥又有意无意的踩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基础的流量红利,拼多多“被微信流量击中“却因祸得福的拥有了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些人甚至包括京东、唯品会这些未来潜在的队友们。
那么拼多多运用了哪些战术?
专注价格敏感型客户。面对饱受争议的9块9包邮,拼多多内部似乎并不以此为荣,但也并不以此为耻,理由非常简单:任何平台,甚至政府都没有资格要求用户消费升级或者降级,因为消费行为只属于用户的个人行为,这跟言论自由范畴一致。正如阿里对商家梯队划分的那样,拼多多为首的打击群主要集中于争夺40%以上的高价格敏感型客户,而从拼多多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的一些资料看,其消费人群并非清一色低端客户,但伴随着长期拼团量贩的消费习惯培养下,拼多多成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这种战术非常类似于十几年前淘宝网起家之时掘取中国网购人群种子用户时极力采取的低价策略,又和聚划算在开设品牌团之前的选品策略如出一辙。横向对比天猫从淘宝商城逐步走消费升级到今天成为全球品牌集散地差不多花了接近10年,用户也从买淘品牌,到国内外一二线品牌,再到现在海淘跨境电商......任何一个平台想一口气自低向高完成消费升级在逻辑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入驻品牌和它的平台都没有这个势能,除非只能是投资方倒逼——急着上市。
抢点增量市场。这一部分人群在目前又多数集中于三四五六线地区,属于阿里和京东刷了4年墙却受制于物流体系、PC端平台基因、下乡策略等因素而未能更进一步的真空地区,但被拼多多借助微信红包与支付的推广而成功拿下了这部分增量市场,甚至有淘宝客告诉朱思码记在一个北方五线的小县城里找一个玩微信的大妈都或许知道帮拼多多推广能够赚钱。事实上在2年前,拼多多也正是依靠部分商家在三四五线城市卖水果,农土特产而完成起势。
坚持纯货品运营的思路。在特卖电商运营领域,类目运营,品牌运营,货品运营是完全不同的三个颗粒度。
1、淘宝、天猫、京东领衔的综合性电商平台目前采用的是颗粒度最大的类目运营,因为考虑到这三大平台的SKU数量都非常庞大的特性,因此在运营细节上最平衡,但也最粗糙,因为类目的生命周期最长,因为几乎没有会死亡的类目。
2、唯品会近10年以来都延续了颗粒度相对较小的品牌运营的思路,这种思路好处在于能在巨头夹缝中打开一个缺口——譬如做特卖,同时伴随唯品会只卖正品,乃至288元包邮的政策下其整体平台势能足够强,另外品牌的生命周期远远高于一个单品,因此拥有品牌背书且基于天然高客单纬度的优势下唯品会坚持了这种模式,但缺陷在于唯品会受制于入驻品牌数量的有限和平台用户属性,使得其很难向全品类拓展。
3、拼多多采取了更为小颗粒度的货品运营思路,这种小颗粒度的运营体现在其遵循了选品高频、刚需、低价的三原则,和聚划算年的运营思路极为接近,同时小颗粒度的运营在抛弃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出货量往往极大,但缺陷是这个模式会把一个商家单品的生命周期根据销售量的暴涨而被强行缩短,但在平台商家数量急剧增大,选品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并不会成为其高速成长的障碍。
流量体系完全独立于阿里电商体系之外。拼多多之所以今天让淘宝网如此操心的关键在于拼多多也许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与阿里巴巴流量体系从历史上看都毫无交集,且占据国内电商第一梯队的特卖平台。在过往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相关平台,包括返利网、楚楚街、折800、米折、卷皮、蘑菇街均跟淘宝网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其形式可以是淘宝优惠券、可以是淘宝客,也可以是淘宝商家的站外特卖,因此这些平台对阿里实际不构成威胁,相反这些平台对阿里拥有一定的依存度,随着依存度的变高,阿里对于这一系平台的实际掌控度也就愈大。当双方爆发矛盾时,阿里妈妈可以迅速掌握主导权,完成一击必杀。而拼多多诞生于微信,完全没有web端的概念,种子客户大部分为没有经过PC端电商时代而是直接进入移动电商时代的增量市场,即使未来淘宝与拼多多发生正面交锋,阿里面对其源源不断的微信社交流量也毫无办法,反倒是微信可以像2017年7月那样通过重拳打击淘客的形式,进一步压缩阿里在微信上通过淘口令形式而进行流量转移的行为。与之相比,京东、唯品会同样作为web2.0电商时代的产物和天猫相比却缺乏一个类似手机淘宝和淘宝网这样的流量母池,尽管今天微信为两家提供了充沛的移动流量支持,甚至在微信上开了入口但仍然很难抗衡,同时两大阵营的用户又重合度极高,因此唯京方面的竞争压力也就更大。传统B2C商城无论自营还是POP或许并不适应社交电商基于用户分享传播,专注特定选品,强调流量高度中心化的玩法要求。
「起初我们2015年内部把拼多多和一元夺宝作为两个典型案例讨论,当时预判的是前者不过是特定品类的营销工具,后者是赌博性质的玩法,所以认为天花板其实很快就能看到,但确实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个工具的天花板真的可以做到百亿规模的高度」
前唯品会高管看来,拼多多与唯品会的路径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外界判断这种特卖模式不过只是一种电商平台使用的营销工具,而不会变成一种商业模式。但正如手机从一种傻大黑粗的通讯工具演化成了麦克卢汉当年预言的“人的延伸“,这种自裂变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当然其中必然也包括阿里巴巴。
「不过,拼多多的这种模式也不是无敌的存在,聚划算当年就同样遇到了这些问题,只是因为后来合并的结局有点出乎商家意外罢了」
那么拼多多的软肋会在哪里?
极高的廉政风险。聚划算早期采取了拼多多当前纯人工报名的方式,因此小二拥有了极高的权利,可以左右商家的选品策略,定价方针,备货量,甚至直接拍板是否能够报名成功等等方面,而绝对的权利势必导致绝对的腐败,廉政高发的风险后续又让聚划算采取了机器算法报名的模式,但机器算法很快又因为各种弊端而变成了后来人工+机器算法的模式。毕竟廉政问题在任何平台,任何人身上都会有存在的可能性,但如果能遵循“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价值观或许更为恰当。
平台信任风险。早在2011年派代网年会上,就当时现象级的聚划算展开了一个专题讨论会,其间不少商家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品牌60%~70%成交额来自于聚划算,而当时的大环境则是基于淘宝网早期店铺为了销售额和信用等级的快速提升而采取抄小路的方式达到个人目的。然而之所以要快速提升店铺信用的根源在于淘宝网在此时期的商家信任问题仍然被长期诟病,于是通过信用等级的好中差评这种原始的方式来方便客户辨别店铺信用程度,而今天早已不是当年信用缺失的年代,因此拼多多采取近乎没有店铺的概念来帮助商家解决了信任问题,降低了商家向上发展阻力的同时也为平台埋下了承担一切风险的责任——就如同淘宝网并不直接出售假冒劣质商品,但消费者会对淘宝商家的个人行为等同于阿里巴巴官方行为一样对待,那么既然淘宝“躺枪“卖假货多年,那么拼多多平台恐怕会比淘宝中枪次数更多,而且更严重。同时,平台为商家担保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对于处理商家备货量与平台根据流量预估销售量的问题上应该各外注意。
拼团模式的短板。拼团的好处在于能通过最简单的分享来聚集人群,然而特卖的玩法远不止拼团一种,砍价,拉人头返佣金,多级分销在形式方面都比拼团要来的更能吸引社交人群的传播与兴趣,而更为致命的是:拼团模式仅适用于特定类目且符合高频、低价、刚需三大原则的单品。我们举例与这几天刷爆朋友圈,和网易微课的师出同门的拼多多潜在竞争对手——特卖平台“大伙邦“,同样也是公众号起家,他们就并没有采取拼团的模式,而是用二级分销+用户等级梯队管理的形式完成拼多多所无法涉及的特定品类,甚至高客单价和更多元的产品。
我们举例某零售价100元的产品在拼多多平台销售,按照拼多多拼团的玩法,价格拼团成功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至少1人的基础上才能享受原价8.3折的优惠,大约83元;对比采用大伙邦模式的情况下,分享传播1位朋友的佣金比例为20%的20元,此阶段用户购买价格为80元,而二级传播朋友的朋友购买后用户收到的佣金为9%,价格为71元。而根据用户在平台的消费频率,传播情况,以及其他考核标准后,用户等级按照1-10级划分,这位客户如果等级为10级则在不传播分享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为69元,但其佣金仍然按原价20%进行计算——也就说这实际是一种“人人都做自己的淘宝客”但又不触犯国家相应规定的特卖玩法。更何况通过朋友圈为了拼团打折而去传播一条连衣裙显然很难拼团匹配的,但若采取佣金结算+差价返佣的模式则不存在纯需求为导向,而是用户会以结果为导向,如同这次网易微课的一夜爆发实际在于30%高佣金的作祟。
在处理商家和盈利问题的摇摆。尽管刚满2岁就杀入行业第一梯队,但拼多多今天还只是一家创业公司,如同当年淘宝网用免费开店打垮ebay的策略一样,奉行不扣点的拼多多让大量商家趋之若鹜,一路上击败了十几家竞争对手,但这把双刃剑也造成了类似“罚款盈利“的闹剧。显然这是平台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点而不得不采取的暂时性策略,如同在阿里妈妈尚未建立之时,仍然是依靠中供铁军们来养活淘宝网。拼多多跟淘宝有着非常接近的血缘关系,马云当年所面临要稳住商家与公司盈利的艰难决策恐怕也将是37岁的黄峥马上就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有一天商家闹事,围攻了拼多多上海总部的大楼,该怎么做?”
拼多多既非囊中物,亦非池中鱼,尽管有诸多缺陷,但作为抢占增量市场起家的后起之秀在未来想要从淘宝网抢占那高达40%的存量市场,除了补齐上述短板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品类拓展和品牌引入上保持现有的节奏,以防止重缴聚划算当年付出过的学费。
谁才是是阿里的心腹大患?
日,张小龙演讲的微信公开课PRO,火爆互联网圈。值得抓眼球的是最新数据表明微信支付的DAU维持在8~8.5亿的区间范围,而微信月活维持在9.8亿,即将迈入10亿大关。
如果微信生态圈上的“拼多多们”是阿里电商的敌人的话,那么微信支付便是支付宝的克星,因为从目前最新数据来看手淘的装机用户和支付宝的装机量是持平的,但目前就台面上的数字看,两者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而从支付的角度反过来看电商,装淘宝的人不可能不装支付宝,但有微信支付的人不一定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微信电商,这就如同马云最爱的那部《阿甘正传》里的台词说的那样:“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才2年时间就把刺刀抵在了淘宝的咽喉上,也许拼多多只是微信电商送出一道开胃小菜而已。
「在三四五线地区有这样一个现象,支付宝这种在我们看来进入门槛很低的东西,但到了没经过我们这代网购的人手里,就变成了非常麻烦东西且繁琐的支付工具」前唯品会高管指出在存量市场里,阿里和腾讯之间的对决其实很难分出真正的高下,但在增量市场的较量中,如果不谈删支付宝还是删微信这种“是不要媳妇,还是不要妈”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支付宝需要上传身份证的教育成本上,微信支付这种近乎傻瓜式的东西则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中国电商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余年,但在三四五六线地区的人口红利还是存在的,这也是唯品会当年依靠三四线地区和今天拼多多快速起飞的一个核心原因。
不过,从商家方面对于微信持续发力的看好却显得格外的谨慎。
「好像拼多多单坑产出那么高,说到底还是微信流量的红利期,如果哪天微信流量开始下滑,那么连锁反应就是拼多多的销量开始下降,这个道理如同还没完全远去的QQ时代那样」来自广州的一位天猫母婴TOP品牌方告诉朱思码记,所有的电商模式爆红其实都与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淘宝网流量的井喷期孵化了今天的天猫,而微信今天那么大流量做一个甚至几个天猫都不成问题,但再豪华的宴席也总会有吃完的那一天,只是目前来看这场乌镇饭局的影响还会持续很久。只是腾讯系方面还存在一个天然优势,即如果阿里巴巴没有淘宝,阿里生态系统的天猫,支付宝将因为无法独立生存而崩盘,但即使没有微信扶持下,唯品会,京东仍然还是两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社交电商的玩法其实也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年龄层不会太高,而微信人群大多数是主流消费人群,也是互联网主流人群,而一个平台的种子用户往往决定了这个平台的调性,如同拼多多的三四五线为种子用户,那基本决定了它今后也必须坚持走价格敏感型用户的生意」
那么未来谁才是阿里电商业务的心腹大患?
随着PC端到移动端的流量转移,使得中国未来的电商行业或将分为三大梯队,而阿里的电商业务所要面对的对手或许远不止京东商城这一个冲在最前面的矛头,而是存在类似三线作战的危险。
第一打击群:以网易考拉,严选以高消费人群为核心的网易系。其打击范围为淘宝网两成以上的潮流先锋,天猫国际和天猫商城的高端用户。网易考拉通过跨境自采的母婴行业切入了阿里最值钱的那一部分用户——女性妈妈们,然后通过奶粉,母婴用品,护肤品,服饰,鞋包一步步蚕食直至全品类扩张,而就天猫国际相关小二透露在过去对于网易考拉流量来源的监控过程中,意外的发现了用户在天猫国际与京东全球购、小红书的比价过程中,流量却最终汇聚于网易考拉。而就当前在跨境零售电商行业的最新排名情况看,网易考拉力压天猫国际把得跨境行业头筹,同时其高端客户与严选频道针对的中高端客户有着重合的目标人群。未来选择通过价格下探扩张至中端用户人群,除了网易系先天不足的流量来源尴尬外,其余只是时间问题。该打击群抢点最好,当前势头最强,威胁性最高。
第二打击群:京东商城,唯品会领衔的中端消费人群为核心的京东系。其打击范围为天猫商城,淘宝网3成以上的重度消费人群。由于天猫商城拥有女性客户的优势,而男性用户偏向京东商城,尽管此前唯品会已经联盟京东,但在可见的未来其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在这一层面双方的交火程度最为激烈,发生的二选一不过只是一个开始,更激烈的竞争还要看2018年。
第三打击群:拼多多,还有其他零碎的微信电商小程序或者还浮出水面的平台,其打击范围为淘宝网4成以上的价格敏感型客户。随着拼多多增量市场地位的巩固,冲入一二线存量市场恐怕已成进行时,而淘宝方面由于多年网购所带来的用户习惯难以改变,因而壁垒较高,如不发生重大规模的卖家迁移,淘宝防守有余。但未来存在最大的变数就是拼多多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点,同时淘宝能否通过恰当的手段控制与平息商家的不安情绪。
当然,这三大梯队最大的变数在于网易,毕竟在过去两轮的投资中腾讯公司和网易资本都在投资人名单中出现了。
朱思码记认为从双方实际需求层面来看,网易系与拼多多的结合或将爆发更为猛烈的势能,其原因有或3点:
网易长期缺流量的情况可以通过拼多多进一步消化而缓解,而网易电商近年来对GMV增长的饥渴度或许已经到了要通过资本运作消化掉拼多多的庞大流量的必要。
拼多多外部公关形象问题,是否能够通过与网易合并进而改善,甚至提升。
拼多多终有一天会提升平台客单价,完成漫长的消费升级过程,而网易自高向低的平台背书与入驻的高品质供应商所带来的势能无异于加速这个漫长的过程。
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第一次表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培养更多的京东并且让这些公司赚钱,显然这句话今天已经应验。从京东、唯品会、乃至今天的拼多多身上我们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阿里巴巴的影子,但剧情到了3年后,这些学有所成的“学生们”竟然都站到了对立面,且无一都是站到了传说中“整条命是小学生给的”那位牛人帐下。
听闻米兰桑德拉有一言: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能成就未来。但过不去的才是过去,未必来的也许就是未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商品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