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一个词评价康熙帝午门观日影事件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种功能类的词语充当 1.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为什么说谓语是由偏正类的词语充当?不是应该是动宾吗?2.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为什么这里谓语也是由偏正短语充当?我觉得也应该是动宾阿?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主语是:现状和习惯,谓语是:往往束缚为什么说谓语是由偏正类的词语充当?不是应该是动宾吗?谓语不是动宾词语,往往是用来对束缚的修饰,所以主要意思偏向于束缚.2.康熙皇帝||对当时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里所说的“谓语”指的是句子结构中独立于主语和宾语的部分而不是将谓语和宾语合并了的谓语部分所以(1)的谓语是“往往束缚”同理(2)的谓语是“几乎都发生”因此,确为偏正短语~~~
TrueLowKey说的完全正确!!!你要学会对句子分析,第一句:现状和习惯(主)往往束缚(谓)人的头脑(宾).第二句:康熙皇帝(主)几乎都发生(谓)一切欧洲学术(宾).
扫描下载二维码清皇帝字迹走红:康熙字被评气势最傲
原标题:清皇帝字迹走红:字被评气势最傲康熙字被评气势最傲台媒近日为大家盘点清朝8位皇帝写下的“知道了”手书,并逐一认真点评,康熙字迹被评“气势最傲”。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博物院日前推出一款以康熙朱批为原型设计的纸胶带,胶带上的文字是“朕知道了”,其霸气的真迹引起民众热烈讨论和购买。还有网友兴奋地表示,希望未来能有“娘娘请息怒”、“谢主隆恩”、“跪安吧”之类的趣味纸胶带。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清皇帝字迹走红:康熙字被评气势最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媒近日为大家盘点清朝8位皇帝写下的“知道了”手书,并逐一认真点评,康熙字迹被评“气势最傲”。(图片来源:台湾东森新闻网)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前推出一款以康熙朱批为原型设计的纸胶带,胶带上的文字是“朕知道了”,其霸气的真迹引起民众热烈讨论和购买。还有网友兴奋地表示,希望未来能有“娘娘请息怒”、“谢主隆恩”、“跪安吧”之类的趣味纸胶带。
(责任编辑:高果果)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对康熙皇帝的评价_百度知道
对康熙皇帝的评价
可以说他是千古一帝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历史评价:1、总评: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康熙所谓的“盛世圣君”形象系后人建构与美化,其实他本人及其统治时期存在许多瑕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史书评价:《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3、历代评价:《啸亭杂录》: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每以宽大为政,不事溪刻。《全球通史》:①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②他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③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①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最复杂的。也许同时他是冷酷而且粗心大意的,在判断的时候会犯错误,但是他却拥有敏锐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帝国的使命感,这都标志着他是少有的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而且被众多历史学家(包括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史家)所注意的是,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②而且,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断,对于统治和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而他的人品与品格则成为理解导致清朝秩序巩固的众多因素的入口点。”黄宗羲:①方今杀运既退,薄海内怀音草状;皇人仁风笃烈,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学士大夫皆以琴瑟起讲堂之上,此时之最难得者也。②今圣天子无幽不烛,使农里之事,得以上达,纲常名教不因之而盖重乎?白晋:①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②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金昌业:以康熙之俭约,守汗宽简之规模,抑商贸以劝农,节财用以爱民,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至若治尚儒术,而能尊孔、朱;躬修孝道,而善事嫡母,则虽比于魏孝文、金主雍无愧矣。第其为人,明秀有余,浑厚不足。才多,故好自用;量狭,故喜自矜。……又闻通官之言:(康熙)恶闻谏诤,峭直之臣不容于朝,此岂君天下之量也?……俭德虽可尚,过俭而近于吝。洪大容:①六十年天下之奉,宫室之俭如此,宜其威服海内,恩浃华夷,至于今称其圣也。②臣见畅春园而知康熙真近古英杰之君也,其享六十年太平,有以也。莱布尼茨: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个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反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事实证明,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伏尔泰: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曾国藩:①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而雍乾以后,英贤辈出,皆若沐圣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虽大智莫能名也。②凡前圣所称至德纳行,范无一而不备。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王遁,满蒙、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创立新法,别启律途。后来高才绝艺,终莫能出其范围。”梁启超:①清圣祖尤笃嗜,召西士南怀仁等供奉内廷。风声所被,向慕尤众。②康熙帝是比较有自由思想的人。他早年间兴文字之狱,大抵都是他未亲政之前的事……本身却是廓达大度的人,不独政治上常采宽仁之义,对于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图他《庭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斑了。所以康熙朝学者,没有什么顾忌,对于各种问题,可以自由研究。汪荣宝:祖自亲政以来,内则削平大难,巩固统一之基础,外则战胜强敌,恢张帝国之威信。外交军事,所在奏功,而其文治,亦斐然比于汉唐之盛。吕思勉:圣祖是个聪明特达的君主。他乐于求学,勤于办事。于天文、地理、律历、算术……学问,多所通晓。又颇能采用西洋的学问。……他能励精图治,确是实在的。……能俭于用财,也确是真的。所以当三藩平后,国内已无战事,政治亦颇清明,百姓就得以休养生息。蔡东藩:①自古藩镇,鲜有不生变者。撤亦反,不撤亦反;与其迟撤而养旤益深,不若早撤而除患较易。清圣祖力主撤藩,正英断有为之主。洎乎仓卒告警,举朝震动,圣祖独从容遣将,镇定如恒,且不允索额图之请,自损主威,圣祖诚可谓大过人者。②康熙帝为有清一代英主,三次亲征,卒平朔漠,挞伐之功,未始不盛。萧一山:圣祖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蔚然可观。以其有好学不倦之精神,宽大爱民之治术,谨事惜时,深耕易耨,为清朝培植良好之根基。末叶虽稍流纵弛之弊,然大乱之后,亟需休养生息,此亦守成令主所必循之途径也。毛泽东: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启功:历史上有“康乾盛世”之说。据我看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时代最强盛,雍正次之,乾隆最差。康熙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力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使中国的版图空前绝后的辽阔,制定了开明的民族政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大度而主动地拜谒明孝陵,消除了明末遗老的对立情绪,稳定了人心;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优待人才,并注重选拔人才,促进了清代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田淼:康熙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政务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能不说是非常可贵的。柏杨:玄烨大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轻气壮,有刘邦豁达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高阳: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论述缺点时,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戴逸:康熙帝少年即位,除鳌拜、平三藩,表现了非凡的才能;以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奖励垦荒,致力治河;争取汉族士大夫官僚,励精图治;他又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入侵,平定噶尔丹,奠定了清朝统治的基业。不过康熙帝晚年精力衰疲,诸皇子争位,举朝不宁。姚念慈:总体来说,玄烨是一位富有忧患意识,具有理性和克制力的统治者,他的内心情感和冲动大多情况下会服从于理性。……玄烨或许是忍人,但绝不是暴君。玄烨勤政,这是公认的。玄烨也比较精明,对于社会隐患,多能防微杜渐。他虽然多年用兵北方,但对于南方反清势力却毫不放松;他虽然时时保护满族的特权,却又很在意赢得广大汉人的拥戴;他注意到大量蠲免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曾注意到财政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存留不足,带来许多弊端,官员薪俸微薄,加派火耗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进入晚年,具体地说,康熙四十六年之后,玄烨变得日益孤独,理性逐渐削弱,更多受情绪支配,立储问题和准部之役都没有处理好,使朝局和社会陷入混乱。……把玄烨视为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的帝王,是人为制造的产物。事实并非如此。玄烨非但不如唐太宗豁达,也不如他父亲顺治皇帝福临率真。更关键是,玄烨结束了鳌拜等四大臣辅政之后,其政治取向却与四辅臣一样,都在于中止顺治皇帝的汉化之道。日本人对康熙帝极为尊重和推崇,翻译了《圣谕十六条》,并且称呼康熙帝为“上国圣人”。二战时期日本人研究异族征服中国的历史,对康熙更加钦佩,认为:“清朝三百年的政绩,也是靠它拥有像康熙帝那样以卫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范帝王的地位,成为鞠躬尽瘁的贤能天子,才争取到那样难治民族(指汉族)的全面信任和拥护。在这点上说他获得了更光辉灿烂的成就,也非过言。但其中的重要因素,恐怕就是所谓‘统治者的恩德’。”并把康熙作为自己未来统治中国的榜样。朝鲜人对康熙帝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昏君到圣君的变化过程,康熙亲政时正值朝鲜肃宗年间,朝鲜虽为清朝属国,思明反清情绪却很浓厚,对康熙的评价也很负面,如有使臣说康熙“只知清书,不解文字”,“骄淫日甚,以游戏为事”,“荒淫游畋,不亲政事”,等等。但到康熙后期,评价开始转变,称康熙“节俭惜财,取民有制,不事土木,民皆按堵,自无愁怨”。乾隆以后,朝鲜君臣对康熙的评价变得非常高,他们认为“康熙,千古英杰也”,“大抵康熙,天下之圣主皇帝、天下之英雄矣”,“康熙自是豪杰之主,政令施措动合事宜,至今维持,皆其余荫”。清末的朝鲜国王李熙(高宗)也认为:“康熙,英杰之主也”。二、人物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日-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康熙比起其他圣君更为出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只是自己这一代辉煌,而儿子一代多昏庸;而康熙不仅自己出色,儿子孙子辈个个出色;连他自己都承认他的10几个儿子谁继承帝业都不成问题,历朝历代都为找不到合适的皇位人选烦恼,而他却为有太多的人选烦恼;最终继承大统的雍正不负厚望,承前启后,&康乾盛世&延续百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可以噢,人们说中国的版图是清乾隆定型的(后来又被俄占了约150万多平方米),但是康熙为中国的版图奠定基础,他从七岁登基,注定他不平凡的人生,再加上当时清政府的内外交困,从小就培养他的政治智慧,政治经验,他的雄才大略,不亚于当年的铁木真,而且他也是有名的仁慈皇帝,其可谓是千古一帝
所以庙号圣祖
我认为任何一个皇帝都罕见他这样的功绩:八岁登极,十四岁亲政,十六岁亲自布置铲除权臣鏊拜。二十岁毅然平定三藩叛乱,三十岁治理黄河,收复台湾,四十岁三次亲征葛尔丹,文治武功不但直追唐宗宋祖,更不下于秦皇汉武。从个人水平上来说,康熙的学识可能是皇帝中最高的,难得的是并没有因此荒废政务,反倒起了辅助的作用,在很多方面都是真正的行家。武艺,音乐,绘画,几何,书法,医药,天文,地理,外语。学贯古今决不是虚伪的赞颂。他亲自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幅全国地图《皇舆全图》,他用自己亲手制造的仪器亲自丈量黄河。这都是以往帝王很难到达的高度。从个人度量上说,他知人善任,公正无私,宽容大度。从而使得被贬斥的官员同样感念其恩德。他一生以宽为政,从不滥杀,即使是几乎置他于死地的鳌拜他也只处以圈禁,他真诚地关怀臣子,政治上一方面注重中央集权,一方面也鼓励民主。他曾在后花园放养鱼类,准许大臣们闲暇时候垂钓。他能听得进直谏,从而使得整个朝代尽管贪污成风,仍然有大批著名清官如于成龙等涌现。雅克萨一战,在已经取胜的情况下仍然予以宽容,从不恃强凌弱,更展示了他的政治风度。康熙并深通养生之道,从不蜗居深宫不出,而是南巡北狩,身体素质极佳,臣子患病,他不但火速赐药,还会以专家的水准亲自斟酌药品、药性与药量。民间口碑极佳。最后说一下他被人诟病比较多的地方。一是说他兴起文字狱。康熙朝最大的文字狱有两件,一是明史案,此案发时,康熙正值年幼。完全是由辅政大臣处理后上奏请求批复的,他无须负全部责任。其次就是南山集案,它所触动的是清朝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乾隆年间望文生义类文字狱可比。二是他修建避暑山庄,几乎可比秦始皇修筑长城,而相比之下他的骂名要小的多,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清朝出身关外,不惯暑热,而更大的原因是方便蒙古王公朝见,含有怀柔之意。同时也通过狩猎强化国家的军事素质。更不同于前朝广修离宫别院。三是他固然博学多才,却只是自身的好学,而没有形成整个社会的进步潮流,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和文字狱大大制约了中国的外交意识和交流,也禁锢了国人的思想。这确实无可辩驳。最后就是他晚年倦政导致皇位的纷争了。这个,我决定慢慢回帖说。一方面要承认他的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一方面他的挽回、补救和对整个大局的掌控能力,仍然比前朝一些帝王处理得当。在他亲征葛尔丹后,国家四海升平,他的功业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他才想做千古完人,轻易不愿意再杀人,导致了政治的腐败。造成皇位纷争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建立储君过早,但那是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当时正值吴三桂叛乱,已经饮马长江,全国十一个省都陷入战火之中,吴三桂顾虑到自己的儿子在京城为人质,向康熙提出归还儿子的要求,愿与清廷划江而治,朝廷人心浮动,开始在思考朝廷还能顶多久。这个时候,为了稳定人心。也为了坚决粉碎吴三桂的野心,康熙毅然将吴三桂放在北京当人质的长子吴应熊当众斩首,并将早逝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子也就是第二个儿子胤仍立为太子,以显示对大清国运绵长的信心,稳定政局。并尤其注重对太子的培养,而太子也确实勤奋好学,受到朝臣的一致认可。可其后,康熙的身体一直很健硕,而其他的弟弟慢慢都大了。有了各自的圈子,事情开始复杂了...那真是漫长的等待呵...所以太子说了一句名言:“天下古今,哪有四十年的皇太子...”(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康熙皇帝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帝为建设蒙养斋 的文章

 

随机推荐