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哪个国家发明的谁发明的

数学是谁发明的?_百度知道
数学是谁发明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古代史上数学成就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中国古代的数学是谁发明创造的呢?它的创始者究竟是谁呢?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这是人们自然而然要关心的一个问题. 然而,由于数学在中国古代产生的时间实在是太早了,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数和形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开始应用这些数学知识的萌芽,而我们现在又找不到确切的记载当时情况的文字材料,所以要探寻中国数学的源头和创始人,就只能到古代的一些历史传说中去寻找有关线索了. 一种传说认为中国数学的创始者是黄帝,最早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都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例如汉代的一本数学著作《数术记遗》中说,是黄帝发明了数的记法和用法.也有的书中说,最早的算数是黄帝时代一个叫“隶首”的人创作的.又相传黄帝的老师--“大挠”发明了“甲子”.所谓“甲子”,就是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配合起来以记年、记月、记日,其中包含了最早的组合数学的萌芽.这种干支记年的方法直到现在还在农历中使用.例如1998年为戊寅年,1999年为己卯年等等.   图1-1-111 古代的“矩” 又相传黄帝时有一个叫“锤”的人发明了“规矩”.“规”是画圆的工具,“矩”则是画方的工具.我们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时间. 另一种传说认为中国数学的创始者是伏羲.《汉书·律历志》上说:“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三国时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注》写的序言中,也把伏羲画八卦看作是古代数学的起源.伏羲又称包牺,也是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生活年代比黄帝还要略早一些.所谓“八卦”,就是用阳卜“-”和阴卜“--”这两种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八种卦象.据近代有人考证,这阳卜“-”和阴卜“--”正代表了最早的“一”和“二”这两个数字,同时也代表了所有的奇数和偶数.至于八卦中所蕴含的排列组合数学思想,现在已经被国内外数学史界所公认了. 除了以上两种传说之外,还有一种传说与大禹治水有关.大禹也是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领袖,据说他为了治理洪水,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三过家门也不进去.他右手拿着规矩,左手拿着准绳,发明勾股定理来测量水流河床的深浅和宽狭.据说他还派了一个叫“竖亥”的人,步行从东极走到西极,又从南极走到北极,以此来进行最早的大地测量工作. 以上种种传说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把数学的创始者和发明权归之于传说中的某一个领袖人物或英雄人物.其实,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任何一门学科一样,绝不是某一个英雄人物能够一下子突然发明的.它的产生和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可能是几千年,也可能是几万年.考古资料已经证明,早在传说中的黄帝和伏羲之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陕西西安的半坡人以及山东和江苏北部的大坟口人,就已经有了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球形、圆柱形等几何观念,并已经 掌握了一定的数目观念.显然,数学的产生,是千千万万的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中国数学的创始者,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古代劳动人民.当然,那些领袖人物或英雄人物可能对数学曾经作出过非常重大的贡献.我们可以把黄帝、隶首、大挠、捶以及伏羲和大禹等,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伟大的数学家.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猪发明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数学……到底是谁发明的……【柯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76,617贴子:
数学……到底是谁发明的……
一元二次方程看着崩溃啊!老师你就讲个黄金分割,你还顺便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看着各种亚历山大……学好数学的都是变态,教数学的那群大学教授滞留的一片都不是人!难道不是吗?那些痛恨数学的孩子……
数学是很多人联合发明的→_→
应用吧活动,
我待数学如初恋
今天上的课看了十遍才看懂
喝喝到高中你就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算什么三角函数才是真牛逼
LZ你太小看数学了。假设这个图第4层宇宙成立,物理即=数学。而三次元是没有不符合物理学的东西的
楼主说的那些都是渣渣水平
采血黄金分割
一元二次方程你就觉得难?看到三角函数你怎么活。。
一元二次方程挺简单啊
二次函数,压轴题。有你好受的
马上升高三 数学总复习中
数学多美好⊙﹏⊙
从前,总是开怀大笑现在,常是莞尔一笑。我懂了,现在的笑不是笑,只是一种告诉别人我很好的形式
请楼主细想你从1加到100是怎么算的,数学到底是简化问题还是复杂化问题。
去看三角函数吧⊙▽⊙——大家好这里是腹黑攻语哥哥(&﹏&)    
这几个和大学的比起来弱爆了
一元二次方程比起几何来弱爆了
一元二次?应该简单吧 lz到了高中各种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算个毛线。。。
一元二次方程? 那我现在的线性代数怎么办?
9对3说,我除了你还是你;4对2说,我除了爱还是爱;1对0说,我除了你一切都无意义;0对1说,我除了你就只有孤独的自己.数学人的浪漫
牛顿发明的,相信我.
我恨透了数学,该死的数学,我恨你,你给我幼小的心灵照成了严重的阴影
在文明古国时就有了……大约在公元前4~5世纪     ~~~爱する人を持つとは限らない、しかし一人を持ってきっとよく彼を爱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吴国平:对数为何会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
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努力就行,祝愿所有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是很多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但实现梦想不只高考这么一条路,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慢慢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数学作为高考当中一门重要科目,很多时候能起到拉分作用,自然而然受到考生特别关注。同时高考数学里面包含众多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地方。如对数知识,看似简单,但需要牵扯大量计算和公式运用,也是一些考生容易失分。
今天我们不说对数知识点,而是来聊聊对数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如果a的x次方等于N(a&0,且a不等于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那么对数为何会成为中学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成为每个人必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
对数的运算,在初等数学里面可以说是高级运算。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候,欧洲因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同时随着天文、航海、工程、贸易、军事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对科技等各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如改进数字计算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交时期,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这也促进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流行,间接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研究天文学需要很多学科作为支持,如数学是其中重要一门,但由于当时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学”。因此,有时候只是为了计算一个数字,天文学家们却需要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因很多时候数据过于庞大,计算不方便,不说增加工作量,经常很容易出错。因此,他为了简化研究天文学过程中的计算量,增加工作效率,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发明了对数这个概念。纳皮尔这一发现,不仅直接促进天文学界的发展,更是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纳皮尔所发明的对数,跟现代数学中的对数理论还是有点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现代数学角度来讲,如果问大家对数和指数什么关系?对数和指数谁先出现?一般人都能会回答指数先出现,它们是互逆关系,这是因为在现代数学课本里,学习对数是通过指数引导出来。其实在纳皮尔那个时代,指数这个概念还没出现,或者是具体概念还没形成。因此,纳皮尔研究对数并不是通过指数来引出,而是通过研究直线运动得出对数这一概念。
指数符号是在1637年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开始先使用,直到18世纪,才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了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对数的发现先于指数,这也是数学史上比较珍贵一段趣闻。
没有指数的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纳皮尔去发现对数的运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简化在天文学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纳皮尔发明了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1,2,4,8,16,32,64,126,256,512,,,16384,… 这两行数字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明确的:
第(1)行表示2的指数,第(2)行表示2的对应幂。
如果我们要计算第二行中两个数的乘积,可以通过第一行对应数字的和来实现。如计算64×256的值,就可以先查询第一行的对应数字:64对应6,256对应8;然后再把第一行中的对应数字加起来:6+8=14;第一行中的14,对应第二行中的16384,所以有:64×256=16384。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纳皮尔的这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已经完全是现代数学中“对数运算”的思想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理论认证,纳皮尔在1614年出版了名著《奇妙对数定律说明书》,向世人详细说明了对数作用、运算规律等等。因此,纳皮尔也被誉为“对数缔造者”。
之后纳皮尔的朋友布里格斯通过研究《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深感对数这一发现的伟大,同时也感到按照书中对数在实际中运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不便于推广和应用。因此,布里格斯就与纳皮尔讨论之后,使1的对数为0,10的对数为1,这样就得到了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1624年,布里格斯出版了《对数算术》,公布了以10为底包含1~2~位常用对数表。
后人根据对数运算原理,还发明了对数计算尺。300多年来,对数计算尺一直是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计算工具,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让位给电子计算器。
对数的出现,很好的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把笛卡儿的坐标、纳皮尔的对数、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共同称为十七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这么评价: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伽利略说: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谁发明了方程?
方程这一数学知识不仅是中高考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更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你知道方程是谁发明的吗?
"方程"一词是中国发明的词汇,但方程的本身却不是发源于中国。
代数的起源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他们用初期的代数来解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和不定方程。
公元前800年左右,印度数学家包德哈亚那(Baudhayana),在他的《包德哈亚那文集》(Baudhayana Sulba Sutra)中,给出了一次方程与形如 ax2 = c、ax2 + bx = c 的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数学家 Apastamba,在他的Apastamba Sulba Sutra中,给出了一次方程的解法。
公元前300年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埃及的亚历山大讲学,并在那里逝世——在他的《几何原本》的第二卷中,讨论了二次方程,但用的是严格的几何方法。
公元前100年左右,中国的《九章算术》中出现了对代数方程的论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上述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的“方程”章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由于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比较深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李、伟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学的汉译名词,许多名词至今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术》,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未知数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很长时间里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么"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数学阅读材料(数对是谁发明的)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数学阅读材料(数对是谁发明的)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等数学是谁发明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